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会感统失调?
莫忽视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 感统失调

莫忽视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 感
统失调
.
专家认为,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一方面是先天因素。
有的母亲怀孕期间工作忙碌、焦虑、运动不够,紧张情绪对孩子的感觉系统发展影响很大。
此外,剖腹产率不断增高,幼儿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挤压,以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跳过了像爬行这样重要的成长阶段,这对孩子的触觉和关节很不利。
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
此外,还有不少家长将成人社会的竞争意识过早地加到孩子身上,使孩子负担加重,剥夺了孩子玩耍和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
专家建议,纠正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好好地玩,多接触自然。
家长和老师应当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给孩子游戏的权利。
感统失调的原因及特征

感统失调的原因及特征家长和老师经常会接触到这样一些孩子,他们并不笨,但是在学习某些能力方面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例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写作业拖拉、粗心大意、书写困难、阅读困难、情绪不稳定等等,他们很可能就是因训练不足而出现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失常的原因先天:怀孕或生产过程中脑功能轻微受损。
例如:缺氧、黄疸、德国麻疹、遗传因素,例如:染色体多or少一条47,XXY、45,X。
后天:环境刺激过多或多少。
例如:过度逗弄及过度保护、脑部受伤。
例如:铅中毒、血糖低、废气污染。
感觉统合失常的征兆:1.不喜欢被人碰触或抚摸;拒绝理发、洗头或洗脸;大热天也要穿长袖衣服。
2.玩耍意外碰伤流血时,自己未察觉。
3.过份喜欢碰触各类东西。
4.不喜欢骑木马、荡秋千;害怕搭乘扶梯。
5.不喜欢被高举;怕上高处或跨越水沟;会晕车。
6.特别喜欢玩旋转、摇动或攀爬的游戏,不会感到头晕。
7.平衡差;腿无力;易跌倒、碰伤。
8.玩跳绳、踢球或丢球、接球等游戏时有困难。
9.惯用手建立慢;手无力;握笔不正确;写字慢、歪斜。
10.把数、文字写成上下、左右巅倒,如9→6;79→97,口合写成合口。
11.念书或抄写时,常漏字或跳行。
12.眼睛不灵活;方位距离判断差。
13.学穿衣服、扣釦子、系鞋带、拿筷子、写字比同龄人慢很多。
14.分辨不出相似图或物品;拼图玩不好;绘图构图差。
15.语言记忆差;语言理解差。
16.两、三岁以后才会说话;有口吃或口齿不清的现象。
17.语言表达差;沟通困难。
18.特别好动;冲动。
19.特别不爱动。
20.注意力易分散。
21.个性孤僻、不合群;在群体中难交到朋友。
22.自觉很笨,缺乏信心;易挫折而放弃;拒绝学习新事物。
23.爱发脾气;易激动。
24.环境适应力差;察言观色能力差。
感觉统合的游戏游戏是孩子不断学习的重要媒介,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游戏,也能够帮助孩子在感觉统合上顺利发展。
1.家中:前后侧翻滚、骑脚踏车、踢拍球、滑板、跑跳、呼啦圈。
感觉统合失调—搜狗百科

感觉统合失调—搜狗百科展开全文病症简介感觉统合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于1972年提出的。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身体各部分感觉器官(眼、耳、鼻、皮肤等)输入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组织加工、综合处理的过程。
只有经过感觉的统合,人类才能完成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推理能力等)。
而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学习能力是身体感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官,透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讯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称为感觉学习。
大脑将这些讯息整合,作出反应再透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称为运动学习。
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的不断互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这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
现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统失调的孩子达85%以上,其中30%的孩子为重度感统失调。
生理基础大脑神经元感觉统合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的发展发育密切相关,若想了解感觉统合真正的生理基础就要先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中枢神经(central nervous system)由位于颅腔和椎管内的脑和脊髓所组成,在人体各器官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神经系统借助感受器接受体内和体外的刺激,一起各种反映,借以调节和控制全身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各完整对立统一的整体。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
