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

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
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

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任务绝不仅限于此。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示意、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注,我们给学生的一次赞许、一个鼓励,这些看似“无痕的”关注,在学生的心田里却能感受到被关注的幸福。让我们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让我们在心田里种植“关注”的种子,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育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句话使我更明白自己的责任,教育最大的技巧在于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天赋和才干,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取得自信。有不少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收他到我班来,我认为学生可以选择老师,但老师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我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因为有我这样的班主任而能够快乐充实地学习;对于后进生,我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

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我赞成前人的观点和主张。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那么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来晚走,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自习时坐不住凳子,我就在这个时间到教室里备课、讲题,这样做既保持了自习纪律,又为那些坐不住凳子的学生作了“示范”。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把情感教育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许多学生都会产生胆怯,没有自信,怕挨批评等一系列的心理负担,作为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多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真诚、关爱。教师用一种支持的、理解的、温暖的目光,一句适度夸张的赞许或鼓励的话语,一个感人的小故事,或一次充满温暖,欣慰具有安全感的交谈,都可以使学生获取心理上的支持。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前途的;要在给予支持和关心时注意科学性,不能无原则地夸奖。对于一些有较强依赖性的学生,要把握好支持原则,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发展其独立自主性。

三、把理想教育与刻苦学习结合起来。作为教师,既要用理想激发学生们去刻苦学习,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我经常利用小班会时间或者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学习方法,与他们共同探讨如何面对人生,面对现实;给他们讲南朝孙康映雪苦读的故事,讲宋朝陈正之勤能补拙的故事,讲顾炎武勤勉好学、终志不懈的故事,等等,使学生始终牢记理想,自强不息。

四、把传统美德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美德,很多名人、伟人他们在立德修身、治国安邦方面有着感人的故事。如果把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讲给学生

们听,足以在思想上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他们走向人间正道。但是这些人物事迹却代替不了学生们的实际行动,因为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而且我们的社会即将跨进21世纪,我们的学生即将成为21世纪的青年。新的社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在等待着他们,各种不同形式的人生观、价值观摆在他们面前,如果不把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们就很难培养出健康而高尚的品德。当然,在学习上他们的进取心也将受到不良的影响。

五、把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结合起来。一个班级具有严肃的纪律是每个学生顺利学习的保证,而活泼的班风又能使每个学生以更加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二者之间不仅不存在着任何对立,而且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只有严肃的纪律才能创造一个具有朝气的班集体,而在一个积极上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会更加遵守纪律。所以在我担任班主任时,总要与同学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让每一名学生没有理由不执行的班规,一旦有人违背这个班规,将要受到严肃的批评。与此同时,我又千方百计地创造一个活泼的班风,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有意义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促进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所教的学生无论在学习和品德上都是优秀的,我对学生的关心和对学校的倾心付出,校领导给了我金钱买不到的荣誉。家长们都说:孩子交给张老师,不仅能学到扎实的本领,还学到了怎样做人!在这里,我冒昧的改用一下冰心先生的一段话:“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也许,我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孩子们孤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

以德育为首,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我们的学生,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

教育的实践使我感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只要我们付出爱,用美好的话语和行动去感动她,就可以化解学生心中的雨雪风霜,使其逢春而绿,遇机而兴。师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要知道孩子们永远想念的是阳光的心态和慈善的心灵对待他们的老师。

心情日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心情日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襄樊市四十七中小学部张春妍 进入小学中高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自我意识的初步形成,社会性的不断增强,加之独立性和自尊心的不断增长,他们开始不愿向别人袒露自己内心的秘密。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容易冲动,甚至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性和叛逆性。这些心理变化如不及时疏导会极大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怎样才能细致入微地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辅导,促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呢?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采取了让学生写“心情日记”这一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心情日记”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在学习,生活及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焦虑、自卑、羞怯、嫉妒、压抑、疑惑等心理问题,用日记的方式写出来,交给班主任老师,以求得到老师的帮助和解决。老师对交上来的日记只阅不批,只写评语不公开点评,通过心情日记把握学生心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使学生在一次次文字释放中学会控制情感,在倾诉表达中求得心理平衡,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克服消极情绪,健康快乐地成长,“心情日记”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彩虹桥,做为一名班主任,我从中受益匪浅。 在指导学生写心情日记前,首先要告诉学生什么叫“心情日记”,怎样写“心情日记”,了解写“心情日记”的好处,明白写“心情日记”的意义。告诉学生: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向老师倾诉,老师会为你保密,会对你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发动大家积极参与,开始一些学生还有所顾虑,怕把心里话说出来,会遭到老师批评或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孩子们的表达越来越顺畅,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学生在心情日记中畅所欲言,不仅向我倾诉了他们的焦虑、自卑、逆反等情绪问题,还有学生对班级管理及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多的意见及建议,对各项工作起了促进作用。不管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都力图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解决问题。如我班一女生张某,性格内向,上课从不积极举手发言。进入六年级后,不仅上课不发言,竟连与同学交往也出现了问题:不愿与同学一起活动,看人时喜欢用眼角“偷偷地”看。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班里开展写心情日记后,她在日记中坦露了自己的心事“我多么羡慕那些开朗大方的同学们!可我觉得自己就是只丑小鸭,我不敢与同学说笑,不敢回答问题,我一说话就紧张,生怕自己说错了会招来大家的嘲笑。我真的很痛苦……老师,我该怎么办?”读完后我迫切想帮助这个孩子,于是我为她写下了一段长长的话,帮她分析了原因,教她如何克服困难战胜自己,鼓励她树立自信心,上课时也总是用鼓励的目光关注她。渐渐地,我欣喜地发现她变了,变得快乐了,不仅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还在班里的联欢会上表演了节目,成绩也突飞猛进。后来,她在日记中写道:“谢谢你!亲爱的老师!’’我觉得是“心情日记”打开了一颗尘封的心灵。“心情日记”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怎样与人交往,处理好家庭矛盾,构建学生与家长间沟通的桥梁。男生刘某在日记中反映母亲与奶奶关系不好,他很苦恼,每次想去看奶奶可妈妈不同意,父亲为此常与母亲吵架,不知如何处理。我给他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可以装做无意给妈妈讲孝敬老人的故事,

