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中颅内压监测及临床意义

疗 叨. 东 牙 病 防 治 , 9 9 73: 0 . 广 19 , ()28
2 董红, 习华. 童牙源性皮瘘 2 朱 儿 6例 临 床
观察【 . J 临床 口腔医学 杂志, 0 5 2 (1: 】 2 0 , 11)
6 7 9.
3 于海俊. 源性面颊瘘 6 牙 O例 临 床 分 析 [ . J ]
张 斌 栗 洁 贾丛林
【 要】 目的 摘
探讨无创颅内压( IP 监测在高血 压脑 出血外 科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NC )
应用 NIP监测技术对 6 C 5例高血压脑 出
血患者术 前 、 后 进行监测 , 时评价 NC 术 同 I P监 测 在 手 术 治 疗 中 的 作 用 及 预 后 。 结 果
随 访 3个 月 , AD 按 L评 定 标 准 , I组 4 2例 ,. 2 0≤ 7
IP 53 k a I一 C < . P , Ⅲ级 3 0 2例( 11 , V级 6例(43 , 7. %)I V— 1. %)死亡 4例 ; Ⅱ组 2 3例 , P 53 ka ~ I  ̄ .0 P ,I Ⅲ级 4例(74 , V级 7例(04 , C> 1. %)1 V 3. %)
注 : 间 比较 . 组 尸 00 5 表 3 手 术 时 机 与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患 者 死 亡 关
系
致 继 发 性 脑 损 害 , 重 患 者 的病 死 率 、 加 致 氧 、低 血 糖 等 ,但 分 析 本 组 资 料 笔 者 认 残 率 。 2显 示 , 期 手 术 与 延 期 手 术 为 . 期 应 用 N C 表 早 早 I P监 测 有 助 于及 时 发 现
死亡 1 。 结论 2例 早 期 手 术 降 低 颅 内压 是 高血 压 脑 出血 治 疗 成 功 的 关 键 , 创颅 内压 监 测 可 及 时 发 现 病 情变 化 , 指 导 手 术 及 判 断 预 后 。 无 并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临床探讨

果 8 高血 压 脑 出血 患 者 中治愈 7 6例 7例 , 死亡 9 , 1. 例 占 0 %. 5 结论 血 肿量 在 3 L以上 患 者 , 0m 选择 合 适 的 手 术 方式 和 手 术
阳性细胞数上升 ,D 阳性细胞数下降 , D /D C C dC 比值 升高 , 与 对照组 比较 , 差异有显著性。 天地欣作为化疗的辅助用药 , 可起 增效作用 , 但无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i】 曹广 文 , 1 杜平 . 现代 癌症生物 治疗学[ . MI 北京 : 民军医 出版社 , 人
I】 S i fm I oh Mask O Ae a.f c o n alua a do 4 h e , siN, sai K , 1 et fitpe rl n/r gu Y t E r it pfoel et a ea y Ncrio aperin eios【. nr e t a, ni nt rp ac m l i dprif J a i n L n h O n u ta ti 】 JnJ acr hm t r 9 01( )18 . a C e e oh , 9 ,7 8 : 8 n C e1 5
■ 癌感臼鑫髓
因子 , 一 I 2能够保 证 T细胞存活和增殖 , L 增强活化的 T细胞产 有效率为 5 %, 巴细胞转化百分率 、 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 3 淋 N
也 均有 明显 上升 脚 。
生 ^一F , IN和 1一F 3 IN等细胞因子, 还能诱导或促进 N K多种细
胞毒性 T细胞活性 , 同发挥抗肿瘤作用I 共 ” 。 已有不少研究报道肿瘤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发生改变 , 主要表现为 C f细胞的升高 ,D* D D C 4C ;比值的降低 , / 说明肿瘤 患者机体免疫功 能受到抑制 , 逆转这种免疫抑制状态是肿瘤生 物治疗的重要内容1 2 1 。 上世纪 8 0年代香 菇多糖作为一种天然多糖 类生物反应调 节剂在 日本广泛应用于 消化 道肿瘤 、肺 癌和乳 腺癌的治疗[ 3 1 。 S i fm等报道香菇多糖对肿瘤细胞没有直接杀伤作用 , he gu 但通
