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检测:第8讲-气压带和风带(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练习: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附详解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练习: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附详解一、选择题(一)(2019·武汉高三起点考试)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2.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故A项错误;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B项错误;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则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故C项正确;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故D 项错误。
第2题,Ⅰ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a风带为极地东风带,二者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项表述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C项表述正确;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D项表述正确。
答案:1.C 2.A(二)格陵兰自然资源研究所给7只来自冰岛和格陵兰岛的北极燕鸥装上GPS定位器,根据定位器的飞行轨迹,绘制出了北极燕鸥的完整飞行路线。
读图,完成第1--2题。
1.北极燕鸥如图的迁徙路径,迁徙过程中可以()A.利用洋流顺行B.利用盛行风顺行C.获得充足的日照D.获得淡水补充2.北极燕鸥越冬期间,与甲地相比,其繁殖地的()A.昼夜温差较大B.白昼时间更长C.太阳辐射更强D.平均风速更大答案1.B 2.D解析第1题,鸟类飞翔,受空气流动影响较大。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每课必练题:第八课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详解)

第八课气压带与风带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一、选择题[2018·北京海淀查漏补缺]读图K7A-1,回答1~2题。
图K7A-11.如果图K7A-1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正确的叙述为( )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在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下会形成地中海气候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相同2.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丁两地中,丁地是陆地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C.该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①气流温暖湿润[2018·河北衡水中学上学期二调]图K7A-2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完成3~4题。
图K7A-23.若图中气流是由于热力因素,即气温低而冷却下沉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同属一个风带C.甲、乙中可能有一个为信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4.若甲风带控制地区盛行西北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冬季可能受到甲风带影响B.受乙风带控制的地区一定温和多雨C.我国夏季会受到乙风带控制D.受丙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2018·江苏南京中华中学、第九中学、溧水高中10月联考]图K7A-3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图K7A-35.关于甲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北移,夏季北移B.气温低,气流下沉C.控制地区昼夜温差小D.控制地区降水稀少6.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乙风带与甲气压带交替控制B.全年受乙风带影响,降水稀少C.终年温和多雨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2018·浙江模拟冲刺十]图K7A-4为亚洲某区域气候分布示意图。
完成7~8题。
图K7A-47.①②两种气候的差异最主要表现在( )A.年降水总量B.年平均气温C.夏季降水量D.最冷月均温8.③气候夏季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A.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地势高低起伏状况[2018·河北3月质检]图K7A-5示意海南岛某年10月12日至14日过程累积雨量,15日全岛降水强度明显减弱。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A.1月左下B.4月左右
C.7月左右D.11月左右
14.P气压中心是( )
A.副热带高压B.蒙古高压
C.亚速尔低亚D.亚洲低压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5-16题。
15.P地对应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A.Ll符合实际,因为岛屿中部距海较远,气温较高
B.L2符合实际,因为该季节陆地温度高于海洋
C.L3符合实际,因为该季节海洋温度高于陆地
D.L4符合实际,因为沿岸有暖流流经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下面29-31题。
(5)终年受D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38.读季风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为北半球的_________(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_(高、低)气压中心,它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使该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A地此时盛行_________季风,该季风性质是____________。
A.冬季有结冰现象B.含沙量大,水能特别丰富
C.有冬汛D.夏季水量大,水位高
21.甲、乙两国共有的农产品是 )
A.棉花B.天然橡胶C.3题。
22.若a、b、c、d为不同的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点的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
A.乙→甲→丙→丁→乙B.丁→丙→甲→乙→丁
(4)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半球,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在其控制下多为________天气。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气压带和风带(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气压带和风带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称为迎岸风。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①②④⑤中,形成原因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是( )A. ①B. ②C. ④D. ⑤2. 下列关于风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②关系密切B. 乙附近地区受③影响,降水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丰富C. 丙地在④盛行的季节,草木茂盛D. 丁地全年受⑤的控制,光热充足【答案】1. A 2. A【解析】【1题详解】图中的②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④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⑤是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它们都是三圈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①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
