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司汀合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倍他司汀合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倍他司汀合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关键词】倍他司汀;,,尼莫地平;,,西比灵;,,偏头痛关键词:倍他司汀;尼莫地平;西比灵;偏头痛为了选择一种更适合患者长期治疗的方法,笔者使用盐酸倍他司汀和尼莫地平联合方法治疗偏头痛病人,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78例偏头痛患者均选自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25例,女53例,年龄7~62岁,病史半年至20年。

不伴先兆的偏头痛56例;伴有先兆的偏头痛18例;儿童期偏头痛2例;偏头痛持续状态2例,有家族史45例。

就诊前大多数病人曾服用镇痛药疗效不佳。

临床表现均有反复发生及症状相似的头痛发作,发作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眩晕及脉搏、血压改变。

将7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病程、临床表现及分类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78例均符合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体检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1.3 治疗方法与疗程:两组治疗期间均停止服用其它止痛药。

治疗组于头痛发作时口服倍他司汀8mg,3次/d。

同时给尼莫地平30mg,4h后头痛不减轻可再服一次。

头痛消失后改为30mg,2次/d;对照组口服西比灵10mg/d,睡前一次顿服。

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1.4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观察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和再发作次数的改变作自身对照,同时观察心率、血压、脑血流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变化。

1.5 疗效判定:①显效:用药后头痛及伴随症状在2h内完全消失,脑血流图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②有效:头痛在2h内减轻,发作次数减少,脑血流图正常或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后头痛无明显减轻。

1.6 统计学方法: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结果(见表1)。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经减少倍他司汀、尼莫地平用量后血压恢复正常,3例出现面红,1例出现轻微口干,1例出现轻微头部发胀,均能耐受,未影响治疗;对照组2例出现头晕,1例体重增加。

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偏头痛治疗中应用尼莫地平和阿司匹林两种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偏头痛患者(收治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为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

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使用尼莫地平治疗,但观察组联合阿司匹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偏头痛发作次数、VAS评分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发作次数、VAS评分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41±3.41)分、(6.45±0.62)分、25.81%,观察组发作次数、VAS评分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68±2.59)分、(5.98±0.35)分、3.23%,比较结果均显示P<0.05,统计学差异明显存在。

结论:偏头痛治疗可考虑尼莫地平和阿司匹林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发作次数少,VAS评分低,副作用少,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尼莫地平;阿司匹林;偏头痛;效果偏头痛是常见的一种血管性疾病,发病部分为一侧,属于波动样头痛,发病持续时间较长。

青春期人群发病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给患者生活造成较大影响[1]。

该疾病发病率较高且治愈率低,目前临床治疗中偏头痛的有效治疗已经成为研究难题。

药物治疗是该疾病主要治疗方法,但主要以单一用药为主。

我院为探讨尼莫地平和阿司匹林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临床治疗效果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偏头痛患者(收治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为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

对照组女性和男性比例为17:14;病程在1年以上5年以下,平均(2.35±0.62)年;年龄在17岁以上56岁以下,平均年龄(28.03±2.41)年。

观察组女性和男性比例为18:13例;病程在1.2年以上6年以下,平均(2.84±0.0.75)年;年龄在16岁以上57岁以下,平均年龄(29.42±1.79)年。

尼莫地平结合阿司匹林用于偏头痛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尼莫地平结合阿司匹林用于偏头痛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20 年 第 7 卷第 8 期2020 Vol.7 No.849尼莫地平结合阿司匹林用于偏头痛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贺永珍,谭 翔*(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摘要】目的 研究观察针对偏头痛患者,应用尼莫地平结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价值。

方法 抽取在2015年初至2018年底期间,在我院确诊患有偏头痛疾病且需要治疗的168例患者,通过双盲选法选出A 组(84例)和B 组(84例)。

A 组患者自愿选择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B 组患者自愿采用尼莫地平结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比较AB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疗效差异。

结果 A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 组患者(P <0.05),同时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B 组患者(P <0.05)。

结论 在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给予尼莫地平结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为患者康复带来获益。

【关键词】偏头痛;尼莫地平;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疗效【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8.49.01偏头痛在临床治疗中,属于神经血管性疾病之一,一般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以及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偏头痛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怕光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模糊现象等等,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失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学习带来巨大影响[1]。

