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8.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a.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2)动力型成因: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b.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 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请在下图中画出风向)。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2.三圈环流
(1)成因:高低纬之间的 受热不均 和地转偏向力。
(2)形成:(画图)
画图要求: ①在上图中适当位置填上气压带 的名称。 ②在上图中适当位置画出风向。 ③在上图中适当位置标注极锋, 并画出极锋锋面。 ④在上图中适当位置填上三圈环流 名称。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B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典例
(2024·浙江舟山统考)下面图1为“位于巴厘岛乌布的德格拉朗梯田 景观图”,图2为“巴厘岛示意图”。
以下简易风向标,能正确表示乌布7月主导
力,如下图所示:
高纬环流
90˚ 60˚
中纬环流
30˚
低纬环流
0˚
(北半球)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2.三圈环流
(2)形成:
b.三圈环流
地表均一
太阳直射赤道
地球不自转
低纬环流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遇
热
30°N
抬
升
0°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到30°N上空偏转成 被 西风,气流无法北 迫 上在此堆积 下 沉
b.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 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请在下图中画出风向)。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2.三圈环流
(1)成因:高低纬之间的 受热不均 和地转偏向力。
(2)形成:(画图)
画图要求: ①在上图中适当位置填上气压带 的名称。 ②在上图中适当位置画出风向。 ③在上图中适当位置标注极锋, 并画出极锋锋面。 ④在上图中适当位置填上三圈环流 名称。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B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典例
(2024·浙江舟山统考)下面图1为“位于巴厘岛乌布的德格拉朗梯田 景观图”,图2为“巴厘岛示意图”。
以下简易风向标,能正确表示乌布7月主导
力,如下图所示:
高纬环流
90˚ 60˚
中纬环流
30˚
低纬环流
0˚
(北半球)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2.三圈环流
(2)形成:
b.三圈环流
地表均一
太阳直射赤道
地球不自转
低纬环流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遇
热
30°N
抬
升
0°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到30°N上空偏转成 被 西风,气流无法北 迫 上在此堆积 下 沉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40页PPT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全球气压带、风 带的分布和移动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8.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编辑ppt
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编辑ppt
讲基础·整合知识01 抓重点·掌握规律02 做考题·打造能力03
编辑ppt
知识速读
讲基础·整合知识 01
编辑ppt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高 地低 转纬 偏受向力热不影均响⇒三圈环流③②①高中低纬纬纬环环环流流流圈圈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 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
编辑ppt
【典例1】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 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1)~(2)题。
编辑ppt
编辑ppt
(1)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 对称分布。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 各有一个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 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 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编辑ppt
一、知识判断 1.大气环流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反映了大气 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和 地转偏向力。(×)
编辑ppt
3.全球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气 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4.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 风向相同。(√)
编辑ppt
好好听讲
抓重点·掌握规律 02
编辑ppt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 环流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 规律性。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 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编辑ppt
讲基础·整合知识01 抓重点·掌握规律02 做考题·打造能力03
编辑ppt
知识速读
讲基础·整合知识 01
编辑ppt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高 地低 转纬 偏受向力热不影均响⇒三圈环流③②①高中低纬纬纬环环环流流流圈圈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 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
编辑ppt
【典例1】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 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1)~(2)题。
编辑ppt
编辑ppt
(1)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 对称分布。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 各有一个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 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 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编辑ppt
一、知识判断 1.大气环流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反映了大气 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和 地转偏向力。(×)
编辑ppt
3.全球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气 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4.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 风向相同。(√)
编辑ppt
好好听讲
抓重点·掌握规律 02
