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棚预支护技术在浅埋暗挖过街通道中的应用研究
浅埋暗挖隧道管棚支护参数的研究及应用

浅埋暗挖隧道管棚支护参数的研究及应用浅埋暗挖隧道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工程结构,其建设需要进行管棚支护。
管棚支护参数的研究及应用对于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管棚支护参数的定义、研究现状、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管棚支护参数的定义管棚支护是指在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采用的一种支护方式。
其主要包括管棚结构、支撑方式、支撑材料等参数。
其中,管棚结构包括管棚形式、管棚尺寸、管棚间距等;支撑方式包括支撑形式、支撑间距、支撑长度等;支撑材料包括支撑材料种类、支撑材料强度等。
二、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管棚支护参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其中,国内学者主要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理论方面,主要采用有限元分析、解析法等方法,对于管棚支护参数进行分析和计算。
实验方面,主要采用模型试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于管棚支护参数进行验证和优化。
而国外学者则主要从实践出发,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总结出了一些管棚支护参数的经验值。
三、应用实例管棚支护参数的应用实例非常丰富。
以国内为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扩大,浅埋暗挖隧道的建设越来越多。
在这些隧道的建设过程中,管棚支护参数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施工方式。
例如,北京地铁十号线的建设中,采用了管棚支护技术,成功地解决了隧道施工中的安全和质量问题。
此外,上海地铁十一号线、广州地铁六号线等工程中,也都采用了管棚支护技术。
总之,管棚支护参数的研究及应用对于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管棚支护参数的优化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施工环境和需求。
璧山隧道浅埋暗挖段大管棚超前支护开挖施工

璧山隧道浅埋暗挖段大管棚超前支护开挖施工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成渝铁路客运专线璧山隧道暗洞段质软弱浅埋段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开挖施工的方法,以及根据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给以后大跨度位于软弱浅埋围岩中的隧道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主题词:软弱围岩浅埋隧道暗洞、大管棚超前支护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为节约资金,减少征地拆迁,不扰民、不破坏环境,目前,我国浅埋暗挖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地铁隧道在许多山区、大城市正蓬勃开展。
但浅埋隧道暗挖,由于有其自身的特性:覆盖层薄,围岩一般风化较重,节理、断层、破碎带多,且经常存在地表渗水。
这反映了浅埋隧道工程建设存在施工难的同时,也存在隧道上覆地层的整体沉陷、突发性塌方较大的安全风险,估对隧道工程浅埋段的相关研究和探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结合成都至重庆铁路客运专线cysg-5标璧山隧道进口dk283+450~dk283+545长95米浅埋暗挖段,围岩软弱破碎、岩质较软易风化剥落,大量裂隙水的工程实际,系统介绍了该隧道浅埋暗段所用的超前预加固措施—超前大管棚施工工法。
一. 工程概况譬山隧道位于成渝铁路客运专线重庆市九龙坡区金风镇和含谷镇,设计为双线隧道,行车速度250km/h。
隧道起讫里程为dk283+195~dk286+650,全长3455m,属长达隧道。
