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和应对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30例剖宫产产妇的资料作为对照。结合笔者所在医院的临床资料和文献资料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总结对应措施。结果:BMI指数≥30 kg/m2、产程延长、生殖道炎症等均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且研究组与对照组BMI指数、血红蛋白含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胎膜早破、生殖道炎症、平均肛查和阴道检查次数均多于对照组,术前应用预防性抗生素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医生的剖宫产技巧、缩短手术时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关键。

标签: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危险因素;对应措施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剖宫产也不例外,剖宫产切口感染可能会诱发子宫切口裂开,继发出血、败血症,甚至威胁产妇的生命。鉴于我国剖宫产率一直居高不下,约为50%,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正常水平线15%[1]。因此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防治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很多研究指出BMI指数≥30 kg/m2、双胎等是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但是事实上根本无法避免BMI指数≥30 kg/m2、双胎等客观因素[2-3]。因此本文主要浅谈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可以避免的诱因及其可以进行的应对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30例剖宫产产妇的资料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产妇年龄19~36岁,平均(28.37±2.43)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2±1.06)周;初产妇17例,经产妇1例。对照组产妇年龄19~37岁,平均(28.26±2.42)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2±1.02)周;初产妇24例,经产妇6例。所有产妇符合全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的诊断标准[4]。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收集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包括体重指数(BMI)、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肛查、阴道检查次数、胎膜早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方面的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调查切口感染的原因,总结应对措施。

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2-10-24T14:41:22.7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0期供稿作者:林颖 [导读] 有些病人术前不作皮肤清洁护理,只是单纯刮毛,而且还用锋利的刮毛刀刮而不是用脱毛膏或剪刀剪。 林颖 (安徽省利辛县人民医院 236700) 【摘要】术后切口感染是困扰医患双方的重要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寻找易感因素、易感环节、分析感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有效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它的发生,提升医疗质量。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010-02 1、原因分析 微生物普遍存在于人体及周围环境中,当手术人员(主要是手)、病人皮肤、手术器械、敷料、用品消毒与灭菌不彻底时,就可将微生物传播到手术野内,从而使手术伤口发生沾染和感染。可见,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与病人自身、环境、工作人员的无菌技术等有直接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1 病人自身因素,(1)知识层次、性格特征、卫生习惯、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比如卫生习惯差、过分焦虑等对疾病的预后都不利。 (2)过度肥胖、免疫力低下、糖尿病人群、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者、自身污染严重者。 1.2 环境因素 1.2.1 通道及布局不合理,三区划分不明确,易致交叉感染。 1.2.2 空气污染,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浮游菌总数达700cfu--1800cfu/m3时,感染率明显增高,若降至180cfu/m3以下时,则感染的危险性就大为降低。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1)供应手术室空气的质量。(2)手术室中的人数。(3)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走动与说话。(4)工作人员的服装与手术盖布的质地。棉织品易产生纤维絮,与空气中的浮游菌,微粒形成气溶胶,增加感染机会。(5)保洁及空气消毒不到位。(6)手术间内温湿度不适宜,温度过高,工作人员体内代谢快易出汗,影响操作并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温度过低易发生低温功能障碍影响术后恢复。 1.3 工作人员的因素,据报道,来源于医院工作人员的切口感染约占手术部位感染的35%,主要在于: 1.3.1 医务人员重治疗、轻预防,对切口感染认识不足。 1.3.2 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匮乏,消毒隔离意识淡漠。 1.3.3 手术人员的技术:手术过程中的无菌观念,手术技术娴熟程度,手术时间长短、分离、结扎、止血是否彻底,缝合有无死腔,引流是否通畅等。 1.3.4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长期、联合、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至细菌耐药、病人抵抗力下反而易引起感染。 1.3.5 手术前皮肤准备不科学、手术后切口护理不规范。有些病人术前不作皮肤清洁护理,只是单纯刮毛,而且还用锋利的刮毛刀刮而不是用脱毛膏或剪刀剪。术后切口换药、拔管不注意无菌操作。