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城】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新城2016初二下月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如图所示,答题时所用的一只黑色水笔的质量大约是()A. 1gB. 10gC. 50gD. 100g2.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偏右一点,此时应()A. 増加砝码,使天平重新平衡B.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重新平衡C. 向左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D.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重新平衡3.商店常用图示台秤称量货物的质量,有关称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货物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B. 若砝码磨损了,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大C. 若秤盘下粘了一块泥,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小D. 若调零螺母的位罝比正确位置向右多旋进了一些,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大4.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B. 把铜块碾成铜片,质量和密度均不变C. 把铁球加热,质量变大,密度变小D. 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故质量和密度均为零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 走进花园闻到花香B. 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C. 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D. 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6.将一金属块(ρ金属>ρ水)浸没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水的质量为10克.若将其浸没在装满酒精的容器中(ρ酒精=0.8xl03kg/m3),关于溢出酒精的质量(不考虑实验操作中,其他因素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定等于8克B. 可能大于8克C. 一定小于8克D. 可能小于8克7.如图1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A. 乙,丙,甲B. 甲,丙,乙C. 甲,乙,丙D. 丙,乙,甲8.甲、乙、丙三个正方体,边长之比为1:2:3,质量分别为3g、24g、36g,己知它们是同一材料制成的,但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正方体是()A. 甲B. 乙C. 丙D. 无法判断9.有许多日常用品应用了物质的物理属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冰箱门吸应用了磁铁的磁性B. 撑杆跳高应用了撑杆的弹性C. 炒锅用铁物质制造是应用了铁的导热性D. 导线用铜物质制造是应用了铜的导热性10.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随后原子的各种微观模型才被提出B. 铅块和金块紧压多年后交接处分子会彼此进入对方,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 PM2.5污染物主要是燃料燃烧的产物,在空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的热运动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其中恒星是指位置绝对不动的星体11.小聪和小明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环境下将l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B. 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C. 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变大D. 小明和小聪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的12.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童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分别是B. 60g,0.8×103kg/m3C. 60g,1.0×103kg/m3D. 20g,1.0×103kg/m3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3. 小明五一期间随父母去西藏旅游,回到徐州时发现,他在西藏喝剰的密闭矿泉水瓶变瘪了,则这瓶矿泉水的质量________,瓶内气体的密度________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3,它们的密度之比________如果把甲物截去一半,乙截去4/5,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15. 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 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在天平右盘中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g 、20g 和5g 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16. 目前,“全碳气凝胶”是世界上最轻材料.一块体积为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是0.016g ,则它的密度为________kg/m 3;实验发现,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碳海绵”被压缩80%后仍可恢复原状,说明这种材料具有很强的________(选填“塑性”或“弹性”).17. 市场出售的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6L”字样,己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l03kg/m 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________kg ,如果此瓶油用去一半,瓶中剰余油的密度为________,如果用此瓶装满水,则总质量比装满油时多18. 小明家有一枚质量为5.79g 的金币,他想用量筒测出该金币的体积,所用量筒的规格如图所示,那么他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出该金币的体积,原因是________(己知ρ金=19.3g/cm 3).19. “观察与思考”是我们学好物理必须养成的好习惯.如图甲所示,两铅块紧压后不易分开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的仪器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工作的.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了________,而具有了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20.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首先发现了________,从而揭开人们对原子内部的认识.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__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__组成.一包某型号油印纸共500张.小明用刻度尺测出油印纸的总厚度为4cm ,那么一张这样的油印纸的厚度为________m.如采该油印纸的密度为0.9×103kg/m 3,则这种油印纸的规格是________g/m 2.21. 一块岩石标本被捡回时表面包裏一层厚厚的冰层.其总体枳为300cm 3.把它放在质量为250g 的容器中加热,待冰块全部熔化完,取出标本,测得其质量为175g.容器和熔化成的水总质量为450g.科学家发现岩石有吸水性,于是再把取出的标本烘干.测得其质量为150g ,则岩石标本的体积为________.岩石标本的密度为________.22. —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50g ,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00g(ρ酒精=0.8×l03kg/m 3),则该瓶的容积是_______cm 3.三、解答題(每空1分,第31题5分,第32题8分,共50分)23.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別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枳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①分析图象可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塑料的密度为________kg/m3.②往烧杯内倒入10cm3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g.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20cm3,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________g.24.如图所示,一瓶中装有无色透明的空气,另—瓶中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应选择________图(选填“甲”或“乙”),研宄气体扩散现象.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如图A所示,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倒入一半水然后再注入一半的酒精,将管口密封后翻转让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观察到混合液的体积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此时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的密度______0.9×l03kg/m3(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如图B所示,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可以看到________水瓶中墨水扩散的快,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跟温度有关.