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水体污染

合集下载

【精品推荐】昆明滇池污染的原因及现状

【精品推荐】昆明滇池污染的原因及现状

昆明滇池污染的原因及现状
小编希望昆明滇池污染的原因及现状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自古以来培育了斑斓的滇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的滇西人民。

一些人问:昆明滇池污染的原因及现状是什么?下面小编给您介绍下吧。

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

一些人问:昆明滇池污染的原因及现状是什么?下面小编给您介绍下吧。

滇池污染现状
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

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摘要: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自古以来培育了斑斓的滇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的滇西人民。

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

本文就滇池污染的污染现状做出浅显的分析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字:水污染滇池现状措施前言: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

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

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

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

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一.滇池污染现状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

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滇池因为多种污染物质的排放,成为我国水体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湖之一。

针对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本文对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了调研,得出如下结论。

一、滇池污染的主要来源1. 工业废水:滇池周边企业采用传统生产方式,工业废水没有经过严格的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中,污染水体。

2. 农业污染:滇池周边有大量农田,使用农业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这些化学品通过地下水、农田排放到水体中,使得水体中的营养成分显著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

3. 城市生活污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污水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而以前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需要,致使部分污水流向了附近的河湖中。

二、滇池污染的危害1. 滇池的水质变劣,导致鱼虾等水生动植物的死亡,严重影响当地渔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2. 滇池周围的土壤经常被工业废水、农田排放的化学物质和污水所污染,使得种植作物和喝用水的质量受到影响,对当地村民的健康造成危害。

3. 滇池水体和土壤严重污染,会使得污染物质向河流和地下水体扩散,造成更大面积的污染。

三、滇池治理情况目前,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治理滇池的水质污染。

截至目前,滇池治理所取得的成果有一定进展, 具体措施如下:1. 关闭不合法企业:政府关停了滇池周边一部分的不合法企业,从源头上杜绝工业废水的入河。

2. 加大治理力度:政府提前进行重大污染源企业的排污许可和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管控力度,规范企业环保行为。

3. 加强环保宣传:加强对周边企业、村民和旅游者的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大家共同参与保护环境和水源。

4. 新建污水处理厂:滇池周边地区,政府在逐步建设较为先进的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污水和农业园区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水质污染的影响。

总之,滇池的水质污染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国政府还在继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力求让滇池成为中国的清流之一。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简介滇池是中国云南省的最大淡水湖泊,也是世界上高原湖泊中最大的湖泊之一。

近年来,滇池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对湖泊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报告将对滇池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污染来源滇池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污染滇池周边有大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导致水质严重恶化。

工业污染是滇池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也是滇池污染的重要原因。

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田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径流进入湖泊,使水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增多,引发水藻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 生活污水滇池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细菌病原体,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二、污染影响滇池污染已经对湖泊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1. 水质恶化滇池水质严重下降,水中富营养化严重,水藻繁殖造成水域变绿,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和湖水寿命缩短。

2. 渔业资源减少滇池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基地,但由于水质恶化,渔业资源逐渐减少,给当地居民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3. 生态系统失衡滇池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水质恶化导致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失衡,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4. 健康问题滇池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水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严重风险,例如引发肝癌等疾病。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滇池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1. 加强环境监管加强对滇池周边工业企业和农田的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农业农村污染物的排放,确保大量有害物质不再进入湖泊。

2.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鼓励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业活动对滇池的负面影响。

3. 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滇池周边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居民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确保不再直接排放到湖泊中。

滇池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

滇池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

滇池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滇池作为中国云南省的第一大淡水湖泊,不仅是一处重要的生态环境,也是当地居民和游客们重要的水资源供应来源。

然而,近年来,滇池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威胁,这对于湖泊的生态系统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滇池污染的成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治理方法。

一、滇池污染的成因滇池污染的主要成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污染:许多工业企业直接排放废水和废气,其中一些废水可能含有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这些污染物通过排放进入滇池,造成水体质量的恶化。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经过洪水或者直接流入滇池,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下降。

此外,养殖业的养殖废弃物也是滇池污染的重要来源。

3. 生活污水:滇池周边城镇和居民区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导致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进入滇池。

这些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细菌对水体的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4. 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滇池周围的农田和山地存在严重的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问题。

随着土壤被冲刷走,其中的养分和有机物质流入滇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二、滇池污染的治理方法针对滇池污染问题,需要采取持续有效的治理方法,以恢复和保护湖泊的水体质量。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治理方法:1. 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农田的污染排放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环保标准和处罚机制,确保生产者合规排放。