特别是手卫生观念差。经常可见医生换药不洗手、不戴口罩帽子。另外,有的换药室无水设施、无消毒措施。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放置混乱。 1.4 手术类型,污染手术与无菌手术先后顺序不合理,有些医生消毒隔离意识淡漠,缺少整体观念,常常按自己的意愿随意安排手术。 1.5医疗用具的污染麻醉护理操作中使用的监护仪导线、中性电极导线、配电盘的导线以及各类仪器的电源连接线等易被污染,但消毒时不易引起注意或消毒不彻底,形成交叉感染源。 2 应对措施 2.1 建立健全组织手术室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主任、护士长任组长,负责手术室医院感染工作的分析,制定应对办法,下设院感专职管理护士,负责对应对办法的监督实施。同时,主任、护士长随时与医院感染办公室汇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取得医院支持。 2.2 制定具体办法 2.2.1 针对病人自身原因,一方面建立术前访视制度,每天专人访视病人,做好术前宣教工作,消除病人因紧张、焦虑情绪,做好沐浴、清洁皮肤的指导。另一方面,重点阅读病历,了解病人全身情况,对自身免疫力较低或有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与患者及其主管医生沟通,对病人全身情况给予调节、使其达到耐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2.2.2 加强环境管理 (1) 尽量减少手术过程中进入手术间的人数,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参观手术人数控制在3人以内。(2)每天动态消毒净化手术室空气,每天清晨在手术前清洁所有的水平表面,手术之间清洁所有的水平表面,每天手术结束时,彻底清洁消毒手术室,每周一次彻底清洁整个手术室,(3)空气消毒机,空调滤网定期清洗、更换。(4)各种仪器的导线、连线每天消毒巾湿擦并重点管理及督查。(5)使用质地优良的织物以减少线绒的产生。(6)控制手术间的温湿度,温度22°—25°、湿度在50%—60%,不仅满足人体舒适度,又不利于室内微生物生存。 (7)每月一次做空气、物表的生物学监测,使空气菌落数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2.2.3 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1)针对工作人员知识缺乏、观念淡薄、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我们及时与医院感染办公室沟通,要求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使他们清楚工作中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因素、感染造成的严重后果、控制感染的措施。重点讲解手术室“门关、鞋关、更衣关”的重要性,要求全院人员自觉遵守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不要随意出入手术室观看手术。并制度检查考核奖惩办法,防患于未然。(2) 与病区护士长交流换药室的规范管理,要求改变不合理布局,增加消毒设施,监督医生的无菌操作,检查手卫生的落实情况。(3)对需要刮毛的,要用剪刀剪或用脱毛膏,离手术开始时间越近越好。(4)手术中爱护组织,轻柔操作,彻底止血,彻底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结扎的线头勿过多、过长、手术进行中严格无菌操作。(5)每月对科内医护人员及保洁员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使他们对手术后感染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严谨工作。 2.2.4 合理使用抗生素强调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术后按原则及时停药,不超时、不超量。 3 体会 手术室是人流与物流聚集,污物与无菌物品并存之地,感染来源多,渠道多,是院内感染的重点部门,外科无菌技术和手术基本操作

剖宫产术后发热原因分析

剖宫产术后发热原因分析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剖宫产率逐年增高,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也不断增多,就要求我们医护工作者能够及时发现,诊治并治疗,现就临床剖宫产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如下: 1.非感染性因素: (1)术后吸收热:是无菌性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手术应激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导致发热,一般不超过38·5G o,3天后会退热。 (2)泌乳热:产后3~4日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可引起发热,称泌乳热。一般<38.5℃,时间 <24h。术后3日或4日却突然出现中度热,伴乳房充盈、硬结及轻微触痛,无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 粒细胞的明显升高,经适当乳房按摩尤其是及时母乳喂养乳汁排空后,多于当日迅速退热次日不再 反复。 (3)药物热:一般药物热多由抗生素引起,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导致白细胞内致热源的释放,多见于术后6-10天突然高热或者体 温下降后重新高热;均在每次静滴用药后2小时左右出现,39-41摄氏度,呈 弛张热;应用一般退烧药效果差;停用抗生素后一周亦未在出现高热;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米索前列醇也可引起发热。 (4)脂肪液化:脂肪液化是脂肪组织的无菌性坏死,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肥胖;使用电刀;术中机械刺激;酒精进入伤口;术中缝合技术 不佳,打结过紧,残留死腔等;内科疾病,如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咳嗽;羊水污染;多次剖宫产等等,早发现,早治疗,根据伤口渗液情况,及 时拆线,敞开引流,3-5天即可愈合。 2. 感染性因素: (1)上呼吸道感染 (2)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感染

