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西尔:六条最坑爹的投资建议

合集下载

价值投资应避开的陷阱

价值投资应避开的陷阱

价值投资应避开的陷阱
佚名
【期刊名称】《财会月刊:财富文摘》
【年(卷),期】2015(000)007
【摘要】价值投资最需要的是坚守,最害怕的是坚守了不该坚守的。

发生金融危机时,花旗从55元跌至1元的过程中就深度套牢了无数盲目坚守的投资者。

关键是要避开价值陷阱。

所谓价值陷阱,指的是那些再便宜也不该买的股票,因为其持续恶化的基本面会使股票越跌越贵,而不是越跌越便宜。

【总页数】1页(P61-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51
【相关文献】
1.智能城市建设应避开的三大陷阱 [J], 赵艳玲;
2.价值投资应避开的陷阱 [J], ;
3.舆论监督应避开的"思维陷阱" [J], 梅鲁生
4.避开价值陷阱:沃尔玛家乐福盈利模式探析 [J], 英昂林
5.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避开"三个陷阱" [J], 张勇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股民六大人性方面的弱点

股民六大人性方面的弱点

股民六大人性方面的弱点1、贪小便宜。

纽约有位叫夏皮诺的心理医生,他请了一批人来做两个实验。

实验一选择:第一,75%的机会得到1000美元,但有25%的机会什么都得不到;第二,确定得到700美元。

虽然一再向参加实验者解释,从概率上来说,第一选择能得到750美元,可结果还是有80%的人选择了第二选择。

大多数人宁愿少些,也要确定的利润。

实验二选择:第一,75%的机会付出1000美元,但有25%的机会什么都不付;第二,确定付出700美元。

结果是75%的选择了第一选择。

他们为了搏25%什么都不付的机会,从数字上讲多失去了50美元。

问问你自己,如果你是参加实验的一员,你会做什么样的选择?股票是概率的游戏,无论什么样的买卖决定,都没有100%正确或不正确的划分。

人性中讨厌风险的天性便在其中扮演角色。

我们看到股民好获小利,买进的股票升了一点,便迫不及待地脱手。

这只股票或许有75%继续上升的机会,但为了避免25%什么都得不到的可能性,股民宁可少赚些。

结果是可能有5000元利润的机会,你只得到500元。

任何炒过股的读者都明白,要用较出场价更高的价位重新入场是多么困难。

股价一天比一天高,你只能做旁观者。

而一旦买进的股票跌了,股民便死皮赖脸不肯止损,想像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服自己下跌只是暂时的。

其真正的原因只不过为了搏那25%可能全身而退的机会!结果是小亏慢慢积累成大亏。

每次我看到中文中“套牢”、“割肉”等英文所没有的词汇,都要拍案叫绝。

发明这些名词的人真应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些词语对那些不肯止损的股民的描绘实在太形象了。

假如说股票的运动只有上、下两种途径,所以每次买股的赢亏机会原来各是均等的50%的话,对于一般股民来说,由于人性好小便宜、吃不得小亏的心理,使得在股市中赢时赚小钱,亏时亏大钱,它就成了输赢机会不是均等的游戏。

股市没有击败你,你自己击败了自己。

2、发财心切我读过很多炒家的传记,在他们成为“家”之前,往往都有破产的记录。

投资中的心理陷阱

投资中的心理陷阱

投资中的心理陷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人涉足投资领域,希望通过投资获得更好的财务回报。

然而,虽然投资可以带来巨大的机会,但也伴随着一些心理陷阱,容易让人犯错。

本文将介绍一些投资中常见的心理陷阱,并提供应对策略。

1. 过度自信在投资过程中,过度自信是一个常见的心理陷阱。

当我们取得一次成功后,往往会自认为是投资高手,并陷入过度自信的状态。

这种过度自信可能导致我们忽视风险,过于冒险地进行投资决策。

然而,投资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没有人可以永远准确预测市场走势。

因此,要避免过度自信的陷阱,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谦逊和审慎,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投资知识。

2. 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人们更害怕面临损失而不愿冒险的心理倾向。

在投资中,损失是难以避免的,有时甚至是必然的。

然而,当我们因恐惧损失而不愿承担一定的风险时,可能会错过一些潜在的投资机会。

为了克服损失厌恶的陷阱,我们需要正确看待损失,将其作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同时合理规划风险,建立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组合。

