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案要点

合集下载

护理教育学第三章第三节教案

护理教育学第三章第三节教案

护理教育学第三章第三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护理教育学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2.掌握护理教育学中与教学计划相关的理论知识;3.掌握护理教育学中教学计划编制的步骤和要点;4.能够根据护理教育学的理论知识编制教学计划。

二、教学内容2.1 护理教育学第三章第三节的理论知识2.1.1 教学计划的概念教学计划是教育活动的规划和组织过程。

它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

2.1.2 教学计划的重要性教学计划的编制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1.3 教学计划的编制步骤教学计划的编制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学习者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制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需要教授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3.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4.安排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整合起来,制定出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

5.设计评价方式:制定合适的评价方式,用于检查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6.修订教学计划: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时修订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2.2 教学计划编制实例分析本章节还将通过一个实例对教学计划的具体编制进行分析,并对每个步骤进行进一步的解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计划的编制方法和要点。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的方式,传授护理教育学第三章第三节的理论知识。

2.实例分析:通过举例的方式,对教学计划的编制方法进行详细解读。

3.讨论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共同探讨教学计划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对学生在教学计划编制方面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辅导和教学建议。

五、教学资源•PowerPoint课件: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例分析的案例;•教材:《护理教育学》第三章第三节。

初中化学第三章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第三章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第三章讲解教案
主题:物质的化学组成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3.了解化合物的概念和结构。

4.能够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物的成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难点:掌握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展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及其特点。

2.讲解
(1)化学元素:介绍元素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

(2)元素周期表:简要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织结构和分类原则。

(3)化合物:介绍化合物的概念和结构,以及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3.实践
让学生完成一些化学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四、作业
完成相关练习题,并思考一个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化学组成,通过讲解和实践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案(人教版选修2-1)

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案(人教版选修2-1)

高二数学选修2-1 第三章 第1节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人教实验B 版(理)【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选修2—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二、教学目标: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其表示方法;会用图形说明空间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向量及它们的运算律。

2.理解共线向量定理和共面向量定理及其意义。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掌握空间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及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的关系;掌握夹角和距离公式。

三、知识要点分析: 1.空间向量的概念: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注:向量一般用有向线段表示同向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或相等的向量2.空间向量的运算定义:与平面向量运算一样,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向量运算如下(如图)b a AB OA OB+=+=b a-=-=)(R a OP ∈=λλ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 b b a+=+(2)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3)数乘分配律:b a b aλλλ+=+)(3.共线向量定理: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 ),a //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a=λb .4.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b a ,不共线,那么向量p 与向量b a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组),(y x ,使得b y a x p +=。

5.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c ,b ,a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c z b y a x p ++= 6.夹角定义:b a ,是空间两个非零向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b OB a OA ==,,则AOB ∠叫做向量a 与向量b 的夹角,记作><b a , 规定:π>≤≤<b a ,0特别地,如果0,>=<b a ,那么a 与b 同向;如果π>=<b a ,,那么a 与b 反向;如果90b ,a >=<,那么a 与b 垂直,记作b a ⊥。

护理教育学第三章教案怎么写的

护理教育学第三章教案怎么写的

护理教育学第三章教案怎么写的1. 引言教案是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文件,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

本文将介绍护理教育学第三章教案的写作要点和结构。

2. 教案写作要点2.1 教学目标编写教案应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在护理教育中,教学目标应紧密与护理实践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护理技能和职业素养。

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并且能够量化,以便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需要教师教授给学生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在护理教育学第三章教案中,主要包括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可能遇到困难的内容,教学重难点是指同时具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内容。

2.3 教学方法与活动安排在编写教案时,应明确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活动安排。

教学方法应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适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活动安排应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

编写教案时,应明确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以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3. 教案结构3.1 教学目标首先,在教案的开头部分明确列出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

例如:•知识目标:了解护理教育学第三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技能目标:能够应用护理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护理教育学的兴趣和热情。

3.2 教学内容接下来,详细描述本次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重难点。

例如:•教学重点:护理教育学的相关概念、原则和发展趋势;•教学难点:护理教育学的应用和创新;•教学重难点:护理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3 教学方法与活动安排然后,说明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活动安排,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任务。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教案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4 第3章 三角恒等变换 3.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教学目标掌握用向量方法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通过简单使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为建立其它和(差)公式打好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 教学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当引导,这里不但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还有探索过程必用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具备的问题,使用已学知识和方法的水平问题,等等. 三、教学设想: (一)导入:问题1: 我们在初中时就知道 2cos 452=,3cos302=,由此我们能否得到()cos15cos 4530?=-=大家能够猜测,是不是等于cos 45cos30-呢?根据我们在第一章所学的知识可知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 ?αβ-= (二)探讨过程: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在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1P ,cos α等于角α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也能够用角α的余弦线来表示。

