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引起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探讨

引起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探讨
1 . 法 2方
并不利于愈合, 缝合时对合差 , 为止血缝合过紧 、 过密, 易造成局部缺血 、 坏死 ,引起感染 。⑤手术时机:急症剖 宫产术 由于前多种病理状态的存
在( 如贫血、低蛋 白血症、糖尿病等 ) ;手术时 间较择期组延长使其易 于发生感染。⑥试产时间 :长时间试产先露部长时间压迫 ,使得子宫下
中国医药指 南 2 0 年 2月第 7卷 第 3 09 期
G i f h a d i , era 2 0 , o 7 N . u e C i Mei n Fbu r 0 9 V 1 , o do n ce y . 3
引起剖 宫产术后切 口感染 的相关 因素及预 防探讨
伏 萍艳
【 要】目的 探 讨剖 宫产术 切 口感 染相 关因素 及预 防措施 。方法 20 摘 04年 1 月至 20 年 1 07 2月入住 我 院剖 宫产发 生手术切 1感染的 5 例 产妇 2 ' O
【 关键 词 】剖 宫产 ;切 口感 染 ;相 关因素 ;预 防措 施
中图分类 号 :R 1 . 7 98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7- 14 (0 9 3 0 3- 2 6 1 8 9 20 )0- 0 4 0
近年来剖宫 产率 在呈上升趋 势 ,随之 而来 的是剖宫产 的术 后并发 症 的增 多 ,其 中术后切 1 染是主要 的术 后并发症之一 ,不仅 延长了 3 感 住 院时 间 ,而 且增 加经济 负担 ,浪费 医疗 资源 ,而且 可导致 溃疡 形 成 ,引起晚期产 后出血 、子 宫切 除,甚至危及患者 生命… 。本文通 过 系统调查 , 讨影响剖 宫产 切 口感染的高 危因素 ,为临床控制感染提 探
引起组织缺血坏死 及缝 线的物 反应均 可造成 切 口 染。 感 31 . 3术 后 因素 .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采用 S P S S 1 7 . 0软 件进行统 计分析 ,
1 . 1 一般 资料
计量 资料 以均 数 ±标准 差( 士s ) 表示 ,采用 t 检验 ,计数 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并进行多 因素分析 ,P < 0 . 0 5为差异 有 统计 学 意义 。多 因素 分析 采用 L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 。 2 结果 2 . 1 手术后 S S I 患者 的相 关因素 观察 组中产妇的 B MI 、
手术时 间、发生术 后皮 下血肿及术前 、 术 中应用抗生素指标 高于对 照组 , 剖宫产史 、阴道检查次数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详见 表 1 。
2. 2 多 因素分析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表 明,在妊娠 期间发
生绒毛膜羊膜炎与手术切 口感染无统计学意义 ;患者术后皮 下血肿 、B MI 等指标是术后手术切 口感染的重要危 险因素 ; 术前 、术中应用抗生素的患者与未服用抗生素的患者相 比, 发生手术切 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详见表 2 。
2 8 5例行子宫下段横切 口剖宫产术的患者 ,年龄 1 9 ~3 5岁 , 平均( 2 5 . 3± 2. 8 ) 岁 ,有 1次或 1次以上剖官产 史 l 1 0例
( 3 8 . 6 %) ,3 7例 ( 1 3 . 0 %) 妊 娠 期 间 有 支 原 体 等 感 染 ,1 3 9
例( 4 8 . 8 %) 在术前 、术 中预 防性 给予抗生素治疗 将所有患 者按是否 有手术切 口感染分为 观察组( 发生手术 切 口感染 , S S I 组) 7 5例和对 照组( 未发生 手术 切 口感染 , 非S S I 组) 2 1 0 例。其 中 S S I 组 中发生浅表性切 口感染 6 0例( 8 0 . O %) 和深 部切 口感 染 1 5例 ( 2 0 . 0 %) 。 1 . 2 相关 因素 主要研究患者 的一般 因素 、 产科及手 术等