故选A。
【2题详解】甲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是地形、信风和洋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受③影响,乙附近地区降水较同纬度其他地区少;④盛行的季节是丙地的干季,草木枯黄;丁地全年受⑤的控制,形成了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且纬度较高,光热并不充足。
故选A。
【点睛】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1)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2)高低气压相间分布。
(3)信风带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4)一般地,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30 °纬线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60°纬线附近;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90°纬线附近。
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 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 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 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4. 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 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 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 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答案】3. C 4. C【解析】【3题详解】根据丙处气流下沉,可判断为高压带,则可能为副热带高压带,或极地高压带,故甲乙可能为副热带高压带两侧的风带,也可能是极地高压带周围的风带,则可能甲乙均为极地东风带。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巩固练习: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包含答案

2020 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稳固练习:全世界的气压带微风带含答案一、选择题(一)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天以细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天风力强烈,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
读图达成1--2 题。
1、珀斯夏天风向日变化显然的原由是()A.地处荒漠,日夜温差大B.夏天多晴日,日夜温差大C.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展D.植被常绿茂盛,减弱风力2、珀斯风力强烈的期间()A.亚洲低压富强分析:第 1 题,图示珀斯位于地中海天气区的沿海,夏天受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日夜温差大,形成的海陆风较强。
第 2 题,资料说起该地冬天风力强烈,南半球冬天为北半球夏天,而夏天亚洲低压富强,故 A 项正确;葡萄收获季节为当地秋天,此时为当地冬春天节,故 B 项错误;珀斯海滩阳光最好的季节为夏天,故 C 项错误;西欧南北温差大的季节是北半球冬天,故 D 项错误。
答案:BA(二)地球上中纬度地域大陆西岸流行西风环流。
如图为南北半球部分纬度西风风速散布图。
读图达成1~题。
1.图中中纬度地域西风 ()A.风速纬度差别北半球比南半球小B.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C.最狂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D.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2.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别的主要原由是()A.北半球海面狭小,地转倾向力大B.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C.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散布D.北半球海面狭小,缺乏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分析:第 1 题,读图能够看出,中纬度地域西风风速纬度差别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故此题选 A 项。
第 2 题,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度大于北半球的主要原由是南半球西风带海面宽广,摩擦力小,风力大,且南半球西风带基本上都位于大海,几乎无陆地阻拦,大概呈带状散布,风力更大。
故此题选 C 项。
(三) (2019 四川乐山沫若中学上学期入学考试)以下图为我国某地风向方向角(以正北方向为起点 ,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月变化统计。
据此达成1--3 题。
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高频考点:7个气压带6个风带名称、位置及移动规律、海陆气压中心分布、季风环流一、单选题下图为英国泰晤士河口(英国东南距海岸20公里之外)某风电场内单个风电机组示意图,该风电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海上风电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风电场风电机的扇叶朝向为A.东南B.西北C.西南D.东北2.该风电场建立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英国年降水量减少B.影响空中飞机飞行C.陆地风向发生改变D.危及低空飞行鸟类读某地气候统计图及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为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气压带或风带是A.①B.②C.③D.④4.与该气候类型成因类似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5.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③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④地转偏向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下列能正确表示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A.B.C.D.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
读图,回答第下列各题。
