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2例教训分析
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肌层断裂情况分析

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肌层断裂情况分析张艳;俞秀玲【摘要】Objective Through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o the disruption of the lower uterine segment muscle layer, discussing the best time of pregnancy and the mode of delivery after repeat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Comparing the interval time between the repeat cesarean secti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labor condition; B scan and birth weight with 139 cases repeat cesarean section of the lower uterine segment muscle layer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1. Results (1) The rate of thinning and disruption is the highest from 12 to 24 months; From 24 to 36 months, the rate becomes the lowest (P < 0.05) ; From 36 to 48 months, the rate rises again; From 48 months and then, the rate of thinning is rising, the rate of disruption is slightly lower(P < 0. 05 ) . ( 2 ) Of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the rate of thinning and disruption is higher; Labor condition has no relation to the disruption of the lower uterine segment muscle layer( P > 0. 05 ) ;The rate is 76. 2% in 42 cases the thickness ≤3 mm of the lower uterine segment throngh B scan coinciding with the thinning and disruption during the operation. (3)The birth weight is no relation to the disruption of the lower uterine segment muscle layer(P>0.05). Conclusion The best pregnancy time is 24 to 36 months after repeat cesarean section . With the abdominal pain; the unevenness and tenderness in lower uterine segment; the unusual in B scan is a preference for repeat cesarean section.%目的通过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肌层断裂情况的临床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最佳时间及其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1年12月139例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肌层情况的资料,分析其与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临床症状体征、产程、B超检查结果及新生儿体重的关系.结果(1)两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在12~ 24个月间,子宫下段变薄及破裂的几率最大;24~36个月子宫下段变薄及破裂的几率最小(P<0.05);36 ~48个月子宫下段变薄及破裂几率再次升高;48个月及以后子宫下段变薄几率增大,破裂几率略下降(P<0.05).(2)再次剖宫产孕妇中有症状及体征者,子宫下段变薄及破裂的几率高;产程情况与子宫下段肌层断裂无关(P>0.05),B超提示子宫下段厚度≤3 mm者42例,与术中发现子宫下段变薄及破裂的32例符合率为76.2%.(3)新生儿体重与瘢痕子宫下段肌层断裂无关(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最佳时间为24个月左右;再次剖宫产孕妇下腹疼痛伴子宫下段不平及压痛,B超检查提示异常宜选择剖宫产.【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5)001【总页数】3页(P74-76)【关键词】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肌层断裂;间隔时间;B超;新生儿体重【作者】张艳;俞秀玲【作者单位】大连机车医院妇产科,辽宁大连116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9.8+2近年来,中国的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的临床防治分析

用地塞米松和抗生素治疗均无效, 天后阴道大流血、 。另外 , 1 7 休克 有
天阴道大流血 , 应用缩官方法止血无效 , 后经过 剖腹探查术后 11 . 一般资料 : 本组 71 年龄 2~ 4 岁 , 7 例, 1 1 平均 2. 岁。共发 生子宫 例产后 7 63 c 切 实施子宫切 除术 后 2 切 口撕裂 4 例 , 5 头位 4 例 , 1 臀位 3 , 位 1 , 例 横 例 均取子宫 下段弧形 观察切 口左侧 T形撕裂 3m左右 , 口部分裂开 ,
后子宫过度收缩 , 应采用子宫体上下段纵切 口娩 出胎儿 。若产程 过长、 胎头深定 、 手取胎 头 困难时 , 应避免 强行娩 头 , 同时对外 阴进 行 消毒。 若肩先露切 口位置 应稍 高 些, 切开 后 可先 取胎 儿 双足 以臂 位 的方 式
【 摘要】 的 : 目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子宫切 1撕裂的临床 防治措施 。方法: 3 ' 将我院 20 年 3月至 21 年 9 08 00 月行 剖宫产术 患者 71 , 中切 7例 其
l撕 裂 4 例 结果 : : r 5 枕后位切 口 裂率最高(33 N)胎 头深 固者切 i撕 ̄-t高(55 A)) Xf宫切 口撕裂率体重大于 400 撕 6.3 , 3 '  ̄ - 6. 6 , ,-  ̄ J  ̄ 0g者明显高 于体重低 于 40g , 00 者 子宫下段形成差者切 口撕裂率高。结论 : 掌握剖 宫产手术指征 , 日常监护工作 , 熟练 做好 把握手术最佳时机 , 能有效 防治割
宫产子宫切 口撕裂 。
【 关键词】 宫产 ; 宫切 口; 剖 子 撕裂伤 ; 临床防治分析
.