有研究指出[1],尼莫地平结合阿司匹林对偏头痛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为了进一步证实该结论的准确性,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168名偏头痛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以探讨尼莫地平结合阿司匹林的具体治疗效果,详细报道可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在2015年初至2018年底期间,在我院确诊患有偏头痛疾病且需要治疗的168例患者,通过双盲选法选出A 组(84例)和B 组(84例)。

尼莫地平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偏头痛患者的效果

尼莫地平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偏头痛患者的效果

偏头痛 患者 ,临床效果优于单用尼莫地 平。 ( 关键词 ]尼莫 地平 ;倍他 司汀 ;偏头痛 [ 中图分类号 ]R 7 4 7 .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 编号 ]1 0 0 2 — 2 3 7 6( 2 0 1 7)1 5 — 0 1 5 5 — 0 2
偏 头痛为一种 常见 的慢性神 经血管性 疾病 ,其 发病率 为无效 ;若 治疗后 头痛 次数 明显减少 ,强度 明显减 轻 ,持 约为 1 4 . 6 %,目前各种治疗方法 的效果均不理想 ,偏头痛 患 续 时间 明显缩短 ,则 判定 为显效 ;若 头痛发作 减少 5 0 % 以 者的治疗药物较 多 ,方法及原理也各异 ,疗效也不 同 [ 1 】 。偏 上 ,强度 减 轻 ,并 且 持续 时 间有 所缩 短 ,则 判定 为 有效 。 头痛是 属于神 经内科 的一种常见 病和多 发病 ,其 主要特征 是反复性发作 , 并伴 随严重 的头痛 [ 2 】 。偏 头痛 的临床症状 除
的诊断和患者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现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3 讨 论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8 0 例在 2 0 1 4 年1 2 月至2 0 1 6 年1 1 月期 间确 诊 为偏
目前 ,对偏 头痛的病因尚未研究 透彻 ,研究表 明 ,5 0 % 的患者具有家族史 口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越来越 多的人 患上 偏头 痛 ,严重影 响 了人 们 的工作效率 和生命 质量 ,因
头痛 的患者作 为研 究对象 。8 0 例偏 头痛患者 均采用 脑血流 此 ,近年来对 偏头痛 的研 究也越来 越广 泛。近年 来 ,偏 头 图 ,脑电图 以及脑 C T等相关检查手段进行初诊 ,排除颅 内 痛 的发病 机制相关研 究取 得 了较 大的 突破 和进 展 ,主要 集 器质性 疾病 、耳鼻 喉疾病 、枕神经痛 以及肌 肉收缩 性疼痛 中在神经血管学方面 ] 。普遍认 为中枢神经系统是偏 头痛的 等疾病 ,并且 均符合 国际头 痛协会 ( I n t e na r t i o n a l H e a d a c h e 病 变发源 地 ,血管舒 张障碍 以及 内分泌失 调是继发 于神 经 中枢 递质 的释放紊乱 。颅 脑血管 主要是 由 甲肾上腺 素和 5 一 照 组 和 试 验 组 ,各 4 0 例 。对 照 组 女 1 9 例,男2 1 例 ,年 羟 色胺能 神经支 配 ,而这些 神经元 细胞体 通常位 于脑干 的 龄2 4 ~ 5 8 岁 ,平 均 ( 2 6 . 9 ±1 . 2)岁 ,病 程 0 . 5 ~ 1 5 年 ,平 均 缝 际核和 蓝斑。多种 因素 的改变可 以导致 脑干神 经元产 生 ( 3 . 0±1 . 2)年;试验组女 1 9 例 ,男 2 l 例 ,年龄 2 O 一 5 5 岁 ,平 兴奋 ,从而促进递质的释放活动 。 尼莫地 平是 1 ,4 一二氢 吡啶类 的钙 通道拮 抗剂 ,通 常 均( 2 6 . 4 4 - 1 , 1)岁 ,病 程 0 . 5 ~ 1 5 年 ,平均 ( 3 . 2 -1 4 . 3)年。 两组性 别 、 年 龄及病程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作用 于细胞膜 的钙通道 ,能够有 效地调节细胞 内的钙 水平 , 。倍他 司汀 是一种 类组 织胺 药 具有 可 比性。本研 究获得伦 理委员 会批准 ,所有受试 患者 维持 身体 正常 的生理 功能 】 物 ,它能 够直 接作 用 于脑 血管 平滑 肌 ,使 毛 细血 管扩 张 , 均签署知情 同意书。 并改善脑循环 嘲 。倍 他司汀同时也具有抑制血小板凝 聚 、抑 1 . 2 治 疗 方 法 两组 均采用神 经营养 剂等常 规治疗 ,对 照组在此 基础 制组 织胺 释放等功 效 ,从 而消除偏 头痛症 状。倍他 司汀 与 上服用尼莫地平 ,3 0 mS / 次 ,3 次/ d;试验组在对 照组治疗 尼莫 地平合 用后 ,能 够显著增 强抑 制脑血管 平滑肌 过渡 收 基础上加服倍他 司汀 ,8 m g / 次 ,3 次, d 。疗程为 8 周。 缩 的效果 。本 研究结果显示 ,对 照组总有效率低 于试 验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O . 0 5) 。 1 . 3 疗效判定标准 综 上所述 ,尼莫地平 联合倍 他 司汀能够较 好地 治疗偏 疗效 判定标 准 :若头痛 症状没 有改善或 加重 ,则 判定 头痛 患者 ,临床效果 优于单用 尼莫 地平 ,值得 在 临床上推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周期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
等不适感。