(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26.为了测量一元硬币的密度,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是:A.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1B. 把10枚硬币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2C. 用天平测出10枚硬币的质量mD. 计算出硬币的密度ρ(1)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硬币密度的表达式:ρ硬币=________ (2)“适量的水”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1是小军在称量过程中的一部分操作,图中错误的操作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平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10枚硬币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由测量可得10枚硬币质量为________g,10枚硬币的体积为________ml.所测硬币材料的密度为________kg/m3.(5)若该硬币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7.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甲乙(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__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__kg/m3.(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将一个烧杯__________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28.—般物体在受热时,各个方向上都会胀大,冷却时,都会缩小.我们把物休在某一方向上长度的膨胀称为线膨胀.下表是某科技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请你根据实验记录回答问题.(1)从3、4两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物体受热时的伸长量与________有关.(2)将等长的黄铜片和康铜片铆合成双金属片.并对它加热,双金属片弯曲如图所示,图中双金属片的下片是________ (选填“黄铜”或“康铜”),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当一列火车迎面驶来时,我们听到的汽笛声音调会升高(即声波的频率升高);离我们远去时,咅调降低(即声波的频率降低),这一现象叫多普勒效应.光同样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一个光源靠近我们或离我们远去时,我们观测到它发出的光的频率也会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也会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与声音发声多普勒效应的规律相同.20世纪天文学家哈勃观察到,几乎所有远处星系发出光的频率都向红光方向偏移,称为“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哈勃研究了24个距离已知的星系,由它们进行的速度V与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的图象,如图所示.并据此.得出它们进行的速度V与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的关系-“哈勃定律”.为解释哈勃定律,科学家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大爆炸后各星系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远离我们而去.(1)鸣笛的火车远离我们而去,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频率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2)天文学家哈勃观察到,几乎所有远处星系发出的光的频率都向________(选填“红光”或“紫光”)方向偏移;(3)由文中“红移”现象推知,红光的频率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紫光的频率;(4)根据短文可知,“哈勃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A. 所有星系都在靠近我们而来B. 所有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C. 所有星系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星系退行的速度正比于它们离我们的距离(5)根据哈勃的观察和“宇宙大爆炸”理论,关于短文图象中的四种星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四种星团的速度相同B. 长蛇星系团的速度最大C. 室女云星团的速度最大D. 长蛇星系团的速度不断变大30.(5分)有铁制小球质量为234g,体积为40cm3,这个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若是空心,将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多大?(铁的密度取7.8g/cm3)31.(8分)一质量为0.25kg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总质量为1.5kg.①若盛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为1.75kg②若空瓶中放入质量为0.54kg某金属再加满水称得总质量为1.84kg.求:(1)液体密度;(2)金属密度.新城2016初二下月考答案二、填空题13.不变;变大;14.2:3;2:3;15.左;增加;77.4g;16.0.16;弹性;17. 5.4;0.9×103kg/m3;0.6;18.不能;金币体积太小,小于量筒的分度值;19.分子间有引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电荷;吸引轻小物体;20.电子;质子;中子;21.8×105;72;22.50cm3;3×103kg/m3;23.100;三、解答题24.测量时调节了平衡螺母;对于同一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对于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1.2×103;37.4;45.4;25.乙;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26.小于;分子间有间隙;等于;热;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27.ACBD;;水量不能太少,要能够完全浸没物体,水量不能太多,物体和水的总体积不超 ( )过量程;64;10;6.4×103;不变;28.零刻度线;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45;1.125×103;偏大;装满ρ水;水;29.升高的温度;康铜;升高相同温度时,康铜的伸长量大于黄铜;30.降低;红光;小于;D;B;31.32.。
【金陵汇文】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

8. 【答案】B
9. 【答案】B
10. 【答案】B
11. 【答案】D
12.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2分)
13. 【答案】(1)t (2)kg/m3
登陆官网获取更多资料及课程信息:
南京中小学辅导 1对1、3人班、8人班
(3)L
(4)kg
14. 【答案】1.质量
24. 【答案】(1)ρ = m
V
(2)1.水平桌面 2.平衡螺母
(3)39.2 (4)18 (5) 3
2.18 × 10
(6)偏小
25. 【答案】(1)右 (2)1.37 2.17.4 3.20 4.0.87 (3)1.ADBC 2. m1 − m0
V − V0
3.大
26. 【答案】(1)103.2 (2)40.2 (3)1.2 (4)大
登陆官网获取更多资料及课程信息:
27. 【答案】(1)1.汽化 2.摩擦起电
(2)1.变小 2.下调
登陆官网获取更多资料及课程信息:
南京中小学辅导 1对1、3人班、8人班
28. 【答案】(1)空心 (2)10
29. 【答案】 ; 3
3
3
200cm
0.8 × 10 kg/m
南京中小学辅导 1对1、3人班、8人班
2016~2017学年3月江苏南京鼓楼区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初中部初二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答案】D
2. 【答案】C
3. 【答案】D
4. 【答案】A
5. 【答案】B6. 【答来自】A7. 【答案】C20. 【答案】1.= 2.<
21. 【答案】1.2 2.不能
天津市三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天津三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南辕北辙 B.夸父追日 C.顺水推舟 D.精忠报国2.人民币中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A.3μm B.3mm C.3cm D.3dm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大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4.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5.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 B.小明爸爸C.地面 D.自家小车6.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7.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8.做匀速运动的两物体,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1,运动的路程之比是1: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A.3:4 B.4:3 C.12:1 D.1:129.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羚羊2min内奔跑2.4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10.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11.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2.