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基地
01 基本情况
03 教师简介
目录
02 教学科研 04 历史回顾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hina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CCER)创办于1994年8月,2004年 当选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基地”。中心的建立是北京大学进行教学和科研体制改革的一种新探索, 也是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的一种开创性尝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是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基 础上新组建的科研教学机构,通过这一个开放的、跨学科的、多专业视角的平台,完成更高水平的综合性知识集 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将作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个机构继续存在。
教师简介
陈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学士(1968),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 汀)物理学博士(1987)。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金融工程学,宏观经济。 宫玉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军事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大国国家发展战略,不确定环境下的领导力与 竞争战略,战略文化与战略行为,中国文化中的领导力。 海闻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82),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经济 系博士(1991)。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胡大源
中国经济学界的各派别:清华、北大、社科、南开、武大

中国经济学界的各派别:清华、北⼤、社科、南开、武⼤中国经济学界的各派别:清华、北⼤、社科、南开、武⼤有⼈的地⽅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就有派别。
经济学界当然也有派别,之所以叫派别必然有其特点。
今天先从清华派说起。
清华派的特点是祖宗打下的基业庞⼤,同其他院系相⽐⼤有骆驼与马之⽐。
但是其历史短暂,除了民国⽼字辈陈岱松名扬江湖之外,⽬前尚⽆厉以宁(北京⼤学)、吴敬琏(国研中⼼)等⽼⼀辈学术上的掌门⼈。
在经历过⼀长段时间的沉寂后,时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的朱镕基在1984年正式创⽴经管学院,并⼀直担任院长到2001年。
此时的经管学院才算新中国成⽴后,清华真正建⽴的⾃⼰的经济学院,朱镕基作为⾸任掌门,名满江湖。
朱镕基有鲜明的时代特⾊,后来⼜位居总理之位,使得清华⼤学经管学院在成⽴之初就在资源上有⽆⼈能⽐的优势。
由于强⼤的⼈财物,尤其是和政治资源的关联,使得经管学院在经济学领域进⼊第⼀梯队。
清华经管有两个鲜明的特点,⼀是国际化程度较⾼,海外教授多,授课英⽂程度⾼,国际交流频繁,有较好的国际视野。
另外⼀个特点是学院不仅有经济更有管理,也更加务实,这⼀点同隔壁学院的国发院截然不同。
在1994年,也就是学院成⽴10后,朱镕基已经成为国务院副总理,他提出要将学院建成世界⼀流经管学院,江湖⽓势⽆⼈能⽐。
朱镕基建⽴起这个门派后,在2001年卸任,第⼆任院长是赵纯均(2001年-2005年)、第三⼈院长是何建坤(2005年-2006年,常务副校长职兼任院长),2006年10⽉钱颖⼀出任院长⾄今。
赵、何⼆⼈时代可以算稳定过渡时代,其知名度远远不如第四代掌门钱颖⼀。
钱颖⼀⾃接任掌门后,地位稳固延续10年⾄今,且在其管理下,经管学院的⼒量与⽇俱增,同朱镕基时代⽐,学院和影响⼒均⼤⼤增强。
经管学院有两个⾦字招牌,⼀个是朱镕基,⼀个是朱镕基在2000年推动下成⽴的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成⽴。
此顾问委员会在国内尚属第⼀,⽆⼈能超越。
由于顾问委员会囊括了世界和中国的政治⼤咖和企业⼤咖,能受到总理级别接见,也是清华⼤学的殊荣,其他⽆任何院校有此能⼒。
医改成败看常识——专访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

此 前 三 个月里
,
周其 仁以每周 一 篇评论
什么 因素妨碍 了人 民医疗需要的满足
,
我国医 然
慈善医院为什 么不 能进来
《 商务周刊系 城市 的医 疗资 涯 紧张 但 在
,
的频率 裸
,
,
试 图让众说纷纭的 医疗改革正 本清
。
疗困境的现状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 么 后才是怎样对症下 药 寻找解决的办法
更清楚
,
。
无论市场机制还是其他手段 只 要有利
, 。 ”的 人事和编制受
,
国家领导人 下到街头巷尾的普通 百 姓 所有
于解决这两个问题 我都举 双 手欢 迎
周说
#
政府编制的严格誉制 格 不 是市场定价
,
医疗服务和药品 的价
。
的利益 相关者都被卷 人 其中
让这个本来就进展缓慢的改革愈发左 右为难
。 ,
在北京大学郎润 园 古朴
应该也是合乎逻辑的
位的综合性 医 院 可 是 0 年过去 了 风 闻还是
#
安静的院落里
北大中 国经 济研究中 心 教授
。
有人认为我是唯市场主义 我的 回应
。
&
还
风闻
#
我去台湾考察 除 了公 立医 院
,
那里 的医院 层次非常
还有长庚
、
周其仁接受 了 《 商务周刊》 的访问 皮肤麟黑
+ % ,
# , 。
回 归常识
篇系列评论 下 来
、
,
已经让
中 国的县 级或县 级 以 下 地 区
矛质似乎 更 大
,
,
