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文明成就 Microsoft Word 文档 - 副本
回眸千年时空——两河流域文明Microsoft_PowerPoint_演示文稿 - 副本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乌尔纳 姆法典》是 迄今所知, 世界上最早 的一部成文 法典。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
《汉摩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古老和完 整的成文法典。 其规定了 司法行政、土地房屋、商业债务、私产保 护、、婚姻家庭、职业、农牧、租赁、伤害和奴隶 买卖及处罚等多方面事宜。 其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利 益,比较全面的反应了古巴比伦的、社会的情况。 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 米的黑色玄武岩上,共228条、3500行。 为后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和西亚法律历史提供 了珍贵的。材料。 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穿越时空隧道 回眸千年文 明
——两河流域文明
河川文明
古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大都是聚集在河川台 地,因为固定的水源能使农业和商业得到更 好的发展。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
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 西亚最早的文明。
其中心在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公元前2170-公元前2006年,乌尔繁荣苏美 尔人建立第三王朝,创立了世界上第一部成 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同时进入青铜时 代,建造了吉库拉塔形式的白色神庙。 《乌尔纳姆法典》适应奴隶制的发展,主要 用来保护奴隶占有和私有制经济,镇压奴隶 和贫民的反抗。(这部法典大部损坏,只剩 残片。)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的楔 形文字是世界 上最早的文字 (公元前3200 年)。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历法
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制造了世界上
两河流域文明史

两河流域文明史两河流域文明:位于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和城市都在这里出现~~6500年前~苏美尔文明~建筑由泥土搭建~~~~4900年前~建立了最早的城邦国家~~每个城邦都有一个统治者~~4300年前~苏美尔东区北部~~阿卡德人势力逐渐强大~~开始吞并苏美尔地区的其他城邦~~领袖萨尔贡~~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国家,第一个首都阿卡德~最后向南北发展,建立了第一个帝国~~在他孙子时期达到鼎盛~~~阿卡德王朝灭亡100多年后~两河流域迎来了乌尔第三王朝~~第一部乌尔纳木法典出现~~是汉穆拉比法典的蓝本~~楔形文字~~汉穆拉比是巴比伦文明最重要的缔造者~~公元前1792年登上王位~~他颁布的第一部完备的汉穆拉比法典~~282条法律条纹~~汉穆拉比的巴比伦王朝被称为巴比伦第一王朝~~400年后来自小亚细亚赫梯王国的国王率领大军攻陷了巴比伦城~~~赫梯王国创建于公元前17世纪~~首都哈图沙~~位于今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南~公元前14世纪达到鼎盛~~来自北方山区的加喜特人创立了中巴比伦王朝~加喜特王朝~~是两河流域统治时间最长~亚述人很快由北部一个小国发展成帝国~~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天空被分为12宫~~黄道12~新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王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年9月7继承王位~~空中花园就是他建造的~他把大量财富用于建造巴比伦城~亚述人性格彪悍~战争是每个亚述男人的终身职业~~然后接替了巴比伦王朝~~亚述帝国创立~~位于伊拉克北部~~尼尼微,亚述王国的首都,位于大扎布河和底格里斯河交汇处~公元前12世纪,尼尼微是一座极具规模的大城~~成为两河流域的中心,人口众多~~犹太人把亚述人的首都称为狮子的巢穴~~亚述国王个个残暴无情~公元前612年5月尼尼微沦陷~~~亚述国王们为他们残暴付出代价~~以色列:神的勇士~~公元前626—539年新巴比伦王国:又称迦勒底王国,,新巴比伦王国由迦勒底人建立,迦勒底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在西亚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由北向南奔流直下,进入波斯湾。
它们如同一对脾气性格各异的孪生兄弟。
幼发拉底河平和温顺,不紧不慢,袅袅婷婷地由北向南缓缓流动;底格里斯河则显得暴躁而任性。
两河下游的冲积平原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意思是两河之间,西方人称之为沃月地带是因为其形状似一弯新月。
我们又称这个地区为两河流域地区。
今天的西亚因盛产石油而成为富庶地区,而在人类文明之初,西亚由于资源贫瘠物质匮乏而不得不四方征战,到处迁徙。
令人惊奇的是,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在这块土地上升起,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这里产生,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这里建立,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在古时的两河流域,人们用泥土来建造房屋和器皿,泥土是基本的生活资源。
