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上册《哆来咪》教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第1课 哆来咪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湘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1课 哆来咪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湘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1课哆来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湘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哆来咪形象的构成要素。

2.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造型方式,绘制出属于自己的哆来咪形象。

3.能够在绘制时,运用对比明暗的方式,让自己的哆来咪形象显得更丰满有立体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哆来咪形象的构成要素。

2.运用简单的线条造型方式,绘制出属于自己的哆来咪形象。

教学难点1.运用对比明暗的方式,让自己的哆来咪形象显得更丰满有立体感。

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哆来咪形象的示范图片和绘制工具(铅笔、橡皮、黑色毛笔)。

2.准备好绘图纸、水彩颜料以及调色盘。

教学步骤步骤1:引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对哆来咪形象的构成要素进行简单复习。

2.引入本节课新内容,向学生展示示范图片,并简单介绍使用不同线条造型方式来绘制哆来咪形象的效果和区别。

步骤2:讲解1.教师示范使用不同线条造型方式绘制哆来咪形象,并讲解每种线条所表现的造型效果。

同时,针对不同线条对比度的大小,着重说明了对比明暗对绘画的重要性。

2.针对第一节课的学生绘制中的不足,教师讲解如何更好地掌握线条长度、粗细、用力等方面的技巧。

步骤3:实践1.学生使用铅笔完成大致的造型绘制,强化对于哆来咪形象各个要素的掌握和认识。

2.使用黑色毛笔描边和完成细节部分的绘制,以及使用不同色彩填充调色,增强哆来咪形象的立体感。

步骤4:总结1.教师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绘制的哆来咪形象,让每个学生在不同角度及不同灯光下观察自己的作品,评价其立体感和视觉效果。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复习并强化哆来咪形象的构成要素及绘制方式。

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用不同的线条造型方式,绘制属于自己的哆来咪形象,同时针对绘制过程中运用的对比明暗手法保持特别关注。

2.在绘制过程中尝试多个角度的观察,体验线条和颜色的效果变化,从而掌握对比明暗对于立体感的作用。

参考资料1.湖南美术出版社编. (2012). 美术五年级上册. 湖南美术出版社.。

小学美术哆来咪

小学美术哆来咪

湘美版小学美术第九册第1课《哆来咪》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哆来咪》是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内容,属于美术学习四大领域的“造型•表现”领域。

本课学习巧妙地将音符、色彩、形体的渐次推移融合在一起,借助旋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由于形和色渐次变化所产生的一种韵律、节奏的美感。

本课教学内容的组织将学科性很强的美术学习知识点转换为有趣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制作、绘画、游戏活动。

注重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习得,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素质。

本课分为三个活动,活动一利用编钟原理制作一组简单的水瓶琴,然后在水中调出渐次变化的颜色,通过此学习活动,让学生全方位的感受体验音高、形体、色彩推移所产生的美感。

学生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了感性认识,后进入到活动二色彩渐变知识的学习,通过欣赏感受平面美术作品中色与形的逐渐变化使画面产生的起伏感,韵律感,了解画出色彩渐变可采用的方法有烘染法、叠晕法、点绘法等多种方法。

活动三维综合利用形体的逐渐变化和位置的逐渐推移,设计制作一个三维的抽象的小雕塑模型或一件小饰品。

本单元课综合了音乐,美术两个学科及其多个学习领域。

教学应注重感受体验基础上的习得,在绘画、制作等操作实践中理解并加以强化。

此教学设计内容主要侧重活动二并融入活动一部分体验内容。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与对话感受音乐与色彩想通的美感。

2、通过观察与练习掌握“烘染法”与“叠晕法”的技法要点。

3、了解色彩的“明度渐变”与“色相渐变”,并能运用到创作当中。

4、让学生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与练习掌握“烘染法”与“叠晕法”的技法要点。

(三)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尝试能较好的把握烘染时水分的多少,采用叠晕法时色彩的正确选择。

(四)教学过程三、教学反思在做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抓住两个关键词: 体验感受、自主习得。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也牢牢把我这两点,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多体会,多尝试。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哆来咪_湘美版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哆来咪_湘美版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哆来咪_湘美版
课题第一课:哆来咪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3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4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巧妙地将音高、色彩、形体的渐次推移融合在一起,借助音乐旋律感受、体验到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中由于形和色渐次变化所产生的一种韵律、节奏的美感。

教学难点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教具学具美术书、多媒体、玻璃杯7个,颜料等二次备课
作业
布置

