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 选修4 第二章单元检测试卷
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练习题:1.化学平衡问题研究对象主要是A.化学反应B.可逆反应C.离子反应D.气态物质的反应(g)+I2(g)2HI(g)的平衡常数为49,则该温度下2HI(g)H2(g)+2.已知428℃时,HI2(g)的平衡常数是A.1/49 B.1/7 C.492 D.无法确定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A.高压有利于氢气与氮气合成氨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C.用V2O5催化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D.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4.对于2A(g)+B(g) 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图像正确的是5.某化学反应中,反应混合物A、B、C的物质的量浓度(c)与时间(t)关系如下表所示: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 2B+C B.4 min末A的转化率约为31%C.4 ~ 6min时,反应停止了D.正反应是吸热反应(g) + 3H2(g) 2NH3(g),2 min末N2的物质的量由6.在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0 mol减小到8 mol,则2 min末N2的反应速率为A.1.2 mol/(L·min) B.1 mol/(L·min) C.0.6 mol/(L·min) D.0.4 mol/(L·min) 7.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化学平衡移动的是A.改变温度B.改变压强C.使用催化剂D.改变容器体积8.在一定条件下,把一定量NH3充入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H3 (g)3H2(g)+N2(g)。
达到平衡时,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增加N2的浓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化学平衡常数不变C.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平衡常数增大9.在2A(g)+B (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min) B.v(B)=0.3 mol/(L·min)C.v(C)=0.8 mol/(L·min) D.v(D)=1 mol/(L·min)10.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2SO 2(g)+O2(g)2SO3(g),若改变下列条件:①升高温度②增大压强③增大反应物浓度④加入催化剂,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A.①B.①④C.②③D.①③11.图中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Y(g)2Z(g)+W(s)(正反应为放热)的反应过程。
人教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化学新人教选修4第二章单元测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一个体积为2L的密闭中,合成氨。
已知在时间t内,氨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
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45mol/(L·s)。
求t是多少秒?A。
0.44sB。
1sC。
1.33sD。
2s2.在一定条件下,在2L的密闭中充入2mol SO2和一定量的O2,发生反应2SO2 + O2 → 2SO3,进行到4分钟时,测得n(SO2) = 0.4mol。
若反应进行到2分钟时,中n(SO2)为多少?A。
1.6molB。
1.2molC。
大于1.6molD。
小于1.2mol3.二氧化氮能形成二聚分子:2NO2(g) → N2O4(g);ΔH<0.现欲测定二氧化氮的摩尔质量,应采取的措施是?A。
低温、高压B。
低温、低压C。
高温、低压D。
高温、高压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 + 2B(g) → C(g) + D(g) 已达平衡的是?A。
混合气体的压强B。
混合气体的密度C。
B物质的分子量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5.某反应2C(g) → A(g) + 2B(g),已知ΔH<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仅常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B。
仅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C。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可以自发进行D。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难以自发进行6.可逆反应2NO(g) ⇌ O2(g) + N2(g);ΔH=-180 kJ/mol,对此反应的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B。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减小C。
增大压力则平衡移动D。
增大N2浓度,则NO分解率增大7.在一定条件下,反应CO + NO2 → CO2 + NO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合成氨工业采用高温条件B、配制FeSO4溶液时在溶液中加入稀硫酸C、H2、I2、HI 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D、工业制硫酸中,SO2氧化成SO3,往往需使用催化剂2.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下图的是( )A.C02(g)+H2(g) CO(g)+H20(g) △H>0B.CH3CH20H(g) CH2=CH2(g)+H20(g) △H>0C.2C6H5CH2CH3(g)+03(g) 2C6H6CH=CH2(g)+2H2O(g) △H<0D.C02(g)+2NH3(g) CO(NH2)2(s)+H20(g) △H<03.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g)+Y(g)2Z(g)△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2.0×10-5mol/(L·min)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4.两气体A、B分别为0.6mol、0.5mol。
在0.4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B mC+2D,经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C为0.2mol。
又知在此反应时间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m值为3 B.B的转化率为20% B.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 C.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 D.平衡时反应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为1mol 5.在四支试管中发生反应:Mg+2HCl=MgCl2+H2↑,生成H2的速率最大的是()A.A B.B C.C D.D6.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⑥7.四个试管中都装有5 mL 0.1 mol·L-1Na2S2O3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入0.1 mol·L -1硫酸和一定量水,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A.20 ℃,10 mL硫酸 B.20 ℃,5 mL硫酸和5 mL水C.30 ℃,10 mL硫酸 D.30 ℃,5 mL硫酸和5 mL水8.已知可逆反应X(g)+2Y(g)Z(g) ΔH<0,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Y和一定量的X后,X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增大X的浓度,X的转化率增大C.容器中压强恒定时,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D.保持温度和密闭容器的压强不变,再充入1 mol X和2 mol Y,再次达到平衡时n(Z)/n(X)的值会变小9.