不仅如此,泥土还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载体。
他们在泥土上写字,泥土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传向四方的媒介。
这一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灌溉农业。
早起大规模的灌溉系统始建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但真正发展起来是在公元前3000年以后,正式大规模的灌溉,造就了我们所说的两河文明。
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等,先后生活在现今伊拉克的南部地区。
在两河的交汇点上,有一个叫特罗的小地方,1877年至1900年,三万多块刻有文字的泥板、刻有两千多行铭文的圆筒形印章及各式雕像在这里被发掘。
它的发现,让人类开始了解历史上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
大约在6500年前,苏美尔人来到两河流域的最南端地区,他们在冲积平原上建起房屋、耕种粮食、栽种果树。
大约在4900年前,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城邦国家。
在苏美尔地区,先后产生了十几个城邦。
两河流域地区以城市著称,其规模比纯粹的市中心要大,我们称之为城邦,因为它包括城市、周边的耕地以及人口众多的村庄。
在每一个城邦中都有一个统治者,城邦统治者就像一个大家族的组长,要主持城邦里的一切事务:发动和组织城邦间的战争、修缮神庙、组织贸易活动等等。
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成就

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成就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成就,可谓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创造了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奇迹,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神秘建筑的面纱吧!我们来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里是两河流域最为广阔的地区。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城市遗址,如乌尔、尼普尔等。
这些城市的建筑风格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雄伟壮观。
比如乌尔古城,这里的建筑群规模宏大,城墙高达12米,城门宽达30米。
站在城墙上,你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力量。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两河流域的南部,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巴比伦的伊甸园了。
这座园林占地面积约为30公顷,包括了花园、池塘、喷泉等各种景观。
据说,这座园林是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下令修建的,目的是为了供他和他的王后享用。
如今,虽然这座园林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荣光,但它仍然是古代两河流域建筑成就的一大亮点。
在两河流域北部,有一座名为摩亨佐-达罗的城市遗址。
这座城市建立于公元前26世纪,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建筑,如宫殿、神庙、住宅等。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阿卡德王朝的神庙了。
这座神庙占地约20公顷,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神秘感。
据说,这座神庙是由古阿卡德王朝的国王辛伽建造的,用来供奉他们的神祇。
如今,虽然这座神庙已经残破不堪,但它仍然是古代两河流域建筑成就的一大瑰宝。
我们来到了两河流域的西部,这里有一座名为尼普尔的城市遗址。
这座城市建立于公元前4千年左右,是古代世界最早的城市之一。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城堡、宫殿、寺庙等。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尼普尔的宫殿了...哎呀妈呀!这篇文章可真长啊!我都快写不下去了!不过话说回来,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成就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才能,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世界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在西亚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沃两河下游的冲积平原称美索不达米亚,西方人称这块土地为沃月地带,我们称之为两河流域地区。
今日西亚盛产石油,远资源匮乏,长期征战,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这里建立。
