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体格检查要点

合集下载

2020发热临床诊断方法(完整版)

2020发热临床诊断方法(完整版)

2020发热临床诊断方法(完整版)发热病人的一般状况和全身皮肤粘膜情况是体格检查的重点。

观察病人的面色、精神、是否有乏力、食欲不振等,可以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

检查皮肤和粘膜有无皮疹、黄疸、紫癜、出血点等病征,有助于判断病因。

2.淋巴结检查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热时淋巴结的检查可以判断病因。

触诊淋巴结是否肿大、有无压痛、质地硬或软等病征,可以了解淋巴结的病理情况。

3.心肺腹部检查心肺腹部是发热病人的常规检查部位,可以了解病人的呼吸、心跳、肝脾肿大等情况。

听诊肺部是否有干湿性啰音、心脏有无杂音、腹部有无压痛等病征,可以判断病因。

4.神经系统检查发热时神经系统的检查也很重要,可以了解病人的神经系统病变情况。

检查病人的意识、神经反射、肌力、感觉等病征,可以判断病因。

二、高热的常见原因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1℃的发热,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1.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高热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肺炎、败血症、脑膜炎、流行性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也是高热的常见原因之一,包括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都是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常伴有发热等症状。

3.肿瘤肿瘤也是高热的原因之一,包括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常伴有进行性消瘦、贫血等症状,良性肿瘤则多无明显症状。

4.药物热一些药物也可以引起发热,称为药物热。

常见的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

5.其他因素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高热,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中毒等。

三、高热的诊断流程对于高热病人,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

具体流程如下:1.详细病史询问询问病人的病史,包括发热的病程、热度及热型、伴随症状等,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因。

2.全面体格检查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一般状况、皮肤粘膜、淋巴结、心肺腹部、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检查,有助于发现病因。

门诊常见病症的体格检查技巧

门诊常见病症的体格检查技巧

门诊常见病症的体格检查技巧在门诊工作中,体格检查是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诊断的重要手段。

通过仔细的观察、把握患者的体征与症状,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为后续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门诊常见病症的体格检查技巧,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一、发热发热是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很多疾病的共同表现。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体温:使用体温计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记录下来。

体温测量通常有口腔、腋下、肛门、额头等多种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

2. 观察皮肤情况: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湿度和发红情况。

皮肤的异常情况可能与发热有关,比如发热时出现的潮红、干燥等症状。

3. 注意其他症状:发热通常伴随着其他症状,比如头痛、咳嗽、喉咙痛等。

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症状,并进行相应的检查,以辅助发热的初步诊断。

二、腹痛腹痛是门诊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腹部情况: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腹部形状、皮肤情况和腹壁的紧张程度。

对于腹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腹部按压、叩诊等进一步检查。

2. 注意腹部肌肉的紧张情况:腹痛患者常常伴有腹肌紧张,医生可以通过触诊来判断患者的腹肌紧张情况,以辅助初步诊断。

3. 询问症状:医生需要询问患者腹痛的性质(钝痛、绞痛等)、发生时间、部位等,并结合其他症状进行分析。

三、咳嗽咳嗽是容易让患者感到痛苦和不适的症状,也是门诊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呼吸:医生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奏、频率和深度,以及有无呼吸困难等问题。

这些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咳嗽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病因。

2. 听取肺部音:医生需要使用听诊器仔细听取患者的肺部音,以了解有无干湿啰音和其他异常情况。

3. 观察咳嗽的性质和颜色:医生需要询问患者咳嗽的性质(干咳、咳痰等)和咳嗽的痰液颜色,并结合肺部检查结果进行初步判断。

发热患者的评估要点

发热患者的评估要点

发热患者的评估要点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症状。

对于发热患者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医生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发热患者评估的要点:1. 病史询问在评估发热患者时,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

包括发病时间、发热的持续时间、发热的频率和程度、伴随的症状(如头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用药史、旅行史、接触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

2. 体温测量准确测量患者的体温是评估发热患者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测温方法有口腔、腋下、耳道和直肠温度测量。

在测温时应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3.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评估发热患者的关键环节。

医生应全面检查患者的头颈部、胸部、腹部、四肢等部位,观察有无异常体征,包括皮肤状况、淋巴结肿大、呼吸音、心脏杂音、腹部压痛等。

此外,还需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

4.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培养、病毒学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因和指导治疗。

5. 影像学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帮助诊断。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CT、MRI等。

这些检查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性质和范围。

6. 临床诊断与治疗通过以上的评估,医生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

根据病因的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治疗发热的方法包括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

对症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发热的症状,如使用退热药物。

病因治疗则是根据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

7. 继续观察与随访对于发热患者,医生需要继续观察其病情,并根据需要进行随访。

随访的目的是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

在随访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温、症状等进行判断,必要时还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对发热患者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准确的体温测量、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发热是指人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状态,常见于多种疾病。