指导
运用渐变装饰画面,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

板书设计第一课:哆来咪
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渐变效果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立体雕塑有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

教学后记。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哆来咪 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哆来咪 湘美版

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哆来咪》教学设计一、学科:美术章节名称:第1课《哆来咪》的学习活动1计划课时:1教具准备:PPT课件,7瓶高低渐变的水,颜料、调色盘、笔、纸张、遥控器、小木棒、水盒学具准备:素描纸、水粉笔、颜料、调色盒、小木棒、水盒二、学情分析:1、五年级学生对色彩、形体、肌理等有极强的领悟、感知能力、观察能力。

2、五年级学生对调色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分析:1、《哆来咪》这一课包括活动1和活动2,活动1学习色彩的渐变规律。

2、两个活动都要让学生感知渐变所引起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视觉效果就是渐变所产生的层次感、运动感、节奏感、韵律感、起伏感,难点反映在对音乐的感觉上,体会美术与音乐的关系,渐变所带来的韵律感、节奏感。

活动1的色彩渐变主要体会层次感、起伏感、节奏感、韵律感。

3、学习色彩渐变和形体渐变联系生活中的事物,学会运用美术,美术无处不在。

四、课程标准:《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对于5 —6年级学生在“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要求: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食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感知色彩渐变所带来的层次感、音乐感、起伏感。

2、认识并感知色彩渐变所带来的明度变化、浓淡变化、深浅变化。

3、技能:提高学生如何取色,用水调色的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过程:观察、认识、感知、动手。

2、方法:(1)观察生活景物、美术作品。

(2)示范、讲解、互动,学生亲自操作。

(3)点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色彩渐变规律的感知与学习联系美术作品,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兴趣。

六、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1、重点:(1)认识色相、色彩搭配及色彩的渐变带来的节奏感、韵律感、层次感、起伏感。

(2)提高审美能力,会运用于自己的美术作品,感知于生活。

《1.哆来咪》(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湘美版

《1.哆来咪》(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湘美版

《1. 哆来咪》(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音乐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和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与美术的联系2. 用美术元素表现音乐的美感3. 团队合作完成一幅音乐主题的美术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音乐的美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音乐感受转化为具象的美术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乐播放器、投影仪、白板、教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提出问题:“你们觉得音乐美在哪里?能否用美术的方式表现出来?”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展示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音乐的美感。

3. 欣赏与分析: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音乐中的节奏、旋律、情感等元素,并尝试用美术的方式表现出来。

4. 创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每组选择一首喜欢的歌曲,用美术元素表现歌曲的美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1. 哆来咪》2. 主题:音乐与美术的融合3. 内容:音乐与美术的联系用美术元素表现音乐的美感团队合作完成一幅音乐主题的美术作品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根据本节课所学,用美术元素表现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

2. 课后作业: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和美术作品,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尝试用美术的方式表现出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实践和作品展示,观察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美术元素表现音乐的美感,以及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五年级美术第1课《哆来咪》(5篇模版)

五年级美术第1课《哆来咪》(5篇模版)

五年级美术第1课《哆来咪》(5篇模版)第一篇:五年级美术第1课《哆来咪》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课《哆来咪》教材内容:P2—P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3、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4、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的把握教学难点: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导入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出示渐变色卡。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

)教师并讲解:二、分组制作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讲解规则:10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

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课件出示计时器,放背景音乐。

)三、装饰美化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

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四、即兴表演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秋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课《哆来咪》教案

秋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课《哆来咪》教案

哆来咪一、教材哆来咪分析本课哆来咪学习奇异地将音高、颜色、形体的渐次推移融合在一起,借助音乐旋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到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中,哆来咪由于形和色渐次变化所产生的一种韵律、节奏的美感。

本课哆来咪教学内容的组织将学科性很强的美术学习学问点,转换为好玩的易于被学生承受的制作、绘画、玩耍活动,留意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习得,并有效地培育学生的综合审美素养。

哆来咪中国古代的编钟是一种具有极高赏识性的艺术珍宝。

大小渐次变化的青铜钟能敲击出不同音高产生秀丽的旋律。

本课活动一就是让学生利用编钟的原理制作一组简洁的“水瓶琴”。

外形大小相等的小瓶子内装入渐渐变化的不同量的水,然后在水中放入同等量的颜色调匀。

这时七个小瓶中水量的多少借助渐次变化的有色水清楚地显现出来,并在敲击时发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还可敲出简洁的旋律。

通过此学习活动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体验音高、形体、颜色渐次推移所产生的美感。