剖宫产术是经腹部切开子宫 , 将胎儿取 出, 称为剖官产术 。当母亲 24子宫切 口撕裂并发 症: . 本组 4 例患者子宫切 口有 3 例横形 、3 5 2 1 例 或胎儿或胎盘等 出现异常情况 , 不宜阴道分娩 , 剖宫产是 处理难产 的重 T形 。术中出血量 :2 3 例≤ 20 l9 20 40 l4 0m , 例 0 0m , 例≥40 , 0m] 同 要手段 。但随着剖官产人数 日益增多 , 一系列 的并发症 也 日益增多 , 型红 细胞输入量 为 2 1U。经术后观 察切 口左侧 T形撕 裂 4m 左 而 ~ 5 c 切 实施 子宫切 除术 后失血 40m 左右 , 00 l 同型 红细胞 子宫切 1撕裂就是其中最 常见的一种 , 以剖 宫产不是最 理想 的分娩 右 , 口全层 裂开 , 3 所
剖宫产时子宫切口撕裂的原因及预防处理

痰㊁炎 等症状能快速起效[5]ꎮ回生甘露丸配方中的肉果草㊁石灰华㊁沙棘果膏可以滋阴润肺㊁清肺虚火ꎬ红花可活血排脓ꎬ兔耳草㊁葡萄㊁牛黄㊁绿绒蒿等可清热解毒ꎬ丁香㊁檀香可行气止痛ꎬ肉桂可通行血脉㊁除热消脓ꎬ甘草㊁蚤缀㊁力嘎能化痰止咳ꎬ多种药材严格配伍ꎬ药力强劲ꎬ绿色天然ꎬ长期应用基本无不良反应ꎮ本研究中ꎬ采用回生甘露丸治疗的观察组ꎬ其总有效率为90%㊁痰菌转阴率为68 33%ꎬ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ꎮ观察组患者各项血清炎性因子及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ꎮ由此说明ꎬ回生甘露丸治疗肺结核效果显著ꎮ综上所述ꎬ增加回生甘露丸治疗可增强临床效果ꎬ改善肺结核继发性纤维化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及纤维化指标ꎮʌ参考文献ɔ[1]刘鸣.VEGF㊁bFGF及IL-12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ꎬ2014.[2]阳艳.川芎嗪注射液对肺结核肺功能及纤维化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ꎬ2017ꎬ21(5):39-41.[3]张勇仓ꎬ刘兰ꎬ达娃ꎬ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回生甘露丸中重金属[J].中成药ꎬ2016ꎬ38(2):329-331.[4]彭程ꎬ殷杰.纤维化指标在肺结核继发肺纤维化中的检测意义[J].江苏医药ꎬ2013ꎬ39(23):2892-2893.[5]徐红艳ꎬ谷红红ꎬ龚军侠ꎬ等.回生甘露丸对肺结核继发性纤维化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陕西中医ꎬ2017ꎬ11(11):1525-1527.(收稿日期:2018-03-30㊀㊀修回日期:2018-04-22)(责任编辑:张桂祯)作者单位:721000陕西宝鸡ꎬ解放军96401部队537医院妇产科(侯㊀蕾㊁崔宝奎㊁赵尹霄㊁郭粉妮㊁樊㊀萍)通信作者:侯㊀蕾ꎬ电子信箱:houleizhangyi@163.com剖宫产时子宫切口撕裂的原因及预防处理侯㊀蕾ꎬ崔宝奎ꎬ赵尹霄ꎬ郭粉妮ꎬ樊㊀萍[摘要]剖宫产时子宫切口撕裂是常见的并发症ꎬ本文分析了剖宫产时子宫切口撕裂的4种原因及处理方法ꎬ以及发生切口撕裂并发症时的应对方法ꎮ[关键词]剖宫产ꎻ切口撕裂[中图分类号]R719 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 ̄7193(2018)09 ̄0557 ̄03Doi:10 3969/j.issn 1672 ̄7193 2018 09.016㊀㊀剖宫产时子宫切口撕裂并不少见ꎬ急诊剖宫产㊁中转剖宫产㊁困难剖宫产或者手术技能欠熟练都有可能造成这种并发症的发生ꎮ剖宫产时子宫切口撕裂是剖宫产时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ꎬ严重的撕裂会导致大出血㊁切口愈合不良ꎬ甚至损伤膀胱㊁输尿管等周围脏器ꎬ是剖宫产的严重并发症ꎬ预防得当会减少切口撕裂的发生ꎬ处理及时能挽救产妇生命㊁减少晚期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1]ꎮ1剖宫产时子宫切口撕裂的原因1 1子宫切口原因㊀子宫切口撕裂多发生于子宫下段横切口ꎬ因切口位置过高㊁过低ꎬ切口过小或者切口弧度不够ꎮ1 2手术时手法不当㊀手术时手法不够熟练ꎬ暴力娩出胎头ꎬ引起切口撕裂ꎬ向两侧可延伸至阔韧带ꎬ向下可撕裂宫颈㊁阴道穹窿或者阴道上1/3ꎬ累积宫旁㊁宫颈旁甚至阴道壁的血管丛ꎬ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ꎮ1 3产程处理不当㊀产程延长㊁滞产导致局部受压ꎬ组织水肿变脆ꎬ弹性减低ꎬ容易导致撕裂ꎮ1 