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湿漏电流测试系统

合集下载

UL1703平板型太阳能组件安全认证标准

UL1703平板型太阳能组件安全认证标准

UL1703平板型太阳能组件安全认证标准说明:UL1703是UL于1986年进展制定针对平板型太阳能电池面板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安全标准,多数太阳能电池是处于日晒雨淋酷暑寒冬的使用环境,因此其可靠度与安全性不容忽视,有别于一样大伙儿所明白的IEC61215规范标准IEC61215是针对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与热性能进行测试,而UL1703那么是以更严格的角度强调涵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和长期可靠度测试三大验证区块,要求产品必须通过如防火测试及老化测试…等试验,以确认这些材料能长期承担户外恶劣的使用环境,降低灾难发生的机率,因此美规标准UL1703相较于欧规标准IEC61215有更为严苛的安全性要求,另外针对在太阳能电池系统外围设备方面,UL那么订定了UL873和UL1741的标准来规范系统设备、电源和整流器等相关设备。

UL1703平板型太陽能電池組件測試項目:(共23項)UL1703-19Temperature test(高温测试)UL1703-20V oltage and current measurements test(电压电流量测试)UL1703-21L eakage current test(泄漏电流测试)UL1703-22 S train relief test(线扣拉力测试)UL1703-23 P ush test(推挤测试)UL1703-24 C ut test(切割测试)UL1703-25 B onding path resistance test(接合路径电阻测试)UL1703-26 D ielectric voltage-withstand test(耐电压测试)UL1703-27 W et insulation-resistance test(绝缘电阻测试)UL1703-28 R everse current overload test(反向电流超载试验)UL1703-29 T erminal torque test(端子扭矩测试)UL1703-30 I mpact test(冲击测试)UL1703-31 F ire test(防火测试)UL1703-33 W ater spray test(洒水测试)UL1703-34 A ccelerated aging test(加速老化测试)UL1703-35 T emperature cycling test(温度循环测试)UL1703-36 H umidity test(湿冷冻测试)UL1703-37 C orrosive atmosphere test(气体腐蚀测试)UL1703-38 M etallic coating thickness test(金属涂层厚度试验)UL1703-39 H ot-spot endurance test(热斑耐久试验)UL1703-40 A rcing test(电弧试验)UL1703-41 M echanical loading test(机械载荷试验)UL1703-42 W iring Compartment Securement Test(布线稳固性测试)UL1703测试项目分类:说明:依据每一个测试项目的目的类型(环境测试、电性量测、机械测试、安全测试、照耀测试、诊断量测)加以分类环境测试:UL1703-19高温测试、UL1703-34加速老化测试、UL1703-35温度循环测试、UL1703-36湿冷冻测试、UL1703-37气体腐蚀测试电性量测:UL1703-27湿绝缘电阻测试、UL1703-20电压电流量测测试、UL1703-21泄漏电流测试、UL1703-25接合路径电阻测试机械测试:UL1703-22 线扣拉力测试、UL1703-23推挤测试、UL1703-24切割测试、UL1703-29端子扭矩测试、UL1703-30冲击测试、U L1703-41机械载荷试验、UL1703-42布线稳固性测试安全测试:UL1703-26耐电压测试、UL1703-28反向电流超载试验、UL1703-31防火测试、UL1703-33洒水测试、UL1703-40电弧试验照耀测试:UL1703-39热斑耐久试验诊断量测:UL1703-38金属涂层厚度试验IEC61215&UL1703太阳能电池可靠度试验项目比较表:说明:比较IEC61215与UL1703在太阳能电池可靠度试验中其试验项目的差异性试验方式/适用规范IEC61215UL1703电气特能测试(Electrical performance test)●●热循环测试(Thermal cycle test)●●湿冷冻循环测试(Humidity freeze cycle test)●●机械负荷测试(Mechanical load test)●●热班耐受测试(Hot-spot endurance test)●●目视检查(Visual inspection procedure)●电气绝缘测试(Electrical isolation test [dry hi-po])●旁路二极管热测试(Bypass diode thermal test)●湿漏电流测试(Wet leakage current test)●冰雹冲击测试(Hail impact test)●湿热测试(Damp heat test)●連接端稳固测试(Robustness of terminations test)●户外曝晒测试(Outdoor exposure test)●紫外线前处理测试(UV Preconditioning Test)●温度系数量测(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coefficients)●●标称工作[NOCT]温度的量测(Measurement of nominal operating celltemperature)在低照耀光下的性能(Performance at low irradiance)●标称工作温度[NOCT]下性能(Performance at NOCT)●最大功率测定(Maximum power determination)●接合路径电阻测试(Bonding path resistance test)●湿隔離电阻测试(Wet insulation resistance test)●耐电压测试(Dielectric voltage-withstand test)●电弧试验(Arcing test)●泄漏电流测试(Leakage current test)●泼水测试(Water spray test)●高温测试(Temperature test)●加速老化测试(Accelerated aging test)●线扣拉力测试(Strain relief test)●反向电流超载试验(Reverse current overload test)●端子扭矩测试(Terminal torque test)●推挤测试(Push test)●切割测试(Cut test)●冲击测试(Impact test)●防火测试(Fire test)●气体腐蚀测试(Corrosive atmosphere test)●金属涂层厚度试验(Metallic coating thickness test)●布线稳固性测试(Wiring Compartment Securement Test)●试验总数共19项共23项●:表示该类型太阳能电池有进行此试验方式UL1703太阳能电池可靠度试验测试流程:UL1703平板型太阳能电池可靠度试验规范目的说明:说明:UL1703的太阳能电池的测试项目共有23项测试,将其试验条件的测试目的加以说明整理介绍。

