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业未来数年将现并购潮_

合集下载

轮胎替换高峰期来临

轮胎替换高峰期来临

轮胎替换高峰期来临
近期,橡胶价格持续低迷,而汽车公司的业绩亮点频出,业界对于轮胎企业业绩回暖的预期日渐高涨。

据发现,由于轮胎企业的产品销路不同,各上市公司的受益程度差别巨大。

乘用车轮胎需求复苏明显,但生产卡车用轮胎的上市公司尚未明显感觉到行业复苏。

橡胶产能过剩
橡胶主力合约的价格在2012 年初接近3 万元/吨,而近期曾跌到1.8 万元/吨。

这背后,主要是近年来橡胶产能急剧增长,行业产能过剩所致。

十一五期间,我国合成橡胶主要品种产能从2005 年的133 万吨上升到2010 年的282 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5.6%。

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建和计划的合成橡胶投资项目有数十个,2015 年前后我国合成橡胶产能将达640 万吨以上。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的行业规划,预计到2015 年国内的合成橡胶需求量为469.5 万吨。

明显小于届时640 万吨的产能,产能过剩的局面将不可避免。

对于占据轮胎生产成本40%50%的橡胶而言,其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轮胎企业的盈利。

双钱股份此前披露了一季报,公司业绩在去年大增65.4%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同比增幅更是高达127%,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橡胶价格的下降。

据悉,在现有的6 家轮胎上市公司里,除青岛双星之外,去年各公司的净利润同比皆大幅上涨。

乘用车胎需求正旺。

2024年橡胶内胎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橡胶内胎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橡胶内胎市场需求分析1. 市场背景橡胶内胎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胎内充气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各类车辆中。

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发展,橡胶内胎市场需求一直保持稳定增长。

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橡胶内胎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据统计,全球橡胶内胎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

3. 消费趋势3.1 科技进步推动创新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消费者对橡胶内胎的性能和品质要求逐步提高。

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升内胎的耐磨性、耐温性和抗爆性等性能,还可以降低使用成本和提高使用寿命。

3.2 环保意识的兴起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橡胶内胎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因此,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橡胶内胎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3.3 车辆保有量增加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保有量逐年增加。

车辆保有量的增加直接带动了橡胶内胎市场的需求增长。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交通工具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预计未来几年内胎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4. 市场竞争分析4.1 品牌竞争橡胶内胎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品牌包括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等。

这些品牌根据自身品牌优势,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创新,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4.2 价格竞争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橡胶内胎的重要因素之一。

市场上存在着各种不同价格的内胎品牌,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常常会对不同品牌进行比较选择。

4.3 渠道竞争橡胶内胎的销售渠道多种多样,包括汽车零配件市场、网络销售、专业车辆维修保养店等。

不同渠道的竞争也是市场竞争的一部分。

5. 发展趋势5.1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橡胶内胎的需求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自动驾驶车辆对胎噪音、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更高,这将对内胎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5.2 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是未来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主要趋势之一。

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橡胶内胎市场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3年废旧轮胎行业市场分析:全球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

2023年废旧轮胎行业市场分析:全球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

2023年废旧轮胎行业市场分析:全球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网讯,废旧轮胎主要是指不能使用的轮胎以及车辆磨损后报废或者不合格的轮胎,全球废旧轮胎的市场规模浩大,目前应用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等领域。

废旧轮胎行业进展现状废旧轮胎是指已经无法连续使用的轮胎。

废旧轮胎可以被用于很多不同的应用,例如:能源回收:废旧轮胎可以被破裂和加工成颗粒状物质,然后用于发电或其他能源回收系统。

基础设施建设:废旧轮胎可以被用于道路、桥梁、隔音墙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以提高耐用性和削减路面噪音。

垃圾填埋场:废旧轮胎可以被用于填埋场的掩盖层,以削减环境污染和土地使用率。

目前,废旧轮胎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进展快速,成为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产业。

废旧轮胎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可以有效削减废弃物的数量,削减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节省资源、降低成本和制造经济效益。

据废旧轮胎行业市场分析统计,全球每年废旧轮胎的总产量约为10亿吨左右,其中有一部分被回收处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成为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峻影响。

