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种静态电流的测试系统
测量静态工作点工作原理

测量静态工作点工作原理
测量静态工作点是通过对电路中的元件进行测量,以确定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偏置电压和电流值。
测量静态工作点的目的是确保电路在正常工作范围内,避免过饱和或过截止的情况发生。
测量静态工作点的一般步骤如下:
1. 断开电源:首先,将电路中的电源断开,以确保安全操作。
2. 将测量仪器连接到电路: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等测量仪器连接到电路中需要测量的元件上,以便测量电压和电流。
3. 调整输入信号大小:如果电路中有输入信号,需要将其调整到合适的大小,以使电路工作在正常范围内。
通常,输入信号会影响到静态工作点的偏置电压和电流值。
4. 测量元件的电压和电流:通过测量仪器可以得到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值。
这些值可以用来计算出静态工作点。
5. 分析测量结果:根据测量得到的电压和电流值,可以分析出电路元件的静态工作点。
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静态工作点测量时,需要保证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以获得可靠的测量结果。
同时,还需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使用电源和仪器。
pcba 静态电流 测试方法

pcba 静态电流测试方法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的静态电流测试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量电路板上的静态电流来判断其是否正常工作。
下面是一个详细精确的PCBA静态电流测试方法:1. 准备工作:- 确保测试环境的静电放电控制良好,使用静电防护设备(如静电手套、静电腕带等)。
- 确保测试设备(如万用表、电流表等)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确认测试电路板的供电电压和电流要求,以便设置测试仪器。
2. 连接测试仪器:- 将测试电流表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电路板上的电源正负极。
- 确保连接可靠,避免接触不良或短路。
3. 设置测试仪器:- 根据电路板的供电电压和电流要求,设置测试电流表的量程和精度。
- 如果需要,可以设置测试电流表的数据采集频率和时间间隔。
4. 进行静态电流测试:- 打开电路板的电源,使其正常工作。
- 同时启动测试仪器,开始采集静态电流数据。
- 在一段时间内(如几分钟或几小时),持续监测和记录测试电流表的读数。
- 注意观察测试电流的变化趋势,是否稳定或有异常波动。
5. 分析测试结果:- 根据测试数据,计算平均静态电流值和最大/最小静态电流值。
- 将测试结果与电路板的规格要求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 如果测试结果异常,可以进一步分析问题的原因,如短路、漏电等。
6. 结束测试:- 关闭电路板的电源,断开测试仪器的连接。
- 清理测试环境,确保安全和整洁。
以上是一个详细精确的PCBA静态电流测试方法,通过按照这个步骤进行测试,可以有效地判断电路板的静态电流是否正常,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静态测试方法

静态测试方法静态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在软件编写完成后,通过检查源代码、设计文档和其他相关文档来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
静态测试方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就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提高软件质量。
本文将介绍静态测试的基本概念、常用的静态测试方法以及静态测试的优缺点。
一、静态测试的基本概念。
静态测试是一种不需要执行程序的测试方法,它主要通过检查和审查软件文档来发现问题。
静态测试包括静态代码分析、代码审查、代码走查等方法。
静态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与动态测试相比,静态测试更早地介入到软件开发过程中,可以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就发现问题,从而减少后期的修改成本。
二、常用的静态测试方法。
1. 静态代码分析。
静态代码分析是通过工具对源代码进行分析,发现代码中的潜在问题和错误。
静态代码分析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发现代码中的逻辑错误、潜在的安全问题和性能问题。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可以对代码进行语法分析、数据流分析、控制流分析等,从而发现代码中的问题。
2. 代码审查。
代码审查是一种通过人工检查源代码来发现问题的方法。
代码审查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专家评审等方式进行。
代码审查可以帮助发现代码中的逻辑错误、风格问题、最佳实践违反等。
代码审查还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
3. 代码走查。
代码走查是一种由程序员自己对自己的代码进行检查的方法。
程序员可以通过代码走查来发现代码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复。