编辑ppt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 环流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 规律性。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 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1)7个气压带的特征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极地高气压 南北纬90°附近 带(2个)
副极地低气 压带(2个)
南北纬60°附近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 压带(2个)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原因
赤道低气压 带(1个) 0°附近
热力原因
气温气压
冷高压 冷低压
热高压
热低压
气流 性质
下沉 干冷 上升 温湿
PPT课件
10
海平面气压图.swf
PPT课件
11
一月
低副 极 地 低高压 带 低
七月
高 副 热 带 高 低压 带
高
亚洲 大陆
太平洋
北美 大陆
大西洋
一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 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七月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 压)
PPT夏课件威夷高压
高压 冰岛低压 低压 亚速尔12高压
(2011·太原模拟)下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 带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PPT课件
13
1.图中气压带( C ) A.7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 B.1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 C.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由热力因素形成
【解析】根据图中风带的风向,可判断出图中气 压带应为北半球由于动力因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 带,①风带为西风带,③风带为东北信风带。正 确的为C项。
PPT课件
14
(2011·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下图 为“某月沿18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答:原因: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 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 信风控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09讲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课件

第一页,共49页。
|图表助记|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高地低转纬偏受向热力不影均响⇨三圈环流abc低高中纬纬纬环环环流流流圈圈圈
第二页,共49页。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A为赤道低气压带
1七个
气压带
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 EG为为副极极地地高低气气压压带带纬度各有一个
答案:(1)D (2)A
第四十二页,共49页。
2.(2018·江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夏季风进退早晚会给我国 东部地区降水带来很大的影响。下图为 110°E~120°E 区域夏季 风前沿进退等纬度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第四十三页,共49页。
(1)图示范围内,夏季风最北可达( )
A.东北地区
第五页,共49页。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三圈环流的形成是建立在理想地球(球体、组成物质均一
等)基础之上的。但是,由于地球上海陆分布因素的影响,出现 了海洋、陆地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其影响有:①陆地高 压(冬季)切断副极地低压带并在亚洲地区形成典型的冬季风。② 陆地低压(夏季)切断副热带高压带并在亚洲地区形成典型的夏 季风。
第十三页,共49页。
|体系构建|
第十四页,共49页。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变化及其对气候的 影响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 单圈闭合环流,如图所示。
第十五页,共49页。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 图所示。
第三十三页,共49页。
考点二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与季风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1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图表助记|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高地低转纬偏受向热力不影均响⇨三圈环流abc低高中纬纬纬环环环流流流圈圈圈
第二页,共49页。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A为赤道低气压带
1七个
气压带
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 EG为为副极极地地高低气气压压带带纬度各有一个
答案:(1)D (2)A
第四十二页,共49页。
2.(2018·江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夏季风进退早晚会给我国 东部地区降水带来很大的影响。下图为 110°E~120°E 区域夏季 风前沿进退等纬度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第四十三页,共49页。
(1)图示范围内,夏季风最北可达( )
A.东北地区
第五页,共49页。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三圈环流的形成是建立在理想地球(球体、组成物质均一
等)基础之上的。但是,由于地球上海陆分布因素的影响,出现 了海洋、陆地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其影响有:①陆地高 压(冬季)切断副极地低压带并在亚洲地区形成典型的冬季风。② 陆地低压(夏季)切断副热带高压带并在亚洲地区形成典型的夏 季风。
第十三页,共49页。
|体系构建|
第十四页,共49页。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变化及其对气候的 影响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 单圈闭合环流,如图所示。
第十五页,共49页。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 图所示。
第三十三页,共49页。
考点二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与季风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1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课件 部编版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结论: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 )
下图为北太平洋海区。在甲、乙两处测得水的沸点 为99.4℃,在丙、丁两处测得水的沸点为99.8℃, 则近地面M点的风向为( C ) A.西北风 B.北风 C.东南风 D.西风
在垂直方向上我们用等压面来表示 气压数值的大小和空间分布规律
24.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
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
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
影轨迹是
A
A
B
C
D
我国华北地区冬季 冷锋一般是西北季 风南下造成。冬季 冷锋过境后,风向 以西北风为主,气 球应该飘向东南方 向,A正确,CD错 误。
B图先向西北后 向东南,应该是 冷锋过境前至过 境后的变化
近地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产生热气球升空(大气垂 直运动)的原因
近地面空气的冷热不均还会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中的热量主要是来自地表的,所以 地表的冷热不均是导致大气垂直和水平 运动的根本原因。