医疗 资 源供 常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导师 易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导师易纲现任职务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范围计量经济学金融理论与实践操作教学范围:计量经济学货币与银行国际金融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教育背景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80年被北京大学选派到美国留学1980-1982年在美国哈姆林大学学习,1982年获美国哈姆林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1982-1986年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系学习,1984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5-1986年任美国伊利诺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1992-1993年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1993年夏天组织并率领中国留美经济学会考察团赴台湾省做为期两周的经济考察;1993年发起并组织(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留英经济学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100多名中外著名经济学者和政府官员参加;1993-1994年与林毅夫、张维迎、海闻等发起并组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993年至今,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资深研究员、美国学术期刊《中国经济评论》、《亚洲经济期刊》编委;1995年负责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硕士、博士计划的设计,该计划于1996年秋季开始实施;1996主持创建北京大学经济中心经济学双学位计划,该计划于1996年秋开始实施;1997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2004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2006年10月至2007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兼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党委书记,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主任;2007年12月至今,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出版书籍1. 《市场经济学普及系列丛书(共十四本)》(与田国强主编),1993年(该丛书获1994 年全国图书奖等四项全国性图书大奖)2. 《货币浅说》(与贝多广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3. 《台湾经验与大陆经济改革》(与许小年合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4. 《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编委会负责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5. 《中国的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1984-1993》,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6. 《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系列》(与海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7. 《国际金融》(与张磊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8. 《宏观政策调整与坚持市场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9. 《微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10. 《高等时间序列经济计量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11. 《货币银行学》(与吴有昌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12. 《1998-2000中国通货紧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13. 《中国的货币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14.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2006年调研报告选编)》(与韩平合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8月15. 《宏观经济学》(与张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16. 《中国金融改革思考路》,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17. Yi, G. (Eds), (1991), special issue of China Economic Review: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Retrospect and Contemplation, JAI Press, Greenwich, Connecticut.18. Yi, G. (1994)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in China (a research monograph), Westview Press, Boulder and Oxford.19. Yi, G., Weiying Zhang and Fulin Chi (Eds) (1994), A Survey on Economic Transition in China, forthcom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近期主要论文1. 