在医学实践中,对于患者的发热症状,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与诊断,以找出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般情况下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

一、详细的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首先,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热情况,包括发热的时间、频率、伴随的症状,如头痛、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还要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

接下来,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情况,并对各个系统进行仔细观察。

二、常见病因的排查基于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的结果,医生首先要排除一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等。

针对这些情况,医生可以进一步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液分析、血培养等,以明确病因。

三、涉及系统的特殊检查对于一些明确的系统相关病因,医生需要根据具体疾病进行特殊检查。

例如,对于心脏病引起的发热,可以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发热,可以进行胃镜、肠镜等检查。

四、血液学与免疫学检查在发热时,血液学检查可以提供很多有益的信息。

例如,全血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类型(白细胞升高表示细菌感染,白细胞降低表示病毒感染),C-反应蛋白和血沉可以反映炎症的程度,肝功能与肾功能的检查则能协助评估器官功能。

免疫学检查对于一些特殊的发热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结核病的诊断可通过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结核抗体血清学检查;类风湿关节炎可通过ANA(抗核抗体)等的检查来辅助诊断。

五、影像学检查在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协助诊断。

例如,对于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胸部X线或CT扫描检查;对于疑似腹部疾病的患者,可以进行腹部超声或CT扫描。

六、其他辅助检查根据具体病例需要,医生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细胞学检查等,以帮助明确病因。

综上所述,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全面、细致地进行各项检查,以确保查找到正确的病因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发热的评估要点

发热的评估要点

发热的评估要点
发热的评估要点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体温测量:首先需要测量病人的体温。

正常体温范围为36.5-37.5摄氏度。

超过此范围可能表明发热。

2. 病史询问:询问病人病程、症状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有其他与发热相关的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等。

3. 咨询旅行史和接触史:询问病人最近是否去过某些地区,或与感染病例有过接触。

4. 体征检查: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观察皮肤状况、听诊心肺、检查腹部等。

5. 实验室检查:根据病史和体征,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液培养、X光等。

6. 评估并排除常见病因: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病因包括感染、发炎、肿瘤等。

根据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发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7. 多学科协作: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可能的病因,可能需要咨询其他医学专家,如感染病专家、肿瘤学专家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评估要点仅供参考,具体的评估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
断。

建议在发热症状严重或持续不退等情况下,尽早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发热待查诊疗常规

发热待查诊疗常规

发热待查的诊疗常规一、概述:1、发热的定义:发热(fever,pyrexia):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使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

当晨起休息时体温超过正常体温范围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C以上时称为发热。

正常人体温范围:口腔温度(舌下测量)36.3〜37.21C,直肠温度(肛门测量)36.5〜37.71C,腋下温度(腋窝测量)36.0〜37.01℃。

2、发热待查的定义:发热待查又称未明热或不明原因发热(FeverofUnknownOrigin,FUO)o(1).发热持续2〜3周以上;(2).体温数次超过38.3;(3).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确诊(1周内)。

3、国外对特殊人群FUO的定义:(1)、HIV抗体阳性病人:体温大于38.3C超过4周,其中住院病人热程超过3天仍不能明确病因者。

(2)、颗粒细胞缺乏者: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小于500X106/L,体温大于38.3C超过3天且培养阴性2天以上。

(3)、老年患者:除病者为老年人外,其他标准同经典FUO。

(4)、住院病人:因非感染性疾病入院的病人发热大于3天病因不能明确者。

儿童FUO的诊断标准仍不统一。

目前,国内经典的FUO定义仍是最为适用的二、发热的机制PGE'蜕其范]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加管运动中枢内讪件致妙昭if匚管收耶产热口.嗨卸刖,内皮用1肝1及"他I单核武活索引已.u广细胞激活闺7G4发热巨嗡和I胞内皮细胞楙巴细胞此他却I 胞4- 凌素壮反您毒爽拽■也热刖“小》断PC前列腺累PG3前列腺素耳三、发热的病因(原因):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

2、非感染性疾病:(1)肿瘤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如: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实体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肺癌、肾癌、结肠癌、胃癌、胰腺癌等。

发热病人就诊流程概述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发热病人就诊流程概述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发热病人就诊流程概述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概述发热病人就诊是医院接待来院病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医院通常会设计一套完整的流程来收集病史信息并进行体格检查。

本文将对发热病人就诊流程进行概述,并重点介绍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的内容和要点。

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判断病人疾病原因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通常来说,医生在病史采集过程中需要了解病人的基本信息、症状表现、病程情况和既往病史等。

1. 基本信息医生首先会询问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便更好地与病人进行沟通和追踪。

2. 症状表现接下来,医生会询问病人出现发热的具体症状表现,如体温变化、伴随的寒战、盗汗、乏力、头痛、恶心等,并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和频率。

