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组 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测

合集下载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微生物指标监管政策的完善
制定更严格的乳品安全标准
01
针对乳品中的微生物指标,制定更为严格和具体的标准,确保
乳品安全。
加强监管力度
02
加大对乳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微生物
指标符合标准。
建立追溯体系
03
建立乳品生产全过程的追溯体系,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追溯和处
理,保障消费者权益。
提高消费者对乳品安全的认知
普及乳品安全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向消费者普及乳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 者的安全意识。
倡导健康消费观念
引导消费者选择安全、优质的乳制品,倡导健康消费 观念。
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
建立与消费者的沟通机制,及时回应消费者关切,提 升消费者对乳品安全的信任度。
THANK YOU
VS
详细描述
李斯特菌在乳品中主要来自加工设备和环 境,也可通过包装材料污染产品。感染李 斯特菌的病例通常在摄入后1-4周内出现 症状,包括头痛、发热、肌肉疼痛等。
志贺氏菌
总结词
志贺氏菌是一种可导致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详细描述
志贺氏菌在乳品中主要通过感染病牛传播, 也可通过加工设备和环境污染产品。感染志 贺氏菌的病例通常在摄入后1-2周内出现症 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等。
微生物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为乳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提供改进和优化的依据,提高乳 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02
乳品中常见的微生物 指标
大肠菌群
总结词
大肠菌群是肠道细菌的一种,通常作为食品污染的指示菌,表示食品是否受到粪便污染。
详细描述
大肠菌群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等,主要来源于动物肠道。在乳品中,大肠菌群的存在通常与奶牛的健康状况和 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有关。

牛奶中的微生物及其快速检测方法

牛奶中的微生物及其快速检测方法

⽜奶中的微⽣物及其快速检测⽅法 ⽜奶中微⽣物的含量是评价⽜奶质量的⼀个重要指标。

如果乳品中微⽣物总数⾼,其中的致病菌会产⽣外毒素,消费者饮⽤后会导致中毒;且⼤量的细菌繁殖会加速产酸,从⽽引起⽜奶酸败,使得蛋⽩质热稳定性下降。

传统的乳品微⽣物检测⽅法是费时费⼒的,需要样品涂板,恒温培养和菌落计数。

乳品中营养丰富,微⽣物繁殖很快,乳品⽣产者需要快速的微⽣物检测⽅法。

乳品中微⽣物的快速检测⽅法: 1.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基本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颜⾊反应,⽤于定量测定。

酶联免疫技术的应⽤,⼤⼤提⾼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现已被⼴泛地应⽤于多种微⽣物的检测。

有报道使⽤ELISA⽅法研究检测出⽣乳中的布鲁⽒菌。

2. PCR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以待扩增的2条DNA 链为模板,由⼀对⼈⼯合成的寡核苷酸作为引物,通过 DNA 聚合酶促反应,在体外进⾏特异性 DNA 序列扩增。

PCR 技术对⽣乳微⽣物如沙门⽒菌、⽆乳链球菌、⼤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都能成功进⾏检测。

PCR 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特异性强等特点。

3. 电化学阻抗法 电化学阻抗技术的原理是细菌在培养基内⽣长繁殖的过程中,会将培养基中的⼤分⼦电化学惰性物质,如碳⽔化合物、蛋⽩质等代谢为具有电活性的⼩分⼦物质,如乳酸盐、醋酸盐等,使培养基的电化学性质发⽣变化。

通过检测培养基的在电极表⾯体现的电压、电流、电阻抗等变化情况,即可判定细菌在培养基中的⽣长、繁殖特性。

该技术的优点是⾼敏感性、特异性、快速反应性和⾼度重复性等。

有报道运⽤电阻抗技术快速分析⽜奶中菌落总数,结果表明电导、总阻抗、双电层电容可作为阻抗检测参数,且检测结果准确。

4.ATP⽣物发光法 ATP ⽣物荧光技术是在荧光素酶的作⽤下,由ATP 激活,荧光素被氧化,发⽣能量跃迁产⽣荧光光⼦,荧光强度与 ATP 浓度在⼀定范围内线性相关。

