第十五章 圆口动物1

合集下载

第十五章 圆口纲

第十五章  圆口纲

第十五章圆口纲第一节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中结构最低等而又特化的类群一、原始特征1.无真正的上、下颌,故称无颌类2.无成对的附肢(仅有奇鳍,而无偶鳍)。

3.无真正的齿(仅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齿)4.终生保留着脊索,仅具脊椎骨的雏形(长在脊索鞘背面的软骨弧片)5.头骨不完整,还没有顶部(相当于其它脊椎动物头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6呈“<”形7.脑的发育程度低内耳只有一个(盲鳗)或2个(七鳃鳗)半规管。

二、特化特征1.具吸附性口漏斗,口位于漏斗的底部;分布在漏斗内壁及舌尖端呈锉刀式的角质齿,为摄食器。

故称圆口类。

2.皮肤无鳞,体表具粘滑粘液腺。

3.嗅囊为单个的,单一的鼻孔开口于头顶中线上。

故称单孔类。

4.鳃位于特殊的鳃囊中,鳃囊中附有由内胚层起源的鳃丝。

故圆口类又名囊鳃类。

* 圆口类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代表着动物已进入有头、有雏形脊椎骨,但还无颌这一发展水平,在动物学和比较解剖学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古代无颌类已绝灭,而现存的七鳃鳗等少数种类可以说是活化石。

(包括海七鳃鳗,河七鳃鳗,盲鳗等约50种低等的水栖动物)。

代表动物——七鳃鳗主要特征:1.口呈吸盘状,无上、下颌;七鳃鳗常用口吸盘吸附鱼体,营半寄生生活。

七鳃鳗吸附在鱼体身上的情况口内具角质小齿:口吸盘内侧壁上,上、下颌板上,肌肉质的小舌上,都具角质小齿。

锉舌的作用如同唧筒中的活塞一样。

七鳃鳗以其口吸盘内角质牙齿及小舌,锉破鱼体,以吸取鱼的血液为生。

2.体呈长圆柱形,微纵扁,分头、躯干、尾三部分。

全身光滑无鳞(具单细胞腺体)3.仅具奇鳍(背鳍2个,尾鳍1个)无偶鳍。

是脊椎动物中唯一没有成对附肢的一个纲。

4.具外鼻孔1个:位于头部背面两眼中间的稍前方,故称单孔类,为嗅觉器官,为一盲管,不通呼吸道。

5.脊索发达,终生存在,具脊椎的雏形(长在背神经管两侧分节排列的雏形神经弧)(在脊索背面,每一体节内有两对极小的软骨弧片)(虽然不起任何支持作用,但他们代表着脊椎骨的雏形)6.具特殊的呼吸器官——鳃囊鳃束是由鳃道部分膨大而成;囊壁上有许多褶皱状鳃丝,其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在此进行。

脊椎动物习题(删减后) (2)

脊椎动物习题(删减后) (2)

第15章脊索动物门(Chorclata)(一)、名词解释1.脊索2.逆行变态3.可逆式血液循环 4、寒武纪大爆发(二)、判断与改错1、所有脊索动物的血液循环方式均为闭管式。

()2、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起源于中胚层细胞而脊索起源于内胚层细胞。

()3尾索动物是指各种有尾的脊索动物。

()4头索动物又称无头类。

()5柄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的代表动物。

()6、原索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7、柄海鞘的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血液也无固定的单向流动方向。

()8、头索动物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脊索终生存在,且达到头部。

()9、柄海鞘有出水孔和进水孔与体外相通,在任何境况下都是由进水孔进水,由出水孔排水。

()(三)、填空题1、脊索动物门的特征是具有,,。

此外还具有一些次要特征如循环系统属式,心脏位于消化道的,尾总是在的后方,称为尾。

另外,还有一些形状同样也见于高等无脊椎动物。

如具有胚层,后口,存在体腔,的体制,身体和器官的分节现象等。

说明脊索动物是有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成。

2、脊索是背部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之间,来源于胚胎期的,由富含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所分泌形成的结缔组织性质的。