思考?.1角函数线来探求公式怎样联系单位圆上的三(1) 怎样构造角β和角αβ-?(注意:要与它们的正弦线、余弦线联系起来.)?)2(的余弦线和余弦线的正弦线怎样作出角βαβα-,、、思考2:怎样联系向量的数量积探求公式?(1)结合图形,明确应该选择哪几个向量,它们是怎样表示的?(2)怎样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的计算公式得到探索结果?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三)例题讲解例1、利用和、差角余弦公式求cos 75、cos15的值. 解:分析:把75、15构造成两个特殊角的和、差.()231cos75cos 4530cos 45cos30sin 45sin 30222=+=-=⨯=()231cos15cos 4530cos 45cos30sin 45sin 302222=-=+=⨯=点评:把一个具体角构造成两个角的和、差形式,有很多种构造方法,例如:()cos15cos 6045=-,要学会灵活使用.例2、已知4sin 5α=,5,,cos ,213παπββ⎛⎫∈=- ⎪⎝⎭是第三象限角,求()cos αβ-的值.解:因为,2παπ⎛⎫∈ ⎪⎝⎭,4sin 5α=由此得3cos 5α===-又因为5cos ,13ββ=-是第三象限角,所以12sin 13β===-所以3541233cos()cos cos sin sin 51351365αβαβαβ⎛⎫⎛⎫⎛⎫-=+=-⨯-+⨯-=- ⎪ ⎪ ⎪⎝⎭⎝⎭⎝⎭点评:注意角α、β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思考:此题中没有),2ππα⎝⎛∈,呢? (四)练习:不查表计算以下各式的值:︒︒+︒︒20sin 80sin 20cos 80cos 1)(︒+︒15sin 2315cos 212)(解: ︒︒+︒︒20sin 80sin 20cos 80cos 1)( 2160cos )2080cos(=︒=︒-︒= (五)小结: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首先要理解公式结构的特征,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知由此衍变的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角α、β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学会灵活使用.(1)牢记公式.S S C C C ⋅+⋅=-)(βα(2)在“给值求值”题型中灵活处理已、未知关系. (六)作业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了引起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教科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教科版

授课人:授课年级高一课题课时3.1牛顿第一定律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导学目标目标解读1.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

2.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及其主要过程和推理。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4.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惯性是物质固有的一种性质,所以与外界环境无关,要多体味其中的意义。

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认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1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用15~20分钟,安排在课内则只需15分钟左右。

从了解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到认识伽利略的科学实验方法,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发展过程及方法,着重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多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并解释其中的物理规律,领悟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概念和特点。

课前准备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

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乘公交车回家时,汽车突然启动或者前进中突然刹车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启动时我们会往后仰,刹车时会向前倾,甚至与车厢“亲密”接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惯性。

那什么是惯性,怎么样的物体才有惯性,惯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图片展示第一层级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羽毛球教学教案(精选5篇

羽毛球教学教案(精选5篇

羽毛球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羽毛球教材第三章“基本技巧”,详细内容包括:羽毛球正手握拍、反手握拍、发球技术、挥拍技巧以及移动步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羽毛球正手握拍、反手握拍、发球技术、挥拍技巧以及移动步伐,提高学生基本技能水平。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3. 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手握拍与反手握拍的转换、发球技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正手握拍、反手握拍、发球技术、挥拍技巧及移动步伐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羽毛球拍、羽毛球、教学视频、音响设备。

2. 学具:羽毛球拍、羽毛球、笔记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羽毛球比赛视频,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

2. 基本技巧讲解与示范:(1)正手握拍:教师讲解正手握拍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2)反手握拍:教师讲解反手握拍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3)发球技术:教师讲解发球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4)挥拍技巧:教师讲解挥拍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5)移动步伐:教师讲解移动步伐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3. 学生练习:(1)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正手握拍、反手握拍、发球技术、挥拍技巧及移动步伐的练习。

