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文化
第二节古代两河流域文化

2013-8-27
两河流域
◎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前3100-2800年)
社会分化进一步加剧。 城邦成为两河流域 早期国家的历史形式。
2013-8-27
两河流域
◎ 早王朝时期(前2800-2371年) 苏美尔人 城邦林立(乌尔、乌鲁克、乌玛、基什和拉伽什等) 乌鲁卡基那改革
2013-8-27
两河流域
2013-8-27
两河流域
◎ 中亚述(前1400-1078年)
相当于埃及的新王国时期和赫梯帝国时期。 两河流域南部此时处于混乱状态(加喜特人) 政治生活从城邦向王国过渡, 君主政治逐渐形成。
2013-8-27
两河流域
◎ 新亚述(前935-612年)
铁器时代。 扩张:统治两大文明发源地 (叙利亚、乌拉尔图、巴比伦尼亚、埃兰、埃及)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 强制移民政策。
2013-8-27
两河流域
巴别塔 Tower of Babel
2013-8-27 两河流域
6、乌尔第三王朝(青铜时代)
◎ 前2113-2006年。 ◎ 苏美尔人最后的复兴。 《乌尔纳姆法典》 ◎ 灭亡:埃兰人、阿摩利人
2013-8-27
两河流域
二、古巴比伦王国
◎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以后, 苏美尔人 最终退出两河流域的政治舞台。 两河流域出现了许多 阿摩利人建立的城邦, 包括伊新、拉尔萨、马里、 埃什嫩那、巴比伦等。 ◎ 前1894-1595年。
2013-8-27
两河流域
二、最早的独裁者和最早的法典 ——萨尔贡一世和《乌尔纳姆法 典》
萨尔贡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 乌尔纳姆与乌尔第三王朝。
2013-8-27
两河流域
三、汉穆拉比的统治及其法典
第二章 两河流域文化

•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苏美尔人已经以神庙为中心建立了一些城邦国 家。公元前3000前后,苏美尔经济繁荣的同时,城邦战事不断。
历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公元前2371年,来自北方的阿卡德人统一了苏美尔城邦。
公元前1894年,闪族的一支阿摩利人以幼发拉底河畔的巴比伦城为首都建 立了阿摩利王国。这个王国空前强盛,以致人们把美索不达米亚称为巴比伦 尼亚,两河流域的历史从此进入“古巴比伦王国时代”(公元前1894年到 公元前1595年),当地人居民,无论是苏美尔人、阿卡德人还是阿摩利人 从此都称为“巴比伦人”。
阿卡德人
阿卡德人
• 公元前2400年后,处在两河流域北部的闪 米特人(Semitic People,也译作塞姆人) 在著名领袖萨尔贡(意为真正的国王)一 世的领导下征服了苏美尔各城邦,并建立 了统一的阿卡德帝国,其西部疆域甚至远 达叙利亚。 • 苏美尔文明从城邦国家过渡到统一王国时 期。 • 阿卡德帝国的寿命并不长,在延续了150年 之后,被来自伊朗的新入侵者打败。
第二章
• 位于地中海东南之滨的 西亚北非地区是人类文 明最早出现的地方。 •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 右,文明开始出现。其 中两大文明发生在我们 今天称为中东的地区, 这就是美索不达米亚文 明和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文化
•在地中海的东岸有一弧形的地带,它的西首紧贴地中海,而东端落到波 斯湾。这一地带在远古的时候土地肥沃,因其形状恰似一弯新月,历史 上也称之为“新月沃地”(The Fertile Crescent)。 •与“新月沃地”相交的有两条河流,两条河流像一对亲兄弟那样并肩而 行,稍短一些的是偏东北的底格里斯河(长约1770公里),长一点是处 在西南面的幼发拉底河(长约2740公里)。两河都发源于亚美尼亚的崇 山峻岭之中,最后都流入波斯湾。在古代,两条河流是完全分流的,最 接近的地方仅为30公里。两河之间的土地被古代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 米亚”(Mesopotamia),即“两河之间的土地”之意。就是在这片土 地上,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
2022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么贡献?