4麻醉效果差㊀麻醉效果差ꎬ腹直肌紧张ꎬ子宫平滑肌不松弛ꎬ限制切口伸展ꎬ强行娩出胎儿ꎬ造成切口撕裂ꎮ2剖宫产时子宫切口撕裂的预防2 1子宫切口位置选择㊀子宫下段横切口位置选择应根据胎儿大小㊁胎方位㊁先露高低㊁宫口开大情况㊁子宫下段形成情况综合判断ꎮ剖宫产中胎儿娩出所需子宫切口的长度大于胎头娩出时头部周径和术者手指周径之和ꎬ枕前位以枕下前囟径平均9 5cm娩出ꎬ而枕后位以枕额径平均11 3cm娩出ꎬ胎先露过低时ꎬ胎儿深入骨盆ꎬ术中将整个手掌进入骨盆娩出胎儿ꎬ会增大娩出径线ꎬ另外撬取胎头时若以子宫切口下端作支点ꎬ手背作用于子宫下端ꎬ会纵形撕裂或者双侧撕裂ꎮ做剖宫产时首先要对患者有充分了解ꎬ根据产妇宫高㊁腹围以及胎儿双顶径㊁股骨长度㊁腹围㊁估算胎儿大小ꎬ如怀疑巨大儿ꎬ切口长度应适当延长ꎬ手术前应探查先露高低ꎬ若先露高浮适当抬高切口ꎬ若先露较低ꎬ应选择低位切口ꎬ适当的切口部位应选择子宫体部与子宫下段交界处下方3cmꎬ或者胎头最大径线处切开子宫ꎮ若子宫下段形成不良ꎬ或胎头过大致使切口长度不够ꎬ两端可向上半弧形延长ꎬ一般长约10-12cmꎮ子宫下段为子宫峡部扩展而成ꎬ主要由肌纤维构成ꎬ富有弹性ꎬ下方与宫颈相连ꎬ宫颈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ꎬ平滑肌细胞仅占10%左右ꎬ血液供应也较差ꎬ且靠近阴道ꎬ容易感染ꎬ如子宫切口选择过低ꎬ很可能造成切口愈合不良ꎬ相反如子宫切口选择过高ꎬ靠近子宫体部ꎬ又可因上下切缘厚薄相差悬殊ꎬ缝合时不宜对合ꎬ也妨碍切口愈合[2-3]ꎮ2 2娩出胎儿的技巧㊀剖宫产胎头娩出是手术中的关键步骤ꎬ剖宫产胎头娩出技巧对防止子宫切口撕裂有重要意义ꎬ娩出胎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剖宫产手术术者水平高低ꎬ枕先露时应取最小径线枕下前囟径从切口娩出ꎮ剖宫产时胎头高浮较之胎头深陷更难处理ꎬ枕横位出头较之枕前位或枕后位更易娩出胎头ꎮ遇到胎头高浮者ꎬ术者应一手在宫底加推压力ꎬ使胎头下降至切缘ꎬ配合宫缩ꎬ两力协调一致有利于胎头娩出ꎬ如果助手推压宫底ꎬ术者可提拉子宫切口上缘ꎬ扩大胎头娩出空间ꎬ减少切口阻力ꎬ再配合助手宫底加压与子宫收缩ꎬ会跟有利于胎头娩出ꎮ胎头高浮者娩头技巧的关键步骤是先下压宫底ꎬ使胎头下降后在伸手取胎头ꎬ否则会造成胎头进一步高浮ꎬ势必导致娩头困难ꎮ遇到胎头深定者ꎬ应取头低脚高位ꎬ上提胎肩ꎬ使胎头从盆腔滑出ꎬ或者消毒外阴后台下助手经阴道上推胎头以助胎头娩出ꎬ手托胎头困难时可使用单叶产钳ꎬ插入胎头后面ꎬ逐渐将胎头撬出切口ꎮ若以上方法均不能奏效ꎬ应立即行子宫倒T型切口ꎬ提胎足娩出胎儿ꎮ剖宫产胎头娩出术者应手法熟练ꎬ切开子宫前就因该探查清楚先露是否高浮或者深陷ꎬ下段形成情况以及胎儿大小ꎬ事先估计取头难易ꎬ考虑显影措施ꎮ术中与助手配合默契ꎬ将胎头移至子宫切口下娩出ꎬ切忌暴力操作ꎬ否则会造成子宫切口撕裂㊁胎儿损伤等并发症[4-5]ꎮ2 3手术时机的选择㊀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常发生于产程延长㊁滞产ꎬ因子宫下段受压时间过长ꎬ水肿后弹性变差所致ꎬ因此剖宫产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否恰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子宫下段切口撕裂的发生ꎬ产科医生对产程的观察处理尤为重要ꎬ及时发现异常产程ꎬ对能否正常分娩迅速作出准确判断ꎬ需要手术终止妊娠者应果断处理ꎬ不能贻误等待ꎬ给自己造成麻烦ꎮ临产后子宫口部分开大ꎬ产妇无疲惫感ꎬ宫缩尚未乏力时是剖宫产的好时机ꎮ2 4判断麻醉效果㊀分离腹直肌的时候就应该判断麻醉效果ꎬ告知麻醉医生ꎬ对手术难度有充分估计ꎬ必要时可横断腹直肌ꎬ倒T字型切开子宫ꎬ娩出胎儿ꎮ3剖宫产手术子宫切口撕裂的处理子宫切口撕裂一旦发生ꎬ往往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出血ꎬ大环钳立即钳夹止血ꎬ充分暴露视野ꎬ查清子宫切口裂伤的部位㊁程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ꎬ必须找到子宫切口撕裂的顶端后再8字缝扎止血ꎬ缝线不宜过密过紧ꎬ以免影响愈合ꎬ造成日后晚期子宫出血ꎮ如撕裂顶端不易暴露ꎬ应先从能暴露处先缝合ꎬ以缝线作牵引找到撕裂顶端缝合ꎮ子宫切口撕裂延及阔韧带时ꎬ应打开阔韧带ꎬ暴露出血点ꎬ看清楚后再缝扎ꎮ否则易误缝㊁误扎输尿管或膀胱ꎬ导致尿瘘形成ꎮ对少数严重子宫切口撕裂后解剖关系不清者ꎬ为避免误伤输尿管ꎬ应先将输尿管从邻近撕裂部位分离出来ꎬ看清输尿管后再钳夹㊁缝扎止血ꎮ若无法识别㊁暴露输尿管时ꎬ可经腹膜外纵形切开膀胱ꎬ在直视下ꎬ经膀胱三角的输尿管口逆行插入输尿管导管作指示ꎬ或经膀胱镜插入输尿管导管ꎬ插管后极易触及输尿管的部位ꎮ待查清解剖关系后再钳夹缝扎阔韧带内的出血点ꎬ经充分止血后ꎬ拔除输尿管导管ꎬ膀胱壁常规缝合两层ꎬ术后持续保留尿管3至5天[6-7]ꎮ子宫切口撕裂主要在于术前术中的预防ꎬ对发生撕裂后的处理有预案准备ꎬ一旦发生不要惊慌ꎬ子宫切口撕裂只要及时发现并迅速正确处理ꎬ一般不致于发生严重后果ꎮʌ参考文献ɔ[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10:885-988.