光伏标准解读新版IEC 61215系列标准

光伏标准解读新版IEC 61215系列标准

光伏标准解读:新版IEC 61215系列标准新版的IEC 61215标准出来一段时间了,光伏的小伙伴们是不是还有点懵?测试流程变了?好多测试项目也变了?连标准编号都变了?检测实验室怎么办?组件企业要关注哪些地方?没关系,本文就带你来读懂这个光伏组件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标准。

下面分四个方面来说说标准的核心变更。

一、标准体系的变更新版标准把晶体硅IEC 61215和薄膜IEC 61646的两个标准糅合在一起,变成了IEC61215系列标准,采用一个总的测试要求(IEC61215-1)和一个总的测试程序(IEC 61215-2),而对不同类型的组件,则采用特殊要求加以说明(IEC61215-1-X),是的,以后就没有IEC61646啦。

二、型式试验流程的变更看新的流程,是不是发现比老版的更复杂了?记住两点就够了:(1)去掉了初始预处理,增加了初始和最终稳定测试(2)把原有的B系列测试拆分成了2个系列(A和B系列)其中第一点很关键,该变更导致新版认证必须按该流程完成全部测试项目,以前按老版测试的数据都无法采信了。

三、测试要求的变更1.铭牌与文件要求铭牌在原有标准基础上增加了如下要求:1)电击防护等级2)开路电压(含公差)3)短路电流(含公差)4)最大输出功率(含公差)以上新的要求为电站建设中组件的精细选型提供了依据,对减少光伏方阵的串并联损失,提高系统效率能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同时,新标准对光伏组件的文件内容提出了详细要求,笔者对照了几个主要组件企业的产品手册和相关文件,基本上没有完全满足标准要求的,缺失比较多的有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的公差、NMOT下的性能等,厂家需要按标准要求去核对自己的产品手册和相关文件并进行修订。

2. 合格判据注意了,合格判据有重大变更!1)增加了铭牌功率、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的标称值要求以前标准没有上述要求,有了这个要求后厂家不能再随意标啦,按这个要求标称就理直气壮了。

2)修改了试验前后的功率衰减判据老的标准要求每个测试序列功率衰减累计不超过8%,而新的标准采用如下判据:新的标准考虑了测量重复性,比老标准更加合理,另外将功率衰减限值改为5%,提高了标准要求,以目前市场上光伏组件检测的结果来看,不会有大的影响。

光伏逆变器漏电流检测原理

光伏逆变器漏电流检测原理

光伏逆变器漏电流检测原理
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逆变器作为连接光伏阵列和电网的关键设备,其安全运行对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漏电流是指逆变器内部或外部电路中存在的非正常电流,它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人身伤害或火灾等安全隐患。

因此,准确检测和控制漏电流对于光伏逆变器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1. 漏电流产生原因
漏电流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
- 电容耦合漏电流:由于光伏阵列和逆变器之间存在寄生电容,会产生电容耦合漏电流。

- 绝缘老化:光伏组件和电缆的绝缘层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老化,导致绝缘性能下降,产生漏电流。