当前全球废旧轮胎行业主要的处理方式包括焚烧、填埋、再生和回收。

焚烧和填埋是传统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但会造成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铺张。

再生和回收则是目前主流的处理方式,可以通过破裂、磨碎、加工等方式将废旧轮胎再利用成为橡胶颗粒、橡胶粉末、橡胶沥青、橡胶人造草坪等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农业、园林等领域。

废旧轮胎行业进展前景作为一种常见的废弃物,废旧轮胎行业的进展前景宽阔。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视,废旧轮胎行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同时相关的技术和设备也不断更新和完善。

依据废旧轮胎的行业市场分析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000亿美元以上。

而在国内,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市场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废旧轮胎行业市场规模巨大,全球废旧轮胎每年达到2亿吨以上,其中中国废旧轮胎产生量占全球的30%以上,每年产生量高达1.2亿吨左右。

山东两大轮胎企业合并了!

山东两大轮胎企业合并了!

山东两大轮胎企业合并了!“对于我们来说,这件事有点突然,却又在意料之中。

”一名轮胎经销商称。

6月29日,轮胎世界网得到消息,山东省广饶县两家大型轮胎生产企业盛泰集团与兴源集团,正在合并中。

消息得到确认由于资金链出现问题,广饶多家颇具规模的轮胎企业,已连续停产数月。

其中,盛泰集团的全钢胎项目,自春节过后一直未开工。

轮胎世界网从一份文件中获悉,盛泰集团近日专门就与兴源集团合并一事,向经销商发出书面解释。

盛泰称,这次两家公司的合并动作,由当地政府主导,目的是为盘活资产,重新配置资源。

据透露,当地政府会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资金、政策上给予相应支持。

通过产业基金的注入,再次启动盛泰集团的全钢胎生产。

接近盛泰集团的人士透露,盛泰集团承诺,合并后,其依然是独立的法人实体,现有客户会继续受到保护,不会产生影响和损失。

轮胎世界网就此事与盛泰集团的轮胎经销商沟通。

对方表示,已收到相关通知,两家企业的资产整合是事实。

影响非同小可盛泰集团与兴源集团的渊源颇深。

两家企业均位于广饶县西水工业区,互相之间存在担保等诸多资金往来。

此前,有传闻称,盛泰集团资金出现问题后,全钢胎项目停产,兴源集团也受到波及。

数据显示,盛泰集团的全钢胎年产能为300万套,兴源集团则达到580万套。

“如此大规模的生产企业,一旦倒闭对当地轮胎产业的影响,非同小可。

”知情人士表示,由政府出面主导两家公司合并,符合以往的惯例。

盛泰集团称,这次合并可以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合并后,其产品布局能够得到优化,产能得以释放,供货会更及时。

不过,有业内人士向轮胎世界网表示:“弄不清楚这是盛泰的重生,还是破产的前兆。

”在他看来,这是当地“互联互保”恶果继续发酵的又一个经典案例。

“搞不好就会像德瑞宝破产一样,连累一大串企业。

”当地一家轮胎企业的高层认为,盛泰集团是老轮胎企业,在广饶影响巨大,政府出面解决问题无可厚非。

“但是,这个行业这么做下去,能够活得了多久?”该企业高层人士对当地轮胎产业的未来表示担忧。

2023年汽车轮胎再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汽车轮胎再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汽车轮胎再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轮胎市场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轮胎市场年销售量约为15亿条,市场总额近4000亿美元,仅中国市场轮胎销售额已经达到2400亿元。

但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再制造轮胎的市场前景也逐渐受到关注。

再制造轮胎是指将报废轮胎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处理和技术加工,使其回收利用的再生轮胎。

再制造轮胎相对于全新轮胎,其成本更低,而且绿色环保,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受到越来越多的汽车使用者的喜爱。

那么再制造轮胎行业的市场前景又如何呢?一、政策优势当前,环保政策正不断加强,为再制造轮胎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国家政策鼓励推动轮胎再制造等绿色环保型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绿色发展。

此外,国家还将通过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方面,加大对再生资源产业的扶持力度,促使企业在技术、市场、资本等方面的发展。