(2)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错误,提高动作质量。

4. 随堂练习:(1)教师设计正手握拍、反手握拍、发球技术、挥拍技巧及移动步伐的练习题目。

(2)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正手握拍方法2. 反手握拍方法3. 发球技术要领4. 挥拍技巧要点5. 移动步伐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练掌握正手握拍、反手握拍、发球技术、挥拍技巧及移动步伐。

(2)每天进行至少20分钟的羽毛球练习。

2. 答案:(1)正手握拍、反手握拍、发球技术、挥拍技巧及移动步伐的熟练程度。

(2)练习时长及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思修第三章第二节教案

思修第三章第二节教案

思修第三章第二节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演变过程;2.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优越性;3.掌握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4.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演变过程;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优越性;3.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演变过程;2.掌握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优越性;2.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介绍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演变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实践法:通过案例分析、实际问题的解决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 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演变过程(1)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社会发展的规律,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等。

(2)社会发展的演变过程社会发展是一个渐进演变的过程,不同社会形态之间存在着联系和演变。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将了解社会的五种基本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优越性(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有许多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更为公平、公正的社会形态。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将介绍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如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等。

(2)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社会相对于其他社会形态来说,在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机修钳工基本操作知识【课题】§3-1 划线§3-2 錾削、锉削与锯削§3—3 孔加工§3-4 螺纹加工§ 3-5 弯形与矫正§3-6 铆接、粘接与锡焊§3-7 刮削§3-8 研磨【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机修钳工的基本操作知识。

2、掌握机修钳工的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机修钳工基本操作的操作要领。

4、为机修钳工的实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1、机修钳工的基本操作方法。

2、机修钳工基本操作的操作要领。

【教学教具】实物、模型及挂图【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行为引导法、直观教学法【教学时间】810分钟【教学过程】Ⅰ、课堂组织:检查到课情况及课堂准备情况,为新课教学作好准备。

Ⅱ、讲授新课:§3-1 划线板书并讲解一、划线概述1、定义:根据图样和技术要求,在毛坯或半成品上用划线工具划出加工界线,或划出作为基准的点、线的操作过程称为划线。

2、划线分平面划线和立体划线两种。

3、划线的作用:a、确定工件的加工余量; b、便于复杂工件找正定位;c、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的毛坯; d 、借料划线。

板书并讲解二、划线基准的选择划线基准一般可根据以下三种类型选择:1.以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或线)为基准;2.以两条中心线为基准;3. 以一个平面和一条中心线为基准。

板书并讲解三、划线前的准备工作1.分析图样,了解工件的加工部位和要求,选择好划线基准。

2.清理工件,对铸、锻毛坯件,应将型砂、毛刺、氧化皮除掉,并用钢丝刷刷净,对已生锈的半成品将浮锈刷掉。

3.在工件的划线部位涂色,要求涂的薄而均匀。

4.在工件孔中安装中心塞块。

5.擦净划线平板,准备好划线工具。

板书并讲解四、划线时的找正和借料1.找正找正就是利用划线工具(如划线盘、角尺、单脚规等)使工件上有关毛坯表面处于合适的位置。

2.借料借料就是通过试划和调整,使各个表面的加工余量合理分配,互相借用,从而保证各个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而误差和缺陷可在加工后排除。

板书并讲解五、分度头等分圆周划法分度头分度的原理是:当手柄8转一周,单头蜗杆3也转一周,和蜗杆啮合的40个齿的蜗轮2转一个齿,即转1/40周,被卡盘夹持的工件也转1/40周。

如果工件作Z等分,即每次分度主轴应转1/z周,手柄8每次分度应转过的圈数为:式中 n——工件转过每一等分时,分度头手柄转过的圈数;z——工件的等分数。

板书并讲解六、安全文明生产知识(1)保持划线平板的整洁,对暂不使用的平板应涂油加盖保护。

(2)划针不用时,应套上塑料套,以防伤人。

(3)工具要合理放置,左手用的工具放在作业的左边,右手用的工具放在作业的右边。

(4)较大工件的立体划线,安放工件位置时应在工件下垫以垫木,以免发生事故。

(5)划线完毕,收好工具,清理工作场地。

§3-2 錾削、锉削与锯削板书并讲解一、錾削定义:錾削是用锤子打击錾子对金属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