《全面提升外汇监管和服务水平》,中国金融,2010-03-012. 《改革:中国银行业立起来的基石》,今日财富(金融版),2009-04-153. 《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扶持政策扎实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新进展》,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04-154. 《零利率和数量宽松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今日中国论坛2009-04-055.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金融研究,2009-01-256. 《Evolu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Asset Mix from 1991 to 2007 》,China Economist , 与宋平, 2009-01-157. 《中国能够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求是,2008-11-168.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1991—2007》,与宋旺,经济研究,2008-08-209. 《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金融发展研究,2008-03-2510. 《创新有五个层次》,新疆金融,2008-02-2511. 《中国金融业的前景看好》,当代经济,2008-02-1512. 《进一步确立Shibor的基准性地位》,中国货币市场,2008-01-2013. 《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和政策建议》,新金融,2007-11-1514. 《统一认识各尽其责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再上新台阶》,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8-01-1515. 《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再上新台阶》,中国金融,2008-01-0116. 《存款准备金仍可做为常规工具冻结流动性》,中国证券业年鉴第一编,2008-01-0117. Judge, G., G. Yi, T. Yancey, and T. Terasvirta (1987), "The Extended Stein Procedure (ESP) for Simultaneous Model Selection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35, pp. 375-391.18. Terasvirta, T., G. Yi, G. Judge (1988), "Model Selection, Smoothing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in Linear Models Under Squared Error Loss,"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Quarterly, 3, pp. 191-205.19. Yi, G. and G. Judge (1988), "Statistical Model Selection Criteria," Economics Letters, 28, pp. 47-51.20. Yi, G. (1990a), "Inflation and Price Instability, An Empirical Study of P. R.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Fall, pp. 155-165.21. Yi, G. (1990b), "The Price Reform and Inflation in China, 1979-88," 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 Winter, pp. 28-61.22. Yi, G. (1991a), "The Monet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During the Economic Reform," China Economic Review, Spring, pp. 75-95.23. Yi, G. (1991b) "Estimating the Variability of the Stein Estimator by Bootstrap," Economics Letters, vol. 37, pp. 293-298.24. Yi, G. "A Study of Money Flow in China," (1992a) in China in Transition: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s, edited by George Yu,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5. Yi, G. (1992b) "The Money Supply Mechanism in China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entral Bank,"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Fall, 1992, pp. 217-238.26. Yi, G. (1992c) "Inflation and Price Instability in China: Reply," China Economic Review, V ol. 3, No. 2, pp. 219-223.27. Yi, G. (1993) "Toward Estimating the Money Demand in China," Economics of Planning, V ol. 26, pp. 243-270.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潜心经济学术研究 展现潮人智慧风采 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 美国戴维斯加