施工中采用进、出口相向施工和在dk283+780右侧设置斜井,隧道进口dk283+450~dk283+545长95米位于两座大山之间,下穿地方一条水泥公路,最大埋深为8.47m,最小埋深为4.34m,属典型浅埋段,安全风险高。
隧区属剥蚀低山地貌。
地表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松软土(软塑状粉质黏土),坡残积粉质黏土等;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砂岩夹泥岩、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泥岩夹砂岩、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3s)泥岩夹砂岩。
该浅埋段上覆粘土,围岩更是泥岩夹砂,岩质破碎,较软易风化剥落,具遇水软化崩解、失水收缩开裂等特性,且地表裂隙水较丰富。
土木毕业论文——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研究

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研究摘要: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法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立的,并在北京市地铁工程中首次应用成功。
经过近20多年的应用与实践,浅埋暗挖法从基本理论到适用范围及施工方法、工艺均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本文阐述了浅埋暗挖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指出了浅埋暗挖法的施工要求和施工原则,对浅埋暗挖各施工方法的施工要点、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并对浅埋暗挖法辅助施工方法的工艺原理及施工工艺加以分析研究,同时阐述了监控量测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总结了监控量测方法以及信息反馈技术,还通过工程实例对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进行了解析,最后对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完善之处。
关键词: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法;施工方法;辅助工法;监控量测;信息反馈目录第一章绪论 (1)1。
1概述 (1)1.2地下工程常见施工技术 (2)1。
2.1明挖法 (2)1.2。
2暗挖法 (3)1.2。
3地下工程常见施工方法优缺点比较 (4)1。
3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 (6)1.3.1浅埋暗挖法施工原理 (6)1.3.2浅埋暗挖法适用范围 (7)1。
3.3浅埋暗挖法施工方法 (7)1。
4存在问题 (10)1。
5本文研究内容 (10)第二章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 (11)2.1概述 (11)2。
1.1浅埋暗挖法施工要求 (12)2.1.2浅埋暗挖法施工原则 (12)2.2施工方法 (13)2。
2。
1全断面开挖法施工 (13)2.2。
2台阶法施工 (15)2。
2。
3 分部开挖法 (18)2。
2.4特大断面施工方法 (26)2。
3本章小结 (30)第三章浅埋暗挖法辅助施工方法 (31)3.1概述 (31)3.2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支护施工 (32)3。
2.1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的布设 (33)3.2.2参数选择 (36)3.2.3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的施工 (36)3。
3注浆加固地层施工 (37)3.3.1小导管超前周边注浆加固围岩施工 (37)3。
超前管棚支护技术在宾玛得隧道进出口浅埋段中的应用

超前管棚支护技术在宾玛得隧道进出口浅埋段中的应用【摘要】介绍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对外公路宾玛得隧道进出口浅埋段采用20m长大管棚超前支护的施工技术,并在施工工艺、管棚参数、质量控制等方面做了具体介绍。
【关键词】隧道洞口浅埋段管棚施工技术质量控制1 工程概况宾玛得隧道位于鲁地拉水电站坝址上游右岸约3.3km处的宾吗得滑坡体下部,地表滑坡及崩坡积松散堆积物厚度20m~53m。