牛乳中微生物的检测与分析

牛乳中微生物的检测与分析

牛乳中微生物的检测与分析张月月刘敏王荣峰王君孙鹏郭海萌张帅(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泰安271000)摘要:【目的】了解牛乳的消毒和细菌学检查的重要性,及其卫生质量的判断标准。

学习牛乳的巴斯德消毒法和细菌学检查的方法。

【方法】采用显微镜计数法、美蓝还原酶实验法、标准平板计数法进行测定,确定不同来源的生牛乳的等级、巴氏消毒牛乳的卫生标准。

【结果】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随机性大,对茵体数量不能做出较为宏观,全面的反应.优点是计数快速;美蓝还原酶实验法是用于测定牛乳质量的一种定性检测法,操作简便,不需特别设备。

它不能做为定量检查;平板茵落计数法速度慢,需要平板上长出茵落一段时后才能计数。

【结论】由于平板茵落计数法通常做梯度稀释,所以计数的线性范围大.由于是茵悬液涂布,所以比较均匀,能较好的反应茵落的疏密程度。

重复性,平行性很好。

是经典的计数方法。

关键词:牛乳;微生物;检测;分析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microorganisms in milkYueyue Zhang,Min Liu,Rongfeng Wang,Jun Wang,Peng Sun,Haimeng Guo,Shuai Zha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handong Agricutual University, Tai’an, 271000, China)Abstract:【Purpose】to understand the milk sterilization and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importance, and its hygienic quality judgment standard. Learning milk Pasteur disinfection method and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method. 【MEFHOD】Uses the microscope count the methylene blue reductase method,the standard plating count method to carry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number of bacteria,determined different origin the fresh COWS milk rank,pasteurized milk hygienic standard.【RESULTS】Microorgaism microscope direct countmethod 。

乳制品中快速微生物检测技术分析

乳制品中快速微生物检测技术分析

乳制品中快速微生物检测技术分析文段潇潇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乳制品已变成大家生活起居的必需品,促进了乳制品制造业的发展。

殊不知,在现如今乳制品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消费者越来越关心乳制品生产的环境卫生和安全性,这也是乳制品制造业的一个难题。

因为微生物会严重损害乳制品的品质,因而必须对乳制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传统式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是微生物取样和工程施工检测,可是工程施工时间都较长,对工作人员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专业能力明确提出了要求。

对此,乳制品企业需要对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进行改善,促进检测技术的发展。

本文对乳制品中快速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乳制品企业有所帮助。

1. ATP生物荧光快速检测技术如果想要快速、准确地获取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含量,乳制品企业可以使用ATP生物荧光快速检测技术。

ATP 生物荧光快速检测技术可以迅速得到定量的结果,被我国企业广泛应用。

在使用ATP生物荧光快速检测技术时,需要使用到一些检测的设备,如A TP荧光检测仪,大体分为两种:手持型的A TP荧光检测仪与商业无菌型的A TP 荧光检测仪。

两者相比较来说,手持的A TP荧光检测仪较为低端,利用手持型的A TP荧光检测仪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只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取样操作,A TP荧光检测仪就可以对已经取到的样品中所含的A TP进行提取并在提取的过程中对法和间接阻抗法。

间接阻抗检测法大多用于乳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检测。

直接阻抗法检测时由于所检测的样品会干扰阻抗的测量,这种情况一直未得到处理,因此对乳制品进行检测后所得到的数据可靠性很低。

因此,乳制品企业在采用电阻抗法技术时大多使用间接阻抗检测法。

3. 流式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计数法可以对细胞进行具体的检测,并且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参数的测量,它所得到的信息主要来自特异性荧光信号以及非荧光散射信号。