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13.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80c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C.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为8mD.正常人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min14.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二、不定项选择题15.“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B.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少C.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D.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所用的时间短1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少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D.用力敲打鼓面,纸面上的纸屑会跳起17.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18.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对三、填空题19.如图所示,秒表的度数为,合s.20.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读数为cm.21.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有关.22.2016年2月23日,印尼华语歌手协会成功举办了“2016年华语歌唱比赛”.有的评委形容歌手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歌手声音的比较独特.23.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四、综合题24.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点,图中AB段的距离S AB= 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局速度v AB= 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4)v BC v AC(填”>“、”<“或”=“).25.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地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36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图所示,求:(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2)G1386次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2016-2017学年天津三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南辕北辙 B.夸父追日 C.顺水推舟 D.精忠报国【考点】机械运动.【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我们说物体做了机械运动,据此分析答题.【解答】解:A、“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的是我国古代某人要去南方,却向北走了起来,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夸父追日”这个成语中的夸父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顺水推舟”这个成语中的舟和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精忠报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将个人理想信念和国家的理想信念连接在一起,没有机械运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人民币中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A.3μm B.3mm C.3cm D.3dm【考点】长度的估测.【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在2cm左右,一元硬币的直径比2cm大一些,在3cm=30mm=0.3dm=3×104μm左右.故选C.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大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色.【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到;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液体次之;声音的特征有音色、音调、响度.【解答】解: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声,但是频率不同,不是所有频率的声音都能听到,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C错误;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故D错误.故选:B.4.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考点】响度.【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也就是说声音特别大,因此它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选A.5.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 B.小明爸爸C.地面 D.自家小车【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说明汽车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以另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在选项中,自家小车相对于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而相对于小明爸爸、地面、和自家小车,其位置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选A.6.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解决此实验需要利用放大法进行分析,即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解答】解:发声的音叉振动较弱,不易观察,但可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选C.7.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考点】声与能量.【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2)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解答】解:A、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工件是否完好,使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不符合题意;B、医生用“超声”排石,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特点.符合题意;C、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D、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说明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故选B.8.做匀速运动的两物体,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1,运动的路程之比是1: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A.3:4 B.4:3 C.12:1 D.1:12【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先列出时间与路程的比例,再根据速度公式就可算出它们的速度之比.【解答】解:已知:t1:t2=4:1,s1:s2=1:3,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 ==×=×=.故选D.9.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羚羊2min内奔跑2.4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我通常比较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的大小).【解答】解: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则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v人===10m/s.羚羊2min内奔跑2.4km,则羚羊的平均速度为:v羊==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则v车=54km/h=15m/s.∵运动员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汽车的速度小于羚羊的速度,∴选项A、B、D不正确.故选C.10.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考点】音调.【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解答】解:A、用湿手摩擦杯口,水量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生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B、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会增大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能改变频率,不能改变音调,符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D、对着试管口吹气,管内水量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不符合题意;故选B.11.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速度不断变化,分析图示其情景答题.