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期中复习提纲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海陆分布知识点总结 晋教版

海陆分布知识点总结
⏹
地球表面上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 每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从北半球来看,海洋占61%,陆地占39%;
⏹ 从南半球来看,海洋占81%,陆地占19%;
⏹ 从陆半球来看,海洋占52%,陆地占48%;
⏹ 从水半球来看,海洋占90%,陆地占10%。
⏹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
⏹ 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 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欧洲、南极洲。
⏹ 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 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的有北美洲和欧洲,位于南半球的是南极洲,地跨南北半球的是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
⏹ 从东西半球来看,没有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南、北美洲。
⏹ 四大洋中,太平洋和大西洋地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北冰洋位于北半球,印度洋位于东半球。
跨南北半球,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表面水温”型,面积第二,表面水温第三。
全部位于北半球,大致以北极为中心,被海冰广泛覆盖,面积最小、深度最
2。
晋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串讲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 专题 (原卷版)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串讲第三章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知识梳理一、海陆分布大陆陆地岛屿比例(29%)半岛海陆分布海海洋洋(71%)海峡分布特点:无论如何划分半球,每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大洲和大洋大洲概念七大洲大洲名称及其面积大洲分布及其地理位置大洲分界线大洲和大洋大洋名称及其面积四大洋大洋分布及其地理位置大洋分界线海洋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三、沧海桑田麻姑传说赭山的变迁沧海桑田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地表形态不断运动和变化长江口的变迁四、漂移的大陆创立者大陆漂移假说时间漂移的大陆内容古生物化石科学依据古老地层五、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六大板块名称和分布板块运动——碰撞挤压和张裂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两大火山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基础检测一、选择题1.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某月的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甲所表示的大洲分界线是()A.土耳其海峡B.白令海峡C.直布罗陀海峡D.马六甲海峡2.读下图,图中所示大洲最西端是A.耳其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C.曼德海峡D.白令海峡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的视野展示世界。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乙、丙、丁对应的地理区域,正确的是()A.甲-南美洲B.乙-太平洋C.丙-南极洲D.丁-印度洋4.两人从南极点同时出发,分别沿相邻两条经线北行。
如果方向不变,速度相同,下列情况正确的是()A.他们将不会相遇B.他们可能会在赤道相会C.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D.他们可能在北极相遇5.造成大陆漂移的原因是A.板块运动B.地球的自转 C.地球公转D.人类活动的结果6.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A.各占二分之一B.三分之二海洋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D.四分之一陆7.“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A.填海造陆种田B.比喻世事的变迁C.比喻海陆的变迁D.在海边种桑树下图是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景观。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c2e103533687e21af45a9d1.png)
地理 地球与地图(复习提纲)1.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球体。
2.证据:①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②地球卫星照片(确证)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6.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
●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度纬线、0度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
●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 (1)A (_0°,_60°W )B (30°S , 75°W )C (_30°S _,_0°)甲: 50°N 、 20°E , 北 半球、 东 半球, 中 (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 北温 带 乙: 20°S 、 170°W , 南 半球、 西 半球, 低 (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 热 带7.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运动。
运动方向:面对地球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顺时针方向。
周期:一天(或24小时)。
地理现象: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和时间差异。
8.地球公转定义: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
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地理现象:四季变化,产生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9.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 (1)在图中画出公转方向 (2)①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
②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③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
④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现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Ⅰ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6、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第3-4章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一、读图回答问题七洲四洋分布示意图1在图1中标出上图七大洲、四大洋洲界名称①②③④⑤大洲名称A B C例题一(1)图3中标出赤道、20W、160E(2地球陆地与海洋面积比:(3)、陆地集中在,海洋多分布 (半球)不管东西南北半球都是 >(4)、大洲分界线沟通的海/洋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5)分布特点①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②海拔最高的大洲是;海拔最低为③.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洋是④.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⑤.赤道都穿过的大陆是⑥.赤道穿过的大洲是⑦.没有热带的大洲是⑧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例题二(1)大洲名称A B C D④①②③⑤里海黒海海中地亚欧、亚非分界线ABCDEFGABCDEFGE F G(2)大洋名称①②③④(3)七大洲的面积从大到小为:(4)四大洋的面积从大到小为(5)环绕北冰洋的大洲:(6)环绕南极洲的大洋:三、世界海陆形态:请将“大陆、岛屿、半岛、群岛、洋、海、海峡”填入空格中:1)面积较大的陆地:,面积较小,四面环水的陆地:,深入海洋,三面临水的陆地:,海洋的主体部分:,洋的边沿部分:,连接两个水域的狭窄水道:。