代码走查可以帮助程序员提高对自己代码的质量意识,减少代码中的错误和缺陷。
三、静态测试的优缺点。
1. 优点。
(1)早期发现问题,静态测试可以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就发现问题,从而减少后期的修改成本。
(2)提高代码质量,静态测试可以帮助发现代码中的问题,提高代码的质量和可靠性。
(3)促进团队交流,代码审查和代码走查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
3-2 测试系统的特性-静态与动态特性1

bm s m bm 1 s m 1 b1 s b0 X ( s )
3.3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测试系统 x
bm s m bm 1 s m 1 b1 s b0 an s n a n 1 s n 1 a1 s a0
3.2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3.2.4 回程误差
→ 也称迟滞,是描述测试系统 同输入变化方向有关的输出特性
测试系统在输入量由小增大和由大减小的测试过程 中,对于同一个输入量所得到的两个数值不同的输出 量之间差值最大者为hmax,则定义回程误差为: hmax y
回程 误差
hmax
原因: 磁性材料磁滞 弹性材料迟滞 机械结构的摩擦 、游隙 等 x
X ( s ) x ( t )e st dt
0
s 为复变数: s j
和 皆为实变量。
3.3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t t t st t j t e e e e cos t je sin t j 0 0
3.3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3.3.1 传递函数 描述系统动态特性 → H ( s ) 定义:x(t)、y(t)及其各阶导数的初始值为零,系统 输出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 的拉氏变换之比,记为 Y ( s) H ( s) X ( s)
式中 Y ( s ) y( t )e st dt 0
(b)
2 3
2 3
( )
3
5 0
A ( )
2 2
(c)
汽车维修-静态电流的测量

静态电流测试1.将点火开关打到“on”(打开)位置或选择无钥匙车辆上的点火模式,然后将点火开关打到“off”(关闭)位置(不要起动)。
2.从点火开关上取下钥匙(如适用)。
3.打开和锁闭所有车门、发动机罩和行李箱盖。
4.使用遥控器上的遥控功能锁定车辆。
(仅需单锁以避免启用容积报警)。
5.拆除其他任何可能的耗电设备,如插到附件插座的附件。
6.在经过关闭期后,记录电流读数。
有关特定车型的静态消耗电流读数,请参见《车间维修手册》章节414-00 中的静态消耗电流7.将最终读数填入蓄电池报告表(参见附录B)。
注意:如果电流消耗数值过大,则此后的首选测试方法是,将电流探针连接到通向各疑似故障电路的单独接线盒导线,以查找可能原因。
之所以使用此方法而不使用传统的拆卸保险丝的方法,原因如下:•许多模块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关闭电源,每次拆除和重新安装一根保险丝后,静态消耗电流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典型值最高可达45 分钟)。
•消耗电流可能是由于模块处于活动状态,并且阻止静态消耗电流降至正常水平引起的。
•消耗电流可能是由处于活动状态的继电器绕阻引起的。
拉出保险丝可能会让此类元件“重置”,消耗电流将消失,因此无法诊断。
附录 A 蓄电池测试流程建议至少应在车辆发动机运行或蓄电池充电24 小时内执行该测试,以免需要消除表面电荷,如果此时限因环境条件所限而无法实现,则需执行消除电荷带的程序。
第 1 部分- 表面电荷消除注意:在进行蓄电池测试之前,必须确保不存在蓄电池表面电荷。
注意:蓄电池可在测试台上测试,也可在车辆上测试。
•如果在车上进行测试,则在测量前,需要从蓄电池端子上断开蓄电池负极(-) 电缆,以便将蓄电池从车辆隔离,除非车辆安装有转接继电器或处于转接模式。
如果在测试之前的24 小时内车辆的蓄电池接受充电或车辆行驶过,则需要使用下列方法之一来消除蓄电池表面电荷:1.如果自上次运行发动机或对蓄电池充电后已经过了24 小时,请转入“第2 部分- 蓄电池测试”。
IDDQ测试方法

IDDQ测试技术及其实现方法Iddq testing techniqure and its implementation谭超元 钟征宇(电子部五所 广州1501信箱05分箱 510610)摘要:IDDQ(即静态电源电流)测试是近几年来国外比较流行的CMOS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IDDQ测试能够检测出传统的固定值故障电压测试(即SAF功能测试)所无法检测的CMOS集成电路内部的缺陷(如氧化层短路,穿通等),所以,能够明显提高CMOS集成电路的使用可靠性。
本文叙述了IDDQ测试的基本原理和IDDQ测试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上的实现方法及测试实例。
主题词:IDDQ 电流测试 CMOS 缺陷 可靠性1 前 言IDDQ测试技术是在CMOS集成电路静态功耗电流参数测试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一种测试技术,它将电流测试与电压测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故障覆盖率[1]。
然而,由于电流测试的速度远远低于电压测试的速度,如果对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的每一个功能测试向量都进行一次IDDQ测试,将需要很长的测试时间。