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
神经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神经胶质则是神经系统的辅助成分,主要起到支持、营养、和保护作用。
(一)神经元(Neuron)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及其训练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及其训练在生活中,人们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发挥着作用,各种信息进入大脑,大脑将进入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率的组合,叫做“感觉统合”。
正由于我们具有这种能力,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
而有些儿童由于种种原因不具备此能力,无法有效整合,因此便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
一、三大感觉统合系统的失调表现(一)触觉失调的表现触觉统合失调,主要是因为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佳,从而影响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即所谓触觉敏感(防御过当)或迟钝(防御过弱)。
触觉敏感的儿童,常表现出对新的环境适应性弱,喜欢固着于熟悉的环境和动作中(喜欢保持原样和有重复语言、重复动作),对任何新的学习都会加以排斥,不喜欢他人触摸、不愿洗头洗澡,胆小怕黑,爱哭,怕陌生人,喜欢某种特殊的熟悉感觉(偏食、吃手指、触摸生殖器等),成绩不佳、人际关系冷漠、常陷于孤独之中;触觉迟钝的儿童则反映慢(拖拉行为的生理基础)、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大脑的分辨能力弱、缺少自我意识、学习积极性低下,所以也表现出学习困难、人情冷漠的问题。
(二)前庭平衡觉失调的表现前庭感觉是人类接受刺激的重要的基本感觉。
前庭平衡失调的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观测距离不准、协调能力差。
而观测距离不准,会使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协调能力差,会让孩子手脚笨拙(常撞倒东西或跌倒)。
此外还有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作业,丢三落四的现象。
(三)本体感失调的表现作为人类动作、行为的另一个基本的感觉是本位感觉,是指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肌腱、关节、韧带等来自自己身体的一种感觉,靠这种感觉人们进行动作和行为的调节、修正、有目的的行动、肌肉的收缩、松驰、关节的屈曲、伸展等所产生的自身的状态和运动,这些都是来自自己身体刺激信息的感觉处理。
如果本体感觉有障碍,就不能很好地解扣纽扣、取物、抓物,不能根据对象物的性质,掌握用力的轻重,常常将东西弄碎、弄坏。
感统本体失调训练方法

感统本体失调训练方法【引言】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感统本体失调的现象。
感统本体失调是指孩子在大脑发育过程中,对各种感觉信息的整合和处理能力出现障碍,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情绪和学习。
为了帮助孩子改善这一状况,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感统本体失调训练方法。
【感统本体失调的定义与表现】感统本体失调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孩子在生活中对各种感觉刺激的适应能力不足。
具体来说,感统本体失调的孩子可能在以下方面表现出不足:1.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2.动作不协调,平衡能力差;3.社交能力差,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4.情绪波动较大,易怒或沮丧;5.学习困难,成绩不佳。
【感统本体失调训练方法】针对感统本体失调的孩子,通过以下训练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改善状况:1.触觉训练:增加孩子对各种质地物品的接触,如砂纸、丝绸等。
这有助于提高孩子对触觉刺激的适应能力。
2.视觉训练:通过让孩子参与各种视觉游戏,如拼图、绘画等,来提高孩子的视觉空间能力和注意力。
3.听觉训练:让孩子参与音乐活动,如唱歌、听故事等。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听觉注意力和音乐节奏感。
4.嗅觉和味觉训练:通过让孩子尝试不同的气味和味道,如烹饪、制作手工艺品等,以提高孩子对嗅觉和味觉的敏感度。
5.本体觉训练:通过让孩子参与各种运动和游戏,如游泳、瑜伽等,以提高孩子对本体觉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感统本体失调训练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感统本体失调训练时,家长和老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孩子的年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2.保持耐心和关爱,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训练;3.定期评估孩子的训练成果,调整训练计划;4.注重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共同推进孩子的感统训练。
【总结】感统本体失调训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有针对性的感统训练,孩子们可以逐渐克服感统本体失调带来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
感统失调的原理

感统失调的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感统失调的原理,这可真是个特别重要的事儿呢!
