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切口方式及缝合方式对再次分娩的影响
分析首次剖宫产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131·
向的肌纤维相互交叉压迫肌纤维之间的子宫血管,令其 迅速闭合,从而有效控制出血。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还 能促进胎盘剥离面血窦形成血栓,迅速提高止血效果。 与子宫动脉结扎、介入等止血方法比较,不仅操作简便, 更无需借助特殊器材,手术技巧简易,术后并发症更少, 效果可靠,并使产妇的内分泌生理及生育功能得到有效 保护[4]。故在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且 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局部缝合开放血窦无效时,需及时采 用本术式迅速止血。术中缝合线打结时注意保持适宜 的松紧度,尤其子宫切口下方的第二道结扎线避免过紧 而造成恶露的排出不畅。
1.2 方法 2组产妇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再次剖 宫产术。观察组沿前次腹部手术切口瘢痕作纵切口;对 照组沿前次手术腹部切口瘢痕作横切口。手术操作步 骤均参照有关文献资料 实 [1-3] 施。取出胎儿断脐后清 理胎儿呼吸道,宫壁注射催产素 20U。取出胎盘,用干 纱布擦拭宫腔内壁 1~2遍,以可吸收缝线缝合子宫肌 层及浆膜层。清除盆腔积血,清点手术器械后关腹。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依据再次手术所 见评定首次术后腹、盆腔粘连情况。未发现腹、盆腔粘 连。部分网膜与子宫粘连、腹膜与子宫粘连、腹膜与部 分网膜粘连为轻度粘连。腹直肌前鞘、后鞘及腹肌、腹 膜、大网膜、肠管、子宫、膀胱之间粘连。超过两处以上 的粘连为重度粘连。总粘连率 =(轻度粘连 +重度粘 连)例数 /总例数 ×100%。(2)本次手术时间、术中出 血量及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 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χ2 检验。P<005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分析

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研究首次剖宫产术式选择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有剖宫产术史的再次妇产科手术患者126例,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传统组42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组40例(新式剖宫产术)及改良组44例(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比较二次妇产科手术时3组围术期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及盆腹腔粘连情况。
结果改良组在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上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盆腹腔粘连和严重粘连上,改良组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和新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研究意义,见表1。
1.2 手术方法1.2.1 首次剖宫产术 3组均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呈仰卧位,传统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组行新式剖宫产术,取患者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2.5 cm处做一长约12 cm的横行切口,然后按照尚涛等人研究进行手术操作[1]。
改良组在新式剖宫产术基础上进行改良:取joel-cohen切口[2],切开表皮及皮下脂肪层,剪开筋膜层,然后锐性或钝性分离筋膜与腹直肌的粘着,钝性分离腹直肌,剪开腹膜(纵向)、膀胱子宫反折腹膜,沿下方向推离膀胱。
其后子宫操作步骤与传统组一致。
手术结束后用可吸收缝合线按宽距离缝合术腔,筋膜层则要连续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部分缝合4针左右。
1.2.2 二次妇产科手术再次剖宫产术不严格要求与首次术式一致,异位妊娠、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均选用腹腔镜下术式。
1.3 观察治疗进行二次妇产科手术时,围术期内密切观察手术时长、粘连发生情况、术后切口愈合及切口并发症情况等,其中以盆腔、腹腔、腹壁广泛粘连或致密,术中进入宫腔或腹腔比较困难为严重粘连。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在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上,改良组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盆腹腔粘连和严重粘连上,改良组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和新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影响分析

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讨论两种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
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手段来对140例产妇所采用的传统纵切剖宫与改良横切剖宫产的剖宫手术方式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改良横切剖宫产的手术方式,无论是在初次剖宫后的恢复状况,还是二次剖宫盆腔粘连状况,都很明显的比传统纵切剖宫产术情况更为良好,但是改良横切剖宫产术和传统纵切剖宫产术两者在产后感染率方面无较大差异。
结论:改良横切剖宫产具有术后粘连少、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以及缝合简单等一系列的优点。
[关键词]剖宫产术式;传统纵切剖宫术;改良横切剖宫术;临床分析1前言近几年来,我国采用剖宫产的比例越来越高,剖宫产手术的方式随着医疗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剖宫产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好,更多的女性倾向于剖宫产的分娩方式。
现代新形的剖宫产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后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但是这种剖宫产方式对女性的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尤其是盆腔粘连等问题成为了孕妇所关注的重点。
本文通过对改良横切剖宫产与传统纵切剖宫产的临床分析及比较,深入的探讨了不同的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产妇再次剖宫的影响。
