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含答案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及答案(1)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及答案(1)一、选择题1.均匀地向如图的容器中注满水,能反映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 随时间t 变化的函数图象是( )A .B .C .D .2.要使函数y =(m ﹣2)x n ﹣1+n 是一次函数,应满足( ) A .m ≠2,n ≠2 B .m =2,n =2C .m ≠2,n =2D .m =2,n =03.若代数式11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且x≠1B .x≥﹣1C .x≠1D .x≥﹣1且x≠14.下列有关一次函数y =﹣3x +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当x 值增大时,y 的值随着x 增大而减小 B .函数图象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2) C .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D .图象经过点(1,5)5.若函数()0y kx k =≠的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则函敷2y x k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6.若函数y=(m-1)x ∣m ∣-5是一次函数,则m 的值为( )A .±1 B .-1 C .1D .2 7.如图,菱形中,分别是的中点,连接,则的周长为( )A .B .C .D .8.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且满足222()()0a b a b c ---=,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9.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中,AB =4,BC =6,点E 在AB 边上,将纸片沿CE 折叠,点B 落在点F 处,EF ,CF 分别交AD 于点G ,H ,且EG =GH ,则AE 的长为( )A .23B .1C .32D .210.如图,将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顶点C 恰好落在AB 的中点C '上.若6AB =,9BC =,则BF 的长为( )A .4B .32C .4.5D .511.如图,已知△ABC 中,AB=10 ,AC=8 ,BC = 6 ,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连接CD ,则CD 的长度为( )A .3B .4C .4.8D .51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C =120°,BD =4,则BC 的长是( )A.4B.5C.6D.43二、填空题-=______.13.若3的整数部分是a,小数部分是b,则3a b14.一艘轮船在小岛A的北偏东60°方向距小岛80海里的B处,沿正西方向航行3小时后到达小岛的北偏西45°的C处,则该船行驶的速度为____________海里/时.1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5cm、20cm、25cm,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_____ cm.-=______.16.已知,x y为实数,且22=---+,则x yy x x99417.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和8,它的高为.18.如图,在高2米,坡角为30°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至少需______米.ABCD O是BC边上一点,P为CD中点,沿AO折叠使得19.如图,已如长方形纸片,∠的度数是______.顶点B落在CD边上的点P处,则OAB20.已知一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6cm和8cm,则第三边上的高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2019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为迎接第24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某校举办读书分享大赛活动:现有甲、乙两位同学的各项成绩如下表所示:若“推荐语”“读书心得”“读书讲座”的成绩按2:3:5确定综合成绩,则甲、乙二人谁能获胜?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参赛者推荐语读书心得读书讲座甲878595乙94888822.如图,在Rt△ABC中,∠A=90°,∠B=30°,D、E分别是AB、BC的中点,若DE=3,求B C的长.23.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过点C作BD的平行线,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E.(1)求证:四边形OCED是矩形;(2)若CE=1,DE=2,ABCD的面积是.24.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km的A、B两地相向而行,乙车比甲车先出发1小时,并以各自的速度匀速行驶,途径C地,甲车到达C地停留1小时,因有事按原路原速返回A 地.乙车从B地直达A地,两车同时到达A地.甲、乙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路程y(千米)与甲车出发所用的时间x(小时)的关系如图,结合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乙车的速度是千米/时,t=小时;(2)求甲车距它出发地的路程y与它出发的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直接写出乙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相距120千米.25.某校八年级学生某科目期末评价成绩是由完成作业、单元检测、期末考试三项成绩构成的,如果期末评价成绩80分以上(含80分),则评为“优秀”.下面表中是小张和小王两位同学的成绩记录:完成作业单元测试期末考试小张709080(1)若按三项成绩的平均分记为期末评价成绩,请计算小张的期末评价成绩;(2)若按完成作业、单元检测、期末考试三项成绩按1:2:7的权重来确定期末评价成绩.①请计算小张的期末评价成绩为多少分?②小王在期末(期末成绩为整数)应该最少考多少分才能达到优秀?【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最下面的容器较粗,第二个容器最粗,那么第二个阶段的函数图象水面高度h 随时间t的增大而增长缓慢,用时较长,最上面容器最小,那么用时最短.故选A.考点:函数的图象.2.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y=kx+b(k、b是常数,k≠0)是一次函数,可得m-2≠0,n-1=1,求解即可得答案.【详解】解:∵y=(m﹣2)x n﹣1+n是一次函数,∴m﹣2≠0,n﹣1=1,∴m≠2,n=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x的次数等于1是解题关键.3.D解析:D【解析】【分析】此题需要注意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详解】依题意,得x+1≥0且x-1≠0,解得x≥-1且x≠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4.D解析:D【解析】【分析】A、由k=﹣3<0,可得出:当x值增大时,y的值随着x增大而减小,选项A不符合题意;B、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2),选项B不符合题意;C、由k=﹣3<0,b=2>0,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一次函数y=﹣3x+2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选项C不符合题意;D、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一次函数y=﹣3x+2的图象不经过点(1,5),选项D符合题意.此题得解.【详解】解:A、∵k=﹣3<0,∴当x值增大时,y的值随着x增大而减小,选项A不符合题意;B、当x=0时,y=﹣3x+2=2,∴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2),选项B不符合题意;C、∵k=﹣3<0,b=2>0,∴一次函数y=﹣3x+2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选项C不符合题意;D、当x=1时,y=﹣3x+2=﹣1,∴一次函数y=﹣3x+2的图象不经过点(1,5),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一次函数的性质,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的正误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逐项判断即可求解.【详解】∵函数()0y kx k =≠的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 ∴k >0,∵一次函数2y x k =+, ∴1k =1>0,b=2k >0,∴此函数的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熟练掌握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 【解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概念,形如y=kx+b (k≠0,k 、b 为常数)的函数为一次函数,故可知m-1≠0,|m|=1,解得m≠1,m=±1,故m=-1. 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利用一次函数的一般式y=kx+b (k≠0,k 、b 为常数),可得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求解即可,这是一个中考常考题题,比较简单.7.D解析:D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菱形的性质证明△ABE ≌△ADF ,然后连接AC 可推出△ABC 以及△ACD 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又可推出△AEF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E 的长,继而求出周长. 【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AD =BC =CD =2cm ,∠B =∠D , ∵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 ∴BE =DF , 在△ABE 和△ADF 中,,∴△ABE ≌△ADF (SAS ), ∴AE =AF ,∠BAE =∠DAF . 连接AC , ∵∠B =∠D =60°,∴△ABC 与△ACD 是等边三角形, ∴AE ⊥BC ,AF ⊥CD ,∴∠BAE=∠DAF=30°,∴∠EAF=60°,BE=AB=1cm,∴△AEF是等边三角形,AE=,∴周长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涉及知识点较多,也考察了学生推理计算的能力.8.D解析:D【解析】【分析】由(a-b)(a2-b2-c2)=0,可得:a-b=0,或a2-b2-c2=0,进而可得a=b或a2=b2+c2,进而判断△ABC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详解】解:∵(a-b)(a2-b2-c2)=0,∴a-b=0,或a2-b2-c2=0,即a=b或a2=b2+c2,∴△ABC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时注意: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满足a2+b2=c2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9.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F=∠B=∠A=90°,BE=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FH=AE,GF=AG,得到AH=BE=EF,设AE=x,则AH=BE=EF=4-x,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将△CBE沿CE翻折至△CFE,∴∠F=∠B=∠A=90°,BE=EF,在△AGE与△FGH中,A F AGE FGH EG GH ∠∠⎧⎪∠∠⎨⎪⎩=== , ∴△AGE ≌△FGH (AAS ), ∴FH=AE ,GF=AG , ∴AH=BE=EF ,设AE=x ,则AH=BE=EF=4-x ∴DH=x+2,CH=6-x , ∵CD 2+DH 2=CH 2, ∴42+(2+x )2=(6-x )2, ∴x=1, ∴AE=1, 故选B . 【点睛】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A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点C′是AB 边的中点,AB=6, ∴BC′=3,由图形折叠特性知,C′F=CF=BC -BF=9-BF , 在Rt △C′BF 中,BF 2+B C′2=C′F 2, ∴BF 2+9=(9-BF )2, 解得,BF=4, 故选A .11.D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已知AB=10,AC=8,BC=8,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又因DE 为AC 边的中垂线,可得DE ⊥AC ,AE=CE=4,所以DE 为三角形ABC 的中位线,即可得DE=12BC =3,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D=5,故答案选D. 考点: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中位线定理;中垂线的性质.12.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知对角线平分对角,从而可知∠ABD=∠CBD=60°,从而可知△BCD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可知答案.【详解】∵∠ABC=120°,四边形ABCD是菱形∴∠CBD=60°,BC=CD∴△BCD是等边三角形∵BD=4∴BC=4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菱形的性质,能够掌握菱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解析】【详解】若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a=1b=∴a-b==1故答案为1解析:【解析】【详解】a,小数部分为b,∴a=1,b1,-b1)=1.故答案为1.14.【解析】【分析】设该船行驶的速度为x海里/时由已知可得BC=3xAQ⊥BC ∠BAQ=60°∠CAQ=45°AB=80海里在直角三角形ABQ中求出AQBQ再在直角三角形AQC中求出CQ得出BC=40+【解析】【分析】设该船行驶的速度为x海里/时,由已知可得BC=3x,AQ⊥BC,∠BAQ=60°,∠CAQ=45°,AB=80海里,在直角三角形ABQ中求出AQ、BQ,再在直角三角形AQC中求出CQ,得出BC=40+=3x,解方程即可.【详解】如图所示:该船行驶的速度为x海里/时,3小时后到达小岛的北偏西45°的C处,由题意得:AB=80海里,BC=3x海里,在直角三角形ABQ中,∠BAQ=60°,∴∠B=90°−60°=30°,∴AQ=12AB=40,BQ3AQ=3在直角三角形AQC中,∠CAQ=45°,∴CQ=AQ=40,∴BC=40+33x,解得:x=4033+.40403+/时;4040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方向角是解题的关键.15.【解析】【分析】过C作CD⊥AB于D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然后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如图设AB=25是最长边AC=15BC=20过C作CD⊥AB于D∵AC2+B解析:【解析】【分析】过C作CD⊥AB于D,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然后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如图,设AB=25是最长边,AC=15,BC=20,过C作CD⊥AB于D.∵AC2+BC2=152+202=625,AB2=252=625,∴AC2+BC2=AB2,∴∠C=90°.∵S△ACB=12AC×BC=12AB×CD,∴AC×BC=AB×CD,∴15×20=25CD,∴CD=12(cm).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应用.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突破点.16.或【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求出xy 的值代入即可得出结论【详解】∵且∴∴∴或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答本题的关键由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xy 的值解析:1-或7-.【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求出x 、y 的值,代入即可得出结论.【详解】∵290x -…且290x -≥,∴3x =±,∴4y =,∴1x y -=-或7-.故答案为:1-或7-.【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答本题的关键由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x 、y 的值.17.【解析】试题解析:由题意知AC=6BD=8则菱形的面积S=×6×8=24∵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AOB 为直角三角形AO=3BO=4∴AB==5∴菱形的高h==考点:菱形的性质 解析:245. 【解析】 试题解析:由题意知AC=6,BD=8,则菱形的面积S=12×6×8=24,∵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AOB 为直角三角形,AO=3,BO=4, ∴225AO BO +==5,∴菱形的高h=S AB =245. 考点:菱形的性质.18.2+2【解析】【分析】地毯的竖直的线段加起来等于BC水平的线段相加正好等于AC即地毯的总长度至少为(AC+BC)【详解】在Rt△ABC中∠A=30°BC=2m∠C=90°∴AB=2BC=4m∴AC=解析:2+23【解析】【分析】地毯的竖直的线段加起来等于BC,水平的线段相加正好等于AC,即地毯的总长度至少为(AC+BC).【详解】在Rt△ABC中,∠A=30°,BC=2m,∠C=90°,∴AB=2BC=4m,∴2223AB BC-=m,∴3(m).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题中地毯的长度为水平与竖直的线段的和.19.3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先通过△ADP求出∠DAP的因为△ABO≌△A PO即可求出∠OAB的度数【详解】解:∵P是CD的中点沿折叠使得顶点落在边上的点∴DP=PC=CD△ABO≌△APO∵四边解析:3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先通过△ADP求出∠DAP的,因为△ABO≌△APO,即可求出∠OAB的度数.【详解】解:∵ P是CD的中点,沿AO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点P∴DP=PC=12CD, △ABO≌△APO∵四边形ABCD为长方形∴∠D=∠DAB=90°,AB=CD=AP=2DP ∴∠DAP=30°∵△ABO≌△APO∴∠PAO=∠OAP=12∠BAP∴∠OAP=12∠BAP=12(∠DAB-∠DAP)=12(90°-30°)=30°故答案为:3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折叠前后图形全等.20.8cm【解析】【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出斜边的长再用面积法求解【详解】解: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cmBC=8cmCD⊥AB则(cm)由得解得CD=48(cm)故答案为48cm【点解析:8cm【解析】【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出斜边的长,再用面积法求解.【详解】解: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cm,BC=8cm,CD⊥AB,则2210AB AC BC=+=(cm),由1122ABCS AC BC AB CD==Vg g,得6810CD⨯=g,解得CD=4.8(cm).故答案为4.8c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斜边上的高的知识,属于基础题型.三、解答题21.甲获胜;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甲获胜;Q 甲的加权平均成绩为87285395590.4235⨯+⨯+⨯=++(分), 乙的加权平均成绩为94288388589.2235⨯+⨯+⨯=++(分), ∵90.489.2>,∴甲获胜.【点睛】 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公式列出算式.22.【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AC=2DE=6,再根据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BC 的长即可.【详解】∵ D 、E 是AB 、BC 的中点,DE=3∴AC=2DE=6∵∠A=90°,∠B=30°∴BC=2AC=1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熟练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3.(1)证明见解析;(2)4.【解析】【分析】(1)欲证明四边形OCED 是矩形,只需推知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且有一内角为90度即可;(2)由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和菱形的面积公式解答.【详解】(1)∵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COD=90°.∵CE ∥OD ,DE ∥OC ,∴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又∠COD=90°,∴平行四边形OCED 是矩形;(2)由(1)知,平行四边形OCED 是矩形,则CE=OD=1,DE=OC=2.∵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2OC=4,BD=2OD=2,∴菱形ABCD 的面积为:12AC•BD=12×4×2=4,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判定及性质、菱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1)60,3;(2)y=120t(0≤t≤3);y=120(3<t≤4);y=-120t+840(4<t≤7);(3)83小时或4小时或6小时.【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图示,可得乙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用两地之间的距离除以乙车的速度,求出乙车到达A 地用的时间是多少;最后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用两地之间的距离除以甲车往返AC 两地用的时间,求出甲车的速度,再用360除以甲车的速度,求出t 的值是多少即可.(2)根据题意,分3种情况:①当0≤x≤3时;②当3<x≤4时;③4<x≤7时;分类讨论,求出甲车距它出发地的路程y 与它出发的时间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3)根据题意,分3种情况:①甲乙两车相遇之前相距120千米;②当甲车停留在C 地时;③两车都朝A 地行驶时;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分类讨论,求出乙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相距120千米即可.【详解】解:(1)根据图示,可得乙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甲车的速度=720÷6=120(千米/小时) ∴t=360÷120=3(小时). 故答案为:60;3;(2)①当0≤x≤3时,设y=k 1x ,把(3,360)代入,可得3k 1=360,解得k 1=120,∴y=120x (0≤x≤3).②当3<x≤4时,y=360.③4<x≤7时,设y=k 2x+b ,把(4,360)和(7,0)代入,可得224360{70k b k b +=+=,解得2120{840k b =-= ∴y=﹣120x+840(4<x≤7). (3)①÷+1=300÷180+1=53+1=83(小时) ②当甲车停留在C 地时,÷60=240÷6=4(小时)③两车都朝A地行驶时,设乙车出发x小时后两车相距120千米,则60x﹣[120(x﹣1)﹣360]=120,所以480﹣60x=120,所以60x=360,解得x=6.综上,可得乙车出发83小时、4小时、6小时后两车相距120千米.【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25.(1)80;(2)①80;②85.【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算术平均数的定义求解可得;(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可得.【详解】解:(1)小张的期末评价成绩为709080803++=(分);(2)①小张的期末评价成绩为70190280780127⨯+⨯+⨯=++(分);②设小王期末考试成绩为x分,根据题意,得:601752780127x⨯+⨯+++…,解得84.2x…,∴小王在期末(期末成绩为整数)应该最少考85分才能达到优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定义.。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数轴重合(点C 在正半轴上),5AB =,12BC =,若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则对角线AC BD 、的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A .5.5B .5C .6D .6.52.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点()3,4P 在函数的图象上.则关于x 的不等式4kx b +≤的解集是( )A .3x ≤B .3x ≥C .4x ≤D .4x ≥ 3.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底边上的中线长为4,则它的腰长为( ) A .7B .6C .5D .44.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两条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 .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D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5.如图,以 Rt △ABC 的斜边 BC 为一边在△ABC 的同侧作正方形 BCEF,设正方形的中心为 O ,连接 AO ,如果 AB =4,AO =62,那么 AC 的长等于( )A .12B .16C .3D .26.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2、13,则第三边长为( ) A .5B .17C .5或17D .5或7.从甲、乙、丙、丁四人中选一人参加诗词大会比赛,经过三轮初赛,他们的平均成绩都是86.5分,方差分别是S 甲2=1.5,S 乙2=2.6,S 丙2=3.5,S 丁2=3.68,你认为派谁去参赛更合适( ) A .甲 B .乙C .丙D .丁8.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是( ) A .x ≠0 B .x >﹣3 C .x ≥﹣3且x ≠0 D .x >﹣3且x ≠0 9.