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讨论的思路展开
如何撰写一篇深入思考的本科毕业论文讨论部分

如何撰写一篇深入思考的本科毕业论文讨论部分撰写一篇深入思考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
讨论部分作为整篇论文的核心,需要我们思考不同的问题,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些撰写深入思考的本科毕业论文讨论部分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1. 确定讨论的范围和目标在开始撰写讨论部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讨论的范围和目标。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回顾研究的问题陈述,并将其与论文中的其他部分相联系。
我们应该明确我们在讨论中要解决的问题,并展示我们对研究结果的深入思考。
2. 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在论文的讨论部分,我们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之前的研究目标,逐个讨论每个研究结果,并解释其与研究问题的关联性。
我们可以引用研究数据、图表或其他材料来支持我们的观点,并提供具体的案例或实例来说明我们的思考。
3. 比较与讨论现有研究为了深入思考我们的论文,我们还可以比较和讨论与我们所研究问题相关的现有研究。
我们可以分析这些研究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我们的独特见解或证据。
这种比较和讨论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我们的研究结果,并为我们的结论提供更加可靠和有说服力的证据。
4. 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建议除了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释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我们的研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这些建议可以包括对我们所研究问题更深入的探索、研究方法的改进或其他相关问题的探究。
在提出建议时,我们需要合理、具体地解释为什么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提供具体的方向或方法。
5. 总结讨论部分最后,我们需要总结整个讨论部分,并简要回顾我们研究的目标、方法和结果。
我们可以对整个讨论部分进行总体的评价,指出我们的研究的贡献和局限性。
在总结时,我们可以提出对讨论部分的扩展,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撰写一篇深入思考的本科毕业论文讨论部分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逻辑清晰:我们的思路和论证应该有清晰的逻辑,读者能够明白我们的思考过程和结论。
如何写好大学论文的讨论部分

如何写好大学论文的讨论部分在大学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讨论部分通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解释和讨论,同时也要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本文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写好大学论文讨论部分的技巧和指导。
一、理清思路,结构清晰在撰写讨论部分前,首先要理清思路,对前文的研究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逐个讨论关键问题。
确保讨论部分的结构清晰,有条理。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按主题、按研究目标、按方法等不同的方式进行组织。
二、对研究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在论文的讨论部分,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
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与前人研究进行比较,引用相关的文献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应该客观地指出研究结果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对于研究结果的解释,应该合理、充分,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三、提出合理的解释和建议在讨论部分中,不仅要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阐述,还要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这些建议和改进方案应该是科学合理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可以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应用进行展望。
四、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尽量避免使用主观性强的词语。
可以使用一些科技词汇和学术术语,但需要确保读者能够理解。
句子要简洁明了,语言通顺流畅,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论文的主旨和观点。
总结起来,写好大学论文的讨论部分需要理清思路,结构清晰,对研究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释和建议。
同时,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确保论文的可读性和科学性。
通过合理的写作技巧和努力,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写出一篇出色的大学论文的讨论部分。
怎么分析议论文的思路方法

怎么分析议论文的思路方法分析议论文的思路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明确论题:首先要明确要分析的议论文的论题,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2. 阅读理解:仔细阅读议论文,并确保对作者的论点、证据和结构有充分理解。
