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的冬病夏治

合集下载

冬病夏治祛风湿

冬病夏治祛风湿

等 ; 方 地 区 , 势 低 而 潮 湿 , 患 湿 南 地 多 热 之 痹 ,应 选 用 清 热 祛 湿 的 食 物 。 如 蕙苡仁 、 瓜 等。 丝 在 夏 治 风 湿 的 同 时 , 者 不 要 贪 患 凉 饮 冷 ,室 内 空 调 温 度 不 宜 过 低 , 否 则 就 会 影 响 治 疗 效 果 。 还 应 结 合 治 疗 , 当 进 行 体 育 锻 炼 , 强 防 病 抗 适 增 病的能力。
冬 季 旧病 复 发 或 减 轻 风
湿 病 的 不 适 症 状 。 以 下
就 是 几 种 风 湿 病 的 夏 治
方 法 。
节 屈 伸 不 利 , 寒 疼 痛 剧 烈 , 熨 则 遇 温 疼 痛 缓 解 , 平 素 怕 冷 等 症 状 。 可 选 及
用透 骨 草 3 克 , 筋 草 、 五 加 皮 、 0 伸 南 海 桐 皮 各 2 克 , 加 水 10 毫 升 煮 0 00 沸 , 加 入 适 量 冷 水 , 热 浴 足 。 深 再 趁 水 要 没 过 小 腿 至 膝 盖 下 。 注 意 浴 足 时 药 液 温 度 要 适 中 , 刚 开 始 稍 有 烫 感 但 以 能 忍 受 为 宜 , 如 患 者 肌 肤 麻 木 感 觉 差 , 家 属 以 手 试 水 温 后 患 者 才 可 洗 则
浴 足 。享 受 ” 疗 “ 治
贴 于 患 者 的穴 位 上 或 病 痛 局 部 , 而 从
达 到 灸 治 的 效 果 。天 灸 治 疗 风 湿 痹 症 的 药 物 多 选 用 南 星 、 夏 、 头 、 钱 半 乌 马 子 、 香 等 研 细 加 生 姜 水 、 蜜 调 成 麝 蜂 膏 状 , 用 纱 布 和 胶 布 敷 在 穴 位 上 或 外 疼 痛 剧 烈 处 。 贴 药 后 皮 肤 有 热 感 。 根 据 个 体 皮 肤 耐 受 程 度 不 同 , 人 一 般 可 成

风湿病“冬病夏治”初探

风湿病“冬病夏治”初探

中医 内科 、美容 、体 质 学说 。
编 号 :E 10 11 ( 回 :2 1—32 ) A.13 15 修 0 20 —0
风 湿 病
“冬 病 夏 治 初 探
I v si ai n o e t g r e m a o o y b em eh d o n e ie s n e tg to f r a i u t l g y t t o f t n h h wi trd s a e
总之 ,中药经加工炮制后 ,不仅更加纯净 ,其理化性质与
[ 雷 载权 . 学 [ . : 海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 9 () 11 4 】 中药 M】 上海 上 1 51: -3 9 1
[ 罗 仁 书. 中 药炮制 的主 要 目的 f . 临床研 究,0022) 6 5 ] 试论 J 中医 ] 2 1, 3: ( 5
参 考文献 :
[ 马 医现代 全 1 1 朱 论 J中 ]
科 医 学杂 志,0 1 () 8 20 , 5: 4 9 [】 建 民. 药物 基础 [ . : 民卫生 出版 社,0271: —6 2李 天然 I 北京 人 2 0,() 48 8 [ 黄 兆胜 , 论 3 ] 李祖 中药 学【 - 京 : 民卫生 出版 社,0281: .5 M] E 人 ] 20 , )1 1 ( 2
b t hr r n u so s S el gwi h fcc ses n ftess ma c ojcv , u ni t ersac , n ute u eeaemay q et n , O d an t tee ay assmeto yt t , bet e q atai ee h adfr r t i i h i h e i i t v r h
“ma i a y e i, l o t ss . i t rd s a et e r sfrt e n i n e ie s r ame t fr e m aim, h e t n aif co y i gn r , v l b o d sa i” W n e ie s h o wa s e wi trd s a ete t n u ts t et ame t ss tsa t r , y i s n o h r i