2. 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加大对滇池周边城镇和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确保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进入滇池。

3. 推广环保农业技术:鼓励农民采用低风险、低排放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防止农业源污染。

4. 强化土地保护和水土保持:加强对滇池周边农田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合理的植被恢复和护坡措施,减少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

5. 提倡公众参与和意识培养: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公众对滇池生态环境的意识,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

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

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滇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素有“滇池明珠”之美誉。

然而,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滇池水质遭到严重的破坏,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本文将就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一、滇池污染原因1、农业污染云南省是全国降水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农业占据了云南省的70%面积。

然而,农业污染也是滇池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农业废物、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等农业污染物成分复杂,而且含氮量、磷含量高,这些化学物质形成了蓝藻等水生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源,导致水中富营养化,从而引发大量的藻类增殖,对水体生态环境和水质造成了威胁。

2、城市污染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废水和垃圾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成为滇池水环境的另一大污染源。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长期存在违法排污企业等问题,更加严重增加着滇池的污染。

3、旅游景区污染滇池作为云南省重要的旅游景区,每年都接待大量游客。

然而,旅游开发中建设的众多旅游设施、餐馆、宾馆等,都会带来大量有机物和大量垃圾产生,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二、滇池治理措施1、强化管控政府应该在滇池周边建立网络明显的污染源监测系统,增加在线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严格限制有污染记录的企业的生产。

另外,加强对流域、乡、村污染源的监管,提高农民污染管控意识,保障农村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处理问题得到解决。

2、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滇池水质治理方面的巨大资金投入,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力开展滇池生态环境保护、水体净化等各项工作。

3、加强水环境管理政府应该对滇池水环境进行精细管理,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区体系和环保机构,以确保水环境的良好质量和健康发展。

四、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强滇池污染治理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公众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使更多人能够做到“环保、绿化、爱护自然、讲究水资源”。

总之,滇池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云南省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综上所述,从生态环境保护、向更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等方面出发,加强滇池污染治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滇池污染的原因与治理

滇池污染的原因与治理

滇池污染现状:近2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水环境和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经过多年的污染治理,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滇池的环境恶化,但未完全消除滇池的污染,滇池目前的水质仍低于V类水的标准,属于劣质V类水,达不到可利用水的标准。

滇池的污染原因:滇池的污染加重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双重作用造成的。

自然原因:(1)、滇池由落陷构造形成,距今已有340万年漫长演化历史了,按湖泊的发展规律,目前正处于湖底升高,湖盆变浅湖,面积变小的老年化阶段,老化速度很快目前的滇池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更是古滇池的1.9%,滇池已演化成半封闭的湖泊由于胡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能力有限,大量沉淀的污染物堆积于湖底间,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内污染。

(2)、滇池位于昆明城区的下游,是昆明城区的最低地带,从而不幸成为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地,再有就是滇池流域的雨季集中在2—5月份,因为长下大雨或暴雨,一场大雨都将地面上的污水和污物全都带进滇池。

加重了滇池的污染。

而滇池又是处在昆明的下游,几乎容纳量所有的废水。

人为原因:(1)、由于人们对滇池流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致使滇池老化其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生物量,以及生物多样性显着下降,不仅水生植被面积大大缩小,且物种多样性亦显着下降。

耐污染植物增加,浮游植物异常增殖,水华大面积发生,破坏了滇池的生态平衡,加剧了滇池的富营养化。

(2)、人口大幅度的增长与水资源短缺,由于近年来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到此旅游的旅客大幅度增加,同时昆明城发展迅速,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给滇池的治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污染类型多样、污染严重:滇池的污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原因: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

其中生活污染最为严重,站其废水排放总量的55%。

农田化肥流失和农村圆体废弃物的污染,对滇池的污染巨大,如农村的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都到如入滇池,使得污染每年都在增加,由于滇池流水缓慢,出水口在其西南部海口,而重污染的水在北部,北部污水流到出水口大约需要4年的时间,如此缓慢的时间,使得大量有害物质沉积到湖底,再次污染滇池。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教学内容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教学内容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摘要: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自古以来培育了斑斓的滇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的滇西人民。

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

本文就滇池污染的污染现状做出浅显的分析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字:水污染滇池现状措施前言: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

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

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

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

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一.滇池污染现状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

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池水体污染
摘要:滇池被誉为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严峻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关键词:滇池;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1.滇池简介
滇池位于云贵高原中部,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地处长江、珠江和红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滇池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为南北长、东西窄的湖盆地,其中山地和湖滨分别占流域面积的70%和20%,水面约占10%。