主要出露地层有:中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第四系和侵入岩等。
隧道起讫范围为K0+100~K2+010,总长度1910m,其中K0+100~K0+130、K1+980~K2+010为进、出口浅埋段。
其中进口段岩性为侏罗系青灰色石英砂岩(J2Z),强风化,岩体完整性差,裂隙发育:裂隙间距一般10~20cm,最大50cm,宽度0.2~0.5cm,充填岩屑、岩粉,未胶结,裂面平直较光滑,可见延伸长度>10m。
且发育一条与洞轴线斜交、破碎带宽20~30cm的断层,充填岩屑、碎裂岩、少量糜棱岩,挤压紧密,未胶结,延伸长度大于100m。
进口段隧洞为IV类围岩。
出口段岩性为白垩系高丰寺组(K1g)浅紫色石英砂岩夹砂质页岩及粉砂岩,厚层状结构,自然边坡坡度60°,岩体中裂隙较发育,充填有挤压片状岩、靡棱岩,岩屑、岩粉、泥质等,上覆岩体厚度10m~53m,较破碎,为IV类围岩。
2 隧道进洞开挖管棚施工布置该隧道从进出口两个工作面同时进洞施工,为保证隧道安全进洞,在K0+100~K0+120、K1+990~K2+010段采用长20m大管棚对洞口段进行超前预支护,沿隧道衬砌外缘顶拱120o范围按40cm间距纵向布置一排Φ89钢管,管棚外插角为2°,再往管内注浆以固结软弱围岩,充填钢管与岩壁之间的空隙,使管棚与围岩固结紧密,提高钢管的强度,开挖后架设拱形钢架支撑,形成牢固的棚状支撑结构。
3超前管棚施工工艺3.1 管棚施工技术参数(1)采用φ89mm热轧无缝钢管,壁厚4.5mm,钢管布设在隧道个拱部120o范围,环向间距为40cm;(2)管芯与衬砌设计外廓线间距为45cm;(3)管棚管与隧道轴线倾角:仰角2°(不包括路线纵坡);(4)钢管施工误差:径向不大于20cm;(5)管棚入岩长度为20m,孔口外露2m,进洞开挖前在洞口按80cm间距架设3榀工字钢拱架与管棚管连接,模喷25cm厚C20混凝土作为临时护拱,确保洞口进洞施工安全;(6)管棚孔内设进浆管和排气管,采用φ20PE管,进浆管入岩2m,外露1m,排气管直接插入孔底,外露1m。
秦岭翠华山隧道洞口浅埋段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浅析

方 的支 撑 支 持 下 , 形成 梁 式结 构 , 防 止 围 岩 崩 塌 和 松 弛 。 以 加 强 效 应 : 管插 入 后 , 注 水 泥 浆 , 强 了钢 管 周 边 的 围 岩 。 钢 压 加
钻 机 架 设 于 预 留 的拱 顶 工 作 平 台上 , 拱 顶 平 台 进 行 夯 实 , 对 铺 设 钢 垫 板 , 上 沿 洞 身 纵 向铺 设 枕 木 , 机 架 设 于 枕 木 上 , 接 牢 固 其 钻 连
1工 程简 介
西 安 至 安 康 增 建 二 线 铁 路 工 程 秦 岭 翠 华 山 隧道 位 于 陕西 省 西 安 洞 口明 暗 挖 交 接段 开挖 时挖 至 拱 顶 轮 廓 线 下 5 c 左 右 ,拱 顶 0m 市长 安 区 , 穿越 翠 华 山 的 单 线 越 岭 隧 道 , 于 秦 岭 北 麓 低 中 山 区 , 即作 为导 向墙 施工 和 钻 机 的架 设 的平 台 。 为 位 平 均 海 拔 6 0~1 0 m , 身 地 表 起 伏 较 大 , 表 自然 坡 度 3 。 ~ 7 40 洞 地 O 4.. 施作 导 向墙 21 4 。 。 道 进 口位 于 小 峪 , 口位 于 青 沟 , 长 1 7 m。 O 隧 出 全 1 1 隧道 穿越 地 2 ① 导 向墙 ( 拱 ) 用 C 5混 凝 土 , 开 挖 轮 廓 线 以 外 拱 部 和 边 护 采 2 在 层 地 质 条 件 复 杂 , 性 多 样 , 级 断 裂 发 育 , 工 中可 能遇 到 突 然 涌 岩 次 施 墙 范 围 内施 作 , 面 尺 寸 为 05 m , 向 墙 内 设 3榀 10 字 断 m X2 导 2 aI 水、 岩爆 、 岩 失 稳 等 问 题 。 围 隧道 进 出 口围 岩 稳 定 差 , 别 是 出 口浅 埋 特 钢 架 , 架 外 缘 设 巾1 7壁 厚 5 钢 2 mm 导 向钢 管 , 管 与 钢 架 焊 接 。 钢 钢 偏 压 。 在 正 洞 进 出 口均 采 用 长 度 3 m 超 前 大 管棚 预 支 护。 0 架 各 单 元 由连 接 板 焊 接 成 型 , 元 间 由螺 栓 连 接 , 头 处焊 缝 高 度 . 单 接
管棚预支护技术在浅埋暗挖过街通道中的应用

管棚预支护技术在浅埋暗挖过街通道中的应用摘要:结合广州大道南-墩和路口人行地道工程,介绍了在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采用的管棚预支护技术的作用机理,评述其使用效果。
通过计算分析说明预支护措施在该工程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对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可提供借鉴。