德育案例-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德育案例: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前些日子,读了一本《哈佛经典教案》,我深受触动。创建于1636年的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也是世界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三个多世纪以来,哈佛大学培养了无数的政治家、科学家、作家、企业家及学者。迄今为止,有6位美国总统出身于哈佛大学,3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美国500家大财团2/3的决策经理从这里走出来。哈佛教育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它独具特色的“案例教育”。什么是案例?案例,英文称为case,即个案、实例、事例之意。所谓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特定情景下的人和事的客观描述。案例教育是一种智慧的教育,是一种纯真的教育。 纯真的教育是不加修饰的。记得孩童时代,爷爷坐在老槐树下摇着芭蕉扇给我讲的故事:窦光鼐(1720 — 1795,字元调,号东皋,山东诸城市箭口乡西郭家埠村人),因为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诗赋尤佳,素有“才子”之称,便当了皇太子的老师。有一天,烈日当空,皇太子因为没完成作业,窦光鼐便罚他跪在烈日下反思,这时皇上路过,见太子汗流满面,心痛得一把拉起来说:“儿子,起来吧,咱读书是太子,不读书也是太子!”窦光鼐听了,便说道:“万岁,读书是明君,不读书是昏君。”皇上一想,马上把太子送回原处说道:“儿子,再跪下!” 这故事是40年前听说的,虽没有滔滔不绝的大理论,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道德的种子,具有永恒的启发性、暗示性、实践性,它教我走向教师岗位后,怎样履行职责严格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当然不是罚跪),怎样面对权威坚持真理,怎样教育子女,怎样教育学生。仔细想想,这就是案例教育,这就是真教育。因为真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它能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美好情愫,使他们对生命充满敬畏、热爱与感恩,并为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基。 与真教育相对的是假教育。当前我们的德育虽然做了大量的德育工作,但徒劳无功,效果显得苍白无力,是假教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往往存在着冷漠与生硬,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联系实际,教师扮演了圣人的角色,实行的是道德灌输,让学生感到有隔膜,很遥远,无动于衷,德育流于形式,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学生依旧一个个在家里都是小皇帝,霸气十足,自私任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迷恋电视、游戏,吃穿追求名牌,稍不如意还要发脾气使性子,甚至有的学生有意“损害他人”,等等。面对这种道德滑坡的现象,我们应该认真审视和反思,这不是假教育吗?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务实求真,掺不得虚假。所以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必须面对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注重实效,克服浮躁作风,杜绝急功近利,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出发,踏踏实实地做事,扎扎实实地教学,实实在在地育人。努力育真人,育能人,育贤人。为此,我们积极优化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大力开展“让案例教育唤醒学生的心灵”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教师精心设计“德育案例”。“德育案例”《李肇星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李肇星读书痴迷,妹妹李肇菊记得,一日三餐,哥哥都是拿着书本上饭桌的。家中做的是什么饭,

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田

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明水县滨泉中学:李春丽我把教育工作当作了一个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的堆砌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感激、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我就是在尽量做这样一位教师典范。 一、用爱心感染学生爱心是具体的,琐碎的。一天下午我正起劲的讲着课,突然“哇”的一声,王小慧同学吐了一地。正是盛夏,一股难闻的气味立刻充满了整间教室,王小慧同学脸色苍白,欲吐不止,痛苦的趴在桌子上。见状我眉头一皱,再看他们的表现:有的捏鼻子,有的扇着书,有的小声嘀咕:“难闻死了,熏死了”,有的在一边作呕乱作一团,顿时我就火了:“同学生病了,你们就没有一个能主动站出来帮忙的,平时的热情都哪去了?”我真想借此机会好好训斥一番,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才是团结互助。经验告诉我:有的学生怕脏不愿意帮忙;有的学生怕嘲笑怕别人所“装好人”。这是责备没有任何意义,身教胜于言教。我急步上前,掏出自己的手帕,一边清理她身上的污垢,一边询问病情,确认是胃肠感冒所致,我才稍稍松了口气。于是,我拿起笤帚清扫呕吐物。大家的目光随我再动,教室立刻安静下来,很惊讶的看着我的举动,这时班长和两外几名学生动主动加入清扫小组,我立刻布置学生上自习,并及时送王小慧同学去看了医生。 此后,班级里同学之间懂得了互助互爱,主动地给需要帮助的同

