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平喘药

合集下载

止咳平喘丸的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丸的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丸的功能主治简介止咳平喘丸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多种中药组成。

它具有很好的疗效,可用于治疗咳嗽和喘息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止咳平喘丸的功能主治。

功能止咳平喘丸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止咳作用:止咳平喘丸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特别对于干咳和痰少的咳嗽有较好的疗效。

它可以舒缓咳嗽引起的不适感,并促进痰液的排出。

2.平喘作用:止咳平喘丸对喘息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它可以舒展气管,减轻气道痉挛,缓解呼吸困难,从而平喘。

3.清热解毒作用:止咳平喘丸中含有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成分,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消炎解毒,从而缓解发热症状。

主治止咳平喘丸的主要适应症包括:1.支气管炎:止咳平喘丸可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和喘息等症状。

它可以缓解咳嗽,改善呼吸困难,减轻喘息。

2.过敏性鼻炎:止咳平喘丸对于过敏性鼻炎引发的鼻塞、喷嚏、流鼻涕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它可以舒缓鼻腔炎症,减轻鼻塞,促进鼻涕的排出。

3.慢性咽炎:止咳平喘丸对于慢性咽炎引起的咳嗽、喉咙痛等症状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它可以缓解咳嗽,减轻喉咙不适感。

4.支气管哮喘:由于止咳平喘丸具有平喘的作用,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它可以缓解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5.上呼吸道感染:止咳平喘丸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发热、咳嗽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用法用量根据药物说明书和医生的建议,一般成年人每次口服2-4粒,一日3次。

儿童用量可减半。

建议在饭后服用,以避免胃不适。

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宜自行调整用量。

注意事项使用止咳平喘丸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对本品或本品成分过敏的人禁止使用。

3.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人不宜使用。

4.存储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防潮防潮。

5.如出现不良反应或使用后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总结止咳平喘丸是一种具有很好疗效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咳嗽和喘息等症状。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ppt课件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ppt课件
ppt课件 26
白附子
来源:天南星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 块茎。
ppt课件
27
白附子
其性上行,善祛头面风痰,治头面风瘫要 药
ppt课件
28
白附子
性能: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 燥温化痰, 祛风止痉, 解毒散结。
ppt课件
29
白附子
主治: 1. 痛及偏头痛等。本品既能够燥湿化痰,又 有祛风止痉的作用。治风痰壅盛,抽搐或
ppt课件 22
天南星
主治: 1.湿痰、寒痰证(顽痰证)。本品功能燥湿化 痰,温燥之性胜于半夏。常与陈皮、半夏、茯芩、 枳实等药配伍,以治痰湿壅滞所致的咳痰多稀薄、 苔腻胸闷等证,如导痰汤;如属肺热咳嗽,咯痰 黄稠,亦可配伍黄芩、瓜蒌等清热化痰之品。 2.风痰眩晕、中风。本品有祛风止痉之效,又 能燥湿化痰,尤善除经络风痰,半夏、白附子- 青州白丸子;中风,用生川乌、生附子、木香为 散,生姜煎汤送下-三生饮。
ppt课件
25
半夏、天南星
两药均辛温有毒,燥湿化痰,均为治湿痰、寒痰 要药。外用均能消肿止痛、用治痈疽肿痛、瘰疬、 毒蛇咬伤。 半夏:主归脾胃,善除脾胃湿痰,还能降逆止呕, 为止呕要药。并能消痞散结,治胸脘痞闷,梅核 气等证。 天南星:主归肝经,温燥之性强于半夏,善治顽 痰。又善走经络祛风痰而止痉。故又为祛风痰要 药。常用于半身不遂、破伤风等。
ppt课件 14
半 夏
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本品既能燥湿以化痰,又能降逆以和胃。为止呕 之要药。长于治疗寒饮呕吐,常与生姜同用,如 小半夏汤。 本品又可用于多种病证的呕吐,若胃虚不纳,反 胃呕吐者,配补气和中的人参、白蜜-大半夏汤; 治胃如大半夏汤以之配人参、白蜜,治胃虚呕吐; 如半夏厚朴汤。治胃热呕吐,与清热降逆的黄连、 竹茹、橘皮-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治妊娠呕吐, 人参、干姜-干姜人参半夏汤,或配伍苏梗、砂 仁理气安胎。