二、市场需求旺盛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轮胎消耗也随之增加,全新轮胎价格昂贵,部分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再制造轮胎。

再制造轮胎相较于新轮胎,价格相对较低,性能也有所保证。

对于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车主,他们也会更倾向于选择再制造轮胎,这样既能起到节约资金的作用,又可以真正体现环保理念。

三、环保效应显著随着全球环保理念的提升,再生资源的利用变得更加受到关注。

再制造轮胎充分利用了废弃轮胎的资源,减少了原料和能源的浪费,更是有效地降低了废旧轮胎对环境的污染。

这样的环保效益对于负责任的企业和消费者而言,也更具吸引力。

四、技术发展助推产业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再制造轮胎的品质也逐渐得到提升。

技术不断更新,制造出来的再制造轮胎不但外观更漂亮、性能更稳定,而且质量逐渐得到认可。

这也使得再制造轮胎成为了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

然而仍需注意的是,再制造轮胎也有它的局限性,如斗超速行驶、过分的负载等,可能会使再制造轮胎的寿命减少。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1. 引言1.1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近三年来,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呈现出多样化和活跃化的发展态势。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国企业纷纷通过并购等方式拓展业务、提升竞争力。

2019年,中国企业并购规模总体稳中有增,涵盖领域广泛,尤以科技、金融、消费品等行业为主要投资领域。

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中国企业并购活动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021年,随着国内经济逐步恢复,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呈现出新的活力,特别是在新能源、互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频频出现大规模并购案例。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总体呈现出多样化和活跃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企业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并购市场,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未来,中国企业并购市场有望继续保持活跃,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在法律、财务、人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

2. 正文2.1 1. 2019年中国企业并购概况2019年是中国企业并购市场持续增长的一年。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数量达到了历史新高,总金额也达到了数千亿元。

这显示出中国企业对并购活动的持续兴趣和活跃度。

在2019年的并购市场中,金融、科技和消费品行业是最受关注的领域。

金融行业的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均有较大增长,这可能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开放有关。

科技行业作为创新和发展的引擎,也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实现了多个大型科技企业之间的合并和收购。

消费品行业则受到了中国经济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推动,各类品牌的并购交易频繁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交易持续增长。

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机会,积极参与跨境并购活动,拓展海外市场并提升企业竞争力。

2019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表现出活跃、多样化和稳健的特点,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持。

【字数:239】2.2 2. 2020年中国企业并购概况在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企业并购活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中国轮胎行业并购行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中国轮胎行业并购行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中国轮胎行业并购行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作者:曹国岭(caoguoling)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依靠投资扩产、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数量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轮胎生产国,但也造成轮胎行业目前产能相对过剩、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现状。

2013年世界轮胎75强中,前三名的销售额为737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40%,而中国大陆前10家轮胎企业销售总额为218亿美元,只占总销售额的9.2%。

中国要从轮胎制造大国转向强国,并购重组是必经之路,国外轮胎行业的发展经历已清晰印证了这一点。

观察中国轮胎行业内20多年来发生的并购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国外轮胎企业如何通过并购来实现本体化生产和规模的扩张,国内轮胎企业则希望通过并购不断历练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轮胎巨头。

一、中国轮胎行业并购的历史演变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外汽车生产巨头纷纷抢滩中国,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对轮胎的需求也呈现爆发式增长。

面对无限扩大的商机,国内外轮胎企业纷纷通过并购来实现本体化生产或扩大生产规模,力求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2.国外轮胎企业在中国的并购行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政策环境放松和法律规范的完善,一些国外轮胎企业为了加快争夺中国市场的步伐,选择通过并购经营困难的国内轮胎企业来直接进入中国市场。

