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1050例分析

合集下载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分析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分析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700例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为对象,记录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产妇比重,分析影响因素,总结防治措施。

结果:本组700例产妇中切口愈合不良率为6.43%,通过单因素分析及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剖宫产时间长、BMI高、术前未使用抗生素、发生胎膜早破是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术后切口愈合,应该在分析影响因素基础上积极干预,以减轻影响,加快产妇术后恢复。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因素;防治;措施因为剖宫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安全性提升、创伤减小,使得越来越多无剖宫产指征的产妇主动要求接受剖宫产分娩,近些年剖宫产率逐渐提升[1]。

但实际上剖宫产术是用于高危妊娠分娩、异常分娩处理的有效方法,虽然可以提升母婴救治率,不过术后也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2]。

发生率较高的一类并发症即为切口愈合不良,会使产妇产后恢复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因为产妇不理解引起医疗纠纷[3]。

所以必须做好剖宫产产妇的干预工作,以加快其术后切口愈合,但前提需要掌握影响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以针对性的进行干预。

本研究以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700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700例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为对象,将其中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45例产妇视作观察组,年龄平均(32.28±5.36)岁,孕周平均为(37.25±0.89)周;在另外切口愈合良好的655例产妇中随机抽取55例为对照组,年龄平均(31.59±5.14)岁,孕周平均为(37.50±0.93)周。

2组年龄、孕周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主要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产妇病例资料,包括体重指数(BMI)、胎膜早破与否、剖宫产用时、产程、抗生素预防使用、疾病(高血压、贫血、糖尿病)合并情况等。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超声学检查结果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超声学检查结果分析

象 异 常 的 1 例 进 行 对 比观 察 。 3 0
头频率为 35MI 。检查前 嘱患者适量充盈膀胱 , 子宫纵横 . - I z 行
及侧 向扫查 , 重点观察子宫下段 , 发现异常详 细记录异 常回声 区的范围, 形态 、 边缘及 内部的情况 , 并摄片存档随访观察 。
2 结 果
×25c 最 小 17c ×12c . m, . m . m。
宫切 口声像图呈平直状或弧状强 回声光带 。愈合不 良的子宫
切 口声像 图分 2类 , I类 : 子宫切 口呈一 实性非 均质 团块 , 为 子宫切 口炎性反应 。 Ⅱ类 : 子宫切 口呈 以低 或无 回声为 主 的
混合性 团块 , 为子宫切 口炎性反应 伴积 液。结论 超声 能及
维普资讯

10. 6
安 徽 医 药
A h i e i l n h r aet a Junl 20 e ;1 2 n u M dc dP am cui l ora 0 7F b 1 ( ) aa c
剖 宫产术后子宫切 口愈合不 良超声学检 查结果分析
, 为 2 3c ×19c 至 4 4c × . m。 J 、 . m . m . m 3 5c
关键 词 : 剖宫产术 ;切 口愈合 ; 超声诊 断 剖宫 产手术属于非无菌性 手术 … , 中子宫切 E愈合不 其 l
良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 现将 2 3年 以来 资料 完整 的 5 3 0 2例 总结报道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降, 声像 图示 混合性 低 回声光 团 明显缩小 。追踪 3个 月无 1
例发生晚期产后 出血 。
3 讨 论
2 1 子宫切 口愈合 良好 的声 像 图表 现 纵切 面子宫下段 切 .