3. 病程情况医生会询问病人发病以来的病程情况,如发热的持续时间、是否有波动、症状的变化趋势,以及是否有其他症状的出现。

4. 既往病史医生还需要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包括以往是否有类似的发热症状、曾经患过哪些疾病、进行过哪些手术、常见的药物过敏情况等。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通过对患者身体各个方面的检查来了解病情和体征的一种方法。

发热病人的体格检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体温医生会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的体温,通常使用口腔、耳朵或额头的温度计。

正常体温为36°C-37°C,超过37.5°C被定义为发热。

2. 高级神经功能检查医生会对病人的神经功能进行初步检查,包括意识水平、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神经系统反射等方面。

3. 皮肤医生会观察病人的皮肤状况,包括皮肤的颜色、湿度、温度以及有无皮疹、黄疸等异常现象。

4. 心肺听诊医生会使用听诊器对病人的心脏和肺部进行听诊,以了解有无异常的心脏杂音、心率和呼吸音。

5. 腹部检查医生会通过对病人腹部的触诊、叩诊和听诊来检查腹部的器官,以排除腹部疾病的可能性。

6. 其他器官检查根据病情的需要,医生还可能进行其他器官的检查,如喉咙、耳朵、眼睛、淋巴结、肌肉骨骼等的检查。

临床助理医师知识点——发热

临床助理医师知识点——发热

临床助理医师知识点——发热由多种不一致原因致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之发热。

临床上按热度高低将发热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及超高热(41℃以上)。

有些发热原因易查,有些发热原因一时难以查明。

按照临床思维的习惯,能够将发热疾病分为高热与低热两部分来讨论。

一、高热当体温超过38.5℃,发热时间超过2~3周,经完整的病史询问、全面体格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称之发热原因待查(fever origin unknown,FOU)。

本节要紧讨论高热的临床思维。

(一)临床思维的必要前提1.病史询问要点(1)诱因发热前2~3周内有无皮肤外伤及疖肿史,现已愈合的皮肤切割伤或者疖肿通常不引起患者注意,但常作为细菌入侵门户,是诊断败血症、特别是葡萄球菌败血症的重要线索;近l~3周内有无传染病疫区逗留史,如蚊虫叮咬可引起乙型脑炎、疟疾等;l个月内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可引起急性血吸虫病。

(2)热度及热型患者是否测量过体温,每天最高与最低体温是多少,有助于推断患者是否为高热及其热型。

(3)体温升降方式骤升型发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输液反应等;缓升型发热见于伤寒初期、结核病、布氏菌病等;骤降型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输液反应及服退热药者;渐降型见于伤寒缓解期、风湿热及感染性疾病经抗生素治疗有效时;双峰热多见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4)是否伴有寒战高热前先有怕冷、畏寒及寒战者,多见于败血症、大叶性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药物热、急性溶血反应及输液反应等。

传染病过程中每次寒战是病原体入侵血流的信号。

(5)发热的伴随症状发热伴明显中毒表现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发热伴进行性消瘦见于消耗性疾病,如重症结核、恶性肿瘤。

若长期发热而通常情况尚好,见于早期淋巴瘤、变应性亚败血症(其他伴随症状见“思维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体格检查要点
生命体征 体温 (最好测直肠温度 )、呼吸、脉搏、血压。

问诊要点
1.发热的热型,伴随症状。

2.发作前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

3.服药史:尤其是损害排汗机制、导致肌肉过度活动和响
体温调节的药物。

4.询问系统疾病史。

病因】
呼吸道感染, 肺炎; 泌尿系统感染; 肠道感染如菌痢、
伤寒等;急性病毒性肝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结核 病;疟疾;局部脓肿,蜂窝组织炎;所有感染性疾病均可引
1. 2. 头颅五官 颅脑外伤证据,瞳孔。

3. 颈部 甲状腺,脑膜刺激征。

4. 肺部
5. 心脏 心率, 奔马律,心脏杂音。

6. 腹部 腹胀,压痛.肠鸣音,肛门指检。

7. 皮肤 四肢 淋巴结,皮温,出汗。

瘀点瘀斑,肌肉震 8. 神经系统 意识状态,局灶体征。

起发热。

2.结缔组织和过敏反应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急性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血清病;药物热。

3.血液病,恶性肿瘤
急性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疾病;其他肿瘤(如
4.组织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脏器出血,栓塞或血栓形成;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

5.其他
重度脱水;甲亢危象;痛风发作;恶性高热;中枢性高
热;中暑。

院前处理】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

2.酌情给予建立静脉通路,心电图。

3.为避免掩盖病情,一般发热无需特殊处理。

4.高热和超高热患者
(1)离开过热环境。

(2)物理降温(酒精、冰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