它们为后来文字的发展打下了基
字 希 拉 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
母 腊 丁 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又在希腊字
文字 字母
字 母
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
世界上独立形成的三种古老的文字比较表
古老文 字
各自特点 发源地
形成 时间
发明者
象形文 尼罗河流 前3000年左 古埃
字
域
右
及人
楔形文 两河
字
“刻成其物 ”
刻在龟甲、 兽骨上
汉谟拉比的统治
君主专制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 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 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城遗址
古巴比伦文明成就:
1、楔形文字
(1)发明:公元前3100年前,苏美尔人 发明并使用。 (2)特点: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 钉子。 (3)书写材料:用芦秆、木棒或骨棒压 刻在粘土泥板上,都是就地取材。 (4)历史价值: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 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法典内容
奴隶主可以任意买卖 、赠送、抵押奴隶, 打死奴隶按奴隶的平 均价格赔偿,拐走和 窝藏奴隶要判死刑。
窃贼被抓获,要处于 重刑,甚至死刑,侵 犯他人住宅,必须就 地处死。
法官判决—— 穷人偷窃面包被判死刑
两个人争吵着走进法庭: 法官大人,他把我家的奴隶 打瞎了一只眼睛,我要他陪 。另一人辩驳:我愿意赔他 半个奴隶的钱,他不肯,想 敲诈我。大人,打瞎牛的眼 睛也要赔一半的价钱,何况 打瞎的是一个人,他应该赔 我全部的钱,否则我太吃亏
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汉谟拉比法典》被刻在一块巨大石 柱上,竖立在巴比伦的一座神殿里,现在收 藏于巴黎卢浮宫。石柱上部是一副精致的浮 雕,太阳神把象征权力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 。石柱中部刻着法典的具体条文,法典共有 正文282条,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 继承和审判制度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很 多严格规定了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关系,规 定如何处理自由民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比较 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古代两河流域笔记

古代两河流域笔记(最新版)目录1.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文明起源2.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与成就3.两河流域的国家与政治体制4.两河流域的宗教与文化传承5.两河流域的历史影响与现代意义正文一、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文明起源古代两河流域位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包括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区,也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
这里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
二、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与成就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苏美尔文明到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王朝的兴起与衰落。
这里诞生了众多世界知名的文化成果,如《汉谟拉比法典》等。
在科技、艺术、建筑、法律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两河流域的国家与政治体制两河流域的国家体制经历过多种形式,包括城邦国家、地区性王朝等。
其中,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特别是巴比伦尼亚,在公元前 18 世纪左右,其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四、两河流域的宗教与文化传承两河流域的宗教文化影响深远,最早的宗教信仰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
随着文明的发展,出现了一神教,如犹太教、基督教等。
此外,这里的文化传承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希腊、罗马等古典文明都受到了两河流域文化的启发和熏陶。