(3)切口部位血肿 (4)泌尿系感染 (5)下肢静脉栓塞 (6)全身性因素:贫血等 手术切口的感染 曾经管过一个也是剖腹产术后的病人,术后一直都是发热,最高到过39度左右,因为后来应用了高级的抗生素,血Rt wbc也正常了,体温不算太高了,都术后6天了,刀口的脓液才出来,切口感染,把切口清创之后,体温就正常了。2呼吸系统 术后的上呼吸到感染,病人咽部充血,红肿,或是有脓苔,发热还是体温比较高的,更严重还有肺炎的,所以,发热的病人一定要仔细查体。 3泌尿系统的感染 就是我这个病人,术后虽然我们就留置尿管24小时,可是也有感染的,所以,遇到发热的,一定要检查血尿常规。 4脱水热 一般是婴幼儿的事情,咱们术后都大量补液了,而且术前禁食水的时候也很短,一般不考虑。 5输液反应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6 年第9 期总第24 期( 上半月刊) >> 经验交流 陈鹃2006-7-3 1:05:32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 年 5 月第6 卷第9 期 关键词:剖宫产术 剖宫产术是产科常见手术之一,它是一种创伤性手术,故有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一旦发生,轻者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花费,影响床位周转,重者发生子宫切口裂开,继发出血,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本院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做了1602例剖宫产病例,切口感染39例,感染率2.43%,现结合文献分析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1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根据外科疗程,可将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为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相关因素[1]。 术前相关因素为潜在高危因素,有糖尿病、营养不良、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高龄初产、腹壁脂肪层厚、破膜时间延长(>24h)、产程延长(>12h)、羊膜腔感染、子宫内胎儿监护(>8h)、阴道检查及多次肛诊、全身感染、激素治疗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疤痕子宫等。有文献报道由于剖宫产率的上升,社会因素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2]。 术中相关因素:手术时间和手术医师的操作是防止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之一,有研究论证了手术时间过长是导致切口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手术时间的可信区间为51~ 63min[3]。如手术时间延长1h,感染率可增加1倍,主要原因由于创面暴露时间过长造成细菌增多,创面干燥,使局部抵抗力下降,时间过长造成术者的疲劳等。术中出血,筋膜下血肿<5cm可自然吸收,但容易造成粘连,血肿>5cm的大多数变成脓肿。产妇表现有感染体征,大约1个月左右,筋膜下血肿破溃,脓肿经筋膜腹壁伤口排出。缝线过密引起组织缺血坏死及缝线的异物反应均可造成切口感染的存在。术中术后失血量过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切口感染的机会将增加,因此减少术中术后失血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有资料显示术中术后失血量的可信区间为154~240ml[3]。 术后因素主要为手术后失血量及术后护理。 2 剖宫产术后感染的预防方法 术前做好产妇保健工作,指导孕妇合理膳食。有报道指出,贫血、营养不良引起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0%~25%。故孕期应加强营养,注意营养均衡,及时纠正贫血,治疗糖尿病等内科疾患,改善全身状态,加强机体免疫力。对有阴道炎的孕妇及时治疗,晚期避免性

剖宫产术后护理查房模版

剖宫产术后护理查房 时间:2012年12月xx日下午 地点:产科病房 参加人员:护士长,护士甲、乙、丙、丁 护士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剖宫产术后相关的知识。首先请甲护士介绍一下病人的情况。 护士甲:1床xx,女,25岁,G1P0孕39+5周,胎位不正,臀位。胎心音145次/ 分,无传染病史,无手术史。于今天上午9时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 术,安返病房。 护士长:好!下面我们讨论一下术后一些护理措施。 护士甲: 1?须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未回房前,备好麻醉床,做好接手术病人的准备工作。回病房后与麻醉巡回护士做好床头交接班,了解患者术中情况。 2?术后体位护理。回房后应去枕平卧6h,有呕吐现象应头偏一侧,妥善固定尿袋。 3.皮肤观察及护理。嘱患者早翻身、勤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而发生压疮。 4.术后生命体征观察。严密监测血压、呼吸。术后监测血压每小时一次,三次平稳后 改四小时一次。严密观察阴道出血量,定时按压子宫,若出血比月经量多,需立即 汇报医生并采取措施。 5?观察宫底高度及切口情况。术后宫底应在平脐或脐下一指,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6?导管护理。妥善处理好各种导管。首先是输液管,观察留置针穿刺部位有无脱落、红肿、渗出。输液卡药物名称、剂量、滴速是否相符,尿管是否通畅,尿色量是否正常。一般手术后24h拔尿管,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注意能否自行排尿。当产妇第一次下床,体位应由卧一坐一站慢慢改变,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护士长:护士甲说的非常到位,术后活动我们一定要告诉病人术后活动的注意事项,严防低血压晕厥或虚脱发生。一旦发生虚脱,低血压晕厥我们如何处理? 护士乙:把病人扶到床上,平卧保暖,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护士长:好!刚刚甲护士说的护理措施,护士丙补充一下。 护士丙: 1.对产妇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应了解产妇心理,做好宣教。 2?向产妇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1)去枕平卧6h。(2)阴道流血多于月经量要 及时通知医生。(3)婴儿注意保暖,侧卧,防止呕吐出的羊水阻塞呼吸道。(4)6h 后可喝温开水,禁奶、豆浆等产气食物。(5)由于产妇出汗较多,应勤擦洗、勤换 衣物。 3.让宝宝早吸吮。产后30分钟即让宝宝吸吮,喂奶前清洁双手及乳头。 4.术后早活动。术后6h在床上翻身,促进血液循环及肠蠕动,防止肠粘连,尽早排 气。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探讨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3-11-05T16:51:14.670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唐一清[导读] 对所选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相应的伤口处理,其中对对照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换药 唐一清 (湖南常德石门县新关镇卫生院 415302) 【摘要】目的:对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2 年7 月期间普外科伤口感染的患者120 例,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所选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60 例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对对照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换药,而对实验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采取碘伏与贝复济联合换药。