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课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课件1
合集下载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照相机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拍摄时, 景物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二倍焦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小于一倍焦距。
投影仪
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 大的实像原理工作的。使用时, 投影仪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应在一 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距应
大于二倍焦距。
放大镜
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 大的虚像原理工作的。使用时, 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应小于一倍
物距大于焦距时,物距越靠近焦点,像距越远离焦点,像越小。
像的形状与大小变化规律
•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 倍焦距时,像为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 倍焦距时,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像 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05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应用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学习
建议学习者进一步深入学习凸透 镜成像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 掌握更复杂的成像规律和应用。
实践应用
鼓励学习者将所学的凸透镜成像规 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摄影、光 学仪器设计等,提高实践能力和创 新意识。
探索前沿
推荐学习者关注凸透镜成像领域的 前沿研究和应用,了解科技发展的 最新动态,拓展视野和思路。
通过PPT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推导过 程和结论(20分钟)
02
凸透镜成像基础知识
凸透镜的定义与性质
凸透镜定义
一个球面凸起、中间厚而边缘薄 的透镜。
凸透镜性质
能够使平行光线汇聚于一点,并 且能够改变光路。
成像原理与光线传播
成像原理
凸透镜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当平行 光线经过凸透镜时,会汇聚于一点, 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PPT课件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2)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A‘、B’、C′分 别是烛焰A、B、C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在此之前调节仪器时,曾在光屏上
看到窗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图乙中烛焰 _____A_(选填
“A”“B”或“C”)的成像原理相同。当把蜡烛移动到M点时,在光屏 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此时烛焰 _____成__虚__像__(选填“成实像”“成虚 像”或“不成像”); (3)分析图乙中信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 ___倒____(选填“正”或 “倒”)立的。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像__靠__近____(选填“靠近” 或“远离”)凸透镜。因此用相机拍照,拍完近景再拍远景时,应将相机 的镜头向_________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景物的方向调一些,才 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A.40cm
B.25cm
C.16cm
D.12cm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5. 探究小组将装有半杯清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放在水平窗台上,透过玻
璃杯观察街对面的指路牌。当从水面上方观察时,看到指路牌上的箭头指
向右方;若从水面下方观察,下面有关现象和成像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D)
A.箭头指向右方
B.指路牌上下宽度变大
A
O F B′
B
F
A′
巩固练习
例 在放映电影时,电影机的镜头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那么我 们从银幕上将观察到( D ) A.放大的飞虫的像 B.银幕上飞虫移动的方向与飞虫实际移动方向相反 C.飞虫的黑影 D.对银幕画面没有影响,但亮度减弱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 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
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仿照步骤④ 再做 2次试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时1(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5
cm处,在另一侧用光屏能承接到(
)
A.缩小、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实像
C.缩小、正立的实像
D.放大、倒立的实像
4、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
果将此物体向凸透镜移动5 cm,此时的成像规律是生活中的
2f >v> f
v=2f
v>2f
与物同侧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光具座的长度有限,做实验时最好选用焦距为10cm左右的凸透镜,焦距过大
(光具座总长不够4倍焦距长),有些实验无法完成。
2、凸透镜最好放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便于调节物距和像距。
3、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让烛焰的像成在
物距小于焦距
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在减小
当所成的像是实像时
物、像异侧
当所成的像是虚像时
物、像同侧
课堂总结
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2.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3.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当u>f 时成实像;当u<f
时成虚像;当u=f 时不成像。
4.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当u>2f 时,
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成
倒立、________的实像。
3.学习使用照相机,向有经验的人了解光圈、
快门和调焦环的作用.“傻瓜相机”有没有光圈和快门?
是不是需要“调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5
cm处,在另一侧用光屏能承接到(
)
A.缩小、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实像
C.缩小、正立的实像
D.放大、倒立的实像
4、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
果将此物体向凸透镜移动5 cm,此时的成像规律是生活中的
2f >v> f
v=2f
v>2f
与物同侧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光具座的长度有限,做实验时最好选用焦距为10cm左右的凸透镜,焦距过大
(光具座总长不够4倍焦距长),有些实验无法完成。
2、凸透镜最好放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便于调节物距和像距。
3、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让烛焰的像成在
物距小于焦距
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在减小
当所成的像是实像时
物、像异侧
当所成的像是虚像时
物、像同侧
课堂总结
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2.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3.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当u>f 时成实像;当u<f
时成虚像;当u=f 时不成像。
4.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当u>2f 时,
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成
倒立、________的实像。
3.学习使用照相机,向有经验的人了解光圈、
快门和调焦环的作用.“傻瓜相机”有没有光圈和快门?