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条边长是( )A .1B .5C .7D .5或7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35+= B .32﹣2=3 C .236⨯=D .632÷=11.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 B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C .对边相等 D .对角线相等12.正比例函数()0y kx k =≠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y kx k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二、填空题13.如图,过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K 分别作矩形两边的平行线MN 与PQ ,那么图中矩形AMKP 的面积S 1与矩形QCNK 的面积S 2的大小关系是S 1_____S 2;(填“>”或“<”或“=”)14.若3的整数部分是a,小数部分是b,则3a b-=______.15.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表:候选人甲乙测试成绩(百分制)面试8692笔试9083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的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当12a <<时,代数式2(2)1a a -+-的值为( ) A .1B .-1C .2a-3D .3-2a2.如图,在Y ABCD 中,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是对角线AC 上的两个不同点,当E 、F 两点满足下列条件时,四边形DEBF 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A .AE =CFB .DE =BFC .ADE CBF ∠=∠D .AED CFB ∠=∠ 3.若函数y=(m-1)x ∣m ∣-5是一次函数,则m 的值为( )A .±1 B .-1C .1D .24.如图2,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互相垂直,则下列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菱形的是( )A .BA =BCB .AC 、BD 互相平分 C .AC =BD D .AB ∥CD5.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325+=B .321-=C .3333+=D .3342=6.如图,O 是矩形ABCD 对角线AC 的中点,M 是AD 的中点,若BC =8,OB =5,则OM 的长为( )A .1B .2C .3D .47.若顺次连接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则该四边形一定是( )A .矩形B .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D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8.“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 .若ab=8,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A .9B .6C .4D .3 9.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2、13,则第三边长为( )A .5B .17C .5或17D .5或10.如图,一次函数y =mx +n 与y =mnx (m ≠0,n ≠0)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 .11.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距地面5m 处折断,倒下后树顶端着地点A 距树底端B 的距离为12m ,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A .10mB .15mC .18mD .20m1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35+=B .32﹣2=3C .236⨯=D .632÷=二、填空题13.若2(3)x -=3-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4.若ab <0,则代数式2a b 可化简为_____.15.如图所示,将四根木条组成的矩形木框变成▱ABCD 的形状,并使其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最小的内角的度数是_____.16.观察下列各式:221111++=1+1212⨯, 221111++=1+2323⨯, 221111++=1+3434⨯, ……请利用你所发现的规律,计算22111++12+22111++23+22111++34+…+22111++910,其结果为_______. 17.如图所示,已知Y ABCD 中,下列条件:①AC =BD ;②AB =AD ;③∠1=∠2;④AB ⊥BC 中,能说明Y ABCD 是矩形的有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18.如图,已知ABC ∆中,10AB =,8AC =,6BC =,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连接CD ,则=CD ___19.如图,如果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5,正方形BEFG 的面积为7,则ACE △的面积_________.20.如图,矩形ABCD 的边AD 长为2,AB 长为1,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1,以A 点为圆心,对角线AC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E ,则这个点E 表示的实数是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C=90°,AC=3,BC=4,AD=12,BD=13,试判断△AB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2.甲乙两位同学参加数学综合素质测试,各项成绩如下表:(单位: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学生甲93938990学生乙94929486(1)分别计算甲、乙同学成绩的中位数;(2)如果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成绩按4:3:1:2计算,那么甲、乙同学的数学综合素质成绩分别为多少分?2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F分别是AB,BC上的点,AE=CF,并且∠AED=∠CF D.求证:(1)△AED≌△CFD;(2)四边形ABCD是菱形.24.某商场同时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100件,其进价和售价如下表:商品名称甲乙进价(元/件)4090售价(元/件)60120设其中甲种商品购进x件,商场售完这100件商品的总利润为y元.(Ⅰ)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Ⅱ)该商场计划最多投入8000元用于购买这两种商品,①至少要购进多少件甲商品?②若销售完这些商品,则商场可获得的最大利润是多少元?2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连接AF、DE相交于点G,连接CG.(1)求证:AF ⊥DE ; (2)求证:CG=CD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分析:首先由2(2)a -,即可将原式化简,然后由1<a <2,去绝对值符号,继而求得答案. 详解:∵1<a <2,2(2)a -(a-2), |a-1|=a-1,2(2)a -(a-2)+(a-1)=2-1=1.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以及绝对值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2.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解:A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OA=OC ,OB=OD , 若AE=CF ,则OE=OF , ∴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B 、若DE =BF ,没有条件能够说明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则选项错误;C、∵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B=OD,AD∥BC,∴∠ADB=∠CBD,若∠ADE=∠CBF,则∠EDB=∠FBO,∴DE∥BF,则△DOE和△BOF中,EDB FBO OD OBDOE BOF ∠=∠⎧⎪=⎨⎪∠=∠⎩,∴△DOE≌△BOF,∴DE=BF,∴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故选项正确;D、∵∠AED=∠CFB,∴∠DEO=∠BFO,∴DE∥BF,在△DOE和△BOF中,DOE BOFDEO BFO OD OB∠=∠⎧⎪∠=∠⎨⎪=⎩,∴△DOE≌△BOF,∴DE=BF,∴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故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定理是关键.3.B解析:B【解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概念,形如y=kx+b(k≠0,k、b为常数)的函数为一次函数,故可知m-1≠0,|m|=1,解得m≠1,m=±1,故m=-1.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利用一次函数的一般式y=kx+b(k≠0,k、b为常数),可得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求解即可,这是一个中考常考题题,比较简单.4.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解: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为菱形.已知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则需添加条件:AC、BD互相平分故选:B5.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对各选项进行逐一计算即可.详解:AB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C、3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D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时要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项即可.6.C解析:C【解析】【分析】由O是矩形ABCD对角线AC的中点,可求得AC的长,然后运用勾股定理求得AB、CD 的长,又由M是AD的中点,可得OM是△ACD的中位线,即可解答.【详解】解:∵O是矩形ABCD对角线AC的中点,OB=5,∴AC=2OB=10,∴CD=AB6,∵M是AD的中点,∴OM=12CD=3.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7.D解析:D【解析】【分析】如图,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到EH ∥FG ,EH=FG ,EF=12BD ,则可得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若平行四边形EFGH 是菱形,则可有EF=EH ,由此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如图,∵E ,F ,G ,H 分别是边AD ,DC ,CB ,AB 的中点,∴EH=12AC ,EH ∥AC ,FG=12 AC ,FG ∥AC ,EF=12BD , ∴EH ∥FG ,EH=FG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假设AC=BD ,∵EH=12AC ,EF=12 BD , 则EF=EH ,∴平行四边形EFGH 是菱形,即只有具备AC=BD 即可推出四边形是菱形,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点四边形,涉及到菱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知识,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8.D解析:D 【解析】 【分析】已知ab =8可求出四个三角形的面积,用大正方形面积减去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得到小正方形的面积,根据面积利用算术平方根求小正方形的边长. 【详解】a b -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ab 8422=⨯=Q 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214ab a b 252(),∴⨯+-=2a b 25169∴-=-=(),a b 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推导,有较多变形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图形间面积关系,同时熟练运用勾股定理以及完全平方公式,本题属于基础题型.9.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告诉的两边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即可.注意13,12可能是两条直角边也可能是一斜边和一直角边,所以得分两种情况讨论.【详解】当12,13为两条直角边时,第三边==,当13,12分别是斜边和一直角边时,第三边==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知识,题目中渗透着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10.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m、n同正,同负,一正一负时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判断.【详解】解:①当mn>0时,m、n同号,y=mnx过一三象限;同正时,y=mx+n经过一、二、三象限,同负时,y=mx+n过二、三、四象限;②当mn<0时,m、n异号,y=mnx过二四象限,m>0,n<0时,y=mx+n经过一、三、四象限;m<0,n>0时,y=mx+n过一、二、四象限;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C解析:C【解析】∵树的折断部分与未断部分、地面恰好构成直角三角形,且BC=5m,AB=12m,∴=13m,∴这棵树原来的高度=BC+AC=5+13=18m.故选C.12.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得加减法法则及乘除法法则逐一计算即可得答案.【详解】B.,故该选项计算错误,,故该选项计算正确,,故该选项计算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得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3.【解析】试题解析:∵=3﹣x∴x-3≤0解得:x≤3x≤解析:3【解析】﹣x,∴x-3≤0,解得:x≤3,14.【解析】【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就隐含条件b>0由ab<0先判断出ab的符号再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若ab<0且代数式有意义;故有b>0a<0;则代数式=|a|=-a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解析:-【解析】【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就隐含条件b>0,由ab<0,先判断出a、b的符号,再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若ab<0故有b>0,a<0;.故答案为:-a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与运用:当a>0时,2a=a;当a<0时,2a=-a;当a=0时,2a=0.15.30°【解析】【分析】过A作AE⊥BC于点E由四根木条组成的矩形木框变成▱ABCD的形状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可得AE=AB由此即可求得∠ABE=30°即平行四边形中最小的内角为30°【详解】解:过A作解析:30°【解析】【分析】过A作AE⊥BC于点E,由四根木条组成的矩形木框变成▱ABCD的形状,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可得AE=12AB,由此即可求得∠ABE=30°,即平行四边形中最小的内角为30°.【详解】解:过A作AE⊥BC于点E,如图所示:由四根木条组成的矩形木框变成▱ABCD的形状,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得到AE=12AB,又△ABE为直角三角形,∴∠ABE=30°,则平行四边形中最小的内角为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性质,根据题意求得AE=12AB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6.【解析】分析:直接根据已知数据变化规律进而将原式变形求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可得:+++…+=+1++1++…+1+=9+(1﹣+﹣+﹣+…+﹣)=9+=9故答案为9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正确解析:9 9 10【解析】分析:直接根据已知数据变化规律进而将原式变形求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可得:=11+12⨯+1+123⨯+1+134⨯+…+1+1910⨯ =9+(1﹣12+12﹣13+13﹣14+…+19﹣110) =9+910=9910. 故答案为9910.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正确将原式变形是解题关键.17.①④【解析】矩形的判定方法由: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由此可得能使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的条件是①和④解析:①④【解析】矩形的判定方法由: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由此可得能使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的条件是①和④.18.5【解析】【分析】由是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D=CD 可得∠CAD=∠ACD 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ACB=90°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DCB=∠B 可得CD=BD 可知CD=BD=AD=【详解】解:∵是的解析:5【解析】【分析】由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D=CD ,可得∠CAD=∠ACD ,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ACB=90°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DCB=∠B ,可得CD=BD ,可知CD=BD=AD=152AB = 【详解】解:∵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AD=CD∴∠CAD=∠ACD∵10AB =,8AC =,6BC =又∵2226+8=10∴222AC BC AB +=∴∠ACB=90°∵∠ACD+∠DCB=90°, ∠CAB+∠B=90°∴∠DCB=∠B∴CD=BD∴CD=BD=AD=152AB =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勾股定理逆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勾股定理逆定理及利用等腰三角形求线段是解题的关键. 19.【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求出BCBE 的长继而可得CE 的长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正方形的面积为正方形的面积为∴BC=AB=BE=∴CE=BE-BC=-∴S △ACE==故【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求出BC 、BE 的长,继而可得CE 的长,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5,正方形BEFG 的面积为7,∴,∴∴S △ACE =1122CE AB =⨯g ,. 【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应用,三角形面积,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等,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0.—1【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AC 的长进而得到AE 的长再根据A 点表示-1可得E 点表示的数【详解】∵AD 长为2AB 长为1∴AC=∵A 点表示-1∴E 点表示的数为:-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1【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AC 的长,进而得到AE 的长,再根据A 点表示-1,可得E 点表示的数.【详解】∵AD 长为2,AB 长为1,∴,∵A 点表示-1,∴E -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三、解答题21.△ABD 为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先在△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2AB 的值,再在△ABD 中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D ⊥AB,即可得到△ABD 为直角三角形.【详解】解:△ABD 为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C =90°,AC =3,BC =4,. ∴222222435AB CB AC =+=+=∵52+122=132222AB AD BD ∴+=,90BAD ∴∠=︒22.(1)甲的中位数91.5,乙的中位数93;(2)甲的数学综合成绩92,乙的数学综合成绩91.8.【解析】【分析】(1)由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可得.【详解】(1)甲的中位数=9093=91.52+,乙的中位数=9294=932+; (2)甲的数学综合成绩=93×0.4+93×0.3+89×0.1+90×0.2=92,乙的数学综合成绩=94×0.4+92×0.3+94×0.1+86×0.2=91.8.【点睛】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用到的知识点是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掌握它们的计算公式是本题的关键.23.(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 证得结论;(2)由“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证得结论.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 .在△AED 与△CFD 中,A C AE CFAED CFD ===∠∠⎧⎪⎨⎪∠∠⎩, ∴△AED ≌△CFD (ASA );(2)由(1)知,△AED ≌△CFD ,则AD=CD .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菱形.点睛: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的性质与定理.24.(Ⅰ)103000y x =-+;(Ⅱ)①至少要购进20件甲商品;②售完这些商品,则商场可获得的最大利润是2800元.【解析】【分析】(Ⅰ)根据总利润=(甲的售价-甲的进价)×甲的进货数量+(乙的售价-乙的进价)×乙的进货数量列关系式并化简即可得答案;(Ⅱ)①根据总成本最多投入8000元列不等式即可求出x 的范围,即可得答案;②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确定其最大值即可.【详解】(Ⅰ)根据题意得:()()()604012090100103000y x x x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103000y x =-+.(Ⅱ)()40901008000x x +-≤,解得20x ≥.∴至少要购进20件甲商品.103000y x =-+,∵100-<,∴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20x =时,y 有最大值,102030002800y =-⨯+=最大.∴若售完这些商品,则商场可获得的最大利润是2800元.【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5.(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正方形ABCD 中,AB=BC ,BF=AE ,且∠ABF=∠DAE=90°,即可证明△ABF ≌△DAE ,即可得∠DGA=90°,结论成立.(2)延长AF 交DC 延长线于M ,证明△ABF ≌△MCF ,说明△DGM 是直角三角形,命题得证.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AB=BC=CD=AD ,∠ABF=∠DAE=90°, 又∵E ,F 分别是边AB .BC 的中点∴AE=12AB .BF=12BC ∴AE=BF .在△ABF 与△DAE 中, {DA ABDAE ABF AE BF=∠=∠=,∴△DAE ≌△ABF (SAS ).∴∠ADE=∠BAF ,∵∠BAF+∠DAG=90°,∴∠ADG+∠DAG=90°,∴∠DGA=90°,即AF ⊥DE .(2)证明:延长AF 交DC 延长线于M ,∵F 为BC 中点,∴CF=FB又∵DM ∥AB ,∴∠M=∠FAB .在△ABF 与△MCF 中,{M FABCFM BFA CF FB===∠∠∠∠∴△ABF ≌△MCF (AAS ),∴AB=CM .∴AB=CD=CM ,∵△DGM 是直角三角形,∴GC=12DM =DC .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正方形的性质.。
新八年级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

