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学科复习资料总结

高考地理学科复习资料总结

高考地理学科复习资料总结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海水热量的收入是太阳辐射。

海水热量的支出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

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风海流的成因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

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反气旋型。

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

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

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高考地理有哪些要背的知识点注意区分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两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属于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

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

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联系。

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时,注重环境保护,则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学年一轮复习高考地理各专题总复习资料!

-学年一轮复习高考地理各专题总复习资料!

2019-2019学年一轮复习高考地理各专题总复习资料!1.等高线地形图专题: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缘由: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简单。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推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合,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缘由: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缘由: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简单。

2. 海洋资源专题: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疆,缘由: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足够,光合作用强盛;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养分物质带至表层;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养分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足够,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自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3. 盐度和洋流专题: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缘由: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有,蒸发旺盛.②四周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缘由: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四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缘由: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有,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推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推断理由是: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4. 河流及交通专题:⑴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改变: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缘由:河流水量足够,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⑶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缘由: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⑷极地航路开拓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季节能.⑸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缘由是:①地处潮湿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考试是中国高考中重要的科目之一,涉及到地理学科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关于2024年高考地理科目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大气层结构与功能:大气的成分、结构、各层的特点和功能,如对地球的保温、阻挡宇宙射线等。

2. 气候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及其影响,如温度、湿度、降水、气压等;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3.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水循环过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4.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土地资源的分类、特点和利用;土地利用方式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5. 岩石和地貌:地壳构造、岩石类型、地貌类型及其形成。

6.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的分类、分布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评价与调控。

7.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证据和意义;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变化与规律、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等;人口迁移的原因、类型和影响。

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模与结构、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内容。

3. 工业化与工业区域: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区域的特点和区域分布。

4. 交通发展与交通网络: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交通网络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5. 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要素、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6. 城市与农村的差异与联系:城乡发展差异、城市与农村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7.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影响。

三、地理方法与技巧知识点:1. 地图的绘制与使用:地图的分类、地图元素和地图投影的选择和使用。

2. 地理统计与图表分析: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3. 实地考察与调查:地理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实地调查的方法和过程。

4. 借助现代技术的地理研究: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5. 地理问题的解决与评价: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地理现象的评价和应对。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高考真题专练09第九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高考真题专练09第九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2·6月浙江卷,15~16]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C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4.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D )
A.纬度 洋流
高考真题专练❾
[2022·山东卷,8~9]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 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 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 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1~2题。
1.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 2.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C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据图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6分)
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水热变化大;谷地蒸发量小, 土壤含水率高,土壤肥沃,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坡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蒸 发量大,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坡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植被以低矮的灌木丛 和草本植被为主。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9分)
11.[2021·河北卷,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 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 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 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 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 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 D.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

高考地理经典复习题

高考地理经典复习题

高考地理经典复习题一、选择题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1个月D. 1年2.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G7集团?A. 美国B. 德国C. 印度D. 法国3. 我国的地势特点是:A. 西高东低B. 东高西低C. 南高北低D. 北高南低4. 长江流域的气候类型是:A. 热带雨林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大陆性气候D. 寒带气候5. 以下哪种资源不属于可再生资源?A. 太阳能B. 风能C. 石油D. 水能二、填空题6. 我国的四大盆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

8. 我国的三大平原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

10. 我国的五大河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我国主要的农业分布区及其主要农作物。

12. 请简述我国的主要工业基地及其特点。

13. 请简述我国的四大高原及其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14. 论述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15. 以某一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1. A2. C3. A4. B5. C6.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7. 鄱阳湖8.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9. 塔克拉玛干沙漠10. 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海河11. 东北地区以种植大豆、玉米为主;华北地区以小麦、棉花为主;江南地区以水稻为主。

12. 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如钢铁、煤炭;长江三角洲以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13.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气候干旱;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大,气候湿润;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14. 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等。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6湘教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6湘教版

考点规范练26(2022湖南五市十校联考)自1935年以来,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胡焕庸线”具有高度稳定性。

下表为我国2000—2020年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人口分布越趋向均衡)。

据此完成1~2题。

1.2000年以来,东北人口基尼系数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A.乡村振兴有序推进B.粮食产量提高C.生态环境持续退化D.矿产开采逐步萎缩2.下列省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基本一致的是( )A.四川B.陕西C.吉林D.湖南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2000年以来,东北人口基尼系数变大反映人口分布趋于集中,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

乡村振兴、粮食产量提高有助于促进人口均衡分布,A、B错误;生态环境持续退化与东北实际情况不符,C错误;东北地区资源开采进入减产阶段,资源型城市衰落,人口大量外迁,而中心城市向外迁移的相对较少,人口相对集中于中心城市,D正确。

第2题,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

四川省东南部的成都平原人口密集,西北部的川西高原人口稀疏,与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基本一致,A正确。

(2023届河北高三联考)埃塞俄比亚境内大部分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占全境的2/3。

埃塞俄比亚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显著。

下图为某年埃塞俄比亚各州人口密度(单位:人/km2)分布图。

据此完成3~4题。

3.甲区域与乙区域人口密度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地形D.河流4.埃塞俄比亚中西部人口较为密集,是因为该区域( )A.位于中非大裂谷带B.地势平坦,便于耕种C.地处火山熔岩台地D.海拔较高,气候凉爽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埃塞俄比亚的乙区域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土地生产力较低,农业发展水平低,导致人口稀少;甲区域位于湿润的西南气流的迎风坡,受埃塞俄比亚高原的抬升作用,降水多,气候湿润,利于农业生产,人口较为密集。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第1部分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貌的观察考点一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第1部分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貌的观察考点一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考点一常见地貌类型研析典题(2023·新课标全国卷) 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