7.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A.①③④B.①③⑤C.①⑤⑥D.④⑤⑥8.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C.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D.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9.能够正确表示气流②运动模式的是A.B.C.D.下图为局部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就北半球来说,该图反映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控制地区多出现高温多雨的天气B.乙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C.丙控制地带气候多湿润特征D.甲是副热带高压高带,乙是赤道低压带下图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图中城市可能是()A.南半球低纬度B.南半球中纬度C.北半球低纬度D.北半球中纬度13.常年受该风带控制的地区()A.常绿硬叶林广布B.形成温带季风气候C.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D.以发展乳畜业为主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气压带和风带(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气压带和风带(检测题)(含参考答案)右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
据图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2.若此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A.③气流比较湿润B.④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降水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3.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D.④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答案 1.B 2.D 3.B下图示意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百帕)的时空分布状况。
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
读图完成4~6题。
4.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夏季风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
A.赤道附近大陆东岸B.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C.赤道附近大陆西岸D.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5.图乙所示年份的上半年,冬、夏季风势力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冬季风偏强,夏季风偏弱B.冬、夏季风均偏强C.冬季风偏弱,夏季风偏强D.冬、夏季风均偏弱6.图中负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大洋东、西岸洋流性质的变化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答案 4.B 5.A 6.D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上述“某月”是()A.1月B.4月C.7月D.10月8.该月份()A.甲地盛行东北风B.甲地盛行西南风C.乙地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D.乙地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答案7.C8.C9.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A.反气旋频繁过境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答案9.D10.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夯基提能作业:第8讲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第8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时间:40分钟分值:5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题。
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答案 A 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
区域定位可知,毕节位于云贵高原,地势较重庆高,故7月份气温较低,A项正确;毕节的纬度较重庆低,若因纬度影响气温应较高,B项错误;两地均远离海洋,均受季风环流影响,因此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不是导致两地气温差异的因素,C、D项错误。
森林火灾发生频率与当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相关,而且监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
下图为美国部分地区2013—2015年森林火灾分布图。
完成下面两题。
2.一年中,图示区域森林火灾最易发的时间段是( )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答案 C 森林火灾发生频率与当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关。
图中森林火灾发生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候炎热干燥,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3.在同等程度的森林火灾后,过火林地水土流失程度( )A.夏季比冬季严重B.内陆比沿海严重C.南部比北部严重D.西坡比东坡严重答案 D 水土流失的程度与降水量、降水强度、地表径流、土质等因素有关。
该地区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在同等程度森林火灾后,造成的水土流失更严重;且西坡是山地迎风坡,降水更丰富,更易产生水土流失;内陆地区降水比沿海少,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样是山地西坡,越往北,受西风影响时间越长,降水量越丰富,水土流失越严重。
下图为某山地降水量随坡向与高度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题。
4.西侧16~12 km范围内降水出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坡向与风向B.海拔变化C.坡度与风向D.海陆位置答案 D 读图可知,西侧16~12 km范围内地形平坦,降水自西向东减少,主要是因为距海渐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带和风带
一、选择题
(2019·武汉高三起点考试)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
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
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2.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故A项错误;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B项错误;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则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故C项正确;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故D 项错误。
第2题,Ⅰ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a风带为极地东风带,二者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项表述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C项表述正确;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D项表述正确。
答案:1.C 2.A
(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
读图,回答3~5题。
3.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 )
A.①③④B.①③⑤
C.①⑤⑥D.④⑤⑥
4.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 )