学生对形体、颜色渐变韵律有了感性生疏后,进入到活动二颜色渐变学问的学习。

颜色渐变可以产生格外好玩而令人着迷的颜色效果,能表现格外异的光感和空间感。

活动二教材呈现了一幅摄影作品,夕阳西下时天空和清波荡漾的水面产生了严峻渐变效果,在它们的衬托下一幢扬帆起航状的建筑剪影更显雄伟壮丽。

左以以下图为一幅电脑美术作品,它能使学生通过赏识,感受到平面美术作品中色与形的渐渐变化使画面产生的起伏感、韵律感。

画精彩彩渐变可承受的方法有烘染法、叠晕法、点绘法等多种方法。

叠晕法是从一色开头,依据确定的递变挨次逐块涂另一色而产生的阶梯渐变效果。

本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承受的是叠晕法画法,这种方法的秩序美节奏美感强,学生易于把握。

.如何调出渐变的颜色是本活动的学习难点。

教材中安排的小训练就是为突破难点而设计的。

它首先为学生供给了一个用叠晕法绘制的由红到黑红色渐变的色条,并在每一色块下面呈现出此块颜色是如何调配出来的,颜色的调配比例是怎样的。

学生可通过观看后自己把握方法,并试着调配出小训练中黄色到绿色的渐变过程。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1. 哆来咪-湘美版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1. 哆来咪-湘美版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1.哆来咪-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哆来咪的起源和文化背景;2.学会使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哆来咪形象;3.感受色彩和线条的魅力;4.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情感态度1.了解多元文化背景,尊重多样性;2.欣赏绘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3.助力表现自我,增强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扎实基础,学会用线条描绘哆来咪的形象;2.颜色运用,增加绘画的表现魅力。

教学难点1.如何掌握线条和颜色的运用,表现出哆来咪的个性化特征;2.如何调查和了解哆来咪的文化背景和特征,全面地表达出来。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教学内容1.哆来咪的起源和文化背景介绍;2.哆来咪形象设计知识点讲解;3.哆来咪形象表现训练,线条运用技巧演示;4.哆来咪色彩表现训练;5.回顾课程知识点,完成作品。

2.教学步骤第一节:引入1.引入活动:听音乐《哆来咪》。

通过音乐猜测哆来咪是什么?2.呈现哆来咪的形象:用幻灯片和卡片呈现各种形象的哆来咪,让孩子认识和感受哆来咪的可爱。

第二节:哆来咪文化背景介绍1.通过教师示范和幻灯片介绍哆来咪的文化背景。

2.学生自主查找哆来咪的信息,用PPT呈现。

第三节:线条描绘哆来咪形象训练1.教师演示如何用线条来描绘哆来咪的个性特征。

2.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画出几个哆来咪的线条形象。

第四节:哆来咪色彩表现训练1.教师演示如何用颜色表现哆来咪的个性特征。

2.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用颜色涂绘哆来咪形象。

第五节:完成作品1.学生自主设计哆来咪形象,表现个性。

2.学生互相观赏、点评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方法1.教师观察法:课堂实际演练记录表,记录每个学生在课堂绘画中的表现。

2.家长评价法:教师启动《哆来咪》亲子口袋活动,邀请家长鼓励孩子完成绘画作品,教师根据家长反馈及作品情况评价学生。

2.标准1.基础评价标准:观察学生对哆来咪形象是否掌握,画画的线条、颜色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面。

2.创作评价标准:作品是否表现出哆来咪的个性特征,是否用心设计形象,颜色是否组合协调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哆来咪》
一、教学分析: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被誉为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

歌曲《哆来咪》被翻译成中文后,也成为了深受孩子喜欢的儿歌童谣,一轻松诙谐的歌词让孩子们知道了“哆来咪发嗦拉西”这7个音符是学好音乐的基础。

学习歌曲,体验歌曲活泼、诙谐的情趣,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哆来咪》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在体验、合作,欣赏和演唱歌曲中学习7个简单音符,灵活运用柯达伊手势引导学生从视觉上理解各音阶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以及其音响效果。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在歌曲的演唱中感受歌曲欢快、诙谐有趣的特点
2、引导学生能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三、教学重难点:在歌唱中感受歌曲欢快、诙谐有趣的特点;灵活运用柯达伊手势引导学生从视觉上理解各音阶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以及其音响效果。

四、教学方式方法:欣赏法、启发引导法、感知体验法
五、教学用具:钢琴、课件、卡片等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40分钟)
八、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