基础中医学:七、祛痰止咳平喘药

基础中医学:七、祛痰止咳平喘药

相同: 川贝母、浙贝母二者皆味苦性寒凉,
均能清热化痰止咳、散结,都可用治痰热 咳嗽,风热咳嗽,疮痈肿痛,乳痈肿痛,
功 瘰疬痰核,肺痈吐脓等证。贝母反乌头,
不宜同用。

不同:
川贝母 ── 味甘性微寒,长于润肺
止咳,多用于肺虚久咳,阴虚燥咳,劳

嗽咯血,痰少咽燥等证。
浙贝母 ── 苦寒较甚,开泄力大,
故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为百合科植物 川贝母 、暗紫贝母、
甘肃贝母 或棱砂贝母(Fritillaria
川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贝 C. Hsia)的
母 鳞茎。
性味归经: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 效: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
消肿。
应 用: 1、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本品性寒味微
因子,它“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所 以痰的病证(咳嗽气喘,咯痰量多,呕 恶眩晕,或局部有圆滑肿块,苔腻,脉 弦或滑)甚多,皆可用化痰药治之。
2.止咳平喘药,用于外感、内伤所 致各种咳嗽和喘息。
含 义:
(一)
凡具有温化寒痰功效,以温肺化 痰或燥湿化痰为主要作用,治疗寒痰、 湿痰的药物,称温化寒痰药。
苦,能 清肺泄热化痰,用治外感风热所致 咯痰黄稠者,常与黄芩、知母同用。又 味 甘质润能润肺止咳,治燥热伤肺所致咽痛、咯 痰不爽,常与瓜蒌、沙参、麦冬、桔梗等同用。
2、散结消肿 用于瘰疬疮肿及乳痈,肺 痈。本品能清热解郁化痰散结。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1~2g。
使用注意: 反乌头。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用法用量 : 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
消痞 和胃多用清半夏;降逆止呕多用 姜半夏;燥湿止咳多用法半夏;生半 夏长于消肿散结,只宜外用。

临床常用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大全

临床常用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大全

临床常用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举例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病症,多为感染或变态反响等多种因素所致。

因此在对因治疗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平喘药可缓解病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化痰止咳平喘药: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气喘的药物。

一、镇咳药镇咳药可通过抑制延脑咳嗽中枢或抑制发射弧中的某一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

可促进痰液和异物排出,但剧烈而频繁的咳嗽可使病人痛苦及引起并发症。

咳嗽反射弧包括四个环节:〔1〕呼吸道神经末梢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器、化学感觉器和肺牵张感受器。

〔2〕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纤维。

〔3〕延髓咳嗽中枢,位于延髓背侧部,邻近呼吸中枢。

〔4〕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喉上神经和脑神经。

它们协同完成咳嗽运动。

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除去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等呼吸器官以外,耳、脑膜、心脏、食管、胃等内脏的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也会传入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镇咳药按其作用部位分为:①中枢性镇咳药,②外周性镇咳药,也有局部药物兼具上述两种抑制作用。

(一)中枢性镇咳药可直接抑制位延脑的咳嗽中枢而产生止咳作用。

长期剧烈咳,痰量不多且频繁,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的患者,可用中枢性镇咳药。

①、麻醉性:有阿片、可待因、吗啡等,其镇咳作用迅速而强大,同时具有镇痛作用。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特别是由于咳嗽而影响睡眠的患者,在胸膜炎伴胸痛的剧烈干咳时,用其既可止痛又有镇咳的作用。

因为这类药物有些副作用,如轻微的抑制呼吸中枢、欣快症和成瘾性及局部胃肠道反响〔久用易成瘾,使痰难以咯出和抑制呼吸中枢等〕缺点。

建议慎用,必须使用时应限制用量。

②、非麻醉性:有右美沙芬、咳必清等。

对麻醉性镇痛药进行结构改造而合成的中枢性镇咳药药物,几无镇痛和成瘾作用,对痰多、痰液黏稠、老人、小儿患者不宜使用,否那么会加重病情。

可发生嗜睡现象,驾驶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尽量防止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止咳平喘中成药合理应用