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平均换药次数进行记录,并且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所选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感染时间为(27.65±3.12)d,平均换药次数为(23.13±3.41)次;而实验组中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感染时间为 (13.35±2.12)d,平均换药次数为(10.46±2.31)次,即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更短,且平均换药次数更少,p<0.05。结论:在对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伤口处理时,采取碘伏与贝复济联合换药对于患者的愈合情况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关键词】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临床治疗 在对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伤口处理时,采取碘伏与贝复济联合换药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1]。本文就此对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2 年7 月期间普外科伤口感染的患者120 例,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所选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有60 例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患者的年龄段在23 岁至8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1.5±4.7)岁,其中创伤伤口患者为16 例,手术切口患者有44 例。实验组中有60 例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患者的年龄段在22 岁至8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4±4.5)岁,其中创伤伤口患者为18 例,手术切口患者有42 例。两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伤口类型以及伤口深度等方面类型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选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相应的伤口处理,其中对对照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换药,即在使用酒精、碘酒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消毒后,使用凡士林纱布或雷夫诺纱条将其创面以及腔隙填塞,再使用无菌敷料将伤口进行包扎,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渗液情况对患者进行换药。 而对实验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采取碘伏与贝复济联合换药。即先使用生理盐水将患者的创面进行彻底的清洗,后使用0.02%的呋喃西林溶液对其创面进行清洗,使用75%的酒精对患者的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后,将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再讲患者的脓性分泌物进行清除后使用0.5%的碘伏纱布敷于伤口表面,再使用凡士林纱布进行覆盖,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换药,直至患者的新生肉芽长出,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创面清洗以及0.5%的碘伏进行伤口消毒后,使用贝复济于伤口促进患者的肉芽生长。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平均换药次数进行记录,并且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所选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 1.3 数据处理 将结果输入SPSS18.0 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对比采取t 检验;数据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一中的数据资料可知,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更短,且平均换药次数更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表一。 表一.两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的比较( ±S) 组别例数平均伤口愈合时间(d) 平均换药次数(次) 对照组 60 27.65±3.12 23.13±3.41 实验组 60 13.35±2.12 10.46±2.31 3.讨论 人们在进行疾病相关治疗时,由于各种原因易出现伤口感染情况,而普外科伤口感染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患者在进行疾病治疗时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应对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积极的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2]。 而导致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有相关数据可知,相对于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概率较高,而相对于年轻患者,年老患者的感染概率较高。第二,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时,若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则伤口感染概率更大。由于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较长,会使得患者创面暴露时间更长,从而导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致使出现伤口感染的概率更大[3]。第三,由于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器械的消毒不完全以及手术方式的不恰当易会使得患者的伤口感染概率更大。