注意文中的论述方式、论证手法和论据是否合理及其说服力。
3. 结构剖析:拆解整个议论文的结构,了解作者的论述脉络和逻辑关系。
掌握整体框架和各个部分的功能,比如导言(引出论题,简要陈述主要观点)、正文(论证或展开具体议论)、结论(总结主要观点,概括论证结果)等。
4. 论点分析:识别主要论点和支持论点的细节,理解作者的观点是否一致和清晰。
注意辨认作者的论证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因果关系等,并分析其有效性和合理性。
5. 证据评估:评价作者提供的证据是否充分、可靠和有说服力。
检查论据的来源是否权威、数据是否准确、引用是否恰当等。
6. 论证策略:分析作者使用的论证手段和策略,如比较对比、例证、对立论证等。
探究这些策略对于增强作者说服力的作用,并分析其利弊。
7. 各自观点:分析作者的角度和立场,考虑作者可能的动机和利益关系。
同时,也要考虑对立观点,了解不同意见的根据和理由。
8. 文本解读: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细致分析,揭示作者意图和目的。
注意文本的修辞手法、概念性词语的解释、具体案例的引入等。
9. 总结评估:综合以上分析,对作者的论证成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作者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给出个人观点和建议,或提出对话和对抗观点等。
以上的思路方法可以帮助你分析议论文,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论述内容。
最后,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总结,写出一篇超过1500字的议论文。
论文的思路

论文的思路
一篇论文的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研究背景和问题陈述:简要介绍所研究领域的基本背景和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或目标。
2. 相关研究综述: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讨论其优点、不足,并指出当前研究的空白或需要解决的问题。
3. 研究方法和数据:描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等。
详细说明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 研究结果和分析:展示并分析实验或调查的结果,以图表和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解释实验现象或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统计显著性。
5. 讨论和解释: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的解释和讨论,解释为什么结果是如此,与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或改进。
6. 结论: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贡献,回答研究问题,并强调研究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7. 展望和未来工作: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改进的方面,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每个论文的思路可能因研究领域和具体的研究问题而有所不同,但以上的思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有助于构建论文的逻辑框架和条理性。
论文的思路及方法怎么写

论文的思路及方法怎么写
在撰写任何一篇学术论文时,思路及方法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清晰、合
理的思路能够指导研究的整个过程,而合适的方法选择则有助于研究的有效实施和结论的可信性。
本文将讨论论文的思路及方法应该如何写作,以指导研究人员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思路的设计
论文的思路设计应该从研究问题出发,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写作思路时,首先应该明确研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明确问题的研究范围和限定条件。
其次,需要梳理现有研究的进展和不足,结合前人研究经验,确定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突破点。
最后,根据问题和创新点,确定研究的框架和脉络,安排好论文的结构,确立论文的逻辑链条。
方法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是确保研究可信度的重要保障。
方法的选择应该依据研究
问题的性质和要求,考虑方法的适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
在选择方法时,需要注意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
思路与方法的融合
论文的思路与方法应该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思路的展
开和方法的衔接,确保研究的整体逻辑清晰和严谨。
思路的精心设计能够指导研究的方向和进度,而合适的方法选择能够落实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操作,二者相互配合,使研究取得预期的成果。
总结
在撰写论文的思路及方法时,应注重深入思考和理性选择,确保论文内容的科
学性和可信度。
总而言之,在研究问题明确、创新点突出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思路设计和适切的方法选择,共同助力研究者在学术道路上取得成功并为学术界贡献新的智慧和成果。
如何撰写有深度的毕业论文讨论部分

如何撰写有深度的毕业论文讨论部分毕业论文的讨论部分是整篇论文的核心之一,它不仅能够展示作者对研究结果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还能体现作者的学术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撰写这一部分往往是一个挑战。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如何撰写有深度的毕业论文讨论部分。
一、明确讨论部分的目的在开始撰写讨论部分之前,我们首先要清楚它的目的。