中医养生之冬病夏治

中医养生之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基本简介
• 冬病夏治不仅仅是贴膏药,该法还应该包 括运用具有补益调养作用的中药内服(汤剂、 中成药、膏方等)、食疗药膳、艾灸药浴等 等。
冬病夏治中医原理
• 中医原理 冬季阴气上升到达顶点,机体容易遭受
寒邪侵犯,往往阳气不足。而一旦寒邪积久 不散更伤阳气,就会导致内寒。同样,患者 体质在这一时期也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 能力处于“不佳时期”,见效缓慢。
亚健康状态介于健康和不健康之间,到 底有什么病很难说清楚,但冬病夏治对付亚 健康不是无的放矢,它能针对亚健康的症状 各个击破。
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亚健康的症状是人容易疲倦、吃不下、 睡不好、腰酸背痛、怕冷等。
治疗从这些主要症状入手——人容易疲 劳,用药膏贴敷滋补人体的强壮穴,如足三 里、关元和气海等;腰酸背痛还怕冷,说明人 体里面寒气太重,肾虚 了,要用温阳药膏放 在大椎、命门和肾腧穴;睡得不好,用宁心安 神的药,在心腧、膈腧、内关上用药;胃口不 好,说明脾胃功能差,在足三里和中脘等穴 位上用药。
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脾胃虚寒的人,冬病夏治效果比较好。脾胃 虚寒类胃病,用针灸、穴位敷贴治疗,可激 发正气,缓解疼痛,并减少来年冬季的发作。
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 3、呼吸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支
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 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属肺所主, 也属于广义的呼吸系统。也就是说,吃冰冷 的东西或衣服穿少了,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功 能。同样的道理,一些长期慢性咳嗽、咳痰、 喘息等症状,遇冷或冬天容
冬病夏治疗法信息
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病史较长或 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 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冬病夏治法治疗寒型风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冬病夏治法治疗寒型风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技与产业 , 2 0 0 4 ( 1 ) : 5 5 .
3讨

[ 2 】 沈敏, 黄少 晖 , 邱德凯, 等. 冬 虫 夏 草 多 糖 及 脂 质 体 质 包 埋 冬 虫
T 细胞在机体细胞 免疫 中起着 非常 重要的作用 ,而T 细胞 功能的正
常发挥 有赖于亚 群间相互 协调及I L 一 2 、I F N— Y等细 胞因子及其 受体功 能的完整表 达 J 。研 究显示 ,P H C 患者外周C D 4 / C D 8 比 值 ,N K 活性低
下 ,血清 s I L 一 2 R 水 平升高 ,表 明患者存在 一定程度 的细胞免疫 功能 ,
尤其是T 细胞功 能的障碍 或缺陷。
He p a t o l o g y , 1 9 9 1 , 1 3 ( 2 ) : 3 6 4 .
【 4 】 S u H L , H u a mg W H, Y u C L , e t a 1 . T h e me c h a n i s ms o f i n h i v t o r y
I n v e t , 1 9 8 7 , 1 6 ( 2 ) : 2 8 1 .
2 0 1 3年 1 2月第 1 1 卷 第3 5期
表1 P H C患者经C P L 治疗 前)  ̄P B L 、C D 3 、C D 4 、C D 8 表达 及NK 活性 的变化

中医中药 ・ 2 0 3
注 :治疗 前 与正常 对照 比较△ P <0 . 0 1 , △ 尸 <0 . 0 0 1 ,治疗3 个 月后 与治疗 前比 较 <0 . 0 5 ,} P <0 . 0 1
表2 P H C患者经 C P L 治疗 前后P B LMI L 一 2 R 表 达 ,I L 一 2 和I F N 一 2 诱生活 性 及血 清s I L 一 2 R 水平 变化

冬病夏治的特点

冬病夏治的特点

冬病夏治的特点
冬病夏治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为指导,是对一些冬季发作频繁或症状明显而夏日却症状缓解或发作较少的病症的一种防治调养方法。

通过内服加外治,使阴阳气血紊乱者尽快恢复平衡状态,以保持冬天寒冷时病症不易发作,冬病夏治疗法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选择冬天易发或加重的病症,在夏令三伏天进行调养。

因寒冷刺激而诱发或加重的病症,主要包括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喉炎、耳鸣、眩晕、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风湿、类风湿、强脊炎、颈肩腰腿痛、痛经、荨麻疹、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夏天三伏时段,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在中医看来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气血充盈、各种机能调达、经络通畅未发病时,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

此时不失时机地培本调理以辅助正气,可使得人体正气旺盛,“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抵抗力增强。

那么,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了。

其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二、贴灸期间注意事项
在贴灸期间要禁食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禁食海鲜、鱼、虾、鸡蛋、花生等食物,当晚不要冲冷水澡。

