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武威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武威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武威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 . 抚恤/畜养亲家/沁园春啮噬/罪孽深重B . 蜷伏/痊愈按捺/百衲衣譬如/穷乡僻壤C . 孱弱/潺湲戏谑/血淋淋宿营/夙兴夜寐D . 踟蹰/汤匙泼辣/梁山泊证券/隽语箴言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缅怀军需编缉礼尚往来B . 平添箴默官邸委曲求全C . 急躁赝品脉膊出类拔萃D . 诬赖效尤晕眩老羞成怒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B . 贪官胡自华痛哭流涕地写下了《我的忏悔》,他说自己对吃喝玩乐等不良风气和社会不正之风,由反感、厌恶,逐渐发展到自己从中迎合,感到习以为常,慢慢深陷其中。

C . 湖南靖州发生的特大火灾已造成248户村民房屋被毁,相关部门应对此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务求釜底抽薪,避免悲剧重演。

D .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名家名作大量涌现。

当时,贾平凹写了很多部畅销小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扫眉才子。

4. (2分) (2016高三上·杭州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B . 近来,“小猿搜题”“作业帮”“快作业”等能解题的手机软件风靡中小学校园,用手机对着题目拍张照上传,马上就能得到答案和解析,被学生们称为“解题神器”。

C . 《琅琊榜》根据海宴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讲述了“麒麟才子”梅长苏才冠绝伦、以病弱之躯拨开重重迷雾,智搏奸佞,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15-2016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15-2016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武威五中高二年级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5分)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

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

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

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道德人格,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

儒家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

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特别是人的道德品行。

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

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

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如正义、诚实、信任、宽厚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增加,人们领悟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追求的乐趣。

甘肃省武威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甘肃省武威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武威二中2015~2016-2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审题人: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A.阜盛(fù)敕造(chì)绾着(wǎn)赦免(chì) B.讪讪(shàn)少不更事(jīng)间或(jiàn)炮烙(pào) C.琴弦(xuán)未卜(bǔ)惘然(mǎng)宵柝(tuò) D.膏腴(yú)藩篱(fān)数罟(cù)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只有与国家和人民________,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日本安倍政府近期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________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________的那一天。

时间真如________,刚刚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高考已经只剩一百多天了。

A.休戚与共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白驹过隙 B.休戚相关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行云流水 C.休戚与共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白驹过隙 D.休戚相关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行云流水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战后几十年来,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取得的发展成就,正是建立在本地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和国际环境基础之上的。

B.近日,深圳一名年仅35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的台阶上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职场白领健康状况的关注。

C.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一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D.即使生活艰辛,但只要还有爱我的父母,还有我疼爱的妹妹,幸福就不会消失,希望就还会存在,我就还会顽强地奋斗着。

甘肃省武威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pdf

甘肃省武威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pdf

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渚清(chǔ) 霜鬓(bìn)? 惘然(wǎn) 迁谪(zhé) B.潦倒(liáo)? 琴弦(xuán)? 石栈(jiàn)? 钿头(diàn) C.猿猱(róu)? 崔嵬(wéi) 吮血(shǔn)? 贾人(ǔ) D.锦瑟(sè) 猿啸(xiào)? 咨嗟(jiē)? 裂帛(bó) 2、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 B.画图省识春风面?(曾经) C.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D.他生未卜此生休(预料)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 B、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关的将领有的不是(自己的)亲信,因此变成叛乱者。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像庄周梦蝴蝶一样,我曾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我只能像望帝那样,把爱心托给杜鹃。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这令人悲伤的秋天,我常常离家万里,抱着晚年多病的身体独自登上高台。

4、下列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 ?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B.崖转石万壑雷 ?转:使石滚动 ?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长句:指七言诗? ? 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大姐 D.可以横绝峨眉巅 飞越 5、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暮去朝来颜色故 C.艰难苦恨繁霜鬓 D.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年头?人们已经很少通过纸笔鸿雁传书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方便的QQ、Email、视频聊天等电子方式。