2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采取剖宫产的孕妇共140例,将孕妇随机分成a、b两组,对a、b两组孕妇分别运用不同方式的剖宫产手术,其中a组的80例孕妇采用改良横切的剖宫产方式,a 组孕妇的年龄在23到4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28岁;b组的60例孕妇采取传统纵切的剖宫产手术方式,b组孕妇年龄在22到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岁。
对a、b两组孕妇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分析两组的盆腔粘连的情况,其中a组再次剖宫产的孕妇共40例,而b组再次剖宫产的孕妇30例,两组的剖宫产孕妇在孕周、平均年龄以及平均孕产次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别,两组具有可比性。
2.2手术方法(1)a、b两组都运用联合腰部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法;(2)a组运用改良横切的剖宫产手术方式,沿着pfannenstiel皱纹上两厘米,以腹中线作为中心横向切开皮肤,全层长大约11厘米;(3)在切口的正中位置切开大约两厘米的脂肪层至筋膜层部位;(4)在正中位置切开筋膜大约两厘米,使用手术剪刀沿着已经分离开的脂肪层的下端横向将筋膜切开,切开的两端分别比皮肤长约两厘米;(5)由于改良之后的切口比原来的切口位置较高,因此没有必要钝性分离筋膜黏着部位与肌脞部位;(6)使用血管钳将两侧腹直肌部位分离2到3厘米,用手指撕拉腹直肌,将其与耻骨所连接部位剪开;(7)使用血管钳将腹膜处脂肪分离,避开膀胱,上部穿透并分开一个小口,钝性的撕拉,使其不影响手术的视野。
剖宫产子宫切口两种缝合方法在再次剖宫产并发症的比较

停药治疗 后 ,3 个月 经周期后均复查 1 次均为 阴性 。以后提醒患者
可半年复查1 次。
3讨
论
真菌性 外阴 阴道 炎反复发作的主要诱 因是宿主 的免 疫功能异常 , 复发性外 阴阴道炎念珠菌宿 主,在免疫方面有一 种速发型过敏反 应 , 患者对 自身的酵母 菌过敏 也即宿主从T l h 细胞 介导的正 常预防性反 应 转变为 T 2 h 反应 。治疗 时 ,应着重去 除可疑病 因 ,停用 广谱抗菌药 物 及糖皮质激素等 ,积极治疗原 发病 。 伊 曲康唑是一 种合成的广谱抗 真菌药 ,为三 氮唑衍生物 ,可 抑制 真菌细 胞的主要成分之一 麦角 留醇 的合成 ,从而发挥抗菌效 应 ,E服 l
3 ・临床研究 ・ 8 8
仁诺 )胶囊20 ,每 日1 0mg 次,共7 ,每 晚用5 d %碳酸 氢钠注射 液 ,加 注射 用水 等量稀 释后冲洗 阴道2 3 ,1mi液体 自然流 出后再放 入  ̄次 5 n 保妇 康栓 1 枚于 阴道 穹隆 ,如 病情重者 可 日2 次上药 ,缓解后改 为 日1 次 ,共上 药7 ,月经期停用。有外阴炎者 ,外涂达克宁霜 ,配偶用5 d % 碳 酸氢钠注射2 m ,加 注射用水2mL 0L 0 装入一 次避孕套 内,浸泡外生 殖 器1mi,再用达 克宁霜外涂 , 日1 ,重者 日 次改善后 改为 日 5 n 次 2 一
次 ,共7。 d l I 3疗效评价
D c mb r 0 V 1 , o3 圆衄 e e e 1 , o. N .6 2 1 9
吸收 良好 。饭后 服用吸收较好 ,在 阴道组织 中浓度 高 ,对真菌性 阴道 炎的治疗有 效率达 10 0%,临床治愈率达 8%,真菌治 愈率 达7. 6 65 %, 且用药方法简单 ,疗程短 ,疗效显著 ,易于接受 。 保妇 康栓主要成分 为莪术油 ( O 含2 多种化学成 分)和冰片等 ,具 有广 谱抗 病原微 生物 ,抗 炎作用 ,如 白色念 珠菌 、光 滑含珠 菌 、病 毒 、支原 体和滴虫等 ;促进 炎症等损伤组织 的更新修复 ;促进 机体免 疫反 应 :增加末梢血 白细胞 数 ,增强吞噬 细胞的吞噬能力 ;可改变老 年女性及 糖尿病患者 阴道 细胞学发生 ,不含 激素 ,却有类雌激 素样作 用 ,用药 1 周后 ,使 患者 阴道 细胞从 以底层 细胞 为主转 变为 以中层 细 胞为 主,并出现不同程 度表层 及角化细胞。 在消 除诱 因控制原发病 的同时 ,采用 了联合 集中治疗7 的方法 , d 增 加了机体的免疫力 ,选用 了治疗真 菌的 “ 精兵强将 ” ,改变 了局部 环 境 ,使 阴道p H>5 ,男性生殖器 也呈碱 性环境 ,夫妇双方 同时全 . 0 身 、局部治疗 ,取得 了满意 的效果 ,追踪观察 ,未发 现再复发病例 。 但 因临床观察病 例数量较少 ,观察 时间较短 ,远 期疗 效还有待进一 步
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摘要】目的通过对200例二次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第一次剖宫产时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05-2010年二次剖宫产的的病例200例,其中第一次剖宫产为腹壁横切口的100例(A组),第一次剖宫产为腹壁纵切口的100例(B组),对两组孕妇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腹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A组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12.5±3.4)min、手术总时间(58.2±8.4)min明显多于B组患者的(6.1±2.5)min及(46.8±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粘连率94%,重度粘连率为39%明显高于B组的粘连率72%,重度粘连率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出血量及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壁横切口术后切口瘢痕纤细美观的优点,但粘连严重,加大再次手术的困难,如有再次生育要求的妇女,选择腹壁纵切口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关键词】腹壁横切口腹壁纵切口腹腔粘连二次剖宫产剖宫产作为产科领域的常见手术,是解决难产和其他产科并发症,抢救母婴生命的有效手段,其发生率逐年上升[1]。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再次剖宫产率也随之升高。
本文通过对200例二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以帮助不同需求的孕妇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05-2010二次剖宫产病例,其中第一次剖宫产为腹壁横切口及腹壁纵切口各100例,年龄20-40岁,平均28.5岁,孕周37-41周,前次剖宫产距此次剖宫产之间间隔1.5-12年,平均6.3年。
两组年龄、孕周、两次剖宫产间隔时间相近,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1.2.1 结合术中情况确定粘连程度,分为4类[2],1类:完全无粘连,2类:轻度粘连(腹壁与腹膜粘连、腹膜与子宫粘连、部分网膜与子宫粘连、腹膜与部分网膜粘连),3-4类为,重度粘连(包括膀胱与子宫粘连或腹膜与子宫体广泛粘连,膀胱与子宫严重粘连,且肠管与子宫粘连)。