B超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愈合的观察研究(附500例分析)

B超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愈合的观察研究(附500例分析)

B超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愈合的观察研究(附500例分析)发表时间:2011-12-21T14:12:20.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6期供稿作者:李慧赵朋娥[导读] 随着炎症渗出吸收,子宫复旧,不均质低回声区逐渐缩小及完全消失。

李慧赵朋娥(诸城中医医院超声科山东诸城 262200)【中图分类号】R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141-01 【摘要】目的应用B型超声观察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

方法对500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于7—8天进行观察。

结果术后7—8天切口愈合良好者452例(90.4%),声像图表现为切口处稍隆起。

切口愈合欠佳者36例(7.2%),表现为切口处隆起明显,缝线处可见小的无回声区及不规则的低无回声区。

切口愈合不良者12例(2.4%),此类切口表现凹凸不平,浆膜层模糊,肌层厚薄不一,内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或低无回声区。

结论 B超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愈合的观察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动态观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B超剖宫产切口愈合我们利用B型超声对500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500例剖宫产患者为1999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剖宫产及外院剖宫产后出血转入我院的病人。

年龄23—45岁,平均32岁,其中初产妇358例,经产妇142例。

均于术后7—8天进行超声检查。

手术方式为子宫下段横弧形切口,用可吸收肠线皮内缝合。

采用日本ALOKA SSD—620超声诊断仪,探头为线阵及凸阵,频率为3.5MHz。

检查方法:嘱患者于检查前适度充盈膀胱(以显示子宫底为佳),仰卧位,局部涂耦合剂,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缘,行子宫纵切及横切,以及不同角度的斜切,先观察子宫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最后重点观察子宫切口(子宫前壁下段处),记录观察结果并存档。

剖宫产手术中的子宫切口愈合技术

剖宫产手术中的子宫切口愈合技术

剖宫产手术中的子宫切口愈合技术剖宫产是一种在特定情况下必需的手术,它能够保证母婴的安全。

手术后,子宫切口的愈合对于产妇的康复和子宫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剖宫产手术中的子宫切口愈合技术。

一、概述剖宫产手术是通过在产妇的下腹部进行手术切口,将胎儿从子宫内取出的一种方式。

在手术过程中,子宫切口的愈合技术直接关系到手术后的恢复情况。

二、子宫切口愈合技术1. 切口选择在剖宫产手术中,常见的子宫切口有经典型切口和低位横切口。

经典型切口是沿子宫的中线进行垂直切口,适用于大部分情况。

低位横切口则是水平切口,适用于需要保留子宫功能的特殊情况。

在选择切口时,医生需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做出决策。

2. 切口缝合子宫切口缝合是确保创面愈合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缝合方法有两层缝合和单层缝合。

两层缝合是先对子宫肌层进行缝合,然后再对子宫腹膜进行缝合。

这种方法相对更为安全可靠,能够减少术后感染和出血的风险。

单层缝合相对简单,但在一些复杂情况下可能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3. 缝线选择在子宫切口缝合中,缝线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可选择的缝线有可吸收缝线和不可吸收缝线。

一般情况下,可吸收缝线更适合用于子宫切口缝合。

它们会逐渐被吸收,并在愈合后不需要再次拆线,减少了对产妇的不适和二次手术的风险。

三、促进愈合的措施除了正确的子宫切口缝合技术,还有一些措施可以促进子宫切口的愈合,以下是几点建议:1. 保持切口清洁术后,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非常重要。

产妇应定期清洗切口,避免感染的发生。

医生也可以给予适当的抗生素预防,降低感染的风险。

2. 控制切口张力切口的张力对于愈合起着重要作用。

手术时,医生应注重切口张力的掌握,避免切口过度牵拉。

过度的张力可能导致切口愈合不良,产生并发症。

3. 术后休息术后的产妇需要充分休息,减少活动。

合理的休息可以降低切口受力,促进愈合过程。

医生也会给予产妇相应的康复指导,帮助她们正确进行活动。

四、结语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子宫切口的愈合技术对于产妇的康复至关重要。

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病例分析

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病例分析

妇产科剖腹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作者:陈怡欢,吴素芳,黄奕冰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揭阳515500)摘要】目的:探讨导致妇产科剖腹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研究17例妇产科剖腹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资料,归纳切口愈合不良的类型以及分析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的各种原因,提出及时发现、充分引流、二期缝合的方案,进而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结果:本组17例患者中,切口感染3例;脂肪液化12例;缝合不当2例。