五、两河流域的历史影响与现代意义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后来的文明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和文化成果,还在科技、艺术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说,两河流域的文明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两河流域文化

两河流域文化两河流域文化文字文字的发明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居民对世界文化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古代西亚虽然民族成分复杂,语言各异,但大多使用楔形文字。
由于他们创造和使用的文字符号在外形上有些像钉子或楔子,所以这种文字最初被阿拉伯人称为“钉头字”(mismari),后来英国人把它称为“楔形文字”(cuneiform),这个名字被后世广泛采用,一直沿用至今。
楔形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三部分组成。
其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与埃及象形文字的同类符号作用相同,而表音符号在构造上与埃及的表音符号有所区别。
埃及象形文字的表音符号没有元音,只有辅音,而楔形文字却有可以明确划开的、含有元音的音节。
腓尼基字母文字是古代西亚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又一大贡献,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影响下,阿拉美亚人创造了阿拉美亚文字,阿拉美亚文字又对古波斯字母、安息字母、阿拉伯字母及希伯来字母产生过重大影响。
在西方,希腊字母也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而希腊字母又是拉丁字母以及其他一切欧洲字母文字的基础。
因此,如果说人类的文字起源于东方,丝毫不为过。
学校与图书馆文明的发展和传播离不开文字,离不开图书,也离不开学校,它们是文明和文化发展及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苏美尔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学校。
正规学校制度的创立是苏美尔人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
早在公元前3000年代左右,苏美尔就已经出现了学校。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尼普尔成为书吏学校的中心,也成为王国教育的中心。
迄今考古学家所发现的学校遗址,至少包括三种类型:其一是邻近王宫的学校;其二是位于神庙附近的学校;其三是临近书吏居住区的学校。
在亚述帝国,私人收授学生的现象十分普遍。
苏美尔人的学校成为苏美尔文化和研究学问的中心。
苏美尔人的学校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和功能,即它还是文学创作的中心。
与苏美尔和巴比伦学校的教育宗旨和目的相适应,其课程设置大体可分为基础课程即语言、专业技术课和文学创作之类。
两河流域文明汇总

苏美尔人是最先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代民族, 因为他们是来自远方的黑发种族,在他们带来的石碑上 的铭文中,自称为“黑头”。自从来到这个堆积着两条 大河携带来的肥沃泥土的三角洲上重新立国,苏美尔人 就发现既没有故土那样的石头存在,也没有埃及那样的 纸草生长,于是便发明了这样的书写方式:将软泥做成 泥版,然后进行书写,书写完毕以后烤干,以便文书的 保管。
当过度的积水渗入地下水时,含盐的水位就会上升,在土壤的毛细管
作用帮助下侵入地表层,使土壤盐碱化。从苏美尔城吉尔苏的遗址中,
法国考古队发现了从苏美尔城邦争霸时期(约公元前2400年)到乌尔 第三王朝末(前2004年)的大批农业泥板文书。这400年中的文献告诉 我们,从文明一开始,随古代灌溉农业而来的土地盐化问题就一直困
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苏美尔人, 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 点很可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 可能是东方某地。但不管怎样,是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 亚南部开掘沟渠,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底格 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从而创建了第一个文 明。
南伊拉克(苏美尔)的土壤是肥沃的冲积粘土,宜于谷物种植。 但气候干旱少雨,灌溉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然而,土壤和河水中都 含有可交换的钠离子和盐。通常,钠离子和盐被水带到地下水层中, 只要地下水位与地表层保持一定的正常距离,含钠和盐的地下水就不 能危害农田。古苏美尔人只知浇灌而不知土壤中的盐分必须用充足的 水加以过滤,并完全排泄出去,结果是当地地下水层的盐分逐年加重。
古代两河流域

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汉谟拉比法典》
❖ 任何一个人窃取寺庙或者皇宫得财产,她将被处以死 刑,而从她那里获得到赃物得人也一并处以死刑。
❖ 任何一个人购买别人得儿子或者就是奴隶,却没有见 证人或者合约,白银或者黄金,男性或者女性得奴隶,公 牛或者羊,如果她做出了这些举动,她将被当作扒手看 待并处以死刑。
2、世界上最早得史诗《吉尔伽美什》
什么就是史诗?