不同子宫下段缝合方式对再次妊娠孕妇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8No.2January 2021剖宫产是临床分娩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解决难产和产科严重合并症的重要方式,且在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1-2]。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不断增多,再次妊娠分娩成为临床产不同子宫下段缝合方式对再次妊娠孕妇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及并发症的影响于晓川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辽宁大连116033[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子宫下段缝合方式对再次妊娠孕妇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8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为初次分娩时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并根据剖宫产时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A 组(66例,采用子宫双层缝合)与B 组(20例,采用子宫单层缝合)。
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指标、盆腔粘连程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A 组产妇的首次剖宫产时手术时间短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产妇的首次剖宫产时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产妇再次妊娠时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大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产妇的二次剖宫产时盆腔粘连程度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产妇的二次剖宫产时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与子宫单层缝合比较,子宫双层缝合产妇的时间较短,出血量相当,再次妊娠时子宫下段瘢痕厚度较厚,盆腔粘连程度较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再次妊娠;子宫下段缝合;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7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21)1(b)-0094-04Influence of different suture methods of the lower uterus on the scar thicknes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lower uterus in re-pregnant womenYU Xiao-chua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Dal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Liaoning Province,Dalian 11603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ture methods of the lower uterus on the scar thicknes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lower uterus in re-pregnant wome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6pregnant women who were pregnant again after cesarean section in Dal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rom May 2017to May 2019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women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at the first time of delivery and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66cases,double uterine suture)and group B (20cases,single uterine suture)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turemethods during cesarean section.The clinical indicators,pelvic adhesion degree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first cesarean section in group A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group B,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loss of the first cesarean section in group A and group B (P >0.05).The scar thickness of the lower uterine in group A wasgreater than that in group B during the re-pregnanc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de⁃gree of pelvic adhesion during the second cesarean section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second cesarean section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To com⁃pare with the single uterine suture,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double uterine suture is shorter,the blood loss is similar,the scar thickness of the lower uterine is thicker,the degree of pelvic adhesion is lower,and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lower.[Key words]Re-pregnancy;Suture of lower uterus;Scar thickness of the lower uterine;Complications[作者简介]于晓川(1988-),女,辽宁锦州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肿瘤94科常关注的问题[3-4]。
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

14例未 临产 , 0 5例临产 。首 次手 术距 此次妊娠 1~8年 , 孕妇
年龄 2 3~3 9岁 , 孕周 3 ” ~4 5 2周 , 产 次 G P 。 二次 于术 孕 72 14例 ,i 0 次手 术 5例 。
12 方 法 .