新八年级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要使函数y=(m﹣2)x n﹣1+n是一次函数,应满足()A.m≠2,n≠2B.m=2,n=2C.m≠2,n=2D.m=2,n=0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要使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可添加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 )A.AB=CD B.BC∥AD C.BC=AD D.∠A=∠C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M是BC的中点,且AM=9,BD=12,AD=10,则ABCD 的面积是()A.30B.36C.54D.724.某超市销售A,B,C,D四种矿泉水,它们的单价依次是5元、3元、2元、1元.某天的销售情况如图所示,则这天销售的矿泉水的平均单价是()A.1.95元B.2.15元C.2.25元D.2.75元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2-=2B.52=3(4)⨯D.62=3÷-C.52=106.如图,以 Rt△ABC的斜边 BC为一边在△ABC的同侧作正方形 BCEF,设正方形的中心为O,连接 AO,如果 AB=4,AO=62,那么 AC 的长等于()A .12B .16C .43D .82 7.某单位组织职工开展植树活动,植树量与人数之间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参加本次植树活动共有30人B .每人植树量的众数是4棵C .每人植树量的中位数是5棵D .每人植树量的平均数是5棵8.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且满足222()()0a b a b c ---=,则ABC ∆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9.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中,AB =4,BC =6,点E 在AB 边上,将纸片沿CE 折叠,点B 落在点F 处,EF ,CF 分别交AD 于点G ,H ,且EG =GH ,则AE 的长为( )A .23B .1C .32D .210.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条边长是( )A .1B .5C .7D .5或711.如图,点P 是矩形ABCD 的边上一动点,矩形两边长AB 、BC 长分别为15和20,那么P 到矩形两条对角线AC 和BD 的距离之和是( )A .6B .12C .24D .不能确定12.如图,函数y =ax +b 和y =kx 的图像交于点P ,关于x ,y 的方程组0y ax b kx y -=⎧⎨-=⎩的解是( )A .23x y =-⎧⎨=-⎩B .32x y =-⎧⎨=⎩C .32x y =⎧⎨=-⎩D .32x y =-⎧⎨=-⎩二、填空题13.如图,在▱ABCD 中,E 为CD 的中点,连接AE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 ,BF ⊥AE ,垂足为F ,若AD =AE =1,∠DAE =30°,则EF =_____.14.计算:182-=______. 15.一次函数y 1=kx+b 与y 2=x+a 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k <0;②a >0;③关于x 的方程kx ﹣x=a ﹣b 的解是x=3;④当x >3时,y 1<y 2中.则正确的序号有____________.16.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 沿BC 方向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 ,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17.2019x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18.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加上1得到一组新的数据,那么在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这四个统计量中,值保持不变的是_____.19.如图,已如长方形纸片,ABCD O 是BC 边上一点,P 为CD 中点,沿AO 折叠使得顶点B 落在CD 边上的点P 处,则OAB ∠的度数是______.20.已知一组数据1,2,3,4,5的方差为2,则另一组数据11,12,13,14,15的方差为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Rt △ABC 中,∠A=90°,∠B=30°,D 、E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若DE=3,求B C 的长.22.如图,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AB =DF ,AC =DE ,BE =FC .(1)求证:△ABC ≌△DFE ;(2)连接AF 、BD ,求证:四边形ABDF 是平行四边形.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4y x =-+过点(6,m)A 且与y 轴交于点B ,把点A 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C .过点C 且与3y x =平行的直线交y 轴于点D .(1)求直线CD 的解析式;(2)直线AB 与CD 交于点E ,将直线CD 沿EB 方向平移,平移到经过点B 的位置结束,求直线CD 在平移过程中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4.若一次函数y kx b =+,当26x -≤≤时,函数值的范围为119y -≤≤,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5.已知:如图,E,F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的两点,且BE DF =.求证:四边形AECF 是菱形.【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y=kx+b (k 、b 是常数,k≠0)是一次函数,可得m-2≠0,n-1=1,求解即可得答案.【详解】解:∵y=(m ﹣2)x n ﹣1+n 是一次函数,∴m ﹣2≠0,n ﹣1=1,∴m≠2,n=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y=kx+b ,k 、b 是常数,k≠0,x 的次数等于1是解题关键.2.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逐项判断即可.【详解】∵AB ∥CD ,∴当AB=CD 时,由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可知该条件正确; 当BC ∥AD 时,由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可知该条件正确;当∠A=∠C 时,可求得∠B=∠D ,由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可知该条件当BC=AD时,该四边形可能为等腰梯形,故该条件不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D【解析】【分析】求▱ABCD的面积,就需求出BC边上的高,可过D作DE∥AM,交BC的延长线于E,那么四边形ADEM也是平行四边形,则AM=DE;在△BDE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正好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因此△BDE是直角三角形;可过D作DF⊥BC于F,根据三角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可求出DF的长,也就求出了BC边上的高,由此可求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详解】作DE∥AM,交BC的延长线于E,则ADEM是平行四边形,∴DE=AM=9,ME=AD=10,又由题意可得,BM=12BC=12AD=5,则BE=15,在△BDE中,∵BD2+DE2=144+81=225=BE2,∴△BDE是直角三角形,且∠BDE=90°,过D作DF⊥BE于F,则DF=365 BD DEBE⋅=,∴S▱ABCD=BC•FD=10×365=72.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正确地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4.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可得.解:这天销售的矿泉水的平均单价是510%315%255%120% 2.25⨯+⨯+⨯+⨯=(元),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定义.5.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与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法则逐项进行计算即可得.【详解】,故A 选项错误;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B 选项错误;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乘除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运算法则.6.B解析:B【解析】【分析】首选在AC 上截取4CG AB ==,连接OG ,利用SAS 可证△ABO ≌△GCO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OA OG ==AOB COG ∠=∠,则可证△AO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12AG =,从而可得AC 的长度.【详解】解:如下图所示,在AC 上截取4CG AB ==,连接OG ,∵四边形BCEF 是正方形,90BAC ∠=︒,∴OB OC =,90BAC BOC ∠=∠=︒,∴点B 、A 、O 、C 四点共圆,∴ABO ACO ∠=∠,在△ABO 和△GCO 中,{BA CGABO ACO OB OC=∠=∠=,∴△ABO ≌△GCO , ∴62OA OG ==,AOB COG ∠=∠,∵90BOC COG BOG ∠=∠+∠=︒,∴90AOG AOB BOG ∠=∠+∠=︒,∴△AO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2626212AG =+=,∴12416AC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7.D解析:D【解析】试题解析:A 、∵4+10+8+6+2=30(人),∴参加本次植树活动共有30人,结论A 正确;B 、∵10>8>6>4>2,∴每人植树量的众数是4棵,结论B 正确;C 、∵共有30个数,第15、16个数为5,∴每人植树量的中位数是5棵,结论C 正确;D 、∵(3×4+4×10+5×8+6×6+7×2)÷30≈4.73(棵),∴每人植树量的平均数约是4.73棵,结论D 不正确.故选D .考点:1.条形统计图;2.加权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8.D解析:D【解析】【分析】由(a-b )(a 2-b 2-c 2)=0,可得:a-b=0,或a 2-b 2-c 2=0,进而可得a=b 或a 2=b 2+c 2,进而判断△ABC 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详解】解:∵(a-b )(a 2-b 2-c 2)=0,∴a-b=0,或a 2-b 2-c 2=0,即a=b 或a 2=b 2+c 2,∴△ABC 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时注意: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满足a 2+b 2=c 2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9.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F=∠B=∠A=90°,BE=E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FH=AE ,GF=AG ,得到AH=BE=EF ,设AE=x ,则AH=BE=EF=4-x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将△CBE 沿CE 翻折至△CFE ,∴∠F=∠B=∠A=90°,BE=EF ,在△AGE 与△FGH 中,A F AGE FGH EG GH ∠∠⎧⎪∠∠⎨⎪⎩=== , ∴△AGE ≌△FGH (AAS ),∴FH=AE ,GF=AG ,∴AH=BE=EF ,设AE=x ,则AH=BE=EF=4-x∴DH=x+2,CH=6-x ,∵CD 2+DH 2=CH 2,∴42+(2+x )2=(6-x )2,∴x=1,∴AE=1,故选B .【点睛】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D【解析】【分析】分第三边为直角边或斜边两种情况,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第三边.【详解】当第三边为直角边时,4为斜边,第三边=2243-=7;当第三边为斜边时,3和4为直角边,第三边=2243+=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关键是根据第三边为直角边或斜边,分类讨论,利用勾股定理求解.11.B解析:B【解析】【分析】由矩形ABCD 可得:S △AOD =14S 矩形ABCD ,又由AB=15,BC=20,可求得AC 的长,则可求得OA 与OD 的长,又由S △AOD =S △APO +S △DPO =12OA •PE+12OD •PF ,代入数值即可求得结果.【详解】连接OP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 =BD ,OA =OC =12AC ,OB =OD =12BD ,∠ABC =90°, S △AOD =14S 矩形ABCD , ∴OA =OD =12AC , ∵AB =15,BC =20, ∴AC 22AB BC +221520+25,S △AOD =14S 矩形ABCD =14×15×20=75, ∴OA =OD =252,∴S△AOD=S△APO+S△DPO=12OA•PE+12OD•PF=12OA•(PE+PF)=12×252(PE+PF)=75,∴PE+PF=12.∴点P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距离之和是1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两图象的交点坐标满足方程组,方程组的解就是交点坐标.【详解】由图可知,交点坐标为(﹣3,﹣2),所以方程组的解是32 xy=-⎧⎨=-⎩.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的关系,满足解析式的点就在函数的图象上,在函数的图象上的点,就一定满足函数解析式.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二、填空题13.﹣1【解析】【分析】首先证明△ADE≌△GCE推出EG=AE=AD=CG=1再求出FG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GAD=BC∴∠DAE=∠G=30°∵DE=EC∠AE1【解析】【分析】首先证明△ADE≌△GCE,推出EG=AE=AD=CG=1,再求出FG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G,AD=BC,∴∠DAE=∠G=30°,∵DE=EC,∠AED=∠GEC,∴△ADE≌△GCE,∴AE=EG=AD=CG=1,在Rt △BFG 中,∵∴,-1.【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14.【解析】【分析】先化简二次根式然后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减法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计算这是通常最直接的做法【解析】【分析】先化简二次根式,然后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详解】1(22-【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减法,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计算,这是通常最直接的做法. 15.①③④【解析】【分析】根据y1=kx+b 和y2=x+a 的图象可知:k <0a <0所以当x >3时相应的x 的值y1图象均低于y2的图象【详解】根据图示及数据可知:①k<0正确;②a<0原来的说法错误;③方解析:①③④【解析】【分析】根据y 1=kx+b 和y 2=x+a 的图象可知:k <0,a <0,所以当x >3时,相应的x 的值,y 1图象均低于y 2的图象.【详解】根据图示及数据可知:①k <0正确;②a <0,原来的说法错误;③方程kx+b=x+a 的解是x=3,正确;④当x >3时,y 1<y 2正确.故答案是:①③④.【点睛】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读图能力,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有四种情况:①当k>0,b>0,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②当k>0,b<0,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③当k<0,b>0时,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④当k<0,b<0时,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16.【解析】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将周长为8的△ABC沿边BC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AD=1BF=BC+CF=BC+1DF=AC又∵AB+BC+AC=10∴四边形ABFD的周长=AD+AB+BF+D解析:【解析】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将周长为8的△ABC沿边BC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AD=1,BF=BC+CF=BC+1,DF=AC,又∵AB+BC+AC=10,∴四边形ABFD的周长=AD+AB+BF+DF=1+AB+BC+1+AC=10.考点:平移的性质.17.x>2019【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进行解答【详解】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即x-20190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x2019【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定义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定义是本题解题关键解析:x>2019【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进行解答.【详解】x-2019≥ 0,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x≥ 2019.【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定义,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定义是本题解题关键.18.方差【解析】【分析】设原数据的众数为a中位数为b平均数为方差为S2数据个数为n根据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加上1利用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平均数方差的公式分别求出新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与原数据比较即可得答解析:方差【解析】【分析】设原数据的众数为a、中位数为b、平均数为x、方差为S2,数据个数为n,根据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加上1,利用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平均数、方差的公式分别求出新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与原数据比较即可得答案.【详解】设原数据的众数为a、中位数为b、平均数为x、方差为S2,数据个数为n,∵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加上1,∴新的数据的众数为a+1,中位数为b+1,平均数为1n(x1+x2+…+x n+n)=x+1,方差=1n[(x1+1-x-1)2+(x2+1-x-1)2+…+(x n+1-x-1)2]=S2,∴值保持不变的是方差,故答案为:方差【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熟练掌握方差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3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先通过△ADP求出∠DAP的因为△ABO≌△APO即可求出∠OAB的度数【详解】解:∵P是CD的中点沿折叠使得顶点落在边上的点∴DP=PC=CD△ABO≌△APO∵四边解析:3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先通过△ADP求出∠DAP的,因为△ABO≌△APO,即可求出∠OAB的度数.【详解】解:∵ P是CD的中点,沿AO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点P∴DP=PC=12CD, △ABO≌△APO∵四边形ABCD为长方形∴∠D=∠DAB=90°,AB=CD=AP=2DP ∴∠DAP=30°∵△ABO≌△APO∴∠PAO=∠OAP=12∠BAP∴∠OAP=12∠BAP=12(∠DAB-∠DAP)=12(90°-30°)=30°故答案为:3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折叠前后图形全等.20.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方差的性质当一组数据同时加减一个数时方差不变进而得出答案∵一组数据12345的方差为2∴则另一组数据1112131415的方差为2故答案为2考点:方差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方差的性质,当一组数据同时加减一个数时方差不变,进而得出答案.∵一组数据1,2,3,4,5的方差为2,∴则另一组数据11,12,13,14,15的方差为2.故答案为2考点:方差三、解答题21.【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AC=2DE=6,再根据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BC的长即可.【详解】∵D、E是AB、BC的中点,DE=3∴AC=2DE=6∵∠A=90°,∠B=30°∴BC=2AC=1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熟练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2.(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SSS证明△ABC≌△DFE即可;(2)连接AF、B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DFE,证出AB∥DF,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详解:证明:,,在和中,,≌;解:如图所示:由知≌,,,,四边形ABDF是平行四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3.(1)y=3x-10;(2)410 33x-≤≤【解析】【分析】(1)先把A(6,m)代入y=-x+4得A(6,-2),再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得到C(4,2),接着利用两直线平移的问题设CD的解析式为y=3x+b,然后把C点坐标代入求出b即可得到直线CD的解析式;(2)先确定B(0,4),再求出直线CD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3,0);易得CD平移到经过点B时的直线解析式为y=3x+4,然后求出直线y=3x+4与x轴的交点坐标,从而可得到直线CD在平移过程中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把A(6,m)代入y=-x+4得m=-6+4=-2,则A(6,-2),∵点A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C,∴C(4,2),∵过点C且与y=3x平行的直线交y轴于点D,∴CD的解析式可设为y=3x+b,把C(4,2)代入得12+b=2,解得b=-10,∴直线CD的解析式为y=3x-10;(2)当x=0时,y=4,则B(0,4),当y=0时,3x-10=0,解得x=103,则直线CD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3,0),易得CD平移到经过点B时的直线解析式为y=3x+4,当y=0时,3x+4=0,解得x=43-,则直线y=3x+4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43-,0),∴直线CD在平移过程中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410 33x-≤≤.【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几何变换:求直线平移后的解析式时要注意平移时k的值不变,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24.y=52x-6或y=-52x+4【解析】【分析】根据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两种情况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详解】解:设所求的解析式为y=kx+b,分两种情况考虑:(1)将x=-2,y=-11代入得:-11=-2k+b,将x=6,y=9代入得:9=6k+b,∴211 69k bk b-+=-⎧⎨+=⎩,解得:k=52,b=-6,则函数的解析式是y=52x-6;(2)将x=6,y=-11代入得:-11=6k+b,将x=-2,y=9代入得:9=-2k+b,∴29 611k bk b-+=⎧⎨+=-⎩,解得:k=-52,b=4,则函数的解析式是y=-52x+4.综上,函数的解析式是y=52x-6或y=-52x+4.故答案为:y=52x-6或y=-52x+4.【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要注意利用一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来列出方程组,求出未知数,写出解析式.25.见解析【解析】【分析】连接AC,交BD于O,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OA=OC,OB=OD,AC⊥BD根据BE=DF可得OE=OF,由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判定,【详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D=OB,OA=OC,BD⊥AC,∵BE=DF,∴DE=BF,∴OE=OF,∵OA=OC,AC⊥EF,OE=OF,∴四边形AECF为菱形.【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对角线互相垂直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含答案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函数y =1x +,则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x <1 B .x ≥﹣1且x ≠1 C .x ≥﹣1 D .x ≠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 ∠和BCD ∠的平分线交于AD 边上一点E ,且4BE =,3CE =,则AB 的长是( )A .3B .4C .5D .2.53.随机抽取某商场4月份5天的营业额(单位:万元)分别为3.4,2.9,3.0,3.1,2.6,则这个商场4月份的营业额大约是( )A .90万元B .450万元C .3万元D .15万元4.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在下列选项中k 值可能是( )A .1B .2C .3D .4 5.4133 的结果为( ). A .32 B .23 C 2 D .26.已知y =(k -3)x |k |-2+2是一次函数,那么k 的值为( )A .3±B .3C .3-D .无法确定7.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 325=B 321=C .3333+=D 334=8.二次根式()23-的值是( ) A .﹣3B .3或﹣3C .9D .3 9.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条边长是( ) A .1B .5C .7D .5或7 10.无论m 为任何实数,关于x 的一次函数y =x +2m 与y =-x +4的图象的交点一定不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11.一列火车由甲市驶往相距600km 的乙市,火车的速度是200km/时,火车离乙市的距离s(单位:km)随行驶时间t(单位:小时)变化的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12.如图,已知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满足∠AEB=90°,AE=6,BE=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48B .60C .76D .80二、填空题13.若ab <0,则代数式2a b 可化简为_____.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0,6)C ,射线//x CE 轴,直线y x b =-+交线段OC 于点B ,交x 轴于点A ,D 是射线CE 上一点.