三、三伏灸作用
现代医学讲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中医讲舒筋活络,袪寒除湿,补虚壮阳,安神利尿。

四、“三伏天灸”的疗程为多久?
每年为一个疗程,连续三个疗程(三年)。

冬病夏治问答

冬病夏治问答

冬病夏治问答稿1.问:什么是冬病夏治?答:顾名思义,就是夏天治疗冬天易发的疾病。

2.问:什么是冬病?答:冬天因为天气寒冷,好多疾病都容易得或者复发。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鼻炎、咽炎、支气管炎、关节冷痛等等。

3.问:为什么夏天治疗?答: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进行三伏贴敷、拔罐、艾灸、穴位注射等手段治疗冬病,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病频率,还可以提高患者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问: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答:(1)肺系疾病: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等。

(2)脾胃疾病: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3)妇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产后关节痛等寒症。

(4)痛证: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5)虚寒性疾病:怕冷、怕风、易感冒、手脚冰凉等。

以上疾病均是冬季易得或易加重的疾病。

三伏贴疗法通过扶养正气以“治未病”,在疾病尚未发作之前治疗,可以减少发病频率,减轻发病症状,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5.问:冬病夏治有哪些治疗手段?答:我们现在所说的冬病夏治,很多时候都是指三伏贴,其实,不仅仅是这一种手段。

通常我们治疗的时候,都会配合拔罐、针灸、艾灸、穴位注射等一系列方法,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6.问:今年三伏贴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答:7.问:如果有人当天没时间或者错过这个时间怎么办?答:原则上,尽量是选择这几天来治疗。

如果当天没时间,提前或错后一两天都是可以的。

还有些朋友错过一伏,问可不可以贴,有没有效果。

只要在三伏的时间里面做治疗,都是可以的,也都会有效果。

还有些人说,我要去外地不能来怎么办?不用担心,我们大夫可以给你告诉你,贴哪些穴位,然后你就照葫芦画瓢就可以了。

8.问:三伏贴需要贴多长时间?答:成人6-8小时;儿童4-6小时。

风湿病缠身,三伏贴解困

风湿病缠身,三伏贴解困

定 穴 位 . 可 治 疗 与 该 脏 腑 有 相 关 联 系 的 湿 症 、 后 风 湿 症 、 皮 病 、 合 性 结 缔 产 硬 混
肢 体 病 。风 湿 病 多 易 侵 犯 肝 、 、 三 脏 脾 肾
组 织病等 ) 医辨证属 阳气不足 的患者 . 中
肾 为 先 天 之 本 , 元 气 于 真 精 ; 主 骨 . 表 现 为 关 节 疼 痛 、 风 怕 凉 , 胀 反 复 发 藏 肾 怕 肿
生 或 加 重 的 疾 病 , 在 夏 季 进 行 预 防 性 治
疗 。冬 病 夏 治 源 于 《 帝 内 经 》 载 的 “ 黄 所 春
内 因 和 始 动 因 素 。 夏 季 是 一 年 中 阳 气 最 旺 盛 的 时 期 , 利 用 这 一 机 体 阳 气 充 沛 的

夏养 阳 ” 论 述 。 《 问 . 气调 神 大 论 》 有 利 时机 , 助 正 气 而 祛 除风 寒 湿 邪 的 素 四 辅
内 . 于 津 液 之 中 , 达 到 治 疗 效 果 的 融 而
风 湿 病 冬 病 夏 治 穴 位 贴 敷 疗 法 . 具 在
行 其 适 应 症 为 风 湿 病 (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如
物 的 气 味 透 过 皮 部 、 脉 、 脉 , 于 体 体 应 用 中 也 需 按 照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来 进 络 经 摄 背 俞 穴 是 脏 腑 精 气 输 注 于 背 部 的 一 些 特 炎 、 直 性 脊 柱 炎 、 关 节 病 、 组 织 风 强 骨 软

年 中 阳 气 最 盛 的季 节 扶 助 人 体 阳 气 . 关 节 炎 、 软 组 织 风 湿 症 等 在 中 医 诊 断 中 使 人 体 阳 气 在 冬 季 不 至 于 过 度 衰 减 以 均 隶 属 于 “ 湿 病 ” 畴 风 范 达 到 防 病 的 目 的

风湿有几种该怎么治疗

风湿有几种该怎么治疗

风湿有几种该怎么治疗可能我们大家对于风湿有几种还不是很了解,针对不同的风湿疾病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才能够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治愈我们出现的风湿疾病,可能大家都想了解一下风湿有几种及治疗方法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风湿有几种及治疗方法吧,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1.风湿有三种。