3.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指的是人们在投资决策中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往往盲目跟从他人的意见或行动。

当大多数人都在追涨杀跌时,我们容易跟风做出类似的投资决策,而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状况。

这种羊群效应可能导致我们陷入市场的过度炒作或恐慌中。

为了避免羊群效应的陷阱,我们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不盲目跟风追求短期利润,要有自己的投资策略和长远规划。

4. 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过分依赖某个参考点或先前的信息,而忽视其他可能的选择。

在投资中,我们容易受到市场价格或他人建议的影响,并将其视作决策的依据。

然而,市场价格和他人观点往往是变化的,不一定能够准确反映现实情况。

因此,我们要避免锚定效应的陷阱,要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不仅依赖单一的参考点,还要加强自身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5. 即时满足即时满足是指人们倾向于追求眼前的快速回报,而忽视长期的投资价值。

老板要清楚哪些是投资和哪些是浪费

老板要清楚哪些是投资和哪些是浪费

老板要清楚哪些是投资和哪些是浪费一、招不到合适的人,用不合适的人替代工作。

有的企业一些重要岗位因为长期招聘不到合适的人,因而就将不合适的人放在此岗位上,这样给企业和工作带来的效益甚至可能为负数,这绝对属于是严重的浪费。

效益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庸才只会误时误事,一不小心更有可能酿成大损失。

所以,多花点心思,培养你最需要的人吧。

不要让一些不专业的人放在专业的岗位上,那是极大地浪费,因为这样不但误事还误时,甚至还误人,这就等于谋财害命没有多大区别。

假如让一个没有经过锅炉专业学习培训过的人员去做锅炉工,你说行吗?那肯定不行,万一操作不当,锅炉爆炸怎么办?二、企业内耗国人擅长搞职场政治,在公司内拉关系,搞帮派,内部斗争是常见现象。

通常,内耗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企业,员工为了个人的利益你争我夺,互相掣肘,最后的结果却是导致企业效率低下,问题频出,工作你拖我延,有事就推,无事找事。

总之,我没有利益我就情愿霸着茅坑不拉屎。

企业内耗是最可怕的一种现象,是最不忍容忍的,也是对企业最大的伤害之一。

三、缺少留住人才机制如果没有完善的用人和留人机制,导致人才频繁流失,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试想想,招聘、培养一个优秀的员工得花多少成本呢?但是,很多老板却想当然地认为,是我企业给你机会,不是你给我创造业绩。

这句话对于一般员工可能适合,但对于优秀的员工来说却刚好相反,优秀员工是超值的,不是你给机会他,而是他们借用你的平台合作创造财富。

四、工作拖延时间是企业的生命,时间是金钱。

但在现实中,发生在企业里的时间浪费,却相当普遍,而且还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因为,时间管理没有成为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必修课。

比如下级等待上级的指示导致工作拖延,上级不及时安排工作给下级,上级不指示下级如何执行,上级不询问下级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下级就拖着不办。

害怕多干事情多吃亏,反正听从指示没有错,再大责任可分担。

开会拖延,有事无事都开会,大会小会一大堆等等。

这些都造成工作拖延。

十大陷阱捞出十个教训

十大陷阱捞出十个教训

十大陷阱捞出十个教训中国石油(601857行情,爱股,主力动向)大众情人的刀子头顶"亚洲最赚钱企业"的光环,中石油(601857,收盘价10.19元)回归A 股曾被看成是资本市场的一场盛宴。

投资者对它趋之若鹜,到后来,却是割肉者无数。

回顾:最高价定格在上市首日去年10月26日,这支明星股在网上发行,引来了超过400万账户网上申购。

投资者如此追捧,除了因为中石油的光环外,最为直接的还是中国神华(601088行情,爱股,主力动向)(601088,收盘价18.58元)在其之前演绎的上市连续三天涨停的财富效应。

错过了中国神华的投资者死死盯住了中石油。

但谁也没有想到,中石油的最高价就定格在了上市首日。

接下来的一年多,中石油股价从48元跌至10元左右,流通市值从1758亿元下降至如今的不到500亿元。

总结:远离"大众情人股"从最受宠的明星股,到人人头痛的"瘟股",中石油给投资者上了生动的一课:不要追风人见人爱的"大众情人股"。

分析人士称,市场需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从供给的角度讲,如果人人都去购买一只股票,那么它不可能还具备投资价值。