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原因论文

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原因论文

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原因探析摘要: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寻找最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并提出了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探析【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62-01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手术,是解决难产、快速结束产程和挽救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

随着手术技术和麻醉水平的进步,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其中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就是常见的一种,其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而且会影响医疗工作,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

1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1.1患者自身因素1.1.1肥胖及糖尿病:肥胖患者切口感染率最高可达13.5%。

因腹壁脂肪过厚影响术野的暴露和操作,难以避免缝合缺陷,容易导致脂肪液化、坏死或渗血等,使切口修复延迟而导致感染。

因此,对肥胖患者多选择下腹沿脂肪横褶行横切口,切开脂肪层时可用手撕开,可以减少血管断裂而影响脂肪血液循环;脂肪缝合时避免多次操作或用手、钳等破坏脂肪细胞,造成脂肪液化,切口延迟愈合;同时注意关闭皮下脂肪,勿留死腔,减少感染发生。

糖尿病是影响切口愈合的常见慢性病,白细胞趋化性(改变切口愈合过程中细胞功能而导致切口延迟愈合)和末梢循环功能衰竭可导致切口不愈合或感染。

感染发生率可高达10.7%。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应在孕期、术前、术中及术后纠正血糖水平,有助于切口愈合。

1.1.2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维生素缺乏等均可影响切口愈合而导致感染,其感染发生率可达16.6%。

妊娠晚期每日所需蛋白质为60~80g,哺乳期则增加为65~85g,围手术期所需的蛋白质应高于此量。

此外,贫血是引起切口愈合常见的因素。

因此,在孕期时应注意补充铁剂,对孕妇进行孕养指导,合理、均衡摄取营养素,对于一些微量元素也不能忽略,如维生素a可以增加单核细胞的数量、稳定白细胞内的溶酶体,维持正常炎性反应。

剖宫产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240例

剖宫产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240例
2%, 7 而阴道产仅 2 ~3 , % % 剖宫产 术后 感染率是 阴道分娩 的 5~1 0倍… 。因此 ,
受刺激 引起 水 脂肪厚 、 组织愈合能力 差 ; 缝 合技术欠佳 、 血肿形成或 留有死腔 。针 有
做好剖宫产术后感染 的防治 , 对降低 孕妇
的 正 常 菌 群 , 制 敏 感 细 菌 , 成 耐 药 菌 抑 造
时可使用灭 菌石蜡 油加地 卡 因以减少 疼
痛 及损 伤。剖宫产术后产妇机体虚弱 、 抵 抗力差 、 差后恶露 及术 后创 伤组织 渗血 、 渗夜是细菌生长 的有利条件 , 术后应加 强
管 理 , 用 一 次 性 密 闭 集 尿 系 统 , 袋 置 使 尿
u e .M eh ds: 0 a e o o pi l nfe rs to 24 c s s f h s t i e - a
选用 口径适 合 的 Fl oe y尿 管减 少尿 管 壁
与尿 道 之 间 的 间 隙 , 治 逆 行 感 染 , 尿 防 导
合理使用抗生素 。研究表明 , 口被 伤
死亡率具有重大意义 。回顾我 院 2 0 0 8年 1 ~ 00年 3月行剖 宫产产妇 2 0例 , 月 21 4 针对引起 医院感染 的情况 , 析其主要 相 分
对以上因素 , 应综合 预 防感 染 , 从术 前备
皮 、 中严格 消毒及 无菌操 作 , 术 手术 过程 操作轻柔 , 尽量减少组织损伤 , 彻底 止血 、 减少出血及血 肿形成 、 短手术 时 间 , 缩 严
于膀胱水平 以下 , 保持 尿管 通畅 , 日用 每 消毒液外阴 冲洗 1~ 2次, 勤换外 阴护垫 , 保持外 阴清 洁 , 量缩 短尿管 留置 时间 , 尽
株容易在该 地 栖 息 , 引起 其 他 感 染 。因 此, 传统 的手 术前后 用药 , 已逐 渐被 单剂 量、 短疗法所 取代 。以预 防二 重感染 , 影 响切 口愈合。大量临床研 究证 明 , 预防性 抗 生素采用 围手术期 用药取 得 良好 的预

