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阅读理解 -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详细知识整理及阅读理解练习题和答案

《艾青诗选》名著阅读归纳作品简介中国现当代最杰出的诗人艾青的一个断代诗选本,集中选录了诗人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诗作一百三十余首,其中既有《向太阳》、《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有《时代》、《老人》这样虽不著名,却有另一种动人风范的优秀之作。
这些诗篇全面、完整地层示了诗人第一个创作高峰期的综合诗歌成就,极富感染力地映现了一个苦难而激越的时代。
作者简介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
浙江金华人。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感情诚挚,诗风清新3轰动诗坛。
之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电春天》等。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
出版了《艾青选集》等。
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
其诗作《我爱这圣地》《大堰河一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
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
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作品主题01土地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蒲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
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在《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中,“大堰河"是人民的化身,是中国农民的化身,流露出艾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同时还有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
把爱国主义表达地淋漓尽致的还有他的名作《我爱这土地》一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推荐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推荐在八年级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为了帮助八年级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的专项练习,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内容:1. 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选择一些适合八年级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人物性格,把握故事情节。
2. 现代散文阅读:现代散文以其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而受到学生的喜爱。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现代散文名家的作品,如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小桔灯》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情感。
3. 报刊杂志文章阅读:报刊杂志上的文章通常紧跟时代脉搏,内容丰富多样。
推荐学生定期阅读《人民日报》、《读者》等报刊杂志,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热点,拓宽视野。
4. 古诗文阅读: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古诗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古诗文,如《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通过背诵和理解,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5. 阅读理解练习题:除了阅读材料,还可以通过做一些阅读理解练习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些练习题可以是课后习题,也可以是专门的阅读理解训练册,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可以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
6. 阅读分享会:组织学生定期举行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
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7. 阅读笔记: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8. 阅读竞赛:学校可以定期举办阅读竞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通过上述的专项练习,八年级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一、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侯,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用“﹏﹏﹏”在选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这些写了鸟的___________。
“有的……有的……有的……”写了鸟的___________。
又写了一只画眉鸟,这里采用了___________的方法。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
4.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双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没加双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在柏林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
”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
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嘲笑起来。
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
”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文学效果答题模板高中

文学效果答题模板高中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文学效果答题模板旨在指导高中学生掌握分析文学作品中各类效果的方法提升答题能力以下为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111 阅读理解首先全面阅读作品理解基本情节主题思想感情注意作者使用的语言风格叙述方式等112 划分层次在理解基础上将文章划分为不同层次每个层次围绕中心思想展开这有助于深入分析113 抓住关键词句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如反复出现的词汇形容词动词等它们往往承载着丰富情感和深刻含义114 分析修辞手法识别并分析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讨论其如何增强表达效果115 探讨表现手法考察作者采用何种表现手法来呈现故事如倒叙插叙对比等方法及其作用116 结合背景知识将作品放到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考察考虑时代特征对作品影响117 个人感悟在充分分析基础上结合自身经历或看法提出独到见解使答案更加生动鲜活118 逻辑清晰表达时注意条理性先总后分再总结这样能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119 用词准确选择恰当词汇描述感受避免空洞无物多使用具体例子支撑观点1110 字数控制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安排字数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1111 多角度思考不局限于一种思路多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思考丰富答案内容1112 反复修改完成初稿后多次检查修改完善直至满意为止12 本模板适用于高中阶段各种类型文学作品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121 学生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上述方法并不断实践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文学鉴赏水平122 教师可将此模板作为教学参考亦可根据班级特点适当调整内容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123 家长也可参照该模板辅导孩子学习帮助他们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升综合素质124 未来随着学生理解力提升可逐渐减少对外部模板依赖形成自己独特分析框架。
阅读理解中的设问句如何解读

阅读理解中的设问句如何解读一、关键信息1、设问句的定义与特点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问句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引起读者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重点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导读者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进文章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读设问句的方法分析提问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寻找答案线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作者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上下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常见的设问句类型一般性设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设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续设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协议内容11 设问句的定义设问句是一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形式,作者通过提出问题并自己给出答案,来达到某种表达目的。
例如:“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安宁。
”111 设问句的特点设问句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以疑问的形式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同时,由于作者自己给出了答案,使得表达更加直接、明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12 与疑问句的区别设问句与一般疑问句不同,疑问句通常是作者向读者寻求答案,而设问句的答案已经在作者的掌控之中,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传达信息和表达观点。
12 设问句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121 引起读者兴趣通过提出新奇、有趣或引人深思的问题,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更愿意深入阅读下去,以寻求答案。
关于阅读的议论文

关于阅读的议论文11 引言阅读,是一扇通向无尽智慧和丰富情感的大门,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心灵漫游的轻舟。
111 阅读开拓视野阅读能带我们穿越时空,领略古今中外的风光。
通过书籍,我们能与历史伟人对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智慧;能探索未知的领域,感受科学的神奇和奥秘;能品味不同文化的韵味,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112 阅读丰富心灵在喧嚣的世界中,阅读是一片宁静的港湾。
当我们沉浸于一本好书时,心灵得到滋养,情感得到共鸣。
我们会为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感动,会在文字的引领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113 阅读提升思维阅读是思维的体操。
它促使我们分析、推理、判断,锻炼我们的逻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在书中碰撞,激发我们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12 阅读面临的挑战121 信息爆炸与浮躁心态如今,信息如潮水般涌来,人们容易陷入碎片化阅读,难以静心深入一本书籍。
浮躁的心态使阅读变得功利,追求快速获取而忽略了深度理解。
122 电子设备的诱惑电子设备的普及带来了众多娱乐选择,分散了人们对阅读的注意力。
游戏、社交媒体等成为争夺时间的对手,让阅读在角落中被冷落。
13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131 设定阅读目标明确自己的阅读方向和目标,有计划地选择书籍,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132 创造阅读环境营造一个安静、舒适、充满书香的环境,让自己更容易沉浸于阅读之中。
133 分享与交流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参加读书俱乐部或讨论小组,通过交流加深对书籍的理解。
14 结论阅读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它不仅赋予我们知识和智慧,更塑造了我们的品格和灵魂。
让我们在阅读的海洋中畅游,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用书籍点亮人生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
语文阅读理解题的常见陷阱有哪些