止咳平喘中成药合理应用

三 分证论治
(一)风寒袭肺 临床表现 : 主症:咳嗽(急短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 次症:风寒表证(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
恶寒发热、无汗。 ) 舌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疗原则 :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处方: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加减应用: 1.临证注重祛痰下气,上方加法夏以配陈皮; 2.咳嗽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 3.表寒重者加防风、桂枝,以加强辛温解表; 4.风寒咳嗽兼咽痛声嘶,口渴心烦,痰黄稠,
清 肝、养肺、补肾,忌辛散。
(四) 初咳者,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宣 畅肺气。
(五) To treat phlegm and keep the adverse energy downward
• 金元时期刘河间《河间六书·咳嗽论》“咳 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是 以南星半夏胜其痰而咳嗽自愈,枳壳陈皮 利其气而痰自下。”
预防调摄
(一)平素应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二)易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 (三)加强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四)咳嗽患者饮食不宜过于肥甘厚味,辛辣剌激饮食。 (五)内伤久咳者,应戒烟。 (六)痰多者应嘱其深咳排痰,久咳体虚无力排痰者,可
止咳平喘药
止咳平喘药(中医)
定义: 凡能化痰或祛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化痰药;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用治咳喘 证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痰、咳、喘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兼 杂。咳喘必挟痰,痰多必致咳喘。化痰药每兼 止咳、平喘之功效;而止咳平喘药也常兼化痰 之效。
二.功效: 止咳平喘
1. 痰少或无痰,为燥热或阴虚。 2. 痰多,属痰湿、痰热、虚寒。 3. 痰白清稀,属风、属寒。 4. 痰白而稠,属湿。 5. 痰黄而稠,属热。 6. 痰中带血,属肺热或肺阴虚。

13 止咳平喘药

13 止咳平喘药

款冬花 款冬
百部
【药用来源】
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 对叶百部 的干燥块根。
直立百部
百部药材
紫菀、款冬、百部
功效相近,润肺降气,消痰止咳,且温而不燥,寒热虚实,
外感内伤,新久咳嗽,均可应用。
紫菀苦、辛、甘,微温,归肺经。性温不热,质润不燥, 长于润肺下气,开郁化痰,祛痰作用较盛。 款冬花辛、微苦,温,归肺经。《本经》云:“主咳逆上 气”,有良好的止咳定喘功效。


海浮石
【药用来源】
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瘤苔虫的骨骼
海浮石
海蛤壳
【药用来源】 为帘蛤科动物和青蛤等多种海蛤的贝壳
文蛤
青蛤
瓦楞子
【药用来源】 为软体动物蚶科毛蚶、泥蚶或魁蚶的贝壳
魁蚶
毛蚶
泥蚶
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

三药均味咸性寒,归肺经。同能清肺化痰,软坚散 结,可用治痰热咳嗽,瘿瘤痰核。 海浮石兼能通淋消石,又医石淋涩痛。 海蛤壳又可利尿消肿,治小便不利湿热水肿。 瓦楞子尚能化淤散结,可用治症瘕痞块。 海蛤壳、瓦楞子研粉吞服,均可制酸止痛,又为胃 痛泛酸所常用。
青杆竹
竹茹、天竺黄、竹沥

均能清热化痰,治疗痰热为患。 竹茹甘、微寒,归肺、胃经。清肺胃之热,化痰止呕,开 郁除烦,多用治痰热咳嗽,胃热呕吐及痰火内扰虚烦不眠之 症。 天竺黄甘寒,主入心肝,清热化痰,凉心定惊,用治痰热 急惊及中风痰壅等症,且无寒滑之弊,小儿惊风,用之为宜。 竹沥甘、寒,归心肺肝经。甘寒滑利,善清心肝肺三经之 火,长于清火化痰,通络定惊,故可用治痰火咳嗽,中风痰 迷,半身不遂,惊痫癫狂等症,唯药性寒滑,脾虚便溏者忌 服。
沥、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海藻、昆布、黄药子、胖大 海、蔊莱、礞石、猴枣等。

中药学第18章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第18章止咳平喘药

第十八章止咳平喘药一、含义以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咳、喘证的药物,分别称为止咳药或平喘药。

喘息有时也称气喘,中医的喘息包括哮喘。

喘,急息也,所以气喘不单单是哮喘,还包括呼吸急促。

二、功效与主治止咳,用于咳嗽。

平喘,用于喘息。

这一章药多数兼有这两个功效。

止咳和平喘是两个不同的功效,但绝大多数药很难分清主次,故不再细分。

兼有功效主要是化痰或祛痰,因为咳喘虽然有多种病因,但由于痰浊闭阻肺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而肺气上逆,是导致咳喘更直接更主要的原因,使用这类药有些本身就是祛痰药。

