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比较

合集下载

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不同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在其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环境影响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针对性护理模式可改善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微出血;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由高血压引发的脑血管微小病变即为高血压脑微出血,此类患者极易并发脑卒中等疾病,因此对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需高度重视与加强护理干预,从而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1]。

本研究针对本院98例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不同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男女比例26∶28,年龄58-75岁,平均(60.12±8.81)岁,出血部位:皮质下12例,丘脑14例,基底节16例,其他12例;对照组44例,男女比例21∶23,年龄55-76岁,平均(60.32±7.21)岁,出血部位:皮质下13例,丘脑15例,基底节10例,其他6例。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1.2.1手术方法两组均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行全麻,在血肿近颅骨处作一6cm切口,使用电钻开一1.5cm半径圆形骨窗,待止血后行穿刺,穿刺针沿电钻刺入颅骨,透入后取电钻,再沿着穿刺针方向清除血肿,血肿部位置入引流管,注射器抽出血肿,清理完后行切口缝合,取穿刺针。

关于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

关于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

关于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4例,均行手术治疗,后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7例,分别给予患者术后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207-02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1],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进一步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我院选取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取7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2],经头颅CT和磁共振扫描检查确诊,血压均>140/90mmHg,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将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47.2±5.4)岁,观察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47.7±5.6)岁;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和病房基础护理等。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义( P> 0 . 0 5 ) ( 见表 1 ) 。
1 . 3 效果评 定 方法
术 后 6个 月 门诊 复查 或 电话
随访 , 对 患 者的生 存 状 况 进 行 统计 。存 活患 者 根 据 日常生 活 活动能力 分级 标准 进行 评定 : I 级, 完 全恢 复 日常生活 ; 1 I 级, 部分 恢复 日常生活 或可独 立进 行 家庭生 活 ; l l I 级, 家庭生 活需 人帮 助 , 扶 拐可 行走 ; I V
对照组病死 4例 ; 观察组 E t 常生活 活动 能力改善优 于对照组 ( P< 0 . 0 5 ) 。结论 : 高血压性 脑出血手 术后应 用患者选 择护士 的
个性化护理模式 , 使 患者神经功能最大限度地恢 复 , 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 。 【 关键词]脑 出血 ; 高 血压 ; 护理 ; 康 复
1 . 2 护 理方 法
患 者 共住 院 4周 。 随机 选 取 护理
人员 作为 专病 护理小 组 , 护理 小组人 数及 人员 固定 。
患者均按随机分派护理人员的传统护理模式进行相
同方法护 理及 相 同方法 的治 疗 。术 后 第 2周 开 始 ,
级, 卧床不起 , 但保持意识 ; V级 , 植物生存状态。 1 . 4 统 计 学 方 法 采 用 t 检验、 检 验 和 秩 和
术后 6个月 随访 , 观察 组病 死 2例 , 对 照组 病死
蚌 埠 医学院 学报 2 0 1 3年 6月第 3 8卷 第 6期 4例 。观察 组 日常生 活 活动 能力 I 级 1 1例 , Ⅱ级 2 6 例, Ⅲ级 8例 , Ⅳ ~V级5例 ; 对 照 组 I级 9例 , Ⅱ级 1 5例 , Ⅲ级 1 6例 , Ⅳ ~V级 8例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观察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抽签分组方案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護理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

根据两组患者的BADL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BADL无需依赖度为18(60.00%),对照组患者的BADL无需依赖度为(1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选择适合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不仅能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患者的预后也有所帮助,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护理模式;护理效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的情况,而抑郁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造成影响,导致患者的预后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而错过最佳恢复时期[1]。

所以,术后应配合相应的护理方式,为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使其积极的配合各类治疗和训练[2]。

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进行手术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抽签分组方案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

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5.9±7.2)岁;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4.7±7.5)岁。

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相应的护理工作对治疗进行配合。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个性化护理: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心情欠佳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开导患者,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性别选择患者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然后告知患者该病的发病原理及治疗方式等,加强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降低其可能出现的恐惧、焦虑心情。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临床护理与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临床护理与分析