若存在点D ,使得ABD △恰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 的值为_______.15.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F 分别是AO 、AD 的中点,若AB=6cm ,BC=8cm ,则△AEF 的周长= cm .16.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k<0;②a>0;③关于x的方程kx﹣x=a﹣b的解是x=3;④当x>3时,y1<y2中.则正确的序号有____________.-=______.17.已知,x y为实数,且22=---+,则x yy x x99418.菱形的边长为5,一条对角线长为6,则该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a+,18 19.如果一组数据1,3,5,a,8的方差是0.7,则另一组数据11,13,15,10的方差是________.20.如果将直线y=3x-1平移,使其经过点(0,2),那么平移后所得直线的表达式是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O点,DE∥AC,CE∥BD.(1)求证:四边形OCED为矩形;(2)在BC上截取CF=CO,连接OF,若AC=16,BD=12,求四边形OFCD的面积.22.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PE=PB(1)求证:△BCP≌△DCP;(2)求证:∠DPE=∠ABC;(3)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②),若∠ABC=58°,则∠DPE=度.2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F分别是AB,BC上的点,AE=CF,并且∠AED =∠CF D .求证:(1)△AED ≌△CFD ;(2)四边形ABCD 是菱形.24.先阅读下列材料,再解决问题: 阅读材料:数学上有一种根号内又带根号的数,形如2a b ±,如果你能找到两个数m 、n ,使22m n a +=,且mn b =,则2a b ±可变形为2222()m n mn m n m n +±=±=±,从而达到化去一层根号的目的.例如:22232212221(2)212(12)-=+-=+-⨯⨯=-1221=-=-仿照上例完成下面各题:填上适当的数:②试将1263743-++予以化简.25.如图所示,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E 是AD 的中点,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CE 的延长线于F ,且AF BD =,连接BF .(1)求证:D 是BC 的中点;(2)若AB AC =,试判断四边形AFBD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等于0,就可以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得:1010 xx+≥⎧⎨-≠⎩,解得:x≥-1且x≠1.故选B.点睛: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2.D解析:D【解析】【分析】由▱ABCD中,∠ABC和∠BCD的平分线交于AD边上一点E,易证得△ABE,△CDE是等腰三角形,△BEC是直角三角形,则可求得BC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CD,AD=BC,∴∠AEB=∠CBE,∠DEC=∠BCE,∠ABC+∠DCB=90°,∵BE,CE分别是∠ABC和∠BCD的平分线,∴∠ABE=∠CBE=12∠ABC,∠DCE=∠BCE=12∠DCB,∴∠ABE=∠AEB,∠DCE=∠DEC,∠EBC+∠ECB=90°,∴AB=AE,CD=DE,∴AD=BC=2AB,∵BE=4,CE=3,∴5==,∴AB=12BC=2.5.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注意证得△ABE,△CDE是等腰三角形,△BEC是直角三角形是关键.3.A解析:A【解析】1(3.4 2.9 3.0 3.1 2.6)35x=++++=.所以4月份营业额约为3×30=90(万元).4.B解析:B【解析】由图象可得2535kk<⎧⎨>⎩,解得5532k<<,故符合的只有2;故选B.5.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原式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除法,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可得k-3≠0,|k|-2=1,解答即可.【详解】一次函数y=kx+b的定义条件是:k、b为常数,k≠0,自变量次数为1.所以|k|-2=1,解得:k=±3,因为k-3≠0,所以k≠3,即k=-3.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y=kx+b的定义条件是:k、b为常数,k≠0,自变量次数为1.7.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对各选项进行逐一计算即可.详解:AB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C、3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D2,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时要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项即可.8.D解析: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0)(0)a aa a⎧=⎨-<⎩….【详解】|3|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化简.a≥0a;当a≤0a.9.D解析:D【解析】【分析】分第三边为直角边或斜边两种情况,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第三边.【详解】当第三边为直角边时,4为斜边,第三边;当第三边为斜边时,3和4为直角边,第三边=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关键是根据第三边为直角边或斜边,分类讨论,利用勾股定理求解.10.C解析:C【解析】由于直线y=-x+4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因此无论m取何值,直线y=x+2m与y=-x+4的交点不可能在第三象限.故选C.11.A解析:A【解析】【分析】首先写出函数的解析式,根据函数的特点即可确定.【详解】由题意得: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600-200t,其中0≤t≤3,所以函数图象是A.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象的知识点,解答时应看清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12.C解析:C【解析】试题解析:∵∠AEB=90°,AE=6,BE=8,∴10==∴S阴影部分=S正方形ABCD-S Rt△ABE=102-168 2⨯⨯=100-24=76.故选C.考点:勾股定理.二、填空题13.【解析】【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就隐含条件b>0由ab<0先判断出ab的符号再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若ab<0且代数式有意义;故有b>0a<0;则代数式=|a|=-a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解析:-【解析】【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就隐含条件b>0,由ab<0,先判断出a、b的符号,再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若ab<0故有b>0,a<0;.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与运用:当a >0时,2a =a ;当a <0时,2a =-a ;当a=0时,2a =0.14.3或6【解析】【分析】先表示出AB 坐标分①当∠ABD=90°时②当∠ADB=90°时③当∠DAB=90°时建立等式解出b 即可【详解】解:①当∠ABD=90°时如图1则∠DBC+∠ABO=90°∴∠D解析:3或6【解析】【分析】先表示出A 、B 坐标,分①当∠ABD=90°时,②当∠ADB=90°时,③当∠DAB=90°时,建立等式解出b 即可.【详解】解:①当∠ABD=90°时,如图1,则∠DBC+∠ABO=90°,,∴∠DBC=∠BAO ,由直线y x b =-+交线段OC 于点B ,交x 轴于点A 可知OB=b ,OA=b ,∵点C (0,6),∴OC=6,∴BC=6-b ,在△DBC 和△BAO 中,DBC BAO DCB AOB BD AB ∠∠⎧⎪∠∠⎨⎪⎩=== ∴△DBC ≌△BAO (AAS ),∴BC=OA ,即6-b=b ,∴b=3;②当∠ADB=90°时,如图2,作AF ⊥CE 于F ,同理证得△BDC ≌△DAF ,∴CD=AF=6,BC=DF ,∵OB=b ,OA=b ,∴BC=DF=b-6,∵BC=6-b,∴6-b=b-6,∴b=6;③当∠DAB=90°时,如图3,作DF⊥OA于F,同理证得△AOB≌△DFA,∴OA=DF,∴b=6;综上,b的值为3或6,故答案为3或6.【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作辅助线构建求得三角形上解题的关键.15.9【解析】∵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BD=ACBO=OD∵AB=6cmBC=8cm∴由勾股定理得:(cm)∴DO=5cm∵点E F分别是AOAD的中点(cm)故答案为25解析:9【解析】∵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BD=AC,BO=OD,∵AB=6cm,BC=8cm,∴由勾股定理得:10BD AC == (cm ),∴DO =5cm ,∵点E . F 分别是AO 、AD 的中点,1 2.52EF OD ∴== (cm ), 故答案为2.5.16.①③④【解析】【分析】根据y1=kx+b 和y2=x+a 的图象可知:k <0a <0所以当x >3时相应的x 的值y1图象均低于y2的图象【详解】根据图示及数据可知:①k <0正确;②a <0原来的说法错误;③方解析:①③④【解析】【分析】根据y 1=kx+b 和y 2=x+a 的图象可知:k <0,a <0,所以当x >3时,相应的x 的值,y 1图象均低于y 2的图象.【详解】根据图示及数据可知:①k <0正确;②a <0,原来的说法错误;③方程kx+b=x+a 的解是x=3,正确;④当x >3时,y 1<y 2正确.故答案是:①③④.【点睛】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读图能力,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有四种情况:①当k >0,b >0,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②当k >0,b <0,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③当k <0,b >0时,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④当k <0,b <0时,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17.或【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求出xy 的值代入即可得出结论【详解】∵且∴∴∴或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答本题的关键由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xy 的值解析:1-或7-.【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求出x 、y 的值,代入即可得出结论.【详解】∵290x -…且290x -≥,∴3x =±,∴4y =,∴1x y -=-或7-.故答案为:1-或7-.【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答本题的关键由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x 、y 的值.18.24【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另一条对角线再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求得菱形的面积【详解】解:如图当BD=6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O=COBO=DO=解析:24【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另一条对角线,再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求得菱形的面积.【详解】解:如图,当BD=6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O=CO,BO=DO=3,∵AB=5,∴AO==4,∴AC=4×2=8,∴菱形的面积是:6×8÷2=24,故答案为:24.【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面积公式,以及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关键是掌握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的积的一半.19.7【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和方差的定义可以求得所求数据的方差【详解】设一组数据135a8的平均数是另一组数据111315+1018的平均数是+10∵=07∴==07故答案为07【点睛】本题考解析:7【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和方差的定义,可以求得所求数据的方差.【详解】设一组数据1,3,5,a,8的平均数是x,另一组数据11,13,15,x+10,18的平均数是x+10,∵22222 (1)(3)(5)()(8)5x x x a x x-+-+-+-+-=0.7,∴222(1110)(1310)(1810)5x x x --+--+⋯-- =22222(1)(3)(5)()(8)5x x x a x x -+-+-+-+- =0.7,故答案为0.7.【点睛】本题考查方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方差的知识解答.20.【解析】【分析】根据平移不改变k 的值可设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3x+b 然后将点(02)代入即可得出直线的函数解析式【详解】解:设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3x+b 把(02)代入直线解析式得2=b 解得解析:32y x =+【解析】【分析】根据平移不改变k 的值可设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3x+b ,然后将点(0,2)代入即可得出直线的函数解析式.【详解】解:设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3x+b .把(0,2)代入直线解析式得2=b ,解得 b=2.所以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3x+2.故答案为:y=3x+2.【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掌握直线y=kx+b (k≠0)平移时k 的值不变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解析;(2)2165. 【解析】【分析】(1)由DE ∥AC ,CE ∥BD 可得四边形OCED 为平行四边形,又AC ⊥BD 从而得四边形OCED 为矩形;(2)过点O 作OH ⊥BC ,垂足为H ,由已知可得三角形OBC 、OCD 的面积,BC 的长,由面积法可得OH 的长,从而可得三角形OCF 的面积,三角形OCD 与三角形OCF 的和即为所求.【详解】(1)∵DE ∥AC ,CE ∥BD ,∴四边形OCED 为平行四边形.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BD.∴∠DOC=90°.∴四边形OCED为矩形.(2)∵菱形ABCD,∴AC与BD互相垂直平分于点O,∴OD=OB=12BD=6,OA=OC=12AC=8,∴CF=CO=8,S△BOC=S△DOC=12OD OC⋅=24,在Rt△OBC中,BC=22OB OC+=10,.作OH⊥BC于点H,则有12BC·OH=24,∴OH=245,∴S△COF=12CF·OH=965.∴S四边形OFCD=S△DOC+S△OCF=2165.【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点,计算出OH的长度是解题关键.22.(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58【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可得BC=D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可得∠BCP=∠DCP,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CBP=∠CDP,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CBP=∠E,然后求出∠DPE=∠DCE,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DCE=∠ABC,从而得证.(3)根据(2)的结论解答:与(2)同理可得:∠DPE=∠ABC=58°.【详解】解:(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BC=DC,∠BCP=∠DCP=45°,∵在△BCP和△DCP中,BC DCBCP DCPPC PC=⎧⎪∠=∠⎨⎪=⎩,∴△BCP≌△DCP(SAS).(2)证明:由(1)知,△BCP≌△DCP,∴∠CBP=∠CDP.∵PE=PB ,∴∠CBP=∠E .∴∠CDP=∠E .∵∠1=∠2(对顶角相等),∴180°﹣∠1﹣∠CDP=180°﹣∠2﹣∠E ,即∠DPE=∠DCE .∵AB ∥CD ,∴∠DCE=∠ABC .∴∠DPE=∠ABC .(3)解:在菱形ABCD 中,BC=DC ,∠BCP=∠DCP ,在△BCP 和△DCP 中,BC DC BCP DCP PC PC =⎧⎪∠=∠⎨⎪=⎩∴△BCP ≌△DCP (SAS ),∴∠CBP=∠CDP ,∵PE=PB ,∴∠CBP=∠E ,∴∠DPE=∠DCE ,∵AB ∥CD ,∴∠DCE=∠ABC ,∴∠DPE=∠ABC=58°,故答案为:58.23.(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 证得结论;(2)由“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证得结论.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 .在△AED 与△CFD 中,A C AE CFAED CFD ===∠∠⎧⎪⎨⎪∠∠⎩, ∴△AED ≌△CFD (ASA );(2)由(1)知,△AED ≌△CFD ,则AD=CD .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菱形.点睛: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的性质与定理.24.①67-,67-,76-;②5.【解析】【分析】①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原式变形进而得出答案;②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原式变形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先阅读下列材料,再解决问题:①填上适当的数:21324267267(67)6776-=+-⨯⨯=-=-=-②解:原式22223(3)233(2)(3)223=+-⨯⨯+++⨯22(33)(23)=-++332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时关键是记住公式形式,把握公式特征.25.(1)见解析;(2)矩形,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AFE=∠DCE ,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EF 和△DEC 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等量关系即可求解;(2)由(1)知AF 平行等于BD ,易证四边形AFBD 是平行四边形,而AB=AC ,AD 是中线,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可证AD ⊥BC ,即∠ADB=90°,那么可证四边形AFBD 是矩形.【详解】 (1)证明:∵AF ∥BC ,∴∠AFE=∠DCE ,∵点E 为AD 的中点,∴AE=DE ,在△AEF 和△DEC 中,AFE DCE AEF DEC AE DE ∠∠⎧⎪∠∠⎨⎪⎩===,∴△AEF ≌△DEC (AAS ),∴AF=CD ,∵AF=BD ,∴CD=BD ,∴D 是BC 的中点;(2)解:若AB=AC ,则四边形AFBD 是矩形.理由如下:∵△AEF ≌△DEC ,∴AF=CD ,∵AF=BD ,∴CD=BD ;∵AF ∥BD ,AF=BD ,∴四边形AFBD 是平行四边形,∵AB=AC ,BD=CD ,∴∠ADB=90°,∴平行四边形AFBD 是矩形.【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基础题,明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初二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右表所示,如果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那么应选___________去.甲乙丙丁平均分85909085方差50425042A.甲B.乙C.丙D.丁2.某校10名学生参加某项比赛成绩统计如图所示。
对于这10名学生的参赛成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众数是90 B.中位数是90C.平均数是90 D.参赛学生最高成绩与最低成绩之差是15 3.小明、小华两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箭10次,两人的平均成绩均为7.5环,如图做出了表示平均数的直线和10次射箭成绩的折线图.S1,S2分别表示小明、小华两名运动员这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则有()A.S1<S2B.S1>S2C.S1=S2D.S1≥S24.甲、乙、丙、丁四位选手各进行了10次射击,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如下表:选手甲乙丙丁平均数(环)9.09.09.09.0方差0.25 1.00 2.50 3.00则成绩发挥最不稳定的是( )A.甲B.乙C.丙D.丁5.下列图象中,不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6.用图象法解某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所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A.20210x yy x+-=⎧⎨-+=⎩B.20210x yy x-+=⎧⎨+-=⎩C.20210x yy x-+=⎧⎨--=⎩D.2010x yy x++=⎧⎨+-=⎩7.如图,直线443y x=+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在OB上,若将ABC 沿AC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x 轴上的点D 处,则点C 的坐标是( )A .(0,1)B .20,3⎛⎫ ⎪⎝⎭C .30,2⎛⎫ ⎪⎝⎭D .(0,2)8.关于函数(3)y k x k =-+,给出下列结论: ①当3k ≠时,此函数是一次函数;②无论k 取什么值,函数图象必经过点(1,3)-; ③若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0k <;④若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始终在正半轴,则k 的取值范围是03k <<.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9.如图,ABC 中,//DE BC ,//EF AB ,要判定四边形DBFE 是菱形,可添加的条件是( )A .BD EF =B .AD BD =C .BE AC ⊥D .BE 平分ABC ∠1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77-=±B .()277-=- C .111142= D .1514=11.如图,菱形ABCD 中,4AB =,60A ∠=︒,点E 是线段AB 上一点(不与A ,B 重合),作EDF ∠交BC 于点F ,且60EDF ∠=︒,则BEF 周长的最小值是( )A .6B .3C .43D .423+12.如图,在△ABC 中,∠C =90°,点D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BC 的交点,连结AD .若CD =2,BD =4,则AC 的长为( )A .4B .3C .23D .3二、填空题13.若一组数据4,x ,5,7,9的众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14.已知一组数据-1,x ,0, 1,-2的平均数是0,这组数据的极差和标准差分别是 _____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6y k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若AOB 的面积为12,则k 的值为_________.16.如图,矩形ABCO 的对角线AC 、OB 交于点1A ,直线AC 的解析式33y x =-+,过点1A 作11AO OC ⊥于1O ,过点1A 作11A B BC ⊥于1B ,得到第二个矩形111A B CO ,1A C 、11O B 交于点2A ,过点2A 作22A O OC ⊥于2O ,过点2A 作22A B BC ⊥于2B ,得到第三个矩形222A B CO ,…,依此类推,这样作的第n 个矩形对角线交点n A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2AD CD =,F 是AD 的中点,CE AB ⊥,垂足E 在线段AB 上.下列结论①DCF ECF ∠=∠;②EF CF =;③3DFE AEF ∠=∠;④2BECCEFSS<中,一定成立的是_________.(请填序号)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E 平分ABC ∠,CF BE ⊥,连接AE ,G 是AB 的中点,连接GF ,若4AE =,则GF =_____.19.()9920020211(0.25)2232(2)(3)22π-⨯--+--÷-⨯+-=∣∣_________20.如图,A 点坐标为(3,0),C 点坐标为(0,1),将OAC 沿AC 翻折得ACP △,则P 点坐标为_________.三、解答题21.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体育水平,初二1班的体育刘老师对全班4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体育模拟测试(得分均为整数),成绩满分为10分,1班的体育委员根据这次测试成绩,制作了统计图和分析表如下:初二1班体育模拟测试成绩分析表平均分 方差 中位数 众数 男生 2 8 7 女生7.921.998(1)这个班共有男生 人,共有女生 人; (2)补全初二1班体育模拟测试成绩分析表;(3)你认为在这次体育测试中,1班的男生队、女生队哪个表现更突出一些?并说明理由.(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22.受疫情影响,某地无法按原计划正常开学.在延迟开学期间该地区组织了在线教学活动.开学后,某校针对各班在线教学的个性化落实情况,通过初评决定从甲、乙、丙三个班中推荐一个作为在线教学先进班级,下表是这三个班的五项指标的考评得分表(单位:分):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请确定如下的“五项指标的考评得分分析表”中的a、b、c的值:(2)如果学校把“课程设置”、“课程质量”、“在线答疑”、“作业情况”、“学生满意度”这五项指标得分按照2∶2∶3∶1∶2的比例确定最终成绩,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应推荐哪个班为在线教学先进班级?2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台阶.为了鼓励全民阅读,某图书馆开展了两种方式的租书业务:一种是使用租书卡,另一种是使用会员卡,图中1l,2l分别表示使用租书卡和会员卡时每本书的租金y(元)与租书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1)直接写出用租书卡和会员卡时每本书的租金y(元)与租书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小红准备租某本名著50天,选择哪种租书方式比较合算?