例, 不全 子寓 破 裂 1 , 盛粘 连 3例 , L 度 拳息 1 .o fsa k ce a e n s cto n c i i alo er a i n o t r s r a e i n,t m o to pe a i g tm e, hetme o e ui ,t e r t f or e lv y,a t he a un fo r tn i t i ff t ngout h a e o f c psde ier cu e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术已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分娩方式。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再次剖宫产的产妇来说,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对于母婴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常见的剖宫产手术方式包括经疤痕下剖宫产和低横切剖宫产。
本文将对这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经疤痕下剖宫产经疤痕下剖宫产(Classical Cesarean Section,CS)是指在子宫上段疤痕处作切口,其优点是操作技术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适用于急诊剖宫产。
经疤痕下剖宫产术式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即易发生术后子宫破裂,术后瘢痕子宫破裂的发生率远高于低横切剖宫产。
低横切剖宫产低横切剖宫产(Lower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LSCS)是指在子宫下段作切口,相对于经疤痕下剖宫产,低横切剖宫产具有明显的优势。
低横切切口位于子宫下段,术后子宫破裂的风险较小;由于子宫下段的柔软组织较多,术后伤口愈合速度较快,恢复也相对较快;LSCS术式适用范围广泛,适合于一般的常规剖宫产。
效果对比在再次剖宫产的选择过程中,经疤痕下剖宫产和低横切剖宫产的选择成为了产妇和医生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就手术效果而言,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经疤痕下剖宫产的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适用于急诊剖宫产,但易发生术后子宫破裂的缺点是不可忽视的。
而低横切剖宫产术式的术后疼痛轻、术后伤口愈合速度快、术后子宫破裂的风险低等优点,使得它成为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综合评价通过对经疤痕下剖宫产和低横切剖宫产的效果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选择再次剖宫产手术方式时,由于经疤痕下剖宫产易发生术后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因此更多地应该考虑低横切剖宫产这一手术方式。
具体手术方案还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医生的经验以及医院条件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结语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方式对于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编辑:傅利霞)
剖宫产切口方式及缝合方式对再次分娩的影响
李瑞敏 (河南省尉氏县人民医院,尉氏475500)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率亦随之增 加。瘢痕子宫容易于发生子宫破裂,危及母婴安全。’以往是采 取“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的原则,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有部 分孕妇再次妊娠时首选阴道试产。本文选取我院或市级医院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82例阴道试产结局做回顾性分析,旨 在探讨当前次手术指征不存在时,其手术切口方式及缝合方式 是否对此次妊娠结局有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剖宫 产后再次妊娠孕妇312例,要求阴道试产并符合阴道试产指征 的孕妇82例,占26.3%。所有选择阴道试产孕妇前次手术在 市级医院进行者4例,均系横切口,其余在我院及县妇幼保健 所进行。孕妇年龄22~34岁,平均28.3岁,孕周36—41周;距 前次剖官产最短2年,最长6年。腹部切口方式:腹部纵切口 62例,横切口20例,均系子宫下段剖宫产。 1.2前次剖官产指征:臀位19例,产程停滞12例,巨大儿ll 例,胎膜早破10例,胎儿宫内窘迫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 高征)6例,头盆不称8例,脐带缠绕4例,过期妊娠2例,引产 失败2例。 1.3阴道试产指征:①曾有一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详细 了解病史。切口无延长及异常裂伤,术后无不明原因发热、产 后出血及下腹痛。②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存在。③无再次子宫 穿孔及肌瘤剔除等。④此次妊娠均系头位,无相对头盆不称。 ⑤排除多圈脐绕颈。⑥宫颈bishop评分>6分。⑦产前B超 检查了解瘢痕情况,子宫下段厚度>3.5 mm,延续性好。 1.4试产过程及要求:自然进入产程者61例,胎膜早破自然 进入产程11例,行乳头按摩诱发官缩10例。试产要求:临产 后有专人守护观察,一旦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及先兆 子宫破裂等尽快终止妊娠。阴道分娩者产后常规探查官腔,了 解子宫的完整性。
切除中央部分组织,包括部分宫颈管,深及1.0—2.5 em。术中 创面出血改用球形或针状电极,并调功率为30~40 w。对乳 突型糜烂者用LEEP环形电极自病灶外缘2 mm开始,至宫颈 管内5 mm先行环切后,再球形电极凝血,此深度可充分保留宫
万方数据
掌握剖宫产指征。对有潜在再生育可能的患者尽量做成腹部 纵切口。腹部横切口最大的优点是美观,易于愈合,最好用于 患者体型肥胖,腹壁厚或第二次分娩时剖宫产手术。随着缝合 线的发展,在平均住院日上纵切口与横切口间差异已无统计学 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桥,李英勇.剖官产术后阴道分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 志,1996,12(i):58.