(2)(3)(4)比较甲乙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判断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甲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300m、300m、300m、30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甲车的路程相等,故甲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观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故甲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图示可知,在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小.故B错误;C、由图示可知,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3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由图示可知,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可知,其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故选D.12.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车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错误;B、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2m/s;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正确;C、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所以,如果两车反向运动,则5s可能相遇;如果两车同向运动,则两车不能相遇.故C错误;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故选B.13.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80c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C.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为8mD.正常人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min【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符合实际;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与一层楼差不多,在3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8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14.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解答】解: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A、B、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不定项选择题15.“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B.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少C.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D.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所用的时间短【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物体前进的距离,即距离与时间的比值,若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应先控制变量,如: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或相等路程内所用时间的长短.【解答】解: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意思有两个:①相同时间内,骑车人比步行人通过的路程大;②通过相等路程,骑车人所用时间少.故选BC.1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少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D.用力敲打鼓面,纸面上的纸屑会跳起【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解答】解: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符合题意.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不符合题意.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物体发声时振动.符合题意.D、用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说明物体发声时振动.符合题意.故选C、D.17.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解答】解:A、兔子在前半程比乌龟用的时间少,在整个路程则比乌龟用的时间长,运动较慢,故A选项说法错误.B、选择地面上的树木等为参照物,乌龟与参照物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同样说明乌龟是运动的,故B说法错误.C、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若以乌龟为参照物,则兔子是运动的,此C说法错误.D、在全程中,兔子与乌龟运动路程相同,而乌龟用的时间少,所以平均速度大,故D说法正确.故选ABC.18.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对【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因为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因此要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当物体的速度不变时,比较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解答】解:A、B、已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其速度大小不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其速度不随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C、在速度一定时,由v=变形公式s=vt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此选项正确;D、选项B错误.此选项错误.故选A、C.三、填空题19.如图所示,秒表的度数为5min37.5s ,合337.5 s.【考点】时间的测量.【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停表的小表盘分度值为0.5min,指针所指时间在5min与6min之间(且超过5.5min);大表盘分度值为0.1s,指针所指时间在37.5s处;即停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故答案为:5min37.5s;337.5.20.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物体的读数为 2.48 cm.【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②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解: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②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5.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7.48cm,物体的长度L=2.48cm.故答案为:B;2.48.21.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当纸片滑动较快时,纸片振动较快,音调就会越高,这就说明了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故答案为:高,振动频率.22.2016年2月23日,印尼华语歌手协会成功举办了“2016年华语歌唱比赛”.有的评委形容歌手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歌手声音的音色比较独特.【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物质的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解答】解:每个人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人的声音.因此有的评委形容歌手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歌手声音的音色比较独特.故答案为:音色.23.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丙、乙、甲、丁.。