学以无私的爱心。作为教师,关心学生就应该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这些看起来很平常,其实这正是一个教师爱心的具体表现。十几年来,我就是这样播撒着爱的种子,收获着爱的硕果。 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她的品行,她的生活,她对每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会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 二、用赏识激发学生。在教学的具体工作中,我一直注重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室后墙设立了一个“光荣榜”专栏,凡是学生有好的表现,及时在班级给予表扬,根据表现在“光荣榜”上以不同的形式给与鼓励,如为她加一颗星星,或贴个笑脸或贴上面小红旗等。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总评一次,一学期一大评,在每个学期结束时,都为该学期优胜生颁发奖状、奖品,以表扬鼓励。正因为如此,孩子们有了明确的追求目标,学生懂得团结互助了,班风更好了,学风更浓了。 三、用耐心培养学生。多年来,我就一直把养成教育作为班级管理的基础。如我利用班会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他们了解懂得各项规范要求,为今后能遵规守纪奠定基础。再比如让学生通过自己规划班级墙面设置,组建窗台文化,成为班级的主人,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责任心,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我在班级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促使孩子们自我约束,自我反省,从而达到了良好的习惯养成。现在班级一般的事情都有班长负责,但各项具体工作分工到各个班委成员,早读、课间操等日常工作都由值日组长负责,

用真爱唤醒沉睡的心灵

用真爱唤醒沉睡的心灵 ――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周桂娉同学融入班集体案例 广州市黄埔区石化小学饶韬 (一)初次接触承载责任 2004年的9月1日,我接手了一个新班,很快就注意到班里靠右边的角落里,有位衣着整洁的大眼睛小女孩,下课后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地坐在座位上。我觉得她很面熟,猛然记起她和我的孩子是幼儿园的同学,名叫“周桂娉”。于是就探着身子微笑着问她“周桂娉,你还认识我吗?你读幼儿园的时候和我儿子晨宇同班。有一次幼儿园开放日,你爸妈没来,我还陪你玩球呢!记起来没有啊?”我想她一定会感到很激动的。可是出乎我的意料,她只是眼巴巴地望着我,面部仍然没任何表情、眼睛还是呆滞茫然。正当我想进一步问她话的时候,班里的同学们围了过来,七嘴八舌说:“老师,她是傻的!”“她是留级的,考试不算成绩。”“她不会说话的!”“老师,他爸爸说不要她了!”……我再看看小A,发现她对同学们的话没什么反应,还是一脸的茫然和麻木。我的心很快沉了下去,鼻子一酸,说不出话来,扬手让同学们散开,并示意他们把话打住。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很注意观察她:第一天做早操,她没跟着队伍下去,我马上拉着她的手,叫她跟我下去。她很乖巧地跟我下到操场。但她排在哪儿,同学前后左右的同学都马上散开,好像她有传染病似的。在回来的时候,刚上楼梯,走在他前面的那位男同学很随意地转过身来拿拳头敲她的头,周围的同学不但不制止,反倒还跟着笑。第二天上午第四节综合实践课,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到大院调查环境污染现象,可是她们小组却丢下她一人在课室,其他的排着队走了。我赶紧牵着她,走出校门,找到她们组的组长,叮嘱她要把周桂娉带上,并且保证把她安全带回课室,我才给她们小组同学成绩。第三天,我看见周桂娉洁白的校服上有几滴新鲜的墨水印,问其原因,她只是眼睛看看我,然后无力地把头低下,似乎害怕什么。她后排的女生主动告诉我,是我们班某位调皮的男生弄的。我再回过头来问周桂娉是不是这样?发现她的脸依然没有任何表情,目光中似乎闪过一丝委屈,但是转瞬即逝。看到这情景,我不由得想起一句悲哀的话语:哀大莫过于心死!或许她的心已经死了! 一连好多天,幼儿园时那个大眼睛的、活泼可爱周桂娉的形象和现在这个面无表情、目光呆滞的形象不停地交替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这强烈的反差了让我这个已经为人母的老师心里感到格外沉重!万般难受!我不由得将心比心:要是换了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能受得了啊?想到这,我心更受折磨! 记得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残生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世界上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作为周桂娉的班主任,我有责任去呵护这幼小的心灵!我得承载起让她重拾起自信,重新溶入班集体的责任,承载起对全体同学进行爱心教育,为她提供友爱的集体氛围的责任。 (二)多方沟通探究成因 为了唤醒周桂娉那幼小但却沉睡的心灵,我采用多方沟通的方法:逐个拜访教过她的老师们,了解她以往各方面的情况以及前期所做的工作,做好笔记;课余找本班敢于说真话的孩子以及她同村的孩子谈心,了解周桂娉在班集体和在家