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
C.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D.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
5.能够正确表示气流②运动模式的是( )
答案:3.C 4.B 5.C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可用来表示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强指数年夏季风偏强,弱指数年反之。
下面图1示意东亚1960-1999年陆表和海表温度的距平变化,图2示意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
据此回答6~7题。
6.1960-1999年,东亚地区( )
A.季风环流越来越显著
B.陆表温度年际变化总体比海表温度大
C.1999年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D.1985年以来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7.根据图示信息推断,1966年和1980年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旱涝情况是( )
A.1966年北旱南涝、1980年北涝南旱
B.两个年份南北皆涝
C.1966年北涝南旱、1980年北旱南涝
D.两个年份南北皆旱
解析:第6题,图2中海陆热力差指数在1960-1999年有时大于0、有时小于0,呈波动变化,因此季风环流不是越来越显著,A错误。
1999年海陆热力差指数是负值,所以陆表温度比海表低,C错误。
读图1可知,1985年以来陆表与海表温度是波动上升的,D错误;陆表温度距平变化波动比海表大,所以陆表温度年际变化总体比海表温度大。
故选B。
第7题,读图2可知,1966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最大,说明该年夏季风偏强,雨带北移速度加快,北方提前进入雨季,且雨季延长,降水偏多,出现洪涝;相反,南方出现干旱。
1980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最小,情况与1966年相反。
故选C。
答案:6.B 7.C
(2019·临沧一中月考)西伯利亚高压(也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是冬季存在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稳定的强大冷高压,一般选择气压场中 1 025 hPa 等压线作为其特征线。
下图为近几十年来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变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与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距离远近B.洋流性质
C.海陆温差D.地表起伏
9.与1970-1980年相比,1951-1965年我国( )
A.夏季旱灾多发B.冬季多低温冻害
C.夏季洪涝多发D.冬季旱涝灾害频繁
解析:第8题,特征线包围面积大小的变化反映了高压势力强弱的变化,西伯利亚高压是由冬季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其强弱取决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温度差异。
第9题,大陆出现冷高压的季节为冬季,排除A、C。
与1970-1980年相比,1951-1965年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范围大,说明高压势力强,高压控制地区天气晴朗干燥,B对、D错。
答案:8.C 9.B
下图为非洲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11.此时节( )
A.①地羚羊成群B.②地树叶枯黄
C.③地阴雨绵绵D.④地酷暑难当
解析:第10题,图示月份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盛行西南风,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季风。
北半球是夏季,最可能是7月,C对。
1月气压带南移,A 错。
4月、10月气压带移动不明显,B、D错。
第11题,此时节北半球是夏季,①地是热带草原气候,正值雨季,羚羊成群,A对。
②地是热带雨林气候,树叶常绿,B错。
③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晴朗干燥,C错。
④地是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影响,温和湿润,D错。
答案:10.C 11.A
二、非选择题
12.(2019·东营模拟)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表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3)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解析:(1)从图中数据可以判断,此时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北半球为冬季。
(2)甲地为非洲赤道以北地区,北半球夏季时,受太阳直射点北移的影响,两支气流在此相会。
(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亚欧大陆在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变化明显,使得东亚地区形成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非常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答案:(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2)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会合。
(3)亚欧大陆夏季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
由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明显,东亚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该气候区雨热同期,非常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13.(2019·南昌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R湖区略图。
R湖是一个堰塞湖,发源于高山地区的L河被冰川沉积物所阻断,在幽深的峡谷中汇水成湖。
湖面海拔300多米,面积近600 km2,平均水深150 m。
注入湖泊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其中L河是吐纳湖水的主要河流,L河流量丰富,水流湍急,R湖湖水随L河西流不止,湖面湖水却是平静如镜,水不扬波。
R湖水温稳定,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和日温差明显偏小,终年不冻。
夏季午后,湖泊周边地区云雨天气多见,令人
称奇的是,周边云雨越盛湖泊上空越是云雨少见。
(1)推测R湖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偏小的原因。
(2)分析R湖日温差小于周边地区的原因。
(3)R湖夏季午后云雨少见,结合R湖水温稳定的特点归纳其原因。
(4)说明R湖湖面平静的原因。
解析:(1)明确设问为水温年温差小的原因。
年温差小的原因即夏季水温不高、冬季水温不低的原因。
(2)可从比热容、气温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3)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白天湖泊区域为低温区而气流下沉,故不易形成降水。
(4)湖泊水面平静,可从湖泊水流慢、水位变化小、风浪小角度分析。
答案:(1)水量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强;高山阻挡冷空气,冬季温暖(地处谷地,与周边热量交换少;靠近海洋,气温受海洋调节);夏季冰川融水注入,水温偏低。
(2)湖泊比热容大,水温变化比周边陆地慢;地处谷地,气温变化比周边山地慢。
(3)夏季午后周边区域气温高,R湖(因湖水稳定)气温偏低,形成热力环流,湖面区域受下沉气流影响。
(4)(受沉积物阻挡,)落差小,流速慢;水量大,河流吐纳对湖水运动影响小(缓冲作用强);山地环抱,风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