不管公司的业绩有多好,它的价格已经被捧得很高了,这个时候,聪明的投资者应该知道回避,而不是跟风炒作。

人人都叫好的股票,本身就已失去了投资价值。

云南铜业(000878行情,爱股,主力动向)从行业周期山顶跌下云南铜业(000878,收盘价8.75元)是去年的大牛股,不到一年,股价从10元多飙升至近百元,最高上涨近800%。

然而,有色金属的周期性决定了云南铜业接下来的惨跌。

回顾:股价随行业周期起伏云南铜业大涨的关键动力来自其2006年年度业绩1.36元的优异表现。

而真正让云南铜业脱颖而出的是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进入了高潮期。

云南铜业发飙前有驰宏锌锗(600497行情,爱股,主力动向)(600497,收盘价9.8元)这只牛股前辈撑腰,之后有有色金属的集体狂欢。

人性的弱点:投资最终的短板

人性的弱点:投资最终的短板

人性的弱点:投资最终的短板价值投资在中国渐渐成为投资的显学,雪球网是其中一个重镇。

上雪球网常有这样的感觉:有些东西在心里酝酿了很久,就是没法清楚地表述出来,可经他们那么一说,竟是那么幽默、精辟、透彻。

最近,雪球“大厨”的访谈、交流汇聚起来出了本书,翻阅这本《那些滚雪球的人》,犹如老饕赶上了盛宴。

雪球里的大厨来自五湖四海,公募的朱平,私募的但斌、林园、董宝珍,投资公司的归江、陈理、孙旭东、李剑,更有个体投资者东博老股民、sosme,不同的经历、文化程度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观点,有喜欢探讨哲学的,也有偏重数量分析的;有浸淫国学的,也有放眼国际市场的;有专注于消费类企业的,也有生冷不忌大嘴吃八方的;有意思得很。

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从中比较,选择,而在这过程中又找到某种共性,这些共性一定是促成他们成功的因素,更值得我们去钻研。

大厨们高在哪里呢?笔者粗粗归纳,大致有三点。

第一是思维方式的开阔与直观,他们的逻辑很简单,往往一语道破。

比如董宝珍说,“把趋势和价值结合是胡闹,不要试图给老虎插上翅膀……老虎要长了翅膀,别的动物去哪儿生存”。

一下子就把道理说明白了,造物主本就是这样安排的啊!其实古代那个女子要“西家嫁俊汉,东家吃好饭”的笑话早就说出了“甘蔗没有两头甜”的道理,但我们被“既要……又要”、“不仅……而且……”的逻辑困扰了太长的时间,越来越贪婪的我们不仅要求“两全其美”,甚至要求“十全十美”、“万事如意”,其实呢,这种思维不符合逻辑,我们必须学会取舍。

再比如陈宇说,“好公司在中国永远有便宜的时候,不然这些公司也涨不了20至30倍”。

看完这话,不仅哑然失笑,这逻辑也太简单了。

没错,简单的逻辑才可靠!最疼你的一定是母亲,不需要证据,不需要假设,甚至不需要证明,而包含了太多假设、证据的东西,往往不靠谱。

回顾一下自己的投资历史,究竟是好企业的价格总是高高在上,还是说好企业跌到谷底的时候我们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当时不敢买,又或者当时早就被套牢没钱了?第二是视野宽阔,很多人已把目光投向了香港和美国的市场,投向了世界行业变迁的历史,不同市场的比较分析做得多了,历史兴衰看得多了,也就变得更客观、更理性、更平和。

金融海啸中的六大投资抄底谎言

金融海啸中的六大投资抄底谎言
经 济 危机需 要

刻 薄地 评 价

奢侈 品是





乘着奢侈 品打折 的时机像买 处理
现金 为王



坚 持大
能 性上 相 似

质地好百 分 之十

价格
大 白菜

样 扫 货 就如 同 青春 期 同 班 的
, .
批 扫 货 将 所 爱揽 入 怀 中 那 么 你 不 是 具
贵百 分 之 百 的 物 品



保险 的年头 当席 卷 全 球 的 金 融 危 机 刮 过 那 些 几 倍 涨 起 来 的 资 产 呈 几 十倍 地 消退 时 人 们 忽 然 发现 原 来金 融 产 品 都 是 场 虚 幻 货 币体 系 甚 至 货 币本身都 开 始遭 到质 疑 通 货膨胀 如 同 把 勺子 在看 不 见 的 时候 深 深 地 插 入 你 的 口 袋 狠