3、脊椎动物的脊索只存在于时期,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的所取代。

4、脊椎动物的脊神经管是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部分,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和;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在脊髓中成为,而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心的,位于的腹面。

(四)、选择题1、下列属于尾索动物亚门的动物是()A文昌鱼B海鞘C鲫鱼D柱头虫2、下列属头索动物亚门的动物是()A文昌鱼B海鞘C黄鳝D大鲵3、下列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A海参B河蟹C七鳃鳗D文昌鱼5、成体具有脊索的动物是()A文昌鱼B蛇蜥C青蛙D蜥蜴6、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是()A头索动物B尾索动物C圆口动物D鱼类(五)、问答题1、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2、说明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圆口纲

圆口纲

六、呼吸系统 在咽的下侧分出一支呼吸管, 每侧各有7个鳃囊,鳃囊以内鳃孔 与呼吸管相通,以外鳃孔与外界 相通。水流的进出均通过外鳃孔 ,在鳃囊的囊壁进行气体交换。
七、循环系统 基本与文昌鱼相似,但已有心脏,心 脏由一心房,一心室和静脉窦组成。
八、神经系统 神经管已经分化为脑和脊髓,脑分为五部, 大,小,间,中,延脑。但很原始,在一个平 面上,脑神经10对,间脑顶部有松果眼,有 感光作用,大脑半球不发达,主要由嗅叶构成, 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不连合。
九、感觉器官 1、嗅觉:鼻孔一个,通至鼻囊中,有嗅觉细胞。 2、听觉:只有内耳,具两个半规管和两个耳囊。 3、视觉:眼一对,另具松果眼一个,也有感光 作用。 4、味觉:口腔侧壁有味蕾。 5、侧线:头,躯干两侧纵行浅沟。
十、排泄系统 为中肾,位于体腔背壁,从中部延伸到肛 门,输尿管通入尿殖窦,经泄殖口开口于 体外。 十一、生殖系统及生殖 雌雄异体,单个生殖腺,位于肾脏内 侧,无输出管,成熟的卵子和精子突破生 殖腺壁而落入体腔内,后经泄殖窦上一对 小孔开口于泄殖孔。发育过程具有幼体— 沙隐幼鱼,结构与文昌鱼相近。
四、肌肉系统 肌肉构造原始,体壁肌分化很少,由 呈W形的肌节构成。内脏肌主要有鳃囊部 位的环肌以及和吸附及摄食相关的口漏斗 和舌部的复杂肌肉。
பைடு நூலகம்
五、消化系统 组成:口吸盘,口,口腔,咽,食道,肠,肝, 肛门。 特点:1、口漏斗具吸食作用。 2、无胃的分化 3、肠中有纵走螺旋瓣,增加消化吸收的面 积。 4、成体无胆囊和胆管,肝中有分散的胰细胞, 能分泌胰消化酶。 5、口腔中有特殊的口腺,其分泌物能使被吸附 者凝血酶失活。
二、皮肤 皮肤裸露无鳞,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形 成,内有单胞粘液腺,分泌粘液,真皮为 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内常含有色素细 胞。