因此,运用流式细胞计数法主要是通过对细胞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得出乳制品中微生物的含量。

牛奶中微生物的检测

牛奶中微生物的检测

⽜奶中微⽣物的检测⽜奶中微⽣物的检测⼀、⽬的和原理⽜奶中微⽣物的含量是评价⽜奶质量的⼀个重要指标,对于所有乳制品来说,微⽣物含量对最终产品质量也是⼗分重要的。

⽜奶含碳⽔化合物、蛋⽩质、脂肪、⽆机盐和维⽣素,pH约为6.8,因此⽜奶极易被微⽣物利⽤和分解。

⽣奶中正常存在着少量的乳酸杆菌、微杆菌、微球菌和链球菌等类细菌。

如果在采奶或运输装罐等过程中不重视严格消毒,则很快会被微⽣物污染,细菌数量⼤⼤增加,甚⾄被病原菌所污染。

细菌总数⾼,其中的致病菌就容易产⽣⾮常耐热的毒素,这些毒素经过超⾼温处理后仍有少量残留,消费者饮⽤后会导致中毒;⽽且⼤量的细菌繁殖会加速产酸,从⽽引起⽜奶酸度增加,蛋⽩质热稳定性下降。

⽣奶经巴斯德法消毒处理后,可杀死所有的病原微⽣物,并使其它细菌也⼤⼤减少,从⽽保证了饮⽤的卫⽣和安全。

本试验采⽤标准平板计菌法及显微镜下直接计菌法对不同品质的⽜奶中细菌总数进⾏检测。

与此同时,还采⽤选择性很强的鉴别培养基去氧胆酸盐琼脂平板对⽜奶中可能存在的粪便污染指⽰菌⼤肠菌群进⾏检测。

这种培养基可抑制绝⼤多数⾮⼤肠菌群细菌的⽣长,⼤肠菌群细菌还可发酵培养基中的乳糖产酸,在培养基内指⽰剂的作⽤下菌落呈红⾊,⽽不发酵乳糖的其它细菌则呈⽩⾊,因此很容易加以鉴别并作计数。

⽜奶中的微⽣物,在贮存过程中可不断增殖,同时降低了溶解氧浓度,使氧化还原电位⼤⼤下降。

我们可⽤美蓝还原酶试验来检测这⼀变化,当⽜奶因微⽣物⼤量增殖⽽处于厌氧还原环境时,氧化还原指⽰剂美蓝即被脱⾊。

通过测定⽜奶样品中美蓝被还原脱⾊的速度,即可得知所测⽜奶的质量。

⼆、材料与器⽫(⼀)培养基⾁膏蛋⽩胨琼脂培养基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不同质量的⽣乳各10ml,(三)显微镜、试管架、⽔浴锅、铁丝架,(四)灭菌移液管、灭菌9ml稀释⽔试管、载玻⽚、⾎球计数移液管、载玻⽚、⽆菌带塞试管,(五)试剂-⼆甲苯、95%酒精、1:25,000美蓝溶液。