在古时,两河流域的人们用泥土在建房,用泥土制造日用器械,泥土是基本的生活资源,还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载体;这以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灌溉农业;早起大规模灌溉系统始于公元前6000年,但真正发展起来是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灌溉造就文明,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等,先后生活在伊拉克南部从1877年到1900年,在特罗(吉尔苏)这块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叫德萨西的法国人,率领考古队展开大规模考古活动,发现三万多块刻有文字的泥板;刻有两千多行铭文的圆筒形印章及各式雕像;大约在6500年前,苏美尔人来到两河流域最南端定居,在冲积平原上建立起房屋,各种粮食等;大约在4900年前,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城邦国家,在每个城邦中都有一个统治者;大约4300年前,在苏美尔地区北部,阿卡德人的势力越来越强大,逐渐吞并苏美尔人的城邦国,他的杰出领袖萨尔贡率领部队统一了苏美尔地区,建立了古代两河流域的第一个统一国家,并在苏美尔的北部建立国家新首都,定名为阿卡德;后他一直往北,打到今天的土耳其,伊朗西部,于是被视为世界上第一个帝国建造者到萨尔贡的孙子納拉姆辛统治时期,王朝统治达到鼎盛;后世将阿卡德王朝的灭亡归咎于納拉姆辛对神的蔑视;真正的原因是:一种为外族入侵,另一种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和财富的集中导致王朝最终灭亡,还有一种是气候导致的;阿卡德王朝灭亡100多年后,两河流域迎来了新的统一王朝: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又称新苏美尔时期;创建者乌尔那木原始乌尔城的一名军官,他重新统一了两河流域阿卡德和苏美尔地区,他儿子苏尔吉巩固他建立的王朝,并将王朝建设为两河流域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家;他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典,《被称为乌尔那木法典》,这是后来《汉穆拉发比法典》的蓝本;100多年后,当王朝灭亡时,苏美尔文明并没随之消亡,被其他国家建立完成,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基础。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两河流域文明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
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两河流域文明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
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
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版)。
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希腊文,意为“两河之间”,现伊拉克境内)。
北接亚美尼亚高原,南临波斯湾,东与西伊朗山脉为界,西与叙利亚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
新月沃地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肥沃的土地。
两河流域的定期泛滥,使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壤。
包括今日的巴勒斯坦、约旦河、叙利亚、两河流域,由于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所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家詹姆斯布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ted)把这一大片的土地称为“新月沃地”。
新月沃地上有三条主要河流,约旦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共约40~50万平方公里。
早期高度文明历史学家把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之间的苏美尔文明称作“早期高度文明”,这一时期的文化有乌鲁克文化与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一方面,这一时期各苏美尔城邦都已经存在,苏美尔人的文字也已经存在,但是这段时期的历史仍然很不清楚,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的,比如考古发现的不充分,或者文明刚刚起步之时,本身尚未进行系统的历史记载等。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成就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成就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成就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咋一看,简直是个宝库!想象一下,那可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大家伙儿在这里琢磨出不少绝活儿。
那些聪明绝顶的古人发明了文字,楔形文字简直是“我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的感觉。
没有文字,咱们就没法记下那些重要的事,像是家族的来历、交易的记录,甚至连诗歌都得靠嘴巴传了。
古巴比伦的人在泥板上刻字,那种认真劲儿,真是令人佩服。
再说了,他们的法律制度也是相当牛气。
哈姆拉比法典,哎呀,那可是一部了不起的法律书!什么“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听起来就像是古代的“公平交易”。
每个人都知道,做错事得负责,真是让人感到社会的公正。