小明准备花费90元租书,选择哪种租书方式比较合算?24.如图,在▱ABCD中,AB=12cm,BC=6cm,∠A=60°,点P沿AB边从点A开始以2cm/秒的速度向点B移动,同时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以1cm/秒的速度向点A移动,用t表示移动的时间(0≤t≤6).(1)当t为何值时,△PAQ是等边三角形?(2)当t为何值时,△PAQ为直角三角形?25.计算题: (1)127123-+ (2)20+516345-⋅ 26.如图是一个滑梯示意图,左边是楼梯,右边是滑道,已知滑道AC 与AE 的长度一样,滑梯的高度4,1BC m BE m ==.求滑道AC 的长度.【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本题首先可通过四位同学的平均分比较,择高选取;继而根据方差的比较,择低选取求解本题. 【详解】通过四位同学平均分的比较,乙、丙同学平均数均为90,高于甲、丁同学,故排除甲、丁;乙、丙同学平均数相同,但乙同学方差更小,说明其发挥更为稳定,故选择乙同学.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以及方差,平均数表示其平均能力的高低;方差表示数据波动的大小,即稳定性高低,数值越小,稳定性越强,考查对应知识点时严格按照定义解题即可.2.C解析:C【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极差的定义和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分别列出算式,求出答案.【详解】解:∵90出现了5次,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是90;故A正确;∵共有10个数,∴中位数是第5、6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是(90+90)÷2=90;故B正确;∵平均数是(80×1+85×2+90×5+95×2)÷10=89;故C错误;参赛学生最高成绩与最低成绩之差是:95-80=15;故D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用到的知识点是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极差,关键是能从统计图中获得有关数据,求出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极差.3.A解析:A【分析】各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就越小;反之,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就越好.【详解】根据图形可得,小明、小华两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箭10次所得的成绩中,小明的成绩与平均成绩离散程度小,而小华的成绩与平均成绩离散程度大,故S1<S2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方差和折线统计图,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4.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定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反之波动越大.【详解】由表可知:丁的方差最大,这四个人中,发挥最不稳定的是丁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熟知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反之波动越大是解题关键.5.A解析:A 【分析】依据函数的定义,x 取一个值,y 有唯一值对应,可直接得出答案. 【详解】解:A 、根据图象知给自变量一个值,可能有2个函数值与其对应,故A 选项不是函数, B 、根据图象知给自变量一个值,有且只有1个函数值与其对应,故B 选项是函数, C 、根据图象知给自变量一个值,有且只有1个函数值与其对应,故C 选项是函数, D 、根据图象知给自变量一个值,有且只有1个函数值与其对应,故D 选项是函数, 故选:A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概念,任意画一条与x 轴垂直的直线,始终与函数图象有一个交点,那么y 是x 的函数.6.B解析:B 【分析】由图易知两条直线分别经过(-1,1)、(1,0)两点和(0,2)、(-1,1)两点,设出两个函数的解析式,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再根据所求的解析式写出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然后组成方程组便可解答此题. 【详解】由图知,设经过(-1,1)、(1,0)的直线解析式为y=ax+b (a≠0). 将(-1,1)、(1,0)两点坐标代入解析式中,解得1-212a b ⎧=⎪⎪⎨⎪=⎪⎩故过(-1,1)、(1,0)的直线解析式y=1122x -+,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为2 y +x -1=0. 设经过(0,2)、(-1,1)的直线解析式为y=kx+h (k≠0). 将(0,2)、(-1,1)两点代入解析式中,解得12k h =⎧⎨=⎩故过(0,2)、(-1,1)的直线解析式为y=x+2,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为x-y+2=0.因此两个函数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20210x y y x -=⎧⎨+-=⎩故选择:B 【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关键在于要写出两个函数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需先求出两个函数的解析式.7.C解析:C 【分析】先求得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3,0)、(0,4),由此可求得AB =5,再根据折叠可得AD =AB =5,故OD =AD ﹣AO =2,设点C (0,m ),则OC =m ,CD =BC =4﹣m ,根据222CO OD CD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直线y =43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当x =0时,y =4;当y =0时,x =﹣3,则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 (﹣3,0)、B (0,4), ∴AO =3,BO =4,∴在Rt ABC 中,AB =5,∵折叠,∴AD =AB =5,CD =BC , ∴OD =AD ﹣AO =2,设点C (0,m ),则OC =m ,BC =4﹣m , ∴CD =BC =4﹣m ,在Rt COD 中,222CO OD CD +=, 即2222(4)m m +=-, 解得:m =32, 故点C (0,32),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题目将图象的折叠和勾股定理综合考查,难度适中.8.D解析:D 【分析】①根据一次函数定义即可求解;②根据(3)(1)3y k x k k x x =-+=+-即可求解;③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则30k -<,0k <,即可求解;④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始终在正半轴,则03k x k=>-,即可求解; 【详解】①根据一次函数定义:0k ≠函数为一次函数,故正确;②(3)(1)3y k x k k x x =-+=+-,故函数过(-1,3),故正确;③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则30k -<,0k <,解得:0k <,故正确;④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始终在正半轴,则03k x k =>-,解得:03k <<,故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确定函数与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 9.D解析:D【分析】当BE 平分∠ABC 时,四边形DBFE 是菱形,可知先证明四边形BDEF 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BD=DE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当BE 平分∠ABC 时,四边形DBFE 是菱形,理由:∵DE ∥BC ,∴∠DEB=∠EBC ,∵∠EBC=∠EBD ,∴∠EBD=∠DEB ,∴BD=DE ,∵DE ∥BC ,EF ∥AB ,∴四边形DBFE 是平行四边形,∵BD=DE ,∴四边形DBFE 是菱形.其余选项均无法判断四边形DBFE 是菱形,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0.D解析:D【分析】根据二次根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A77=-=,故该选项错误; B77=-=,故该选项错误;C2==,故该选项错误;D2==,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11.D解析:D【分析】只要证明DBE DCF ∆≅∆得出DEF ∆是等边三角形,因为BEF ∆的周长4BE BF EF BF CF EF BC EF EF =++=++=+=+,所以等边三角形DEF ∆的边长最小时,BEF ∆的周长最小,只要求出DEF ∆的边长最小值即可.【详解】解:连接BD ,菱形ABCD 中,60A ∠=︒,ADB ∴∆与CDB ∆是等边三角形,60DBE C ∴∠=∠=∠︒,BD DC =,60EDF ∠=︒,BDE CDF ∴∠=∠,在BDE ∆和CDF ∆中,DBE C BDE CDF BD CD ∠=∠⎧⎪∠=∠⎨⎪=⎩,DBE DCF ∴∆≅∆,DE DF ∴=,BDE CDF ∠=∠,BE CF =,60EDF BDC ∴∠=∠=︒,DEF ∴∆是等边三角形,BEF ∆的周长4BE BF EF BF CF EF BC EF EF =++=++=+=+,∴等边三角形DEF ∆的边长最小时,BEF ∆的周长最小,当DE AB ⊥时,DE 最小=,BEF ∴∆的周长最小值为4+,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最小值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学会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所以中考常考题型.12.C解析:C【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AD=BD,再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详解】解:∵点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BC的交点,BD=4,∴AD=BD=4,∴22224223AC AD C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先判断出x是5再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出平均数为6然后代入方差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数据4x579的众数为5∴x=5S2=(4﹣6)2+2×(5﹣6)2+(7﹣6)2+解析:16 5【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先判断出x是5,再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出平均数为6,然后代入方差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数据4,x,5,7,9的众数为5,∴x=5,1(45579)65x=+++++=,S2=15[(4﹣6)2+2×(5﹣6)2+(7﹣6)2+(9﹣6)2]=165,故答案为16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众数、方差的统计意义.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熟练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4【解析】试题解析:4【解析】试题∵x=0-(-1+0-2+1),解得x=2,故极差为:2-(-2)=4,则方差s 2=15[(-1-0)2+(2-0)2+(0-0)2+(1-0)2+(-2-0)2]=2,.15.或【分析】求出AB 点坐标在Rt △AOB 中利用面积构造方程即可解得k 值【详解】由直线与y 轴于B 则则∴直线与x 轴于A 令则∴∴∴∴∴解得:由k≠0符合题意则k 的值为或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 解析:32-或32【分析】 求出A 、B 点坐标,在Rt △AOB 中,利用面积构造方程即可解得k 值.【详解】由直线6y kx =+与y 轴于B ,则0x =,则6y =,∴(0,6)B ,直线6y kx =+与x 轴于A ,令0y =,则60kx +=,6x k =-, ∴6,0A k ⎛⎫- ⎪⎝⎭, ∴6OA k =-,6OB =, ∴1122AOB S OA OB =⋅=△,∴64k -=, ∴64k-=±, 解得:132k =-,232k =, 由k≠0,符合题意, 则k 的值为32-或32. 故答案为:32-或3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问题,掌握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利用面积构造方程,会解方程是解题关键. 16.【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先求出然后矩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出和根据规律即可得到和从而求出点的坐标【详解】解:根据题意∵直线的解析式为令x=0则;令y=0则∴由矩形的性质则点∴;同解析:11,22n n ⎛⎫- ⎪ ⎪⎝⎭【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先求出OA =1OC =,然后矩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出1O C 和11A O ,根据规律,即可得到n O C 和n n A O ,从而求出点n A 的坐标.【详解】解:根据题意,∵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令x=0,则y =y=0,则1x =, ∴OA =1OC =, 由矩形的性质,则点112AC AC =,∴11122O C OC ==,1112AO AO ==同理可求:221111()242O C O C ===,2221111()22A O AO ===; ……111()22n n n O C O C -==,11()22n n n n n A O A O ===, ∴111()122n n n n OO OC O C =-=-=-, ∴点n A的坐标为:112n ⎛- ⎝⎭;故答案为:112n ⎛- ⎝⎭.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坐标与图形的规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的找到点的规律进行解题.17.②③④【分析】如图延长EF 交CD 的延长线于H 作EN ∥BC 交CD 于NFK ∥AB 交BC 于K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一判断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延长EF 交CD 的延长线于H 作EN ∥ 解析:②③④【分析】如图延长EF 交CD 的延长线于H .作EN ∥BC 交CD 于N ,FK ∥AB 交BC 于K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一判断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延长EF 交CD 的延长线于H .作EN ∥BC 交CD 于N ,FK ∥AB 交BC 于K .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H ,∴∠A=∠FDH ,在△AFE 和△DFH 中,A FDH AFE HFD AF DF ∠=∠⎧⎪∠=∠⎨⎪=⎩,∴△AFE ≌△DFH ,∴EF=FH ,∵CE ⊥AB ,AB ∥CH ,∴CE ⊥CD ,∴∠ECH=90°,∴CF=EF=FH ,故②正确,∵DF=CD=AF ,∴∠DFC=∠DCF=∠FCB ,∵∠FCB >∠ECF ,∴∠DCF >∠ECF ,故①错误,∵FK ∥AB ,FD ∥CK ,∴四边形DFKC 是平行四边形,∵AD=2CD ,F 是AD 中点,∴DF=CD ,∴四边形DFKC 是菱形,∴∠DFC=∠KFC ,∵AE ∥FK ,∴∠AEF=∠EFK ,∵FE=FC ,FK ⊥EC ,∴∠EFK=∠KFC ,∴∠DFE=3∠AEF ,故③正确,∵四边形EBCN 是平行四边形,∴S △BEC =S △ENC ,∵S △EHC =2S △EFC ,S △EHC >S △ENC ,∴S △BEC <2S △CEF ,故④正确,故正确的有②③④.故答案为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8.2【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解即可得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进而可得是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在平行四边形中∴∵平分∴∴∴∵∴∵是的中点∴是的中位线 解析:2【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解CBE BEC ∠=∠,即可得CB CE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F EF =,进而可得GF 是ABE △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E BEC ∠=∠,∵BE 平分ABC ∠,∴ABE CBE ∠=∠,∴CBE BEC ∠=∠,∴CB CE =,∵CF BE ⊥,∴BF EF =,∵G 是AB 的中点,∴GF 是ABE △的中位线, ∴12GF AE =∵4AE =,∴2GF =;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证明GF 是ABE △的中位线是解题的关键.19.【分析】分别利用积的乘方逆运算绝对值的性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二次根式的性质计算各项即可求解【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混合运算掌握积的乘方逆运算绝对值的性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二次根式的性 解析:π7-【分析】分别利用积的乘方逆运算、绝对值的性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二次根式的性质计算各项,即可求解.【详解】解:()992002011(0.25)2232(2)22-⨯--+--÷-⨯∣∣ ()9910011(0.25)491π35222⎛⎫=-⨯-+--⨯-⨯+- ⎪⎝⎭ ()991(0.254)410π4532⎛⎫=-⨯⨯-+-⨯-+- ⎪⎝⎭()14π32255=-⨯-++- π7=-,故答案为:π7-.【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混合运算,掌握积的乘方逆运算、绝对值的性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在Rt △COA 中根据OA=和OC=1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2得到根据翻折性质可得继而可得在Rt △PAG 中根据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以求出AG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PG 的长从而得到P 点坐标 解析:33,22⎛⎫ ⎪ ⎪⎝⎭【分析】在Rt △COA 中,根据OA=3和OC=1,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2,得到30CAO ∠=︒,根据翻折性质可得CAO PAC ∠=∠,继而可得60PAO ∠=︒,30GPA ∠=︒,在Rt △PAG 中,根据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以求出AG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PG 的长,从而得到P 点坐标.【详解】如下图,过点P 作PG x ⊥轴于点G ,∵3,OC=1,∴22+2OA OC =,∴12OC AC =, ∴30CAO ∠=︒, ∵△AOC 沿AC 翻折得到△APC , ∴CAO PAC ∠=∠,∴=60PAO ∠︒,=30GPA ∠︒,3,∴1322AG AP ==,2232PG PA GA =-=, ∴333 ∴点P 的坐标为332⎫⎪⎪⎝⎭,, 故答案为:3322⎛⎫ ⎪ ⎪⎝⎭,. 【点睛】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20,25;(2)7.9,8;(3)女生队表现更突出,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条形图可得男生总人数,总人数减去男生人数可得女生人数;(2)根据平均数和众数定义可得.(3)可从平均数、方差、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求解可得.【详解】解:(1)这个班共有男生1+2+6+3+5+3=20(人),共有女生45﹣20=25(人),故答案为:20、25;(2)男生的平均分为120×(5+6×2+7×6+8×3+9×5+10×3)=7.9(分),女生的众数为8分,补全表格如下:理由为:女生队的平均数较高,表示女生队测试成绩较好;女生队的方差小,表示女生队测试成绩比较集中,整体水平较好;女生队的众数较高,女生队的众数为8,中位数也为8,而男生队众数为7低于中位数8,表示女生队的测试成绩高分较多.【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利用众数、方差、平均数、众数作出决策.注意方差越小,说明数据越稳定.22.(1)a=10,b=8,c=8.6;(2)推荐丙班级为网上教学先进班级.【分析】(1)直接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分的概念即可求解;(2)先根据各项得分的权重求得各班的最终成绩,然后比较即可判断.【详解】解:(1)∵甲班的五项指标得分由小到大重新排列为:6、7、10、10、10∴甲班的中位数为:10分;∵乙班的五项指标得分为:10、8、8、9、88分出现次数最多,∴乙班的众数是:8分;∵(9+10+8+7+9)÷5=8.6(分),∴丙班的平均分是:8.6分;∴a =10,b =8,c =8.6.(2) 甲:10×20%+10×20%+6×30%+10×10%+7×20%=8.2(分)乙:10×20%+8×20%+8×30%+9×10%+8×20%=8.5(分)丙:9×20%+10×20%+8×30%+7×10%+9×20%=8.7(分),∴推荐丙班级为网上教学先进班级.【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正确理解每个概念是解题关键.23.(1)10.3y x =,2200.2y x =+;(2)当50x =时,选择使用租书卡比较合算,当90y =时,选择会员卡比较合算.【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进行求解即可;(2)分别算出当50x =时y 的值,与当90y =时x 的值,然后选择符合题意的即可.【详解】(1)设l 1的函数解析式为y 1=k 1x ,将x=200,y=60代入y 1=k 1x 得:60=200k 1,解得k 1=0.3,∴设l 1的函数解析式为:10.3y x =,设l 2的函数解析式为y 2=k 2x+b 2,将x=0,y=20与x=200,y=60分别代入y 2=k 2x+b 2得:2222020060b k b =⎧⎨+=⎩, 解得220.220k b =⎧⎨=⎩, ∴l 2的函数解析式为2200.2y x =+;(2)当50x =时,10.35015y =⨯=,2200.25030y =+⨯=,∴12y y <,∴选择使用租书卡比较合算;当90y =时,1300x =,2350x =,∴12x x <,∴选择会员卡比较合算.【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根据一次函数图象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关系式.24.(1)t =2;(2)t =3或65t =.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列出关于t的方程,进而即可求解.(2)根据△PAQ是直角三角形,分两类讨论,分别列出方程,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1)由题意得:AP=2t(米),AQ=6-t(米).∵∠A=60°,∴当△PAQ是等边三角形时,AQ=AP,即2t=6-t,解得:t=2,∴当t=2时,△PAQ是等边三角形.(2)∵△PAQ是直角三角形,∴当∠AQP=90°时,有∠APQ=30°,即AP=2AQ,∴2t=2(6-t),解得:t=3(秒),当∠APQ=90°时,有∠AQP=30°,即AQ=2AP,∴6-t=2·2t,解得65t=(秒),∴当t=3或65t=时,△PAQ是直角三角形.【定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5.(1)3;(2)1【分析】(1)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2)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利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运算.【详解】解:(1=-=(2==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及相关运算的运算法则.26.5m【分析】设AC xm =,则(),1AE AC xm AB AE BE x m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222AB BC AC +=,即()22214x x -+=,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AC xm =,则(),1AE AC xm AB AE BE x m ===-=-,由题意得:090ABC ∠=,在Rt ABC ∆中,222AB BC AC +=,∴()22214x x -+= 解得8.5x =,∴8.5AC m =.【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题意建立直角三角形,从而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典型题】初二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