- 污染和湿气:灰尘、盐雾等污染物以及潮湿环境会降低绝缘性能,引起漏电流。

- 接地故障:接地线路故障或接地不当也可能导致漏电流。

2. 漏电流检测原理
常见的漏电流检测方法包括:
- 电流传感器检测:在逆变器的交流侧或直流侧安装电流传感器,直接测量漏电流的大小。

- 绝缘监测:通过测量光伏阵列和地面之间的绝缘电阻,间接评估漏电流水平。

- 残余电流检测:利用变压器的原理,测量交流侧三相电流的矢量和,非零值即为漏电流。

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

检测到漏电流超标时,逆变器会自动断开连接或发出报警,以保证系统安全。

除了检测漏电流外,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和减小漏电流,如提高绝缘性能、优化接地设计、定期检查和维护等。

总之,漏电流检测是保障光伏逆变器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光伏组件 非均匀雪载荷试验-最新国标

光伏组件 非均匀雪载荷试验-最新国标

光伏组件非均匀雪载荷试验1范围本文件定义了一种测试方法,用于确定有框光伏组件在倾斜的非均匀雪载荷影响下的机械性能。

本文件适用于有框光伏组件,其边框在预期安装后会突出于组件下边缘的前面板玻璃表面,因此对从组件表面滑落的雪形成了额外的阻碍。

本文件不适用具有其他边框结构的组件,如边框组成背面框架结构或侧边、顶边、下边缘边框不会额外阻碍积雪滑落的组件。

本文件所定义的试验方法用于确定有框光伏组件的非均匀机械载荷极限。

本文件规定的载荷试验方法仅适用于模拟自然雪载荷分布。

任何人工积雪分布模式(例如除雪或人为分配行为)需另行考虑。

本文不包括消除或缓解不均匀积雪的方法,如增大安装角度(超过60°)。

本文所假设地面积雪和组件表面积雪之间的系数关系,可能不适用于多次降雪间隔期间积雪未完全消融的情景。

本文件不考虑积雪对组件发电的影响。

虽然试验方法包括载荷测试步骤间的等待时间,但本文件没有对组件材料(如前板玻璃)的疲劳行为进行过完整评估。

由于雪载造成的光伏组件典型现场失效表现为玻璃破裂和边框弯曲,本试验方法旨在重现此类失效发生时的载荷状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C TS60904-13:2018光伏器件第13部分:光伏组件的电致发光(Photovoltaic devices-Part 13:Electroluminescence of photovoltaic modules)IEC61215-1:2016地面用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第1部分:测试要求(Terrestrial photovoltaic(PV)modules-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Part1:Test requirements)IEC61215-2:2016地面用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第2部分:试验程序(Terrestrial photovoltaic(PV)modules-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Part2:Test procedures)IEC TS61836太阳能光伏能源系统术语、定义和符号(Solar photovoltaic energy systems -Terms,definitions and symbols)IEC TS62915光伏组件设计定型和安全鉴定重测导则(Photovoltaic(PV)modules-Type approval,design and safety qualification-Retesting)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1.2-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以ISOIEC标准化文件为基础的标准化文件起草规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IEC61215+标准+(中文版)[1]

IEC61215+标准+(中文版)[1]

IEC61215 标准(中文版)美国光伏检测室( ASU-PTL)中国全权代理Solspring International Energy Group太阳普林国际能源集团(加拿大)2005年中国目的1。

决定组件的电性能和热性能。

2。

表明组件在合理的成本和时间内,能够承受长时间的气候暴露。

取样根据 IEC 60410 标准,8块用于质量测试的组件应从一批或几批产品中任意抽取。

通过的标准:1。

最大输出 (The degradation of Max. output power does not exceedthe prescribed limit after each test nor 8% after each test sequence)2。

电路 (no sample has exhibited any open-circuit during the tests)3。

目测迹象(There is no visual evidence of a major defect) 4。

绝缘性(The insulation test requirements are met after the tests)5。

湿漏电 (The wet leakage current test requirements are met at the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each sequence and after the damp heat test)6。

特殊要求(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individual tests are met)5kWh/m2目测,电性能,绝缘,湿漏1 12 22热循环 200电性能紫外线湿热热循环 50户外暴二极管热试验湿冻机械强度雹击热斑终端试验目测,电性能,绝缘,IEC61215 (第二版)标签每一个组件的标签都应包括以下内容且清楚可读:1. 生产厂商名字或标志。