一、热力环流
气压:单位横截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气柱重量
大气上界
空C
气 柱
B 高原
A 平原
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等压面是指气压相等的点形成的平面或曲面
假设:地面匀质且受热均匀(等压面为平面)
高空 C
1004hpa
1006hpa
1008hpa
1010hpa
地面
A
B
BA
C
假设:地面受热不均
气压 降低
C′
气压 升高
A′
气压
降低
B′
H
冷却
C
受热
A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ppt课件

精选ppt
22
(2)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可知,此时 无锡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___;开普敦的气 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亚欧大陆等温线 向______凸出。
精选ppt
23
600N
19900N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精选ppt
20
【例2】下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 (AB为晨昏线,阴影为气压带),读图回答下列问 题。
精选ppt
21
(1) 图 中 甲 所 在 地 的 气 压 带 名 称 应 该 是 ____________。
乙 900N
暖气 团沿锋面 爬升
极锋
来自 高纬的极 地东风( 冷而重)
来自 低纬的盛 行西风( 暖而轻
900N
600N
300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低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精压选带ppt
7
风带风向
900N
600N
重 力 抬 升
重 力 下 沉
热 上 升
E
盛行西风
300N
W
精选ppt
东北信风 赤道
S
6
练一练 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A )
A 甲点位于300N附近 C ①是冷性气流
B 乙点位于300N附近 D ②盛行西南风
① 盛行西风(暖而轻)
甲 300N
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③赤道多雨带
④副热带地区干旱 ⑤地中海气候 ⑥温带大陆性气候
A.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图示为局部大气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受低气压控制
B.②处形成极锋,多阴雨天气
C.③处形成东南信风带
D.④处受高压控制,高温少雨
C 4.气压带①位于图示位置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B 6.图示季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昼长夜短
B.华盛顿昼短夜长
C.堪培拉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D 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此时正值北半球夏季 B.华北地区进入高温多雨季节
C.南亚地区盛行东北风 D.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频繁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C 5.关于图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乙盛行东北风,干燥
C.丙盛行东南风,干燥
D.丁盛行上升气流,湿润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1、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冷干
热力
动力 暖湿
干热
动力 热力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选ppt
4
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精选ppt
5
讲基础·整合知识01 抓重点·掌握规律02 做考题·打造能力03
精选ppt
6
知识速读
讲基础·整合知识 01
精选ppt
7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高 地低 转纬 偏受向力热不影均响⇒三圈环流③②①高中低纬纬纬环环环流流流圈圈圈
精选ppt
18
2.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 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
精选ppt
19
【典例1】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 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1)~(2)题。
精选ppt
精选ppt
8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A为赤道低气压带
七个气
(1)压带
CEG为为为副同一个
精选ppt
9
(2)六个风带BDF为为为极信西地风风东带带风带南纬北度半各球有同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 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5.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而南北移动,冬季南移, 夏季北移。(×)
精选ppt
12
二、规范用语 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术语和用语 1.术语
答案:大气环流、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 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 风。
精选ppt
13
2.用语
答案:盛行上升(下沉)气流、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 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精选ppt
16
精选ppt
17
(1)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 对称分布。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 各有一个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 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 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精选ppt
14
好好听讲
抓重点·掌握规律 02
精选ppt
15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 环流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 规律性。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 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精选ppt
10
一、知识判断 1.大气环流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反映了大气 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和 地转偏向力。(×)
精选ppt
11
3.全球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气 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4.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 风向相同。(√)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精选ppt
1
微专题8
大气环流与气候
精选ppt
2
考纲展示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 响。
精选ppt
3
考纲解读 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 够运用其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 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