甘肃省武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7高一下·宁德期末)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孤骛夜阑杂糅俊彩星驰B . 渔樵磐石恒墙汗流夹背C . 剽掠请缨锱铢相形见绌D . 瑰丽磨励骨髓云消雨霁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战后相当长时间内,日本国内存在比较强的反省战争的思潮,一些信口雌黄否认历史的政客受到了谴责并引咎辞职。

B . 强台风“海燕”造成广西籍货船失事,救援人员已发现两具遇险者遗体。

目前,搜救行动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C . 随着《精忠岳飞》的热播,岳飞又成了世人注目的热点。

关于这位民族英雄的“新奇”说法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D . 没有任何原因可以成为施暴的借口,面对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惨剧,人们不禁会问,该有多大的仇恨,才能下得了这样的狠手?3. (2分)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B . 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C . 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D . 警号为谁而鸣?为你、我、他,为我们大家而鸣,为中国人而鸣!4. (2分)(2019·哈尔滨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那些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不论它们关注了什么事,也不论它们具体围绕哪个阶层的人为中心来展开,能够肯定的是,它们都深切关注了人生。

B . 5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C . 互联网时代呼啸而至,传统书店一方面因经营的“戏路”太窄而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线上书店用多种方式大行其道。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 3题。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

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

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

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

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

”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

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

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

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

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

高一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3

高一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3

高一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近年来,明代宣德炉的收藏达到了高潮,然而存世的明代宣德炉真品,弥足珍贵。

②为了挖掘和发扬民乐演奏技艺,文联通过层层选拔,,选出了36名高水平民乐爱好者,成立“乐谷之声民乐团”。

③作为全球第五大钚储备国,日本将向美国和英国退回330公斤钚。

不过外媒指出,日本的姿态只是作秀,因为与其庞大的储量和年产量相比,这些返还的核材料只是。

A.百里挑一九牛一毛凤毛麟角B.凤毛麟角百里挑一九牛一毛C.九牛一毛百里挑一凤毛麟角D.凤毛麟角九牛一毛百里挑一[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硕士生站站柜台,博士生抄抄写写,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为什么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B 、关于中国足球不能冲出亚洲的关键,我的拙见简单一句话,运动员,乃至教练员,文化水平太低。

C、我们要在生活上努力地养成优良的好习惯,在思想上自觉地抵制不良的坏风气。

D、在香港,在澳门,在台湾,在东南亚各个国家,每天报纸上、电视里都充斥着离奇古怪的新闻。

3.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

,,,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

①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②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③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④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⑤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④⑤①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①④⑤二、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很早就有为死者驱祟辟邪的风俗。

镇墓兽的出现好这种风俗的体现。

在幽冥之都对死者威胁最大的是罔象。

《风俗通》载,罔象喜食死人肝脑,人莫能禁。

为对付罔象,古人先以刍灵,《礼记·檀弓》载,当时人死后,人们“束矛为人马,谓之刍灵,神之类。

甘肃省武威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武威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武威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丢三落.四(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絜大(duó)抛头露.面(lù)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

A项,落là。

B项,胖pán。

C项,庠xiá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

D项,汇-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B.凡六百一十六言.(字)C.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D.他生未卜.此生休(预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A项,坐:徒、空。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为愁。

B.庄生晓梦.迷蝴蝶梦:名词,梦境。

C.梦啼妆泪.红阑干泪:流泪。

D.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使……凋落。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B项,梦:此处为动词,做梦。

5.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赵建成孔子在后世被尊为圣人,享有至上的尊荣,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处处碰壁,甚至发出了“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慨。

《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个晨门与《论语》中其他的隐士都是勇于避世、果于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为者。

晨门对孔子的评价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孔子的否定,但对孔子的认识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

孔子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而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因此这只能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伟业。