哈姆拉比还特意把法律公示出来,大家都能看到,仿佛在说:“嘿,你们都别想藏着掖着,法律就在这儿,咱们都是透明的。
”别忘了,那时候的科学技术也是相当了得!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在数学上简直是天才,六十进制的计数法,让人不得不佩服。
他们可以轻松算出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甚至星象学也搞得风生水起,真是对得起“天文观察家”这个称号。
他们拿着木棍在沙地上画图,测算天体的运动,仿佛在和宇宙进行一场大聊天。
哎,想想看,古人用这样的方式研究星星,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
建筑技艺那也是一绝,像是那些宏伟的金字塔和神庙,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他们的建筑材料是泥砖,搭起来的建筑坚固得很,谁说古人没技术?那些神庙高耸入云,四周的雕刻细致入微,仿佛每一块砖都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
走在这样的建筑旁边,心里真是充满了敬畏,觉得自己渺小得跟个小蚂蚁似的。
咱们不能忘了艺术。
两河流域的艺术真的是一绝,那些陶器、雕塑、壁画,样样都是好东西。
陶器上绘制的图案五光十色,简直像是古代的时尚杂志,让人目不暇接。
古人用他们的巧手,把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都融入到艺术中,真是将生活过得像是一场盛大的派对。
再说那些雕塑,形态生动,仿佛能跟你对话,让你忍不住想去摸一摸,感受那份古老的魅力。
再来聊聊宗教信仰,这可是古代两河流域文化的核心。
两河流域文明成就 Microsoft Word 文档 - 副本

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两河流域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最早代表,其成就是巨大的。
在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文明成就中,文字、宗教、文学、法律、科学、艺术等显然最为引人注目和影响深远。
文字成千上万在两河流域出土的刻有成文文字符号的泥版表明两河流域人民(具体指苏美尔人)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创造出了一种文字系统。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人类从没有记录历史的朦胧年代过渡到有史可据的较为光明的年代。
因此,文字成了人类步入文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志。
尽管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打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使得人们不再仅仅依靠记忆,用口头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信息知识的传递。
通过文字,人的经验、知识和思想就不再因个体的记忆衰退或死亡而散失,而是具有了永久性,知识和经验由此可以得到保存、积累和传递。
鉴于此,我们将文字的发明称为两河流域文明最重要的一项文化成就显然是恰如其分的。
由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被广泛地称作“楔形文字”(图4),因为当时的文字是由用芦苇做成的带有三角形笔尖的笔在泥版上刻画出的符号的外形酷似楔子。
①英国人是最初使用这一名称称呼苏美尔文字的,因此,该词的英文为(cuneifo丌n),由楔子(cuneus)加形状(form)组成。
苏美尔文字与世界上其他文字一样,最初也是由象形符号演变而来的。
早期的实物证明苏美尔最早也是图形文字,由一系列平面图画组成。
一个图画构成一个符号,代表一个词,其意义与所画的物质基本一致或相近。
如用波浪线表示水,用动物的头像代表该动物,画一岩石表示铁石心肠的情感。
不过,苏美尔文字既不像汉文字那样基本全由表意字组成,而是由表意和表音符号混合组成;也不同于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仔细刻划或精心绘制的图形,而是一些图示性的、线条式的图形,象征性地表现符号所代表的实物。
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最早出现的图形最终完全失去其象形特征,成为表音符号。
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后由阿卡德人继承和发扬光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两河流域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最早代表,其成就是巨大的。
在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文明成就中,文字、宗教、文学、法律、科学、艺术等显然最为引人注目和影响深远。
文字成千上万在两河流域出土的刻有成文文字符号的泥版表明两河流域人民(具体指苏美尔人)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创造出了一种文字系统。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人类从没有记录历史的朦胧年代过渡到有史可据的较为光明的年代。
因此,文字成了人类步入文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志。
尽管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打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使得人们不再仅仅依靠记忆,用口头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信息知识的传递。
通过文字,人的经验、知识和思想就不再因个体的记忆衰退或死亡而散失,而是具有了永久性,知识和经验由此可以得到保存、积累和传递。
