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课时 网络改变世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1 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

《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对现代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3.学生能够掌握正确使用网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信息检索、网络交流、网络安全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网络改变世界的具体表现。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网络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网络规范,抵制不良信息。
3.帮助学生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需要合理利用。
二、教学重点1.网络对现代社会各方面的深远影响。
2.正确使用网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网络的复杂性和双面性。
2.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网络规范。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一组关于网络发展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感受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或视频,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你认为网络技术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新课学习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讲解】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功能等。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并记忆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对网络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网络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教师讲解】结合案例和资料,详细讲解网络对现代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如网络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社交媒体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网络问政、舆论监督等给政治民主带来的新渠道;网络文化、数字创意等给文化繁荣带来的新动力。
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网络改变世界(附习题)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 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互 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 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 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 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 高了效率。
探究与分享
教材11页
网络购物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 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买东西。截至2018年6月, 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69亿。
探究与分享
教材16页
➢ 你或家人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的事情吗?
遇到过。
➢ 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不将个人信息告诉无关人员,不在社交网站或其 他平台展示个人的敏感信息。
拓展延伸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而言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 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 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人们提供信息和娱乐 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如博客、微博等。
➢ 生活中,你经常借助互联网做哪些事情? ➢ 如果没有互联网,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1课时 网络改变世界
目标导航
1.知识目标:知道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 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知道网络在推动社会进 步方面的贡献;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2.能力目标:提升辨识、取舍信息的能力, 提高媒介素养。
界 网络是把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双刃剑
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课堂练习
1.(2016·青海西宁)比起实体店,网购在当今社 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网购物美价廉、省 事省心,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消费方式。 2015年中国网购总额达3600亿元,在网上购物的互 联网用户比例达到47%。这说明(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网络生活新空间网络改变世界》教案、教学设计

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2.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3.如何提高网络道德素养,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
4.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防止信息泄露?
每个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实效性。
4.通过网络正能量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和网络知识,能够使用网络进行基本的交流和信息检索。但在网络道德、法治意识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缺失,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本章节将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树立网络道德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发挥网络在学习、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策略:利用网络平台、在线学习工具等,开展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网络技能。
3.强化实践教学,组织网络安全教育、网络道德讲座等,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教学策略:通过专家讲座、模拟法庭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等,主要考察学生对网络知识、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的理解。在学生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我会关注他们的解答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2课 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知识与技能】知道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了解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过程与方法】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树立合理利用网络的意识。
【重点】网络对生活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难点】正确认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自主学习】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网络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2.网络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作用。
3.网络有哪些危害?【新课导入】阅读材料:世界互联网大会(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倡导并举办的世界性互联网盛会,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让各国在争议中求共识、在共识中谋合作、在合作中创共赢。
2017年12月3日,为期3天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省乌镇开幕。
师: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而且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
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
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之旅。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1.网络对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作用[活动设计](1)看图分析(2)阅读教材P11相关链接[问题思考]以上材料说明了人们利用网络做哪些事情?答案提示:人们利用网络检索、传递和共享信息。
教师点拨: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对人际交往的作用[活动设计](1)阅读教材P11探究与分享(2)展示图片[问题思考]从古至今通讯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这说明网络有什么影响?教师点拨:从古代的烽火台、信件、发展到现代的电报、电话、网络通讯,说明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对生活的作用[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11探究与分享[问题思考](1)你有网络购物的经历吗?如果有,拟通过网络购买过哪些商品?(2)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答案提示:(1)答案开放。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课时 网络改变世界

1.面对网络上虚假、不良、宣泄情绪、中伤他人的信息,我 们的正确做法是( D ) ①提高警惕,自觉抵制 ②认为好玩,自由转发 ③出于好奇,适当浏览 ④找相关部门进行举报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新题精题 ·培优提能
2.“宅童”泛指不喜欢外出与朋友游玩,一个人待在家里活动 的孩子。他们与手机、iPad、电脑为伴,或是不停地刷抖 音,或是疯狂地打网络游戏,沉迷于网络和虚拟交往之 中。你想对“宅童”说( )
新题精题 ·培优提能
①沉迷于网络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②“宅”在家里不利于身心健康
③封闭自己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新知巩固 ·逐点练透
材料二:央视网“网络大讲堂”系列公开课 第二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上线播出,中国 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成 瘾的潜在诱因,指出大部分的青少年犯罪都直 接或间接与网络成瘾有关。
新知巩固 ·逐点练透
(1)以上两则材料表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网络是把双刃剑。
新知巩固 ·逐点练透
新题精题 ·培优提能
4.[2019·河南郑州模拟]乍一看是“新面孔”,仔细一读发现不 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目前,互联网上存在一种“假原创” 现象,一些人通过内容拼接、同义词替换等方式,把他人 的文章变成自己的“原创”作品。“假原创”现象说明( ) A.网络阻碍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B.网络实现了信息和知识的共享 C.网络是把双刃剑,有人利用网络做不法之事 D.网络降低了文化创新的成本
问题导读 ·夯基固本
4.网络中有哪些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它们有什么危害? (1)表现: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 (2)危害: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 和不安。
2.1+网络改变世界+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 人际交往教师活动:展示一些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人际交往的图片,如社交软件聊天、视频通话等。
提问学生:网络对人际交往方式带来了哪些改变?学生活动: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问题,认识到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教师总结: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让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
笔记区:网络丰富日常生活——人际交往(P10 11)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 生活便利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讨论网络在生活便利方面的具体表现,如在线购物、在线支付、在线预订等。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认识到网络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多彩。
教师总结: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能够满足我们各种不同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笔记区: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生活便利(P11)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二)网络推动社会进步1. 经济发展教师活动:展示一些企业通过网络实现创新发展的案例,如电商平台的兴起、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等。
提问学生:这些案例说明了网络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认识到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教师总结: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笔记区: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P12 13)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 民主政治教师活动:讲述一些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案例,如通过网络表达意见、参与政府决策等。
提问学生:这些案例体现了网络对民主政治的什么作用?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认识到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网络改变世界教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网络改变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网络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认识网络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3. 理解网络的两面性,学会正确使用网络。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网络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网络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3. 网络的两面性及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三、教学难点:1. 网络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2. 如何在享受网络便捷的防范网络风险和负面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利与弊。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网络影响、网络行为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情境模拟法:创设网络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的利与弊,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网络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网络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网络的利与弊。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网络影响、网络行为等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5. 情境模拟:教师创设网络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的利与弊。
7. 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对网络改变世界的认识和运用情况。
评价方式包括: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和情境模拟等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网络案例时的观点、分析和结论,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1单元第2课 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1单元第2课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一. 教材分析《网络改变世界》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网络的积极影响,从而正确使用网络。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激发学生对网络的热爱。
同时,教材也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学会辨别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网络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时间都在网络上度过。
但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尚不全面,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学会自我保护。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网络的积极作用,认识到网络改变了世界。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能力,学会辨别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提高学生对网络道德和法律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积极作用,学会正确使用网络。
2.难点:培养学生对网络道德和法律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网络的魅力,引发学生对网络的思考。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网络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实践任务,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网络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网络的认识。
通过引导,引出本课的主题《网络改变世界》。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系列网络改变的案例,如网络购物、网络医疗、网络教育等。
让学生观察这些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我们如何在网络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辨别信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网络中的经历,谈谈网络对自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