1.錾子一般用优质碳素工具钢锻成,将切削部分刃磨成楔形,经热处理后使其硬度达到HRC56~62。

(1)錾子的种类:1)扁錾 2)尖錾 3)油槽錾(2)錾子的几何角度:①楔角(βo) ②前角(γo) ③后角(αo)2.锤子3.錾削的操作要点和安全文明生产知识(1)錾削的操作要点1)正确使用台虎钳,夹紧时不应在虎钳的手柄上加套管子或用手锤敲击虎钳手柄,工件要夹紧在钳口中间。

2)錾削时要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和挥锤速度,做到“稳、准、很”。

3)起錾时,应从工件侧面的夹角处轻轻的起錾,先錾出一小斜面然后开始錾削。

4)当錾削距尽头约10mm左右,必须调头錾去余下的部分,以防材料崩裂。

(2)安全文明生产知识板书并讲解二、锉削定义:锉削是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的操作。

1.锉刀的构造锉刀用优质碳素工具钢T12、T13或T12A、T13A制成。

经热处理后切削部分硬度达HRC 62~72。

2.锉刀的种类按用途不同,可分为普通钳工锉、整形锉、异形锉三类。

3.锉刀的规格及选用4.锉削的操作要点和安全文明生产知识(1)锉削的操作要点1)锉削时要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和锉削速度。

锉削速度一般为40次/分左右。

2)锉削时两手用力要平衡,回程时不要施加压力,以减少锉齿的磨损。

(2)安全文明生产知识1)锉刀放置时不要露出钳台边外,以防跌落伤人。

2)不能用嘴吹铁屑和用手清理铁屑,以防伤眼或伤手。

3)不使用无柄或手柄开裂的锉刀。

4)锉削时不要用手去摸锉削表面,以防锉刀打滑而造成损伤。

5)锉刀不得沾油和沾水。

锉屑嵌入齿缝必须用钢刷清除,不允许用手直接清除。

板书并讲解三、锯削定义:锯削是用锯对材料或工件进行切断或切槽的加工方法。

钳工常用的手锯由锯弓和锯条两部分组成。

锯弓用于安装和张紧锯条;锯条用来直接锯削材料或工件。

常用的有普通碳素钢锯条和双金属合金锯条两种。

锯条的长度以两端安装孔中心距来表示,常用的锯条长度为300mm。

1.锯齿的切削角度:前角γo=0º后角αo=40º楔角βo=50º2.锯齿的粗细锯齿的粗细是以锯条每25mm长度内的齿数来表示的。

一般分粗、中、细三种。

3.锯路:锯路有交叉形和波浪形等两种。

4.锯削的操作要点和安全文明生产知识(1)锯削的操作要点1)姿势正确,压力和速度适当。

一般锯削速度为40次/分左右。

2)工件夹持牢靠,同时防止工件夹变形或夹坏已加工表面。

3)锯条的安装应使齿尖的方向朝前,其松紧大小要适当。

4)选择正确的起锯方法。

(2)安全文明生产知识1)锯削时要防止锯条折断从锯弓上弹出伤人。

2)工件被锯下的部分要防止跌落砸在脚上。

§3—3 孔加工板书并讲解一、钻孔定义:钻孔是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孔的方法。

1.钻削的特点:(1)摩擦严重,需要较大的钻削力。

图3—20 钻孔(2)产生热量多,而且传热、散热困难,切削温度较高。

(3)易产生孔壁的“冷作硬化”,给下道工序增加加工困难。

(4)麻花钻细而长,钻孔时容易产生振动。

(5)加工精度低,钻孔的尺寸精度一般在IT11~IT10之间,表面粗糙度一般在Ra100~25 μm之间。

2.麻花钻的构成:(1)柄部麻花钻有锥柄和直柄两种。

(2)颈部颈部在磨削麻花钻时作退刀槽使用。

(3)工作部分工作部分由切削部分和导向部分组成。

出示挂图或实物 3.麻花钻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切削角度:麻花钻的几何形状和切削角度a)麻花钻的角度 b)麻花钻各部分名称(1)前角(γo)前角是钻头前面和基面的夹角。

麻花钻主切削刃上的前角大小是变化的,外缘处最大,可达γo=30 °;自外缘处向中心渐小,在钻心至D/3范围内为负值,横刃处γo=-54 °~-60°,接近横刃处前角为γo=-30 °。

(2)主后角(αo)主后角是主后面和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主后角是在柱截面(通过主切削刃上任一点作与钻头轴线平行的直线。