2)世界最大的大陆,世界最小的大陆,世界最大的半岛;世界最大的岛屿,世界最大的洋,世界最小的洋。
第二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一、海陆变迁:1、请列举两个海陆变迁的证据:1)2)。
2、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1)2)。
二、大陆漂移假说:1、由国科学家提出来的。
他在偶然的机会发现洋两边的两块大陆大陆和大陆能够基本吻合,后来在考察中发现两岸的动植物还基本相同,所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1、基本内容:1)岩石圈是由个大的板块和众多小板块拼合而成: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F 板块;G 板块;2)这些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而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和。
初一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初一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1.初一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亚洲气候特点解析①气候繁复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面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繁复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繁复多样。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的陆地——亚欧大陆,面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非常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只有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阔,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
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2。
亚洲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
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亲密的关系。
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
假如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难;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
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难,严峻威逼着农业生产。
2.初一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世界的气候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常常改变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改变,陆地气温一般涌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涌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改变,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复习提纲1.初一地理上册期中复习提纲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
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A、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晋教版复习提纲一、地理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100字)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主要研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研究地理的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
二、地球的构造和地球的运动(300字)1.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2.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主要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公转使得地球的地理季节变化。
三、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300字)1.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和植被等元素。
这些元素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2.人类活动:不同地区的人类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如农业地带的人类活动更加依赖土地和气候。
四、地理信息与地图(400字)1.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指关于地球表面的各种知识和数据,可以通过经纬度、海拔等方式进行表达。
2.地图:地图是一种用于表达地理信息的平面图。
地图可以分为物理地图、政治地图等不同类型。
五、地球的广义环境与区域的特征(400字)2.区域的特征:不同地理区域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如地形、气候、资源等因素都对区域产生影响。
六、中国的地理环境(400字)1.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与伊朗毗连,南接印度洋。
2.自然地理特征:中国地域辽阔,包括高原、平原、山地和盆地等不同地形。
气候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
3.人文地理特征:中国人口众多,人文历史悠久。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七、世界地理环境与区域的特征(400字)1.世界地理环境:世界地理环境由五大洋和七大洲组成。
世界各地的气候、地形和生态系统各不相同。
2.区域的特征:不同地理区域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如北美洲以冷带和温带气候为主,欧洲以高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为特点。
八、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球大数据(200字)1.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是一种将地理信息与空间数据结合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和管理地理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区分概念:
(1)什么是洋、海、海峡?(2)大陆和岛屿(3)岛屿和半岛
海洋:地球表面广阔而连续的水域,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的边缘。
海峡:是连接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其中面积最广的称为大陆。
面积较小的称岛屿。
陆地深入海洋的部分称半岛
3、看图回答,根据轮廓写出这个大洲的名称。
大洲:A 北美洲,B 非洲,C 亚洲,D 南极洲,E 大洋洲,F 南美洲,G 欧洲。
4、读“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完成下列题目。
(1)根据上图填出相应的大洋或大洲的名称。
大洲: 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大洋洲;
E 北美洲;
F 南美洲;
G 南极洲;
大洋:①太平洋;②印度洋;③大西洋;④北冰洋;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跨越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3)四大洋中面积由大到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七大洲中面积由大到小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4)图中左边半球为西半球,右边半球为东半球。
(5)南北美洲之间分界线为巴拿马运河,亚非两洲之间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
运河。
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5、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籍)的魏格纳提出的。
6、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①岩石圈不是完整圈层,而是被分成了六大板块;
②各板块内部比较平整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7、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基本都是海洋的板块太平洋板块。
8、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