经抗感染、换药及积极处理合并症等措施,切口长出新鲜肉芽组织,再行二期缝合,均于治疗后5~14d愈合出院。

结论:肥胖、贫血、高血压病、糖尿病、缝合不当等是造成妇产科剖腹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

妥善处理好围手术期的各种不良因素,可以减少妇产科剖腹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切口愈合不良; 因素分析; 治疗Analyzing the Causes of Malunited Wound after theAbdominal Incision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CHEN Yi-huan, WU Su-fang, HUANG Yi-bing(Jieyang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Jieyang 5155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malunited wound after the abdominal incision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and introduce the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therapy. Method: Retrospective studying the seventeen patients with malunited wound after the abdominal incision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we had inducted the types of malunited wound and analyzed the causes of malunited wound and drew the program of discover in time, draining thoroughly, secondary suture and proposed the effectiv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Result: Seventeen patients had been studied in this team, including 3 cases infection of incisional wound; 12 cases fat liquation; 2 cases malsuture. After anti-infection, dressings, active handle complication, the incision erupts fresh granulation tissue and could been secondary suture. All the patients had healed and discharged after 5 to 14 days treatment. Conclusion: Fatness, anaemia, hypertensive disease and malsuture are the causes of malunited wound after the abdominal incision of gynaecology. Proper manage all kinds of the dys-factors during the operation can reduces malunited wound after the abdominal incision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happen.Key words:Malunited wound; Factor analysis; Therapy切口愈合不良是妇产科剖腹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继发于皮下脂肪液化、出血、感染、缝合不当以及营养不良[1,2],它给产妇无论从精神还是从肉体上,都带来不良影响,应尽力避免。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分析摘要】子宫切口愈合不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剖宫产子宫切口因感染导致愈合不良,而致围生期不良结局的报道有增加的趋势。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致子宫切口憩室的病例也不断增加,以致生活质量受影响。

文章通过复习文献,并进一步阐述子宫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引起足够的关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关键词】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感染【中图分类号】R7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137-02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往往会造成产妇术后恢复不理想,且存在不规则阴道流血、贫血等问题。

即使月经复潮后,也会出现经期延长、淋漓不尽的临床表现。

现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13例、剖宫产切口妊娠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本组资料共23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及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其中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年龄24~39岁,平均(28.1±2.5)岁。

初产妇3例,经产妇10例,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

子宫切口妊娠患者10例,患者年龄26-40岁,平均(29.5±3)岁。

1.2临床表现a.子宫切口憩室:产妇在接受剖宫产之前,其月经周期、经期、月经量均处于正常状态。

而剖宫产术后月经来潮及月经周期无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阴道淋漓出血,经期持续时间最长达20d,未出现显著的腹痛表现。