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s)-1② 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s)-1③ 2 s 时物质 A 和 B 的转化率(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占总物质的量的百分数)一样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0.3 mol·L-1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10.在100℃时,把0.5molN2O4通入体积为5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高二化学选修4一二章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1、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①④⑤B、①②④C、②③D、②④2、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C.焓变就是反应热,二者没有区别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5、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6、据报道,氢燃料电池公交汽车的已经驶上北京街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制取氢气是理想而经济的制氢方法B.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不需要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C.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空气污染D.氢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燃烧放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7、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P4(白磷,s)+5O2(g)=P4O10(s) ΔH=-a kJ/mol4P(红磷,s)+5O2(g)=P4O10(s) ΔH=-b kJ/mol若a、b均大于零,则a和b的关系为()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8、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A.H2(g)+Cl2(g)=HCl(g);ΔH=-184.6kJ/molB.CH4(g)+2O2(g)=CO2(g)+2H2O(g);ΔH=-802kJ/molC.CO(g) + 1/2 O2(g) == CO2(g);ΔH=-283kJ/molD.2H2(g) + O2(g) == 2H2O(l);ΔH= -517.6kJ/mol9、已知方程式2H2(g) + O2(g) == 2H2O(l);ΔH= -517.6kJ/mol,则关于方程式“2H2O(l)==2H2(g) + O2(g) Δ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B.该反应ΔH大于零C.该反应ΔH= -517.6kJ/molD.该反应可表示36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10、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 + O2(g) == 2CO(g) ΔH=-221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 2H2O(l) ΔH= -57.3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B.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C.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D.稀醋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二.填空题(3小题,共34分)11、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途径Ⅰ:C(s)+O2(g)=CO2(g) ΔH1<0 ①途径Ⅱ:先制成水煤气:C(s)+H2O(g)=CO(g)+H2(g) ΔH2>0 ②再燃烧水煤气:2CO(g)+O2(g)=2CO2(g) ΔH3<0 ③2H2(g)+O2(g)=2H2O(g) ΔH4<0 ④请回答下列问题:(1)途径Ⅰ放出的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决定于化学反应的内因,与其他外界条件无关B.相同温度下,反应A+B C与反应C A+B的化学平衡常数相同C.反应2SO 2(g)+O2(g)2SO3(g) ΔH<0 温度升高,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变D.反应A(g)+B(g)2C(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2(C)/[c(A)·c(B)]2.在一定温度、一定体积条件下,能说明下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反应2SO 2(g)+O2(g)2SO3(g)容器内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B.反应A 2(g)+B2(g)2AB(g)容器内A2的消耗速率与AB消耗速率相等C.反应N 2+3H22NH3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D.反应4A(s)+3B(g)2C(g)+D(g)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3.可逆反应a A(g)+b B(g)c C(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av(A)正=bv(B)正B.bv(A)正=av(B)逆C.cv(C)正=av(A)逆D.av(A)正=bv(B)逆4.已知2SO 2(g)+O2(g)2SO3(g)ΔH=-197 kJ·mol-1。
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 mol SO2和1 mol O2;(乙)1 mol SO2和0.5 mol O2;(丙)2 mol SO3。
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B. 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5.四个试管中都装有5 mL 0.1 mol•L﹣1Na2S2O3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入0.1 mol•L﹣1硫酸和一定量的水,最先出现浑浊的是()A. 20℃,5 mL硫酸,2 mL水B. 20℃,4 mL硫酸,3 mL水C. 30℃,4 mL硫酸,3 mL水D. 30℃,5 mL硫酸,2 mL水6.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 A(g)+n B(g)p 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T1<T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由图2可知,该反应m+n<pC.图3中,表示反应速率v正>v逆的是点3D.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7.化学平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常温下,某些反应及其平衡常数数值如下:2NO(g)N 2(g)+O2(g)K1=1×10302H 2(g)+O2(g)2H2O(g)K2=2×10812CO 2(g)2CO(g)+O2(g)K3=4×10-9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c(N2)·c(O2)c(NO)B.常温下,水分解产生O2,此时平衡常数的数值约为5×10-80C.常温下,NO、H2O、CO2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O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H2O>CO2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冰醋酸CH3COOH沸点较高(117.9 ℃),且能形成二聚物(CH3COOH)2,其反应式为2CH3COOH(g)(CH 3COOH)2(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采用测气体密度的方法测醋酸相对分子质量,为尽量接近真实性,在测定时应采用()A.高温低压B.低温低压C.加催化剂D.低温高压9.下图中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只改变一个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C.使用催化剂D.缩小体积10.某温度下,2A(g)+B(g)3C(g)的平衡常数K=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C.对于某一可逆反应,在任何条件下K均为一定值D.K越大,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大11.现有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2.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气体Y各0.16 mol 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5.钨(W)在高温下可缓慢升华。碘钨灯中封存的碘蒸气能发生反应:W(s) + I2(g) WI2(g),利用工作时灯泡壁与灯丝的温度差,将沉积在灯泡壁上的钨“搬运”回灯丝上。对于该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B.工作时,在灯泡壁和灯丝上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A. v(NH3)=v(O2)B. v(O2)=v(H2O)C. v(NH3)=v(H2O)D. v(O2)=v(NO)
