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风俗史》自序
第一章 汉族民俗

• 川菜,又名四川菜系。中国汉族传统的 四大菜系之一、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取 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 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并 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 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 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 誉中外。
• 鄂菜,又名荆楚菜,由武汉、荆州、黄 州等地菜肴发展而来,与湘菜同为长江 中游的主要菜系。
• 民间神:自然神和社会神 • 自然神是由自然现象、自然物、自然力的
神化而来的神灵。
• 社会神是由社会现象和社会力量的神化而 来的神灵。
汉族世俗信仰的崇拜 • 鬼灵崇拜
• 祖先崇拜
• 圣贤崇拜
对于信仰的对象建庙、塑像,进行祈祷、 祭祀,具有鲜明的偶像崇拜特点。
二、汉族民俗概要
(一)汉族的服饰
•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 启:大禹的儿子 • 夏氏族原姓姒,从启开始改用国名“夏”
为姓
• 中国首个世袭制政权,从启到桀,传14世, 17君,历时471年,于公元前17世纪末、 16世纪初灭亡。
•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 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 灭夏后在亳(b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 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 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 朝又称为“殷”或“殷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 延续600年左右。
1.传统服饰 • 等级区分 • 常服和礼服之分 • 服装样式宽大松缓、褒衣博带、袖长腿宽
2.现代服饰
• 追求时髦 • 张扬个性
(二)汉族的饮食特点
• 汉族长期以农业为主,因此汉族传统的饮 食结构以植物性植物即五谷为主食,以蔬 菜及少量鱼、肉、蛋、奶、果品为副食。
序言长清民俗风情

序言民风民俗,是弥漫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广泛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起源于社会生活中民众不断重复的不自觉行为,因其满足了社会群体的某些基本需要,逐渐规范并为人们广泛地接受、传承,并且积淀在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之中。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民俗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心理、行为、语言三大方面,其中心理习俗主要是指以信仰为核心反映在人们心理上的习俗,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信仰、图腾崇拜、民间禁忌等,行为习俗主要是指与心理习俗密切关联而表现出的行为习惯,包括生产生活习俗(如农业生产活动、衣食住用等)、人生礼仪习俗(如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生育、寿诞、称谓等)、节日习俗(如传统节日习俗、旅游节庆习俗等)、社会风气(如道德风尚、陋习流弊等)等方面,语言习俗主要是指以语言为手仙表现人们思想感情和意愿要求的传统艺术,包括方言土语、俗语、民谚、民歌民谣、儿歌童谣、民间传说、民间说唱艺术等方面。
长清作为全国设县最早的县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古迹荟萃,民风敦厚纯朴,在生产生活、礼仪节庆、语言及文学艺术方面有着独特的地方色彩。
这里是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金元著名散曲家杜仁杰的故乡,这里有被誉为“海内四大名刹”之首的佛教圣地灵岩寺,有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齐长城的西端起点,有著名的道教文化圣地五峰山,有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境内的大峰山是长清革命的摇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无数优秀的长清儿女,英勇不屈,前赴后继,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全面发展的今天,长清大地上又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尊老敬老、克己为民、奉献社会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成为长清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道道亮丽的风采。
现行的中学历史教学,通常是以政治史为中心和主线,侧重描写中外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与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中国风俗史(民国名家史学典藏文库)

目录分析
第二章黄帝至夏商
第一章黄帝以前
第三章周初至周之 中叶
第一节太古人民之饮食、衣服、居处 第二节畜牧 第三节农耕 第四节贸易 第五节金属器物之使用 第六节婚姻 第七节丧葬祭祀 第八节歌舞
第一节饮食衣服 第二节宫室 第三节文字 第四节漆器、陶器之使用 第五节人民之程度 第六节婚姻 第七节丧葬 第八节祭祀 第九节养老
中国风俗史(民国名家史学典藏文 库)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方言
仕宦
名家
中国
民俗学
时代
婚姻
民国
风俗
时代 衣服
朋党
史学
概论
家法
饮食
清议
人民
名字