圆口动物的名词解释

圆口动物的名词解释

圆口动物的名词解释圆口动物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分类群体,也被称为软体动物。

它们与脊椎动物形成鲜明的对比,没有脊柱和头骨,形态上更加柔软和灵活。

圆口动物包括了大约17个主要的类群,如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扁形动物等。

本文将对圆口动物的定义、特征、分类、生态和演化历史进行详细解释。

定义圆口动物是一个广义的分类概念,它们属于无脊椎动物界,没有脊柱和脑部,通常以圆口和触角为特征,是一类非常原始的动物。

它们的身体柔软、无刚性骨骼,因此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生活。

特征1. 圆口动物的身体一般被柔软的外套膜覆盖,没有硬质外壳,许多种类具有保护自身的粘液分泌能力。

2. 它们的消化系统是完整的,通常包括口、肛门和消化道。

食物通过口进入体内后,在消化道中被消化吸收。

3. 大部分圆口动物是节肢动物,它们的体壁呈环节状,每个环节都有一对附肢,常用于运动和感知环境。

4. 圆口动物的生殖方式多样,可以是性别分离的,也可以是自体受精和无性繁殖。

分类圆口动物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分类群,被分成多个类群。

其中,软体动物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类群,包括了腹足类、头足类和双壳类动物。

腹足类动物如蜗牛和蛞蝓具有柔软的体壁和扁平足,头足类动物如乌贼和章鱼则具有伸缩自如的触手和发达的智力。

双壳类动物如贻贝和蛤蜊则有两个硬壳保护着内脏器官。

另一个重要的圆口动物类群是环节动物,它们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附肢和神经节。

环节动物包括了蚯蚓、水蛭和多毛类动物等。

生态圆口动物广泛分布于地球各个环境中,包括海洋、淡水和陆地等。

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生活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

例如,一些环节动物可以生活在高温热泉和深海寒冷的海底,而某些软体动物则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

圆口动物在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既是食物来源,也是食物消耗者。

例如,海洋中的腹足类动物是许多鱼类和底栖动物的重要食物,同时它们也是细菌和藻类的消耗者。

演化历史圆口动物是地球上生命演化的重要分支之一。

圆口纲

圆口纲

第十五章圆口纲概述:最早出现的最原始的脊椎动物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1. 外形特征:身体鳗形,身体分部:头、躯体、尾单鼻孔:头背中央松果眼:具有水晶体和视网膜顶体:松果眼腹面眼、口漏斗、侧线、背鳍(1~2个)、尾鳍皮肤和骨骼系统:内部结构特征1. 皮肤和骨骼系统:表皮和真皮;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构成,其间分布很多单细胞黏液腺,骨骼由结缔组织和软骨构成。

2. 肌肉系统:体壁肌肉分节明显,尚无水平横隔发生。

口漏斗有辐射状肌肉,舌由复杂的肌肉操作。

3. 消化系统:口漏斗深处有口,无上下颌,口内具舌,舌上有胶质锉齿,口后为咽,咽分为背腹两管,背管为食管,食管后接肠管,无胃。

腹管为呼吸管。

4. 呼吸系统:5. 循环系统:七鳃鳗出现了心脏和红血细胞,使运输氧气的能力大为增强。

循环途径6. 泄殖系统排泄系统:肾脏一对,长条形,通过系膜连于体腔背壁。

输尿管沿肾脏腹面向后行走,在末端开口于泄殖乳突上的泄殖孔。

生殖系统:精子、卵--体腔--泄殖乳突--经泄殖孔到体外在水中受精,受精卵沉入水底在沙中进行孵化--沙隐幼虫--经过3-7年的变态发育而发育为成体。

7.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七鳃鳗的脑已经分化为五部分(大脑、中脑、小脑、间脑、延髓),但是很原始,体积小,成一直线在一个水平面上。

大脑半球小,顶部全为上皮细胞,嗅叶很大。

间脑顶壁具松果眼和顶眼,前者有感光作用,后者退化。

脊髓扁平带状。

脑神经10对。

单个鼻孔通至嗅囊,嗅囊再向前延伸为鼻垂体囊,为盲管,不与咽部相通。

只有内耳,两个半规管。

2. 内部结构特征原始特征:缺乏用于主动摄食的上下颌;无成对的偶鳍,支持奇鳍的是不分节的辐鳍软骨,原型尾--水栖无羊膜动物最原始的尾型;终生保留脊索,外包脊索鞘,用于支持体轴;脊索背方的脊髓两侧出现按体节排列的成对软骨质弓片,相当于脊椎骨椎弓的基背片和间背片。

脑颅主要由脑下的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囊软骨,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一些软骨构成;鳃笼,围心软骨躯干部和尾部的肌肉为一系列按节排列的弓形肌节,及附着肌节前后的肌隔。