用我的语言唤醒你的心灵

用我的语言,唤醒你的心灵 ——新教育形式下,我们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内容摘要】 做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的工作就是每天用语言和学生进行或有趣,或激情,或生动的交流。我们不仅仅用语言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靠语言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和智慧。 【关键词】共学探究喜欢要求鼓励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理念的深入,语文老师们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课堂上,老师们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由此而产生了许多新时代老师们的口头禅。这些语言的诞生看上去生动鲜活地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学习自由度的放开以及对学生个体的尊重,但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看似热闹光鲜的背后有着许多发人深省的现象。 ●“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采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之后,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一个学习的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表面上看是老师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了,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是否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语文教材

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着不同的个性和味道,是否真的都适合“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的方法?是否真的能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并了解本课的重、难点? 启示:我们能否和学生一起来阅读和发现,寻找最适合切入的段落,大家一起来进入优美的文本。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新课堂上,这是我们最经常说的一句话。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热热闹闹的。但是最好的方式真的只是大声朗读吗?这跟我们的引导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更多的是倾向于大声朗读,因为,这样容易出效果,也便于老师进行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为了学生能掌握各种阅读方式,老师也不能只用一句“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看似是最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其实是一种最放任,最不负责任的阅读方式。难道说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可以放弃了。 默读和浏览,就是一种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的心智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

用爱心沐浴学生的心田

用爱心沐浴学生的心田 作者:周霞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第03期 记得小时侯看过一部电影《烛光里的微笑》,当时并不是很懂,但也被那位老师感动得哭了。现在想来,仍然由衷地敬佩:那是她对学生的爱,爱心无价!做老师是如此,做班主任更应如此。记得一位优秀班主任在做经验报告的时候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多年以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 一、爱,要换位思考 现在很多的学生越来越难管理,学生身上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棘手,有时搞得我们束手无策。如果我们一直能以“爱”为中心,很多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得多。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假如学生是我孩子”。爱可以化解重量,是一种医治心灵创伤的灵药。我们班主任若能在“爱”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并付之以爱的行动,那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我们老师都有一颗爱心,都很爱学生,但方式、手段不同,带来的教育效果也会截然不同。作为班主任,少把爱字挂在嘴上,更多的是把爱字放在心里;少在学生面前讲“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们好,你们要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等等,多为学生做些实事,多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角度想想。 有一次我们班一个女生宿舍一下扣了4分,我非常生气。立即了解到情况后,我在班级这样跟学生说的:“今天我们班被扣分了,原因是四个女生中午未休息在床上做作业。说实在的,很为你们的学习精神感动,但是这是不可取的。”我给他们讲了调节好自己的重要性,一点也没有批评他们。从此以后,宿舍没有被扣过分。 二、爱,要注重交流 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感悟,就没有情感。走进学生,和每一个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尊重我,喜欢我,理解我。正如有一句话说得好,“处处为你用心,一直最有默契,请你相信这份感情值得感激。”周记,是我和学生交流的主要渠道。每次我都会在学生的周记本上认真地写上评语,其实更多的是心语。 我班有一个单亲女生和母亲发生了矛盾,她感到十分委屈,十分难过,于是她在日记结尾中写道:“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待我,我现在十分恨你。”看了她的日记后我在评语中写道:“你妈妈生你、养你很不容易,现在她离婚了也有很多烦恼,老师希望你们母女俩过得开心快乐。”过后我也找她谈了心,让她明白了一名单亲妈妈的辛劳。后来她在日记中写道:“妈妈总是妈妈,即使妈妈有万般不是,我也不会恨她。我永远都爱我的妈妈!我也努力改正自己的缺