史诗就是古代民间文学得一种体裁,通常指以传说或重大历史 事件为题材得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史诗主要歌颂每个民族在其 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战胜所经历得各种艰难险阻、克服自然灾害、 抵御外侮得斗争及其英雄业绩。
史诗产生于氏族社会解体时期,在内容方面同神话有紧密得联 系。神话就是远古时代得人用想象和借助想象解释自然、支配自 然得一种形式。随着生产力得发展和人类认识得提高,神话逐渐接 近现实生活,逐渐接近现实得人,于就是出现了各种半人半神得英雄 传说。古代史诗便就是这些神话传说与歌颂本民族在最初形成和 发展过程中进行得各种斗争以及在这些斗争中立下丰功伟绩得英 雄得传说互相影响、互相结合得产物。
这种更替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就是在客观 上刺激了国家职能得健全和发展。
2、汉谟拉比法典
❖ 汉谟拉比就就是巴比伦文明最重要得缔者,她于 公元前1792年登上王位,让汉谟拉比万古流芳得 不就是她得赫赫战功四方征讨得功绩,而就是她 颁布得一部法典,即《汉穆拉比法典》。
石柱上得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
❖ 刻在一根黑色得玄武岩柱上 ,柱高2、25米,上部周长1、 65米,底部周长1、90米。
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文化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两河流域文化交流这一重要话题。
两河流域,即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它们孕育了古巴比伦、亚述、阿卡德等古代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两河流域的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两河流域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两河流域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汇处,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就出现了苏美尔文明,随后又相继出现了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古代文明。
这些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两河流域文化。
二、两河流域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1. 宗教信仰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美尔人崇拜众神,亚述人信奉阿舒拉神,而巴比伦人则崇拜马杜克神。
这些宗教信仰在传播过程中,与周边地区的宗教信仰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
2. 语言文字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楔形文字的传播,使得两河流域的文化得以在周边地区广泛传播。
此外,两河流域的语言也对后来的腓尼基字母和希腊字母产生了影响。
3. 科学技术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例如,古巴比伦人发明了六十进制,亚述人发明了水车,巴比伦人还编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这些科技成果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建筑艺术两河流域的建筑艺术独具特色,如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巴比伦塔等。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建筑技艺,还体现了古代人对天、地、人的理解。
5. 法律制度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在法律制度方面也有显著成就。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两河流域文化交流的意义1. 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两河流域的文化交流,使得东西方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空中 花园”更是被视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楔形文字还影响了周边地区其他文字的出现和发展, 特别是对埃及文字和腓尼基文字的影响。楔形文字的发 明无疑是两河流域人对世界文化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同 时也是其自身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2、宗教 宗教是两河流域人们生活的中心。是理解自然界、 社会和自身的思想纲领。宗教既是两河流域人民文明的 基础,同时又是他们文化的动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两河流域出土的各种神像:
由于相信敬神、安抚神和侍候神会给人带来平安、 福祉、庇护乃至青睐,修建神庙和侍奉神灵成为人们日 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与建造神庙相应的是祭祀活 动,它包括公共祭祀和个人祭祀两种。公共祭祀由祭司 在神庙中主持进行,重要仪式有献祭、焚香、供奉、祈 祷和唱圣歌等。个人祭祀主要在个人家中进行,供奉神 像和祈祷是主要形式。个人祭祀活动导致了个人宗教的 出现。
两河流域的建筑、绘画、艺术是由宗教热情所激发 的,文学和历史描写的是与神有关的活动,就连科学也 都渗透着宗教思想,司法及伦理道德更是密切联系着宗 教。人们对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理解不仅以宗教为出 发点,而且往往以宗教为归属。 两河流域人的宗教基本观: 神是万能的; 神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两河流域的宗教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 多神论,认为世上有众多的神存在;自然界和宇 宙中处处存在神。 拟人性,认为神具有人一样的外貌、品行、个性 和弱点。