【典型题】初二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为a ,b ,斜边上高为h ,则下列各式总能成立的是( ) A .ab=h 2B .a 2+b 2=2h 2C .111a b h+= D .222111a b h+= 2.一次函数111y k x b =+的图象1l 如图所示,将直线1l 向下平移若干个单位后得直线2l ,2l 的函数表达式为222y k x b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12k k =B .12b b <C .12b b >D .当5x =时,12y y >3.估计()-⋅1230246的值应在( ) A .1和2之间B .2和3之间C .3和4之间D .4和5之间4.计算12(75+313﹣48)的结果是( ) A .6B .43C .23+6D .125.已知一次函数y=-0.5x+2,当1≤x≤4时,y 的最大值是( ) A .1.5B .2C .2.5D .-66.如图,O 是矩形ABCD 对角线AC 的中点,M 是AD 的中点,若BC =8,OB =5,则OM 的长为( )A .1B .2C .3D .47.若顺次连接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则该四边形一定是( )A .矩形B .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D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8.“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 .若ab=8,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A .9B .6C .4D .3 9.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则这个图象必经过点( ).A .(1,2)B .(,)C .(2,)D .(1,)10.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条边长是( )A .1B .5C .7D .5或711.如图,一个工人拿一个2.5米长的梯子,底端A 放在距离墙根C 点0.7米处,另一头B 点靠墙,如果梯子的顶部下滑0.4米,梯子的底部向外滑( )米A .0.4B .0.6C .0.7D .0.812.如图,已知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满足∠AEB=90°,AE=6,BE=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48B .60C .76D .80二、填空题13.若x <222)x (﹣x|的正确结果是__.14.某公司需招聘一名员工,对应聘者甲、乙、丙从笔试、面试、体能三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甲、乙、丙各项得分如下表:笔试 面试 体能 甲 83 79 90 乙 85 80 75 丙809073该公司规定:笔试、面试、体能得分分别不得低于80分、80分、70分,并按60%,30%,10%的比例计入总分,根据规定,可判定_____被录用.15.如果将直线y=3x-1平移,使其经过点(0,2),那么平移后所得直线的表达式是______.16.如图,直线y=kx+b(k>0)与x轴的交点为(﹣2,0),则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_____.AE=,17.如图,在□ABCD中,AE⊥BC于点E,AF⊥CD于点F.若4AF=,且□ABCD的周长为40,则□ABCD的面积为_______.618.有一组数据如下:2,3,a,5,6,它们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9.如图,在高2米,坡角为30°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至少需______米.20.一组数据1,2,3,x,5的平均数是3,则该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三、解答题21.一辆汽车在某次行驶过程中,油箱中的剩余油量y(升)与行驶路程x(千米)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不需要写定义域)(2)已知当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8升时,该汽车会开始提示加油,在此次行驶过程中,行驶了500千米时,司机发现离前方最近的加油站有30千米的路程,在开往该加油站的途中,汽车开始提示加油,这时离加油站的路程是多少千米?2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km的A、B两地相向而行,乙车比甲车先出发1小时,并以各自的速度匀速行驶,途径C地,甲车到达C地停留1小时,因有事按原路原速返回A 地.乙车从B地直达A地,两车同时到达A地.甲、乙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路程y(千米)与甲车出发所用的时间x(小时)的关系如图,结合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乙车的速度是千米/时,t=小时;(2)求甲车距它出发地的路程y与它出发的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直接写出乙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相距120千米.23.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DAB=60°,点E是AD边的中点,点M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重合),延长ME交CD的延长线于点N,连接MD,AN.(1)求证:四边形AMDN是平行四边形.(2)当AM的值为何值时,四边形AMDN是矩形,请说明理由.2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连接AF、DE相交于点G,连接CG.(1)求证:AF⊥DE;(2)求证:CG=CD.25.将函数y=x+b(b为常数)的图象位于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至其上方后,所得的折线是函数y=|x+b|(b为常数)的图象(1)当b=0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函数112y x=+与y=|x+b|的图象,并利用这两个图象回答:x取什么值时,112x+比|x|大?(2)若函数y=|x+b|(b为常数)的图象在直线y=1下方的点的横坐标x满足0<x<3,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解: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以导出:斜边c=ab h. 再结合勾股定理:a 2+b 2=c 2.进行等量代换,得a 2+b 2=222a bh,两边同除以a 2b 2, 得222111a b h+=. 故选D .2.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两函数图象平行k 相同,以及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即可判断 【详解】∵将直线1l 向下平移若干个单位后得直线2l , ∴直线1l ∥直线2l , ∴12k k =,∵直线1l 向下平移若干个单位后得直线2l , ∴12b b >,∴当x 5=时,12y y >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和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左移加,右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平移后解析式有这样一个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关键是要搞清楚平移前后的解析式有什么关系.3.B解析:B 【解析】【分析】先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再进行化简,根据化简的结果即可确定出值的范围.【详解】(==2,而,所以2<2<3,所以估计(2和3之间,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及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以及“夹逼法”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12===. 故选:D.5.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系数k=-0.5<0,可得出y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将x=1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中求出y值即可.【详解】在一次函数y=-0.5x+2中k=-0.5<0,∴y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y取最大值,最大值为-0.5×1+2=1.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牢记“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C【解析】【分析】由O是矩形ABCD对角线AC的中点,可求得AC的长,然后运用勾股定理求得AB、CD 的长,又由M是AD的中点,可得OM是△ACD的中位线,即可解答.【详解】解:∵O是矩形ABCD对角线AC的中点,OB=5,∴AC=2OB=10,∴CD=AB6,∵M是AD的中点,∴OM=12CD=3.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7.D解析:D【解析】【分析】如图,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到EH∥FG,EH=FG,EF=12BD,则可得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若平行四边形EFGH是菱形,则可有EF=EH,由此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E,F,G,H分别是边AD,DC,CB,AB的中点,∴EH=12AC,EH∥AC,FG=12AC,FG∥AC,EF=12BD,∴EH ∥FG ,EH=FG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假设AC=BD ,∵EH=12AC ,EF=12 BD , 则EF=EH ,∴平行四边形EFGH 是菱形,即只有具备AC=BD 即可推出四边形是菱形,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点四边形,涉及到菱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知识,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8.D解析:D 【解析】 【分析】已知ab =8可求出四个三角形的面积,用大正方形面积减去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得到小正方形的面积,根据面积利用算术平方根求小正方形的边长. 【详解】a b -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ab 8422=⨯=Q 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214ab a b 252(),∴⨯+-=2a b 25169∴-=-=(),a b 3∴-=,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推导,有较多变形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图形间面积关系,同时熟练运用勾股定理以及完全平方公式,本题属于基础题型.9.D解析:D 【解析】设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 (k≠0),因为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1,2),所以2=-k,解得:k=-2,所以y=-2x,把这四个选项中的点的坐标分别代入y=-2x中,等号成立的点就在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所以这个图象必经过点(1,-2).故选D.10.D解析:D【解析】【分析】分第三边为直角边或斜边两种情况,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第三边.【详解】当第三边为直角边时,4为斜边,第三边;当第三边为斜边时,3和4为直角边,第三边=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关键是根据第三边为直角边或斜边,分类讨论,利用勾股定理求解.11.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解:∵AB=2.5米,AC=0.7米,∴BC(米).∵梯子的顶部下滑0.4米,∴BE=0.4米,∴EC=BC﹣0.4=2(米),∴DC(米),∴梯子的底部向外滑出AD=1.5﹣0.7=0.8(米).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12.C解析:C【解析】试题解析:∵∠AEB=90°,AE=6,BE=8,∴10==∴S 阴影部分=S 正方形ABCD -S Rt △ABE =102-1682⨯⨯ =100-24 =76. 故选C. 考点:勾股定理.二、填空题13.5-2x 【解析】【分析】本题首先根据题意得出x-203-x0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化简从而得出答案【详解】解:+|3﹣x|=+|3﹣x|∵x <2∴x-203-x0∴原式=2-x+3-x=5-2x 故解析:5-2x 【解析】 【分析】本题首先根据题意得出x-2<0,3-x >0,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化简,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解:﹣x| =2x -+|3﹣x| ∵x <2∴x -2<0,3-x >0 ∴原式=2-x+3-x=5-2x 故答案为:5-2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二次根式的化简. 2的区别,第一个a 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第二个a 的取值范围为非负数,第一个的运算结果为a ,然后根据a 的正负性进行去绝对值,第二个的运算结果就是a.本题我们知道原式=x 2-+3x -,然后根据x 的取值范围进行化简.14.乙【解析】【分析】由于甲的面试成绩低于80分根据公司规定甲被淘汰;再将乙与丙的总成绩按比例求出测试成绩比较得出结果【详解】解:∵该公司规定:笔试面试体能得分分别不得低于80分80分70分∴甲淘汰;乙解析:乙 【解析】 【分析】由于甲的面试成绩低于80分,根据公司规定甲被淘汰;再将乙与丙的总成绩按比例求出测试成绩,比较得出结果.【详解】解:∵该公司规定:笔试,面试、体能得分分别不得低于80分,80分,70分, ∴甲淘汰;乙成绩=85×60%+80×30%+75×10%=82.5, 丙成绩=80×60%+90×30%+73×10%=82.3, 乙将被录取.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等于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15.【解析】【分析】根据平移不改变k 的值可设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3x+b 然后将点(02)代入即可得出直线的函数解析式【详解】解:设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3x+b 把(02)代入直线解析式得2=b 解得解析:32y x =+【解析】【分析】根据平移不改变k 的值可设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3x+b ,然后将点(0,2)代入即可得出直线的函数解析式.【详解】解:设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3x+b .把(0,2)代入直线解析式得2=b ,解得 b=2.所以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3x+2.故答案为:y=3x+2.【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掌握直线y=kx+b (k≠0)平移时k 的值不变是解题的关键.16.x <﹣2【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出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时y <0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直线y =kx+b (k >0)与x 轴的交点为(﹣2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时y <0即解析:x <﹣2【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出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时,y <0,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直线y =kx +b (k >0)与x 轴的交点为(﹣2,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时,y <0,即kx+b<0.故答案为:x<﹣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地运用性质进行说理是解此题的关键.17.48【解析】∵▱ABCD的周长=2(BC+CD)=40∴BC+CD=20①∵AE⊥BC于EAF⊥CD于FAE=4AF=6∴S▱ABCD=4BC=6CD整理得BC=CD②联立①②解得CD=8∴▱ABC解析:48【解析】∵▱ABCD的周长=2(BC+CD)=40,∴BC+CD=20①,∵AE⊥BC于E,AF⊥CD于F,AE=4,AF=6,∴S▱ABCD=4BC=6CD,整理得,BC=32CD②,联立①②解得,CD=8,∴▱ABCD的面积=AF⋅CD=6CD=6×8=48.故答案为48.18.2【解析】试题分析:先由平均数计算出a=4×5-2-3-5-6=4再计算方差(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2考点:平均数方差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先由平均数计算出a=4×5-2-3-5-6=4,再计算方差(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x,x=1n(12nx x x++⋯+),则方差2 S=1n[222 12nx xx x x x-+-+⋯+-()()()]),2 S=15[222222434445464-+-+-+-+-()()()()()]=2.考点:平均数,方差19.2+2【解析】【分析】地毯的竖直的线段加起来等于BC水平的线段相加正好等于AC即地毯的总长度至少为(AC+BC)【详解】在Rt△ABC中∠A=30°BC=2m∠C=90°∴AB=2BC=4m∴AC=解析:【解析】【分析】地毯的竖直的线段加起来等于BC,水平的线段相加正好等于AC,即地毯的总长度至少为(AC+BC).【详解】在Rt△ABC中,∠A=30°,BC=2m,∠C=90°,∴AB=2BC=4m,∴AC=2223AB BC-=m,∴AC+BC=2+23(m).故答案为:2+2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题中地毯的长度为水平与竖直的线段的和.20.2【解析】【分析】先用平均数是3可得x的值再结合方差公式计算即可【详解】平均数是3(1+2+3+x+5)解得:x=4∴方差是S2(1﹣3)2+(2﹣3)2+(3﹣3)2+(4﹣3)2+(5﹣3)21解析:2【解析】【分析】先用平均数是3可得x的值,再结合方差公式计算即可.【详解】平均数是315=(1+2+3+x+5),解得:x=4,∴方差是S215=[(1﹣3)2+(2﹣3)2+(3﹣3)2+(4﹣3)2+(5﹣3)2]15=⨯10=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牢记方差的计算公式,难度不大.三、解答题21.(1)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60.(2)在开往该加油站的途中,汽车开始提示加油,这时离加油站的路程是10千米.【解析】【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中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2)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剩余油量为8升时行驶的路程,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设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将(150,45)、(0,60)代入y=kx+b中,得,解得:,∴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60;(2)当y=﹣x+60=8时,解得x=520,即行驶520千米时,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8升.530﹣520=10千米,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8升时,距离加油站10千米,∴在开往该加油站的途中,汽车开始提示加油,这时离加油站的路程是10千米.【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弄清题意是解题的关键.22.(1)60,3;(2)y=120t(0≤t≤3);y=120(3<t≤4);y=-120t+840(4<t≤7);(3)83小时或4小时或6小时.【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图示,可得乙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用两地之间的距离除以乙车的速度,求出乙车到达A地用的时间是多少;最后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用两地之间的距离除以甲车往返AC两地用的时间,求出甲车的速度,再用360除以甲车的速度,求出t的值是多少即可.(2)根据题意,分3种情况:①当0≤x≤3时;②当3<x≤4时;③4<x≤7时;分类讨论,求出甲车距它出发地的路程y与它出发的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3)根据题意,分3种情况:①甲乙两车相遇之前相距120千米;②当甲车停留在C地时;③两车都朝A地行驶时;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分类讨论,求出乙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相距120千米即可.【详解】解:(1)根据图示,可得乙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甲车的速度=720÷6=120(千米/小时)∴t=360÷120=3(小时).故答案为:60;3;(2)①当0≤x≤3时,设y=k1x,把(3,360)代入,可得3k 1=360,解得k 1=120,∴y=120x (0≤x≤3).②当3<x≤4时,y=360.③4<x≤7时,设y=k 2x+b ,把(4,360)和(7,0)代入,可得224360{70k b k b +=+=,解得2120{840k b =-= ∴y=﹣120x+840(4<x≤7).(3)①÷+1=300÷180+1=53+1=83(小时) ②当甲车停留在C 地时,÷60=240÷6=4(小时)③两车都朝A 地行驶时,设乙车出发x 小时后两车相距120千米,则60x ﹣[120(x ﹣1)﹣360]=120,所以480﹣60x=120,所以60x=360,解得x=6. 综上,可得乙车出发83小时、4小时、6小时后两车相距120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23.(1)证明见解析;(2)AM=1.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详解】解:(1)∵四边形ABCD 是菱形,∴ND ∥AM ,∴∠NDE=∠MAE ,∠DNE=∠AME ,∵点E 是AD 中点,∴DE=AE ,在△NDE 和△MAE 中,NDE MAE DNE AME DE AE ∠=∠⎧⎪∠=∠⎨⎪=⎩,∴△NDE ≌△MAE (AAS ),∴ND=MA ,∴四边形AMDN 是平行四边形;(2)解:当AM=1时,四边形AMDN 是矩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AB=2,∵平行四边形AMDN是矩形,∴DM⊥AB,即∠DMA=90°,∵∠DAB=60°,∴∠ADM=30°,∴AM=1 2AD=1.【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性质.24.(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正方形ABCD中,AB=BC,BF=AE,且∠ABF=∠DAE=90°,即可证明△ABF≌△DAE,即可得∠DGA=90°,结论成立.(2)延长AF交DC延长线于M,证明△ABF≌△MCF,说明△DGM是直角三角形,命题得证.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CD=AD,∠ABF=∠DAE=90°,又∵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AE=12AB.BF=12BC∴AE=BF.在△ABF与△DAE中,{DA ABDAE ABFAE BF=∠=∠=,∴△DAE≌△ABF(SAS).∴∠ADE=∠BAF,∵∠BAF+∠DAG=90°,∴∠ADG+∠DAG=90°,∴∠DGA=90°,即AF⊥DE.(2)证明:延长AF交DC延长线于M,∵F为BC中点,∴CF=FB又∵DM∥AB,∴∠M=∠FAB.在△ABF 与△MCF 中,{M FABCFM BFA CF FB===∠∠∠∠∴△ABF ≌△MCF (AAS ),∴AB=CM .∴AB=CD=CM ,∵△DGM 是直角三角形,∴GC=12DM =DC .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正方形的性质. 25.(1)见解析,223x -<<;(2)21b --剟 【解析】【分析】(1)画出函数图象,求出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利用图象法即可解决问题; (2)利用图象法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当b =0时,y =|x +b|=|x|列表如下:x -1 01 112y x =+ 12 112 y =|x|1 0 1 ∴如图所示:该函数图像为所求∵1y x12||y x⎧=+⎪⎨⎪⎩=∴2x=-32=-y3⎧⎪⎪⎨⎪⎪⎩或y=x=22⎧⎨⎩∴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为A2233⎛⎫- ⎪⎝⎭,,B(2,2),∴观察图象可知:223x-<<时,112x+比||x大;(2)如图,观察图象可知满足条件的b的值为21b--剟,【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是解题的关键.。