讨论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解释和评价研究结果,将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进行比较和对比,探讨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影响,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紧密围绕研究结果展开讨论部分应以研究结果为基础,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在描述研究结果时,要客观、准确,避免过度解读或夸大其意义。
同时,要将研究结果与研究问题和假设相联系,说明研究结果是否回答了研究问题,验证了假设。
例如,如果研究结果表明某种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在讨论部分就要详细分析这种提高的原因,是教学方法本身的优势,还是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环境等。
三、与前人研究进行比较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进行比较是讨论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自己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也可以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在进行比较时,要全面、客观,不仅要比较研究结果的相似之处,还要分析不同之处,并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
同时,要引用相关的文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比较更加有说服力。
例如,如果前人的研究发现某种药物对治疗某种疾病的效果不明显,而自己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物具有显著的疗效,那么在讨论部分就要详细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如研究对象的差异、药物剂量的不同、治疗时间的长短等。
四、探讨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影响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影响是讨论部分的重点之一。
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研究结果的意义,说明研究结果对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有何贡献。
在探讨理论意义时,要分析研究结果对现有理论的补充、完善或挑战,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或假设。
毕业论文中讨论部分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毕业论文中讨论部分应该注意哪些要点毕业论文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而其中的讨论部分更是整篇论文的关键所在。
这一部分不仅能够展示作者对研究结果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还能体现出作者的批判性思维和学术能力。
那么,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讨论部分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要点呢?首先,要紧密围绕研究结果展开讨论。
讨论部分应该是对研究所得出的数据、现象和结论进行的深入剖析和解读。
不能脱离实际的研究结果,天马行空般地进行论述。
在阐述时,要清晰地指出研究结果所支持的论点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比如,如果研究结果表明某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那么在讨论中就要详细说明这种效果是如何体现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还是改善了学习方法等。
同时,也要思考研究中可能存在的样本量不足、研究时间较短等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其次,要与前人的研究进行比较和对比。
在讨论部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对比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比,可以凸显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独特之处,也能够发现与前人研究的一致性和差异。
在进行比较时,要客观公正,既不能过分夸大自己研究的优势,也不能刻意贬低前人的工作。
如果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相符,要说明这种一致性对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有何进一步的支持和推进作用。
如果结果存在差异,要深入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对象有别,还是研究背景和条件发生了变化。
通过这样的比较和分析,能够更好地定位自己的研究在学术领域中的地位和价值。
再者,要对研究结果的实际应用和意义进行探讨。
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为了学术研究,更应该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讨论部分,要思考研究结果对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政策制定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比如,一项关于某种疾病治疗方法的研究,在讨论中就要探讨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推广性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效益。
同时,还要对研究结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议论文思路展开的8种方法