大学动物学-圆口纲

大学动物学-圆口纲

终生保留脊索, 出现了椎体雏 形-软骨质弓
片(也称神经 骨骼
弧片),代表 雏形脊椎骨的 形成。
一.开始出现头骨,但由软骨组成
软骨底盘
嗅软骨囊
耳囊软骨
支持口漏斗和鳃笼的软骨
2. 头骨特点:脑颅不完整,没有顶壁 3. 特殊结构—鳃笼 4. (九对鳃弓和四对纵行软骨条组成)
4.消化系统
(1)原始而且特殊——寄生相适应 (2)消化道:口漏斗
内耳只有1-2个半规管 8.生殖源自单个,无生殖导管圆口纲动物特 化特征为:
1
具吸附式的 口漏斗
2
具单鼻孔
3
具鳃囊
01 一.口漏斗,锉舌,角 质齿
二.具有独特的呼吸器 官——鳃囊
三.具有一对唾腺
02 与寄生,半寄生相适应 的特征?
圆口纲 (Cyclostoma
ta)
圆口纲的主要 特征
一.外形 1.身体棍棒状,分头,躯干,尾三部分。 2.七鳃鳗-七对鳃裂
盲鳗-一至十六对鳃裂,眼隐于皮下。 3.鳗无偶鳍,只有奇鳍(无成对的附肢)
尾鳍,背鳍1-2个(盲鳗的退化) 4.口漏斗(没有上、下颌) 和角质齿 (盲鳗无口漏斗) 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中笫一阶段的代表 锉舌——与寄生、半寄生相适应
8.神经系统
01 开始出现肾脏 03 成体为中肾 05 圆口纲开始出现脑
02 七鳃鳗胚胎期起作
用的为前肾
04 盲鳗排泄器官为前

06 大脑、中脑、间脑、
小脑、延脑
脑特点: A.没有任何脑曲,脑各部分在同一平面 B.中脑没有形成二叠体 C.小脑没有和延脑分离
(1)脑神经10对,脊神经背腹根不相连成混合神经。 (2)听觉器官出现了内耳,其平衡器只有1-2个半规管。

第十五章圆口纲(Cyclosromata)

第十五章圆口纲(Cyclosromata)

第十五章圆口纲(Cyclosromata)圆口纲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

其特征是有头、无颌、无成对附肢,又称无颌类(Agnatha)。

包括七鳃鳗目和盲鳗目。

第一节圆口纲的主要特征一.外形(以七鳃鳗为例)体成圆筒形尾侧扁,身体分为三部分:头、躯干、尾。

体表光滑无鳞,皮肤柔软,富粘液腺,尾为原尾型。

头部:单鼻孔:位于头背部中央,短管状。

松果眼:位于鼻孔后方皮下,有晶体和视网膜,感光。

(脑上腺)顶眼:在松果眼下方,感光。

眼:无眼睑,位于头侧,七鳃鳗眼大;盲鳗眼萎缩埋在皮下,无晶体。

鳃裂:位于眼后部,七鳃鳗每侧7个鳃裂;盲鳗每侧1-15个鳃裂。

口漏斗:位于头腹面,周边生小穗状皮褶,内壁有角质齿;盲鳗无口漏斗。

躯干:奇鳍:背中线上有1-2个背鳍,雄性第2背鳍高。

雌性有一臀鳍,雄性无。

无偶鳍。

侧线:位于体侧、头腹面的排列成行的感觉小窝。

肛门:位于尾基部。

泄殖突:位于肛门之后。

尾:尾鳍为原尾型。

生活方式:七鳃鳗为半寄生生活,盲鳗为寄生生活。

二.构造特征(一)原始特征1.无主动捕食的上、下颌。

2.无成对的偶鳍,奇鳍内有不分节的辐鳍软骨支持。

原尾型尾鳍:内部骨骼与外部均呈对称状。

3.终生保留脊索,脊索背方两侧有按体节成对排列的软骨弓片,相当于椎弓的基背片和间背片。

发生:按体节排列的中胚层生骨节不断细胞分裂,产生间充质细胞,聚集在脊索和神经管周围,间充质细胞分泌基质填充在细胞之间,在细胞周围形成窝,骨化成软骨。

无椎体。

4.皮肤:裸露无鳞,表皮由多层细胞组成,有腺细胞,无角质层,在口漏斗、舌端衍生角质齿。

真皮为结缔组织,有色素细胞,侧腺为浅沟状开口皮肤上。

5.脑颅:由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软骨囊、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软骨构成。