内容摘要《民国名家史学典藏:中国风俗史》是第一部对我国历代风俗事象进行系统考证的专著,其史料之丰富, 考订之精详,以及体例之周到,诚一时之选。书中将黄帝以前至明朝的历史,分为浑朴、驳杂、浮靡、由浮靡而 趋敦朴四个时代,内容上,有涉及饮食、服饰、祭祀、婚姻、丧葬、方言等普通民俗学范围,亦有跨越现代民俗 意义范围的周朝之阶级与游说、汉唐之任侠刺客、魏晋南北朝之门第流品等等。又以“风俗所传,以言语为精 确”,于各章之末,附以各时代方言数条,是对中国民俗学的一项重大开拓。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饮食 第三节衣服 第四节仕宦之一斑 第五节任侠刺客 第六节家法 第七节分居 第八节居乡 第九节乡评
第二章唐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 隋
第三章代
第一节清议 第二节流品 第三节门第 第四节氏族及名字 第五节仕宦 第六节名节 第七节清谈 第八节佛老 第九节鲜卑语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原文|译文|赏析《太史公自序》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之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太史公自序》原文两汉:司马迁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子,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
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
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
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
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汉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汉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汉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如下:汉语的告别语同样反映了汉族的风俗习惯1、姓氏:最初,中国汉族的姓,氏是有区别的。
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号。
“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
许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
氏是姓的分支。
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后来,姓和氏就没有多少差别。
2、婚姻:中国汉族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民族色彩浓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仪,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称之为“六礼”。
3、祭祀:最明显的例子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
这三个节日原是以祭祖为源,以祭祖事鬼为主要节俗活动,所以又叫三“鬼节”。
清明扫墓包含有怀念祖先,勉励后人之意。
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有放河灯拯孤照冥的习俗。
寒衣节时人们在祖先墓前焚化纸衣。
4、称呼:在中国,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的九族血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
如果把旁系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属系统。
5、节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汉族农历特有的重要部分,它的形成和创立与中国汉族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习俗密切相关。
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换,农事和农活的内容也随着变化。
二十四节气名称本身的含义,都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
至今中国汉族农民仍习惯按节气进行农事,安排农活。
汉族的风俗习惯汉族饮茶,虽然方式有别,目的不同,但大多推崇清饮,其方法就是将茶直接用热开水冲泡,无须在茶汤中加入姜、椒、盐、糖之类的佐料,属纯茶原汁味饮法,认为清饮能保持茶的“纯粹”,体现茶的“本色”。
而最有汉族饮茶代表性的,则要数品龙井、啜乌龙、吃盖碗茶、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等习俗了。
汉族民俗.pptx

随着时代的变迁,汉族的现代文学创作也呈现出多元化的 趋势。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种文学形式都得到了充分的 发展,为汉族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书法绘画艺术
书法
汉族书法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它以独特的笔触、结构和气韵展现了汉字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每一种字体都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审美风格 。
01
汉族在建造房屋时,会根据风水观念来确定门窗的位置,以吸
纳吉气、排,如水池的位置、树木的
种植等都有一定的讲究。
建筑高度与间距
03
汉族在建筑高度与间距上也会考虑风水因素,以确保建筑之间
的和谐与平衡。
06 节日庆典民俗
春节习俗及活动
春节,作为汉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其习俗和活动 丰富多彩。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寓 意着辞旧迎新,扫除一年的晦气。随后,人们会贴上 春联、窗花和福字,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除夕夜,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年夜饭,这是春节 最为核心的活动之一。年夜饭的菜品丰富多样,寓意 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此外,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 ,寓意着祝福他们平安健康、顺利成长。