班主任德育论文: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

班主任德育论文: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 班主任德育论文: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任务绝不仅限于此。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示意、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注,我们给学生的一次赞许、一个鼓励,这些看似”无痕的”关注,在学生的心田里却能感受到被关注的幸福。让我们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让我们在心田里种植”关注”的种子,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我是一名年轻的小学班主任还记得那是2003年的夏天,我担任了通河县实小一年四班的班主任工作,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好奇。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望着阳光雨露。我们班现在有59名学生,其中18人来自离异、单亲或重组家庭,约占全班的30%;有35人来自农村,约占全班的60%;六人低保一人特困加低保,约占全班的12%,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学生,注定我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还记得一年级,一个双耳带助听器的男孩闯入了我的视线,说实话当时我真的不想收,全班五十多个孩子还教个过来呢,哪能再为他再分一颗心呢?可是,当我看到孩子那种乞求与渴望的目光,听到他那口齿不清的”老师好”时,一股无形的爱的温泉涌上心头,从那天起,他成了我们班名特殊的学生。我有空就同他聊天,有意识地锻炼他的语言能力,教他正确地咬字、发音,同时,我还让孩子们多关心他,多和他说话,多亲近他、陪他到操场上玩耍,锻炼身体。渐渐地,他上课也能安心听讲,教的生字也能读出来了。每当我看到他和正常的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享受着他们带来的快乐时,我的心就感到无比的甘甜。我真切地感受到我的爱并没有白白地付出,换来的是孩子可喜的进步。我们要承认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应该尊重这种差异,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让学生得到更大的进步。 还记得2007年5月20日晚9点半我被一阵急促而刺耳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那头传来了李欣姑姑的询问:”赵老师,李欣现在还没有回家,你知道她平时都和班级里的哪些同学在一起玩吗?”我急忙给班里的其他同学打电话,但没有一个同学知道李欣放学后的去向。我失眠了,李欣究竟到哪里去了呢?第二天的李欣奶奶焦急地来到了校长室,对校长说:”李欣一宿没有回家,怎么办啊?全家二十多人找了整整一夜,却音信全无。一个孩子自己在外面天气那么冷,能到哪里去呢?”后来她的姥爷在大千市场的网吧门口找到了她,她说和同学闹了一点矛盾,不愿意跟家里人说,心理觉得委屈所以不愿意回家,就在外面住了一宿。李欣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她的身上又有怎样的经历呢?她是三年级来到我们班的,个子比平常的孩子高一些,自从她转到实小,我从来没有见过她的父母,只有她的奶奶到学校来接送她。(班主任https://www.360docs.net/doc/0511045283.html,)李欣的身世比较特殊和可怜,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母亲远嫁他乡,父亲也从来不照顾孩子。奶奶年适以高又没有工作,全家靠低保金和姥爷蹬三轮车挣钱过日子,这个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不愿意和同学接触,从来都是独来独往,学习习惯不好,上课爱搞小动作,下课总是玩一些沙土之类的东西,打铃上课也不愿意回来上课,跟同学的关系比较紧张......看到孩子的种种表现,我心想这个孩子太缺少爱、缺少家庭

用爱心去浇灌学生的心灵

用爱心去浇灌学生的心灵

用爱心去浇灌学生的心灵 新都区石板滩初级中学温明香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心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爱心的传递,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爱的教育是学生普遍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说,爱的教育也是双方的。这种爱心包括您的微笑、您的热情、您的鼓励,您的一举一动。 在学校里,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和教师一起度过的,他们学习的好坏,生活的是否有趣,成长的健康与否,都和老师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他们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他们在学校里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许和肯定,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信任的点头,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爱”,都会使他们感到一种安慰和鼓励。 一、让微笑温暖学生心灵。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个老师,可能最重要的表情就是微笑,笑是可以传染的,它会感染您身边的每一个人。当学生犯错时,微笑着说:“知道错了,改正就好!”让他们的心中充满温暖的色调。由此还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老师一味板着脸说教是行不通的,反而会拉大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果老师充满情感性的话语加上亲切自然的微笑,一定会让学生产生“如沐春风”的感觉。 我经常把微笑挂在脸上走进课堂,常对学生说些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有一次,在思想品德课上,我让学生按小组分组进行角色表演,然后鼓励他们说:“不管谁上台表演,代表的就是你们整个小组,看看哪位同学为集体争光。”学生都很踊跃,争着要

用爱温暖学生的心灵

用爱温暖学生的心灵 中卫市第一小学侯建玲 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的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可见,教师的爱是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真诚的奉献。正如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可我国传统教育是一种权威式的教育,师生关系是一种权威式的关系,教师对学生拥有绝对的权威。教师的教诲,学生只能恭听顺从,任何异议都是对教师的不恭、对权威的侵犯。我想认为,对于行为或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若教师从关爱的角度出发,不失时机地抓住他身上的闪光点,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去了解他、呵护他、温暖他,多下点功夫,他们就会茁壮成长。 我班的张兆旭同学,学习不认真,成绩总是倒数,并且他常惹事生非。做作业时,自己不认真,还要去影响别人,一会儿碰碰这个,一会儿动动那个,搞得其他同学也不能安心;看见别人做游戏,他也要挤上一脚,但又不遵守游戏规则,批评他,他也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让每个老师都感到十分头疼。 有一天,张兆旭作业没做完,又在玩了。看见我进教室,他马上回到座位上,装模作样地做起作业来。我走到他身边,正想好好地骂他一顿,他看见我,赶紧站起来说:“老师,我在做作业。”听了他的话,我心想:骂他也没用,不如换个方式。于是,我按住火气,抚摸着他的头,微笑着对他说:“我知道,你是可能遇到难题了,所以去向同学请教吧?老师最喜欢这样的同学。来,老师和你一起来解决难题。”我边说边在他身边坐下来,张兆旭用不相信的眼神盯着我,看了好久,随后埋头做起作业来。这次的作业虽然不是全对,但字迹端正,写得极认真,我破例给他的作业打了个优星,并鼓励他:“你今天的作业很努力,老师奖给你一颗星,相信你能成为优秀的学生。”

读书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读书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 贺兰二小陈秀萍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在十八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今年,我有时间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我感受颇深。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 “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