议论文思路展开的8种方法!导语:面对作文我们到底该如何去构思,本文为你全面解读作文该怎么写,思路该如何展开!1总分开路开头总提问题,然后话分两头剖析,结尾归纳论点,全文构成总分总的关系。
中间分说依据一分为二、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
2纵深开路根据论点逐层论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考。
一般用于需要深层剖析事理的文章。
3横向开路围绕论点向横的方向思索,把论述的广度逐步扩大,最后再收拢来。
一般用于议论文的事实列举。
要注意的是:一则必须紧扣论点展开,一则不能堆砌,展开的各面务必分属不同角度。
上举佳作《我们》即是这一思路。
4纵横交错开路一般用于比较复杂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全文的间架上,在一个段落内极少见到。
5对比开路其中一个方面是正面的,一个是反面的。
往往是用反面的来突出正面的。
行文过程,一般是先正后反;但如果是用正面的来论证反面是错误的,行文过程又往往是先反后正。
6类比开路通过讲故事、打比方或引用成语典故,对某些属性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阐明问题,论证论点。
行文结构,一般总是先概述用来类比的故事、寓言、成语典故,再引申到要说明的道理上来,进行类比阐发。
最关键之点是借以类比的事物和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要有共同的属性,要类比得合乎逻辑,要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材料作文基本采用这种思路。
7逆转开路先从一个方面论述问题,后面忽然来个逆转,否定前面的看法,论述另一种看法,思路发生了大转折。
一般常用于对某些错误认识的分析批判。
8生发开路有些议论文,上文从正面立论,直接阐明了作者的主张或见解,下文针对某些人不同意作者主张的看法进行驳斥,从而间接论证作者的主张,我们把这种思路称之为生发开路,或叫“生发开,驳异论”。
这种辩证开路不但使正面立论更充分更周详,而且有妙笔生花之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on of pharmaceuticals :nervous sys 2tem and psychotropic drugs (4)(con 2tinuation 3)WAN G Wei(The Scientif ic and TechnicalInf orm ation Instit uteof S hanghai M unici pal D rug A dm i nist ration ,S HA N GHA I 200040,Chi na )[KE Y WOR DS] patents ;drug ,nervous system ;psychotropic drugs ;sertraline ;mivacurium chloride ;administrative protection of pharmaceuticals(未完待续)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Chin J New Drugs Clin Rem ),2003年12月,22(12):7622765.论文讨论的思路展开喻东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收稿日期] 2003201224 [接受日期] 2003203224[基金项目] 南京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后备人员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028055)[作者简介] 喻东山(1960-),男,湖北黄梅人,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精神药理研究。
[联系人] 喻东山。
Phn :86225237020011,ext 6304[关键词] 论文;精神分裂症;氯氮平;讨论;思路;利培酮[摘要] 论文讨论的内容尽管千变万化,但它组建的形式仍有规律可循。
本文从描述、对比、机制、结论及用途5方面,分析如何运用论文的每一个数据,以完成论文讨论的思路展开。
[中图分类号] B812,22;B812,2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27669(2003)1220762204 在1999年《四川精神卫生》杂志12卷第1期上发表的“论文讨论的分解与合成”[1]一文中,曾有“如果你感到论文讨论入手困难,你可将论文讨论分解成若干小标题来回答,然后将这些回答有序的合成一个整体”。
可是如何分解呢?“在论文的‘结果’写好以后,从结果中挑选几个可能有意义的数据,然后对每一个数据提出同样的问题,即‘该数据说明或解释了什么’。
”这样,整个讨论就被分解成一个个问答题,从而降低了讨论的难度。
但怎样回答每个问答题,又成了新问题。
本文拟从描述、对比、机制、结论及用途5方面回答每个问答题,以期完成论文讨论的思路展开。
描述 要想推导结论,首先需“提出论据”,有些论据涉及的领域过于专门,可对相关术语“作一简介”,如果论据可能受到质疑,应先“解问释疑”。
为了解问释疑,有时需“数据证实”。
1 提出论据 “讨论”中的论据与“结果”中的数据在表达上不尽相同,前者是专业描述,后者是统计文字。
如统计文字为“氯氮平组的心动过速发生率为48%(24/50),而奋乃静组则为12%(7/5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6.09,P <0.01)”,转化为专业描述则为“氯氮平组的心动过速发生率(48%)明显高于奋乃静组(12%)(P <0.01)”。
2 作一简介 一个术语是否过于专业,是相对于特定读者群而言的。
对精神科医生来说,即使是一般的遗传学概念,也显得过于专门,需要作一简介。
简介的目的是便于读者理解后面的推论。
如“多基因遗传的特点是各级亲属的发病率均高于普通人群,其遗传作用的大小用遗传率表示(简介术语)。
本组资料的遗传率为151%(论据),因为在多基因遗传疾病中,若有一个显性主基因,则遗传率可超过100%(论证),故本组高发家系的遗传方式为一个显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结论)”。
3 解问释疑 目的是说明论据的合理性。
如“2wk 氯氮平血药浓度与4wk 疗效做相关”,就会受到质疑:“2wk 血药浓度怎能与4wk 疗效做相关?”解释为:“在稳态浓度下,2wk 与4wk 血药浓度理论上相同,鉴于4wk 血药浓度与4wk 疗效可做相关,故2wk 血药浓度也可与4wk 疗效做相关”。
4 数据证实 目的是要说明,可疑的干扰因素对统计结果并无影响。
如“利培酮(risperidone,商品名:维思通)组与氯氮平组的促甲状腺素(TSH)有显著差异,这是否是氯氮平组的病程比利培酮组长所引起(可疑的干扰因素)”。
答曰:“我们将2组合并以后,其总病程与TSH并无相关性(对统计结果无影响),从而排除这种可能性”。