e m宽 的皮肤 、乳 腺周 围脂 肪组织 、胸大 小肌 和其 处理 ; 指导患者合理摄 入有营养 、易消化吸收 的食 物 , 多 吃 瘤 周 围 5 筋膜 以及腋 窝 、锁骨 下所有脂肪 组织和淋 巴结整块 切除 [ 4 j 。 富含维生素 的蔬菜和水 果 , 常吃抑癌食 物 , 如西 兰花 、蘑 菇 等。少吃油炸食品 、腌制食品和高脂肪食品 。
参 考 文 献
织多 , 伤 口创 面大 , 使胸部 外形发生改变 , 加之癌症 的威胁 , 高额的 医疗 费用 , 大 多乳腺癌根治术患 者会 出现不 同程度 的 恐惧 、焦虑 、 自卑 、绝望 等消极心理 。因此术后 应关 心 、尊 重 、耐心倾听患者 的想法 和要求 , 积极解决患者提 出的问题 , 建立 良好 的护患关系 ; 还 应经常与其家 属沟通 , 尽量 使患者
部 活动 ; 3 d后进 行肘 关节 的活动 , 用患 侧手练 习挤 压皮球
以促进淋 巴回流 , 避免上臂外展 ; 1 周后 进行 轻微 肩部活动 ;
逐渐增加 活动度 。
4 ] 郭仁宣 . 乳腺癌外科学 . 辽宁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2 0 0 3 : 1 5 8 . 9 ~ 1 0 d 可抬高患肢 , 做梳头 、 洗脸 等动作 。 根据病情循 序渐进 , [ [ 收2 , 4 4 0 ) : 1 1 2 1 - 1 1 2 2 . [ 3] 柴西 英 . 乳腺 癌患 者术 后护 理 . 中国误诊 学杂 志 , 2 0 0 8 , 8 ( 8 ) :
1 9 02 -1 9 0 3 .
鼓励患者坚持完成后续治疗 , 增强患者 战胜疾病 的信 心。 1 . 2 . 3 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 2 4 h内即可开始进行手及腕
1 . 2 . 2 术后 心理护理 乳腺 癌根治术 后 ,由于手术 切 除组 由于手术 切除组织 多 , 伤 口创 面大 , 因此需采 取积极有效 的

细节化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细节化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细节化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采用细节化护理的应用。

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住院编号随机分成两个组别,各30例,在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细节化护理。

观察两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以及满意程度。

结果:实验组在SAS、SDS评分上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细节化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可有效疏导心理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细节化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非外部因素引发的脑血管破裂[1]。

临床上通过清除颅内血肿可有效改善疾病症状。

虽然手术治疗能一定缓解症状,但术后若缺乏良好的护理措施,患者易出现心理波动,不仅影响预后效果,也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给予良好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2]。

本文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采用细节化护理的效果展开讨论,具体内容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且顺利完成手术,同时排除并有严重肾脏疾病、恶性肿瘤、精神异常、认知障碍、拒绝配合治疗等情况。

通过住院编号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1岁,平均(51.4±2.6)岁;实验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4~72岁,平均(52.3±2.4)岁。

所有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协议书,在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上两组患者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优质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优质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优质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35例,参照数字奇偶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17例,实验组1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价值。

结果: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讨论:依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基本病情,通过运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加强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应用价值急性脑出血是临床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男性患者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该疾病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若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则再出血的可能性很大[1]。

本篇文章以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优质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4、资料与方法1.5 基础资料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35例,参照数字奇偶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17例,实验组18例。

实验组男10例,女8例,年龄为57~83岁,平均年龄为(72.3±5.7)岁,病程为3~17年,平均病程为(7.4±1.1)年;参照组男8例,女9例,年龄为58~84岁,平均年龄为(72.7±5.3)岁,病程为1~16年,平均病程为(7.1±1.4)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6 方法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体征检测、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病情观察等内容;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给予优质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如下:1.2.1病情观察:责任护士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要加强对病房的管理,夜间要加强病房巡查的次数,对于病情相对较为严重的患者,要将其设为重点护理对象,尤其是术后当天的患者注意观察以下:护理人员要实时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为患者实施测量血压,控制和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对于病情严重、心理状态较差、出血量较多或特殊情况的患者要予以特殊关注。

整体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整体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整体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行整体护理模式,研究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自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患者资料库中选取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组,根据数字表法分组,19例实验组患者术后护理中行整体护理模式,1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护理中行常规护理模式。

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10.52%、术后后遗症发生情况5.26%均明显更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行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整体护理模式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临床常见,患病人群中,中老年常见,临床特点是起病迅速、进展快速、病死率较高,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及时诊断及对症治疗,可促使患者临床成功抢救率明显提高[1]。

临床分析发现,需要给予高血压脑出血加强护理干预,临床目的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对此临床上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次探究中入组了38例患者且深入分析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行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在我院随机选取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间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均知情同意,利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19例实验组患者年龄46岁至77岁,中位年龄56.4岁,男女比例9:10;1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7岁至78岁,中位年龄56.5岁,男女比例8:11。