为一个无顶壁的软骨脑匣,顶部由纤维结缔组织膜覆盖。

发生:间充质细胞在脊索两侧聚集,形成一对与脊索平行的软骨板—索侧软骨。

在所测软骨前方形成一对索前软骨。

嗅囊、眼球、内耳周围集中间充质细胞构成软骨感觉囊(嗅囊、视囊、听囊)。

普通动物学第十五章 圆口纲

普通动物学第十五章  圆口纲

第十五章圆口纲是现代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无成对偶鳍和上下颌的种类,称无颌类。

现生七鳃鳗和盲鳗两类。

常称古生代无颌类为甲胄鱼,现存种类为圆口类。

一、外形1、体鳗形,分头、躯干和尾。

2、皮肤裸露,具单细胞粘液腺3、无成对偶鳍,具奇鳍4、头侧具眼1对,无眼睑;眼后鳃裂1-16个(七鳃鳗为7个)5、单鼻类,具退化的感觉器官——松果眼和顶体6、具口漏斗(盲鳗无),体侧和头部腹面有感觉小窝7、肛门位于尾基部,肛门后有一泄殖乳突二.内部结构1、表皮:由多层细胞组成,2、有单细胞腺体,润滑表皮。

2、骨骼系统:1)颅骨:由前背软骨、3、后背软骨、前侧软骨、后侧软骨等组成。

2)口吸盘骨:软骨环。

3)咽骨:由9对垂直排列的弯曲的鳃弓和4对纵软骨带组成,称为鳃笼。

4)背鳍和尾鳍:软骨鳍条组成。

3)肌肉为弓形(或横W形)肌节及肌隔组成。

4)消化系统:口通入短的口腔,口腔向后通向背、腹两条管道,背方为食道,腹面为呼吸管。

胃未分化,肠管内有粘膜褶及螺旋瓣(盲沟)。

胃的下方有肝脏,左右两叶。

9)生殖系统:雌雄异体(七鳃鳗)或同体(盲鳗),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体外受精。

三、分类1、七鳃鳗目: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鼻孔在两眼中间的前方,鳃囊7对,内耳有2个半规管,发育有变态。