是不是需要“调焦”?
凸透镜成像规律PPT课件(人教版)

探究(二)
凸透镜起汇聚作用能成缩小的实像
物距凸透镜非常远
导 入
题
备
证
口诀
练习
战
回
凸透镜的应用
镜头(凸透镜)
(像)
物距凸透镜很远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物距凸透镜较近
放大镜
物距凸透镜很近凸透镜能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
光路图
光路图
物距(u)
像距(v)
像
应用
U很大
v=f
/
测焦距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2f
u=2f
倒立等大实像
测焦距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f
/
/
u<f
/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
小结
影响凸透镜成像的因素是物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光路图
说课大纲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前期内容: 透镜的分类 及应用 凸透镜的相 关概念
教材后期内容:凸透镜成像 规律应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控制变量归纳总结
分析知:影响凸透镜成像的 因素是物距故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是物距
分 析
选择仪器并放置
引导学生选择
三心共线
凸透镜起汇聚作用能成缩小的实像
物距凸透镜非常远
导 入
题
备
证
口诀
练习
战
回
凸透镜的应用
镜头(凸透镜)
(像)
物距凸透镜很远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物距凸透镜较近
放大镜
物距凸透镜很近凸透镜能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
光路图
光路图
物距(u)
像距(v)
像
应用
U很大
v=f
/
测焦距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2f
u=2f
倒立等大实像
测焦距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f
/
/
u<f
/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
小结
影响凸透镜成像的因素是物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光路图
说课大纲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前期内容: 透镜的分类 及应用 凸透镜的相 关概念
教材后期内容:凸透镜成像 规律应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控制变量归纳总结
分析知:影响凸透镜成像的 因素是物距故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是物距
分 析
选择仪器并放置
引导学生选择
三心共线
【人教版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PPT课件1

【人教版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 律PPT课 件1
【人教版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 律PPT课 件1
变式训练
【练习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 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 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目的是___使__像__成__在__光__屏__中__央____。
A.潜望镜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 【解析】图中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 距之外,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的,故选D。 答案:D
【人教版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 律PPT课 件1
【人教版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 律PPT课 件1
变式训练
【练习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 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 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 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 )
②成实像时,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_可__逆__性___知,仍成 实像,但实像的__大___小___发生改变
评估交流
物距u u>2f
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得不到像的可能原因:一是凸透镜、光屏、烛 焰三者的中心__不___在__同__一__高___度__;二是物体在__一__倍__焦___距___内或物体在 _____焦__点_____上
(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 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 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投__影__仪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 位置对调后,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时所成的像是___倒__立__、 __缩__小___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___可__逆__的__。
【人教版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 律PPT课 件1
变式训练
【练习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 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 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目的是___使__像__成__在__光__屏__中__央____。
A.潜望镜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 【解析】图中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 距之外,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的,故选D。 答案:D
【人教版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 律PPT课 件1
【人教版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 律PPT课 件1
变式训练
【练习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 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 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 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 )
②成实像时,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_可__逆__性___知,仍成 实像,但实像的__大___小___发生改变
评估交流
物距u u>2f
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得不到像的可能原因:一是凸透镜、光屏、烛 焰三者的中心__不___在__同__一__高___度__;二是物体在__一__倍__焦___距___内或物体在 _____焦__点_____上
(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 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 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投__影__仪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 位置对调后,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时所成的像是___倒__立__、 __缩__小___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___可__逆__的__。
物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课件

[讨论与交流] 1.如何测定凸透镜焦距? 2.凸透镜什么情况下成实像?什么情况下成虚像?什么时成放大的像?什么时成缩小的像? 3.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目标导向:通过交流意见,理解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物距 (u)
像的性质
应用
倒立 或正立
放大 或缩小
实像 或虚像
像距 ( v)
u>2f
U=2f
f<u<2f
平面镜成像
放大镜的像
A
B
A‘
B‘
小孔成像.