但大多数祛痰不很强,与止咳平喘相比次要。

但少数的药,祛痰作用比止咳平喘作用强,重要,应是祛痰药,但为了和某些药对比或其它原因,仍然放在这一章。

止咳平喘药均有止咳、平喘功效,宜用于以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咳嗽之证可因五脏六腑的病变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和司呼吸的功能,致使肺气上逆而引起。

喘息证以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者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等为主要表现,其病证有虚有实,可因外邪、痰浊阻遏于肺,亦可由肺肾气虚所致。

有时咳喘亦可同时出现。

导致咳喘之证的病因颇多,病情复杂,有外感所致,内伤诱发,并有寒热虚实之异。

如表邪袭肺之咳、喘者,常伴恶寒、发热、鼻塞不通或喉痒痛等表证,又因外感风寒和风热邪气的不同,其兼症各异;而痰浊阻肺之咳喘实证,因其病性不同,又有湿痰、寒痰、热痰、燥痰之别,其痰的特征及伴见症亦各异(详见化痰药章)。

若久病体虚,肺阴亏耗者,以干咳、声哑、消瘦乏力、潮热盗汗等为特征;肺肾气虚之虚喘,多源臀ⅲ舳辔伲虼酰衿W院沟任饕硐帧?br>三、性能特点药性偏温、偏寒、平和,无规律。

要特殊记忆。

因为药性关系到临床选药。

药味,反应止咳平喘特征的苦味,苦能降泻,除了通泻、清泻之外,还有降泻,降泻包括使上逆的肺气下降,上逆的胃气和降。

止咳平喘药主要是使上逆的肺气下降,能肃降肺气。

但事实上确定药物的味时也考虑了真实滋味,所以这章药绝大多数苦味,有些药辛,如紫苏子、款冬花,本身有一定芳香气味,又如桑白皮的甘味,都是真实滋味。

中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止咳平喘药(expectorants,antitussives and drugs for relieving dyspnea),以祛痰、消痰、制止和减轻咳嗽气喘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功用此类药物一般分为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

在化痰药中,药性辛而燥者,多有燥湿化痰、温化寒痰的作用;药性甘苦微寒者,多有清化热痰、润燥化痰的作用。

止咳平喘药中,由于药物性味的不同,分别具有宣肺、降肺、泻肺、清肺、润肺、敛肺止咳平喘的作用。

部分药物还有散结消肿、熄风定惊、清热利尿、润肠通便等作用。

分类和适应证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化痰止咳平喘药可分为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和止咳平喘药3类。

①温化寒痰药。

药性温燥,主要用于寒痰犯肺所致的喘咳痰多、色白、质稀,口鼻气冷,或湿痰犯肺、咳嗽痰多、色白成块、舌苔白腻,以及痰湿阻滞经络所引起的关节酸痛、痰核流注、瘰疬,或痰浊上壅、蒙蔽清窍所致中风痰迷、癫痫惊狂等证。

常用药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荚、白前、桔梗、旋覆花等。

②清化热痰药。

药性寒凉,主要用于热痰壅肺所致的痰多咳喘、痰稠色黄,或燥痰犯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以及痰火上扰的心烦不安、痰迷心窍的中风、癫狂,或痰火凝结、瘿瘤瘰疬痰核等证。

常用药有前胡、瓜蒌、浙贝母、川贝母、天竹黄、竹茹、竹沥、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海藻、昆布、胆南星、黄药子、礞石、胖大海、猪胆汁、罗汉果、木蝴蝶、冬瓜子等。

③止咳平喘药。

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失宣降、痰壅气逆的咳喘证。

常用的药物有杏仁、紫苏子、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矮地茶、鼠曲草、洋金花、百部、紫菀、款冬花、白果等。

此外,部分药物还可用治痰热急惊、湿热水肿、肠燥便秘等证。

配伍使用化痰止咳平喘药时,须根据不同的病情适当配伍。

如因外感,当配解表药;如因里热,当配清热药;如兼里寒者,当配温里药;虚劳咳喘者,当配补益药;癫痫惊狂者,当配安神、平肝、开窍药;中风痰迷者,当配开窍醒神药和熄风药;瘿瘤瘰疬者,又当配软坚散结之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法用量