王予蒲王毅梅 (河南省长垣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长垣453400)
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患之一。目前治疗宫颈疾病 的方法很多,有药物、激光、微波等,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疗 效不肯定,宫颈上皮内瘤变过去往往子宫被切除,治疗复杂且 致使妇女失去生育功能。近年来使用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 病,效果已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我院2007年2月至2008年 2月应用高频电波刀(LEEP)手术对128例各类宫颈疾病进行 治疗,随诊3个月,疗效满意。现将临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妇科就 诊经妇科检查、TCT检查、阴道镜检查及官颈活检初步诊断为 各种宫颈疾病128例。诊断标准参照第七版乐杰主编的《妇产 科》。应用LEEP术治疗。其中慢性宫颈炎48例,宫颈湿疣10 例,CIN I~Ⅱ64例,CIN m 6例。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 患者年龄25—56岁,平均41岁。
h
针状电极、球形电极等。①患者月经干净3~7 d;②术前48
禁性生活;③常规白带检查,无生殖道急性炎症;@TCT检查, 除外宫颈癌;⑤常规阴道镜检查,对可疑病变部位取活体组织 进行病理检查。 1.4手术方法:常规做好术前准备及相关辅助检查:血、尿常 规,白带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 外阴消毒,阴道放置窥阴器,暴露宫颈后用2%碘液标记移行区 范围。接通电源,安装球型电极及排烟管,设定治疗功率为 30~加W。白宫颈糜烂面外2 lnlll开始,将糜烂面全部清除,烧 灼后宫颈创面呈外浅内深的圆盘形,近宫颈口处烧灼深度3—
CIN
LEEP术适应证:(1)慢性宫颈炎:①有症状的重度宫颈糜
烂,病程长;②宫颈息肉合并糜烂反复出血者;③宫颈肥大合并 腺体囊肿,保守治疗无效。(2)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 以上者。(3)宫颈湿疣。 1.3术前准备:采用器械高频电波刀为美国WaUaeh公司生产 的Quan
Tum
I级
2000型,频率为5 w,配有多种电极如环形电极、
[3]郑大有,梅秀云,等.985例剖宫产后再孕的处理[J].中国实用妇
科与产科杂志,1998,14(3):167. [4] 丘茜.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05例分娩方式分析[J].中国医师杂 志,2007,9(8):1087. (收稿日期:2009—03~10)
(本文编辑:马艳丽)
宫颈环形电切刀治疗宫颈疾病
5
I一Ⅱ结果。 手术前后病理结果对照:4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LEEP I~Ⅱ,说明TCT及阴道镜下活检有
2.3.3
术后标本病检4例为CIN
遗漏。64例CIN I~Ⅱ经LEEP术后5例病理检查结果为慢 性宫颈炎,说明术前经阴道镜下活检已完全去除癌前病变组 织。CIN m 1例术后病检为原位癌。 2.3.4术后并发症处理:LEEP术后颈腺囊肿,先用普通电刀 刀头凝固囊肿,取出凝固的囊内液,然后再用球形电极烧灼糜 烂,治疗后创面碘伏消毒,局部按压云南白药纱球1枚12 h后 取出。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患者反应,不需住院,分别 于术后l、2、3个月、经后3 d复查,记录阴道排液、宫颈创面愈 合情况。疗效评价:宫颈体积缩小、官颈光滑、无糜烂面及纳氏 囊肿。 2结果 2.1手术情况:LEEP术均在我院门诊进行,不住院。128例患 者27例术中自觉局部有灼热感,但都能忍受,不影响手术进 行。手术时间为6—20 min,平均8 min,出血量10~20 IIll,无一 例术中大出血。 2.2手术用药:术前未用任何镇痛药,术中未行任何麻醉,患 者一般情况好,手术结束即可白行活动。 2.3手术效果: 2.3.1慢性宫颈炎术后愈合情况:术后1个月官颈糜烂患者 宫颈上皮覆盖率85%,宫颈肥大者100%缩小;宫颈息肉、宫颈 湿疣100%愈合。术后2个月宫颈糜烂99.5%愈合;宫颈肥大 89.3%完全恢复正常大小。 2.3.2随访:CIN I~Ⅱ级64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100% 愈合,TCT及阴道镜检查无复发。CINⅢ6例,1例CIN m术 后病检为原位癌,改行子宫切除治疗,其余病例随访结果同
2008,24(7):1095.