对比 若本论据与文献(既往发表的相关专业文献,下同)结果一致,提示其可重复性,有时为了强化这种一致性,可与文献逐项“对比陈列”;有的文献结果表面上与本论据无关,但通过某种机制与本论据联系起来,却发现两者“不谋而合”;若本论据与文献结果不一致,则应“分析原因”;若本论据找不到文献可比,可写作“既往未见类似报道”,暗示其为首次报道。
1 对比陈列 意在强调其可重复性,暗示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如“既往报告自杀未遂者以女性占优势,本研究自杀未遂女性是男性的5倍(对比陈列之一);既往报告自杀未遂者年龄多在年轻成年到成年,本研究自杀未遂组的平均年龄为38a(对比陈列之二)”。
2 不谋而合 这种机会不多,只有在2种类型数据的机率惊人的相似时,才用得上。
如“既往文献表明,约有1/3的抑郁症病人脑脊液52羟吲哚乙酸(52 HIAA)水平降低,而52HIAA水平降低又与自杀行为相关联[2],在我们的18例抑郁症样本中,恰好有1/3的病人有自杀行为,这与抑郁症病人脑脊液52 HIAA水平降低的机率相一致”。
3 分析原因 即寻找本文结果与文献在“研究对象”、“处理方法”、“评价方法”和“统计手段”上的差异,目的是说明为何不一致。
一般说来,其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而不是削弱自己的论据,但如果方法学问题太明显,也不得不直面相陈。
3.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差异可能说明2结果为何不一致。
如“国外报告氯氮平有效浓度为350~420μg・L-1[3](文献结果),而我们的结果是200~375μg・L-1(本文结果),比国外的低(2结果不一致),这是因为国外研究的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而我们研究的是普通精神分裂症(研究对象差异),有可能普通精神分裂症比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浓度为低(为何不一致)”。
3.2 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的差异可能说明2结果为何不一致。
如“国外报告阿米替林的抗抑郁有效率为80%[4](文献结果),而我们的结果仅为60%(本文结果),比国外报告的显著为低(2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国外阿米替林的平均用量为244mg・d-1,而我们的仅为166mg・d-1(处理方法不同),故有效率较低(为何不一致)。
3.3 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差异可能说明2结果为何不一致。
如“本研究的氯氮平心动过速发生率为50%(本文结果),文献的心动过速发生率为25%[5](文献结果),可能是因为我们2wk评价心率,而文献8wk评价心率之故(评价时间不同)。
随着评价时间的延长,心动过速不良反应倾向耐受,故本研究的心动过速发生率比文献报道的为高(为何不一致)”。
3.4 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的差异可能说明2结果为何不一致。
如“本研究发现,氯氮平的疗效显著高于奋乃静(本文结果),而张启明报告2药疗效相似(文献结果),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使用t检验,而张启明使用χ2检验之故(统计方法不同),因为t检验比χ2检验敏感,故更易得出阳性结果(为何不一致)”。
机制 探索机制是为了寻求论据的解释,如果要解释2事物间的关联,需要寻找其“连接点”;有时连接点有好几个环节组成,则形成了“推理链”;如果存在多种解释,则用“排除法”排除不合理的解释;如果解释从多个领域展开,则称为“数路并进”;如果无现成理论解释,也可自己“提出假说”。
1 连接点 通常是指2事物间的共同属性。
如“平时有经前综合征的妇女产后抑郁发生率高,因为经前综合征和产后抑郁症都与雌激素或孕激素撤退(共同属性)有关,如果该妇女对经前激素的小撤退敏感,则很可能对产后激素的大撤退更敏感(共同属性将经前综合征和产后抑郁症联系起来)”。
2 推理链 当不能直接找到连接点时,则通过几个环节将2事物联系起来。
如“自杀组的醒起时间比对照组的明显延长(P<0.05),所谓醒起时间,是指醒来到起床的时间(简介术语),醒起时间延长可能反映了精神运动性阻滞,而精神运动性阻滞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 E)能低下相关联,而中枢N E能低下又与抑郁性自杀行为相关联。
故抑郁性自杀行为与醒起时间延长相关联”。
此段借精神运动性阻滞—中枢N E能低下这2个环节将醒起时间和抑郁性自杀行为联系起来。
3 排除法 目的是排除不合理的可能性,留下合理的可能性。
如“同服利培酮1mg・d-1升高催乳素水平的变异性却很大。
有2种可能性,一种是对利培酮代谢的变异性所致,另一种是下丘脑2漏斗部D2受体敏感性变异所致(2种可能机制)。
因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来说,确有药物代谢快慢之分,却无下丘脑2漏斗部D2受体功能异常之说,加上不服药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催乳素水平与正常人无差异,提示精神分裂症的下丘脑2漏斗部D2受体敏感性无改变(排除1种可能性),故催乳素升高的变异性可能是药物代谢的变异性所致(剩下1种可能的机制)”。
4 数路并进 从几个领域探索机制,可得出较全面的解释。
如“本研究显示,抑郁症的总病程长可能增加自杀危险性。
从生物学上看,52羟色胺(52HT)对中枢神经元有营养作用,总病程长增加了抑郁反复发作的概率,延长了52HT低下的持续时间,加重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营养不良,进一步抑制了52HT的作用,从而增加了自杀危险性(生物学一路)。
从心理学上看,反复抑郁发作增加了抑郁症病人的绝望感,也促进自杀发生(心理学一路)”。
5 提出假说 在无现成理论的前提下,只要推理符合逻辑,且无反对证据,又能解释论据,便可提出假说。
如“抗精神病药的起效过程呈先快后慢的指数曲线过程,其机制不清(无现成理论),可能是病情严重程度与起效速率成正相关(提出假说),用药之初病情较重,故起效速率快,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减轻,故起效速率变慢(假说解释论据)”。
结论 推导结论最简单的方法是从论据直接推出结论,称为“直言判断”;如果1个论据得出多个可能的判断,则需从中选择1个为结论,称为“选择判断”;如果不能直接得出结论,而要通过论证推导结论,则称为“三段论”;如果以前1个结论为新论据,再推出新结论,称为“连环推理”;最后,将多个小结论归纳为总结论,称为“汇溪成河”。
1 直言判断 是从专业描述得出直觉判断,通常会用“提示”转承。
如“当2wk氯氮平血药浓度为300~400μg・L-1时,4wk阳性症状因子显效率(9/13)比此范围外的(6/25)显著的高(P<0.01)(专业描述),提示该浓度为阳性症状的早期治疗窗(直觉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