高血压脑出血62例的外科综合治疗体会

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 J实用医技杂志, 0 , () 83 . ] 2 71 13 —9 0 4 : [] 方平, 5 潘晓龙, 周东升.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
[. J 中国抗生索杂志,073() 4 ・4 . ] 2 0,24: 52 8 2
[ WagS , eg 6 】 n HS n . hn Y甙a.el er asc t t ek h WH, ag C Y 1Iaha — oie o b a I t es adur -
高血压脑出血6' 的外科综合治疗体会 21  ̄ J
辛续伟 柳 浩然 昊海权 韩 冬
( 广东公安边防总 队医院神经外科 ,广州 广 东5 82 ) 10 9
【 要 】 高血压 脑 出血 是 临床 常 见的 危重 急症 ,是 老年人 的常 见病 、 多发 病 ,病死率 占脑 出血 性疾 病 的首位 ,采 用外科 手 术清 除血肿 ,是 摘 重要 的治疗 手段 。现 将 2 0 08年 9月至 2 1 00年 1 0月 6 高血 压脑 出血 患者 外科 综合 治疗 结果 报道 如下 。 2例 【 关键词 】 高血 压 脑 出血 中图分 类号 :R 4 . 73 3 文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7 - 14 (0 1 2 07 - 2 6 1 8 9 2 1 )2- 2 3 0
昏迷伴脑疝 4 例。入院后头颅C 检查显示:大脑皮层下出血 3 T 例,脑
基底 节区出血 4 ,丘脑部 出血 6 , 底节区 出血合并破入脑室 6 8例 例 基 例 ,出血量 1 ̄ 5 mL 5 10 ,平均 5 .mL 8 6 。其 中发病后 6 内手术 1 例 , h 6 62 h  ̄ 4 内手术 4 例 。 6 1 . 2治疗 方法 1. . 1钻颅血肿 穿刺引流抽吸术 2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汇总).ppt

此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脑水肿多已消退,血肿与
脑组织分界清楚,手术比较容易,再出血的机会也减
少。
.精品课件.
8
手术入路和方法
因出血部位的不同,也有区别
碎吸技术 立体定向技术 内窥镜技术 血肿溶解技术
.精品课件.
新技术
9
适应征
1.根据临床表现 2.根据血肿部位
.精品课件.
10
1.根据临床表现:
1)发病后病人呈嗜睡状态,临床状况为Ⅱ级者
•小脑出血的量一般在10-30ml之间 •因后颅窝容积小,邻近脑干,死亡率较高。
.精品课件.
30
Sano根据血肿大小把小脑出血分为下列三型:
(1980)
①小型血肿的最大直径 等于或小于2cm ②中型血肿的最大直径 为2-3cm ③大型血肿的最大直径 大于3cm。
.精品课件.
31
Little证明血肿横径3cm是个界限,大于此界限, 全部有脑积水,多数有脑室内出血,意识逐渐恶 化,应及时手术。
及时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而且能减少血肿周围 组织的水肿和坏死,使神经功能的最大限度恢复。
②早期手术 (即在出血1-5天手术)
此时手术效果较好。因为出血1天内植物神经中枢功能 紊乱,生命体征多不稳定;而出血数天后,血肿和脑水 肿造成的颅内压增高逐渐明显,都不利于手术。
③晚期手术 (即在出血1-2周后)
– Ⅱa型为壳核锥体束型: 血肿仅破坏部分椎体束 – Ⅱb型为锥体束脑室型: 血肿大部破入脑室
充填脑室或脑室系统铸型
.精品课件.
17
【手术技巧】
1.经颞叶入路 2.经外侧裂入路
.精品课件.
18
二.丘脑血肿(基底节内侧型血肿)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和护理

5 . 3 防针刺 伤安 全 型 留置针 具 有专 利 的尖 端设 计 和 处 理。 减少穿刺时的阻力 , 保证成功 的血管穿刺 ; 柔软 的内管使 患 者感 觉更舒适 ; 具有 良好 的生 物相容性 , 减 少并发 症能达 到较
【 l 】 代莉莉深 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叨 . 实用护理杂志 , 2 0 0 2 , 1 8
( 2 ) : 5 5 .