照相机的像
投影仪的像
“眼睛受骗”
目标导向:通过对比,正确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1、凸透镜焦距是8厘米,物体放在距透镜20厘米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 、 的 像, 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 若把物体放在12厘米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可在透镜上得到一个 、 的 像,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 若把物体放在距透镜6厘米的地方,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像。那么能成一个 、 的 像,应用是 。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倒立
实
放大
投影仪
不能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
目标导向:通过训练,理解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
2.当蜡烛离凸透镜36厘米时,它的像清晰的映在距透镜20厘米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 、 的 像。
倒立
缩小
实
目标导向: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像的性质: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
·
F
F
O
·
·
·
F
F
O
·
·
·
F
(人教版教材)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PPT课件分析1

物距小于2f、大于f的成像规律
1、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异侧, 物距小于像距。 2、其主要应用在:幻灯机、显微镜、 电影放映机。
F
F
①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轴平行;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物距小于f成像规律
1、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 侧,物距小于像距的绝对值。 2、其主要应用在:放大镜、老花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已知 f=10cm,如果把物体放在25cm的地方,
则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 倒立 ),( 缩小 )的 ( 实 )像。
二、人们使用的放大镜是利用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 焦距内 )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
三、如果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应把物体放在
(一倍焦距 )与(二倍焦距 )之间, 如果要得到 一个放大的虚像应把物体放在( 焦距 )之内。
F
①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轴平行;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物距等于2f成像规律
1、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与物 异侧,物距等于像距。 2、其主要应用:可以判断凸透镜 的焦距。
F
①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轴平行;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四、 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 二倍焦距 )之外, 在胶片上成
(
倒立 )、( 缩小 )
的实像的原理。
五、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处,光屏
上成( 倒立 )、( 等大 )的实像。
1.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 美的客 家古镇 。镇上 有一条 老街, 斑驳的 青石板 沿着街 道铺开 ,被时 光和步 履打磨 得干净 而潮润 。不过 现在很 少有人 知道这 条老街 了,更 不用说 老街深 处这么 一户锁 匠铺了 。
人教版物理课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ppt公开课1

解:
12.(莱芜区中考)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焦距分别为1010cm和30 cm的两个凸透镜,
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你应该选择焦距为____cm的凸透镜。
(2)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光屏上呈现了 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__放__大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 像,__投__影__仪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
工作的;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__能__(填“能”或“不能”) 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小华在做实验时,不小心让凸透镜和自己的衣服发生了摩擦带了 静电,将一小片碎纸片吸附到了凸透镜上面,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了 一部分,此时光屏上___烛__焰__的__像__变__暗__了__些__(填“烛焰的像不完整”“会 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像,此时的像( D )
A.是放大的 B.是缩小的 C.是等大的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3.小夏用如图所示的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探究凸透镜的成像 规律,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A )
4.(盐城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 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__上__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
_____将__凸__透__镜__向__下__移__动__或__将__光__屏__向__上__移__动_________。
5.(雅安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 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 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
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 cm处,则( A )
12.(莱芜区中考)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焦距分别为1010cm和30 cm的两个凸透镜,
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你应该选择焦距为____cm的凸透镜。
(2)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光屏上呈现了 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__放__大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 像,__投__影__仪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
工作的;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__能__(填“能”或“不能”) 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小华在做实验时,不小心让凸透镜和自己的衣服发生了摩擦带了 静电,将一小片碎纸片吸附到了凸透镜上面,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了 一部分,此时光屏上___烛__焰__的__像__变__暗__了__些__(填“烛焰的像不完整”“会 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像,此时的像( D )
A.是放大的 B.是缩小的 C.是等大的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3.小夏用如图所示的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探究凸透镜的成像 规律,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A )
4.(盐城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 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__上__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
_____将__凸__透__镜__向__下__移__动__或__将__光__屏__向__上__移__动_________。
5.(雅安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 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 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