为了使IDDQ 测试技术实用化,缩短IDDQ测试的时间, 1990年前后国外在精简IDDQ测试向量的IDDQ测试算法研究方面和提高IDDQ测试的速度和精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如QU IETEST能够将ID2 DQ测试向量精简到SAF功能测试向量的1%[2],而在电流检测方面已经达到15kHz-1MHz的电流检测速度,1μA的电流检测精度[3]。
21IDDQ测试原理传统的电压测试是将测试图形加到基本输入端,并在基本输出端与期望值相比较,如果结果一致,则电路合格,结果不一致,则电路不合格。
如果缺陷出现在电路内部,则必须把它“传递”到基本输出端才能被检测出来。
IDDQ是指当CMOS集成电路中的所有节点都处于静止状态时的电源电流。
IDDQ 测试与电压测试一样将测试图形加到基本输入端,与电压测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在基本输出端进行电压测试,而是在电源端或地端进行电流测试。
汽车静态电流及其检测方法

汽车静态电流及其检测方法作者:唐香蕉吴文健来源:《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年第06期摘要:在发动机熄火后,电子设备的静态电流同样会为蓄电池带来很大的负担,有时会导致蓄电池过度亏电,致使汽车不能启动。
因此,对汽车静态电流的检测十分重要。
关键词:静态电流;维修应用;检测中图分类号:U461 文献标示码:A1汽车静态电流的简介静态电流是指车辆在静置(点火开关OFF)时,蓄电池所供给的电流。
简单来说就是当汽车停止工作时,有些电子设备仍然在工作,只是消耗较少的电流,这就是静态电流。
2汽车静态电流的检测对静态电流进行检测时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第一,汽车上所有电子设备处于关闭状态。
第二,将汽车调成防盗状态。
等待一段时间就可以进行静态电流的检测了。
静态电流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有以下3种方式:万用表检测、电流钳检测、静态电流采集设备检测。
2.1万用表检测静态电流将万用表调至电流挡,选择最大电流档,慢慢降低档位,直到出现较为合适的示数为止,然后将一个夹子一端接在万用表表笔上,另一端夹在蓄电池的负极线上,接在万用表上的另一个夹子夹在负极桩上,然后在此基础上缓慢的抬高负极线,直至脱离负极桩为止,此时就可以进行读数了。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表笔不能与其连接部分断开,当连接断开时,对静态电流的检测需要重新进行,不然瞬间的大电流会导致万用表损坏。
2.2电流钳检测静态电流用电流钳检测静态电流的方法要比用万用表更加方便简洁。
使用电流钳进行检测时,将电流钳接在蓄电池的负极线上,就可以对静态电流进行检测,从而得到静态电流的值。
2.3静态电流采集设备检测静态电流现在市面上有一些专业的静态电流采集设备,在蓄电池负极处将设备串入整车电流回路,在车辆休眠后通过上位机可以采集静态电流数据,相比如前两种方式,通过电脑可以查看静态电流的变化趋势,更加直观,精度也更高。
3汽车静态电流的维修应用3.1对静态电流的分析当汽车熄火后,整车的耗电分3个阶段降低,具体过程如下。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2.灵敏度
灵敏度是测试系统对被测量变化的反应能力,是反映系统特性的一个
基本参数。当系统输入x有一个变化量 x,引起输出y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量 y ,则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比称为灵敏度,用S表示,即
S y x
在静态测量中,对于呈直线关系的线性系统,由公式得
S y b0 b x a0
在动态测量中,由于系统的频率特性影响,即使在适用的频率范围内, 系统的灵敏度也不相同。在实际工作中,常对适用频率范围内特性最为平 坦、具有代表性的频率点进行标定。
为了确定上述静态特性参数,通常用静态标准量作为输入,用实验 方法测出对应的输出量,这一过程称为静态标定。然后根据静态标定实 验数据求出拟合直线方程,并计算出各测得值与理论估计值(由拟合直 线方程计算得到)之间的偏差,由此即可求出静态特性参数值。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精密度
精密度表示多次重复测量中,测量值彼此之间的重复性或分 散性大小的程度。它反映随机误差的大小,随机误差愈小,测量
测
值就愈密集,重复性愈好,精密度愈高。
试
正确度表示多次重复测量中,测量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系 统
正确度
它反映系统误差的大小,系统误差愈小,测量平均值就愈接近真
精
值,正确度愈高。
度
准确度
4.重复性
重复性表示输入量按同一 方向变化时,在全量程范围内 重复进行测量时所得到各特性 曲线的重复程度,如图所示。 一般采用输出最大不重复误差 Δ与满量程输出值A的百分比 来表示重复性,即
100%
A
y
A
O
x
重复性
重复性可反映测试系统的随机误差大小。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要求测试系统的线性度好、灵敏度 高、滞后量和重复性误差小。实际上,线性度是一项综合性参数,滞后 量和重复性也都能反映在线性度上。因此,有关滞后量和重复性在动态 测量中的频率特性就不再作详细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6638/ki.1671-7988.2017.17.036浅析一种静态电流的测试系统鄂晓锋(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601)摘要:设计了一种静态电流的测试系统,详细介绍该系统的测试原理。
采用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采集被测模块的瞬态电流,通过上位机控制电阻板卡以准确地控制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的采集,通过LabVIEW软件对电阻板卡的控制,实现了对被测模块静态电流的高精度采集。