( 收稿 日 期: 2 o 1 3 - o 6 一 O 1 )
高血压脑 出血的外科治疗和护理
石 丽 ( 西 山煤 电集 团公司职工总医院, 山西 太原 0 3 0 0 5 3 )
■ 鬯密窳
护理 。
为原则的现代输 液理念 ,及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用药通道 , 保 针头滑脱 最大 的后果就 是 出血 ,除造成
4 . 5 针头 滑脱
护患者血管 , 提高 了护理质量 , 使护患关 系更加融 洽。
参 考文献
局 部大块皮 下瘀 血之外 , 还会给患者造成 心理上的 阴影 。如进
2 治 疗 与 护 理
液治疗 , 可有 效地避免护士操作时发生针刺伤。 5 . 2 无针接头 的分隔膜采 用光滑 的曲面设计 ,可快 速彻 底地 清洗消毒 , 没有边 缘缝隙 , 使细 菌不易定植 , 通畅 的流径 , 细菌不易接种 , 且保证高流速 。 从 而降低 了感染率 , 保证了患者
治疗安全 。
4 1 例 患者行手术 治疗 , 其余 1 6例患者行保 守治 疗 , 主要 治疗措施有 : 控制血压 ; 消除脑水肿 ; 止血 、 抗感染 治疗 ; 营养支
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方法选择(全文)

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方法选择(全文)【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大骨瓣开颅;外科疗法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外科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临床疗效是肯定的,但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临床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对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处理。
尽管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可及时清除血肿,并可同时去除骨瓣以积极充分减压,但其是否可明显有效提高外科疗效,降低临床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尚存在较大争议。
我们回顾性分析本院121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患者颅内血肿量,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系统地观察78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并与同期43例采用大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为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0至2009年本院共收治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1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30~60 ml。
随机分为小骨窗开颅术组(78例)和大骨瓣开颅术组(43例)。
采用Scandinavian中风量表对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术前GCS评分进行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临床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2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早期(<24 h)接受手术治疗。
小骨窗开颅术组:根据头颅CT轴位扫描最大血肿层长径和血肿层厚度值,设定骨窗范围:骨窗大小=最大血肿层长径的1/2×血肿层厚的3/5。
骨窗大小一般为:(4.0~5.0)cm×(4.0~5.0)cm。
大骨瓣开颅术组:常规额颞骨瓣,骨窗大小一般(8.0~10.0)cm×(10.0~12.0)cm。
硬脑膜呈放射状或D形切开,常规清除血肿后血肿腔引流,减压缝合。
血肿破入脑室时在血肿清除后放置脑室引流管。
1.3 评价指标(1)手术时间;(2)术中输血量;(3)血肿清除满意率;(4)病死率;(5)术后并发症;(6)预后。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

血肿常在发病30分钟内形成,6小时 后严重占位效应及血流的分解产物对周 边脑组织的压迫和损害,使血肿周围的 脑组织由近及远的发生、变性、坏死, 水肿血管周围出血,颅压增高,产生一 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血肿
颅压增高
脑血流下降
水
肿
脑疝
脑损害
三、出血部位
以CT检查确定的高血压脑出血发生 6个部位: 1、壳核出血占61.2%,
次性血肿粉碎穿刺针。
开颅血肿清除术主要适应于血肿
部位不太深,出血量大,出血时间短, 中线移位明显或有脑疝形成的病人。小 脑血肿也多采取此法,以期达到顺利减 压的目的。
穿刺引流法包括CT简易定法穿刺
法及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术,适用于各部 位出血,特别是深部出血,如脑实质出 血伴脑室出血,但由于本法不能止血, 只有当无活动出血时方可进行。
2、大脑皮层出血占18%,
3、丘脑出血12.2%,
4、小腔出血7.5%,
5、脑干出血1.1%, 6、脑室出血:单纯很少。