最新八年级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某学习小组的5名同学在一次数学文化节竞赛活动中的成绩分别是:92分,96分,90分,92分,85分,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平均数是92B .中位数是90C .众数是92D .极差是72.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数学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小明的两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80分,90分,则小明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是( ) A .50分 B .82分 C .84分 D .86分 3.有一组数据:1,1,1,1,m .若这组数据的方差是0,则m 为( )A .4-B .1-C .0D .14.下面的统计图表示某体校射击队甲、乙两名队员射击比赛的成绩,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甲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乙队员的大B .乙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甲队员的大C .甲队员成绩的中位数比乙队员的大D .甲队员成绩的方差比乙队员的大5.如图,直线5y x =+和直线y ax b =+相交于点P ,根据图象可知,方程组5y x y ax b =+⎧⎨=+⎩的解是( )A .510x y =⎧⎨=⎩B .1520x y =⎧⎨=⎩C .2025x y =⎧⎨=⎩D .2530x y =⎧⎨=⎩6.如图,直线y kx b =+与x 轴交于点()1,0-,与y 轴交于点()0,2-,则关于x 的不等式0kx b +<的解集为( )A .1x >-B .2x >-C .1x <-D .2x <-7.如图,直线443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C 在OB 上,若将ABC 沿AC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x 轴上的点D 处,则点C 的坐标是( )A .(0,1)B .20,3⎛⎫ ⎪⎝⎭C .30,2⎛⎫ ⎪⎝⎭D .(0,2)8.如图,点A 的坐标为(0,1),点B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一动点,以AB 为边作等腰直角ABC ,使∠BAC=90°,如果点B 的横坐标为x ,点C 的纵坐标为y ,那么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像大致是( )A .B .C .D .9.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35+= B .119342= C .(2)(3)23-⋅-=-⋅- D .(21)(21)1+-= 10.顺次连接菱形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 A .矩形B .平行四边形C .菱形D .正方形1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 A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B .顺次联结菱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C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D .顺次连结矩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1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第一象限,点B 、C 的坐标分别为3,02⎛⎫⎪⎝⎭、1,02⎛⎫- ⎪⎝⎭.若ABC ∆是等边三角形,则点A 的坐标为( )A .132⎛ ⎝B .1,22⎛⎫⎪⎝⎭C .13,2⎫⎪⎭D .(3二、填空题13.有一组数据如下:2,3,3,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___.14.在一次射击训练中,甲、乙两人各射击 10 次,两人 10 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均是 8.9 环,方差分别是 S 甲2=1.7,S 乙 2=1.2,则关于甲、乙两人在这次射击训练中成绩稳定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15.如图,直线y ax b =+与x 轴交于A 点(4,0),与直线y mx =交于B 点(2,)n ,则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ax b mx -=的解为___________.参考答案16.如表,y 是x 的一次函数,则m 的值为_____________.x 1-0 1 y 3m17.比较大小:3________39.18.如图,矩形ABCD 中,2AB =,4=AD ,点E 是边AD 上的一个动点;把BAE △沿BE 折叠,点A 落在A '处,如果A '恰在矩形的对称轴上,则AE 的长为______.19.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和AB 上,BE=2,AF=2,BF=4,将△BEF 绕点E 顺时针旋转,得到△GEH ,当点H 落在CD 边上时,F ,H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20.如图,在Rt ABC △中,90C ∠=︒,点D 在BC 上,且12AC DC AB ==,若2AD =,则BD =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疫情期间福州一中初中部举行了“宅家运动会”.该学校七、八年级各有30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宅家运动会”,现从七、八年级各随机抽取20名学生宅家运动会的成绩进行抽样调查. 收集数据如下:七年级:7497967298997273767474 69 76 89 78 74 99 97 98 99 八年级:7688968978948994955089686589778689889291整理数据如下:5059x6069x7079x8089x90100x七年级 0 1 10 1 a 八年级12386分析数据如下: 年级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七年级 84.2 77 74 138.56 八年级84b89129.7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2)你认为哪个年级“宅家运动会”的总体成绩较好,说明理由(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3)学校对“宅家运动会”成绩不低于80分的学生颁发优胜奖,请你估计学校七、八年级所有学生中获得优胜奖的大约有___________人.22.每年夏季全国各地总有未成年人因溺水而丧失生命,令人痛心疾首.今年某校为确保学生安全,开展了“远离溺水•珍爱生命”的防溺水安全知识竞赛.现从该校七、八年级中各随机抽取1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百分制)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成绩得分用x 表示,共分成四组:A .80≤x <85,B .85≤x <90,C .90≤x <95,D .95≤x≤100),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七年级1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是:99,80,99,86,99,96,90,100,89,82;八年级1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在C 组中的数据是:94,90,94. 23.已知1y +与3x -成正比例,且5x =时,8y =,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当6y =-时,求x 的值.24.如图,菱形ABCD 中,60B ∠=︒,点E ,F 分别在BC 和CD 上,BE CF =,求证:AE AF =.25.先化简,再求值:211(1)a a a -++,其中21a =-. 26.如图,在ABC 中,2,1,20AB AC BAC AD BC ︒==∠=⊥于点D ,延长AD 至点E ,使DE AD =,连接BE 和CE .(1)补全图形;(2)若点F 是AC 的中点,请在BC 上找一点P 使AP FP +的值最小,并求出最小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的定义、计算公式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解:A.这组数据的平均分15×(85+90+92+92+96)=91分,所以A选项错误;B、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85、90、92、92、96,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92(分),所以B选项错误;C、这组数据的众数为92(分),所以C选项正确;D.这组数据极差是96﹣85=11,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解题关键是正确熟练运用公式.2.D解析:D【分析】计算出各项学习成绩的分数再相加即是数学成绩.【详解】研究性学习成绩为:8040%32⨯=分期末卷面成绩为:9060%54⨯=分数学成绩为;325486+=分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相关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加权平均数的相关定义计算. 3.D解析:D【分析】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依题意可得,平均数:45mx∴224441555m mm解得m=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熟练运用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D【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甲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7,8,8,9,9,9,10,则中位数882+=8, 甲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3×7+2×8+3×9+10)÷10=8(环),乙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8,8,8,8,9,9,10,则中位数是8, 乙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2×7+4×8+2×9+10)÷9=8(环), 甲队员成绩的方差=110×[(6-8)2+3×(7-8)2+2×(8-8)3+3×(9-8)2+(10-8)2]=1.4; 乙队员成绩的方差=110×[(6-8)2+2×(7-8)2+4×(8-8)3+2×(9-8)2+(10-8)2]=1.2, 综上可知甲、乙的中位数相同,平均数相同,甲的方差大于乙的方差,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定义和公式,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C 【分析】根据图像可知,x=20,y=25即满足函数y=x+5,也满足函数y=ax+b ,即2025x y =⎧⎨=⎩是二元一次方程y=x+5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y=ax+b 的解,恰好满足了方程组的解. 【详解】∵一次函数图像的交点为(20,25), ∴方程组5y x y ax b =+⎧⎨=+⎩的解是2025x y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像交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关系,熟练驾驭数形结合思想,准确理解交点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6.A解析:A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出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当 x >-1时,y <0,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直线 y kx b =+ 与 x 轴交于点(-1,0),与y 轴交于点()0,2-∴ 根据图形可得 k <0,∴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当 x >-1时,y <0,即0kx b +<.故答案为: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地运用性质进行说理是解此题的关键.7.C解析:C 【分析】先求得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3,0)、(0,4),由此可求得AB =5,再根据折叠可得AD =AB =5,故OD =AD ﹣AO =2,设点C (0,m ),则OC =m ,CD =BC =4﹣m ,根据222CO OD CD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直线y =43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当x =0时,y =4;当y =0时,x =﹣3,则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 (﹣3,0)、B (0,4), ∴AO =3,BO =4,∴在Rt ABC 中,AB =5,∵折叠,∴AD =AB =5,CD =BC , ∴OD =AD ﹣AO =2,设点C (0,m ),则OC =m ,BC =4﹣m , ∴CD =BC =4﹣m ,在Rt COD 中,222CO OD CD +=, 即2222(4)m m +=-, 解得:m =32, 故点C (0,32),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题目将图象的折叠和勾股定理综合考查,难度适中.8.A解析:A 【分析】先作出合适的辅助线,再证明△ADC 和△AOB 的关系,即可建立y 与x 的函数关系,从而确定函数图像. 【详解】解:由题意可得:OB=x ,OA=1,∠AOB=90°,∠BAC=90°,AB=AC ,点C 的纵坐标是y , 作AD ∥x 轴,作CD ⊥AD 于点D ,如图所示:∴∠DAO+∠AOD=180°, ∴∠DAO=90°,∴∠OAB+∠BAD=∠BAD+∠DAC=90°, ∴∠OAB=∠DAC , 在△OAB 和△DAC 中,AOB ADC OAB DAC AB AC ∠=∠⎧⎪∠=∠⎨⎪=⎩∴△OAB ≌△DAC (AAS ), ∴OB=CD , ∴CD=x ,∵点C 到x 轴的距离为y ,点D 到x 轴的距离等于点A 到x 的距离1, ∴y=x+1(x >0).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明确题意、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D解析:D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运算求解即可. 【详解】A. 原式不能合并,不符合题意;B. 原式37374==C. 原式2323=⨯D. 原式=2−1=1,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0.A解析:A【分析】画出图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AC⊥BD,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矩形的判定定理证明结论.【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E,F,G,H是菱形各边的中点,∴EF∥BD,FG∥AC,∴EF⊥FG,同理:FG⊥HG,GH⊥EH,HE⊥EF,∴四边形EFGH是矩形.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点四边形,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矩形的判定定理以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B解析:B【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中点四边形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但不相等,该命题错误;B. 顺次联结菱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该命题正确;C.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但是不垂直,该命题错误;D. 顺次连结矩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该命题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中点四边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2.A解析:A【分析】先过点A作AD⊥OB,根据△ABC是等边三角形,求出AC=BC,CD=BD,∠ACB=60°,再根据点B、C的坐标,求出CB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的值,从而得出点A的坐标.【详解】过点A作AD⊥OB,∵△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CD=BD,∠ACB=60°,∵点B的坐标为3,02⎛⎫⎪⎝⎭,点C的坐标为1,02⎛⎫- ⎪⎝⎭∴BC=2,OC=12∴CA=2,∴CD=1,∴2222=1=32CA CD--∵OD=CD-CO∴OD=1-12= 1 2∴点A的坐标是132⎛⎝.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关键是作出辅助线,求出点A 的坐标.二、填空题13.【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2334的平均数是(2+3+3+4)4=3;【点睛】方差等于样本中各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之和再除以样本个数解析:1 2【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2,3,3,4的平均数是(2+3+3+4) ÷4= 3;2222211(32)(33)(33)(43)42S ⎡⎤=-+-+-+-=⎣⎦ 【点睛】方差等于样本中各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之和再除以样本个数.14.乙【分析】根据方差的定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即可求解【详解】因为S 甲2=17>S 乙2=12方差小的为乙所以关于甲乙两人在这次射击训练中成绩稳定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解析:乙【分析】根据方差的定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即可求解.【详解】因为S 甲2=1.7>S 乙2=1.2,方差小的为乙,所以关于甲、乙两人在这次射击训练中成绩稳定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15.【分析】首先根据两直线交于点B 可联立方程组求出x 的值在通过求得x 即可得解;【详解】∵∴解得:∵直线与直线交于点∴由得:∴∴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故答案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像性 解析:2x =-【分析】首先根据两直线交于点B ,可联立方程组求出x 的值,在通过ax b mx -=求得x ,即可得解;【详解】∵y ax b y mx =+⎧⎨=⎩, ∴ax b mx +=, 解得:b x m a=-, ∵直线y ax b =+与直线y mx =交于B 点(2,)n , ∴2bm a =-,由ax b mx -=,得:b x m a=--,∴2bx m a =-=--,∴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ax b mx -=的解为:2x =-.故答案是:2x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6.【分析】首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然后把x=0代入解析式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 则有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当x=0时m=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 解析:32【分析】首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然后把x=0代入解析式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 ,则有30k b k b -++⎧⎨⎩==, 解得3232k b ⎧=-⎪⎪⎨⎪=⎪⎩,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3322y x =-+, 当x=0时,m=32. 故答案为:3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能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此题的关键. 17.【分析】首先把和化成与原根式相等的根指数相等的根式再进行比较即可【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大小比较和根式的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把根式化成与原根式相等的根指数相等的根式解析:<【分析】【详解】63(3)327==,623(9)981==,663(3)(9)∴<,339∴<.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大小比较和根式的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把根式化成与原根式相等的根指数相等的根式.18.2或【分析】分两种情况:①过A′作MN ∥CD 交AD 于M 交BC 于N 则直线MN 是矩形ABCD 的对称轴得出AM=BN=AD=2由勾股定理得到A′N=0求得A′M=2再得到A′E 即可;②过A′作PQ ∥AD 交解析:2或233 【分析】分两种情况:①过A′作MN ∥CD 交AD 于M ,交BC 于N ,则直线MN 是矩形ABCD 的对称轴,得出AM=BN=12AD=2,由勾股定理得到A ′N=0,求得A′M=2,再得到A′E 即可;②过A′作PQ ∥AD 交AB 于P ,交CD 于Q ;求出∠EBA′=30°,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 ,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过A′作MN ∥CD 交AD 于M ,交BC 于N ,则直线MN 是矩形ABCD 的对称轴,∴AM=BN=12AD=2, ∵△ABE 沿BE 折叠得到△A′BE ,∴A′E=AE ,A′B=AB=2,∴A′N=22A B BN '-=0,即A′与N 重合,∴A′M=2= A′E ,∴AE=2;②如图2,过A′作PQ ∥AD 交AB 于P ,交CD 于Q ,则直线PQ 是矩形ABCD 的对称轴,∴PQ ⊥AB ,AP=PB ,AD ∥PQ ∥BC ,∴A′B=2PB ,∴∠PA′B=30°,∴∠A′BC=30°,∴∠EBA′=30°,设A′E=x ,则BE=2x ,在△A′EB 中,()22222x x =+,解得:x=23, ∴AE=A′E=23;综上所述:AE 的长为2或233, 故答案为:22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正确理解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9.【分析】根据旋转的可证明△BEF ≌△CHE 作FM ⊥CD 于M 分别求出FMMH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将△BEF 绕点E 顺时针旋转得到△GEH 点H 落在CD 边上∵BE=2AF=2BF=4∴GH=B解析:10【分析】根据旋转的可证明△BEF ≌△CHE ,作FM ⊥CD 于M ,分别求出FM,MH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将△BEF 绕点E 顺时针旋转,得到△GEH ,点H 落在CD 边上,∵BE=2,AF=2,BF=4∴GH=BF=EC=4,222425+=∴在Rt △HEC 中,()222542-=∴BE=CH又∵∠B=∠C=90°,BF=CE=4∴△BEF ≌△CHE作FM ⊥CD 于M ,故四边形AFMD 是矩形,∴DM=AF=2,MH=CM-CH=2,FM=AD=6∴FH=2226210+=故答案为:21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0.【分析】设在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值即可得到AC 和CD 的长再求出AB 的长再用勾股定理求出BC 的长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设∵∴即解得或(舍去)∴∵∴∴∴故答案是:【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 31【分析】设AC DC x ==,在Rt ACD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值,即可得到AC 和CD 的长,再求出AB 的长,再用勾股定理求出BC 的长,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设AC DC x ==,∵90C ∠=︒,∴222AC CD AD +=,即2222x x +=,解得1x =或1-(舍去), ∴1AC DC ==, ∵12AC AB =, ∴2AB =, ∴22413BC AB AC =-=-=, ∴31BD BC CD =-=.31.【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三、解答题21.(1) 8a =,89=b ;(2) 八年级成绩较好,理由①:八年级成绩的众数、中位数比七年级成绩相应的众数、中位数都要大,说明八年级成绩的集中趋势要高;理由②:方差八年级较小,说明八年级的成绩比较稳定;(3) 345(人).【分析】(1)从调查的7年级的总人数20人中减去前几组的人数即可;将8年级20名学生的成绩排序后找到最中间的第10个和第11个数的平均是即可求出中位数;(2)从中位数、众数、方差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3)用各个年级的总人数乘以样本中大于等于80分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有:2011018=---=a将8年级的20名学生成绩排序后最中间两个数据为:89和89,故中位数为89; 故答案为:8a =,89=b .(2) 八年级成绩较好,八年级成绩的众数、中位数比七年级成绩相应的众数、中位数都要大,说明八年级成绩的集中趋势要高,方差八年级较小,说明八年级的成绩比较稳定;(3)七年级优胜奖所占的比例为:1+89=2020, 故其300人中能获得优胜奖的有:9300=13520⨯(人), 八年级优胜奖所占的比例为:6+87=2010, 故其300人中能获得优胜奖的有:7300=21010⨯(人), ∴所有能获得优胜奖的学生人数为:135+210=345(人).故答案为:345(人).【点睛】 本题考查频数分布表、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明确各自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前提.22.(1)40,94,99;(2)八年级学生掌握防溺水安全知识较好,理由:虽然七、八年级的平均分均为92分,但八年级的中位数和众数均高于七年级;(3)参加此次竞赛活动成绩优秀(x≥90)的学生人数是468人【分析】(1)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可求出b 和c 的值,根据扇形统计图可求出a 的值;(2)根据八年级的中位数和众数均高于七年级于是得到八年级学生掌握防溺水安全知识较好;(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求解可得.【详解】解:(1)a =(1﹣20%﹣10%﹣310)×100=40, ∵八年级1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的中位数是第5和第6个数据的平均数,∴b =94942+=94; ∵在七年级1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中99出现的次数最多,∴c =99;(2)八年级学生掌握防溺水安全知识较好,理由:虽然七、八年级的平均分均为92分,但八年级的中位数和众数均高于七年级.(3)参加此次竞赛活动成绩优秀(x≥90)的学生人数=720×1320=468人, 答:参加此次竞赛活动成绩优秀(x≥90)的学生人数是468人.【点睛】 本题考查读扇形统计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23.(1)92922y x =-;(2)179【分析】(1)设1(3)(0)y k x k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k ,从而确定函数关系式; (2)将y=-6代入解析式求x 的值.【详解】解设1(3)(0)y k x k +=-≠ (1)将58x y =⎧⎨=⎩代入,得 81(53)k +=- 即92=k ∴92922y x =- (2)当6y =-时929622x -=- 179x = 【点睛】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掌握待定系数法计算步骤,正确计算是解题关键. 24.证明见解析.【分析】连接AC ,证ABE ACF ≌即可【详解】证明:连接AC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BC CD AD ===,AC 平分BCD ∠.∵60B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60∠=∠=∠︒=B BCA ACF . ∴在ABE △与ACF 中,AB AC B ACF BE CF =⎧⎪∠=∠⎨⎪=⎩.∴ABE ACF ≌.∴AE AF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此题的关键. 25.21(1)a +;12【分析】先进行分式的减法,化简后,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 211(1)a a a -++, 221(1)(1)a a a a +=-++, 21(1)a =+, 当21a =时,原式212(211)==-+.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按照分式减法进行化简,代入后准确计算是解题关键. 26.(1)见解析;(23【分析】(1)根据题意补全图形即可;(2)连接EF 交BC 于点P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1)补全图形如下:(2)连接EF 交BC 于点P ,此时AP FP +的值最小.DE AD AD BC =⊥,,BC ∴为AE 的垂直平分线.2,CA CE AP EP ∴===.AP FP EP PF ∴+=+.,120AB AC AD BC BAC ︒=⊥∠=,,60BAD CAD ∴∠=∠=︒.ACE ∴为等边三角形.∵点F 是AC 的中点,1EF AC AF CF ∴⊥==,.在Rt CEF △中,90,1,2CFE CF EC ∠=︒==,3EF ∴=. AP FP ∴+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和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有一个水池,其底面是边长为16尺的正方形,一根芦苇AB 生长在它的正中央,高出水面部分BC 的长为2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B 恰好碰到岸边的B′,则这根芦苇AB 的长是( )A .15尺B .16尺C .17尺D .18尺2.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数轴重合(点C 在正半轴上),5AB =,12BC =,若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则对角线AC BD 、的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A .5.5B .5C .6D .6.53.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点()3,4P 在函数的图象上.