主要是采用软坚通络的药物来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它主要变现为全身性疾病,不仅局部于关节部位,而只是以关节的病变表现最为显著。

一旦遇到天气变化,就会引起疼痛。

受累的关节以手足等小关节、膝关节最为常见。

早期症状有关节肿胀、疼痛,局部皮肤发热。

逐步发生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关节的纤维性僵硬,特别是手的指尖关节可形成典型的梭行改变。

关节病变多发性和对称性,严重的晚期病例除可形成畸形外,尚可造成关节脱位等病变。

除局部症状外,尚有全身不适、消瘦、贫血、皮下结节等全身症状。

2. 、药酒双向治疗一个药用什么剂型与它的有效成份及所治疗的疾病有关系。

少量酒本身就可以通络散寒,对风湿有一定的作用,加以药物当归、草乌等成份就更能达到治疗风湿病的作用,酒行药势使药达病所。

酒在人体内的循环速度及所能达到的部位,每个人都知道,同时酒是良好溶媒,可以把水溶性成份和脂溶性成份共同溶到里面,达到更好的疗效。

使疗效确切、神奇。

3、冬病夏治抓住最佳治疗时间,坚持下狠心治疗。

对于风湿病的治疗,最佳治疗时期应该是发病的六个月内,一发现就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积极、系统、全面、合理有效,且持之以恒地治疗,容易恢复;较好治疗时期是夏天,因为在夏天,人体皮肤、毛发、腠理疏松,血管充溢,新陈代谢旺盛,在外,在表之风寒湿热邪,用药物攻之,较容易驱邪外出使疾病得以痊愈:即使有内、在里之风寒湿热邪,尽管病邪深重,亦较容易驱邪达表,甚至痊愈。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风湿有几种及治疗方法,相信我们大家现在对于风湿的内容已经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对于风湿的问题,越早治疗越好,风湿恶化就会产生关节炎等很多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大家的注意,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湿病的冬病夏治河南风湿病医院李满意一、什么是冬病夏治二、风湿病为什么适合冬病夏治1.风湿病的病因所决定虚、邪、瘀2.风湿病的辨证施治规律所决定扶正祛邪标本论治三因治宜杂合以治3.风湿病的治疗法则所决定寒者热之虚者补之三、哪些风湿病适合夏治四、冬病夏防目前已近小暑,很快就要进入伏天了,人们常说冬病夏治,伏天正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此时是最好的治病季节。

一、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

所谓冬病夏治,其实就是利用夏季的气象条件直接或间接的治病、养病。

人类依赖大自然而生存,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都受自然规律影响和制约,风霜雨雪、阴晴冷暖都对人体产生微妙的影响。

《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治疗某些属于寒性的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阳克寒,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改善,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如风湿病、哮喘、气管炎等都属于这一类疾病,利用夏季治疗,冬季可以减轻发病或者彻底根治。

所谓“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每到寒冷冬季易发作,或复发,或病情加重的疾病,如中医所谓的风寒湿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的寒湿型),此类病多具有阳气虚损,恶寒怕冷等特点,往往于冬季发病或病情加重,甚至夏季尚不能脱去棉衣。

所谓“夏治”是指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冬病”到夏季有所缓解,如果这时乘机辨证施治,配合内服、外用等治疗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风湿病中医统称“痹证”,其原因主要由于正气虚弱,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于经络、关节、肌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发为痹,多由寒冷、潮湿、季节气候变化而引起、发作或加重,而夏天阳热之气对其有一定缓解作用,因此,这时配合辛热之药以治疗,效果更好。

故《本草纲目》曰:“夏月宜加辛热之药……以顺夏浮之气……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

”另外,正因为本病多发于寒冷季节,所以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投医治疗也往往集中在冬季,一旦入夏病情见缓即停用药,以致治疗不彻底,病情不断反复和加重,殊不知夏季是治疗痹证的最好时机,不但有治疗作用,还有预防意义。

二、风湿病为什么适合冬病夏治?(一)风湿病的病因所决定风湿病的病因很多、很广、很复杂,但根据娄多峰教授的治痹理论,概括起来不外“虚、邪、瘀”三个方面。

1.虚—正虚正虚,即正气不足。

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防御、调节、康复能力。

这些能力,又是以人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及脏腑经络之功能为基础的。

因此正气不足,就是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不足,及脏腑组织等功能低下、失调的概括。