电气工程中的太阳能光伏漏电流监测与分析

电气工程中的太阳能光伏漏电流监测与分析

电气工程中的太阳能光伏漏电流监测与分析在当今的环保潮流中,太阳能光伏技术备受关注,因其可可再生性和可持续性而受到广泛应用。

然而,太阳能光伏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电流问题,这对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太阳能光伏漏电流的监测与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1. 太阳能光伏漏电流的定义和影响漏电流是指在电气设备或电源线路中由于绝缘或绝缘材料损坏而导致的非正常电流。

在太阳能光伏系统中,漏电流可能会由于组件绝缘破损、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因素导致。

漏电流的存在可能对系统产生多种负面影响。

首先,漏电流会耗费相当一部分太阳能光伏系统产生的电能,降低系统的效率。

其次,漏电流还会引起系统温度升高、电池寿命减少,甚至导致火灾等严重事故发生。

2. 太阳能光伏漏电流监测技术为了解决太阳能光伏漏电流问题,需要借助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

目前,常用的太阳能光伏漏电流监测技术主要有基于直流电阻法、交流电阻法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基于直流电阻法的监测技术通过在回路中串接直流电阻,测量回路电压与电流来判断是否存在漏电流。

这种技术成本较低,但需要断开回路进行安装和管理,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

交流电阻法则通过在直流电路上增加短暂的交流电压,测量交变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来检测漏电流。

相较于直流电阻法,交流电阻法避免了断开回路的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但该技术需要增加额外的交流电源,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则基于无线传感器节点和数据传输网络,实时监测太阳能光伏系统中的漏电流信息。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远程监测和数据传输,无需人工操作,更加方便高效。

但由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复杂性,该技术的成本较高。

3. 太阳能光伏漏电流分析方法除了监测,分析太阳能光伏漏电流的原因也是十分重要的。

常用的漏电流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红外热成像技术。

该技术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太阳能光伏组件进行扫描,通过观察温度分布图来判断组件是否存在漏电流。

这种方法检测灵敏度高,可以较为准确地定位漏电点。

8 组件生产IEC标准试验

8 组件生产IEC标准试验

第八章 IEC61215-2005 标准试验介绍一、范围和目的范围:本标准只适用于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

目的:在尽可能合理的经费和时间内确定组件的电性能和热性能,说明组件能够在规定的气候条件下长期使用。

二、抽样从同一批或几批产品中,随机地抽取8 个组件进展试验。

这些组件应由符合相应图纸和工艺要求规定的材料和元件所制造。

三、标志每个组件都应有以下清晰而且擦不掉的标志:制造厂的名称、标志或符号;产品型号产品序号引出端或引线的极性组件允许的最大系统电压四、试验前准备工作在开场试验前,要将所有组件,包括控制组件,在开路状态下在实际阳光或模拟阳光下照射,使累计辐射量到达5kWh·m-2 到5.5 kWh·m-2。

把组件分组,并按测试程序的顺序进展鉴定试验。

五、合格判据如果每一个试验样品到达以下各项判据,则认为该组件设计通过了鉴定试验,也通过了定型。

1、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组件的最大输出功率衰减在每个单项试验后不超过规定的极限,在每组试验后的不超过8%;2、在试验过程中,无组件呈现断路现象;3、无任何严重外观缺陷;4、试验完成后满足绝缘试验要求;5、每组试验开场时和完毕时,湿热试验后满足漏电流试验的要求;6、满足单个试验的特殊要求。

注: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组件达不到上述判据,该设计将视为达不到鉴定要求。

如果一个组件未通过任一项试验,取另外两个满足第 3 章要求的组件从头进展全部相关试验程序的试验。

假设其中的一个、或两个组件都未通过试验,该设计被判定达不到鉴定要求。

如果两个组件都通过了试验,则该设计被认为到达鉴定要求。

六、严重外观缺陷对设计鉴定和定型,以下缺陷是严重的外观缺陷:1、破碎、开裂、或外外表脱附,包括上层、下层、边框和接线盒;2、弯曲、不规整的外外表,包括上层、下层、边框和接线盒的不规整以至于影响到组件的安装和/或运行;3、一个电池的一条裂缝,其延伸可能导致超过一个电池10%以上面积从组件的电路上减少;4、在组件的边缘和任何一局部电路之间形成连续的气泡或脱层通道;5、丧失机械完整性,导致组件的安装和/或工作都受到影响。