三、⽅法与步骤(⼀)⽜奶巴斯德消毒法取⽣乳5ml装试管内,放在61.7℃的⽔浴锅内加热30分钟,⽔平⾯必须⾼于⽜奶的平⾯。

《乳品微生物检测》课件

《乳品微生物检测》课件

对于市场上已经流通的产品,还可以进行检测和监控,保证产品在市场上的安全 性。
卫生许可证和检测标准的要求
卫生许可证
企业在申请卫生许可证时需要符合国家及地方卫生 标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卫生和安全性。
检测标准
车间中应设有标准检测室,检测室人员应达到相应 资格证书要求。
乳品微生物检测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微镜计数法
将适当稀释的样品制成液态培养基,通过显微镜观 察,计数微生物数量。
试纸测试
通过试纸或生物传感器进行简单而快速的检测菌落 总数。
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1
阳性控制
将含有大肠杆菌的阳性样品作为对照样品。
2
培养
将样品接种于专门的培养基上,配合静置、晃动和适温等条件进行培养。
3
检测
通过观察产生的颜色、发光等特征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
2 人为误差
温室地面破碎而污染了检测样品之后,再次收集新样品重新检测。
3 设备误差
设备日常保养,以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检测结果的解读与分析
统计学方法
图表分析法
采用并分析检测结果,形成合理的均值、标准偏差、 置信区间、波动率和趋势等数值指标,评估检测数 据的震荡和稳定性。
可采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形式表现检测数据 并进行解读。
《乳品微生物检测》PPT 课件
在乳制品行业,微生物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本课程将 介绍乳品微生物检测的各个方面。
检测目的和意义
1 保证产品安全
检测可以发现潜在的病原 菌和有害微生物,确保产 品安全。
2 提高产品质量
检测可以发现造成生产问 题和产品质量下降的微生 物,帮助改进生产工艺。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1.菌群总数测定方法:菌群总数测定方法是衡量乳制品中微生物质量的基础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菌群总数测定方法有总计数平板法、液体培养法和荧光素酶法。

总计数平板法是将样品分别接种在琼脂平板上,通过平板上菌落的形成来计数。

液体培养法是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中,通过测量培养液的浑浊度或菌液悬浮液中的细菌数量来计数。

荧光素酶法是通过加入荧光素酶底物,菌落会释放出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来计数。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中菌落总数,从而确定乳制品的微生物质量。

2.根据德国奶酪乳制品行业协会VDF指南的要求,共有500多种病原菌可以检测,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其他致病菌。

这些方法多是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等。

以沙门氏菌检测为例,主要有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培养法、酶免的葡萄糖酸盐液体培养基、黄金标准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PCR技术可以通过扩增沙门氏菌的DNA序列,快速、准确地检测样品中的沙门氏菌。

3.酸奶产品中乳酸菌数量的测定:乳酸菌是酸奶中的一类重要菌群,其数量多少直接影响酸奶的质量。

常用的测定乳酸菌数量的方法有直接显微法、涂布法、测定菌落数量法等。

直接显微法是将样品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计数乳酸菌的数量。

涂布法是将样品涂于适当的培养基上,通过菌落的形成来计数。

菌落数量法是将样品稀释后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通过菌落的形成来计数。

这些方法可以可靠地测定乳酸菌的数量,从而评估酸奶的质量。

4.冷藏和储存条件检验方法:乳制品的储存条件对其微生物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储存条件检验方法包括温度检测、湿度检测、pH值检测等。

温度检测可以通过温度计或温度记录器来测量乳制品的储存温度,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湿度、pH值等的检测可以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和监控。

这些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乳制品储存条件的问题,保证乳制品的微生物质量稳定。

总结起来,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菌群总数测定方法、病原菌检测方法、乳酸菌数量测定方法和储存条件检验方法等。