集中时间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中期。

世界前75强轮胎企业中的前三强:美国固特异、法国米其林和日本普利司通分别在1994年、1995年和1996年通过并购大连橡胶总厂、沈阳轮胎总厂和沈阳第三橡胶厂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实现生产本土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新加坡佳通轮胎在1993~2003年间实施了5次并购行为,分别收购了安徽、重庆、银川和吉林地区的轮胎企业,并在福建新建一座工厂,完成了在中国市场全方位的战略布局;美国固铂轮胎、Carlisle公司、GPX国际轮胎在2006年分别收购了成山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梅雁轮胎公司和河北轮胎有限责任公司资产,成功进入中国轮胎市场;意大利MAI集团在2008年与山东金宇轮胎集团进行合资组建迈驰(山东)轮胎有限公司,进入中国工程胎市场;日本东洋轮胎在2011年收购了山东银石泸河橡胶轮胎有限公司。

全球轮胎行业市场格局及中国轮胎行业替代趋势分析

全球轮胎行业市场格局及中国轮胎行业替代趋势分析

内容目录一、全球轮胎行业格局回顾 (4)二、海外轮胎企业在亚太区域份额持续下降 (6)2.1 国际市场整体变化 (6)2.2 普利司通:亚太区营收持续下降,占比下滑 (7)2.3 米其林:亚太区域增长表现较好 (7)2.4 固特异:亚太区近两年营收下滑,总业绩持续缩减 (8)2.5 大陆集团:亚太区营收19 年下滑 (8)2.6 倍耐力:近三年亚太区业绩波动企稳 (9)2.7 韩泰:中国区营收及占比在近两年下滑明显 (9)2.8 固铂:国际市场业绩19 年下滑明显 (10)三、海外轮胎企业的市场出让逻辑中长期有效 (11)3.1 海外轮胎企业受疫情影响上半年亏损严重 (11)3.2 海外胎企将持续削减资本开支,未来增长乏力 (12)3.3 海外胎企将通过提价和出让中低端市场来提振业绩 (13)四、国内头部企业积极扩产,进口替代有望加速 (14)五、投资建议 (17)图表目录图1:全球轮胎行业市场规模庞大 (4)图2:中国轮胎产量稳定增长 (5)图3:轮胎行业Top3 市场份额呈下滑态势 (5)图4:中国轮胎市占率持续提升 (6)图5:全球75 强中国轮胎占据34 席 (6)图6:2020H1 各地区轮胎销量呈不同程度下降 (6)图7:全球亚太区轮胎销量连续两年下滑 (6)图8:普利司通亚太区营收持续下滑 (7)图9:普利司通亚太区下滑速度高于整体 (7)图10:米其林除欧美外区域营收持续提升 (8)图11:米其林除欧美外区域营收增速高于整体 (8)图12:固特异亚太区营收近两年持续下滑 (8)图13:固特异亚太区下滑速度和总体下滑一致 (8)图14:德国大陆亚太区营收19 年下滑1.38% (9)图15:德国大陆亚洲营收增速除19 年外均高于整体 (9)图16:倍耐力亚太区营收波动企稳 (9)图17:倍耐力亚太区营收波动幅度高于公司整体 (9)图18:韩泰中国区营收下滑明显 (10)图19:韩泰中国区下滑速度明显高于整体 (10)图20:固铂19 年海外市场营收下滑显著 (10)图21:固铂19 年海外区下滑幅度高于整体 (10)图22:玲珑、赛轮及各海外轮胎企业资本开支变化情况 (12)图23:2020 上半年各海外企业资本开支/折旧摊销不足1 (13)图24:米其林轮胎价格近三年同比提升 (14)图25:倍耐力轮胎价格近年来同比持续提升 (14)图26:轮胎价格和尺寸关系密切(元/条) (14)图27:米其林大尺寸轮胎销量占比持续提升 (14)图28:韩泰中韩地区大尺寸轮胎销量占比持续提升 (14)图29:半钢胎开工率逐渐恢复 (15)图30:全钢胎开工率逐渐恢复 (15)图31:国内轮胎上市公司近3 年资本开支增长迅速 (15)图32:国内上市轮胎公司市占率持续提升 (16)图33:国内轮胎龙头市占率持续提升 (16)图34:玲珑轮胎销量及市占率提升明显 (16)图35:赛轮轮胎销量及市占率提升明显 (16)表1:各海外轮胎企业亚太区营收变化情况 (11)表2:海外轮胎企业2020H1 均呈现不同程度亏损(折RMB 亿元,%) (11)中国轮胎行业的主要逻辑在于对外资轮胎份额的抢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期
轮胎业未来数年将现并购潮
中图分类号:TQ336.1 文献标志码:D
2015年春节期间,大多数轮胎企业一改加班加点忙生产的场景,纷纷提前放假。