古 姿 的首席执行 官罗 伯特

波莱都不

得不 承 认 环 境正 在 发生 改变 挥 金 如 土 的 人 以 前可 能 会 买 但现在只 买


那些

4
个手 袋

3



如 果奢侈成为
种 负担 还 何 来 享 受 呢 7
B R l0 N I 的 成 衣

欧 米 茄 的腕 表
没错



罗瓦依那 的雪茄


我 们 算 了 笔账
国 内的 6

原 本那 里 的 奢 侈 品 就了 3 折


六个罐子理财法

六个罐子理财法

跟據湯馬斯.史丹利的暢銷書《下個富翁就是你》裡提到,在他拜訪過北美資產超過3,000萬的許多有錢人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有錢人共同的特徵就是他們非常擅於管理自己賺來的錢,而這就是六個罐子財務管理法產生的原因,哈福艾克希望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告訴大家如何管理自己賺來的錢。

在他書中《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財富檔案#14中提到:有錢人很會管理他們的錢(Rich people manage their money well.)窮人很會搞丟他們的錢(Poor people mismanage their money well.)如果你沒看過他書的我要強調一下,這邊的有錢人與窮人是指思維上而不是金錢上,並沒有褒貶之意。

雖說是名稱是六個"罐子"理財法(JARs system),但在書中也有提到開設銀行帳戶也可以,實際運用上是只要找到6個可以放錢的地方就好。

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是用信封、罐子、盒子,重要的是這個系統背後重要的金錢管理觀念。

致富法則:「你管理金錢的習慣,比你擁有的錢財數目還重要。

」如何運用六個罐子財務管理法當你的工作所得進來時,與信封理財法類似把你的所得依不同比例分成6個部份:財務自由帳戶(10%):這是要讓你去賺取被動收入的帳戶,每個月固定撥10%進到這個帳戶,當有好的投資或是事業能讓你賺到被動收入時才可以動用這個帳戶的錢。

一定要注意絕對不能從這裡面提錢出來花用,這個帳戶的錢只能運用在「可以產生被動收入的地方」的事情上。

教育帳戶(10%):這部份的錢是要讓你投資大腦自己學習成長,我每個月買書來看的錢就是從這裡面撥出來。

每個月固定撥10%的錢用作學習費,可以讓你在看到優質的課程時,不會沒有錢繳學費;或是下班後有能力充實自己持續保持職場競爭力。

教育帳戶在這六個帳戶中的重要性是屬一屬二重要,因為投資自己學習成長能讓自己的收入所得有所提升,也等於是讓其它帳戶的錢跟著提升。

生活必需帳戶(55%):每個月控制你的生活必需花費最多佔所得的55%,這個帳戶是用來支付你「必要的」食衣住行費用,比如房租/房貸費、水電天然氣費、交通費、保險費、信用卡費…等,也就是說為了活下去所要花的錢都在這55%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西尔:六条最坑爹的投资建议
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辛西尔(Michael Sincere)撰文列举出了几条看似合理其实不然的典型投资建议,对其荒唐性和危险性进行了揭示和批驳。

以下即辛西尔的评论文章全文:
CNN的《安德森-库珀360°》节目有一个特别的板块,叫做“荒唐清单”,介绍人们最荒谬可笑的行为。

看着这节目,我常常都会想起自己曾经听到过的一些最愚蠢的投资建议。

我想,我也可以列出一份荒唐清单,而且我相信,各位也完全可以帮助我丰富这份清单,因为你们肯定还从那些所谓专家口中听到过其他甚至更荒唐的说法。

1. 牛市总在某处存在
或许是这样,牛市总在某处存在,但问题在于,那个某处不见得总是股市。

更何况,我们既然可以说牛市总在某处存在,自然同样可以说熊市总在某处存在。

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它会误导听者,让后者相信股市总会上涨的。

现在,大多数投资者显然已经明白了,这样的盲信会害死人。

事实是,熊市也是市场周期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因此恐惧或者无视都是没有意义的。