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 cm处,则(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 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 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 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2f,调 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 像,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实验步骤 ④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f<u<2f,调整光屏到
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 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调 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 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⑥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 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 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什么关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实验方案:
物体
F
O
f 凸透镜
光屏
(1)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2)两个物理名词及实验前的调节:
物距(u) 像距(v) 实验前要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 于同一水平高度。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
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
1.照相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距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的 原理制成的。
三、应用
2.投影仪(幻灯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
投影仪是根据物体距凸透镜大于焦距小于 2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的。
物距
u>2f u=2f 2f >u> f u=f u<f
像的性质 虚实 大小 正倒 实像 缩小 倒立 实像 等大 倒立 实像 放大 倒立
•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大的像,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
B.10 cm
C.18 cm
D.20 cm
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
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
A.30 cm
B.15 cm
C.10 cm
D.5 cm
如图,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为8cm ,则该凸
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
•
6.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 的不同 。西方 人注重 直观性 ,喜欢 某种气 味就直 接喷洒 ,芬芳 满身, 让别人 直观地 感受到 ;
•
7.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 化传承 使他们 更注重 意会性 ,儒释 道三家 无不言 开悟, 最高深 的思想 是“意在 言外” ,最美 好的意 境是“言 有尽而 意无穷 ”,表 现在用 香上, 就会在 享受美 好的芬 芳之外 ,更注 重思想 的体验 和提升 。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一、观察与思考
生活中的凸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
倒立、放大 的实像
倒立、缩小 的实像
正立、放大 的虚像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探究问题: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
(2)探究实验记录表
凸透镜焦距f= cm
物距与焦 物距 距的关系 u/cm
像的性质 虚实 大小 正倒
像距 v/cm
……
5.分析与论证
分析表中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像的虚实: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
虚像?
u>f 时成实像,u<f 时成虚像。
(一倍焦距点分虚实 )
5.分析与论证
不成像 虚像 放大 正立
像距 2f >v> f
v=2f v>2f
与物同侧
讨论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 到了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实然飞 来一只飞蛾在凸透镜上,那么光屏上会不会出 现飞蛾的像?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 到了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将凸透 镜遮住一半,光屏上是否还有物体的像?
(2)在物距不断减小的过程中,像距不断_____, 像的大小不断______;当物距小于_____时,无论怎样 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B
A
CF D
2f
F 光屏
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你将看到屏上的 像向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 像的形状_______(填“变”或“不变”) ,但像的亮度将_______(填“变亮”或“ 变暗”).
5.分析与论证
(2)像的大小: 思考:难道实像只有放大和缩小两种情况? 动画演示:
当u=v=2f 时成等大的实像。 二倍焦距点分大小。(没有缩小的虚像。 )
5.分析与论证
物距连续变化时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 动画演示
当物距“很远”时,相距近似等于焦距。 重要应用:远物成像粗测焦距。
“傻瓜相机”成像原理。
A.10cm
B.8cm
C.5cm
D.3cm
五、反馈练习:
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在 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后移动光屏,可他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 请你分析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
B
A
CF D
2f
F
光屏
五、反馈练习:
2.(1)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处,光 屏上出现缩小的像,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__处,光屏 上出现放大的像;放在_____处时,光屏上不会成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 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 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
焦距可能是( ) A.6cm B.10 cm C.16 cm
D.20 cm
把发光体放在离凸透镜15cm处,在透镜
另一侧的光屏上,出现了该发光体倒立、放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 一点燃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 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 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 ( )
A.像距增大,像增大 B.像距减小,像增大 C.像距减小,像减小 D.像距增大,像减小
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 放在凸透镜前40cm处,则烛焰通过凸透镜所 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
2.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 来互相 吹捧或 以竹自 诩,那 些落泊 荒野的 书生和 隐居“ 南山” 、待价 而沽的 名士, 也普遍 寓情于 竹、引 竹自况 。
•
3.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 子的诗 词歌赋 层出不 穷,画 竹成为 中国绘 画艺术 中的一 个重要 门类, 封建士 大夫在 私园、 庭院中 种竹养 竹以助 风雅, 亦成为 普遍风 气。
•
8.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一个很重要 因素, 也是许 多其他 文化差 异的内 在因素 之一, 就是各 自传统 信仰的 不同。 西方多 信仰基 督教, 其次是 伊斯兰 教,二 者与香 的传播 关系并 不大;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2)像的大小: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
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u>v时,得到缩小实像; u<v时,得到放大实像。
5.分析与论证
(3)像的正倒: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
下成倒立的像?
u<f 时成虚像,是正立的。 u>f 时成实像,是倒立的;
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