你想想看,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各个零件都得协调运作才行,要是哪部分出了问题,那可就麻烦啦!感统失调就好比这机器的某些零件没配合好。
比如说,有的孩子平衡感不好,走个路都踉踉跄跄的,就像那随时会摔倒的小企鹅一样。
哎哟,这要是不赶紧调整,那得多让家长操心呀!
感统失调其实就是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问题。
咱就说视觉、听觉、触觉这些感觉系统吧,本来它们应该像一支配合默契的乐队一样,共同奏响美妙的“生活协奏曲”。
可要是失调了呢,那就好像乐队里有的乐手乱了节奏,整首曲子就不和谐啦!比如有的孩子对声音特别敏感,一点点小动静就能把他吓得不行,这不就像那惊弓之鸟吗?
再看看触觉系统,有的孩子不喜欢被人碰触,一碰就哭闹。
这就好像是那娇贵的豌豆公主,多一点点刺激都受不了呢!这多影响孩子和别人的互动呀。
那为啥会出现感统失调呢?哎呀呀,原因可多啦!可能是小时候爬行不够,也可能是过早过多地使用电子产品。
就好像是给孩子的成长道路挖了一个个小坑,得一点点填平才行呢!
那怎么办呢?别着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来帮助孩子改善呀!就像给那失调的机器重新调整零件一样。
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让他们尽情地奔跑、玩耍,这不就像是给机器上油保养么!
我觉得呀,感统失调不是什么可怕的洪水猛兽,只要咱们重视起来,找到合适的方法,就一定能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让他们像那自由翱翔的小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
它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
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造成感统失调的原因一、生理原因(先天性的)1、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2、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3、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二、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1、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2、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3、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4、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5、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6、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感统失调常见的问题一、触觉问题:1、躲避接触,固执于某些物件要时刻抱着才有安全感,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不爱玩身体接触的游戏,爱玩弄生殖器,嫌弃某些质地的衣物。
2、讨厌被触摸、讨厌理发、洗澡、刷牙,咬指甲爱哭,不喜欢绘画、沙土、泥工等手工作业。
3、紧张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的坏境,爱打架、爱发脾气、动手打人,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
4、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二、前庭感觉功能问题:表现为好动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调皮任性,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迟。
感统失调是什么鬼?现在终于搞明白了!

感统失调是什么鬼?现在终于搞明白了!“感统”这个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父母们所熟知,尤其是那些剖腹产的妈妈们,每当孩子出现不喜欢让人抱,一天到晚动个不停,做事情一分钟热度的时候,更是草木皆兵,本来好好的孩子被贴上了有问题的标签,花费上万元送去上感统训练课,解决孩子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早教机构把感统失调妖魔化了,另一方面是父母们对感统了解太少了。
感统是感觉统合的简称,是大脑和身体协调发展的基础,而感统失调是指外部的感官刺激信号无法在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造成机体不和谐的运作。
严格的说,感统失调并不是病,针对3岁之前的孩子只要采取有效的感觉统合的方法训练,都是可以改善的,下面介绍几种改善训练的方法给大家。
毯子秋千。
这是非常经典的感统训练方法,父母两人抓住毯子的四个角,把孩子放在中间,像秋千一样晃动,让宝宝感受到身体的晃动和平衡。
小飞机。
妈妈躺在床上,将膝盖弯曲并拢,然后将宝宝肚子朝下放在小腿上,握住宝宝的腋下慢慢的上下移动小腿,感觉就像宝宝飞起来一样,但不要太陡。
手电光影。
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你可以在晚上玩,也可以白天把窗帘拉起来进行,准备一个手电筒,向地上打出光亮,让宝宝看。
宝宝可能会伸手去抓,这时你可以慢慢将光移走,看看宝宝会不会跟着光亮爬行。
泡泡游戏。
让宝宝试着去抓到从高处落下来的泡泡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宝宝观察物体下落的过程,泡泡会飘得比别的东西更慢,宝宝才能观察得到。