・10l・
陈丽函,朱楚刁.综合物理治疗对腹部手术切El脂肪液化的疗效 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13. 任东芳.联合应用大黄、芒硝外敷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疗效观 察[J].淮海医药,2008,26(6):478.
[10]张继志。孔庆平,陈建稚.丹参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 会[J].新医学导刊,2008,7(6):16. [11]陈金明,何敏君.皮下置管负压引流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9 例[J].浙江医学,2007,29(7):747. (收稿日期:2009—03—27)
2结果
得腹壁横切口20例,其中试产成功2例,失败18例,试产成功 率11.11%,经x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腹部横切口筋膜缝合方式对试产结局的影响。20例腹部 横切口患者中,筋膜连续缝合16例,试产失败16例;筋膜间断 缝合4例,其中试产成功2例,试产失败2例。经x2检验,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瘢痕子宫试产失败。二次手术从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 腹部纵切口平均需6—7 min,腹部横切口平均需9—10 3讨论 近10年来,世界各国剖宫产率普遍升高,有的医院甚至达 40%。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大多数人害怕子宫破裂,还 是选择再次剖官产,虽然子宫破裂的可能性仅占0.2%一 1.5%。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当前次剖宫产手术指征不再 存在。足月妊娠分娩是否成功还与前次手术切口方式与缝合方 式有密切联系。腹壁纵切口试产成功率高于腹部横切口,腹部 纵切口手术过程中手术清晰,筋膜与腹直肌分离顺势,愈合后 腹壁肌肉等组织结构与术前无较大差别。腹壁横切口时筋膜 横形切开,钝性加锐性分离,筋膜与腹直肌纵向分离,胎儿娩出 通道各个环节相互制约,分离过程中腹壁层次干扰大,当切口 愈合后,横切口的瘢痕无形中在下腹部形成一个弧形,影响胎 头入盆及下降,进而导致试产失败。同为腹壁横切口,而筋膜 的缝合方式的不同对阴道试产的影响也不同,16例我院自己的 手术,以7号丝线连续缝合,因为筋膜的张力,手术中缝线自然 紧凑,无形中在下腹部形成一紧缩环,从而导致试产失败。余4 例均系市级医院手术,试产失败的2例在手术中发现筋膜处无 线或丝线间断缝合。筋膜间断缝合较连续丝线缝合对下次分 娩的不利影响较小。通过结果3我们可以看出腹部横切口二 次手术胎儿娩出时间较纵切口长,这与前次手术时腹壁各层次 干扰大有直接关系。 剖宫产是僻决难产的手段,手术无论大小,对机体的伤害 是难免的,但是作为一个临床大夫,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伤害降 到最低。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尽力做到简洁、轻、巧、准、稳。缝 合时尽力做到解剖复位、生理复位,恢复组织功能。同时严格
蝤鏖匡堂至Q塑至!旦笠21鲞筮!翅璺!迎型丛鲤醚堕,』!!z兰Q塑:!丛:丝:盟竖!
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0):2835. [2]张小玲.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60例相关因素探讨[J]. 实用新医学,2007,8(12):1069. [3】古丽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6例分析[J].中国实用 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0):214. [4】陈红兵.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8例分析[J].1l缶床和实 践医学杂志,2006,5(9):1413. [5]何永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 液化26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612. [6]石建国,张大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J].实用医学杂志, 2007,23(9):1439. [7]薛志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J].实用医学杂志, [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