第四,患者自身机体免疫情况若较差,会使得患者的伤口感染概率较大。因此,为有效的降低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出现,应有意识的加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同时严谨对待手术治疗。另一方面,在对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伤口处理时,应积极的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4]。由本次试验所的相关数据可知,对照组中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感染时间为(27.65±3.12)d,平均换药次数为(23.13±3.41)次;而实验组中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感染时间为(13.35±2.12)d,平均换药次数为(10.46±2.31)次,即而在对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伤口处理时,相对于采取常规的伤口处理方式,采取碘伏与贝复济联合换药使得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更为良好。碘伏作为高效广谱的外用消毒剂之一,对于病毒、真菌以及细菌等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而贝复济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创面修复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对于患者的伤口愈合有一定的积极临床作用。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练习题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外科手术切口描述错误的是() A.清洁切口是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B.清洁-污染切口是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C.污染切口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且已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D.感染切口是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2、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 B.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 C.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 D.积极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E.评估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A.清洁切口B.清洁-污染切口C.污染切口D.感染切口 2、关于外科手术切口浅部组织感染诊断描述正确的是() A.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伤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 B.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C.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D.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关于外科手术切口深部组织感染诊断描述正确的是() A.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 B.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C.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或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发及疼痛 D.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4、关于外科手术切口器官/腔隙感染诊断描述正确的是() A.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位置(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进行外科手术患者3682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3682例外科手术患者依据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的手术后切口感染147例,术后切口感染率3.99%。结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自身因素及术中无菌技术、手术时间、伤口类型等有关;制定详细周密的护理防范措施可以减少和避免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 【关键词】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进行外科手术患者3682例,其中男2082例,女1600例;年龄12~80岁;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按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患者诊断标准:凡切口局部红、肿、热、痛,筋膜组织以上有脓性渗出物、或拆线后局部有脓性渗出,无论有无细菌学依据,均属切口感染。 1.2观察内容对本组病例进行回顾观察,了解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发生感染相关因素。 2结果 3682例外科手术患者依据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的手术后切口感染147例,术后切口感染率3.99%。相关因素调查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术中、术后因素,相关造成术后切口感染。 3讨论 免疫在人体中发挥着自身防御、自我稳定和监视作用, 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先天性免疫缺陷和各种严重营养不良、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肿瘤、结缔组织病、长期应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组织器官移植、手术、衰老等, 其免疫过程都可降低人体抗感染免疫力, 增加手术切口感染机会[2]。糖尿病能减少纤维母细胞并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影响切口愈合;高血糖环境易引起水肿,利于细菌生长;外周血白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菌能力受限制,容易引起感染。肥胖患者因单位重量血供少, 手术时因脂肪层等影响手术野暴露和操作, 使手术时间延长, 故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手术操作和切口暴露时间长,创面细菌感染的机会和数量增多,且由于手术牵拉脏器造成切口及组织损伤加重,局部抵抗力下降。同时,长时间的操作,出血量增多,且麻醉时间的相应延长,也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机会增多;电刀所产生的瞬间高能电流在切、凝的同时极易造成周围组织的灼伤。电灼时间越长,损伤组织的面积越大、越深。尤其是脂肪组织本身血供较差,热敏感性强,易变性坏死液化一旦缝合后,小部分的液化组织尚能被机体清除、机化,液化组织较多时会因引流不畅导致伤口感染,延迟愈合,感染风险大大增加。