[2]莫云.新式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70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ꎬ2003ꎬ19(1):45-46.[3]周汉娥ꎬ伍宗惠.剖宫产子宫2横切口撕裂61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ꎬ2007ꎬ23(4):248-249. [4]马玉燕ꎬ高凌雪ꎬ李桦.新式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的处理技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ꎬ2008ꎬ24(10):734-736.[5]杨鹏ꎬ高楠.剖宫产术中娩出胎儿困难[J].实用妇产科杂志ꎬ1996ꎬ12(1):17-18.[6]石光.新式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的处理技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ꎬ2010ꎬ26(10):831-832. [7]张新洋ꎬ黄醒华.剖宫产术的并发症[J].中华妇产科杂志ꎬ1995ꎬ1(30):56-57.(收稿日期:2018-04-08㊀修回日期:2018-05-15)(责任编辑:章㊀敏)。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大出血急救与护理体会

[ 中图分 类号 ] 437 [ R 7 .1 文献 标识码 ] [ B 文章编号 ]04— 84 2 1 )8— 9 O 10 2 1 (00 0 50一 l
自18 以来 笔者遇剖 官产术 后子 宫切 口裂开 出血 3 93年 例, 均救治成功 , 体会如下。
1 临 床 资料
路用 9号针头打开静脉通道 , 取血 2 做血型及交配试验 , mL 并
例 32 : 2岁, 2产 t 足月妊娠。 因倾斜骨盆作子宫下段 孕 ,
剖宫手术 , 术后体温 3 %持续 3天 , 8天伤 口拆线 出院。术 8 第 后l 5天阴道大 出血 2 h入院 , 因血压测不到 , 于抗 休克同时行
子宫次全切除术 , 中见子宫原切 口之左 角呈坏死裂开 , 术 并有 血管呈喷射状出血 。术后 9天痊愈 出院。
毒作用初步研 究 [ ] 第 四军 医大学学报 ,9 7 1 ( ) J. 19 ,8 6 :
2 4.
[8 邓旭 坤 , 2] 蔡宝 昌 , 晓宇 , . 钱子 碱 及 其脂 质 体 对 移 植 吕 等 马
性肝癌 H p 小 鼠的抗肿瘤作用 和毒 性的比较 [ ] 中国 es J.
新 药杂 志 ,0 6 1( )9 3— 6 . 20 , 1 :6 9 7 5 2
血。出血量大且不止者 , 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进行宫腔填塞。 为改善休克后重要脏器缺氧的状态 , 在扩容止血之同时 , 应给 予高流量吸氧 , 借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例 2 2 , 1产 1 妊娠 4 :5岁 孕 , 1周 。滞产、 早破水、 先兆子
宫破裂而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术 后体温 3 ℃ 一3 . ℃ , 8 8 8 阴 道有暗红色脓性分泌物排 出, 宫体有 压痛 , 子宫 复旧不 良。术 后1 1天解小便时突然 阴道 大 出血 约 10 mL 血压 降至 8 o 00 , ./ 0 P 。经抢救情况改善 , 出血未止 , ka 但 于抗休 克同时做行子宫
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撕裂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方法

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撕裂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方法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子宫切口撕裂病例资料,从抬头下降程度、宫口开大情况、胎方位、胎儿体重、有无剖宫产史等方面分析子宫切口撕裂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结果胎头深嵌入骨盆者子宫切口撕裂率高;宫口开大8—10厘米者子宫切口撕裂率高;枕后位子宫切口撕裂率高;巨大儿(体重大于4000克新生儿)子宫切口撕裂率高。