将脑基底节区出血分为:
1、外侧型:壳核和外囊出血
2、内侧型:丘脑、丘脑下和内囊出血
3、混合型:内侧、外侧都有血肿,此 类型较多。
四、诊断
病史:病人既往一般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
II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
III级:需人帮助,扶拐行走。
IV级:卧床,但有意识。
V级:植物生存状态。
公认:
I级有15%,II级有25%,III级有30%,
IV级有25%,V级有5%,但如立即正规 的 康复治疗可以提高康复率。
手术操作过程:
开颅血肿清除术
手术操作过程:
钻孔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
一、概 述
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

1 一般资料 : . 1 本组 26例 , 性 15 , 1 男 2 例 女性 9 例 , 1 年龄 4 ~ 8 6 7 岁 , 有高血 压病 史 , 中年龄 < 0 3 例 ,1 6 岁 l3 , 均 其 5岁 1 5 到 0 1例 >
6 岁 7 例。 1 2
1 . 2临床表 现 :本 组 意识 状 态 G S 分 1—3分 5 例 ,2 9 C 评 51 1 1 分 l7 , ̄ 1 例 8 6分 3 5例 ,— 分 1 例 , 有去 脑 强 直 1 , 前 有 53 3 伴 0例 术 侧 瞳孔散 大 2 ,双 侧 瞳孔 散大 6 ,术前 有单 侧 肢体 偏瘫 5例 例 16 。 8例 1 手术 时机 : . 3 发病 6 时 内手术 8 例 , 8 时 13 ,~ 小 2 64 小 1 例 3 5日 2 例。 1 1 辅助 检查 :1 . 4 26例行 头 部 C T检 查 , 中壳 核 出血 16例 , 其 5 丘脑 出血 3 2例 , 尾状 核 出 血 2 例 , 肿 均超 过 4 m , 中 破人 脑 室 8 血 0 l其 者 5 例。 3 1 手术 方法 : 骨瓣 开 颅清 除 血肿 6 . 5 行 7例 , 骨 窗 开颅 19例 , 行 4 为 侧 裂人 路 。
21 0 2年 5月
表 1常见并发症发生例数( 例 %】
7 9
防血 压下 降 , 而使 局麻 药 的容 积增 大 , 平面更 不 易控 制 , 反 而 血压 波 动 明显 而取 消 ) 2 . 4注药 的 速度 : 用手 术 台背 板 抬 高 1—5 , 选 0 1。针尖 斜 面朝 向尾 端或 向下 。注 药 时间 2 5 , 速度 对麻 醉平 面的影 响不 明显 。 ~s注药 2 . 刺部位 , 组多 选择 L ~ , 肢 手术 大部 分要 用止 血带 , 5穿 本 2 3下 平 面 不 能低 于 T 2 在 药 物 浓度 和 容 积不 变 的 情 况下 , 刺 部位 越 1, 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5月腰背痛恶心呕吐尿潴流感染神经并发症710668(留置导尿88)000.7%10.6%6.8%0%0%并发症例数发生率头痛27 2.7%腰麻在下肢手术麻醉起效快,操作简便,效果可靠满意,用药少、费用低,无局麻中毒之虞。
临床上开展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其并发症多而影响。
[1][2]再就是麻醉无法延时,且因硬膜外麻醉技术日臻完善有关。
本组全部选择低位腰麻,笔者以为减少腰麻术后并发症应做到以下几点:2.1提高穿刺技术,保持正中穿刺硬膜,提高成功率。
2.2选用7号长针头(笔者曾用5号长针头,终因其太软而难以掌握而放弃)。
保持针头锋利且有较长斜面能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且有明显的突破硬膜的特殊感觉。
2.3局麻药的配置:选0.75%的布比卡因注射液7.5~20mg ,加入50%的葡萄糖注射液0.3~0.5ml 。
保持葡萄糖浓度<10%(原配置液种曾加入麻黄碱注射液20~30mg ,但经临床实践,并不能有效预防血压下降,反而使局麻药的容积增大,而平面更不易控制,血压波动明显而取消)2.4注药的速度:选用手术台背板抬高10~15°,针尖斜面朝向尾端或向下。
注药时间2~5s ,注药速度对麻醉平面的影响不明显。
2.5穿刺部位,本组多选择L2~3,下肢手术大部分要用止血带,平面不能低于T12,在药物浓度和容积不变的情况下,穿刺部位越高平面越高。
2.6麻醉时间180~240min ,所有手术时间应少于150min ,否则出现术中的平面下降,肌松不良,甚至疼痛状等。
本组腰麻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腰背痛头痛,还与患者对麻醉手术的恐惧紧张有关,部分病人还有受伤后轻度的精神障碍。
所以我们应注意患者术前、术中病人精神情绪变化,做好术前宣教解释工作,加强医患间的相互沟通,倾听病人诉求,还可在术前适当应用镇痛、镇静剂等,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总之,本组腰麻患者术后并发症并发作病例少,且症状轻微,不影响患者的术后正常出院。
只要我们选对病例,正确操作,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就能收到神奇的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1]刘俊杰.现代麻醉学[M].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98.[2]叶平安.应用麻醉学[M].第一版.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41.*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二医院神经外科(037031)2012年3月22日收稿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0-0079-02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秦仪*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 )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自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病。