为观 众 呈现 了一 场 经 济 领 域 的 思 想 盛 宴 。 力 于 中 国经 济 转 轨 的研 究 ,将 “ 世 济 业 时 ,他 毫不 犹 豫 地 选择 了经 济 学 。 “ 经 我 会 后 , 《 商 》杂 志 记 者 对 余 淼 杰 教 授 用 ” 的理 想 融 入 了对 中 国 改 革 的 关 注 。 潮
一
百 来 人 , 竞 争 十 分 激 烈 , 中心 还 实 行
十分 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淘汰 机制 , “ 进入这个 机 我
构 时,里面 有 2 8个 人 , 到 现 在 还 是 2 8 个 人 ,基 本 上 是 每 年 招 一 个 新 人 , 同 时 也 淘 汰 一 个 人 ” ,余 淼 杰 向 我 们 介 绍 。 如 此 的 “ 压 ” 下 ,保 持 良好 的 心 态 和 高
美 国 戴 维 斯 加 利 福 尼 亚 大 学 经 济 学 博 士 体 制 改 革 的 一 种 新 探 索 , 也 是 吸 引 海 外 选 择 了 回 国 ,在 现 任 世 界 银 行 首 席 经 济
余淼杰作 了 《 国经 济与 贸易导 向发展 留 学 人 员 回 国 服 务 的一 种 开 创 性 尝 试 。 中 战略 》的主题演讲 。余淼 杰 以其 扎实 的
。 连 。 。
潜 心 经 济 学 术 研 究 展 现 潮 人 智 慧 风 采
记 北 京大 学 国 家发 展研 究院 中 国经 济 研 究 中心 副 教授 美 国戴 维 斯加 利 福 尼亚 大 学 经济 学博 士余淼 杰
■ 本刊 记 者 张丽 纯
21 0 0年 1 2月 1 臼 ,由 汕头 大学 商 Ce t r o o omi s a c ,CCER ) 的 成 员共 2 2 n e rEc n f c Re e r h 8人 ,皆 为 经济 学领 域 上 的佼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光华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对比分析

【育明小陈提醒大家】专业课复习一定要赶早,不要在起跑线上就输给对手。
复习要有针对性,在备考复习过程中,考研信息的收集很重要,信息是第一位的:你信息收集的越多,越充分,你的认识就会越全面、正确。
要尽全力收集到目标院校专业课的笔记、课件、讲义、历年真题等资料。
特别是历年真题要认真研究几遍,因为历年真题考查的重合率是很高的。
往往一道题目三四年前考过,现在又会以其它形式变相的来考查!将历年真题与笔记、课件、讲义等结合学习,这样才能够做到更有重点的复习。
最后,要有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时间安排计划。
机会永远是为有准备的人而留的!育明教育:考研专业课答题攻略(一)名词解释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名词解释一般都比较简单,是送分的题目。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重点名词夯实。
育明考研专业课每个科目都有总结的重要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很多高校考研名词解释会重复,这就要考生在复习的同时要具备一套权威的、完整的近5年的真题,有近10年的最好。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案例——》总结/评价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
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
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它的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
第三,总结,可以做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教育答题示范例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第一,什么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这是答案的核心)第二,它的几个特征,并简单做一下解释。
第三,和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等进行对比。
4.危机应对如果出现没有遇到的名词解释,或者不是很熟悉的名词解释,则尽量把相关的能够想到的有条理的放上去,把最有把握的放在第一部分,不要拘泥于以上的答案框架。
5.育明考研温馨提示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
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
周其仁简介_周其仁简历_中国讲师网

经纪学家周其仁简介
擅长领域:
经济学
擅长行业:
教育培训
讲师简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早年在黑龙江下乡,其中在完达山狩猎七年半。
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
中国人民大学。
1989年至1995年在英美访问求学。
先后在科罗拉多大学、芝加哥大学和洛杉矶加州大学学习,获得博士资格。
1996年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
2001年起,每年春季在浙大任教,秋季在北大任教。
详细介绍:
自1996年以来,为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相继开设了有关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
1997年被评为“北京大学最受同学欢迎的老师”。
1999年后,并为北京大学国际MBA开设“中国商务活动的制度环境”。
生于1950年,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担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曾担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职务。