剖宫产术后护理查房完整可编辑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结合的病历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一个护理教学查房,剖宫产术是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第一次活体剖宫产术发生在1610年,但由于各种原因产妇于术后25天死亡。经阴道分娩则是自然而且符合生理的分娩途径,产妇分娩后能迅速康复,新生儿能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剖宫产对产妇和新生儿都有一定的影响, 孕产妇死亡率,所以不主张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 剖宫产指证 一、难产 (1)头盆不称:指胎儿相对于产妇的骨盆入口过大。 (2)骨产道或软产道异常:骨产道异常,比如有尾骨骨折过的孕妇;软产道异常,如较严重的阴道发育畸形、瘢痕狭窄等,或妊娠合并直肠或盆腔良、恶性肿瘤梗阻产道者。这些情况下,即使进行会阴切开,估计足月胎儿也不能通过产道。(3)胎儿或胎位异常:比如臀位、横位、异常头位(高直位、额位、颏后位等)不适宜阴式分娩。还有双胎、多胎时的某些情况(双胎第一胎为臀位、横位,或联体双胎等),也不适宜阴式分娩。另外,一些可矫治的胎儿异常,胎儿不能耐受分娩过程,或胎儿某部分异常不能通过产道,宜行剖宫产术。 (4)脐带脱垂:一些胎膜已破的孕妇,胎儿脐带越过胎儿先露部而先脱出于宫颈口外进入阴道,甚至阴道外,称为脐带脱垂。这时,宫颈、胎儿先露部等挤压脐带,胎儿可能迅速发生宫内窘迫,甚至死胎死产。所以一旦发现脐带脱垂,胎心尚存在,应在数分钟内娩出胎儿。 (5)胎儿窘迫:指胎儿宫内缺氧,由此造成胎儿酸中毒,导致神经系统受损,严重者可留有后遗症,甚至胎儿宫内死亡,是产科常见合并症。这种情况下,如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应立即行剖宫产术。 (6)剖宫产史:易发生子宫破裂或先兆子宫破裂。 (7)羊水过少:B超检查最大羊水平面≤2cm,羊水指数≤8cm提示羊水偏少,羊水指数≤5cm为诊断羊水过少的绝对值。分娩期羊水流出量总和<300ml 。 二、妊娠并发症 比如子痫、子痫前期重度、、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 三、妊娠合并症 比如某些子宫肌瘤、卵巢肿瘤。某些内外科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等。某些传染病,如妊娠合并尖锐湿疣或淋病等。

1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切口病原体培养阴性的除外)。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者包皮环切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发热,肿胀及局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判断切口感染,比较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患者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相关影响因素的选择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营养状态、骨折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等。结果50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0例,感染率为4.0%。感染相关因素感染年龄(54.5±13.2)岁、BMI23.5±1.2、营养不良占33.4%、开放性骨折占73.6%、手术时间(12.3±4.2)h、卧床时间(14.2±3.2)d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大、BMI高、营养不良、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长,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病区管理,做好营养状况评估,加强BMI高患者切口管理,做好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伤口观察与护理,严格规范化操作,加强基础护理管理是主要的护理对策。 标签:骨科;切口感染;护理对策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骨折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往往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手术失败,控制切口感染是临床医护共同的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手术患者500例作为实验对象,男350例,女150例;年龄12~71岁,平均(45.8±15.3)岁;开放性骨折320例,闭合性骨折180例;就诊时间1~22h,平均(7.2±3.5)h。 1.2方法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切口感染,比较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患者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相关影响因素的选择包括[1]: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营养状态、骨折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等。 1.3统计处理数据均EXCEL数据库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数资料用个体例数表示,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和方性检验后,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感染率50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0例,感染率为4.0%。 2.2感染相关因素感染年龄(54.5±1 3.2)岁、BMI(23.5±1.2)、营養不良占33.4%、开放性骨折占73.6%、手术时间(12.3± 4.2)h、卧床时间(14.2±3.2)d 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结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与年龄、糖尿病、肥胖、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等原因有关。