经过相应的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所有病例均经B超及宫腔镜检查确诊。

经宫腔镜下电切或阴式手术治疗,术后月经症状均能改善。

b.子宫切口妊娠:均采用阴道B超或阴道彩超结合血β—H CG明确诊断。

10例患者均有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史。

其中两例子宫切口妊娠破裂,因“急腹症”就诊,拟“内出血”行急诊剖腹探查而确诊。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77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77例临床分析
可导致医疗纠纷 。 1 资 料 和 方 法
表 1 剖 宫产 切 口愈 合 不 良的 影 响 因素 比较
影 响 因素 切 口愈 合 不 良组 ( )对 照 组 ( ) P 值 例 例
1 1 一 般 资 料 :2 0 . 0 2年 1月 至 20 0 8年 1 2月 ,我 院 共 剖 宫
壁 的切 1方 式 ( 、横 ) 3 纵 、羊 水 混 浊 等 方 面 的差 异 。 14 统 计 学 分 析 :计 数 资 料 采 用 检 验 进 行 比较 ,以 P< . 00 . 5为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2 结 果
率 高 于 切 口感 染 。而 且 ,部 分 轻 度 脂 肪 液 化 的病 例 经 挤 压 切 口 、频 谱 仪 照 射 切 口 、延 迟 拆 线 等 局 部 处 理 后 ,愈 合 好 , 未
增长 。
在诸 多影 响 因 素 中 ,肥 胖 、伴 有 基 础 疾 病 ( 尿 病 、高 糖
血压 、贫 血 、低 蛋 白血 症 等 ) 阴道 检 查 和 肛 门 检 查 次 数 多 、 、 胎 膜 早 破 、急 诊 手 术 、 产 后 出 血 、阴 道 炎 、前 置 胎 盘 等 8项 因 素 ,切 1愈 合 不 良组 与 对 照 组 分 别 比较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3 意义 ( P 0 0 ) 均 % . 5 。年 龄 、 羊 水 混 浊 、 切 口 方 式 、腹 部 切 3 1瘢 痕 、 血小 板 减 少 5项 ,两 组 分 别 比较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产 29 7例 ,发 生 腹 部 切 口 愈 合 不 良 7 0 7例 , 占 2 6 。 其 .5 中 ,切 口脂肪 液化 5 例 ,切 口感 染 2 7 O例 ,无 切 口血 肿 及 裂

剖宫产手术的伤口愈合探析

剖宫产手术的伤口愈合探析
医学信息

5 2・ 4
N .2 2 1 o0 0 l
M DC LIF R A IN E IA 0 M To N
临床 集锦

例 男性 原发性 胆汁性肝硬化 患者 的诊治体会
王凤梅 李 超
武威 7 30 3 00 甘肃 省 武威 肿 瘤 医院 。 甘肃
【 关键词】 原发性胆 汁性肝硬化; 诊治
剖 宫产 妇 女 32例 , 析 影响 剖 宫产 手 术切 口障碍 的 原 因。结 果 : l 分 经过 治 疗 ,6例 感 染 者均痊 愈 出院 。 3
【 关键词 】 割宫产 ; 口愈合障碍 ; 伤 感染; 手术
di1 .99 jin 10 o: 3 6/.s .0 6—15 .0 10 .0 0 s 99 2 1 .22 2 文章 编 号 :06—15 (0 1 0 04 10 99 2 1 )- 2— 52—0 2
di1 .99 ji n 10 o:0 36 /.s .0 6—15 .0 10 .0 s 99 2 1.2 2 1
1 临 床 资料 .
文章 编 号 :06—15 (0 1 0 10 99 2 1)一 2—04 0 5 2— 1
16 / ,B: u o L, 0 U LT 3 m l 复查 腹部 超 声腹 水 消 失 。 0 / 患 者 ,7岁 , 性 , 因“ 5 男 主 进行 性皮 肤 黄 染 1周 ” 院 。患 者 自述 于 入 院 2 分 析 入 . 前 1 无 明诱 因 出现全 身 皮肤 黄 染 , 周 伴乏 力 , 欲 不 振 , 身皮 肤 瘙 痒 , 院 食 全 来 原发 性胆 汁 性肝 硬 化 ( B ) 一 种病 因 不 明 的 慢 性 进 行 性 肝 脏疾 病 , P C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1050例分析
【关键词】剖宫产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产程中行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愈合的情况及其临床监测指标。

方法通过对未临产及临产后不同产程中施行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1050例观察其体温,宫旁局限性固定压痛和阴道流血情况,结合术后第6天B超检查了解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1)未临产与临产后第一产程行剖宫产者子宫切口愈合差异有显著性,与临产后第二产程行剖宫产者子宫切口愈合差异无显著性;(2)临产后于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行剖宫产者子宫切口愈合差异有显著性;(3)剖宫产术后体温>39℃或体温不正常持续1周以上、或子宫局限性固定压痛、或有不正常阴道流血者,均有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可能。