关键词:浅埋暗挖;管棚;预支护一、前言在城市软土隧道施工中,由于隧道开挖卸荷会导致围岩变形、沉降,处理不当会严重地威胁地面设施、地表建筑物和地下构筑物的正常、安全使用,对社会生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控制这种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些措施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一)、加大设计结构刚度,增强结构对地表变形的耐受力;(二)、优化施工方法,包括开挖方法的选择,开挖顺序的调整等等,以将施工对围岩的扰动减至最小;(三)、对围岩的预处理,即预加固、预支护措施。
在浅埋暗挖法中,预加固和预支护措施对于隧道施工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新奥法设计中初期支护是采用喷射混凝土的柔性支护,喷射混凝土达到强度需要一定时间。
而研究表明,地表沉降量的30~40%,地下土层沉降量的40~50%是在隧道初期支护产生作用之前发生的。
所以,对隧道工作面前方的土层进行预加固和预支护,以便在隧道开挖之前最大程度地限制土体的变位,是控制沉降的关键环节。
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超前预支护对于地表沉降的约束作用始于工作面前方一定距离处,一般为1至2倍洞径,其对地表沉降的控制可达30~35%,对洞顶沉降的控制高达40%。
隧道施工中,超前加固方法主要包括工作面深孔注浆,小导管超前预注浆等,预支护手段主要有工作面超前锚杆、水平旋喷桩和管棚等。
其中,管棚在土质隧道施工中由于施工工艺较为完善、可靠性高,同时,对土体沉降控制效果好和能够承受大荷载而在城市隧道、山岭隧道洞口段和穿越工程,如隧道穿越房屋、重要管线、公路、铁路、隧道等得到广泛应用。
二、管棚作用机理超前支护管棚在浅埋隧道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支护型式,研究表明,管棚的预支护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阻断沉降作用,在浅埋隧道施工中,一般情况下,拱顶沉降要大于地表沉降,北京地铁复八线的经验值是1:2,采用管棚进行预支护在大幅度减小地表和拱顶沉降量的同时,也改变了二者的比例,使得拱顶沉降远远小于地表沉降量;2) 均匀曲线,由于管棚的承托作用,使得沉降槽沉降集中的程度大幅减小,沉降总量在减小的同时有向两端均匀分布的趋势;3) 提高土层物理参数,增大地层自稳能力;实际施工中为增大管棚的刚度和管棚与围岩的粘结力,常常在管棚内注入水泥土浆。
浅埋暗挖法下穿既有管廊关键技术研究

专题研究SPECIAL RESEARCH浅埋暗挖法下穿既有管廊关键技术研究郑琦七,李传林,宋茂林(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1466)[摘要]城市综合管廊通常采用明挖法,当综合管廊断面较大并且需要下穿既有管廊时,通常选择浅埋暗挖法施工。
新旧管廊交接处支护结构受力复杂,施工工序交叉多,整体结构易发生变形、安全风险高。
针对该问题,本文对浅埋暗挖法下穿既有管廊施工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结合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结果分析了施工效果。
结果表明:采用管棚加小导管的超前支护、锁脚锚杆型钢拱架的初期支护,结合既有管廊隔墙下双拼钢架、隧道终点型钢格栅,可安全完成浅埋暗挖管廊下穿既有管廊施工,监测值均符合模拟结果,为类似暗挖下穿既有管廊施工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下穿管廊;型钢支护;数值模拟;监测[中图分类号]TU99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54X(2024)03-0108-05Research on the key technology of shallow subsurface excavation throughexisting pipe galleryZHENG Qi-qi,LI Chuan-lin,SONG Mao-lin在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过程中,由于建设工程的时序性,下穿既有管廊施工较为常见。
由于既有管廊内通常容纳电力、通信、给排水等运营线路,下穿施工过程中对于既有管廊的沉降及位移控制极为重要。