代表作品:
《改革的逻辑》、《城乡中国》、《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数网竞争》、《产权与制度变迁》
个人履历
1950年出生上海。
1968年响应国家上山下乡号召,插队落户到东北农场。
周其仁简介_周其仁简历_中国讲师网

经纪学家周其仁简介擅长领域:经济学擅长行业:教育培训讲师简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早年在黑龙江下乡,其中在完达山狩猎七年半。
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
1989年至1995年在英美访问求学。
先后在科罗拉多大学、芝加哥大学和洛杉矶加州大学学习,获得博士资格。
1996年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
2001年起,每年春季在浙大任教,秋季在北大任教。
详细介绍:自1996年以来,为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相继开设了有关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
1997年被评为“北京大学最受同学欢迎的老师”。
1999年后,并为北京大学国际MBA开设“中国商务活动的制度环境”。
生于1950年,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担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曾担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职务。
代表作品:《改革的逻辑》、《城乡中国》、《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数网竞争》、《产权与制度变迁》个人履历1950年出生上海。
1968年响应国家上山下乡号召,插队落户到东北农场。
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
1982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工作。
1985年7月,随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建制划归到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要为中央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提供中长期背景研究。
其间专业研究领域包括农村和国民经济结构变化、土地制度和乡镇企业发展,主要的成果包括著作两本,重要论文若干篇,并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等奖励。
1989年至1995年在英美访问求学。
先后在科罗拉多大学、芝加哥大学和洛杉矶加州大学学习,获得博士资格。
1996年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
任教期间为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相继开设了有关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
1997年被评为“北京大学最受同学欢迎的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C199**** ****-9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项目中国地区通货膨胀研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明舰1999年9月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的形成过程中,各地区的情况大体上类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对于各地区来说,分析不同地区通货膨胀的特点具有实际的意义,本文即从通货膨胀的地区结构这个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我国各地区的通货膨胀具有非常类似的形状,表明我国各地的通货膨胀的基本成因是一致的,这也反映了我国各地区作为一个大市场的组成部份具有联动性。
✧各地区的通货膨胀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在各地区都可发现较为显著的通货膨胀率与GDP缺口间的正向关系,这似乎表明,各地区为了控制本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是降低GDP缺口,这可由提高经济效率如技术进步来提高潜在GDP水平实现。
✧各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相互趋同的趋势,这反映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我国全国性的大市场正在形成,各地区正在溶入这个大市场之中。
✧对经济运行的行政干预阻碍全国市场的形成,对通货膨胀的行政手段干预使各地区通货膨胀率出现极为显著的偏离,相比之下,经济手段的调节对各地区的通货膨胀的趋同趋势的影响要小得多。
✧在全国各地区间,通货膨胀到达高峰和谷底的时间存在一定的时滞,但我们只能推论在几个经济和第三产业最为发达的省市到其他省份之间可能存在传递性,而在几种传统方法划分的区域之间我们并不支持通货膨胀具有传递性的结论。
一、各地区的通货膨胀改革开放后,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各地区都出现了几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的物价管制所造成的压抑性通货膨胀的公开化。
附图1 是从1982到1996年各地区通货膨胀率的时序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段时间内,各地区的通货膨胀具有非常相似的形状,似乎表明在我国各地区的通货膨胀后面有非常强的共同因素在起作用。
各地区通货膨胀在形状上具有相似性,但在波动程度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表1是对各地区1982-1997年间物价变化的总结1。