结论胎头深嵌入骨盆、宫口开大8—10厘米、枕后位、巨大儿均是子宫切口撕裂的相关危险因素。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相关因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8年5月—2011年10月1278例孕妇分娩,其中剖宫产575例,剖宫产率为45.0%。
均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
子宫切口撕裂共46例,发生率为8.0%。
1.2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子宫切口撕裂的相关因素2.1子宫切口撕裂与胎头下降程度关系(表1)。
表1 子宫切口撕裂与胎头下降程度关系表由表1可见:胎头深嵌入骨盆时,子宫切口撕裂率明显高于胎头高浮及衔接者,差异显著(p<0.05)。
2.2子宫切口撕裂与胎方位关系(见表2)。
表2 子宫切口撕裂与胎方位关系表由表2可见:枕后位者子宫切口撕裂率明显高于枕前位及枕横位,差异显著(p<0.05)。
2.3子宫切口撕裂与宫口开大程度关系(见表3)。
表3 子宫切口撕裂与宫口开大程度关系表2.4子宫切口撕裂与胎儿体重关系(见表4)。
表4 子宫切口撕裂与胎儿体重关系表由表4可以看出:巨大儿子宫切口撕裂率明显高于体重低于4000克者,差异显著(p<0.05)。
3、讨论3.1术前经过试产,尤其第二产程剖宫产者,宫口已开全,子宫下段过度拉伸、变薄,且儿头深嵌入骨盆,取出困难,若直接强取胎头,可能造成子宫下段切口严重裂伤。
此时应由助手经阴道上推胎头,使术者无需将手过度下伸,即可取出胎儿,减少子宫切口撕裂几率。
子宫破裂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子宫破裂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子宫破裂是指女性子宫壁在承受过大压力时发生断裂的情况。
子宫破裂常见于分娩过程中,但也可能发生在妊娠期间或非孕期。
其原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分娩过程中的原因:1. 子宫过度扩张:孕妇子宫在分娩过程中需要扩张,但如果扩张过度,超过了其最大承载能力,就容易导致子宫破裂。
2. 分娩难产:分娩过程中胎儿位置异常、胎头过大、胎位不正等因素会增加分娩的难度,过多的推产力量可能导致子宫壁受到过大压力而破裂。
二、妊娠期间的原因:1. 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这些疾病会导致子宫壁的脆弱性增加,容易在妊娠期间受到压力破裂。
2. 子宫畸形:一些先天性的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宫颈粘连等,也增加了子宫破裂的风险。
3. 多胎妊娠:多胎妊娠会导致子宫过度扩张,增加破裂发生的风险。
三、非孕期的原因:1.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子宫内最常见的肿瘤,它可能增加子宫壁的脆弱性,导致破裂的发生。
2. 外伤:外伤如车祸、跌倒等也可能直接导致子宫受到重击而破裂。
针对子宫破裂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孕前评估:对于孕前有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患者,建议在怀孕前进行全面的咨询和检查,评估子宫的脆弱性和承载能力。
2. 定期产前检查:对于已经怀孕的妇女,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关注子宫大小、形态和胎儿的位置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分娩方式选择:对于存在孕前评估或产前检查中发现子宫承载能力降低等风险因素的孕妇,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如剖宫产等。
4. 分娩过程中的监测:在分娩过程中,应严格监测胎心、宫缩等情况,及时调整分娩方式和力度,避免过度扩张和过度推产。
5. 多胎妊娠的管理:对于多胎妊娠的妇女,应加强产前监测和管理,密切关注子宫扩张情况,以及胎儿位置和大小的情况,必要时考虑选择剖宫产。
6. 子宫肌瘤等疾病的治疗:对于已经诊断为子宫肌瘤等疾病的妇女,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如手术切除等,以减小子宫破裂的风险。