七鳃鳗是一种寄生生活的鱼类,对渔业的危害很大。

1913年进入美国五大湖,40年代危害大湖里的鳟鱼,产量由3900吨下降到12吨。

2、盲鳗目:寄生生活,无背鳍和口漏斗,口位于身体的前端,有4对触须,鼻孔开口于吻端,鳃孔1-16对,内耳有1个半规管,发育无变态。

四、原始特征1、缺乏主动捕食的上、下颌2、无成对偶鳍3、终生保留脊索4、脑颅由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囊软骨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一些软骨构成5、肌肉为弓形肌节及肌隔组成6、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无肾门和总主静脉7、胃未分化,肠管内有粘膜褶及螺旋瓣(盲沟)8、雌雄异体(七鳃鳗)或同体(盲鳗),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体外受精9、五部脑在同一平面,小脑与延脑未分离,内耳具1或2个半规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靠背面的为食道, 靠背面的为食道,靠腹面的为 呼吸管。呼吸管( 6)的后 呼吸管。呼吸管(图1—6)的后 6) 端成为盲端. 端成为盲端.呼吸管的内壁左 右两侧各有7个内鳃孔, 右两侧各有7个内鳃孔,各与一 个鳃囊相通, 个鳃囊相通,囊壁为由内胚层 演变而来的褶皱状鳃丝, 演变而来的褶皱状鳃丝,其上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在此处进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行气体交换。 行气体交换。每一鳃囊经一外 鳃孔与外界相通。 鳃孔与外界相通。鳃孔中央有 一横隔把鳃分为隔为二
4.消化系统:无胃分化,肠内有纵行粘膜褶和一条 消化系统:无胃分化, 纵行螺旋瓣。有独立的肝脏,成体无胆囊和胆管。 纵行螺旋瓣。有独立的肝脏,成体无胆囊和胆管。无 独立的胰脏。肛门位于泄殖孔前方。 独立的胰脏。肛门位于泄殖孔前方。
5.呼吸系统:咽分背腹两管, 5.呼吸系统:咽分背腹两管, 呼吸系统
二 适应寄生及半寄生特征 特化特征) 适应寄生及半寄生特征(特化特征 特化特征
1.具有吸附型不能启闭的口漏斗,具角质齿,用于吸附和 具有吸附型不能启闭的口漏斗,具角质齿, 具有吸附型不能启闭的口漏斗 锉破皮肤 2.鳃位于鳃囊中,有的种类有呼吸管。水有外鳃孔流入 鳃位于鳃囊中,有的种类有呼吸管。 鳃位于鳃囊中 鳃囊交换气体后又从外鳃孔排出体外, 鳃囊交换气体后又从外鳃孔排出体外,以适应寄生生活 3.七鳃鳗有分泌抗凝血剂的“唾腺”,防止创口血液凝 七鳃鳗有分泌抗凝血剂的“ 七鳃鳗有分泌抗凝血剂的 唾腺” 固 4.皮肤柔软,光滑无鳞,富粘液。 皮肤柔软, 皮肤柔软 光滑无鳞,富粘液。 5.只有 个鼻孔。 只有1个鼻孔 只有 个鼻孔。 (无颌类、囊鳃类、单鼻类) 无颌类、囊鳃类、单鼻类)
第十七章 圆口纲
(Cyclostomata) )
七鳃鳗寄成对附肢是最低等的脊椎动 物。化石发现于古生代奥陶纪和志留纪的地层中, 化石发现于古生代奥陶纪和志留纪的地层中, 其演化历史已有5亿多年, 其演化历史已有5亿多年,是迄今已知地层中最 早出现和最原始的脊椎动物。 早出现和最原始的脊椎动物。 体圆桶形,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体圆桶形,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体长随 种类不同差异很大,从不足20mm到长达1m 成体) 20mm到长达1m( 种类不同差异很大,从不足20mm到长达1m(成体) 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以大型鱼类或海龟类为 寄主。 寄主。 包括七鳃鳗和盲鳗等50种 包括七鳃鳗和盲鳗等50种 50
二.内部解剖 皮肤:裸露无鳞,表皮由多层细胞组成, 1.皮肤 裸露无鳞,表皮由多层细胞组成,有单细胞
粘液腺 无角质层,在口漏斗、舌端衍生角质齿。 粘液腺,无角质层,在口漏斗、舌端衍生角质齿。真皮 为结缔组织,有色素细胞,侧线为浅沟状开口皮肤上。 为结缔组织,有色素细胞,侧线为浅沟状开口皮肤上。