表1 各地区1982-1997的物价变化地区平均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北京9.89 6.93 21.90 0.40天津8.11 5.95 17.70 0.30河北7.99 6.89 21.40 -0.10山西8.56 7.17 21.60 1.20内蒙古8.24 6.02 19.30 1.00辽宁8.53 6.72 20.60 1.00吉林8.56 6.14 19.90 1.80黑龙江9.02 5.88 20.70 1.40上海8.66 6.91 21.30 -0.70江苏8.79 7.65 23.60 -0.70浙江8.98 7.63 22.10 0.30安徽8.34 7.41 23.30 -0.60福建8.78 8.37 26.50 -1.10江西8.45 7.89 25.10 -0.40山东7.72 6.63 20.30 -0.30河南7.48 7.18 20.60 -0.30湖北8.66 7.53 24.90 0.40湖南9.43 8.53 25.90 -0.60广东8.78 9.55 30.20 -4.40广西9.14 8.45 24.40 -0.40四川8.67 7.47 23.90 0.50贵州8.43 7.02 20.20 0.40云南8.68 7.13 19.60 0.40陕西9.11 7.50 25.90 1.00甘肃8.49 6.81 22.50 0.601通货膨胀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年本,由于资料所限,西藏和海南省未包含在分析中。
青海9.14 6.66 23.20 0.60宁夏8.59 6.15 20.10 1.30新疆8.99 6.82 25.70 0.20在此期间,全国年均的通货膨胀率是8.6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北京、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青海、新疆等15个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安徽、江西、山东、河南、贵州、甘肃、宁夏等13个地区。
在所有省市中,北京的物价上涨最为严重。
在此期间的年均通货膨胀率为9.89%,零售物价上涨了3.52倍,而河南省的物价上涨最少,年均通货膨胀率只有7.48%,零售物价上涨了2.17倍。
图1是各地区年均通货膨胀率的图形,附图2是以地图形式绘出的各地区年均通货膨胀率。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比较有特点是华北地区,在其中的各省市中,除了北京外,其余全处于较低的范围,天津、河北、内蒙古处于全国各省市中平均通货膨胀率最低的省市之列,山西的通货膨胀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邻近的山东、河南、辽宁等省市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山东和河南是全国通货膨胀率最低的两个省份。
除此之外,年均通货膨胀的图形中没有发现特别的规律,几个年均通货膨胀率较高的省市分布在全国各地。
附图3是1985、1988-1989、1993-1994三次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高峰期各省份的通货膨胀率的分布情况,我们发现1985年的通货膨胀高峰期中,全国各地的通货膨胀分布较为广泛,只有几个省份的通货膨胀率较为低于其他省份,主要特定是南北两端较之中间更严重一些。
到了1988、1989年的通货膨胀高峰期,全国的通货膨胀表现出的特定是东南沿海高于其他省份、南部高于北部,通货膨胀最严重的省份集中在东南沿海。
而1993-1995年的通货膨胀率高峰期则具有不同的特点,此时,全国通货膨胀较为严重的省份的图形显示为从东南到西北的一条线,而且最靠东南的福建、广东已不在通货膨胀最严重的省份之列,结合1988、1989年的通货膨胀率高峰期的分布,我们似乎可以得出通货膨胀率高峰从东南向西北的漂移这样一个趋势。
二、 地区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在考虑各地区的通货膨胀问题时,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考虑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交替作用。
作者曾经研究过全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发现“GDP 缺口”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王明舰,1998)。
在我们的分析中,通货膨胀率使用的是商品零售物价增长率,产出使用的是GDP 指数,通货膨胀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年本,GDP 指数数据来自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数据1952—1995和1997、199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我们的样本期间是1982年—1997年。
首先,我们用各地区的GDP 指数的对数值对常数项和时间项回归来拟合其趋势,并以此趋势的指数变换序列*GDP 作为GDP 指数的潜在估计,也即我们认为各地区的潜在GDP 遵从一条平滑的指数曲线:().1997,,1983,1982,ln =++=t e t GDP t t βα地区α β2RD.W. 北京天津 6.638(171) 0.08583(21.4) 0.968 0.346 河北 6.152(221) 0.1098(38.2) 0.99 0.398 山西 6.442(226) 0.08272(28.1) 0.981 0.609 内蒙古 6.464(296) 0.08868(39.2) 0.99 0.636 辽宁 6.672(235) 0.08966(30.5) 0.984 0.572 吉林 6.296(203) 0.09293(28.9) 0.982 0.912 黑龙江 6.327(475) 0.07206(52.4) 0.995 0.59 上海 6.941(189) 0.09118(24.1) 0.975 0.318 江苏 6.145(193) 0.1259(38.3) 0.99 0.741 浙江 6.404(144) 0.1263(27.5) 0.981 0.515 安徽 5.792(109) 0.09809(17.8) 0.955 0.387 福建 6.343(152) 0.1351(31.3) 0.985 0.4 江西 5.906(196) 