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1.5 76
1 .00 5~2.4 71
0 .04 6
3 33 3 405
1.4 61
0 .88 0~2.4 24
0 .14 0

19
3 15
1.6 52
1 .00 6~2.7 13
0 .04 5

12 5
3 423
急症剖宫产

13
1 94
1.8 13
1 .00 7~3.2 64
0 .04 4
无 糖尿病
治 医 师。
( 收稿日期: 2008- 07- 16)
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 危险因素分析
武 会军
( 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 山西 阳泉 0 450 00)
【摘 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危险因 素, 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3 882 例剖 宫产手术病例中, 以手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为因变量, 进行单 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 882 例病 例, 144 例( 3.7%) 发生切口 感染。单 因素分析显 示, 10 个变量 中有 6个与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有关, 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经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 仍保持 6 个 危险因素, 其相对危险 度得到校正。结论 慢 性高血压、糖尿 病 、体 型 肥 胖 、双 胞 胎 、胎 膜 早 破 以 及 急 症 剖 宫 产 为 剖 宫 产 术 后 切 口 早 期感 染 的 独 立 危 险 因 素 。
887
临 床与 实践
临 床特征 高 血压 有 无 糖 尿病 有 无 肥胖 有 无 双胎 有 无
胎 膜早破 有 无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2 0 1 1年 1 月 一2 0 1 2年 1 月 我 院产科病 房共
收治行剖宫 产 手术 的产 妇 4 3 5例。据 我 国 医 院感 染诊 断标 准 将 其中发生术后切 口感染 的 4 9例患者 纳入 观察 组 , 年龄 2 2~ 3 8 ( 2 8 . 6±6 . 4 ) 岁; 初产妇 3 3例 , 经 产妇 l 6例 ; 孕3 6— 4 2 ( 3 9 . 6± 3 . 4 ) 周。 同时随机 抽取 同期住 院行 剖 宫产 手术 未发
( P>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 切 口感 染的诊断标准
参考 文献 [ 3 ] 中的我 国医 院感染
发生 … 。大量 临床资料表 明 , 肥胖 、 妊娠期合 并症 、 瘢痕子宫 、
生殖道检查 、 生殖道感染 、 胎膜早破 、 手术 时 间过 长 、 住 院时 间
会产生许 多不 良后 果 , 轻者 可导 致切 口愈 合 时间延长 , 重者 可
1 . 3 观察 指标 比较 2组 产妇 的肥胖 , 妊娠期合 并基础性 疾
病, 阴道感 染 , 胎膜早破 , 手术时间 , 阴道检查次数 , 及瘢痕 子宫 再剖宫产率等 。 1 . 4 统计学方 法 应用 S P S S 1 0 . 0统计 软件进 行数据处 理 。 计数资料 以率 ( %) 表示 , 组 间 比较采 用 检验 ; 计 量资 料 以 元±s 表示 , 组 间 比较 采用 t 检 验。P< 0 . 0 5为差 异有 统 计学
意义。
2 结 果
致宫 内感染 、 产后子宫大 出血 、 败血症等 , 对患者 的生命健康 造
成一定 的影 响 。为探 讨剖 宫产 术后 切 口感染 的原 因, 分 析 其发生特点 , 并及时进行有效 的预 防和治疗 , 笔 者分析 了 2 0 1 0 年 1月 一 2 0 1 2年 6月我院剖宫产患者 中发生切 口感 染和未 发 生切 口感染患者相关 临床 因素的差 异 , 现报道如下 。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原因探讨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原因探讨
3 2 术 中感染 相关 因素 .
() 术 时 间 过 长 ( h ;2手术 中止 血 不 良 , 肿 形 成 ; ) 1手 >l )() 血 ( 缝 3 针 过 密 ; ) 中 失血 过 多 ;5肥 胖 ( 重 > 5 g 。 (术 4 () 体 7 k )本组 4 例 切 口感 8 染中,o 手术时间延长( h 。 1N >1 )创面 暴 露 时 间长 , 菌 大 量 繁殖 , 细 增加 了切 口感 染机 会 。 中止血 不 良 , 肿 形 成 , 肿直 径 <3m者 术 血 血 c
1 1 一 般 资料 .
妊娠 晚期 及临产 , 宫颈粘液 栓脱 落 , 以及 胎膜早破 。 阴道 的 自净 及 自然 防御 功能 下降 , 产程 中多次肛查 , 阴道检 查 , 使存 在于周 围环境 中或产 妇生殖 道内的条件 致病茵大量 繁殖 , 从生殖 道逆行感染 , 导致 腹部切 口 感染 。 程时 间延 长 , 妇体 力及 抵抗 力下 降 , 是一 种易 感染 因素 。 产 产 也
临 床