目前,许多学者和工程师对于下穿既有管廊施工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尹川等对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管廊地层沉降研究,得出根据实际工况选取施工工法,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工序,并采取必要的辅助措施来控制地层及既有管廊的沉降变形[1];白世友等对暗挖隧道施工对上部综合管廊的安全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隧道开挖完成后,既有管廊的应力在材料的标准抗拉和抗压标准值范围内,暗挖隧道的施工能够保证上部综合管廊的安全[2];池哲源对城市综合管廊下穿既有隧道浅埋暗挖设计的模拟论证,得出浅埋暗挖法施工具备施工占地较少、不拆除地面(地下)构筑物、交通干扰较小、管线拆迁量少等优点,在既有路段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时可优先选用[3];龙明华等对地铁小净距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电力管廊进行了应用分析,得出在下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支护,及早封闭成环以及二衬施工,以防隧道二次变形[4]。
市政工程隧道施工中浅埋暗挖技术的应用

市政工程隧道施工中浅埋暗挖技术的应用作者:刘卿毛宗东李龙杰来源:《决策探索·收藏天下(中旬刊)》 2018年第3期在市政工程隧道施工过程中应用到浅埋暗挖技术,针对技术形式的特殊性,需要提前对技术类型进行掌握,以施工设计具体要求作为基础,按照应用要点进行落实。
但是在施工阶段受到干预性因素的影响,施工阶段可能会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重视隧道支护和防坍塌技术,按照应用要点进行落实,避免出现施工不当的现象。
一、浅埋暗挖技术分析浅埋暗挖技术指的是矿山法,是在新奥法基础上进行的施工形式,需要结合工程施工要点,以完善的隧道理论以及操作方式作为基础,将技术进行落实。
浅埋暗挖技术和新奥法之间的区别在于,该设计形式适用于开发城市的松散土,适用于介质围岩条件,隧道直径小于或者等于介质围岩条件,隧道的直径要小于或者等于隧道埋深,在修建隧道的过程中采用较小的地表沉降[1]。
根据设计优势可知,在城市交通设计阶段,需要掌握浅埋技术的特点,其工作原理如下:需要充分利用土层,根据其在挖掘过程中的应用特点掌握自稳能力,同时落实支护措施,形成一种密闭的围堰技术。
根据不同施工技术的要求,浅埋暗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适应范围比较广,能省略很多程序,是当前应用广泛的一种施工方式,可以应用到有水条件的地层施工中。
二、市政工程隧道施工的现状市政工程施I管理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根据隧道施工机制的具体要求,需要了解施现状,从当前施工管理入手,掌握地质环境,并根据施工流程要求进行。
以下将对市政工程隧道施工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环境条件复杂隧道施工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对建筑区域进行分析阶段,需要考虑到管线、建筑群以及交通量等方面因素,在现有旋工基础上需要进行优化设计,使其适应管线设计具体要求。
隧道施工不能危及到管线和建筑安全,对施工需要严格进行控制,由于隧道所处的地层比较软,地层中涉及到道路施工、管线施工以及迁移等,很多土质比较松散,甚至呈现出流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 土 锚 固 工 程
Y A N T U M A O G U G O N G C H E N G
N0. 4
2 0 1 3 年l 2 月
De ce mb e r 2 0l 3
管棚预支护技术在浅埋 暗挖过街通道 中的应用研究
章玉伟 徐双龙。
( 1中铁隆 工程 有限 公司 2广 州市 市政 工程设 计研 究院 )
控 制这种不利 影响 , 必 须 采 取 相 应 的 措 施 。这 些 措施 一 般可分 为三 个方面 :( 1 ) 加 大设 计 结 构
一
道洞 口段 和 穿越 工 程 , 如隧 道 穿 越 房屋 、 重要 管
线、 公路、 铁路、 隧道等得到广泛应用。
2 管棚作用机理
超 前 支 护 管棚 在 浅 埋 隧 道 中是 不 可缺 少 的 种 支 护 型 式 。研 究 表 明 ,管 棚 的 预 支护 作 用
3 . 2 管棚设 计原则 管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 ( 1 )系统 性 原 则: 管 棚 的设 计要考虑 多