宝宝沙锤。
把大米或者豆子装进空瓶子中,一个简单的沙锤玩具就做好了,这种没有音高的简单乐器是宝宝音乐启蒙的不二之选。
找出闹钟。
“叮铃铃铃铃”这是什么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让宝宝试着解决问题吧,来一场闹钟的捉迷藏游戏。
如果家中没有闹钟,我们可以找其他能够持续发出声音的物品,比如计时器或者放音乐的手机。
— 1/2 —— 1/2 —枕头路。
父母将靠垫或者枕头集结起来,在爬行垫上组成一条枕头路,妈妈可以拿着宝宝最喜欢的玩具在路的尽头吸引宝宝,爸爸可以牵宝宝的手从枕头路上走过去,锻炼一下宝宝的平衡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统定义
感统全称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创导了感觉统合——即“感统”理论。
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失调图片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若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才能纠正。
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
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
造成原因
1.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2.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表现方式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调皮任性,爱挑剔,很
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迟。
视觉感不良:表现是无法流利的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少字。
写字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的坏境,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等。
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手脚笨拙,语言表现能力极差。
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经常出现摔伤,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手工能力差、精细动作差等。
训练疗法
一、触觉方面
1、多爱抚孩子:情绪稳定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均有赖安定的触觉系统,而爱抚是促进触觉系统,形成安定的有效方法。
2、提供干净、自由的游戏空间,让孩子能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触周围物品,
别老把婴儿放在学步车或婴儿车内,使其丧失爬行及用手触摸环境的机会。
3、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们洗脸、洗澡或睡觉前,以手或柔软的手巾轻轻地触压或按摩孩子的手、脚或背部。
4、对触觉迟钝的孩子,父母一方面可用软毛刷子刷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唤醒其触觉;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触摸玩具,让他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一般这种孩子通常有吸吮奶嘴、手指或手帕的习惯,父母不要采用高压或恐吓的方式来纠正这些习惯,应该先适度地满足孩子对触觉的需要,加强亲子间的关系,使孩子有安全感,在此前提下再要求他们逐渐改掉这些习惯。
二、前庭平衡方面
1、善于用摇篮。
2、多提供骑木马、坐电动玩具、玩滑滑梯、荡秋千、跳弹簧垫等活动。
如果孩子前庭抑制功能不良,会出现头晕等反应,家长应让他们从事上述活动,适度的加强保护,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三、肌肉关节动觉方面
要重视孩子运动,孩子玩弄或咬自己的手、脚、摔东西、敲打玩具、搬弄桌椅或爬上爬下,都是在从事有益的活动。
因此,父母千万不要为了避免事后收拾麻烦,或怕孩子遭到任何一点小碰伤,就全面禁止孩子活动,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使孩子得到适当的活动。
四、精细动作方面
1、在婴幼期间要提供孩子丰富的触觉刺激。
2、给孩子适度独立的机会。
3、上小学前家长应让孩子有许多涂鸦、剪贴、捏塑泥巴、扣钮扣、握笔、做简单家事的机会
五、视觉方面
1、丰富婴儿期的视觉刺激。
2、提供有益的视知觉玩具:如积木分类、卡片配对、走迷宫、玩拼图等。
六、听知觉方面
1、对听知觉辨别能力差的孩子,可多训练孩子闭目倾听环境中的声音, 或让他们带上耳机听故事录音带,以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2、对听知觉过滤能力差的孩子,消极的作法是在孩子学习的场所控制不必要的噪音。
积极的作法是在背景音乐的环境中训练他们注意倾听,并辨别主题声音。
3、对听觉记忆能力不佳的孩子,可带孩子多做“听命令做动作”、“听指示画图”、“复诵数列”或“朗诵文章"的游戏,让他们学习将所听到的话有组织地储存在脑中,然后再将这些知觉印象有条理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上。
本文系东方启音言语治疗中心独家撰写,
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