乳与乳制品中微生物及其检测

乳与乳制品中微生物及其检测
可口而稍甜,无其他任何异常滋味。
❖ 次质鲜乳——有微酸味(说明乳已开场酸败), 或有其他轻微的异味。
❖ 劣质鲜乳——有酸味、咸味、苦味等。
❖ 乳是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含有
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等多种 营养物质。其中,乳蛋白中含有人体所必需 的各种氨基酸;乳脂肪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 肪酸,故其熔点较低(27℃~34℃),因此, 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乳糖对儿童大脑的发 育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促进脑组织中糖脂化 合物的生成,还能促进机体对食中的钙和磷 的吸收及贮存;
❖ 2、原料乳卫生状况对乳及乳制品质量的影响
❖ 原料乳卫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乳及乳制 品的质量。原料的卫生质量问题主要是病牛 乳(结核病、乳房炎牛的乳)、高酸乳、胎乳、 初乳,应用抗生素五天内的乳、掺伪乳以及 变质乳等。患结核病牛的乳汁不得作消毒乳 供人饮用,只能加工成乳制品。患乳房炎牛 乳、产犊前十五天的胎乳、产犊后七天的初 乳、应用抗生素五天内的乳及变质乳既不得 作消毒乳也不得加工成乳制品。
❖ (3)湿度:对于固体、半固体的乳制品,贮藏环境湿 度不能过大,因为这些乳制品受潮后易使微生物繁 殖生长或结块等。如炼乳,乳粉的贮藏环境应通风 良好,保持枯燥。硬质干酪要求贮藏在相对湿度 80 %~85%的环境里。
❖ (4)光线:光线照射可加速乳及乳制品中一些成分 的变质,如脂肪、维生素等的氧化。因此乳及乳制 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均应尽量防 止光线照射。
❖ (2)时间:乳及乳制品贮藏时间过长就容易发生卫生
质量的改变。因此乳及乳制品在销售时要注意贮新
售旧,超过保存期的不得出售。消毒牛乳保存期为 24小时,酸牛乳的保存期为72小时,全脂无糖炼乳 保质期为1年,罐装的为全脂加糖炼乳保质期为9个 月,瓶装者3个月,奶油在-15℃以下冷藏保质期6 个月,4~6℃存放时间不得超过7天,乳粉有罐装 密封充氮包装时保存期为2年,罐装非充氟包装的 保存期为1年,玻璃瓶装者保存期为9个月,塑料袋 装保存期为4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技能培训
第六组:许祥博 乾隆 朱凯 林志豪
无菌室的使用与管理




保持清洁整齐 每2-3周用消毒液擦拭工作台等 定期检查室内空气无菌状况 无菌室杀菌前,应将所有物品置于操作 部位,然后打开紫外灯杀菌30分钟。 进入无菌室前,必须咋缓冲间更换消毒 过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工鞋。 操作应严格按着无菌操作规定进行。

7.4.2 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公式 (1)计算:



6.8 乳酸菌:按GB 4789.35 检验。
6.9 阪崎肠杆菌:按GB 4789.40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4789.3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Food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Lactic acid bacteria 2010-03-26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 2010-06-01 实施


5.1 MRS (Man Rogosa Sharpe )培养基测乳酸菌总数 蛋白胨 10.0 g 牛肉粉 5.0 g 酵母粉 4.0 g 葡萄糖 20.0 g 吐温80 1.0 mL K HPO · O 7H 2.0 g 醋酸钠· 3H2O 5.0 g 柠檬酸三铵 2.0 g MgSO · O 7H 0.2 g MnSO · O 4H 0.05 g 琼脂粉 15.0 g pH 6.2
Food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Milk and milk products
2010-03-26 发布 2010-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与乳制品检验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乳与乳制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 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标准。 3 设备和材料 3.1 采样工具 采样工具应使用不锈钢或其他强度适当的材料, 表面光滑,无缝隙,边角圆润。采样工具应清洗和灭菌,使用前保持干燥。采样 工具包括搅拌器具、采样勺、匙、切割丝、刀具(小刀或抹刀)、采样钻 等。 3.2 样品容器 样品容器的材料(如玻璃、不锈钢、塑料等)和结构应能充分 保证样品的原有状态。容器和盖子应 清洁、无菌、干燥。样品容器应有足够的体积,使样品可在测试前充分混匀。样 品容器包括采样袋、采 样管、采样瓶等。 3.3 其他用品 包括温度计、铝箔、封口膜、记号笔、采样登记表等。