西方国家脑出血(ICH )占全部脑卒中8~15%,而我国高达21~48%。
大多数为患病的老年人,30日死亡率为35~50%半数死于发病后两日内,存活者多留有严重残疾[1]。
伴随头颅CT ,MRI 广泛应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得到广大神外科认可。
我院于1998年至今手术治疗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16例,男性125例,女性91例,年龄46~78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年龄<50岁31例,51到60岁113例,>61岁72例。
1.2临床表现:本组意识状态GCS 评分15~13分51例,12~9分117例,8~6分35例,5~3分13例,伴有去脑强直10例,术前有一侧瞳孔散大25例,双侧瞳孔散大6例,术前有单侧肢体偏瘫186例。
1.3手术时机:发病6小时内手术82例,6~48小时113例,3~5日21例。
1.4辅助检查:216例行头部CT 检查,其中壳核出血156例,丘脑出血32例,尾状核出血28例,血肿均超过40ml ,其中破入脑室者53例。
1.5手术方法: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67例,行骨窗开颅149例,为侧裂入路。
2结果216例病人中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分级:1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能力,1级46例(21.2%);2级:部分恢复或独立生活,2级78例(36.1%);3级:需要人照顾,可扶拐行走,3级46例(21.3%);4级:卧床,但意识清楚,4级14例(6.4%);5级植物生存,4例,(1.8%);死亡28人(13.0%)。
3讨论3.1手术时机:高血压脑出血从病理生理变化看,脑出血后6~8小时,血肿周围出现脑水肿,脑组织坏死,而随时间增加而加重,24%死于24h 内,44%死于48h 内,70%死于1周内[2]。
由此可见,大部分死亡发生于出血早期,患者采用颅内压监测,证实颅内压确有一过性增高,因此支持早期手术,以解决高颅压问题。
近年来研究表明尽早清除血肿,有助于减少凝血过程血液成分崩解释放有毒活性物质以及其他炎性介质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手术7h 内再出血风险高,因此,HICH 手术选择发病后7~24h 为好,对于手术适应症者,应在直视下清除血肿,彻底止血,术后再出血几率可降低,应该尽早手术,打破恶性循环,减少死亡。
3.2手术适应症:手术目的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压,使受压脑组织有恢复的可能。
是否手术可考虑下述几点:①出血部位:浅部出血优先考虑手术。
脑干出血手术效果不理想。
②出血量:大脑半球出血量大于30ml ,小脑出血量大于10ml 考虑手术。
③病情演变:出血后病情进展迅速,短时进入深昏迷,不考虑手术。
④意识障碍:神志清楚多不考虑手术,发病后意识障碍轻,后缓慢加深,以及来院后中度意识障碍,考虑手术。
⑤发病后血压过高,大于200/120mmhg ,眼底出血,有心,脑,肾严重疾病,多不考虑手术。
⑥深昏迷,去脑强直,四肢软瘫,单侧,双侧瞳孔散大,病情已处于晚期,不考虑手术。
3.3手术方式及入路的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发病率高,预后差[3],目前多倾向于微创手术[4-5],手术方法的选择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对于血肿清除的手术入路,应根据头颅CT ,核磁共振扫描结果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
本组手术方法多选择小骨窗开颅,入路时间短。
手术创伤小,出血少。
常规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非手术侧。
翼点切开头皮6~8cm ,撑开头皮,咬出骨窗直径约2.5~3.0cm ,骨窗尽可能靠近蝶骨嵴,以更好显露外侧裂。
十字切开硬脑膜,显微镜下开放侧裂池,缓慢放出部分脑脊液清除部分血凝块,使额颞部脑组织回缩,沿蛛网膜下腔分离侧裂,注意保护好侧裂血管,沿途可见大脑中动脉分支,保护好,向后内侧解剖出脑岛被盖,在岛叶表面大脑中动脉分支无血管区将岛叶切开1cm ,既可达血肿腔,微型吸引器,低负压,吸除血凝块,避免损伤脑组织,以棉片保护表1常见并发症发生例数(例%)79内蒙古中医药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率逐年上升,胰岛素强化治疗需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并根据血糖调整用量。
传统的胰岛素注射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
