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第二课时小小说群文阅读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第二课时小小说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巧妙结尾的小小说芙蓉区育才二小邬江教学目标:1.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初步了解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文体特点;通过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意外结局的巧妙之处。

2.在简要欣赏小小说结尾的过程中,明白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激发阅读小小说的愿望。

3、掌握并学习正确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意外结局的巧妙之处。

2、掌握并学习正确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师:这节课我们先来读这样一个故事(生读)2、师: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生:是谁在敲门?(师:你知道吗?)对啊,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生: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师:谁能往下猜猜吗?)3、师:这都是你们的猜想,想知道后面的故事吗?(生:想)可是~没有了,这个故事就结束了,这句话是开头,也是结尾,不过你们却觉得故事没有结束,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让人产生猜想,有回味)4、这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小说,虽然只有一句话,但这样一篇小小说却留给人无尽的遐想。

二、回顾课文,扣住结尾1、昨天,我们也读了一篇小小说(生:《桥》),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说)2、看来你上节课学得很不错,读小小说的方法,梳理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都做得很好,其实我们读到文中的一句话,就能知道这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是哪一句?(指名说)3、课件示句生齐读,这样交代人物关系的关键话语为什么不在开篇就指明,而要在最后交代呢?(设置悬念)4、小结:小小说中开篇设置悬念,这样出人意料的结尾,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欧.亨利”式结尾。

所以,阅读小小说,我们还要学会关注巧妙的结尾。

(板书:关注巧妙结尾)5、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再来读一读结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说(板书课题)三、猜想结尾,激发兴趣1、邬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篇很有趣的小小说,名字叫《摩尔根掉井里去了》(出课件出示题目)。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6、《桥》(第二课时)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1.引入课题:(1)听写词语:咆哮惊醒狞笑拥戴乱哄哄沙哑(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第一、二大段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

揭示目标:①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感受老汉的崇高精神.②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自主探究一: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14分钟)独学:读一读:有感情地读14—23自然段.画一画: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想一想: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他为什么这样做?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互学:议一议: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群学: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师小结: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

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

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自主探究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

独学:读一读:有感情地读课文第三部分品一品:老汉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想一想: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互学:议一议:课文主要写的是老汉,课题却用桥,你怎么理解?群学: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小结:是啊,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他像一座山,一座镇定、威严的大山,作为一名父亲,还是一座大山,父爱如山!为了表达对老汉的敬意和怀念。

老师作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一座山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但我知道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哦,老汉!你是一座山一座镇定的山征服了肆虐(nüè)的洪水一座刚毅的山抵挡了可怕的灾难更是一座深情的山留下了高贵的人格哦,老汉!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永远,永远!三、达标检测,拓展提升.(10分钟)1。

《桥》第二课时教案总结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案总结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课方案教课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教课目标:1、经过研读课文词句,联合洪水暴虐的紧急情境,逐渐深刻感觉老汉在紧急时辰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品与精神。

2、积淀感情,让学生经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获得语感的有效提高。

3、累积课文特点语言,认识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述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联合飞速上升的洪水,感觉状况的紧急,意会老汉的每一次行为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课过程:一、情形导入,感觉洪水的暴虐1、同学们,你们从电视上看到过山洪暴发时的画面吗?当时你有什么感觉?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假如你遇到这类紧急的状况,你会怎么做?3、今日我们连续学习16课《桥》,看看文中的老汉在山洪暴发时又是怎么做的?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农村,走进那个特别的拂晓和村民们一起感觉灾祸突然降暂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谈谈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

2、交流,用一个词形容这场洪水给你带来的感觉。

3、你们是从课文哪些语句的描述中感觉到紧急、恐惧、惧怕的?找到并划下来读一读。

4、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一下找到的句子。

5、出示:山洪吼怒着,像一群吃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行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奸笑声中迫近。

水逐渐窜上来,?嚣张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6、同学们找得很准,可是,像刚刚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觉到洪水的可怕吗?请同学们频频朗读,经过朗读,让大家感觉到这的确实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7、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盛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农村,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迫近。

可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酣睡中。

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假如你是此中一员,你是什么感觉?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朝夕时的样子吗?找找课文中的人们作出了如何的反响?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从哪儿感觉到的?用一个词形容人们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河北省沧县高川乡前高龙华小学沈培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发挥想象等方法,培养潜心读书的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表
达能力。

2、体会洪水来袭的可怕,感受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受到
情感的冲击。

3、了解小说文体,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感受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并运用于练笔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感受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比较文体,导入小说的概念
1、欣赏教师作品散文《桥》、诗歌《桥》,同课文比较,引入“小说”这一概念。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2、学生简评教师作品,与课文对比,自然导入对课文的探讨。

3、简介作者。

(由学生完成)
二、提炼小说要素一:关注人物。

1、抓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概括主人公形象。

师:大家都读过课文了,谁说说课文中出现了那些人物呢?
生:书记、儿子、老太太、乡亲们。

师:你觉得谁是主人公呢?也就是课文重点写谁呢?
生:老书记。

师:对,那么你们感觉作者写的老书记是怎样一个人呢?
生:老书记是一个遇事镇定的人。

生:老书记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生:老书记是一个不徇私情,原则性很强的人。

生:老书记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

生:……
师:老书记的这些品质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呢?请大家把写老书记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找出来。

师生共同探讨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出来的。

教师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第一个特点。

三、提炼小说要素二:关注环境。

师:要写好人物,除了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还要做好环境烘托,把人物放进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去。

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出示画面)大家看看课文怎么写的?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生:比喻、夸张
师:虽然作者进行了形象化的加工,但是我们觉得可信。

2、比较:“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
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观潮》。

师:受惊的野马,千万匹白色战马,这是“化用”用别人的句子、诗意,有自己的想法,又不照抄。

3、咱们下面进行一下小练笔。

我们可以化用几个例子。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写写谁什么时候像一座山。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写写谁在什么情况下有疯了似地表现。

四、提炼小说要素三:关注情节。

师:这篇课文让我们喜欢读下去,不仅仅是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村支部书记的形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情节曲折。

俗话说文贵似山不喜平。

咱们看看课文中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矛盾冲突。

显示屏出示:
冲突一: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冲突二:“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南面却没有路。

冲突三:人多,桥窄。

冲突四:人们正按着顺序上桥,突然冲出一个小伙子。

冲突五:小伙子死了,而小伙子是书记唯一的儿子。

师生讨论这些冲突给人的震撼。

师:这个结果是怎么知道的?一起读。

生: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chān)扶着,来这里祭(jì)奠
(diàn)。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这些情节的跌宕起伏,是吸引我们读下去的原因。

所以一个好的小说要有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情节。

五、课堂小结:这就是小说的魅力。

写好小说的三要素就是人物、环境、情节。

人物要典型,情节要曲折,环境要逼真。

六、作业:选择一篇课文,比如把《晏子使楚》以小说的形式呈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