鉴于此,我们将文字的发明称为两河流域文明最重要的一项文化成就显然是恰如其分的。
由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被广泛地称作“楔形文字”(图4),因为当时的文字是由用芦苇做成的带有三角形笔尖的笔在泥版上刻画出的符号的外形酷似楔子。
①英国人是最初使用这一名称称呼苏美尔文字的,因此,该词的英文为(cuneifo丌n),由楔子(cuneus)加形状(form)组成。
苏美尔文字与世界上其他文字一样,最初也是由象形符号演变而来的。
早期的实物证明苏美尔最早也是图形文字,由一系列平面图画组成。
一个图画构成一个符号,代表一个词,其意义与所画的物质基本一致或相近。
如用波浪线表示水,用动物的头像代表该动物,画一岩石表示铁石心肠的情感。
不过,苏美尔文字既不像汉文字那样基本全由表意字组成,而是由表意和表音符号混合组成;也不同于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仔细刻划或精心绘制的图形,而是一些图示性的、线条式的图形,象征性地表现符号所代表的实物。
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最早出现的图形最终完全失去其象形特征,成为表音符号。
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后由阿卡德人继承和发扬光大。
在该文字出现后的2000年左右的时间内,它一直是两河流域惟一的书写文字体系,无论是阿摩利人、亚述人,还是西亚的埃兰人,叙利亚的乌加里特人,生活在亚美尼亚山区的乌拉尔图人、波斯人都曾先后使用过楔形文字。
以至于到了公元前500年前后,它成为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
在巴比伦人的手中,楔形文字得到了简化,640个基本字组成全部词语。
亚述楔形文字只用570个基本字,晚期向音节文字发展。
从阿拉米人到波斯人时代,楔形文字基本成为字母文字,只用41个楔形符号。
只是到了公元1世纪,由于两河流域文明的失落,楔形文字才最终失去其作用,为人们所遗忘。
由于苏美尔人在发明楔形文字时大量使用的书写材料是泥版,泥版经过火烤或是太阳烘干,坚硬如石,能够长期保存,这使得大量反映苏美尔生活的文字材料得到了最好的保存。
(图5)楔形文字的出现不只是一般所说的是人类迈进文明的文字标志,还影响了周边地区的其他文字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对埃及文字和腓尼基文字的影响。
而腓尼基文字则是世界上公认的拼音文字的开端。
楔形文字的发明无疑是两河流域人对世界文化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同时也是其自身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字的使用在为自己的灿烂文明存在保留了一份永久记录的同时,也使得他们所创造的人类最早文明得以在世界其他地区传播,为其他民族所了解、吸收和继承,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
宗教两河流域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宗教思想的确立和宗教在人类社会上作用和地位的奠定。
有关考古证明,宗教在两河流域文明初始阶段就已发展成为社会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两河流域人民对宗教的特殊认识使其生活中的所有方方面面都与宗教密不可分。
无时无处不在的宗教既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基础,同时又是文化的动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因此,人们把宗教看成是两河流域人们理解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思想纲领,是支配、激励一切文化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力量是很有见地的。
①考察当时的社会生活,人们不难发现,宗教犹如一根强有力的纽带将社会的各个方面连结起来。
一切社会活动:无论是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学的、艺术的,还是个人的都无一例外地打上了宗教的烙印。
可以说两河流域的建筑、绘画、艺术是被宗教热情所激发的,文学和历史描写的是与神有关的活动,就连科学也都渗透着宗教思想,司法及伦理道德更是密切联系着宗教。
人们对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理解不仅以宗教为出发点,而且往往以宗教为归属。
例如,城邦之间的战争被看成是主宰城邦的神灵之间的冲突所致,而胜利则最终要依靠神的恩赐。
人们对宗教作用和地位的重视可见一斑。
尽管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的宗教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但其基本内涵和观念是一致的.统一构成了近东地区信仰体系的某础。
两河流域的宗教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多神论,世上有众多的神存在。
二是拟人性,认为神具有和人一样的外貌,品行,个性和弱点。
三是泛神论,认为自然界和宇宙中到处都存在着神。
两河流域宗教思想的存在导致巫术和占卜术体系的建立,巫术特别是占卜,被看成是神启的最佳方式,占卜预知凶吉祸福,巫术成为治病最好的方式。
巴比伦人在公元前1000年就画出了算命天宫图。
两河流域的宗教在日常生活所占位置和个人宗教的出现对研究宗教发展史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个人对神的祈求及宗教内省行为是日后成为西方社会主导宗教(犹太一基督教)传统的两个基本特征。
文学对于文明而言文学成就历来是一个主要评判标志。
由于具有成熟的文字,两河流域的文学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成就辉煌,无论是神话、传说、史诗、诗歌、爱情歌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史诗《吉尔迦美什》。