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撕裂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2(89 、 5 1 .4
3(92 5 1 .3)’ 5 ( .3) l72
1 1 . 3) 7( 3 9
例, 臀位 3 l例 , 位 4例 , 横 急诊 手术 5 4例 , 期手 术 2 3例。 9 择 3 耻骨联合上纵切 口 4 0例 。 骨联合 上横 切 口 37例 , 8 耻 4 孕妇 年 龄 2. 3 . , 2 5— 4 5岁 平均年龄( 4 4±2 2 岁 , 2. . ) 初产妇 6 1 , 9 例 经 产妇 16例 , 3 ” ~4 “周。其 中共 发生 子宫切 口撕 裂 6 3 孕 7 3 8
子宫下段 形成差、 胎儿体重大于 400g 胎方位、 0 、 胎先露 下降程度等 因素与切 口撕 裂 率关 系密切 。结 论 子宫切 口撕裂是剖宫产术后较为常见并发症, 只有 手术前判断胎先露下 降、 方位 、 醉效果、 胎 麻 胎儿大小和子 宫下段形成情况等相关 因素 ,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 才能有效预防剖 宫产子宫切 口撕裂的发 生。
≥ +3e m(n =12) 2
注: 与枕前位 比较 , < .5 与 <+ m 比较 , < .5 P O 0 ; 3c 0 0
例 , 占总人 数 8 2 % , 妇 年龄 2 . 约 .2 孕 3 5—3 . 5 6岁 , 平均 年 龄
(5 3± . ) , 3 “ 一 3 2. 3 1岁 孕 7 4 “周 , 初产妇 4 , 9例 经产妇 1 9例。 急诊手术共发生子宫 切 口撕 裂 5 2例 , 择期 手术共发 生子 宫切 口撕裂 1 6例 。
医药 2 1 6 箍 3 鲞 筮 翅 02年 月 4
d i1 .9 9j i n 10 -78 .0 2 1 .1 o:0 36 /.s .0 2 3 6 2 1 .20 1 s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裂开致大出血2例

复好 , 无发热 , 术后 5 拆线 , d 甲级愈合 出院。
于 1 0月 2 即术后 1d 患者在家中无诱 因突然 阴道大 出 0E l 4, 血( 量不详 ) 急诊入 院。 : 查 血压 9 /O H 。 06 mm g 妇科检查 : 阴道少许
续硬膜外 麻醉 下行 剖腹探查 术 , 中见子宫下段浆膜层完整 , 术 子
又可象 关水 龙头一 样 嘎然而止 , 出血 时十 分凶猛 , 患者往 往在 数十分钟 内因 阴道 大量出血而 陷入休克 状态 ,甚 至危及生命 ,
而且好反 复多次大出血 。 其发生原因㈣ 主要有 以下几种 : 1子 ()
留, 考虑胎膜残 留子 宫复 旧不 良致 大出血 , 故于次 E行 诊刮术 , l
宫切 口两侧角分别裂开 3m, c 边缘坏死 , 整个子宫 已严重感染 , 组 织极脆 , 中稍用力提起子宫时手指头 即可将 子宫抓破 , 术 故行子
鲜血 , 宫颈光滑 , 口无明显活动性 出血 , 宫 宫体 如孕 2个 月大小 ,
无压痛。 B超示少许胎膜残 留, 因考虑术 中视野暴露 清楚 , 胎膜残
突 然 出现 阴 道 大 出血 , 约 l0 mL 在 快 速 补 液 的 同 时 急 诊 转 量 O0 ,
入 我 院 。入 院 时 查 : 8C, 0 T 3 o P 10次 / , 2次 / , P 分 R2 分 B 8 /0 m , 、 听诊无 明显异常 , 05 m Hg心 肺 下腹无 明显压 痛及 反跳痛 。 妇科 检查 : 阴道 口有大量鲜血呈 喷射状 涌出 , 阴道内有大量凝血 块 , 口松 , 宫 血来 自宫腔 , 子宫体如 孕 2个月余 大小 , 有压痛 , 活 动可 , 双侧附件无异 常。入 院后血压继续 下降 , 阴道无法暴露 经 出血 点及止 血 , 考虑子宫切 口感染裂 开大出血并失血性休克 , 立 即建立第二条静脉通道 ,在快速补液输血 的同时进 手术 室在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2例教训分析
马月平(陆良县医院云南陆良655600)
1.病例报告
例1 患者27岁,于2008年6月14日凌晨4时以G3P1孕414周,枕后位,胎儿宫内窘迫在连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一活男婴,体重3000克,术中子宫下段横切口左侧角裂开,用1号肠线连续锁边缝合子宫肌。
手术顺利,出血约200ml,术后经过良好,术后7天腹部伤口拆线,甲级愈合出院。
患者于6月22日21时,即术后8天无诱因突然出现阴道大量流血,量多,1小时约1000余ml,有新鲜血块,昏昏厥1次。