结论: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筛查,通过完善术前检查降低切口长度,提高手术熟练度及无菌操作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机会,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降低切口感染。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处理 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医院控制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工作内容,其发生率约为%~%。切口感染原因很多,涉及手术室管理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环节,又与患者的体质及医生的处理等诸多因素有关。文章对 20XX年广西南宁市武鸣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术后患者的切口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针对相应病症采取相应处理,以便有效预防和控制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XX年我院383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男201例,女182例,年龄4~80岁,平均40岁。其中Ⅰ类清洁切口85例,包括甲状腺切除术、乳腺癌切除术等;Ⅱ类清洁—污染切口190例,包括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开腹胆囊切除术等;Ⅲ类污染切口108例,包括肠梗阻绞窄手术、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等。其中术前肥胖26例,长期吸烟史38例,术前合并糖尿病24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9例。手术时间30 min~5 h,平均2 h,放置腹腔引流192例。 诊断标准:国家卫生部20XX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于术后第3、5、7天对所有术后患者的切口进行检测、并同时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调查。 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83例患者的体温单、重症监护单、病程记录、医嘱单、麻醉记录、手术记录、辅助检查等资料,对手术感染情况进行评估。 调查指标:调查指标各种高危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史、肥胖、切口分类(Ⅰ、Ⅱ、Ⅲ)、术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胃肠减压,导尿)、有无引流、切口长度、手术时间。 统计学分析:从监测的手术患者切口感染者为病例组,切口愈合良好者为对照组,计算感染发生率,应用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及非条

剖宫产术后护理查房2

剖宫产术后护理查房 科别:妇二科床号:12床住院号2014001985 姓名::*** 性别:女年龄:26民族:汉职业:农民籍贯:甘肃文化程度;初中发病节气:立夏入院方式:步入 入院日期:2014-05-13 手术日期: 2014-05-14 现病史:患者,女,26岁,主因:孕40+2W,无产兆要求入院剖宫分娩,门诊以“孕足月待产 ”收住。入院时见:神志清,精神可,无腹痛腰酸下坠感,无阴道流血流液,食纳可,夜寐安,二便调 。产查胎方位ROA胎心140次/分,肛查宫口未开,胎膜未破,。于2014-05-14 08;30在“腰麻”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程顺利术中于9:00剖娩一男婴,清理呼吸道后,哭声响亮,面色口唇红润。常规结扎脐带。体重3600克,产妇术程顺利,术毕于10:00安返病室,麻醉清醒,术后予去枕平卧切口至沙袋抗炎缩宫补液等对症处理。产妇切口疼痛可忍,切口敷料整洁无渗出,已虚恭,进食半流食后无腹胀,子宫收缩可,阴道恶露量适少,其子面色口唇红润,吃奶水可,二便调。现产妇术后第六天,神志清,精神可,线已拆,切口愈合良好,食纳可,二便调。 体格检查:T:36.8℃ ,P:96次/分,R:23次/分,BP:118/73mmHg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月经史:15岁初潮,婚育史:26岁结婚,孕1产0。 辅助检查:B超提示:晚孕,单活胎,头位。胎儿双顶径约9.6cm,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妊娠足月西医诊断:1.妊娠40+2W;2.巨大儿? *术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一.护理问题 产妇1.疼痛与子宫收缩有关 2.焦虑与担心术中疼痛、新生儿性别与期望不符有关。 3.知识缺乏与对产后生活护理不了解 4.潜在并发证脐带脱垂,羊水栓塞。 胎儿1.有受伤的危险与胎儿巨大引起头盆不称有关 2.潜在并发证宫内窘迫,缺氧 三.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 1.介绍入院环境,包括责任护士,主管医生 2.告诉患者生产前,宫缩痛是正常的,让其正确对待疼痛。 3.做好术前护理宣教,术前禁食水, 4.保持床单位的整洁,用温水擦洗皮肤,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5.给患者讲解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准备及注意事项。 6.讲解相关知识,消除焦虑心理。 (2)病情观察1.入院后左侧卧位,必要时给与氧气吸入 2.监测胎心,胎动听胎心每日6次,吸氧30分钟每日两次,自数胎动1小时每日3次 3.观察产程进展,如出现阴道流血流液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置。 *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一护理问题 产妇1.疼痛与术后切口疼痛子宫收缩有关 2.营养失调与禁食水有关 3.知识缺乏与对术后生活护理不了解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和留置尿管有关 5.有亲子依恋改变的危险与术后疲惫,疼痛和婴儿性别有关。 6.呼吸形态紊乱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7.潜在并发证尿潴留,腹胀,切口感染,乳房胀痛,产后出血 新生儿1.有受伤的危险烫伤 2.潜在并发证窒息,臀红,脐部感染 二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 1、床边接班,产妇被送回病房时,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班,了解术中出血,补液等情况及目前状况。,指导患者家属按摩患者双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2、体位,去枕平卧6-8小时,头偏向以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吸氧,持续沙袋加压切口8小时。手术8小时后取半卧位,以减少炎症及腹胀的发生。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 3疼痛护理:疼痛无法耐受时,遵医嘱於止痛针剂。告知患者,产后应用缩宫素也会导致宫缩痛,是正常现象,有利于子宫复旧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