《吉尔迦美什》起源于苏美尔时代,经历代传诵,最终成文于公元前2000多年前,是世界上迄今已发现史诗中最古老的一部。
《吉尔迦美什》史诗描写的是一位人类英雄在一个受到不可避免自然法则支配的世界上的冒险经历和追求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吉尔迦美什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公元前2600年苏美尔时代的一位国王。
为了城市的安全,国王吉尔迦美什强征民众修建城墙和神庙,其暴虐性格令臣民难以忍受。
无奈的臣民只好向神灵哭诉。
神灵造一野人恩奇都与之抗衡。
谁知在经过一番厮杀后,他和巨人恩奇都竟成为密友。
两人后来一道为民清除了许多祸害,建立了许多功勋。
神灵为了惩罚吉尔迦美什,使恩奇都染病身亡,吉尔迦美什不服神灵,为使密友起死回生,历尽千辛万苦觅得复生仙草,孰料一时疏忽,仙草却被受到神灵指使的蛇吞食,最终徒劳无功而返,命运仍不可战胜。
《吉尔伽美什》一经发现就被视为两河流域文学的最高成就。
从其内容的丰富性和涵盖面来看,《吉尔伽美什》显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口头文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定型的。
它的内容汇集了两河流域长期流传的神话传说的精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
流传下来的最完善版本为公元前7世纪亚述王亚述巴尼拨的尼尼微图书馆编定的(i全诗由7部分组成,共有3500余行,用楔形文字分别刻在12块泥版上,·除了史诗外,其他形式的文学也都内容丰富,形式优美,如爱情诗、寓言、祈祷词、哲理文等。
所有这些文学作品是两河流域人民上古时期生活和社会的象形反映。
作为上古时期人类文学的杰出代表,其影响深远。
如《吉尔伽美什》中大洪水的故事为犹太人所吸收,成为《圣经》中挪亚方舟神话的原型。
从时间上看,《吉尔伽美什》比欧洲著名的《荷马史诗》要早1000多年、事实证明,《吉尔伽美什》史诗及两河流域其他文学作品的流传不仅影响了西亚各民族文学,而且也对古希腊罗马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
法律两河流域文明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它的法律部分。
法律的出现和社会对其权威性的认可是文明社会的一项重要标志。
该法典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有条理的法律文集。
两河流域法典结构完整,颁布的法典多由前言、正文和结语组成。
法律条文一般以具体案例为出发点,作出惩罚标准,而不是作出抽象的规范。
多数法律条文与经济活动有关,力求经济方面的公正是其一个重要特点。
法典保留神裁法的内容,使之与社会的宗教信仰保持一致。
尽管法律表现出等级制,对不同出身和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法律规定,仍具有当时条件下的公正性,如“使强不凌弱”的思想在众多法律条款上有所体现。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原则和罚金原则并存说明人们对法律适用原则的不同思考。
法律为因果法,以“如果……,则……”的假设因果关系制定出具体法律条文,符合违法受罚的观念并具体规定出可依执行的处罚尺度。
科学两河流域的生产活动推动科学的发展,一系列科学成就相继出现。
两河流域文明中最值得一提的科学发明当属车轮的发明和使用。
苏美尔人以把数块厚木板拼成圆形,再用饰扣将其固定在一起的方法制造出最早的车轮,然后把它安装在交通和运输工具上,从而发明了有轮的车。
车轮的发明无疑与两河流域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和商业活动有关。
带轮交通工具的出现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而有轮运输工具的使用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力。
天文学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其重要标志是太阴历的制定。
从而确定了周而复始的农业耕作周期。
以12个月亮的盈亏为一年,并以设置闰月的办法补足与太阳历相差天数的做法使其太阴历成为古代人类最佳计年方式。
而其计算月球运行的方法被视为“古代科学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犹太历和伊斯兰历法都借鉴了苏美尔人制定的太阴历。
占巴比伦时期,天文学家对天文的观测已具有相当科学性,已知最早的天文准确记录是关于金星出没的记录,时间为公元前2000多年前。
此外,巴比伦的天文学家已经将恒星和五大行星区分开来,观测出太阳在恒星背景上的视运行轨道——黄道,并按方位划分了肉眼可见的十二个星座,绘成黄道十二宫图。
据公元前6世纪的文献记载,巴比伦天文学家已经能够事先计算出太阳和月亮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他们能够预测日食和月食了。
新巴比伦人根据月相的变化,确立了星期的概念。
他们把1月分为4周,每周定为7天,每天由一星神掌管,即日、月、火、水、木、金、土。
周(即7天一星期)的出现是开创性的。
今天每周7天习俗经过犹太人的加丁:和传递已为全世界人们所接受,成为人类安排日常生活的一种最便捷方式和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时间计量方法。
除了计日,古巴比伦人发明了“十二进制”的计时法,即把一天分为两个12小时的做法。
这一计时方法成为现代生活通用的计时法。
“六十进制”的发明为有关圆和时间的计算提供了便利,苏美尔人据此把一小时分为60分钟,把一分钟又分为60秒,他们这一做法现已成为当今世人统一使用的读时标准。
另外,两河流域的人们在数学、几何学、医学、化学等方面的众多成就也是无人能望其项背的。
苏美尔人还是最早创办学校,最早设立图书馆,最早发明了真正的拱形结构、梁托拱顶和穹隆顶的民族。
艺术城市的诞生与发展导致了一系列艺术的发展,而艺术又随着国家的形成和帝国的建立而变得日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