4.3.2.1 原包装小于或等于 1000 g (mL )的制品: 取相同批次的最小零售原包装,采样量不小于5 倍 或以上检验单位的样品。 4.3.2.2 原包装大于 1000 g (mL )的制品:采样 前应摇动或使用搅拌器搅拌,使其达到均匀后采样。 对于固态制品,用无菌抹刀除去表层产品,厚度不 少于 5 mm。将洁净、干燥的采样钻沿包装容器切 口方向往下,匀速穿入底部。当采样钻到达容器底 部时,将采样钻旋转 180°,抽出采样钻并将采集 的样品转入样品容器。采样量不小于5 倍或以上检 验单位的样品。


64789.2 检验。 检验方法 6.1 菌落总数:按 GB
6.2 大肠菌群:按GB 4789.3 中的直接计数法计数。 6.3 沙门氏菌:按GB 4789.4 检验。 6.4 金黄色葡萄球菌:按GB 4789.10 检验。 6.5 霉菌和酵母:按GB 4789.15 计数。 6.6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按GB 4789.30 检验。 6.7 双歧杆菌:按GB/T 4789.34 检验。
3.1 乳酸菌 lactic acid bacteria 一类可发酵糖主要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 本标准中乳酸菌主要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和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
5 培养基和试剂



5.2.2 稀奶油、奶油、无水奶油等

无菌操作打开包装,称取25 g检样, 放入预 热至45 ℃的装有225 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 他增菌液)的锥形瓶中,振摇均匀。从检样 融化到接种完毕的时间不应超过30 min。
5.3 固态乳制品的处理

5.3.1 干酪及其制品 以无菌操作打开外包装,对有涂层的样品削去部分表面封蜡,对无涂层的样 品直接经无菌程序用灭 菌刀切开干酪,用灭菌刀(勺)从表层和深层分别取出有代表性的适量样品,磨 碎混匀,称取25 g检样, 放入预热到45 ℃的装有225 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锥形瓶中,振 摇均匀。充分混合使样 品均匀散开(1 min~3 min),分散过程时温度不超过40 ℃。尽可能避免泡沫 产生。



动作要轻、不能太快 操作应在近火焰区进行 接种环、针等金属器材使用前后均需灼烧,灼 烧时先通过内焰 使用吸管时,切勿用嘴直接吸吹 打开平板时,务必靠近火焰区操作 进行可疑菌涂片是,应使用夹子 工作结束,收拾好工作台,最后用消毒液擦拭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与乳制品检验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含乳酸菌食品中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含活性乳酸菌的食品中乳酸菌的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5 检样的处理
5.1 乳及液态乳制品的处理

将检样摇匀,以无菌操作开启包装。塑料或纸盒(袋)装,用75 %酒精棉球 消毒盒盖或袋口,用 灭菌剪刀切开;玻璃瓶装,以无菌操作去掉瓶口的纸罩或瓶盖,瓶口经火焰消毒。 用灭菌吸管吸取25 mL (液态乳中添加固体颗粒状物的,应均质后取样)检样, 放入装有225 mL灭菌生理盐水的锥形瓶内,振摇均匀。 5.2 半固态乳制品的处理 5.2.1 炼乳 清洁瓶或罐的表面,再用点燃的酒精棉球消毒瓶或罐口周围,然后 用灭菌的开罐器打开瓶或罐,以 无菌手续称取25 g检样, 放入预热至45 ℃的装有225 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 增菌液)的锥形瓶中,振摇均匀。



5.3.2 乳粉、乳清粉、乳糖、酪乳粉

取样前将样品充分混匀。罐装乳粉的开罐取样法同炼乳处理,袋装奶 粉应用 75%酒精的棉球涂擦 消毒袋口, 以无菌手续开封取样。称取检样25 g,加入预热到45 ℃盛有 225 mL 灭菌生理盐水等稀释液 或增菌液的锥形瓶内(可使用玻璃珠助溶),振摇使充分溶解和混匀。 对于经酸化工艺生产的乳清粉,应使用pH 8.4±0.2的磷酸氢二钾缓冲 液稀释。对于含较高淀粉的特 殊配方乳粉,可使用α-淀粉酶降低溶液粘度,或将稀释液加倍以降低溶 液粘度。
5.3.3.2 凝乳酶法工艺生产的酪蛋白:使用磷酸氢二钾缓冲液并加入消 泡剂,在pH 7.5±0.2 的条件下溶解样品,室温静置15 min。必要时在 灭菌的匀浆袋中均质2 min,再静置5 min后检测。 5.3.3.3 酪蛋白酸盐:使用磷酸氢二钾缓冲液在pH 7.5±0.2的条件下溶 解样品。