汉族民俗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4-17
contents
目录
• 汉族概述 • 生产生活民俗 • 礼仪信仰民俗 • 文学艺术民俗 • 建筑居住民俗 • 节日庆典民俗 • 游艺竞技民俗 • 汉族民俗传承与保护
01 汉族概述
汉族人口与分布
庞大的人口数量
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占据了中国总人口的绝大多 数。在中国两岸三地,汉族人口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如台湾 汉族占总人口的98%,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 和97%。
关于汉族风俗的作文范文600字(精选5篇)

关于汉族风俗的作文范文600字(精选5篇)关于汉族风俗的作文范文600字(精选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族风俗的作文范文600字(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汉族风俗的作文600字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听到这首歌,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的民族——汉族,想起了汉族我有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们的一个节日——春节!在春节里,大人们一早就起来了,他们开始分工,谁去买菜。
谁去放鞭炮.谁去贴春联.谁去做饭.而我们这群小孩,就等着收压岁钱吃年夜饭了.小的时候,我见爸爸在贴“福”字,可他却倒着贴,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就问了爸爸,爸爸笑着回答:这代表着福到家.所以我得知了,我们有一个习俗——贴倒“福”!在过大年的早上,家家户户都在一个时间左右放鞭炮,在这个时间整个村子都是鞭炮的声音,“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而我并不觉得这鞭炮的声音刺耳,因为这时候整个村子都是喜气洋洋的,然而,我的心里也十分喜悦。
.这时我明白了,我们有一个习俗——放鞭炮!“爸爸,爸爸,你在干吗呢?”我见爸爸拿着两张长长的红色纸张,接着又把那两张纸分别贴在了大门的左右两边.爸爸把指着那张纸跟我说:这是对联,贴在门旁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年新气象。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于是,我知道了,我们有一个习俗——贴对联。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我和哥哥姐姐被爷爷奶奶叫我进来,一大桌的饭菜,看的我应接不暇.垂涎三尺.这时候,屋子里全是人,都在吃团圆,那天晚上,在外工作的人没有什么万不得已的事是绝对不会不回来吃团圆饭的.这个习俗,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吃团圆饭。
无论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哪一个民族,在春节的时候,我相信每个民族的人都是希望那天可以见到自己所有的家人,和自己的家人团团圆圆,快乐乐!汉族风俗的作文600字2从出生到现在,我已度过了十二次热闹非凡的春节了,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河北度过的春节了。
汉族的习俗作文

汉族的习俗作文汉族的习俗作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汉族的习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族的习俗作文1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约占人口的91%,同时,它也有着众多的习俗。
汉族是一个勤劳、能歌善舞的民族。
北方闹秧歌,南方赛龙舟,北方吹唢呐,南方包粽子……过年的时候,汉族人民就会放鞭炮、看春晚,无论你在遥远的国外还是在加班,都要回家和家人团聚,一起吃团圆饭。
在除夕时,不能出门,非要出门,那就上山,下山时再拾两根柴下来,为什么呢?因为陕北方言柴不读chai而读cai与财同音,意思是希望在今年发大财。
还有就是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放完鞭炮也不能扫地,就连家里也不能扫。
是因为如果扫了地,就相当于把财运给扫没了,再说外面红色的鞭炮纸遍地都是,就像一张红地毯,红红火火的,有一种喜庆感。
过端午时,家家户户都会包好吃的粽子,有包圆筒形,三角形等形状,在北方主要是以小米、红枣、大米等。
先是把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盛三分之一的水的容器里,一直装不下为止,再拿几块石头(不要太重)压上,用锅盖压好,先用大火煮1小时,剩下的用小火煮一个晚上,到了早上,再一个个晾好,咬一口,不硬不软,Q弹Q弹。
当然,南方的.汉族人民也包粽子,有肉粽子、大豆粽子、豆沙粽子,还有已经把炒熟的米饭和肉丁、蔬菜配在一起放进粽子的粽子。
还有由于南方水多,还会举行盛大的赛龙舟。
汉族还有许许多多的习俗,在宗教、艺术、服饰、饮食、婚丧都有独特的习俗,真可以说是一个才艺多多、能个善舞的民族。
我骄傲,我是汉族的一员!汉族的习俗作文2世界上有许多特色的民族节日,多的让我们都数不清,可以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别特色的风俗习惯,其中我最熟悉的就是汉族的春节.由其它节日,进入汉族的春节。
汉族的春节是正月初一,它地前一天就是除夕,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年饭,年饭的菜起码有二十几盘,家家户户围几桌来吃.吃饭的时候,人人都说说笑笑,小孩子们围成一桌,中年人围成一桌,老年人围成一桌.大家都在谈论饭菜的美味与今年都做了些什么,这些都是中年人说的,老年人就说一些关于自己家里的事,小孩子就飞快地吃完饭说着怎样去玩,去玩什么.吃年饭是春节很热闹的一个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卷第 2 9 期
Vo. 9 11 一No 2 .