太阳能板湿漏电测试 光电流法测量方法

太阳能板湿漏电测试 光电流法测量方法

太阳能板湿漏电测试光电流法测量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太阳能板湿漏电测试的光电流法测量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我之前就试着按照一些书上说的方法来做。

你知道吗,书上讲得好像挺明白的,但是一到实际操作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比如说,它会告诉你先搭建一个测量的电路。

我就傻乎乎地按照图纸去连那些电线啊,电表啊之类的东西,感觉就像是在搭积木,但是每个零件都很精密,一不小心就搭错了。

我有一次连接的时候,把正负极给搞反了,结果测出来的数据完全不对,当时还纳闷儿呢,怎么会差这么多,后来检查了半天才发现是这个错误。

那光电流法测量,首先你得有个合适的光源。

这个光源可不能随便选,当时我觉得普通灯泡就可以吧,结果发现不行。

因为普通灯泡的光的波长和强度都不稳定,对测量结果影响太大了。

这就好比你要量东西,结果你用来测量的尺子自己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能量准才怪呢。

后来我就换了那种专门的模拟太阳光的光源,才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电源连接好以后呢,就要把太阳能板放在有湿气的环境里,就像你把东西放在潮湿的浴室里一样,模拟它潮湿漏电的状态。

然后再开始测量光电流。

这个测量的时候啊,电表的指针总是晃来晃去的,很难读数。

我后来发现是周围的磁场的影响,于是我就尽量把那些容易产生磁场的东西,像我的电脑、手机都拿得远远的,这样指针就稳定多了。

在数据处理这一块呢,我也走了不少弯路。

开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处理那些波动的数据,取平均值吧,有时候又觉得不太对。

后来我就多做了几次测量,比如说每次测量的时间间隔长一点,然后把每次测量的数据都记下来,再去掉那些明显偏离正常值的数据,再取平均值,这样算出来的数据就相对准确多了。

不过我现在也还不是特别确定这是不是最完美的方法,但目前做出来的结果还挺让我满意的。

还有就是太阳能板的摆放角度也特别重要,这直接影响它接收光的强度。

我之前没太注意这个,就随便一放,结果测量的数据忽高忽低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伏组件湿漏电流测试系统+喷淋装置
执行标准:IEC 61215-2005、IEC 61646-2008、IEC 61730:2-2004、UL 1703-2004
试验目的光伏组件湿漏电流试验系统用于验证组件经雨、雾、露水或溶雪等气候造成的湿气进入组件内部对电路引起腐蚀、漏电或安全事故的影响。

光伏组件湿漏电流测试系统+喷淋装置
技术规格:
♦试验槽尺寸: 2800*1600*250mm(W*D*H)
♦外形尺寸: 2900*1700*900mm(W*D*H)
♦温度:22±3℃
♦液体电阻率:< 3500Ω·cm
♦液体表面张力: <3 Nm-2 for IEC61215:2008
♦喷淋压力: 5psi
♦DC 电流源大于500V
♦电源: AC 220V 50Hz 25A
?另可依据客户要求订制特殊尺寸规格。

系统组成:
♦试验水槽: 由厚度:15mm 耐绝缘的PVC 材料制成,
♦制冷系统: 采用欧美压缩机,效率高,噪声低;
♦加热系统: 采用不锈钢SUS 304 制加热器;
♦温度控制系统: 采用进口温度控制器,PID+SCR 控制方式,保证水温
的均匀性、稳定性;
♦电导率仪:采用Italy HANNA EC214 台式电导率仪
♦表面张力计:采用美国科诺 A101 全自动表面张力仪;
♦喷淋系统:采用SUS 304 不锈钢管件阀件;
♦循环水泵:进口磁力泵
♦耐压测试仪采用DC500V 具有限流装置的耐压测试仪。

CS9922I
10.15.1 目的
评价组件在潮湿工作条件下的绝缘性能,验证雨、雾、露水或溶雪的湿气不能进入组件内部电路的工作部分,如果湿气进入可能会引起腐蚀、漏电或安全事故。