入组时,对比2组患者临床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1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护理中行常规护理模式:严格执行本院常规护理模式各项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检测患者血压水平并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给予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等。

19例实验组患者术后护理中行整体护理模式:(1)心理干预。

护士需要与患者构建有效沟通桥梁,对患者内心存在的疑虑及不良情绪进行充分了解,加强患者心理干预,有效疏导患者因长期卧床及患病等因素诱发的焦虑情绪、担忧情绪等,促使患者心理压力降低,促使患者康复进程加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比较
摘要】目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对比效果。

方法随
机自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患者资料库中选取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
后患者入组,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均实施1周传统护理模式,26例观察组患者行“患选护”护理模式,2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护理模式。

结果术后随访时间是6个月,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更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患选护”护理模式,
效果确切。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不同护理模式;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52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patient database of our hospital and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digital table.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of one week, 26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patient selection nursing" mode, and 26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ime was 6 months.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mode of "patient selection and nursing" is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Key word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operation;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effect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上常见,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术后,患者
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可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欲望起到抑制作用,降低患
者训练积极性,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

本组选取了52例患
者且对比分析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自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患者资料库中选取52例高血压性脑
出血术后患者入组,均知情同意,观察组26例,年龄52至79岁,年龄中位数60.3岁,男女比例16:10;对照组26例,年龄51至78岁,年龄中位数60.5岁,男女比例15:11。

入组时,对比2组患者临床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在术后第1周均实施传统护理模式,随机选取护士构建小组,人数
固定,人员固定。

术后第2周至第4周,分组进行护理,如下叙述。

2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护理模式:继续随机分派护士进行护理干预,出院后,每周给予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或者门诊复查,给予患者实施院外康复相关性指导,
监督患者认真执行。

观察组患者行“患选护”护理模式,由患者指定护士进行住院期间护理,出院后,指定护士每周给予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或者门诊复查,给予患者实施院外康复
相关性指导,监督患者认真执行。

具体操作方法是:术后第2周小组成员在患者
床旁待选,患者可综合评价每个护士,内容涉及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及责任心等,选择自己认可的护士进行护理服务,人数为2人,指定护士后,责任护士需要对
患者实施全程住院康复护理干预,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出院康复指导及随访处理。

1.3 效果评估[1]
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并判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则判定Ⅰ级;部分恢复日常生活、可独立进行家庭生活则
判定Ⅱ级;需要他人帮助进行家庭生活且行走时需要扶拐则判定Ⅲ级;卧床不起
但是存在清醒意识则判定Ⅳ级;植物人判定Ⅴ级。

1.4 统计学分析
对比分析数据时使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得出,术后随访时间是6个月,观察组患者死亡率3.84%(1/26)明显
更低,对比对照组患者死亡率23.07%(6/26),差异明显,x2=4.1270,P<0.05。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更优,分别是:Ⅰ级6例、Ⅱ级15例、Ⅲ级3例、Ⅳ级及Ⅴ级2例,对照组患者Ⅰ级1例、Ⅱ级7例、Ⅲ级10例、Ⅳ级及Ⅴ
级8例,x2=4.1270,5.0424,5.0256,4.4571,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复杂,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干预,临床研讨发现,和谐护患关系可促进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可获得理想护
理效果。

相关性文献报道,护理工作对象是人,不仅需要关注患者身体状态,还需要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通过开展整体
护理来促使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2]。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需要突出患者的社会人理念,尽力满足患者
作为社会人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采取患者选择护士的模式,促使患者满足治
疗需求及心理需求。

临床分析发现,开展整体健康护理模式可促使护患关系和谐,护理过程中,
强调护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患选护”护理模式可促使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
理工作顺利开展,可明显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明显改善患者预后[3]。

对于“患
选护”护理模式来说,基础是患者给予护士护理水平及护士个人魅力肯定,信任护士,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在语言和思想上,护患均可以顺畅交流并可以有效疏导
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正视疾病并积极主动的坚持康复训练,進而明显增强患
者康复效果。

另外,利用“患选护”护理模式干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可促使患者
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升,可促进患者最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临床认可度较高。

本组研究结果:术后随访时间是6个月,观察组患者死亡率3.84%(1/26)
明显更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更优。

综上,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患选护”护理模式的效果确切,明显
优于传统护理模式,可明显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张金利,路楷.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
的临床实践[J].护理研究,2018,(3).
[2] 刘爱琴.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快速康复护理对神经康复的优化效果[J].基层
医学论坛,2017,21(30):4200-4201.
[3] 刘晓敏,孟巍.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护理效果[J].母婴世界,2017(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