在产能结构性过剩、贸易摩擦不断等多重压力下,轮胎行业库存居高,利润偏低,需求不旺。

业内专家邓海燕表示,要化解当前矛盾,实现我国从轮胎制造大国转向强国,兼并重组是必经之路。

未来几年,并购将成为轮胎行业发展的趋势。

我国轮胎产能结构性过剩严重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化工装备协会通过设备采购推算,2014年我国全钢子午线轮胎总产能达到1.8亿套以上,半钢子午线轮胎总产能达到6亿套以上,而2014年全钢子午线轮胎销售量不足1.1亿套,半钢子午线轮胎约4亿套。

我国轮胎产能利用率明显较低,未来数年低端轮胎将面临较大的去产能化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轮胎行业显然不能再走扩产扩张的老路。

中央及地方地府也充分认识到这点,出台并实施轮胎准入条例。

地方政府对吸引投资趋于理性,不仅优惠政策和条件逐步减少或取消,而且对企业的环保节能要求更加严格。

我国轮胎行业集中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当前轮胎产能结构性过剩、地方性政策日趋严格的情况下,要想迅速提高集中度,并购重组是最有效的途径。

邓海燕介绍,通过并购做大做强,是被世界一流轮胎公司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

世界排名前两位的日本普利司通和法国米其林公司都拥有数十家轮胎工厂,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并购获得的。

最成功的并购是普利司通公司并购美国费尔斯通公司,使普利司通公司迅速赶超米其林公司,成为世界轮胎行业的新霸主。

世界轮胎公司进入我国轮胎市场主要方式也是并购。

世界前75强轮胎企业中的前三强日本普利司通公司、法国米其林公司和美国固特异公司分别通过并购沈阳第三橡胶厂、沈阳轮胎总厂和大连橡胶总厂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实现生产本土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新加坡佳通轮胎公司先后实施了5次并购,分别收购了安徽、重庆、银川和吉林地区的轮胎企业,并在福建新建一座工厂,完成了在中国市场全方位的战略布局。

美国固铂轮胎公司、Carlisle公司、GPX国际轮胎公司在2006年分别收购了成山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梅雁轮胎有限公司和河北轮胎有限责任公司资产,成功进入中国轮胎市场。

日本东洋轮胎公司也在2011年收购了山东银石泸河橡胶轮胎有限公司。

与国外轮胎企业相比,国内轮胎企业实施并购起步晚、规模小。

2010年前,轮胎行业比较有影响力的并购案有:青岛双星股份有限公司在1998年合并青岛华青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在2006年收购青岛黄海橡胶集团和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权。

这两家企业并购的目的是实现多元化经营,进入轮胎行业。

2011年以后,国内轮胎企业由横向并购走向纵向并购,由扩大规模走向完善产业链。

其中,扩大经营规模的并购行为有5起:双钱集团在2014年并购新疆昆仑轮胎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年收购山东金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和平子午线轮胎制造有限公司股权,在2014年收购山东金宇轮胎有限公司工程轮胎资产和Forte Rubber International Inc.、国马集团的股权。

延伸产业链的并购行为有3起:双钱集团在2011年收购华泰橡胶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2012和2014年收购泰华罗勇橡胶加工厂和英国经销商Kings Road Tyres GroupLimited。

然而,国内在已发生的众多并购案例中,并购完成的成功率并不高。

因此,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更要注意知己知彼,方能提高并购成功率。

一是要充分评估企业自身并购能力,包括核心资源输出能力、并购流程管理能力和并购风险管理能力;二是要制定详尽的并购战略,深入调查被并购企业,将并购风险降至最低程度;三是在实施并购时,要结合经济景气周期和资本市场周期,有效降低成本;四是做好并购后的平稳整合,特别是文化的对接和整合。

(摘自《中国化工报》,2015-03-03)



橡 胶 工 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