12.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2mol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 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B.凡是熵增大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C.凡是吸热反应都不是自发反应D.反应是否自发,不只与反应热有关
9.2.0molPCl3和1.0mol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PCl5(g)达平衡时,PCl5为0.4mol,如果此时移走1.0molPCl3和0.50mol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D.由表中数据推测,
14.研究不同条件对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得到如下数据。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Cu2+与Fe3+对H2O2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但Cu2+催化效果更好
B.由Ⅰ与Ⅱ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时间越长,H2O2分解越彻底
C.由Ⅰ与Ⅲ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H2O2分解越快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单元检测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高温高压液态水具有接近常温下弱酸的c(H+)或弱碱的c(OH−),油脂在其中能以较快的反应速率水解。
与常温常压水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温高压液态水中,体系温度升高,油脂水解反应速率加快B.高温高压液态水中,油脂与水的互溶能力增强,油脂水解反应速率加快C.高温高压液态水中,c(H+)增大,可催化油脂水解反应,且产生的酸进一步催化水解D.高温高压液态水中的油脂水解,相当于常温下在体系中加入了相同c(H+)的酸或相同c(OH−)的碱的水解2.已知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橙色-黄色实验①:向2mL - K2Cr2O7溶液中滴入3滴-NaOH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向所得溶液中再滴入5滴浓,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实验②:向2mL -酸化的K2Cr2O7溶液中滴入适量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发生反应:-绿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①和②均能证明K2Cr2O7溶液中存在上述平衡B.实验②能说明氧化性:-C.-和Fe2+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D.稀释 K2Cr2O7溶液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减小3.氢气可用于烟气的脱氮、脱硫,反应为4H2(g)+2NO(g)+SO2(g)N2(g)+S(1)+4H2O(g),△<0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剂是NO,还原剂是H2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当v(H2)=v(H2O)时,反应达到平衡D.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氯水中存在Cl2+H2O H++Cl-+HCl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 .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0mol/L 硫酸洗涤BaSO 4沉淀,后者损失的BaSO 4沉淀少C .SO 2催化氧化成SO 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5.对于反应N 2O 4(g)2NO 2(g)在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中NO 2的体积分数φ(NO 2)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线上的任何一点为对应压强下的平衡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C 两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关系为A >CB .A 、B 、C 、D 、E 各状态中,v(正)<v(逆)的是状态EC .维持P 1不变,E→A 所需时间为x ;维持P 2不变,D→ 所需时间为y ,则x <yD .使E 状态从水平方向到达C 状态,从理论上来讲可选用的条件是从P 1突然加压至P 2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向K 2Cr 2O 4溶液中滴入浓的NaOH 溶液后,溶液黄色加深B .高压比常压更有利于合成SO 3C .反应2SO 2+O 22SO 3 ΔH<0,工业上采取高温的措施有利于提高SO 2的转化率D .合成氨反应:N 2+3H 22NH 3 ΔH<0,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7. ℃时,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 -1的Q 后会发生如下反应:2Q(g)M(g) 。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 单元测试卷 (I)卷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单元测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已知;(NH4)2CO3(s)═NH4HCO3(s)+NH3(g)△H=+74.9kJ•mol﹣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该反应中熵变、焓变皆大于0B .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C . 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D .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2. (2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期中) 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 Sn(s)+Pb2+(aq) 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B .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C . 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ΔH>0D . 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3. (2分) (2018高二下·陆川期末)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B . 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C . 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D . 