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 剖宫产是经腹壁切开子宫取出已达成活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手术。 一、护理 1、剖宫产术后产妇,回室后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观察宫缩、阴道出血量及腹部切口有无渗血,乳房形态及有无初 乳。保持各种管路通畅,调整输液速度。分别于产后30分钟、1 小时、1个半小时、2小时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量。于术后 2小时加测生命体征1次,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2、若为腰硬联合麻醉的产妇,术后4小时观察产妇双腿活动情 况,遵医嘱去枕平卧6小时。 3、术后6小时可进流食,但需避免糖、牛奶、豆浆等产气类食 品,根据腹胀情况,手术24小时后可适当给半流质饮食,排气 后进普通饮食。 4、遵医嘱保留尿管,术后3天内每日会阴护理2次。拔出尿管 后协助离床活动,督促自行排尿,注意尿量。 5、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当天鼓励翻身,次日半卧位或坐 位,拔除尿管后鼓励产妇离床活动,学会自我护理。 6、产妇回室后,护士即刻协助产妇与新生儿进行“三早”。 二、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1] 疼痛与腹部切口有关 [护理措施]

1、评估产妇疼痛的原因及程度。 2、协助产妇取舒适体位,术后6小时可取半卧位。 3、教会产妇有效咳嗽的方法,咳嗽时如为纵切口,轻按切口两 侧,并向中心聚拢腹壁,以减轻切口张力,如为横切口,轻按切 口,以减轻切口处振动。 4、护理操作应轻柔、集中,尽量减少移动产妇,指导产妇正确 翻身、下床的方法。 5、提供切实可行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6、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护理问题2] 舒适改变——腹胀与术中麻醉、肠蠕动减弱有关 [护理措施] 1、评估产妇腹胀原因及程度。 2、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 3、排气前免糖、产气食品,以防产气过多,可少量多餐进半流 食,促进肠蠕动。 4、轻揉按摩腹部,每晚用温热水足浴15分钟左右。 5、遵医嘱用药或肛管排气等。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一).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一)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KI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 14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46例外科手术患者有15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84%。结论: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切口感染。 【关键词】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isk factors of operative incision infection in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and its preventive measures.Methods: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incision infection of 3146 ca.ses in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Results:Among 3 146 cases undergong operative treatment in gensed.Results:Among 3 146 cases undergoing operative treatment in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the incision infection was f0und in 152 cades,the infection rate was 4.84%.Conclusion:The incision infection of oper_ative patien~ in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is often seen postoperatively,the rate of incisiion infection could be decreased after takingprevention measures according to various correlative factors. 【Key words】Wound infection;Prevention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之一。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我院切口感染状况.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的发生.对我院2003年1月~2005年l2月手术切13感染病例进行分析。 l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2003年1月~2005年l2月我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3 146例,其中男1 825例,女l 321例,年龄3~88岁。1.2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2 结果 2.1 感染与住院时间:152例切13感染患者中.住院时间最短5天,最长216天,切口感染与住院时间关系分布见表1。 表1 切口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分布 住院时间(d) 手术人数感染例数感染率(%) 构成比(%) 7 824 4 o.48 2.65 7一l 631 1 2.53 lO.59 l5—29 48l 24 4.98 15 89 30-59 5o6 39 7.7l 25.83 60-99 342 30 8.77 19.87 >lO0 362 38 10.49 25.16 2.2 切口感染与年龄:152例切口感染患者中,年龄最小是3岁,最大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