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

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莲花盆需要( B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B )A.曲折的河道B.平坦的河床C.充足的水汽D.丰富的泥沙【思路导引】信息获取知识调动由材料可知,莲花盆为地下喀斯特景观,所以其主要为沉积地貌。

莲花盆发育的最主要条件是: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洞顶有流量较大的滴水;池水位和莲花盆便于同步地从洞底向上生长(1)根据其盆状特点,可判断其水自洞顶不断滴落,而非沿洞壁缓慢渗出;水自洞顶不断滴落,汇聚在地面低洼处,积满后溢出,相对于静止的薄层水,会有更多的钙沉积,且“薄层”有利于其与二氧化碳充分接触从而形成沉积(2)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故平坦的河床可以提供大量符合条件的平坦的地形,从而形成薄层水环境,有利于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曲折的河道不能说明流速缓慢,充足的水汽和丰富的泥沙对形成喀斯特地貌没有什么直接作用1.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

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

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其代表性形态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1)主要风蚀地貌差异及地貌特点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则的沟槽,沟槽之间为鳍形垄脊,形成雅丹地貌(2)新月形沙丘的形成与发展(3)水岸沙丘形成条件①沙丘形成的动力条件——盛行风,特别是在泥沙出露水面、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的地区。

高三总复习地理练习题

高三总复习地理练习题

高三总复习地理练习题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通过对地球表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地理变化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高三学生们即将面临高考,地理复习是他们备考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提供一些高三总复习地理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1. 人口与城市化a) 什么是人口密度?如何计算人口密度?b) 解释城市化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c) 城市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d) 请列举一些解决城市化问题的策略。

2. 大气与水圈a) 解释温室效应的概念,并阐述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b) 请解释降水的形成过程及常见的降水类型。

c) 什么是水循环?简要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d) 请列举一些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农业与工业a) 解释农业的意义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 描述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区别,并分析现代农业的特点。

c) 解释工业化的概念,并简要说明工业化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d) 请列举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和工业实践,并解释其重要性。

4. 地球与环境a)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解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b) 解释土地退化的概念,并列举几种主要的土地退化类型。

c) 请解释环境污染的概念,并提供几个常见的环境污染例子。

d) 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简要说说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

5.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a) 请解释地震的发生原理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b) 描述火山爆发的过程,并谈谈火山灾害的影响。

c) 什么是洪水?列举洪水的主要原因,并介绍洪水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d) 请列举一些防灾减灾的方法,并解释其重要性。

在复习地理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利用以上练习题来检查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理解程度。

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课堂笔记和其他相关资料来增加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对于每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论证,以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重点发展轻型的高新技术产业
C.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D.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澳大利亚素有“铝土出口大国”之称,其铝土矿储量约 为80亿吨,使用年限能够持续上百年。为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2015年底,全球资源巨头力拓集团CEO称将斥资19亿美元对全球 最大的铝土矿资产——Amrun铝土矿项目(位于约克角半岛,有 4820万吨地表矿可直接开采装运,品位较高)进行开发。 材料二 2014年下半年以来,马来西亚铝土矿开发加剧,滥采滥 挖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开发企业缺乏相应的复垦措施,造成雨季 水土流失严重。 材料三 澳大利亚铝土矿主要分布示意图(下图)
意识强,监管力度强;而马来西亚为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生态环 保意识相对薄弱,滥采滥挖现象时有发生,政府的监管力度较弱。
观点二:赞同。约克角半岛铝土矿地表矿储量丰富,直接开采装运
将使地表植被破坏殆尽;约克角半岛全年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 影响,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降水丰沛,易造成当地水土流
失;如果政府监管力度不到位将会造成该地跟马来西亚一样的窘
(1)鲁尔区工业部门
读“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的字母表示的工业部门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传统工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工业区由于发展的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原有的优势会逐步丧失,进而出现许多问题,出现衰落,影响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况发生。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栏目 导引
(1)说明澳大利亚素有“ 铝土出口大国”之称的原因 。 (2)有人认为Amrun铝土矿
项目的实施将会造成跟马来西 亚一样的窘况,你是赞成还是 反对,并说明理由。
(1)储量丰富,产量大;北部和西部港口多,海运便利;国家政策的支 持;国际市场广阔。
(2) 观点一:反对。理由:澳大利亚为发达国家,资金雄厚,生态环保
鲁尔区是德国和欧洲最大工业区,面积占德国3.6%,人口
、重型机械等在德国也占重要地位。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 主要是分析传统工业区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及构成
业区,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鲁
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 特点 ,如鲁尔区的形成分析如下: 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 的40%。现在仍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传统工业区
夯基础回归教材
解要点联动突破
练习题技能强化
考纲解读: 掌握主要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 解决措施
夯实基础知识:
(1)代表性地区:德国 、英国 、美国 、我国 等。 (2)形成条件:丰富的 资源。 (3)代表性工业部门:煤炭、 、机械、化工、 等传 统工业 (4)特点:以 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 。 (5)存在问题: 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 重等。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
1. 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思路(以鲁尔区为例) 占12.6%,却生产德国80%的硬煤、90%的焦炭、60%的钢铁 (1) 传统工业区的发展特点 炭产量的1/2和钢的1/5,电力、硫酸以及合成橡胶、军事工业
和35%的炼油量,并拥有欧洲联盟15国时期煤产量的1/3、焦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鲁尔工业区发展条件的 异同
1.下图为鞍山市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20世纪50年代鞍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其形成的主
要区位优势是(
A.高科技力量雄厚 B.水陆交通便利 C.水资源丰富 D.矿产资源丰富
)
(2)关于鞍钢未来发展方向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引进技术,改造传统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