广 西 右 江 民 族 师 专 学 报
J OURNAL OF Y OUJ ANG TE HE S C I AC R OLL E F EG OR NATI ONAL TI SGUAN I E GXI
新 世纪 之初 的金 秋 时节 , 随着《 汉族 风俗 史 》 的杀
汉 民族 拥 有 近 十 亿 人 口, 有 上 下 几 千 年 的 历 又 史, 但是 , 国学术 界 对 于这 个 世 界 上 最 大 民族 的研 我
青, 我们 为之 奋斗 了 2 年 的汉 民族 研 究 的学 术 体 0余
r a f s i n ii e e r h h a a e S f l o p n o . H o v r o e a a e i a h e e o d o ce t c r s a c e h s t k n i u l fu s a d d wn f we e 。s m c d m c c i v — m e t l h v e n r a h d wih p r e e a c n e e m i a i n n s wi a e b e e c e t e s v r n e a d d t r n to . l Ke r s Ha i e e c d mi e e r h;Et n l g y wo d : n Ch n s ;a a e c r s a c h o o y;An h o o o y t r p lg
20 0 6年 4月
Ap, 0 r 2 06
汉 族 风 俗 史 自 序
徐 杰 舜
( 西 民族 学 院 汉 民族研 究 中心 , 西 南宁 5 0 0 ) 广 广 3 0 6
摘 要 : 文 章 阐述 一 位 民 族 学 人 类 学 家 的 成 长 过 程 , 过 “ 种—— 萌 芽—— 抽 技 —— 扎 通 播 根— — 见树 —— 成 林” 的艰难 历程 说 明科 学研 究 的道 路 是 不 平坦 的 , 只要 看 准 了方 向 并 坚持 下 去 , 但
系终 于形成 了 。 回忆 着 2 0余 年来 自己孜孜 不倦 的执
究现状 , 来令 人难 以相 信 : 国数 以百 计 的各 种 社 说 全 会 科 学研 究 机 构 中, 独 没 有 专 门研 究 汉 民族 的机 唯 构; 中国社会科 学院有研 究世界 民族 的任务 , 也有研 究
我 国少数 民族 的任务 , 唯独没有研 究汉 民族的任 务 ; 研
著 的学 术追 求 , 潮 逐浪 高 …… 。 心
一
、
播 种
究少数 民族 的专 门刊物虽然不 多, 但是 总算还有 几家 ,
18 9 5年 4月 2 日, 光 明 日报 》 表 了一 篇 用 5 2 《 发 号 正楷排 出 的一 篇“ 腐 块 ” 题 目叫做 《 民族 研 究 豆 , 汉 刍议 》 。这就是 我 第一 次在 媒体 呼 吁加 强对 汉 民族 的
大有可 为 的。例如 , 民族 自西 汉 形成 以后 , 两 千 汉 在 多年 的历 史 中, 经 内忧 外患 , 管是 五胡 十六 国的 历 不 混 战、 南北 朝 的分 裂 , 是辽 、 夏 、 的割据 , 和清 还 西 金 元 的统治 , 民族都 没 有 被 同化 或 被 分 裂 , 而从 小到 汉 反
就 会达 到 学术 的 高峰 。 关 键词 : 汉 民族 ; 学术研 究 ; 民族 学; 类 学 人[ 类号 ] K8 Fra bibliotek2 分 9 .
[ 文献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0 8 l3 20 )2 0 4 8 l0 —8 l(0 60 —0 1 —0
P ea et u tm so y 0 n C iee rfc oC so Hitr f Ha hn s
X U . es u 厂 —h n i
( e e hC ne f a hn s . a g i nv ri R s ac e t r nC ie e Gu n x U iest r o H y frN t n I i , a nn Gu n x,5 3 0 ) o a i a ie N n ig, a g i 3 0 6 o ts
作者简介 : 徐杰舜 (9 3 ) 男 ・ 1 4  ̄ , 汉族 , 浙江余姚人 , 西民族学 院汉 民族研究 中心主任、 广 教授 , 中南 民族大学人类学 研究所所长, 中央 民族大学博 士生 导师
1 4
维普资讯
徐杰舜/ 汉族风俗史 》 《 自序
研究 , 文如下 : 全
收稿 日期 : 2 0 —0 — 1 06 1 8
唯独没有专 门研 究 汉 民族 的刊 物。这 种 情况 , 汉 民 与
族在 世界 民族 中的地位和 作用是极 不相称 的。
有 一 些 同志认 为搞 汉 民族 研 究没有 学术价 值 , 因 而不愿 意去 从事 这项 工 作。事 实 上 , 汉民族 的研 究是
Ab t a t Th s p pe t t s ho a p r o s be ome a t s r c : i a r s a e w e s n ha c nd e hno o s n a hr p 0 s. Th l git a nt 0 0l git e
大 , 渐发展起 来 , 别 是 其 同化 力和 凝 聚 力形 成 的 逐 特 规 律和表 现 , 不仅 有 重大 的 学术 价 值 , 而且 对 台 湾 的 回 归、 国 统 一 大 业 的 完 成 也 是 有 现 实 意 义 的 。又 祖 如 , 民族 乡土 观念 的形 成 与共 同地 域 的关 系 , 民 汉 汉 族 复杂 的方 言与共 同语 言的关 系 , 民族“ 汉 以农 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