该直线绕钻头轴线旋转所形成的圆柱面的切面,称为柱截面)测量的(如图3—23)。

麻花钻主切削刃上的主后角的大小也是变化的,外缘处最小,愈近钻心主后角愈大。

(3)顶角(2Φ)顶角是指麻花钻两主切削刃在其平行平面内投影的夹角。

标准麻花钻的顶角为118°±2°,此时两主切削刃呈直线。

顶角大于118°主切削刃呈凹形,顶角小于118°主切削刃呈凸形。

(4)横刃斜角(ψ)横刃斜角是指在垂直于麻花钻轴线的端面投影中,横刃与主切削刃所夹的锐角。

其大小主要由主后角决定,主后角大,横刃斜角小,横刃变长。

标准麻花钻的横刃斜角ψ=50°~55°。

4.标准麻花钻的缺点:(1)横刃较长;(2)主切削刃上各点前角大小不一样,致使各点切削性能不同。

(3)麻花钻棱边处副后角为零。

(4)主切削刃外缘处的刀尖角较小,前角很大,刀齿薄弱。

(5)主切削刃长。

5.标准麻花钻头的修磨:(1)修磨横刃 (2)修磨主切削刃 (3)修磨棱边 (4)修磨前面 (5)修磨分屑槽板书并讲解6.群钻:(1)标准群钻标准群钻主要用来钻削碳钢和各种合金结构钢的,它应用最广。

1)标准群钻的结构特点:①磨出月牙槽;②磨短横刃③磨出了单边分屑槽。

2)标准群钻的优点:(2)其他群钻:1)钻削铸铁的群钻;2)钻削黄铜或青铜的群钻;3)钻削薄板的群钻;4)钻削有机玻璃的群钻;7.钻孔的操作要点和安全文明生产知识(1)钻孔的操作要点1)钻孔前要检查工件加工孔位置和钻头刃磨是否正确,钻床转速是否合理。

2)起钻时,先钻出一浅坑,观察钻孔位置是否正确,并要不断借正。

3)当起钻达到钻孔位置要求后,即可压紧工件完成钻孔。

4)钻孔时进给量要选择合理,钻孔将穿透时,必须减小进给力,以免造成钻头折断或发生事故。

5)为了提高钻头寿命和改善加工孔的表面质量,钻孔时要选择合适的切削液。

(2)安全文明生产知识1)操作钻床时不准带手套,清除切屑时不准用手拿或用嘴吹碎屑,并尽量停车清除。

2)工件要夹紧,孔钻穿时要尽量减小进给力。

3)开动钻床前,应检查是否有钻夹头钥匙或斜铁插在钻轴上。

4)操作钻床时,头部不准与旋转的主轴靠的太近,钻床变速前应先停车。

5)钻通孔时,工件下面必须垫上垫铁或使钻头对准工作台的槽,以免损坏工作台。

6)清洁钻床或加注润滑油时,必须切断电源。

板书并讲解二、扩孔定义:扩孔是用扩孔工具将工件上原来的孔径扩大的加工方法。

扩孔加工同钻孔加工相比具有背吃刀量小,切削阻力小,切削条件大改善;避免了横刃切削所引起的不良影响;同时产生的切屑体积小,排屑容易。

因而,生产效率高,加工质量好。

板书并讲解三、锪孔定义:锪孔是用锪钻在孔口表面锪出一定形状的孔或表面的加工方法。

1.锪孔钻的种类及用途(1)柱形锪钻; (2)锥形锪钻;(3)端面锪钻2.锪孔时注意事项(1)锪孔时的进给量应为钻孔时的2—3倍,切削速度为钻孔时的1/3—1/2为宜。

应尽量减小振动以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2)若用麻花钻改磨成锪钻时,应尽量选用较短的钻头,并修磨外缘处刀具前面,使前角变小,以防振动和扎刀。

还应磨出较小的后角,防止锪出多角形表面。

(3)锪钢材料的工件时,因切削热量大,应在导柱和切削表面上加注切削液。

板书并讲解四、铰孔定义:铰孔是用铰刀从工件孔壁上切除微量金属层,以获得的较高尺寸精度和较小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

出示挂图或实物 1. 铰刀(1)铰刀的组成铰刀由柄部,颈部和工作部分组成。

(2)铰刀的种类。

2.铰削用量(1)铰削余量铰削余量是由上道工序(钻孔或扩孔)留下来在直径方向的加工余量。

(2)机铰时的进给量(ƒ) 铰削钢件及铸铁件时,ƒ=0.5~1mm/r;铰削铜或铝材料时ƒ =1~1.2mm/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