语文阅读理解题的常见陷阱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常见陷阱类型2、陷阱的表现形式3、应对陷阱的策略11 常见陷阱类型111 偷换概念在阅读理解题中,命题者可能会故意将文中的某些概念进行替换,使考生在理解和答题时产生偏差。
例如,将原文中的“主要原因”偷换成“根本原因”,虽然看似相似,但含义和程度却有很大不同。
112 以偏概全有些题目会根据文中的局部内容得出过于绝对的结论,而忽略了整体的语境和其他相关信息。
比如,文中只是提到某个现象在特定情况下的表现,题目却将其推广为普遍现象。
113 无中生有选项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在原文中根本没有提及的内容,考生若不仔细甄别,很容易被这些凭空捏造的信息所误导。
114 张冠李戴将甲的观点、行为或特征错误地安在乙的身上,导致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出现混乱。
115 强加因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件事硬说成有因果关系,让考生误以为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
12 陷阱的表现形式121 词语表述不准确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可能与原文存在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别往往会影响对题意的正确理解。
比如,“大概”“可能”“也许”等模糊性词语的使用,改变了原文的确定性。
122 断章取义只选取文中的某一段落或句子进行命题,而忽略了其前后的相关内容,从而使考生无法全面把握作者的意图。
123 曲解文意对原文的意思进行错误的解读,故意歪曲作者的观点或态度,使考生在答题时陷入误区。
124 混淆时态把原文中的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等时态混淆,造成对事件发生时间和状态的错误判断。
125 主次不分在选项中强调次要内容,而忽略了文章的重点和关键信息,导致考生答题方向出现偏差。
13 应对陷阱的策略131 仔细审题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圈画出关键词语,避免因粗心大意而掉入陷阱。
132 回归原文遇到拿不准的选项,一定要回到原文中去寻找依据,对照原文进行逐一分析和判断,确保选项与原文的一致性。
133 综合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某个选项,要将其放在整个文章的语境中,结合上下文进行综合考虑,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和逻辑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复习题-(111)_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复习题-(111)疲惫()舍弃()4.文章围绕生存写了件事,请简单概括下来。
(2分)5.用“﹏﹏”画出文章中的排比句,并仿写一句。
(3分)6. 读了这篇文章,我产生了许多感想。
我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来。
(3分)六、星光灿烂的一个夏夜,我和伙伴又在河沿上数星星玩。
那阵子,由于天早,晒了一天的麦叶都有点耷拉着脑袋了。
我多么盼望咱家的庄稼长得壮啊!我就请伙伴在河堤上扒了一个口子,把河水引进了我家的麦田。
可是,就在我撅屁股垒引水道时,背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还没等我回头看是咋回事,屁股已重重挨了一巴掌,我有点委屈地说:“妈妈,我是给咱家的麦田灌水哩!”“快把口子给我堵上!”母亲愠(yùn)怒地说,“咱家的地在上面,河里的水不足,得先让下面的人家浇!”我只好一声不响地把口子堵上。
母亲这才放心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母亲提来一壶水,赏给我们每人一碗甜水。
在我们喝水的时候,母亲语重心长地说:“遇事不能先想着自己,你们这群孩子常常仰着脖子数星星,就不看看人家星星,你照着我,我照着他,大家都亮晶晶的,多么美丽啊!人啊,也该这样!”望着我们这些喝水的孩子,母亲又说:“别呛着,呶,那水里可藏着星星哩。
”我们好奇地瞧着碗里的水,果然,每人碗里的水面上都闪烁着星星。
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然而就是她在星星的身上发现了哲理,并用来照亮了我幼小的心灵。
1. 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表示。
(2分)河提(dī tí)数星星(shǔ shù)一瞅(qiūchǒu)扒口子(bā pā)2. “我多么盼望咱家的庄稼长得壮啊!”本日中的“盼”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望”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与“盼望”一词意相近的词是。
(2分)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语词:(2分)经常()闪耀()4. 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你从中想到什么?(4分)5 划线句子中母亲发现了什么哲理?(3分)6. 给短文起个恰当的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年前,美国某小镇的电视转播塔被雷击 倒,中断了居民的电视转播,电视停播的头 几天,居民们都觉得生活变得单调空虚,于 是,人们晚饭后不得不走出家门,互相(1)。 镇上图书馆、俱乐部、电影院、体育馆和公 园里的人越来越多。
一个月后,人们反而觉得生活比电视垄断 的时候丰富多彩,充实而有意义,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和(2)了。从这个有趣 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悟出:电视确实能开扩人们 的(3),丰富业余生活,但如果过多依赖它, 让电视完全垄断业余生活,则会使生活更加 单调。
人类的生活是社会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信 息和情感交流不仅是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也 是心理平衡的需要。
1、文中(1)处应该填写 A看 B访问 C见面 D拜访
D
(2)文中(2)处应该填写 A 好容 B 亲密 C 亲切 D 愉快
B
3、文中(3)处应该填写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