Cl OE N EI L H AFRI D A N GM C
剖 宫 产 腹 部 切 口感 染 原 因 探 讨
刘 霞珍
( 广东省南雄市中医院妇产科
广东南雄 5 0 ) 14 0 2
【 要 】目的 探讨 剖宫 产腹 部 切 口感染 原 因。 法 回顾 分析 本 院 2 0 年 1 -2 0 年 1 月, - 间4 例 剖 宫 产腹 部 切 口感 染 病 摘 方 0 6 月_ 0 8 2 3f 8  ̄ _  ̄ - 例, 与周期6 侧剖 宫产 切 口非感染 病例 , 产程 时 阀 , 膜时 间 , 中 出血 量 , 0 从 破 术 手术 时 问进 行比 较 。 结果 2 病例在 产程时 间 , 膜时 闻 纽 破 相比 差异有 统 计学意 义( 尸<0 0)在 术 中 出血 量 , 术时 间相 比差 异 无显著性 ( >0 0)结论 做 好 孕妇 产前检 查 的保健 工作 , .1。 手 P .5。 及时 进行 妊娠合 并症的 治疗 , 中注意止血 及缝合技 术 , 术 对存 在 感染 高危 因素的孕 妇术 前 、 后合 理使 用抗生 素, 术 可有效 预防和治愈腹 部切 口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分析摘要】子宫切口愈合不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剖宫产子宫切口因感染导致愈合不良,而致围生期不良结局的报道有增加的趋势。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致子宫切口憩室的病例也不断增加,以致生活质量受影响。

文章通过复习文献,并进一步阐述子宫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引起足够的关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关键词】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感染【中图分类号】R7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137-02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往往会造成产妇术后恢复不理想,且存在不规则阴道流血、贫血等问题。

即使月经复潮后,也会出现经期延长、淋漓不尽的临床表现。

现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13例、剖宫产切口妊娠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本组资料共23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及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其中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年龄24~39岁,平均(28.1±2.5)岁。

初产妇3例,经产妇10例,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

子宫切口妊娠患者10例,患者年龄26-40岁,平均(29.5±3)岁。

1.2临床表现a.子宫切口憩室:产妇在接受剖宫产之前,其月经周期、经期、月经量均处于正常状态。

而剖宫产术后月经来潮及月经周期无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阴道淋漓出血,经期持续时间最长达20d,未出现显著的腹痛表现。