目前,常用的偏头痛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

本研究旨在探
讨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持续性偏头痛病人10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50例和尼莫地平组50例,治疗周期为6个月。

阿司匹林组采用25mg/
次的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每天3次。

尼莫地平组采用20mg/次的尼莫地平口服治疗,每天2次。

两组病人均按照个人情况配合使用其他治疗手段。

收集两组病人用药期间头痛次数、
头痛程度、治疗副作用等数据,以及两组病人用药前后的生命质量评估指标。

研究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阿司匹林组头痛次数平均减少了47.6%,头痛程度平
均降低了2.3分;尼莫地平组头痛次数平均减少了52.4%,头痛程度平均降低了3.2分。

阿司匹林组治疗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不适,占比20%;尼莫地平组治疗副作用主要为头晕、
乏力,占比20%。

两组病人用药前后的生命质量评估指标得分均有明显提高,但尼莫地平
组提高幅度较大。

研究结论: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均可有效缓解偏头痛症状,且两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
的副作用较轻。

但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且在提高生命质量方面效果更佳。

因此,对于持续性偏头痛病人,尼莫地平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倍他司汀合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倍他司汀合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倍他司汀合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张隆铿
【期刊名称】《河北医学》
【年(卷),期】2006(012)007
【摘要】@@ 为了选择一种更适合患者长期治疗的方法,笔者使用盐酸倍他司汀和尼莫地平联合方法治疗偏头痛病人,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680-681)
【作者】张隆铿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医院,广东,佛山,5282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7.2
【相关文献】
1.尼莫地平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偏头痛患者的效果 [J], 李达丽
2.甲磺酸倍他司汀与尼莫地平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对比 [J], 侯莉;王琦
3.前庭性偏头痛治疗中运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的临床价值 [J], 林泽凤; 冯凯燕
4.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效果 [J], 刘仕武;陈翠云;谷志英;卢展宏
5.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J], 黄增英;逯蕊芳;罗军;李积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偏头痛病人临床治疗中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的应用分析

偏头痛病人临床治疗中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的应用分析

偏头痛病人临床治疗中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偏头痛病人临床治疗中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

对照组使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对照组为20.51%,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与尼莫地平相比,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尼莫地平;阿司匹林;偏头痛偏头痛属于常见原发性头痛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中重度头痛、搏动样头痛,通常维持4-72小时,且患者往往伴随有恶心呕吐、眩晕症状[1]。

偏头痛反复发作,极易对大脑局部神经造成损伤,产生剧烈疼痛。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西药进行治疗。

本文主要探讨偏头痛病人临床治疗中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

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54±4.46)岁。

观察组39例,男14例,女25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4.01±4.82)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尼莫地平(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821)治疗,每天3次,每次20毫克,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每天1次,每次50毫克。

以上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6周后观察效果。

1.3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生活负担。

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是常用的药物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二者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而尼莫地平则通过扩张血管来缓解偏头痛症状。