传统的胰岛素注射为一日多次,血糖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采用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组合的输注方式,由于它模拟正常人体胰岛B 细胞胰岛素分泌方式,符合正常生理需要胰岛素释放和吸收,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一年来,对我科就诊的20例使用胰岛素泵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经验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1.1一般资料:住院2型糖尿病共40例患者,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病史为3~10年,根据自愿的原则将他们分为两组: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组20例和多次皮下注射组20例,所有患者均要求DM 饮食,并接受DM 知识教育。
1.2方法:多次皮下注射组20例患者于三餐前及22:00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组20例均遵医嘱使用美国美敦力胰岛素泵,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置于胰岛素泵内,根据患者用泵前胰岛素总剂量或其当前体重计算,由负责医师计算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通过皮下埋置针头于24小时持续输注,医师根据血糖和病情调整胰岛素用量。
1.3观察指标: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临睡前或00:00,(如遇患者有饥饿感、出汗、心慌、头昏等低血糖症状应随时监测末梢血糖),胰岛素类似物用量、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反应、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等。
1.4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程、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小时C 肽等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数意义(P >0.05)(见表1),治疗后两组各时点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两组血糖比较,CSII 低于MSII 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 >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的控制血糖。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情况比较2.2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及胰岛素类似物用量在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的前提下,CSII 组血糖达标时间较MSII 组明显缩短(P <0.01)且胰岛素类似物用量显著减少(P <0.01)见表2。
表2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类似物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3讨论经一些研究提示,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在糖耐量减低时就已经存在。
一旦出现2型糖尿病,可能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要表现,胰岛素治疗仍是糖尿病的治疗措施中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本组别例数血糖达标时间d 胰岛素类似物用量u 低血糖发生率%MSII 20 6.3±3.141.2±6.525%(5/20)CSII 20 3.8±1.233.6±4.610%(2/20)P 值<0.01<0.01<0.05组别例数年龄病种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 血糖(mmol/L )空腹c 肽(ug/L )餐后2h c肽(ug/L )MSII 2043.5±6 4.9±2.811.41±4.1216.78±5.27 2.76±0.92 4.27±1.16CSII 2042.5±5.5 4.7±2.712.13±4.7217.23±5.58 2.95±1.02 4.63±1.32P 值>0.05>0.05>0.05>0.05>0.05>0.05好脑组织,对于与脑组织粘连紧密的血凝块,勿强行清除,发现活动性出血,小电流双极电凝彻底止血,勿大范围使用电凝,避免脑水肿,加重脑损害,对于较大血肿,不强求彻底清除血肿,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即可[6]。
血肿清除后,查无活动性出血,盖止血纱,防止创面渗血,内置引流管,可以观察术后是否有出血,也可以起到引流减压的作用,常规关颅,引流管可在术后24~72h 拔除。
以骨瓣开颅对患者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如将骨瓣回纳,不利于术后脑水肿,但对术前已有脑疝发生或有脑疝前兆或血肿特别巨大[7]宜行去骨瓣减压,已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