市场总是上涨,那当然是好事,但却不是现实,这么想是危险的。

因此,告诉投资者牛市总在某处存在,其实就会让投资者觉得自己似乎正在错过什么不该错过的东西。

这同时也会让人们相信,自己只能选择看涨。

如果你真的相信了这种市场总会上涨的潜台词,那市场迟早会给你个教训,让你一辈子忘不掉。

2. 大盘下跌全怪散户
当标准普尔500指数或者其他的大盘指标正在下跌,分析师们总是会试图找出一个目标来指责。

散户投资者就是个很方便的替罪羊。

上一次市场抛售当中,我就从一位评论员那里听到了这种荒唐的论调。

别扯了!散户投资者都是些“小家伙”,除非爆发大规模的恐慌,他们是没有能力左右市场行情的。

事实上,散户投资者往往都是最后离开市场的,而且他们离开的时间往往都是在底部。

在市场下跌的早期阶段,最先夺门而出的往往都是机构和其他专业投资者。

所以,不要再拿散户说事了。

如果说散户有什么不对,那也是不对在总卖出太晚—而他们之所以会卖出太晚,往往都是因为听从了下面这种荒唐建议。

3. 你的股票会涨回到保本的
传统的投资哲学据说是这样的:如果你的股票下跌了,你应该买进更多,因为这时候价格“打折”了。

如果你的股票上涨了,你应该买进更多,因为不然你就会错过一个好机会。

事实上,确实有很多情况下,你所持有的股票,哪怕是最好的股票,也会永远无法回到保本的水平了—比如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

如果你要投资个股,最好不要相信这种荒唐的建议。

希望股票涨回到保本只能让你付出更大的代价—在投资者的词典当中,“希望”原本也是个不该存在的字眼。

更好的策略其实是在股票下跌7%或者8%时选择卖出。

4. 逢低买进
如果你是在牛市当中,或者在大盘处于上涨趋势时买进,这样的做法还可能有效,但是如果是在下跌趋势或者在熊市当中逢低买进,这样的做法就纯属于自找难受。

更糟糕的是,一些人是在持有者亏损投资的同时逢低买进的。

对于这些人,我希望他们记住一条铁律:永远不要增持一支亏损的股票,尤其是在下跌还在继续的时候。

任何股票的下跌都不是没有原因的,而增持更多的失败股票,显然是荒唐的做法。

遗憾的是,这样的做法却在被人们一再重复。

最近,一些评论员建议散户投资者买进新兴市场,这简直是荒唐透顶!现在看上去,新兴市场有很大的可能性短期内都无法复原。

总而言之,在一支股票正下跌的时候买进,这是一条非常糟糕的建议,而在大盘本身就危险的情况下,这建议就更加可怕。

相反,我们应该在股票停止下跌,开始进入上涨通道之后买进。

5. 你可以迅速致富
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那些宣称可以教会你在股市上迅速致富的书籍更加荒唐了。

当然,你可以胜利,可以赚到钱,但是以为读了一本书就可以做到这些,那显然是不可
理喻,这样的说法其实都是宣传的技俩,是为了卖书。

其实,我甚至怀疑根本就不会有人因为读了一本市场相关书籍就在股市上“致富”,尤其是这些刚起步的投资者,手头往往就只有那么几千美元。

事实上,对于这一切,我们完全可以换个角度来诠释—这种致富书籍登上畅销书名单之时,往往就是市场顶部出现之日。

6. 低位买进,高位卖出
和逢低买进一样,这种贱买贵卖的咒语也是自有股市以来就一直伴随着和蛊惑着投资者的。

遗憾的是,正是这种训诫让许多投资者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首先,所谓低位和高位,原本就是难以判定的。

只有在股市将最终的答案呈现在我们面前之后,我们才能够确定什么是低位,什么是高位。

其实,我们能够,并且应该做的只是,当市场处于上涨趋势中时买进,在市场变得危险时减持或者卖出。

成功的金融家、经济学家巴鲁克(Bernard Baruch)就曾经明白无误地说过:“不要去尝试低位买进,高位卖出。

这是谁都做不到的,除了撒谎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