正气不足是痹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1)禀赋不足一般指人体先天某种物质不足或功能低下,是发生痹病不可忽视的因素。

目前认为多种风湿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根据临床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这都说明禀赋不足是痹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禀赋不足,表现相当广泛,可为营卫、气血不足,脏腑经络组织功能低下等。

其中就脏腑而言,以肾虚较为突出,符合“肾为先天之本”之说。

(2)劳逸过度劳逸,一般指劳动、运动和休息、睡眠。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生命活动的维持既要靠劳动、运动来促进,又要赖休息、睡眠来调节,二者缺一不可。

适度的劳动、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生命活力;适度的休息、睡眠,又可以保养精、气、神,恢复体力和脑力。

二者配合,则生命活动有张有弛,生生不息。

当过度劳累或安逸,可损伤正气,而成为痹病发病因素之一。

1)劳累过度:也称“劳伤”,包括劳力、劳神、房劳三者。

①劳力过度:指劳动用力过度。

《内经》曰:“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则气耗”。

临床上,痹病常有劳力过度或慢性损伤史;农村劳力之人,农忙过后其患病率高,即说明此问题。

劳力过度,主要伤及营卫气血,就脏腑而论,以脾、肺、肝为主。

②劳神过度:指思考过度,劳伤心脾,实际属“七情”致痹的一个方面。

《内经》曰:“脾在志为思”、“心主血藏神”。

思虑过度则耗伤心血,损及脾气,使人体正气虚弱。

另外,思则气结,思虑过度,气机郁结,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恚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也可致痹。

③房劳过度:指性生活不节,房事过度。

因房劳过度引起的痹病,临床以腰膝痹痛较为多见,房劳,男女皆可得之,以损伤肾气为主。

另外,年老之人易患痹病,也与少壮房劳有关。

2)安逸过度:也称“过逸”,是指过度安闲,不劳动、不运动。

也可成为痹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因为“生命在于运动”,若长期不劳动、不锻炼,易使气血运行迟缓,脾胃功能减弱,而出现呼吸气短,言语无力,纳呆食少,倦怠乏力等症状。

即《内经》所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过逸,除引起正虚可致痹病外,还易引起痰浊瘀血内生,阻滞脉络,而发痹病。

(3)病后、产后指痹病之前患其他大病、久病,或妇女产后,导致正虚,成为痹病的发病原因。

1)病后:无论患何疾病,其本身即是机体内外环境失调的反映,病瘥之后,多具有阴阳未和,正气亏虚,正虚邪恋等基本特点。

总之均使机体防御、抗病、调节能力下降,而易感邪致痹。

痹病还可由他病直接转化而成。

病后所致正虚,可有营卫气血、阴阳等不同,其为痹病的发病条件之一。

2)产后:妇女以血为本,除经、孕、乳外,以产后脱血更为突出。

然气血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资生,血脱而气往往随之也脱,以致气血双虚,易感邪罹痹。

古代医籍,多称之“产后身痛”。

临床上所见产后防护不慎,引发痹病者甚多。

除以上原因外,正虚还可由饮食失调、外伤等引起,而成为痹病的发病因素。

2.邪—邪侵外邪侵及人体,是痹病发生的重要外因。

《素问·痹论》开篇即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又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后世医家多循此说。

与外邪有关的因素主要为:季节气候异常,居处环境欠佳,起居调摄不慎等。

(1)季节气候异常指季节气候发生异常变化,如“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春天当温反寒,冬天当寒反热),或气候变化过于急骤(暴寒暴暖),超过一定的限度,超越了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此时“六气”即成“六淫”而致痹。

从临床上看,痹病患者,往往遇寒冷、潮湿的气候而发病,且病情往往因气候变化而加重或缓解,均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异常是痹病发生的重要外因。

(2)居处环境欠佳主要指居处在高寒、潮湿地区,或长期在高温、水中、潮湿、寒冷、野外等环境中生活工作。

是形成外邪侵袭,发生痹病的又一因素,是痹病发病的重要外因。

(3)起居调摄不慎指日常生活不注意防护。

如睡眠时不着被褥,夜间单衣外出,病后和劳后居处檐下,空调、电扇下受风,汗出入水中,冒雨涉水等。

临床由此发为痹病者甚多。

以上因素是引起风寒湿热燥等外邪侵袭,导致痹病的客观因素。

3.瘀—痰瘀痰瘀即痰浊瘀血,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后,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新的病证。