பைடு நூலகம்


4.4 固态乳制品采样

适用于干酪、再制干酪、乳粉、乳清粉、乳糖和酪乳粉等。 4.4.1 干酪与再制干酪的采样 4.4.1.1 原包装小于或等于500 g 的制品:取相同批次的最小零售原包装,采样 量不小于5 倍或以上检验单位的样品。 4.4.1.2 原包装大于500 g 的制品:根据干酪的形状和类型,可分别使用下列方 法:(1)在距边缘 不小于 10 cm 处,把取样器向干酪中心斜插到一个平表面, 进行一次或几次。(2)把取样器垂直插 入一个面,并穿过干酪中心到对面。 (3)从两个平面之间,将取样器水平插入干酪的竖直面,插向 干酪中心。(4 )若干酪是装在桶、箱或其它大容器中,或是将干酪制成压紧的 大块时,将取样器从 容器顶斜穿到底进行采样。采样量不小于 5 倍或以上检验 单位的样品。



5.3.3 酪蛋白和酪蛋白酸盐

以无菌操作,称取25 g检样,按照产品不同,分别加入225 mL灭菌生 理盐水等稀释液或增菌液。在对粘稠的样品溶液进行梯度稀释时,应在 无菌条件下反复多次吹打吸管,尽量将粘附在吸管内壁的样品转移到溶 液中。

5.3.3.1 酸法工艺生产的酪蛋白:使用磷酸氢二钾缓冲液并加入消泡剂, 在pH 8.4±0.2的条件下溶解样品。



4.3 半固态乳制品的采样

4.3.1 炼乳的采样
适用于淡炼乳、加糖炼乳、调制炼乳等。
4.3.1.1 原包装小于或等于500 g (mL )的制品:取相同批次的最小 零售原包装,每批至少取n 件。 采样量不小于 5 倍或以上检验单位的样 品。 4.3.1.2 原包装大于500 g (mL )的制品(再加工产品,进出口): 采样前应摇动或使用搅拌器搅拌,使其达到均匀后采样。如果样品无法 进行均匀混合,就从样品容器中的各个部位取代表性样。采样量不 小于 5 倍或以上检验单位的样品。 4.3.2 奶油及其制品的采样 适用于稀奶油、奶油、无水奶油等。
莫匹罗星锂盐(Li-Mupirocin)改良MRS 培养基 Bifidobacterium
A.1.1莫匹罗星锂盐(Li-Mupirocin )储备液制备:称取 50mg 莫匹罗星锂盐(Li-Mupirocin)加入 到50 mL 蒸馏水 中,用0.22 μm 微孔滤膜过滤除菌。 (莫匹罗星,其化学名为:9-{4-[5-(2,3-环氧-5-羟基-4-甲基 己基)-3,4-二羟基四氢吡喃-2-基]-3-甲基丁-2-烯酰氧}壬酸化 学结构式:分子式:C26H44O9分子量:500.6) 将A.1.1 成分加入到950 mL 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调 节pH,分装后于 121 ℃高压灭菌 15 min~ 20 min。临 用时加热熔化琼脂,在水浴中冷至48 ℃,用带有0.22 μm 微孔滤膜的注射器将莫匹罗星锂 盐(Li-Mupirocin )储备液加入到熔化琼脂中,使培养基中 莫匹罗星锂盐(Li-Mupirocin )的浓度为 50 μg/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