关键词: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电阻板卡;LabVIEW;上位机中图分类号:U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 (2017)17-92-03A test system for static currentE Xiaofeng(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group, Anhui Hefei 230601 )Abstract: A static current testing system is designed and the testing principle of this system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Adopted induction type current sensor acquisition module of the transient current being measured, controlled by PC resistance for the board to accurately control the induction type current sensor acquisition, through software control of the resistance of the card, realized the high precision acquisition module static current to be measured.Keywords: Magnetic induction type current sensor; Resistance of the card; LabVIEW; Upper machineCLC NO.: U467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7)17-92-03引言随着汽车上电子设备的不断增加,电子控制模块设计人员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如何在有限功率预算下改进产品性能。
例如:立体声和娱乐系统、雨刷控制系统、车灯驱动系统以及气囊控制系统等依赖于汽车电池供电,设计人员需要在汽车熄火以及汽车停止后尽可能降低每个系统的功耗,而评估汽车电子模块在汽车熄火后功耗大小的重要参数就是静态电流。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万用表等常规电流传感器采集静态电流,采集精度比较低,而且采集静态电流时容易受外部信号干扰。
1 静态电流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静态电流测试系统包括: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电阻板卡、以及与所述电阻板卡输出端电连接的上位机;电源通过两根电线为被测模块供电,其中所述两根电线中任意一根穿过所述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所述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输出端与所述电阻板卡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上位机通过控制所述电阻板卡实时获取所述被测模块的瞬态电流值,并根据所述瞬态电流值得到所述被测模块的静态电流值。
所述电源为程控电源,所述程控电源与所述上位机电连接;所述程控电源通过所述两根电线与所述被测模块电连接,所述上位机通过控制所述程控电源为所述被测模块供电。
所述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为磁通门直流漏电流变送器。
所述电阻板卡的型号为PXI-6233。
测试试验作者简介:鄂晓锋,就职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鄂晓锋:浅析一种静态电流的测试系统93 2017年第17期本静态电流的测试有益效果在于:被测模块的电源线穿过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以使所述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实时采集被测模块的瞬态电流;上位机通过控制电阻板卡实时获取被测模块的瞬态电流值,并根据所述瞬态电流值得到被测模块的静态电流值,实现了对静态电流的高精度采集。
2 具体实施方式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施方案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L、电阻板卡、以及与所述电阻板卡输出端电连接的上位机;电源通过两根电线为被测模块供电,其中所述两根电线中任意一根穿过所述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L;所述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L 输出端与所述电阻板卡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上位机通过控制所述电阻板卡实时获取所述被测模块的瞬态电流值,并根据所述瞬态电流值得到所述被测模块的静态电流值。
图1 本静态电流测试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被测模块可以是车辆上的电子元器件也可以电子控制电路,比如被测模块为雨刷控制电路或气囊。
电阻板卡的工作电压为12V,电阻板卡可以由车辆蓄电池供电,也可以由其他供电模块供电。