6、艺术 两河流域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建筑和雕刻艺术方 面。 建筑艺术则表现在寺塔、王宫和城市的建造上。
乌尔第三王朝时的神庙想像复原图
通天塔(巴别塔)可能是寺塔中最为壮观的代表。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巴别塔有一实心的主塔,约201 米见方,共8层。外缘有螺旋线通道,绕塔而上,直达 塔顶。一般认为,《圣经》中所说的通天塔很可能指的 就是该塔 。
5、科学与技术 两河流域的人们在数学、天文、医学、化学等方面 的众多成就也十分突出。苏美尔人还是最早创办学校, 最早设立图书馆,最早发明真正的拱形结构、梁托拱顶 和穹隆顶的民族。
两河流域人科学发明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车轮的发 明和使用。 天文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重要标志是太阴历 的制定。 新巴比伦人根据月相的变化,确立了星期的概念 。
作为最早创造出城市文明的人,苏美尔人当之无愧 地被视为人类文明的开创者。 如著名史学家撒母尔·克莱默S.N.Kramer就称苏美 尔为人类历史的开始,其一部影响深远的论著的书名就 叫《历史始于苏美尔》。
阿卡德王朝的出现是两河流域历史的转折,是统一 帝国开始兴起的时期。
阿卡德王萨尔贡一世 青铜头像
苏美尔文最初也是图形文字,由表意和表音符号混 合组成,是一些图示性的、线条式的图形,象征性地表 现符号所代表的实物。
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后由阿卡德人继承和发 扬光大。然后又传给埃兰人、亚述人、赫梯人等周边民 族。在该文字出现后的2000年左右的时间内,它一直是 两河流域唯一的书写文字体系 。只是到了公元1世纪, 由于两河流域文明的失落,楔形文字才最终失去其作用, 为人们所遗忘。
4、法律 法律的出现是文明社会的一项重要标志和确保社会 稳定的一大要素 。 考古资料表明,法律在两河流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法律的神圣性为社会所确认。社 会对法律的重视还反映在两河流域的“立约观”上,用 “约”的形式约束和规范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为所有 人接受。 这一观念对后来犹太民族“契约观”的确立显然起 到了重要影响。
3、文学 由于具有成熟的文字,两河流域的文学不仅丰富多 彩,而且成就辉煌。无论是神话、传说、史诗、诗歌、 箴言,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发现的史诗《吉尔迦美什》代表 了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史诗起源于苏美尔时代, 经历代传诵,最终成书于公元前2000多年前,是世界上 迄今已发现史诗中最古老的一部 ,它描写的是一位人 类英雄在一个受到自然法则支配的世界上的冒险经历和 追求的故事 ,是古代两河流域神话精华的汇集。从时 间上看,《吉尔伽美什》比欧洲著名的《荷马史诗》要 早1000多年 。
神庙作为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社会上令人 敬畏的地方,也是社会中最早出现的有势力的机构,侍 奉神明、主持祭祀活动的祭司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阶层 ,成为当时社会上权势显赫的上流阶层之一。
宗教思想的存在还导致巫术和占卜体系的建立。巫 术,尤其是占卜,被看成是寻求神启的最佳方式 。
两河流域的宗教在日常生活所占的中心位臵和个人 宗教的出现,对研究宗教发展史具有特别的意义,个人 对神的祈求及宗教内省行为是日后成为西方社会主导宗 教(犹太—基督教)传统的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章
两河流域文化
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切相关。
这一地区的文明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已开 始出现。 有三个民族在最初1500年的历史发展中发挥了主导 作用。他们是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和阿摩利人(亦称巴 比伦人)。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和贡献,两河流域文明 从萌芽发展到辉煌,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国王乌尔纳木颁布的《乌尔纳 木法典》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部成文法法典,它的颁布开 创了两河流域成文法之先河,对这一地区法律体系的形 成和制定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它也是人类第一次以文字 形式颁布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历史上最早 的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两河流域法典特点: 结构完整; 以具体案例位出发点,是习惯和审判实践的记录; 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诉讼与实体不分; 调整的是现实的社会关系,但保留了神裁法的内容。
阿摩利人建立起的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30年至 公元前1530年是这一地区的主宰。这一时期,两河流域 实现了空前的统一,特别是在该王国的第六代王汉谟拉 比当政期间,王国涵盖从波斯湾至地中海的广大区域。
主要文化成就:
1、文字 文字的出现被视为文明开始的主要标志。人类文明的 传承的主要手段。
早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当地的苏美尔人就创造出了 一种文字系统。这种文字被称作“楔形文字”。苏美尔 人以黏土制作的泥版为纸,以削尖的芦苇为笔在泥版上 面书写。刻画出的符号酷似楔子 ,故名。英国人是最 初使用这一名称称呼苏美尔文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