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 ,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4. (2分) (2018高二上·汕头月考) 在密团容器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3mol CO2(反应为CO+H2O(g) CO2+H2),当其他条件不变,充入的水蒸气改变为2mol时,平衡时生成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 . 0.5molB . 0.95molC . 1molD . 2/3mol5. (2分) (2015高一上·永新月考) n g N2中有m个N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A .B .C .D .6. (2分)(2016·诏安模拟)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浓、稀HNO3分别与Cu反应比较浓、稀HNO3的氧化性强弱B向盛有1m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C测定等浓度的HCl、HNO3两溶液的pH比较氯、N的非金属性强弱D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 . AB . BC . CD . D7. (2分)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受热全部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A B+2C+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 7dB . 5dC . 4dD . 2d8. (2分) (2015高一下·如东期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电解质在融化状态下一定导电B . 常温下反应NH3(g)+HCl(g)=NH4Cl(s)能进行,则△H<0C . 常温下等pH的强酸HA和弱酸HB的两种溶液中,是的电离同等程度被抑制D . 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进行反应:3A(g)⇌B(g)+2C(g),达到平衡后,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再充入一定量的A气体,A的转化率将不变9. (2分) (2018高二上·芮城期中) 在300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温度/℃2580230平衡常数5×10421.9×10﹣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 . 25℃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2×10﹣5C . 80℃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mol,则Ni(CO)4的平衡浓度为2 mol/LD . 在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为0.5mol/L,则此时v(正)>v(逆)10. (2分)(2018·南京模拟)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 . 图甲表示放热反应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 . 图乙表示一定温度下,溴化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其中a点代表的是不饱和溶液,b点代表的是饱和溶液C . 图丙表示25℃时,分别加水稀释体积均为100mL、pH=2的一元酸CH3COOH溶液和HX溶液,则25℃时HX 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CH3COOHD . 图丁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11. (2分)在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 CO2和0.2mol CO2 ,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化学平衡常数K:K(状态Ⅰ)<K(状态Ⅱ)<K(状态Ⅲ)B . CO2的平衡转化率α:α(状态Ⅰ)<α(状态Ⅱ)=α(状态Ⅲ)C . 体系中c(CO):c (CO,状态Ⅱ)<2c (CO,状态Ⅲ)D . 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12. (2分) (2018高一下·汉川期末) 在100℃时,把0.5molN2O4通入体积为5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选修4 第二章单元检测试卷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是A.反应混合物的浓度B.反应体系的压强C.正、逆反应的速率D.反应物的转化率2.对于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 ΔH=-444.3 kJ/mol,且熵减小,在常温常压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焓变B.温度C.压强D.熵变3.下列反应中符合图像的是A.N2(g)+3H2(g)2NH3(g) ΔH=-Q1kJ·mol-1(Q1>0)B.2SO3(g)2SO2(g)+O2(g) ΔH=+Q2kJ·mol-1(Q2>0)C.4NH3(g)+5O2+6H2O(g) ΔH=-Q3kJ·mol-1(Q3>0)D.H2(g)+CO(g)C(s)+H2O(g) ΔH=+Q4kJ·mol-1(Q4>0)4.对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适宜的催化剂( )A②⑤B①②C③⑤D④⑥5.COCl2(g)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A.①②④ B.①④⑥C.②③⑤ D.③⑤⑥6.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 X(g)n Y(g) ΔH =Q kJ/mol。
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容器容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n B .Q <0C .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 的质量分数减少D .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7下列反应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一个反应过程,4NH 3(g)+5O 2+6H 2O(g)ΔH =-1025 kJ/mol ,若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8.已知:CO 2(g)+3H 2(g)CH 3OH(g)+H 2O(g) ΔH =-49.0 kJ·mol -1。
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 2和3 mol H 2,测得CO 2和CH 3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欲增大平衡状态时c (CH 3OH)/c (CO 2)的比值,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B .3 min 时,CO 2的消耗速率等于CH 3OH 的生成速率,且二者浓度相同C .欲提高H 2的平衡转化率只能加压减小反应容器的体积D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 2的平均反应速率v (H 2)=0.075 mol·L -1·min -19.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 和B ,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 B(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30 min ~40 min 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B .反应方程式中的x =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 .30 min 时降低温度,40 min 时升高温度D .8min 前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 mol·L -1·min -110.在恒温、恒压下,a mol A 和b mol B 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n mo l C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质A 、B 的转化率之比为1∶2B .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a +b )∶(a +b -0.5n )C .当2v 正(A)=v 逆(B)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D .充入惰性气体(如Ar),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非选择题11.(10分)密闭容器中m A(g)+n B(g)p C(g),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经测定增大压强p 时,A 的转化率随p 而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则:(1)增大压强,A 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 “降低”),平衡________移动(填“正向”、“不”、“逆向”),达到平衡状态后,混合物中C 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增大”、“降低”)。