滇池是典型的半封闭宽浅型湖泊,水域分为草海和外海两个部分。

滇池素以高原明珠闻名于世,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急剧增加,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滇池受到了污染,水质恶化,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云南省环保厅发布的《2008年云南省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滇池草海、滇池外海属于水质重度污染(劣Ⅴ类)。

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基本丧失了水体使用功能。

2.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污染物的来源
2.1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使藻类和浮游生物旺盛繁殖,从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

湖泊、内海、港湾、河口等缓流水体易发生富营养化。

现在普遍认为,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是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诱因,其中又以磷为关键因素。

影响藻类生长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极为复杂,很难预测藻类发展趋势,也很难确定富营养化表征参数。

目前用于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有:含氮量大于0.2mg/L,含磷量大于0.01 mg/L,生化需氧量(BOD5)大于10 mg/L,细菌总浓度(淡水,PH7~9)达104个/mL,叶绿素a(表征藻类生长量)大于10 μg/L。

20世纪后期,我国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导致赤潮和水华频发。

赤潮发生在海水中,而水华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淡水中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并聚集于水面的一种生态现象。

在未被污染前,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特点是种类丰富,但每个种群的个体数目较少。

水体被污染后,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减少,每个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

在湖泊中,导致水华的藻类以蓝藻(蓝细菌)为主,蓝细菌的光合作用方式类似于植物。

水体富营养化时大量繁殖的蓝细菌
约有20种每种蓝细菌旺盛繁殖的持续时间各不相同,蓝细菌过度繁殖后,会造成水体缺氧而降低自身繁殖速率。

一种蓝细菌衰退可促使其他蓝细菌增殖,从而发生蓝细菌演替。

存在固氮蓝细菌时,磷是诱发水化的限制因素。

有的固氮蓝细菌含有气泡,可为蓝细菌提供浮力。

光照较弱时,气泡膨胀,使蓝细菌上浮至水面;光照过强时,气泡萎缩,使蓝细菌下沉至弱光区。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生态演变的一个阶段。

这种演变既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

天然水体富营养化是自然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生态演变,其过程极为缓慢。

人为水体富营养化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的水体生态演变。

这种演变很快,可在短期内出现。

其控制因子主要是外源性的。

滇池的水体的富营养化就是人为富营养化。

2.2滇池的污染源
滇池污染问题的形成是综合的,主要包括:(1)流域经济快速增长,生产生活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水环境压力不断加大;(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排水管网不完善,入湖河流成为纳污河道;(3)缺乏雨季行洪污水治理技术和措施;(4)蓝藻水华持续爆发,严重影响滇池水环境功能;(5)湖泊自净能力所剩无几,外海南北水质和水生态差异非常显著。

滇池富营养化水体中含有的氮磷,较大一部分来自工业废水。

特别是钢铁、化工、制药、造纸、印染等行业的废水中,氮和磷的含量相当高。

工业废水量大,化学成分复杂,且不易净化,因工业排放的废水逐年递增,常规的污水二级处理对氮磷等可溶盐类的去除率分别为20%-50%和40%,尾水中氮磷等富营养成分极易引起水体中氮磷源的污染,与促进水体富营养化临界浓度值相比,则远高出一个数量级以上。

其次就是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杂排水,因其含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盐及细菌、病毒,易造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污染。

其来源除了生活污水的排放外,还有如公用事业等排出的污水,它是造成水体有机、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沉积物(底泥)是湖泊营养盐的重要蓄积库,也是湖泊最主要的污染内源。

来自多种途径的营养盐,经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绝大部分沉积到湖泊的底部,成为湖泊营养盐的内负荷。

底泥中营养盐的大量释放可在湖湾区引发“湖泛”,构成水源的二次污染,在枯水期或高温晴好天气,底泥发生强烈生化反应,营养盐释放速度加快,伴有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气体逸出,河水变劣并产生恶臭,藻类大量繁殖,严重污染水源,旅游景观和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3.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危害可归纳为:①干扰了水体正常的溶解氧平衡,并进一步使水质
恶化;②降低了供水质量,增加水处理负担,从而使水厂不能正常运转,严重时危害人体健康;③影响渔业等生物资源的利用,使水体经济价值降低;④使水体感官性状恶化,污染居住环境,丧失了水体美学价值;⑤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导致水生生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降低。

由此可见,防止水体氮、磷污染对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以及对人类自身的和谐生存至关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