5~15g 久咳虚嗽者宜蜜炙用



味甘质润,润肺止咳
紫菀 《神农本草经》 款冬花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紫菀:菊科紫菀的根及根茎 款冬花:菊科款冬花的花蕾
性味归经
紫 菀:辛、甘、苦,温。归肺经 款冬花:辛,微苦,温。归肺经




紫 菀:润肺化痰止咳 款冬花:润肺止咳化痰

1. 哮喘痰嗽
本品敛肺化痰定喘。
——配麻黄、黄芩等(定喘汤)


2. 带下,白浊,小便频数,遗尿 本品收涩止带,缩尿。
带下——配山药、莲子等
遗尿——配山茱萸、覆盆子等
用法用量

5~10g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可多用,小儿尤为注 意




收涩之性强,善敛肺及固涩下焦


2.肠燥便秘 本品润肠通便。
——配柏子仁、郁李仁等
用法用量

5~10g 宜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

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



味苦性降,有较好的止咳平喘之功, 用治多种喘咳

质润而润肠通便
苏 子
《名医别录》
药物来源

唇形科紫苏的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辛,温 归肺、大肠经
降气化痰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同 ]

润肺化痰止咳——多种咳嗽
紫菀:偏于化痰
冬花:偏于止咳
用法用量

5~10g
外感暴咳者生用,肺虚久咳者宜 蜜炙用



润肺化痰止咳
枇杷叶
《名医别录》
药物来源

蔷薇科枇杷的叶
性味归经
苦,微寒 归肺、胃经
清肺化痰止咳 降逆止呕



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


1.肺热咳喘 本品清肺化痰止咳。

性味归经
甘、苦,微温 归肺经
润肺止咳 杀 虫



润肺止咳,杀虫


1.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 本品润肺止咳,无论外感内伤、新 久者,均可用之。
——单用 风寒咳嗽——配荆芥、紫菀等(止嗽散) 久咳不已——配黄芪、沙参、麦冬等 (百部汤)


2.蛲虫,阴道滴虫,头虱,疥癣
本品杀虫。 ——单品外用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1.痰壅气逆,咳嗽气喘 本品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配白芥子、莱菔子(三子养亲汤)
——配厚朴等(苏子降气汤)


2.肠燥便秘 本品润肠通便。
——配杏仁、火麻仁、瓜蒌仁等
用法用量

5~10g
百 部
《名医别录》
药物来源
百部科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 的块根
——配桑叶、前胡等

用பைடு நூலகம்
2.胃热呕吐,哕逆 本品清胃热,降逆止呕。
——配橘皮、竹茹等
用法用量

5~10g 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马兜铃
《药性论》
药物来源
马兜铃科北马兜铃、马兜铃的成熟 果实

性味归经
苦、微辛,寒 归肺、大肠经
清肺化痰 止咳平喘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桑白皮 《神农本草经》 葶苈子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桑白皮:桑科桑的根皮
葶苈子:十字花科独行菜、播娘蒿 的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
桑白皮:甘,寒。归肺经 葶苈子:苦、辛,大寒。 归肺、 膀胱经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同]
1.泻肺热,平喘咳——肺热咳喘
葶苈子:泻热力强峻猛,又能消痰行水, 多用治痰涎壅盛喘咳之实证 桑白皮:力缓,既用于实证喘咳,亦用 于虚证及小儿喘咳
第二节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蔷薇科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 或杏的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
苦,微温。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1.咳嗽气喘 本品苦降肺气,止咳平喘,经配伍, 可用治多种咳喘证。
风热犯肺——配桑叶、菊花等(桑菊饮) 肺热咳嗽——配石膏(麻杏甘石汤) 肺燥咳嗽——配桑叶、贝母、沙参等 (桑杏汤)


[同]
2.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葶苈子:作用峻猛,水肿非实证不用。 又治胸水,腹水。 桑白皮:作用缓和,用治实、虚证
用法用量

5~10g
白 果
《日用本草》
药物来源

银杏科银杏的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
甘、苦、涩,平。有毒 归肺经
敛肺定喘 止 缩 带 尿



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