(2)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m 、n 、p 的正确关系是____,再加入B ,则平衡___移动(3)当降低温度时,C 的质量分数增大,则A 的转化率____(填“增大”、“降低”),正反应是___热反应。
12.(12分)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
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总反应为:3H 2(g)+3CO(g) ===CH 3OCH 3(g)+CO 2(g) ΔH =-246.4 kJ·mol -1。
它可以分为两步,反应分别如下:①4H 2(g)+2CO(g)===CH 3OCH 3(g)+H 2O(g) ΔH 1=-205.1 kJ·mol -1 ②CO(g)+H 2O(g)===CO 2(g)+H 2(g) ΔH 2=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只改变一个条件能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CO 转化率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a .降低温度b .加入催化剂c .缩小容器体积d .增加H 2的浓度e .增加CO 的浓度(3)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H 2、3 mol CO 、1 mol CH 3OCH 3、1 mol CO 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发生反应:3H 2(g)+3CO(g)3OCH 3(g)+CO 2(g),经一定时间达到平衡,并测得平衡时混合气体密度是同温同压下起始时的1.6倍。
问:①反应开始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 (正)______ v (逆) (填“>”、“<”或“=”)。
②平衡时n (CH 3OCH 3)=________________,平衡时CO 的转化率=___________。
13.(14分)用Cl 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 。
利用反应A ,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反应A :4HCl +O 2 2Cl 2+2H 2O (1)已知:ⅰ.反应A 中,4 mol HCl 被氧化,放出115.6 kJ 的热量。
ⅱ.①H 2O 的电子式是_______。
②反应A 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③断开1 mol H -O 键与断开1 mol H -Cl键所需CuO/CuCl 2400C能量相差约为______ kJ,H2O中H-O键比HCl中H-Cl键(填“强”或“弱”)_____ _______。
(2)对于反应A,下图是在4种投料比【n(HCl)∶n(O2),分别为1∶1、2∶1、4∶1、6∶1】下,反应温度对HCl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
①曲线b对应的投料比是_____________。
②当曲线b、c、d对应的投料比达到相同的HCl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与投料比的关系是_______。
③投料比为2∶1、温度为400℃时,平衡混合气中Cl2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____。
14.汽车尾气里含有的NO气体是由于内燃机燃烧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N2(g)+O2(g)2NO(g)ΔH>0,已知该反应在2 404℃,平衡常数K=64×10-4。
请回答:(1)某温度下,向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 mol,5分钟后O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N2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定该反应是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________。
A.消耗1 mol N2同时生成1 mol O2B.混合气体密度不变C.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D.2v正(N2)=v逆(NO)(3)将N2、O2的混合气体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右图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2和O2,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向其中充入一定量NO,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与原平衡状态相比,此时平衡混合气中NO的体积分数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2.5×10-1mol/L、4.0×10-2mol/L 和3.0×10-3mol/L,此时反应___(填“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或“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详解1.答案:D解析:对于“等体反应”,缩小反应容器,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但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可知A、B、C错误。
2.答案:A解析:化学反应的方向由(ΔH-TΔS)共同决定,该反应为熵减且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故对该反应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焓变。
3.答案:B解析:由左图知升高温度平衡正移,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由右图知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4.答案:A5.答案:B解析: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则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①正确;恒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②错误;增加CO浓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降低,③错误;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减压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④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状态,⑤错误;恒压时,通入惰性气体,容器体积增大,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降低,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⑥正确。
6.答案:C解析:升温,c(Y)增大,平衡右移,所以,向右吸热,Q>0,B、D错误;气体体积增大,若平衡不移动,c(Y)应减小一半,现c(Y)比一半大,即减压,平衡向右移动,m <n,A错,C对。
7.答案:C解析:因该反应是一个正反应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
因此,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的含量降低,故A正确,C错误。
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的含量降低,故B正确。
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但平衡时NO的含量不变,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