10.15.2 装置
a) 一个浅槽或容器,其尺寸应足够大到能将组件及边框水平放入其中的溶液,有符合以下要求的水或溶液
电阻率:不大于3500Ω•cm
表面张力:不大于0.03N•m-1
温度:22℃±3℃
溶液深度应有效覆盖所有表面,不要泡到没有为浸泡而设计的引线盒入口。

b) 有相同溶液的喷淋装置。

c) 可提供500V或组件系统电压的较大值、有电流限制的直流电源。

d) 测量绝缘电阻的设备。

10.15.3 程序
所有连接应代表推荐现场安装接线情况,并小心确保漏电流不起源于连接组件的仪器设备。

a) 在盛有要求溶液的容器内淹没组件,其深度应有效覆盖所有表面,不要泡到没有为浸泡而设计的引线盒入口。

引线入口应用溶液彻底喷淋。

如果组件是用接插件连接器,则试验过程中接插件应浸泡在溶液中。

b) 将组件输出端短路,连接到测试设备的正极,使用适当的金属导体将测试液体连接到测试设备的负极。

c) 以不超过500V•s-1的速度增加测试设备所施加的电压直到500V,保持该电压2min,测试绝缘电阻。

d) 减低电压到零,将测试设备的引出端短路,以释放组件内部的电压。

10.15.4 要求
应满足下列要求:
—对于面积小于0.1m2的组件绝缘电阻不小于400MΩ。

—对于面积大于0.1m2的组件,测试绝缘电阻乘以组件面积应不小于40MΩ•m2。

二、UL 1703湿绝缘电阻实验
27 湿绝缘电阻实验
27.1 27.2和27.3中测试的结果应该符合:
a)在应用电压下,应该没有电击穿或表面漏电现象。

b)面积小于0.1m2或更小的模块,绝缘电阻不应该小于400MΩ。

c)面积大于0.1m2的模块,测量得到的单位面积绝缘电阻不应该小于40MΩ•m2。

27.2 模块经碾压后的部分浸入到没有腐蚀性的液体介质(表面活性剂)当中。

液体介质的表面最大张力为0.03N/m,温度为22±3℃,电阻率35?•m。

接线盒和保险丝或者其他连接器维持在液体水平面之上,并且用这种液体介质全部淋湿。

非绝缘的末端则不能淋湿。

27.3在液体介质中经过两分钟的浸没后,用可提供500V直流电压的仪器两极来测量电池板的输出端间的绝缘电阻。

三、UL 1703水喷淋试验
33.1平板或者模块应该按照33.2-33.8进行喷淋试验。

试验不能导致非绝缘活动部分上有水,或是有水集中在包含有活动部分的间隔处。

同时试验时,电池板还要遵从:
a) 26部分,绝缘体(介质)耐(电)压实验
b) 21部分,泄漏电流试验
33.2电池板按照典型应用的方式安装在33.5中描述的设备的焦点上,并加以调整。

如果电池板在喷淋下安装或调整会影响测试结果时,则电池板的安装按照认为可以代表产品应用的安装方式来进行按照并调整,并且考虑安装一种可以改变模块方位的框架。

33.3用工厂设计的连接部分连接的相邻的电池板组成的排列,应用于作为屋顶的一部分时,则排列中的电池板在进行试验时,应该按照说明用连接的部件相连。

33.4仪表线按照说明中指定的方法来连接。

当连接的方法不止一种时,应用限制水进入到仪表连线部分可能性最小的方法。

33.5如图33.1,喷淋试验仪器由三个喷头组成,并安装在一个供水的架子上。

喷头构造如图33.2。

所有实验的水的压力保持在34.5kPa。

试验产品和喷嘴间的距离约0.9m。

产品放置在三个喷头的焦点的领域,使得尽可能多的水进入到产品中。

喷淋的方向与垂直方向成45度角对着电池板。

33.6测试中用的水在试验前的电阻率为3500±175?•cm(25℃)。

测试后的电阻率不小于3200不大于3800 ?•cm(25℃)。

33.7喷淋1个小时。

33.8在经一个小时的喷淋后,检查渗入到非绝缘导电部分和在非绝缘导电部分之上的水是否明
显,并且检查包含导电部分任意隔间中的水是否明显。

如果有排水孔,则要考虑到防止水到达非绝缘导电部分。

技术参数:
本方案为光伏组件行业特别设计的湿漏电流试验系统,参照IEC 61215-2005、UL 1703-2004等相应标准条款设计制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