入院时血压80/50mmHg,T不升,面色苍白,四肢冰凉,无尿。
行妇检阴道有大量血块,宫口开2cm,见新鲜血流出量多。
子宫增大如孕80天。
有压痛,活动尚可,双侧附件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液分析:白细胞11.01X109/L,中性粒细胞0.77,血色素3403g/l,血小板297x109/l.。
入院诊断:1.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2.晚期产后出血,3.失血性休克。
于当日23时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增大约孕80天,子宫切口水肿,苍白,坏死,子宫切口左侧角裂开出血。
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顺利,手术前后共输血1600ml,术后23天痊愈出院。
例2患者34岁,于2009年2月15日以G2P1孕39周,枕后位,子宫先兆破裂,在腰麻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娩出一活男婴,体重3800克,子宫下段横切口左侧角裂开。
子宫切口用1号肠线缝合,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350毫升,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对症处理。
患者于2月21日即术后5天,15时突然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大流血,量多,约1000ml,色鲜红,有血块,妇检:阴道内有大量新鲜血,宫口松,子宫如4月大小,有压痛,活动好。
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
考虑子宫切口裂开,于当天16时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切口瘀血,水肿,边缘陈旧坏死,切口左侧角裂开出血,切口缝合线过密。
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顺利,输血700ml,血浆350ml,术后15天痊愈出院。
2.讨论
2.1剖宫产后子宫切口裂开为剖宫产后晚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以产后1-2周发病最为常见。
起病快,出血凶猛,患者往往在数10分钟内因阴道大量出血而陷入休克状态,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生原因有以下:1.1.切口缝扎过密或缝扎止血不完全,而致子宫切口血运障碍导致子宫切口裂开。
1.2.剖宫产术基本上都选择子宫下段横切口,在子宫下段子宫弓形动脉较体部短而小,分支少,此处血供相对体部差,致使切口供血不足。
1.3.手术过程中止血不彻底,术中取子宫下段横切口,当用手撕开子宫肌层时,可能损伤两侧的动脉分支导致出血,在缝合切口时两端未超过0.5cm,使切口两端止血不彻底,或有活动性出血的血管未恰当缝合止血,以致造成边缘血管回缩。
1.4.子宫切口过高或过低,使缝合时切口上下缘厚薄不均,层次对合差,导致愈合不良出血。
1.5妊娠晚期的子宫呈不同程度的右旋切口易偏向左侧,而左侧血管易受损伤而缝扎,致局部血运障碍发生坏死裂开。
结合以上2例病人。
笔者认为导致子宫切口裂开的主要原因,子宫下段横切口左侧角裂开,在缝合切口顶端时未超过0.5cm,使切口顶端止血不彻底,造成边缘血管回缩,血管开放。
加之术后子宫渐缩复变小,切口缝合过密,更影响局部血供,使切口瘀血,水肿坏死,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2.2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发生时产妇常以出院,突发大出血若不及时抢救危及产妇生命,因此笔者认为预防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尤为重要:2.1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中,医师与孕妇及家属应进行充分的交流,医师要掌握交流的技巧,使孕妇理解剖宫产手术的风险,使社会因素剖宫产降到最低。
产科医师在决定给孕妇行剖宫产时,应有手术指征,杜绝无指证剖宫产。
2.2严密观察产程进展,若活跃期停滞,产程进展不良,及时处理,宫口开全1小时未见胎头拨露应阴查了解胎头位置,头盆关系,及时作出判断,不要等到第二产程延长才决定剖宫产,此时子宫下段明显扩展变薄,胎头深陷固定,剖宫产时极易发生切口偏低及撕裂,影响切口愈合。
2.3正确选择子宫切口位置应选择子宫体部与子宫下段交界处下方2-3cm。