用智慧唤醒课堂

用智慧唤醒课堂 究竟走怎样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是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实验小学(下简称南康实小)一直思索的问题。岁月悠长,一代代实小人在教学改革之路上不断地探索着。 20世纪以来,自主学习越来越引起学科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视。围绕“自主学习”这一目标,从上世纪80年代起,南康实小先后进行了“茶馆式教学研究”“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能力训练”等多项教改、教材实验。2001年开始,南康实小开展了省级课题“自能学习法研究”的实验研究。如今课堂教学转起的春风再次激起了实小人的思考: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落实?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何提升?教师到底如 何教?南康实小提出了“教师智教,学生慧学”的理念,实小的“智慧课堂”应运而生,他们以探索课堂教学转型为实施途径,着力打造“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实施以来,在学校分学科、分学段广泛进行了研究。一年多来,学校的中高段语文组大胆实践,倡导以“慧学案”为媒介,给每一个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努力让课堂变成每一个孩子读书、思考、创造、表达的舞台。实小的智慧课堂,像含苞欲放的鲜花,在学校举办的“巧用‘慧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杏坛沙龙活动中,吸引了许多

名师、专家的目光。 怎样让课堂体现老师的智教和学生的慧学呢?成功总 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为了搞好这次活动,南康区实验小学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精心策划和研课,提出了中心目标:“无论怎样设计慧学案都要遵循四个原则:要体现智教慧学的理念,要紧扣文本发掘语文味,要深究学生特点,要适合教师的教学风格。”为沙龙活动执教的张花连老师激动地说:“我觉得首先应该建立在对学生认知特点了解的基础上,还要立足于选择的课文《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拟人体童话,是篇略读课文的特点,来设计学案,可以分为预学单、共学单、延学单三个部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鼓励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可是,第一次试教下来,结果却并不如意,老师牵得太死,学生理解不到位,生成不够精彩,课堂的层次不够分明,没有体现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大家陷入了不断的反思当中:怎么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成呢?如何在这堂课中体现为了学生生命的成长这一理念?担任研课组组长的江渝副校长 思索道:“教学的中心问题定位至关重要,它将起到牵一发 而动全身的作用,这次试教失败的根源是张老师设计的主线问题:小木偶遇到了什么挫折?为什么会遇到挫折?他心里会想什么?由于“挫折”一词四年级的学生较难理解,所以在课堂实际生成中学生的思路停滞而不前。而小木偶遇到的

用爱心浇灌孩子的心灵

用爱心浇灌孩子的心灵 永年县第四中学吴睿 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简单的爱抚,一个高高竖起的大拇指,都会荡漾起学生心中的涟漪,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怎样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支柱,把学生培养成新一代“四有”人才呢?在两年的教育和班主任工作中,我常常体会到思想教育之船,必须借助感情之水,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因此,教师必须有一颗赤诚的师爱之心,用爱心浇灌、滋润学生的心田。 一、亲近和关心是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 我一直认为:谁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学生。作为班主任,每次考完试,我都认真地思考怎样分组,男生女生岔开,这样才能有好的课堂距离;优等生和学困生交叉,这样便于一帮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分组提问问题,重点照顾中等偏下的学生,对于优等生,有时让他们代替老师,到黑板上讲解。在我心里,没有差生,学生都是一样的,都有一颗求知的心,有的只是方法不对,方法对了,就会很快入门。 我们班一个学生,王张天,学习成绩很差,不爱说话,也不爱学习。自习课上,我问他:“今天的课听懂了吗?”他很诚实,“没有。”我便耐下心来,重新讲解,讲完以后,再问,如果没有听懂,重新讲解,听懂了就让他给我讲解。几天之后,课上王张天同学认真听讲了,有时还举手回答问题,有的问题能独立完成。课上我多次表扬了他,他学习更加积极了,这次考试数学成绩竟然接近五十,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二、理解和宽容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

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应本着一颗理解和宽容的心去引导教育他们,借助理解和宽容去寻找师生的共同语言,用理解和宽容洗涤学生心灵上的灰尘。 一般教师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都怀有偏爱之心,当这些学生一旦有了错误,教师予以理解和宽容并不难,但对那些后进生就不一样了,往往一有错误就抓住不放,涉及其他,轻率否定。实际上,这些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宽容。 我们班的王英豪同学,有很多缺点,上课不认真听讲,喜欢说话,做小动作,成绩中下游,好多老师都不喜欢他。课下,我找他谈话:“今天上了什么课,听懂了吗?”他便老老实实回答。通过询问,我发现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很多知识都是一学就会。最后我说:“学了这么多东西,你真棒!”接着又问:“课上回答了几个问题?”他便脸红了。“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希望以后你能积极举手,回答各科老师的问题,能做到吗?”他点点头。这次考试竟然进入前十名,我感到欣慰。 三.尊重和信任是转化后进生的良方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即使是犯了错误的时候也不例外。因此,我对有缺点甚至犯了错误的学生,从不谩骂,挖苦,从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而是采取尊重,信任的态度来教育他们,转变他们的思想.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一次我到班里上课,发现玻璃碎了一块儿,本想发火,一个声音告诉我忍住,也许他不是故意的。便不动声色的站在讲台说:“咱们班的一块儿玻璃碎了,希望做错事的同学课下找我承认错误,并把咱们的玻璃按上”。下课后王芳磊同