附图中标号:L—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图2 本静态电流测试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上位机实时采集被测模块的瞬态电电流,采集精度可达到1%;所述上位机中可装载LabVIEW测试软件,所述上位机通过LabVIEW测试软件控制所述PXI-6233电阻板卡,以选择所述PXI-6233电阻板卡的输入端通道编号,进一步采集所述被测模块的瞬态电流,并在设定时间段内取瞬态电流的平均值后得到被测模块的静态电流值。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时间根据静态电流测试系统的硬件通过标定,比如,设定时间为10min。
图3 本静态电流测试系统的LabVIEW程序示意图进一步,由于每个被测模块的供电电压可能不同,因此,如图2所示,所述电源可以为由上位机控制的程控电源即所述电源为程控电源,所述程控电源与所述上位机电连接;所述程控电源通过所述两根电线与所述被测模块电连接,所述上位机通过控制所述程控电源为所述被测模块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位机通过控制所述程控电源,可以为额定电压的被测模块提供电源,从而扩大电源选择范围。
具体地,所述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L为磁通门直流漏电流变送器。
需要说明的是,磁通门直流漏电流变送器是一种利用磁通门原理(Flux gate)将被测直流电流转换成与该电流成比例输出的直流电流或电压信号的测量模块,原副边之间高度绝缘,并且具有高精确度、高线性度、高集成度、体积小结构简单、长期工作稳定且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特点。
通常输出标准的直流DC4-20mA,DC0-5V, DC0-10V等信号,此标准信号可以被多种采集设备采集,可广泛地应用在新能源、石油、煤矿、化工、铁路、通信、楼宇自控等行业的电气设备的系统控制及检测等电流监控的场合。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磁通门直流漏电流变送器,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
具体地,所述电阻板卡的型号为PXI-6233。
图4 是本静态电流测试系统的上位机测试界面示意图汽车实用技术94 2017年第17期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所述磁通门直流漏电流变送器的负极端与所述PXI-6233电阻板卡输入端的接地端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静态电流测试系统,采用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采集被测模块的瞬态电流,不受外部电流信号干扰,抗干扰性能强;通过上位机控制电阻板卡以准确地控制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的采集,测试电路简单,可实现快速、高效测试;进一步,通过自动化软件对电阻板卡的控制,实现了对被测模块静态电流的高精度采集。
3 总结本实施例提供的静态电流测试系统,采用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采集被测模块的瞬态电流,不受外部电流信号干扰,抗干扰性能强;通过上位机控制电阻板卡以准确地控制磁感应式电流传感器的采集,测试电路简单,可实现快速、高效测试;进一步,通过自动化软件对电阻板卡的控制,实现了对被测模块静态电流的高精度采集。
(上接第73页)一般要求灰铸铁缸体的工作温度小于240℃。
3 试验研究温度的测量选择在缸体缸盖中预埋温度传感器的方式,由于结构本身的限制以及方便连接线的引出,缸盖共4个测量点,在机体鼻梁区上表面加工3个传感器孔,在缸体鼻梁区火力面下端65mm处同样加工3个测量传感器孔,传感器的直径一般选用1.5mm±0.1,加工孔一般在1.65mm。
传感器的探头需要和发动机的加工孔壁要充分接触,布置之前需要标定传感器测量精度。
测点的布置情况如图6所示。
图6 测点的布置情况缸盖排气侧鼻梁区均在第四缸测得的温度最高,第二缸测得的温度最低,达到32.7℃,排气侧温度均匀性不高。
试验中测量点在缸盖内部,垂直距离燃烧室表面4mm处,此处模拟分析结果约为180℃左右,而试验测量得到最高175.4℃。
缸体鼻梁区上侧温度均匀性良好,在各转速下,三处温度差均不超过5℃,最高温度219.7℃,位于二缸和三缸之间。
此处模拟分析结果约为210℃。
缸体鼻梁区下侧温度均匀性同样较好,在各转速下,三处温度差在8℃以内,最高温度为192.0℃,位于一缸和二缸之间。
试验中缸体鼻梁区下侧传感器测量深度为距离火力面65mm处,模拟分析结果约为200℃。
4 结论(1)缸盖上最高温度为247℃,位置在两排气门座圈之间,缸体上的最高温度为221℃,均没有超过相应材料的温度限值。
(2)缸盖各缸温度均匀性较好,一缸的温度最低,是由于缸盖水套的进水口在一缸侧,冷水最先流入一缸,而随着冷却水的流动,水的温度升高,导致一缸的冷却效果最好。
(3)通过试验的验证,在各测点测得的温度与分析的结果较一致。
参考文献[1] 邓帮林,刘敬平,杨靖等.基于流固耦合的缸盖温度场分析[J].汽车工程,2012,34(3):202-206.[2] 何联格,左正兴,向建华.考虑两相流沸腾传热的气缸盖温度场仿真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3,34(3):32-38.[3] 潘剑锋,赵金刚,李德桃等.多缸柴油机气缸盖温度场试验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9,(4):36-38.[4] 邓帮林,刘敬平,杨靖等.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汽油机排气歧管热应力分析[J].内燃机学报,2011,29(6):549-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