0.1023(32.9) 0.986 0.398 山东 6.361(189) 0.117(33.7) 0.987 0.449 河南 6.038(193) 0.1008(31.2) 0.985 0.64 湖北 6.283(178) 0.09726(26.6) 0.979 0.462 湖南 6.157(267) 0.08641(36.3) 0.989 0.365 广东 6.117(228) 0.1428(51.4) 0.994 0.753 广西 6.361(123) 0.1005(18.8) 0.959 0.247 四川 6.193(256) 0.08985(35.9) 0.988 0.535 贵州 6.273(305) 0.07996(37.6) 0.989 0.739 云南 6.381(513) 0.09599(74.7) 0.997 1.49 陕西 6.562(236) 0.09385(32.7) 0.986 0.691 甘肃 6.177(333) 0.09574(49.9) 0.994 0.478 青海 6.89(294) 0.06768(27.9) 0.981 0.434 宁夏 7.114(255) 0.08565(29.7) 0.983 0.425 新疆6.435(359)0.1045(56.4)0.9950.603表2是我们对各地区的拟合结果,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各省市在样本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存在很大差异,增长最快的是广东省,年均增长速度为14.3%,增长最慢的是青海省,年均增长速度只有6.8%,两者相差了一倍有余,但我们前边看到的各地区物价变化却没有太大的差异,这也说明了,如果在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话,这种关系也是在通货膨胀率和GDP 缺口而非其绝对增长速度之间存在。
我们使用拟合残差作为实际GDP 偏离其潜在值的度量,即得到如下的GDP 缺口:()()().1997,,1983,1982,28,,2,1,100ln ln ==⨯-=*t i GDP GDP g it其中 i 为表示各地区的指标,t 表示时间。
附图4是根据上面回归得到的各地区的GDP 缺口与通货膨胀率的时序图,从中可以看出,各地区的通货膨胀与GDP 缺口之间显示出同向变化的趋势,我们分别用各地区的通货膨胀率P 与GDP 缺口g 估计菲利普斯—奥肯曲线,估计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各省市的菲利普斯—奥肯曲线模型:e g P P +++=γβα2R 安徽 5.93(1.99) 0.42(1.60) 0.19(0.85) 0.15 1.80 6.86 北京 8.03(2.34) 0.27(1.00) 0.67(1.18) 0.02 2.07 6.97 福建 7.11(2.20) 0.36(1.40) 0.51(1.67) 0.20 1.65 7.73 广东 7.55(2.31) 0.35(1.46) 1.06(2.20) 0.29 1.60 8.42 甘肃 5.00(1.82) 0.52(2.03) 0.47(0.81) 0.23 1.53 6.08 广西 7.10(2.06) 0.40(1.48) 0.29(1.13) 0.13 1.72 8.02 贵州 3.74(1.34) 0.63(2.52) 0.74(1.37) 0.30 1.51 6.08 河北 5.67(2.28) 0.43(1.82) 0.72(2.04) 0.34 1.78 5.83 河南 4.82(1.86) 0.43(1.72) 0.60(1.58) 0.25 1.78 6.48 黑龙江 5.49(1.99) 0.50(2.00) 0.79(0.82) 0.19 1.63 5.17 湖北 5.39(1.92) 0.52(2.10) 0.35(1.09) 0.28 1.65 6.53 湖南 7.66(2.43) 0.33(1.36) 1.10(1.91) 0.28 1.73 7.32 吉林 5.30(2.19) 0.45(2.01) 0.61(2.31) 0.38 1.67 4.87 江苏 6.60(2.63) 0.39(1.86) 0.65(2.47) 0.44 1.84 5.71 江西 6.72(2.29) 0.35(1.37) 0.75(1.81) 0.27 1.65 6.97 辽宁 5.84(2.50) 0.40(1.91) 0.68(2.42) 0.43 1.52 5.05 内蒙古 4.25(1.74) 0.60(2.45) 0.45(1.22) 0.31 1.61 5.04 宁夏 4.77(1.76) 0.54(2.13) 0.23(0.66) 0.21 1.62 5.56 青海 5.56(1.93) 0.48(1.89) 0.48(1.09) 0.20 1.78 6.09 四川 4.24(1.63) 0.60(2.64) 0.73(1.85) 0.39 1.52 6.15 山东4.56(1.90)0.54(2.32)0.45(1.78)0.321.785.55上海 4.99(1.91) 0.57(2.50) 0.21(0.75) 0.28 1.85 5.58 陕西 6.06(1.99) 0.45(1.75) 0.38(1.00) 0.17 1.78 6.95 山西 5.13(1.71) 0.51(1.91) 0.34(0.81) 0.15 1.74 6.79 天津 6.66(2.38) 0.32(1.20) 0.19(0.69) 0.00 2.05 5.66 新疆 4.86(1.57) 0.58(2.12) 0.38(0.53) 0.18 2.09 6.13 云南 6.05(2.18) 0.42(1.67) 1.21(1.64) 0.28 1.61 6.24 浙江 6.98(2.48) 0.36(1.58) 0.43(2.02) 0.30 1.72 6.34从表3中的结果看,由于数据较短,GDP缺口参数估计值的显著性都不高,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估计的各省市的参数比较一致,所有参数估计值都为正值,表明在通货膨胀和GDP缺口之间,确实存在一种正向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引起的原因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到底是由于决定各省市通货膨胀率曲线相似的各种因素引起各地区通货膨胀率和GDP缺口之间的这种与全国数据类似的关系,还是各地区自己的特点和因素引起这种关系,如果是第二种因素,则这为我们控制地区的通货膨胀率提供了一种思路,但由于数据和时间的限制,我们目前还不能作出判断,这也作为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