高三作文:唤醒心灵作文800字

唤醒心灵 人们总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抱怨这个世界的冷漠无情,却不知,他们自己也是整日穿梭于城市烟尘中的装睡人。 有的时候,并不是因为世界上有太多的冷漠,而是因为心中没有足够的爱。我们总是习惯以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以一种自以为是的口吻去批判世俗,抨击社会。但我们却从来没想过那些流言蜚语,那些冷漠无情,它们的最大创造者,就是我们。 仍然记得几年前的“小悦悦事件”。可怜的小女孩,经卡车碾压过后,竟然让二十多位过路人无动于衷!事发后,网友们便都在批判世界的无情,社会的冷漠,行人的麻木,其中不乏非常极端偏激的评论。他们对这件事义愤填膺,他们对路人予以严厉的抨击讽刺。他们只知道去责骂那些对小悦悦视而不见的过路人,却没有问问自己,如果当时经过小悦悦的是自己,到底会不会毫不犹豫地施以救助? 我想也未必做得到吧。 他们明明知道光在网上评论什么作用也起不了,却依然躲在虚拟的世界里做着所谓的卫道者。他们装模作样,却还企图叫别人真诚;他们的心已麻木,却还想唤醒别人的爱心;他们自己沉睡,却还妄想叫醒别人。 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与世界交流。每当一件什么事情发生后,网友们便在第一时间内发表自己的“感言”。接着,便开始抱怨,抱怨这个社会多么多么冷酷。可是,他们却从没扪心自问过,自己发表的那些言论,是否也已成为别的网

友眼中的“冷酷”。 可是人好像就是这样,看得清别人,却摸不清自己;要求别人去做的事,自己总是做不到;希望别人达到的,自己也没有信心追求。人,总是缺少反省。 我们不可以再装睡,不能再这么糊里糊涂下去。当我们看到了别人的冷酷,看到了别人的无情,我们应该想想自己身上是否也有。若是,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你会发现,心怀着爱去对待,心中的埋怨和愤怒便会消失不见。 当我们终于不再装成局外人,当我们的心灵终于被唤醒,世界又是另一副模样。

用爱心扣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用爱心扣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宜兴学院严小英 魏书生曾这样说:“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必须有“爱心”这把钥匙。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一个好班主任,影响的不是孩子的现在,而是孩子的一生。因此,让学生沐浴着爱的阳光成长是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应尽的职责。 一、尊重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每一个孩子在呱呱坠地时,模样并无多大差别;及至入学,他们都像一株株嫩苗,在求学过程中不断成长,在步入社会前,他们纵使在行为上微有差异,我们也不能草率地断定是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能力是在后天随着年龄、身体、环境等因素的变化逐步培养而成的。我们不不论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其能力已有所分别,但此阶段是可变和可控的。爱因斯坦做不成小泥凳;爱迪生被学校开除;落士比亚是戏子;萧伯纳被讥之为乞丐,童弟周被斥之为愚夫,毛泽东只是一介书生,小布什大学时各科亮起“红灯”……但是他们后来都有所建树。所以说,我们教师完全可凭自身良好的素养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引导他们磨砺出正常的性格,挖掘其潜能,拓展其能力空间。倘若一个老师只凭个人喜好作标准来衡量学生,必然只有少数学生成为其“宠儿”,而其他大部分学生潜力白白荒废并无所事事而成为所谓的危害班级纪律的“祸根”。孔子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强调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采用相应有效的教法,而他本人 1

也取得了“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的骄人业绩。古人尚且如此,何况当今教师了。孩子是嫩苗,是花朵,是未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教师责无旁贷。遗憾的是教坛仍存在相当一部分仅凭自己主观感觉对学生个性作出武断判定的教师。比方说,某学生沉默寡言,他有可能善于理性思考而拙于言辞,而教师称之为“榆木疙瘩”;一个学生活泼好动,他有可能心灵手巧缺于注间力不够集中,教师断定其患有“多动症”;另有学生喜说喜笑因某次发言失误而招致“油嘴滑舌”的骂名……如此现象,不胜枚举。好多学生就是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同而挫伤了自尊心,打消了积极性,才渐渐由优生变为差生的。久而久之,与老师产生严重对立情绪。所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珍视他们个性差异是扣开学生心灵之门的前提。 二、思想教育中要能有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钢,至脆之物,经炉火,锻成绕指柔;竹木,质直之品,其曲可中矩。此二者,力拗则断,徐为成器。”教育学生也是这样的道理。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不是一年半载的事,半点急躁不得。现在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刁蛮任性应在意料之中,特别是农村中父母双方多外出打工的学生缺少父爱母爱,本已孤独可怜,在学校缺乏教师的关怀,若遭严辞训斥,无异于伤口撒盐。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及其心理需求,找准双方切入点,慢慢占据学生的心灵。因此,我们说,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是扣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重要保证。 三、扣开学生心灵之门的关键是能宽容对待每一位学生 真正的爱还离不开宽容。宽容大量是班主任心理必须具 2