本文分析了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了二者联合应用的效果。

最终得出结论: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联合应用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者的联合应用机制,以提高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阿司匹林、尼莫地平、偏头痛、治疗、应用效果、作用机制、联合应用、综合效果分析、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10%至15%的人口患有偏头痛,其中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神经炎症、神经递质异常、血管扩张等因素都与偏头痛的发生有关。

目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另一类是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血管扩张和疼痛传导,从而缓解偏头痛的症状。

而尼莫地平则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离子的进入,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和血管的收缩,起到缓解偏头痛的作用。

针对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各种研究已经展开。

本文旨在通过对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对二者单独或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通过对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它们在偏头痛治疗中的不同作用途径和疗效表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客观有效的治疗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他司汀合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关键词】倍他司汀;,,尼莫地平;,,西比灵;,,偏头痛关键词:倍他司汀;尼莫地平;西比灵;偏头痛
为了选择一种更适合患者长期治疗的方法,笔者使用盐酸倍他司汀和尼莫地平联合方法治疗偏头痛病人,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78例偏头痛患者均选自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25例,女53例,年龄7~62岁,病史半年至20年。

不伴先兆的偏头痛56例;伴有先兆的偏头痛18例;儿童期偏头痛2例;偏头痛持续状态2例,有家族史45例。

就诊前大多数病人曾服用镇痛药疗效不佳。

临床表现均有反复发生及症状相似的头痛发作,发作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眩晕及脉搏、血压改变。

将7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病程、临床表现及分类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78例均符合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体检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1.3 治疗方法与疗程:两组治疗期间均停止服用其它止痛药。

治疗组于头痛发作时口服倍他司汀8mg,3次/d。

同时给尼莫地平30mg,4h后头痛不减轻可再服一次。

头痛消失后改为30mg,2次/d;对照组口服西比灵10mg/d,睡前一次顿服。

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1.4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观察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和再发作次数的改变作自身对照,同时观察心率、血压、脑血流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变化。

1.5 疗效判定:①显效:用药后头痛及伴随症状在2h内完全消失,脑血流图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②有效:头痛在2h内减轻,发作次数减少,脑血流图正常或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后头痛无明显减轻。

1.6 统计学方法: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结果(见表1)。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经减少倍他司汀、尼莫地平用量后血压恢复正常,3例出现面红,1例出现轻微口干,1例出现轻微头部发胀,均能耐受,未影响治疗;对照组2例出现头晕,1例体重增加。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略)
2.3 心率、血压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后治疗组除2例用药3d 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下降20mmHg和15mmHg外,其余病例血压波动变化不大。

两组心率及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均在正常数值之内,无明显影响。

3 讨论
偏头痛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约50%患者有家族史。

近年来有关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表现为神经血管学说[2]。

现认为偏头痛的病变发源地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改变及
血管舒缩障碍是继发于神经中枢的“释放”。

颅脑血管主要由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5-HT)能神经支配。

这些神经元的细胞体分别位于脑干的蓝斑及缝际核。

各种因素的改变,可导致脑干神经元兴奋,去甲肾上腺素、5-HT等递质释放活动增强,导致头颅血管舒缩改变,脑缺血及血管的“无菌性炎症”。

文献表明[3],偏头痛患者的血小板比正常人的更易聚集。

血小板聚集后能释放5-HT、ADP、组胺、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AA)及血栓烷A2(TX A2)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能进一步促使血小板聚集。

这样交互作用,就产生大量的儿茶酚胺、AA、及TX A2,有强力收缩血管及减少脑血流作用。

如能控制这一发病机制,则能停止或减轻偏头痛的发作。

尼莫地平是钙离子拮抗剂,它能阻断细胞膜钙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

它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抑制其过度收缩,因而能阻断偏头痛发作时颅内外动脉先收缩后扩张的过程[4]。

倍他司汀为类组织胺药物,能直接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扩张毛细血管,改善脑循环。

同时倍他司汀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组织胺的释放,从而消除偏头痛发作时的生化基础。

与尼莫地平合用,能增加其抑制脑血管平滑肌过度收缩的作用,本组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改善脑部微循环,调整因颅内外血管的神经调节不稳和某些血管活性物质的改变而造成代谢失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临床观察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少而轻,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贝政平,主编.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上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