则关于x 的不等式4kx b +≤的解集是( )A .3x ≤B .3x ≥C .4x ≤D .4x ≥4.已知M 、N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AM =MN =2,NB =1,以点A 为圆心,AN 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 为圆心,BM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 ,连接AC ,BC ,则△ABC 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5.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度数为( )A .60︒B .75︒C .90︒D .95︒6.小强所在学校离家距离为2千米,某天他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先骑了5分钟后,因故停留10分钟,再继续骑了5分钟到家.下面哪一个图象能大致描述他回家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 (千米)与所用时间t (分)之间的关系( )A .B .C .D .7.已知一次函数y=-0.5x+2,当1≤x≤4时,y 的最大值是( )A .1.5B .2C .2.5D .-68.若函数()0y kx k =≠的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则函敷2y x k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9.如图(1),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C =90°,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按A →B →C →D 的顺序在边上匀速运动,设P 点的运动时间为t 秒,△PAD 的面积为S ,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当P 运动到BC 中点时,△APD 的面积为( )A .4B .5C .6D .710.如图,将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顶点C 恰好落在AB 的中点C '上.若6AB =,9BC =,则BF 的长为( )A .4B .32C .4.5D .5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函数3y x =的图象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 )A .(2,0)B .(-2,0)C .(6,0)D .(-6,0)12.如图,已知△ABC 中,AB=10 ,AC=8 ,BC = 6 ,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连接CD ,则CD 的长度为( )A .3B .4C .4.8D .5二、填空题13.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BC,交AB 于点E ,DF∥AB,交BC 于点F ,当△ABC 满足_________条件 时,四边形BEDF 是正方形.14.函数x ____.15.如图,一次函数y =kx+b 的图象与x 轴相交于点(﹣2,0),与y 轴相交于点(0,3),则关于x 的方程kx =b 的解是_____.16.如图,将边长为的正方形折叠,使点落在边的中点处,点落在处,折痕为,则线段的长为____.17.在三角形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BC AB AC 的中点,AH BC ⊥于点H ,若50DEF ∠=o ,则CFH ∠=________.18.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222()a b b a +--的结果为________19.若二次根式2019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20.一组数据1,2,3,x ,5的平均数是3,则该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三、解答题21.小颖用的签字笔可在甲、乙两个商店买到.已知两个商店的标价都是每支签字笔2元.但甲商店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支以上,从第11支开始按标价的7折卖;乙商店的优惠条件是:从第1支开始就按标价的8.5折卖.(1)小颖要买20支签字笔,到哪个商店购买较省钱?(2)小颖现有40元,最多可买多少支签字笔?2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为AD 的中点,延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AB =AF ;(2)若BC =2AB ,∠BCD =100°,求∠ABE 的度数.23.在学校组织的“文明出行”知识竞赛中,8(1)和8(2)班参赛人数相同,成绩分为A 、B 、C 三个等级,其中相应等级的得分依次记为A 级100分、B 级90分、C 级80分,达到B 级以上(含B 级)为优秀,其中8(2)班有2人达到A 级,将两个班的成绩整理并绘制成如下的统计图,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各班参赛人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2)此次竞赛中8(2)班成绩为C 级的人数为_______人; (3)小明同学根据以上信息制作了如下统计表:平均数(分) 中位数(分) 方差 8(1)班m 90 n 8(2)班 91 90 29请分别求出m 和n 的值,并从优秀率和稳定性方面比较两个班的成绩;24.如图,AE BF P ,AC 平分BAD ∠,交BF 于点C ,BD 平分ABC ∠,交AE 于点D ,连接CD .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25.已知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BD 相交于点 O .(1)如图 1,E ,G 分别是 OB ,OC 上的点,CE 与 DG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F . 若 DF ⊥CE ,求证:OE =OG ;(2)如图 2,H 是 BC 上的点,过点 H 作 EH ⊥BC ,交线段 OB 于点 E ,连结DH 交 CE 于点 F ,交 OC 于点 G .若 OE =OG ,①求证:∠ODG =∠OCE ;②当 AB =1 时,求 HC 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数学几何图形,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可知EB'的长为16尺,则B'C=8尺,设出AB=AB'=x尺,表示出水深AC,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出的方程的解即可得到芦苇的长.【详解】解:依题意画出图形,设芦苇长AB=AB′=x尺,则水深AC=(x-2)尺,因为B'E=16尺,所以B'C=8尺在Rt△AB'C中,82+(x-2)2=x2,解之得:x=17,即芦苇长17尺.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熟悉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是解题关键.2.A解析:A【解析】【分析】连接BD交AC于E,由矩形的性质得出∠B=90°,AE=12AC,由勾股定理求出AC,得出OE,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连接BD交AC于E,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矩形,∴∠B=90°,AE=12AC , ∴222251213AB BC +=+=,∴AE=6.5,∵点A 表示的数是-1,∴OA=1,∴OE=AE-OA=5.5,∴点E 表示的数是5.5,即对角线AC 、BD 的交点表示的数是5.5;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A解析:A【解析】【分析】观察函数图象结合点P 的坐标,即可得出不等式的解集.【详解】解: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3x ≤时,4kx b +≤.故选:A .【点睛】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观察函数图象,找出不等式4kx b +≤的解集是解题的关键.4.B解析:B【解析】【分析】依据作图即可得到AC =AN =4,BC =BM =3,AB =2+2+1=5,进而得到AC 2+BC 2=AB 2,即可得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详解】如图所示,AC =AN =4,BC =BM =3,AB =2+2+1=5,∴AC 2+BC 2=AB 2,∴△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CB =90°,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5.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利用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形成的图形全等,对应角相等,利用平角定义ABC ∠+A BC '∠+E BD '∠+EBD ∠=180°,再通过等量代换可以求出CBD ∠. 【详解】解:∵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A BC ABC '∠=∠,E BD EBD '∠=∠∵ABC ∠+A BC '∠+E BD '∠+EBD ∠=180°(平角定义)∴A BC '∠+A BC '∠+E BD '∠+E BD '∠=180°(等量代换)A BC '∠+E BD '∠=90°即CBD ∠=90°故选:C .【点睛】本题通过折叠变换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此类问题,应结合题意,最好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易于找到图形间的关系.6.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图像应分为三段,学校离家最远,故初始时刻s 最大,到家,s 为0,据此可判断.【详解】因为小明家所在学校离家距离为2千米,某天他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行使了5分钟后,因故停留10分钟,继续骑了5分钟到家,所以图象应分为三段,根据最后离家的距离为0,由此可得只有选项DF 符合要求.故选D .【点睛】本题要求正确理解函数图象与实际问题的关系,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或减小的快慢.7.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系数k=-0.5<0,可得出y 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将x=1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中求出y 值即可.【详解】在一次函数y=-0.5x+2中k=-0.5<0,∴y 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y 取最大值,最大值为-0.5×1+2=1.5,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牢记“k <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逐项判断即可求解.【详解】∵函数()0y kx k =≠的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k >0,∵一次函数2y x k =+,∴1k =1>0,b=2k >0,∴此函数的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熟练掌握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是解题的关键.9.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和三角形面积得出AB+BC=6,CD=4,AD=4,AB=1,当P运动到BC中点时,梯形ABCD的中位线也是△APD的高,求出梯形ABCD的中位线长,再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根据题意得:四边形ABCD是梯形,AB+BC=6,CD=10-6=4,∵12AD×CD=8,∴AD=4,又∵12AD×AB=2,∴AB=1,当P运动到BC中点时,梯形ABCD的中位线也是△APD的高,∵梯形ABCD的中位线长=12(AB+CD)=52,∴△PAD的面积1545 2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三角形面积公式、梯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看懂函数图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点C′是AB边的中点,AB=6,∴BC′=3,由图形折叠特性知,C′F=CF=BC-BF=9-BF,在Rt△C′BF中,BF2+BC′2=C′F2,∴BF2+9=(9-BF)2,解得,BF=4,故选A.11.B解析:B【解析】【分析】先求出平移后的解析式,继而令y=0,可得关于x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详解】根据函数图象平移规律,可知3y x =向上平移6个单位后得函数解析式应为36y x =+, 此时与x 轴相交,则0y =,∴360x +=,即2x =-,∴点坐标为(-2,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先出平移后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12.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已知AB=10,AC=8,BC=8,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又因DE 为AC 边的中垂线,可得DE ⊥AC ,AE=CE=4,所以DE 为三角形ABC 的中位线,即可得DE=12BC =3,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D=5,故答案选D. 考点: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中位线定理;中垂线的性质. 二、填空题13.∠ABC=90°【解析】分析:由题意知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再通过证明一组邻边相等可知四边形DEBF 是菱形进而得出∠ABC=90°时四边形BEDF 是正方形详解:当△ABC 满足条件∠ABC=90°解析:∠ABC=90°【解析】分析: 由题意知,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再通过证明一组邻边相等,可知四边形DEBF 是菱形, 进而得出∠ABC =90°时,四边形BEDF 是正方形.详解: 当△ABC 满足条件∠ABC =90°,四边形DEBF 是正方形. 理由:∵DE ∥BC ,DF ∥AB ,∴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BD 是∠ABC 的平分线,∴∠EBD =∠FBD ,又∵DE ∥BC ,∴∠FBD =∠EDB ,则∠EBD =∠EDB ,∴BE=DE .故平行四边形DEBF是菱形,当∠ABC=90°时,菱形DEBF是正方形.故答案为:∠ABC=90°.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正确掌握菱形以及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14.【解析】【分析】由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联立不等式组求解x的取值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解析:0x>.【解析】【分析】由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联立不等式组求解x的取值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0 xx≥⎧⎨≠⎩解得,0x>故答案为:0x>.【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基础题.15.x=2【解析】【分析】依据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到k和b的值进而得出关于x 的方程kx=b的解【详解】解:∵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20)与y轴相交于点(03)∴解得∴关于x的方程kx=解析:x=2【解析】【分析】依据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到k和b的值,进而得出关于x的方程kx=b的解.【详解】解:∵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2,0),与y轴相交于点(0,3),∴0=-2k+b3=b⎧⎨⎩,解得323kb⎧=⎪⎨⎪=⎩,∴关于x的方程kx=b即为:32x=3,解得x=2,故答案为:x=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的应用,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 =0 (a ,b 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 =ax+b 确定它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16.3【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只要求出DN 就可以求出NE 在直角△CEN 中若设CN=x 则DN=NE=8-xCE=4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列出方程从而解出CN 的长【详解】设CN=x 则DN=8-x 由折叠的性 解析:【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只要求出DN 就可以求出NE ,在直角△CEN 中,若设CN=x ,则DN=NE=8-x ,CE=4,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列出方程,从而解出CN 的长.【详解】设CN=x ,则DN=8-x ,由折叠的性质知EN=DN=8-x ,而EC=BC=4,在Rt △ECN 中,由勾股定理可知,即整理得16x=48,所以x=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设未知数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7.80°【解析】【分析】先由中位线定理推出再由平行线的性质推出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HF=CF 最后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详解】∵点分别是的中点∴(中位线的性质)又∵∴(两直 解析:80°【解析】【分析】先由中位线定理推出50EDB FCH ∠=∠=o ,再由平行线的性质推出CFH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HF=CF ,最后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3AQ AP PQ =-=【详解】∵点,,D E F 分别是,,BC AB AC 的中点∴//,//EF BC DE AC (中位线的性质)又∵//EF BC∴50DEF EDB o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E AC∴50EDB FCH ∠=∠=o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AH BC ⊥∴三角形AHC 是Rt 三角形∵HF 是斜边上的中线∴12HF AC FC == ∴50FHC FCH o ∠=∠=(等边对等角)∴18050280CFH ∠=-⨯=o o o【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线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8.0【解析】【分析】根据数轴所示a <0b >0b-a >0依据开方运算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由图可知:a <0b >0b-a >0∴故填: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化简实数与数轴去绝对值号关键在解析:0【解析】【分析】根据数轴所示,a <0,b >0, b-a >0,依据开方运算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由图可知:a <0,b >0, b-a >0, 222()()0a b b a a b b a a b b a --+--=-+-+=故填: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化简,实数与数轴,去绝对值号,关键在于求出b-a >0,即|b-a|=b-a .19.x >2019【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进行解答【详解】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即x-20190所以x 的取值范围是x2019【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定义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定义是本题解题关键解析:x >2019【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进行解答.【详解】x-2019≥ 0,所以x 的取值范围是x ≥ 2019.【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定义,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定义是本题解题关键.20.2【解析】【分析】先用平均数是3可得x 的值再结合方差公式计算即可【详解】平均数是3(1+2+3+x+5)解得:x=4∴方差是S2(1﹣3)2+(2﹣3)2+(3﹣3)2+(4﹣3)2+(5﹣3)21解析:2【解析】【分析】先用平均数是3可得x 的值,再结合方差公式计算即可.【详解】平均数是315=(1+2+3+x +5),解得:x =4, ∴方差是S 215=[(1﹣3)2+(2﹣3)2+(3﹣3)2+(4﹣3)2+(5﹣3)2]15=⨯10=2.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牢记方差的计算公式,难度不大.三、解答题21.(1)两个商店一样 (2)24支【解析】【分析】(1)分别算出甲、乙两商店购买20支签字笔的价格,比较大小即可;(2)设小颖在甲、乙两商店购买()10x x >支签字笔的费用是1y 和2y 元,分别令1y =40和2y =40,求出相应x ,比较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甲:()21020.7201034⨯+⨯⨯-=元,乙:20.852034⨯⨯=元,两个商店一样省钱;(2)由题意可知用40元可以买到签字笔的支数大于10,设小颖在甲、乙两商店购买()10x x >支签字笔的费用是1y 和2y 元,则()121020.710y x =⨯+⨯⨯-1.46x =+,当140y =时,得40 1.46x =+, 解得:2247x =, ∴在甲商店最多可买24支签字笔;220.85 1.7y x x =⨯=,当240y =时,得40 1.7x =, 解得92317x =, ∴在乙商店最多可买23支签字笔,∵23<24,∴小颖最多可买24支签字笔.【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根据题意用一次函数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然后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22.(1)证明见解析;(2)∠ABE =40°.【解析】【分析】(1)由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点E 为AD 的中点,易证得△DEC ≌△AEF (AAS ),继而可证得DC =AF ,又由DC =AB ,证得结论;(2)由(1)可知BF =2AB ,EF =EC ,然后由∠BCD =100°求得BE 平分∠CBF ,继而求得答案.【详解】证明:(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CD =AB ,CD ∥AB ,∴∠DCE =∠F ,∠FBC+∠BCD =180°,∵E 为AD 的中点,∴DE =AE .在△DEC 和△AEF 中,DCE F DEC AEF DE AE ∠=∠⎧⎪∠=∠⎨⎪=⎩, ∴△DEC ≌△AEF (AAS ).∴DC =AF .∴AB =AF ;(2)由(1)可知BF =2AB ,EF =EC ,∵∠BCD =100°,∴∠FBC=180°﹣100°=80°,∵BC=2AB,∴BF=BC,∴BE平分∠CBF,∴∠ABE=12∠FBC=12×80°=4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得△DEC≌△AEF和△BCF是等腰三角形是关键.23.(1)详见解析;(2)1人;(3)从优秀率看8(2)班更好,从稳定性看8(2)班的成绩更稳定;【解析】【分析】(1)由8(2)班A级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可得两个班的人数,班级人数减去A、B级人数可求出C等级人数;(2)班级人数乘以C等级对应的百分比可得其人数;(3)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定义求解可得;【详解】(1)∵8(2)班有2人达到A级,且A等级人数占被调查的人数为20%,∴8(2)班参赛的人数为2÷20%=10(人),∵8(1)和8(2)班参赛人数相同,∴8(1)班参赛人数也是10人,则8(1)班C等级人数为10-3-5=2(人),补全图形如下:(2)此次竞赛中8(2)班成绩为C级的人数为10×(1-20%-70%)=1(人),故答案为:1.(3)m=110×(100×3+90×5+80×2)=91(分),n=110×[(100-91)2×3+(90-91)2×5+(80-91)2×2]=49,∵8(1)班的优秀率为3510×100%=80%,8(2)班的优秀率为20%+70%=90%,∴从优秀率看8(2)班更好;∵8(1)班的方差大于8(2)班的方差,∴从稳定性看8(2)班的成绩更稳定;【点睛】此题考查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除此之外,本题也考查了对平均数、方差的认识.24.详见解析【解析】【分析】由角平分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先证出AB BC =,AB AD =,从而有AD BC =,得到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B BC =,所以四边形ABCD 是菱形.【详解】证明:∵AC 平分BAD ∠,∴BAC DAC ∠=∠,∵AE BF P ,∴DAC ACB ∠=∠,∴BAC ACB ∠=∠,∴AB BC =,同理AB AD =.∴AD BC =,∵AE BF P ,∴AD BC ∥且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BC =,∴四边形ABCD 是菱形.【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5.(1)证明见解析;(2 【解析】【分析】(1)欲证明OE =OG ,只要证明△DOG ≌△COE (ASA )即可;(2)①欲证明∠ODG =∠OCE ,只要证明△ODG ≌△OCE 即可;②设CH =x ,由△CHE ∽△DCH ,可得EH HC HC CD=,即HC 2=EH •CD ,由此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如图1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OD=OC,∴∠DOG=∠COE=90°,∴∠OEC+∠OCE=90°,∵DF⊥CE,∴∠OEC+∠ODG=90°,∴∠ODG=∠OCE,∴△DOG≌△COE(ASA),∴OE=OG.(2)①证明:如图2中,∵OG=OE,∠DOG=∠COE=90°OD=OC,∴△ODG≌△OCE,∴∠ODG=∠OCE.②解:设CH=x,∵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1,∴BH=1﹣x,∠DBC=∠BDC=∠ACB=45°,∵EH⊥BC,∴∠BEH=∠EBH=45°,∴EH=BH=1﹣x,∵∠ODG=∠OCE,∴∠BDC﹣∠ODG=∠ACB﹣∠OCE,∴∠HDC=∠ECH,∵EH⊥BC,∴∠EHC=∠HCD=90°,∴△CHE∽△DCH,∴EH HCHC CD=,∴HC2=EH•CD,∴x2=(1﹣x)•1,解得x=51-或51--(舍弃),∴HC=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