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切口应选择在瘢痕之上。
2.4防止子宫切口向两端撕裂子宫切口应足够大,以利胎儿娩出。
2.5止血药完全如遇切口角部撕裂活动出血时,应暴露并看清出血部位,从裂开处找出退缩之血管,单独缝扎止血,防止血肿形成而影响切口愈合,同时也应避免盲目反复缝扎,过密缝合又会导致局部供血不良,组织坏死更不利切口愈合。
【参考文献】
[1] 陈春林, 张仲达. 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yxyy/main/index.php.2011(04)
[2] 徐玉静,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04)
[3] 方驰华,苏仲和. 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xyfm/class/. 2010(10)
[4] 欧阳振波,刘萍,余艳红. 女性骨盆研究进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huanmei/class/.2010(02)
[5] 刘萍,余艳红,陈春林,欧阳振波,宋小磊,王宏琢,昌仁民,王建平. CT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女性骨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01)
[6] 欧阳振波,张仲达,刘萍,陈春林,唐雷,李泽宇,黄睿,钟光明,梁波,全显跃,刘畅,钟世镇. 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06)
[7] 吴龙,周义军,高劲松,孙建永,李玉飞,马俊,金科. 女性盆腔的MRI三维重建[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qikan/class/. 2009(12)
[8] 张绍祥. 数字化人体与数字医学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01)
[9] 高成杰, 张仲达,裴强,徐达传. 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01)
[10] 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林支付,唐泽圣.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J]. 解剖学杂志. 2005(03)
[11] 续靖宁,邓晓红.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J]. 右江医学. 2009(02)
[12] 刘增佑,朱艳宾,王淼,崔艳双, 张仲达,胡群英.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31)
[13] 佟艳,张晶,钱荣华,李蕊. 血清钙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分析[J]. 河北医药. /news/class/.2010(24)
[14] 林丽珍,杨茵.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预测研究进展[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11)
[15] 狄海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对胎儿的影响[J]. 临床医学. 2011(09)
[16] 张仲达,杨彦,杨伟文.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 /news/class/. 2007(09)
[17] 马丽,叶新红,张文静. 311例妊娠期高血压临床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4)
[18] 冯妍,刘蒙娜,赵兰娣. 褪黑素受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8)
[19] 易媛媛,其木格, 张仲达. 1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02)
[20] 杨宏兰. 非洲妇产科的特点和临床工作体会[J]. 现代妇产科进展. 19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