结论子宫切口愈合与是否临产、临产后不同产程、术后体温、子宫局限性固定压痛、异常阴道流血有明确的相关性。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
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的一种产科手术已有近百年历史,近10余年来发达国家剖宫产率急剧上升后其上升趋势得到抑制[1],而国内资料报道仍逐步上升[2]。

目前,此类手术已普及到基层医疗单位,而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仍是剖宫产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有随剖宫产率上升而上升的趋势。

因此,如何减少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
合不良的发生成为紧迫而实际的课题。

本文对105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监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7月在我院分娩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1202例,除152例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外,行子宫下段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的病例105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4岁。

手术指征:本组病例中就单一指征而言,胎儿宫内窘迫290例(27.62%)、头盆不称159例(15.14%)、社会因素155例(14.76%)、臀位150例(14.29%),其次是脐带异常、ICP、引产失败等。

两组病人均按常规进行各项术前准备,其手术指征、手术方法、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失血量、身高、体重均无明显差异。

术后6h开始进流质,第1天开始进半流质,第3天开始进普食,留置导尿管24h后拔除,术后常规使用头孢二代类抗生素及抗厌氧菌类抗生素,术后5天拆线,第6天行彩超了解腹部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

1.2 方法对1050例不同产程行新式剖宫产的产妇术后观察其体温、宫旁局限性固定压痛、阴道流血情况,术后第6天行彩超检查,子宫切口愈合判断标准按照古自修[4]两种声像图的诊断标准:子宫切口声像图呈平或弧状强回声光带确定为愈合良好;子宫切口呈实质非均质团块,子宫切口呈低或无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团块确定为愈合不良。

1.3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软件处理,资料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未临产与临产后第一产程行剖宫产术者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临产与临产后第二产程行剖宫产者子宫切口愈合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未临产与临产后产妇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比较(略)
2.2 不同产程宫口扩张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比较通过比较:临产后第一产程潜伏期(<3cm)与活跃期(3~9cm)行剖宫产术者其子宫切口愈合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临产后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实行剖宫产术者子宫切口愈合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产程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略)
2.3 体温、压痛、阴道流血与子宫切口愈合的关系情况比较通过比较:不正常体温者、术后出现宫旁局限性固定压痛者、术后出现不正常阴道流血者其子宫切口愈合明显差于正常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见表3。

表3 体温、压痛、阴道流血与子宫切口愈合的关系情况(略) 3 讨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1)子宫切口愈合与是否临产有关,未临产者子宫下段未得到充分扩张,下段形成往往较差,肌层较厚,损伤的肌纤维相对要多,在做下段横切口时,往往把向下斜行的子宫动脉分支切断,致使切口处尤其切口下段血供不足,增加了愈合难度,致切口愈合不良,同时,出血相对要多,加固缝扎止血的可能性大,可影响切缘的正确对合;下段肌层厚亦不便于操作,若在进针、拉线等方面稍有不慎,就可因内膜嵌入肌层或内膜边缘对合不良而造成瘘道或肌层裸露,增加创口感染的机会且宫口未扩张影响术后恶露的排出。

(2)子宫切口愈合与产程有关,第二产程剖宫产者,其子宫切口愈合较第一产程者差,原因为进入第二产程剖宫产者,多在开全一段时间的试产失败后改行剖宫产术,先露压迫子宫下段时间长,造成局部缺血、水肿、组织脆性增加,宫口开全剖宫产取头困难,均致切口易撕裂,而切口裂伤边缘不齐,部分组织回缩,造成漏缝,止血不彻底形成血肿,过多过密地盲目缝扎止血同样影响切口愈合;再者,由于子宫峡部组织和宫体组织相似,以肌组织为主,愈合能力好,而子宫颈部组织主要为纤维组织,肌细胞仅占10%左右,愈合能力差,第二产程剖宫产,因胎头位置深,选择切口位置往往接近宫颈或宫口处,其愈合能力较差,易致伤口缺血、感染,产生组织坏死。