2.骨骼系统: 骨骼系统 • 脊索终生保留,仍是身体的主要支持结构,脊索的 脊索终生保留,仍是身体的主要支持结构, 周围有很厚的脊索鞘,它还向上包围脊髓。 周围有很厚的脊索鞘,它还向上包围脊髓。 • 在脊索背面,每一体节内有2对极小的软骨弧片,是 在脊索背面,每一体节内有 对极小的软骨弧片 对极小的软骨弧片, 雏形脊椎骨。出现了保护脑和感觉器官的头骨, 雏形脊椎骨。出现了保护脑和感觉器官的头骨,但 是只有一软骨基板,头骨顶部还没形成。 是只有一软骨基板,头骨顶部还没形成。脑颅由软 骨底盘、嗅软骨囊、耳软骨囊、 骨底盘、嗅软骨囊、耳软骨囊、及支持口漏斗和舌 的软骨构成。为一个无顶壁的软骨脑匣, 的软骨构成。为一个无顶壁的软骨脑匣,顶部由纤 维结缔组织膜覆盖。 • 另外还有一系列支持口漏斗和舌的特殊软骨以及支 持鳃囊的鳃笼。支持鳃囊的是软骨鳃笼, 持鳃囊的鳃笼。支持鳃囊的是软骨鳃笼,由9对细长 弯曲的鳃弓和四对与身体纵轴平行的软骨条连接而 鳃笼紧贴皮下,包在鳃囊外边,不分节。 成。鳃笼紧贴皮下,包在鳃囊外边,不分节。
二 构造特征
(一)原始特征
1. 无上、下颌 无上、 2. 无成对的偶肢 3. 终生保留着脊索,外有脊索鞘,背部脊髓两侧有按 终生保留着脊索,外有脊索鞘, 体节成对软骨弓片, 体节成对软骨弓片,还没形成椎体 4. 头骨不完整,大多覆盖纤维组织膜,还没有形成顶部 头骨不完整,大多覆盖纤维组织膜,还没有形成顶部, 5. 无真正的齿,只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齿。胃未分化,但有 无真正的齿,只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齿。胃未分化, 增加消化面积的粘膜褶和螺旋瓣 6. 肌肉分化少,仍保持原始的肌节排列 肌肉分化少, 7. 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和一心室组成 心脏由静脉窦、 8. 脑的发达程度较低。脑的各部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无 脑的发达程度较低。脑的各部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 任何脑曲。中脑未形成二叠体。小脑还没有与延脑分离, 任何脑曲。中脑未形成二叠体。小脑还没有与延脑分离, 仅为一狭窄的横带。内耳中只有1个或 个或2个半 仅为一狭窄的横带。内耳中只有 个或 个半 规管 9. 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性分化较晚 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
第二节 七鳃鳗的形态构造
外部形态(七鳃鳗成体) 一 外部形态(七鳃鳗成体)
体成圆筒形尾侧扁,身体分为三部分: 体成圆筒形尾侧扁,身体分为三部分:头、躯干、尾。 躯干、 体表光滑无鳞,皮肤柔软,富粘液腺,尾为原尾型。 体表光滑无鳞,皮肤柔软,富粘液腺,尾为原尾型。
1.头部: 头部: 头部
单鼻孔:位于头背部中央,短管状。 单鼻孔:位于头背部中央,短管状。嗅觉作用 松果眼:位于鼻孔后方皮下,有晶体和视网膜,感光。 松果眼:位于鼻孔后方皮下,有晶体和视网膜,感光。 (脑上腺) 脑上腺) 顶眼:在松果眼下方,感光。 顶眼:在松果眼下方,感光。 无眼睑,位于头侧,七鳃鳗眼大; 眼: 无眼睑,位于头侧,七鳃鳗眼大;盲鳗眼萎缩埋在 皮下,无晶体。 皮下,无晶体。 鳃裂:位于眼后部,七鳃鳗每侧 个鳃裂 盲鳗每侧1个鳃裂; 鳃裂:位于眼后部,七鳃鳗每侧7个鳃裂;盲鳗每侧 15个 鳃裂。 个 鳃裂。 口漏斗:位于头腹面,周边生小穗状皮褶, 口漏斗:位于头腹面,周边生小穗状皮褶,内壁有角质 齿;盲鳗无口漏斗。 盲鳗无口漏斗。
第二节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 一 外形
• 鳗形,分头、躯干、尾三部分 鳗形,分头、躯干、 • 体长 20mm—1m,一般有具吸盘式结构的口漏斗,内 ,一般有具吸盘式结构的口漏斗, 有角质齿 • 头背中央有一短管状的单鼻孔(单鼻类) 头背中央有一短管状的单鼻孔(单鼻类) • 无成对偶肢,背鳍 无成对偶肢,背鳍1—2个,具尾鳍 个 • 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主要寄生于大型鱼类及海龟 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3.七鳃鳗眼眶下方,口腔后侧有一对“唾 .七鳃鳗眼眶下方,口腔后侧有一对“ 以细管直通舌下, 腺 ” 以细管直通舌下 , 分泌物为抗凝血 阻止动物创口血液凝固。 剂,阻止动物创口血液凝固。