・
1 8・
第4 期
2 0 1 3 年1 பைடு நூலகம் 月
岩土锚 固工程
Y A N T U MA 0 G U G O N G C H E N G
N O. 4
D e c e m b e r 2 01 3
图1 主通道横断面布置
据 区 域 地 质资 料 显 示 , 场 区 主 要 出露 第 四 超 前 支 护 ,并 对 隧 道 掌 子 面 的 地 层进 行 注 浆 改
主要体 现在 以下 三 个方面 : ( 1 )阻 断 沉 降 作用 。 在 浅 埋 隧 道 施 工中 ,
一
刚度, 增 强 结 构对 地 表 变形 的 耐 受 力;( 2 ) 优化
施 工方法, 包括开挖方法的选择 , 开挖顺序的调 般 情 况下, 拱顶 沉 降要 大于 地 表 沉 降 , 北京 地 整等等 , 以将施工对 围岩的扰动减至最小 ;( 3 ) 铁复八线 的经验值是 1 : 2 , 采用管棚进行预支护 对 围岩 的 预 处 理 , 即预 加 固、 预 支 护措 施 。 在 大 幅 度减 小 地 表 和 拱 顶 沉 降 量 的 同 时 , 也 改 在 浅 埋 暗 挖 法 中, 预 加 固和 预 支 护 措 施 对 变 了二 者 的 比例 , 使 得 拱 顶沉 降 远 远 小于 地 表 于 隧 道 施 工 的成 败 起 着举 足 轻 重 的 作用 。由于 沉 降量 ; 新 奥 法 设 计 中 初 期 支护 是 采 用 喷射 混 凝 土 的 柔 ( 2 )均 匀 曲线 。由于管 棚 的承托 作用 ,使 性支护, 喷 射 混 凝 土达 到 强 度需 要 一定 时 间 。 而 得沉 降槽 沉 降 集 中的 程 度 大幅 减 小 ,沉 降总 量 研 究表明, 地 表 沉 降 量 的3 0 %~4 0 %, 地下土 层 在减小 的 同时有 向两 端均 匀分 布的趋 势 ; 沉 降 量 的4 0 %-5 0 %是 在 隧 道初 期 支护 产生作用 ( 3 )提高 土 层物理 参数 ,增 大地 层 自稳 能 之前 发 生 的。 所以 , 对 隧 道 工作面 前 方 的土 层进 力。实际施工 中为增大管棚的刚度和管棚与围 行 预 加 固和 预 支 护 , 以便 在 隧 道 开 挖 之 前 最 大 岩 的粘结 力,常常在管棚内注入水泥土浆 ,使 程 度 地 限制 土 体 的 变位 , 是 控 制 沉 降 的 关 键 环 得管棚与其周 围的土体成为一个整体 ,从而极 节。 工 程 实践 和 理 论研 究表 明 , 超 前预 支 护 对于 大地 增 强 了土 层的 自稳能 力 。 地 表 沉 降 的约 束作 用始 于 工 作面 前 方 一 定 距离 处, 一般为1 至2 倍洞径 , 其对地表沉 降的控制可 3 工程实例 达3 0 %-3 5 %, 对 洞 顶沉 降 的控 制 高达 4 0 %。 3 . 1 工程 概 况 隧 道施工中, 超前加 固方法主要包括工作 某 人 行 过 街 设 施 工 程 位 于 城 市 交 通 繁 忙 面深 孔注 浆, 小导管超 前预注 浆等, 预支护 手 主 干 道 与辅 导 交 叉 口 ,鉴 于 主 干 道 交通 繁 忙 , 段主要 有工作面超 前锚杆、 水平旋 喷桩和 管棚 故地道穿越部分必须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地 等。 其中, 管棚在土质隧道施工中由于施工工艺 道 主 通 道设 计 为 复 合 式衬 砌 机 构 ,圆拱 直 墙 断 高= 4 . 8 m×2 . 8 m,主通道开 较 为完 善、 可靠性高 , 同时, 对土体 沉降控制效 面 ;净空尺寸宽 × . 5 m,横断面布置见图1 。 果 好 和 能 够 承受 大荷 载 而 在城 市 隧 道 、 山 岭 隧 挖宽度6
[ 摘
要] 结合某人行地道工程 ,介绍 了在浅埋暗挖隧道施工 中采用的管棚预支护技术的作用机理 ,
评述 其使 用效果。通过计算分析说明预支护措施在该工程 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对今后类似工程设计
施 工 可提 供 借 鉴 。
[ 关键 词] 浅埋暗挖
管棚
预支护
1 前 言
在 城 市 软 土 隧 道 施 工 中,由于 隧 道 开 挖 卸 荷 会 导 致 围岩 变 形 、 沉 降, 处 理 不 当会严 重地 威 胁 地面 设施 、 地 表 建 筑物 和 地下构 筑 物 的正常、 安 全使 用 , 对社 会 生活 造成 极 大 的 负面影 响 。 为
±
系人工堆积层 ( Q ) 、 冲积层 ( Q )( 2 一 l 淤泥、 2 - 2 粉 质粘 土、 2 - 3 粉 细砂层) 、 残积 层 ( Q )
( 粉 质粘 土 ) 及 下 白垩 统 白鹤 洞 组 广 钢 段 岩 层
良,然后在管棚和加 固拱 圈的保护下进行浅埋
隧 道施 工 ,以 有效地 控 制地 面沉 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