“我的育人故事”德育案例用爱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我的育人故事”德育案例 用爱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高县实验一小:何敏 最优秀的教师必定是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者。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文中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教育是爱,爱就是教育。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拥有爱心,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护照”,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我班上有一个男孩,父母离异多年又长期不在身边,这无疑使他从小缺少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以至性格叛逆、行为怪僻、性情执拗、多染坏习。父亲曾言放弃,八旬高龄的爷爷奶奶更是束手无策。可我没有放弃他,我相信,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一颗上进的心,多给这些学生笑脸和耐心,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安慰和希望!我多次在他饿肚子的时候给他买东西吃;在他偷了高年级同学的钱面对挨打时帮他化解;在他过生日时买书籍赠送给他;在他想念母亲落泪时给他安慰;在他遇到难题时耐心给他讲解……去年运动会上,他趁别的同学不在教室,偷偷拿走了别人的钱。我知道后找他谈心,了解到其行为是由于其父母离异,缺乏关爱,身上没有零花钱,看到别的孩子吃零食可自身有没钱购买而造成的,我就对他说:“孩子,你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如果不改正长大以后再拿别人的东西就是违法行为了,那时要进监狱的。不要这样做了,以后你想吃什么,想买什么学习用品,就告诉肖老师,肖老师帮你。”孩子听了以后,泪流满面。天已傍晚,我把孩子送回家,虽然已经疲惫不堪、嗓音嘶哑,但我仍然坚持着。也许是这一家人听着我嘶哑的嗓音真切感受到了我对孩子真心的关爱,孩子哭了,父亲哽咽了,爷爷奶奶也老泪纵横。80多岁的老奶奶一个劲地握着我的手说:“谢谢老师啊,要不是你的话这个娃儿就没得救了。”我当时也忍不住地流泪。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孩子之后有了明显改观:告他状的同学少了,班级也“安静”了,他的学习也有了进步,还开始帮助班上的弱小同学,主动地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为班级服务。每次当我出现在教学大楼前,他总是会在上楼的楼梯间等着,看见我就傻乎乎地笑着跑开去。他还经常悄悄地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糖果放到我的抽屉里。他常说:要是肖老师是我妈妈就好了。 所以,老师的关爱、体贴、帮助对孩子非常重要,哪怕是一点点的关怀,也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记忆,一点点的扶持也会让一棵将要倒折的树苗重新健康成长。 1

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赏识”即欣赏、理解,它提出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教育者应注意挖掘,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尤其是来自老师和父母的鼓励。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曾说过“即使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让幼小的心灵得到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这种让心灵有安全感的过程,也是一个找到“我能行”的感觉过程。赏识的结果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和谐相处,长大成为一个充满自信,有爱心的人 一、赏识协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自信。 智障儿童都是“问题学生”,认真分析了他们的个性特点后,尝试着给每一个“问题学生”贴上令其鼓舞、自信的“标签”,并用赏识的语言激励他们,从而使其提升对自己的要求,激发上进心。高尔基曾说过“一个孩子,你说他好,他就好了。”我班中度智障学生王某某,因其智力水平和认知特点以及手眼协调障碍造成其长期的语文学习困难,导致她对学习写字极度没有自信。针对这些教师就适当地使用赏识教育,协助她找回自信。恩格斯曾说过“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所以,在为学生找回自信的时候不能一步登天,要循序渐进,为学生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所以给她定的教学目标是每节课学一个生字,当堂作业当堂完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开始,教师就告诉她,她能自己写作业,并且能写得很好,帮她树立自信心。然后就手把手一笔一划教她写字,但让她独立写时她还是写错,不该出头她出头,不该封口她封口。面对持续出现的新问题,作为教师没有放弃,而是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方法,耐心细致,反复训练,直到她会写了,能独立完成作业。课上当着全班同学表扬她,并在家长联系册上让家长知道她的进步。对她的要求一点一点地提升,让她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经过将近两个学期的耐心辅导,细心协助,随时调整教学要求,她的进步是明显的:课上她能积极举手,大胆发言,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在家能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语文读书,写字水平都有不同水准地提升。 二、赏识协助学生克服问题行为。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育好学生,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过程和认知特点,把授课的过程变成学生储备知识、获取方法、健全人格、探究未知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每一个闪光点,并赏识它,它是学生建立自尊的必要条件,它是学生进步的基础。班中另一个“问题学生”刘某某因为他有多动的行为问题,老师们提到他没有不皱眉头的。上课随便出声,扰乱课堂,随便哈哈大笑等等。作为班主任接班之后没有特别注重他的“问题”,过度注重他的弱点和短处,而是采用了“冷处理”的方式,淡化不良行为。因为问题行为的出现是有各种原因的,该生的问题是想得到老师的注重,问题行为发生过程中批评教育起不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了激励的方法,发现他身上的闪光之处。比如:他爱背诵古诗,教师教几遍之后就能独立背诵。于是教师就让他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在教的过程中提升了他的兴趣而且改变了他的注意倾向,所以他上课时就少了出怪声和大笑的情况。当他有了进步,哪怕仅仅一堂课没有出怪声,教师也即时表扬他,鼓励他,让他相信自己有改变坏毛病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