但孔子并没有放弃,靠的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

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先民时期,是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可以看作这种文化品格的最早源头。

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反映的却是中国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先声。

然而,这种文化品格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为之注入更为深厚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行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孔子为匡人所困,他说,文王去世后,周代的文化不都体现在我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后来的人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若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可见,孔子是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的,这既为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孔子而言,他的一切行动不是建立在预判了结果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从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出发,去做他该做的事。

当然在做之前,他可能已经预见了事情的结果,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应有的行动。

陈成子弑其君齐简公。

孔子沐浴而朝,告于鲁哀公而请讨之。

哀公命其告夫季孙、孟孙、仲孙三子。

孔子又告夫三子,不可。

两次“告”的结果,孔子是早就知道的,但“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子路也曾经说过,君子出仕,要尽其应尽之职责,而其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这种对于形势的认识,应来自孔子。

为与不为,都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孔子所确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朱熹《论语精义》曰:“……夫可不可在天,而为不为在己。

圣人畏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听之天,未尝遗天下。

圣人亦不敢忘天下。

虽知其不可,得不为哉?”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七亦云:“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之所以贤;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者,夫子之所以圣。

晨门但知晨门,而不知夫子之为夫子者也。

”他们都看到了这种文化品格的可贵之处与重大意义。

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身上集中体现出来。

屈原和文天祥便是其中尤为特出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是他们高洁品格、高尚人格的光辉写照。

他们的言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突出表现,尤其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影响深远。

今天,“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摘自2014年9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1.下列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确立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这种品格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B.“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他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重大的影响,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C.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被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继承,特别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

D.“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起源于上古时代,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正是这种文化品格的前奏。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晨门讥诮孔子,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孔子;但他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也褒奖了孔子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

B.“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反映了上古时期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是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

C.孔子在做他认为该做的事情前一般都能根据形势预知最后的结果,但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内驱下,他也绝不退缩。

D.宋代钱时认为晨门“贤”在“知其不可而不为”,但晨门不了解也不可能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因而晨门成不了“圣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直到今天,仍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B.孔子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处处碰壁,主要原因是他总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他的自信使各国的当政者感到了威胁,从而不敢接纳他。

C.对于“为”与“不为”,孔子不是站在个人得失上所作出的功利性选择,而是“听命于天”,“不敢忘天下”,因而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D.孔子的一切行动都不计后果,只要符合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即使在做之前明知会失败,他仍会毫不动摇,这也正是其人生悲剧所在。

【答案】1.B2.D3.C【解析】1.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A“也褒奖了孔子……的精神”错,原文是“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

”B 项“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强加因果关系。

C项是孔子在做之前,可能已经预见最后的结果,而不是一般都能预见。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次是C级。

3.试题分析:A“仍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错,应为“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B “使各国的当政者感到了威胁,从而不敢接纳他”错,应为“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

D “孔子的一切行动都不计后果”错,孔子行动不预判结果,并非不计后果。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次是C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

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①长。

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

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

”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

”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

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迁广平令。

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

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

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

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

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后为大司农。

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

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

”明帝从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②。

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注】①菅:地名,在今山东单县北。

②廉隅:本指棱角,后喻人品行端正。

(选自《三国志·魏书》)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贼至,以刃临.芝。

临:逼迫B.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

创:伤害C.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

留:滞留,误期D.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报:给回信,答复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⑤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⑥卒于官,家无余财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⑥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

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

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5分)(2)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5分)【答案】4.B5.C6.B7.(1)您是这里的大家族,又是郡里的左右手,而您的宾客经常不参与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或许关于你的不好的流言会使上面听到。

(这个句子中“为”、“与”、“怨望”、“闻”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2)他和宾客们谈话时,有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便当面驳斥对方的不足,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不同的话。

(这个句子中“可”、“面”、“折”、“异”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解析】4.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C项,①是说他孝敬母亲,不忍在危难时放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