导致痰瘀的直接原因主要为饮食所伤、七情郁结、外伤等。

(1)饮食所伤为形成痰浊的重要原因,多由暴饮暴食、恣食生冷、过食肥甘、饮酒过度等而成。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由于暴饮暴食,“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恣食生冷、肥甘,伤阳助湿;饮酒过度则湿热内生。

脾胃损伤,湿邪困阻,水湿停聚,化为痰浊,痰浊阻滞经脉,发为痹病。

(2)七情郁结七情致瘀,以怒、思为多。

怒则气逆,思则气结,两者均致气机运行失和,郁滞不通。

瘀血既成,阻滞脉络,而发痹病。

痹病的发病与七情有关。

(3)跌仆外伤跌仆外伤形成瘀血,由于局部气血凝聚,失于荣养,营卫不调,而易触外邪,发为痹病。

临床因外伤瘀血致痹者并不少见。

综上所述,痹病的病因可归纳为正虚、邪侵、痰瘀三大因素。

正虚是致痹的内在因素,一般说,正虚是发病的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当正气不足时,外来风寒湿之邪才可乘虚侵袭肢体关节肌肉,使经脉闭阻不通而发痹病;即所谓《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邪侵是致痹的重要条件,在强调正虚的同时,不可否认,在一定条件下,邪侵致病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起主导作用。

痰浊瘀血停滞,则使经络气血不通。

不通是发病的病理关键。

正虚,特别是阳气虚的时候,抵御外寒的能力就会下降,风寒湿之邪易乘虚而侵,阳虚本就怕冷,冬季风寒湿之邪气较重,故冬季易发病或病情加重。

夏季为一年阳气最盛之时,阳虚或风寒湿邪较重之人,夏季机体阳气也旺盛,恶寒症状就会减轻,这时若借助外界三伏天之阳气,予以温补肾阳之药或散寒除湿之药,内外结合,使阳气充盛,驱逐宿邪,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症状则减,即《素问》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痰瘀易停滞闭阻,冬季阴寒之气盛,寒则凝滞,痰瘀阻滞较重,不通则甚,症状则重。

夏季阳热之气盛,热则通畅,痰瘀阻滞较轻,不通则缓,症状则轻,若此时予以活血祛瘀之药,并佐温经散寒之药,则经络气血融会贯通,皮肤、肌肉得到濡养温煦而症状减轻,因此,风湿病病因决定风湿病适合夏治。

(二)由风湿病的辨证施治规律所决定1.扶正祛邪痹病的演变过程,同其他疾病一样,也是邪正双方斗争的过程。

(1)扶正:即是运用补益正气的药物或其他方法,以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力,达到驱除病邪,恢复健康之目的。

适于正虚为主的痹病,如虚寒型痹病具有怕冷、恶寒等症状,治疗可相应地运用温阳补肾等法,即虚者补之。

若乘夏天阳热之气旺盛,这时温阳补肾治疗,效果更佳。

(2)祛邪:即运用宣散攻逐邪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以祛除病邪,从而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

适于人体邪盛为主,正气相对不虚的痹病。

如风寒湿痹,具有关节局部发凉、怕风怕冷等症状,可相应运用祛风散寒祛湿之法治疗,即寒者热之。

而夏季阳气盛,阴寒之气较弱,这时若配合辛热之药,祛风寒湿之邪,效果更好。

2.标本论治标本之概念是相对的,用标本的方法,来决定治疗的原则时,称之“治病求本”,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1)治病求本:本与标是相对而言的,本是疾病的根本、本质,犹如树之根本。

治疗疾病,只要病本能除,标也随之而解。

以病机和症状言,病机为本,症状为标。

如关节沉重,可因湿浊下注,也可因肾虚,治疗时必须抓住引起沉重的病机根本,分别采用相应的治法。

这种针对病因病机的治疗就叫“治病求本”。

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即属于治病求本。

(2)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急则治其标,指标象甚急,如不马上治疗,会影响本病的治疗。

一般情况下,病势缓而不急者,皆从本论治。

如痹病日久,正气已虚衰,复感外邪出现发作期的症状,可根据“急则治标”的原则,先以祛风散寒等祛其表邪,待其发作期的症状缓解后,再予以补气养血治其本。

总之急则治其标多为权宜之计,待危象清除,缓治其本以除病根。

(3)标本同治:即标本同治治疗,是痹病较常用的一个治则。

标本同治法,有助于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3.三因制宜痹病的发生、转化与自然界和人的体质密切相关,因此临床治疗必须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域和不同体质,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