(3)体温、压
痛、阴道流血与子宫切口愈合有明确的相关性。

除术后2~3天因手术创口组织分解产物以及进入腹腔的羊水、血液吸收所致的吸收热外,发热是炎症时最常伴有的一个全身反应,应是疾病发展的一个信号,剖宫产术后病率是指术后1~10天,口表每日测量体温4次,有2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
℃。

各地报道剖宫产术后病率悬殊较大,这当然与收治对象、社会经济条件、全身状况、产程长短、破膜与否、阴检次数、操作技巧、手术时间长短、术后护理、用药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文38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病例的体温、术前体温正常,术后体温>39℃者7例,体温>37.5℃持续7~12天有21例,上述28例均列入不正常体温组。

术后体温正常者仅10例,不正常体温者其子宫切口愈合明显低于正常体温者(P<0.05),而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的1012例,只有15例不正常体温。

因此,在排除泌尿道、呼吸道、乳房等产褥期常见的发热原因外,对术后39℃以上高热或持续1周以上低热患者,更应警惕以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为表现的不同程度感染的可能性,在抗生素的选择与护理上均应慎重。

本文共有24例在术后3~11天出现宫旁局限性固定压痛,有19例在2~4天后缓解,有5例压痛持续10天后缓解,均无腹膜刺激症状。

24例中18例伴有不正常体温,仅3例的体温37.5℃持续2天,于术后第3天体温、血象正常。

检查宫旁仍有固定压痛,3天后缓解。

上述24例B超证实全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而在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的1012例中,无一例有宫旁压痛。

因此,宫旁局限性固定压痛,是局部炎症较有意义的阳性体征,尤其是伴有体温不正常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当然,术口正常的切口疼痛易与宫旁压痛混淆,故应由两位医师检查核实。

医者检查技巧、患者痛阈也可影响检查结果,这就更多取决于经验。

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晚期产后出血多发生在术后15~24天[5],本文有7例分别于术后第9~12天有多于月经量的鲜红色出血,B超提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其中1例于术后第22天因第二次阴道大流血急诊行剖腹探查,行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创口修补术,清除组织病检回报:坏死平滑肌组织,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另6例经积极抗炎治疗,阴道流血于第14天停止,复查B超子宫切口愈合良好。

因此,对于术后2周左右突然增多的鲜红出血,应为子宫切口感染比较确切的症状。

因此我们认为如何预防与减少剖宫产术后子宫切愈合不良的发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因素的择期剖宫产,尽量避免宫口开全后剖宫产,当宫口开全,子宫下段过度伸展时,组织变薄水肿,切口不宜过低(以免损伤子宫血管),当宫口未开,下段形成不良时,切口可偏低些,两端呈弧形向上以避免损伤子宫血管;(2)避免切口向两端撕裂,切口可先横行切开2cm,再做钝性分离或向两角斜向上剪开做切口呈弧形,长约10~12cm为宜,可减少撕裂与子宫血管损伤,切口缝合不宜过紧过密;(3)重视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排除其他原因的发热,子宫局限性压痛及不正常的阴道流血时,要考虑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尽早B 超检查观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

需纠正一般情况,提高抵抗力,及时行细菌培养指导运用抗生素,抗生素应联合应用,并注意耐药情况[6]。

【参考文献】
1 Haddad H, Land LE.Changing indicatios for cesarean section.
A 38-year experience at a community hospital. Lundy Obstet Grynecal,1978,51(2):133.
2 姚娟,冷丽丽.25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临床医学,2004,24(12):47.
3 沈艳萍.剖宫产在世界的流行.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2,13(3):109.
4 古自修.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超声监测与分析.中国医刊,2002,39(4):41.
精品
5 令狐荣铁,李艺.晚期产后出血48例临床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26(4):543-544.
6 黄醒华.剖宫产的现状与展望.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5):259.
. .
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