三. 进步但不完善的结构
• 1.皮肤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发达的单胞腺,真皮为结缔组 皮肤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发达的单胞腺, 皮肤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 织。 • 2.终生保留脊索,外围脊索鞘。有雏形的脊椎骨(脊索背面的 终生保留脊索, 终生保留脊索 外围脊索鞘。有雏形的脊椎骨( 个体节出现2对极小的软骨弧片 每1个体节出现 对极小的软骨弧片,代表雏形脊椎骨 个体节出现 对极小的软骨弧片, • 3.头骨原始,脑颅主要由脑下的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囊软 头骨原始, 头骨原始 脑颅主要由脑下的软骨底盘、嗅软骨囊、 骨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一些软骨所构成。颅骨不完整。 骨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一些软骨所构成。颅骨不完整。 • 4. 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脑分化为大脑、间脑、中脑、 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脑分化为大脑、间脑、中脑、 小脑和延脑5部分 各部分排列在一个平面上,无任何脑曲。 部分, 小脑和延脑 部分,各部分排列在一个平面上,无任何脑曲。 中脑未形成二叠体,小脑还没有与延脑分离, 中脑未形成二叠体,小脑还没有与延脑分离,仅为一狭窄的 横带。 横带。 • 5. 集中的感觉器官:嗅觉器官、听觉器官、视觉器官。 集中的感觉器官:嗅觉器官、听觉器官、视觉器官。 • 6. 开始出现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的心脏,单循环。 开始出现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的心脏,单循环。 血液中已有红细胞。 血液中已有红细胞。 • 7. 具集中的肾脏和生殖腺。成体肾脏为背肾,胚胎期为前肾。 具集中的肾脏和生殖腺。成体肾脏为背肾,胚胎期为前肾。 盲鳗成体仍保留前肾,雌雄异体(盲鳗为同体), ),生殖腺单 盲鳗成体仍保留前肾,雌雄异体(盲鳗为同体),生殖腺单 无生殖导管。 个,无生殖导管。
七鳃鳗的骨骼系统
肌肉:肌肉很原始,基本和文昌鱼相似。 3 . 肌肉 : 肌肉很原始 , 基本和文昌鱼相似 。 体壁肌分化 有一系列原始肌节组成, 少,有一系列原始肌节组成,肌节的形状呈 形。肌 肌 节间有结缔组织肌隔。无水平隔, 节间有结缔组织肌隔。无水平隔,无轴上肌和轴下肌之 鳃囊、口漏斗、 眼等处有肌肉分化。 分。鳃囊、口漏斗、舌、眼等处有肌肉分化。
吸附在鱼类身上,角质齿锉破鱼体, 1.口漏斗:吸附在鱼类身上,角质齿锉破鱼体, 具有环肌、 具有环肌、纵肌和角质齿的舌能活塞样运动刮取血肉并 吸食之。 吸食之。
呼吸管:咽后部在消化管腹面有一条盲管叫呼吸管, 2.呼吸管:咽后部在消化管腹面有一条盲管叫呼吸管,管口
有触手5 个相当于缘膜。管两侧各有7个孔为内鳃孔, 有触手 5-7个相当于缘膜。 管两侧各有7个孔为内鳃孔 , 分别与鳃 囊相通。鳃囊壁上有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实为内壁折皱而成) 囊相通。鳃囊壁上有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实为内壁折皱而成) , 鳃丝上有毛细血管,在此完成气体交换, 鳃丝上有毛细血管, 在此完成气体交换, 鳃囊经外鳃孔与外界相 通。
七鳃鳗 吸附鱼体 时,水经外鳃孔进 入鳃囊, 入鳃囊,气体交换 后再经外鳃孔排出, 后再经外鳃孔排出, 鳃孔处有括约肌控 制鳃孔开闭。 制鳃孔开闭。
盲鳗的外鳃孔不 盲鳗的外鳃孔不 直接与外界相通, 直接与外界相通,而 是经出鳃管通向一条 总出鳃管, 总出鳃管,开口于头 后方, 后方,体表只见一对 外鳃孔。无呼吸管, 外鳃孔。无呼吸管, 内鳃孔开口于咽壁。 内鳃孔开口于咽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