经过相应的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所有病例均经B超及宫腔镜检查确诊。

经宫腔镜下电切或阴式手术治疗,术后月经症状均能改善。

b.子宫切口妊娠:均采用阴道B超或阴道彩超结合血β—H CG明确诊断。

10例患者均有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史。

其中两例子宫切口妊娠破裂,因“急腹症”就诊,拟“内出血”行急诊剖腹探查而确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页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作者:孙素芳 马琦 罗红艳 张艳珍
【关键词】 子宫切口感染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术后并发症也随之上升。其中,子宫切口
感染导致溃疡形成,引起晚期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甚至危及患者生
命。作者收集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20例(其中富阳市第二人民医
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 13例、浦江县人民医院2003年12月
至2005年12月 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感染的原因、
处理及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年龄19~40岁(平均29.5岁)。孕产次:初次妊娠
12例、2次妊娠3例、>3次妊娠 5例。剖宫产指征:胎儿宫内窘迫
3例,子痫前期2例,催产素引产失败5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
3例,臀位2例,胎膜早破3例,疤痕妊娠2例。剖宫产术式:均采
用下腹纵切口以及腹膜内子宫下段横切口。持续临床表现:20例患者
6例高热、呈驰张热,其中1例术后5d出现阴道脓液流出,B超提示
子宫切口处“瘘管”形成,另1例术后7d B超提示右阔韧带有一约
6cm×5cm×4cm大小血肿。8例术后持续低热、体温在37.5~38℃右
左,6例表现为反复出现 大量阴道流血,量约800~3000ml左右。
1.2 诊断标准
术后5d进行超声检查:适度充盈膀胱后患者仰卧位,于下腹部作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页
纵横与侧向扫查,切口以纵向扫查为主,同时切面观察子宫、宫腔及
宫旁组织。参照《实用妇产科诊断学》的诊断标准:(1)伤口愈合良好:
肌层回声均匀或上段肌层厚下段肌层较薄,切口处轻度隆起,隆起处
回声偏强,浆膜层、肌层连续,宫腔内无或有少量积血。(2)伤口愈合
欠佳:切口处隆起明显,此处浆膜层连续或断续,肌层连续,但有小
暗区(测试对缝线反应或有感染渗出),宫腔内多有积血。(3)伤口未愈
合:①只有浆膜层连续,肌层连贯性差;②浆膜层及部分肌层连续;
③浆膜及肌层均连贯性差,切口处只有纤维素样回声,可见液态无声
区。此3种情况宫腔内均有积血,有的合并盆腔积血。所有病例B超
均提示子宫体积增大,前壁下段增厚,切口浆膜明显隆起,回声增强、
模糊、杂乱,其中心部出现缺损现象并可见局部不规则低回声区或无
声区。排除产褥感染、胎盘残留等引起的发热及产后出血。
1.3 治疗方法
加强抗感染治疗,联合第3代广谱抗生素加抗厌氧菌药物治疗,
同时缩宫素止血,阴道流血多者予输血纠正贫血,全身支持治疗10~
30d。
2 结果
18例待体温正常,阴道流血止,B超复查见子宫切口无异常回声,则
停用抗生素,改用中药口服巩固治疗,并随访至产后42d,除两侧外
均以保守治疗获痊愈。其中1例因反复出现阴道大量出血,保守治疗
失败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中见子宫下段切口0.5cm×0.5cm大小溃
疡面,病检报告示子宫切口炎症改变,溃疡形成。另1例转上级医院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页
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随诊成功保留子宫。
3 讨论
二维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本文通过对20例剖宫产术后临床表现结合B超诊断为子宫切口感染的
患者作回顾性分析,认为子宫切口感染是多方面的,主要分析如下。
3.1 阴道试产时间长
本组中3例因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5例因催产素引产失败,
阴道试产时间>10h,因产程无进展,而改行剖宫产后发生子宫切口感
染。阴道试产时间长,先露部长时间的压迫,使子宫下段拉长且变薄,
组织水肿,且持续性枕后位胎头俯屈不良或位置较低,娩头困难,容
易引起子宫下段裂伤[2],形成血肿,对合欠佳,引起感染。
3.2 胎膜早破时间长
本组中3例因胎膜早破时间较长,行剖宫产后发生子宫切口感染。
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主要诱发因素,此外胎位异常、头盆不对称、骨盆
狭窄也是胎膜早破很重要的诱因[3],若胎膜早破时间长,引产失败,
产程停滞或者产程中多次肛查以及阴道检查,破坏了生殖道的自身防
御机制,一些条件致病菌成为优势菌,进入子宫切口而造成感染。
3.3 疤痕子宫
本组2例为疤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由于疤痕组织增生、
质脆,有时很薄,在疤痕处钝性分离子宫肌层不易把握切口方向,易
向两侧撕裂,增加切口出血并不利于愈合[4],缝合时对合差,为止
血缝合过紧、过密,易造成局部缺血、坏死,引起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