石家庄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站在老鹰背上休憩的乌鸦不具有动能D.老鹰能在空中飞翔主若是由于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作用2.2021年国际田联110m栏竞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下图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假设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刘翔 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C.地面 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3.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那么()A.小明相关于车是向后运动的B.小明相关于小华是静止的C.小华相关于车是向前运动的D.小华相关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4.红孩搭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红孩看到绿妹慢慢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道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别离是()A.汽车、地面B.地面、汽车C.汽车、汽车D.地面、地面5.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假设说他是静止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6.关于运动和静止,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授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7.(江苏南通)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必然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8.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灯 B.路边的树木C.小明 D.驶来的校车9.关于运动和静止,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拖沓机和联合收割机以一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沓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参观电梯上的乘客以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旁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感觉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假设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10.为了查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高长度是不是有不同,选用以下哪一种刻度尺最适合()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15cm,分度值1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刻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12.晓燕在学校春天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取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s,那么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s C.s D.s13.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 ﹣t图象如下图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那么()A.甲的s﹣t图必然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必然为图线c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14.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动身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下图.在此进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15.甲乙两同窗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刻转变的规律如下图,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甲同窗比乙同窗晚动身4sB.4s﹣8s内,甲乙同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窗运动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窗速度相等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3分,总分值30分)16.2020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抵达“天宫一号”30米停泊点,开始以s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从30m的停泊点到彼此接触共耗时s.对接完成后,假设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的.17.如图甲所示,某同窗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cm,如图乙所示,秒表读数为.18.正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通车后,铜仁到思南鹦鹉溪段的里程是162km.汽车按规按时速行驶,从铜仁到鹦鹉溪需,那么汽车的平均速度是km/h,合m/s.19.100m跑竞赛时咱们是采纳相同比较的方式.20.“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是井冈山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五一”期间,苹苹乘坐的汽车方才进入井冈山景区,便有一种“车行绿色中,风光扑面来”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心旷神怡.“车行绿色中,风光扑面来”所选的参照物别离是与.21.2020年11月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在太空中成功对接.已知目标飞行器在对接前的平均速度约2800km/h,30min它运行了km;它们成功对接后,假设以为参照物,目标飞行器是静止的.22.人坐在橡皮筏上随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对河岸是的,相对是静止的.23.如图为网球在水平地面上自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摄影照片,已知所用闪光灯每隔闪亮一次,依照照片记录的网球位置可知,网球的速度(选填“增大”或“减小”).24.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进行的环境监测,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填长度单位)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25.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填上适合的单位),依照那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的时刻为.三、作图与实验探讨题26.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上画出汽车行驶进程中速度随时刻转变关系的v﹣t图象.27.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宽度是cm.28.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利用方便,要依照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的各类蚊香,有一种蚊香如下图,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速度,要求:(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2)说明测量方式.四、计算题29.一小球在滑腻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问:(1)小球前8秒的速度?(2)小球前8秒内通过的路程?(3)通过60m所用的时刻?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站在老鹰背上休憩的乌鸦不具有动能D.老鹰能在空中飞翔主若是由于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作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力作用的彼此性;动能的阻碍因素.【分析】(1)判定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要看那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不是有位置转变;假设位置有转变,那么物体相关于参照物是运动的;假设位置没有转变,那么物体相关于参照物是静止的.(2)动能指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3)老鹰的飞翔时翅膀不断的上下扇动,不断给空气向下和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彼此的,因此老鹰就会飞了.【解答】解:A、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乌鸦和老鹰是相对静止的,因此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B、老鹰托着乌鸦飞翔,因此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站在老鹰背上休憩的乌鸦,尽管相对老鹰静止,但相关于地面却是运动的,因此也具有动能,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老鹰能在空中飞翔主若是由于力的作用是彼此的,不是浮力的作用,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应选A.2.2021年国际田联110m栏竞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下图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假设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刘翔 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C.地面 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依照题目中显现的物理情景,确信研究对象,然后再利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解答】解: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转变.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因此主席台是研究对象,主席台位置的转变是相关于刘翔的位置而言的,故参照物是刘翔.故A正确.应选A.3.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那么()A.小明相关于车是向后运动的B.小明相关于小华是静止的C.小华相关于车是向前运动的D.小华相关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不是发生了改变,若是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若是未发生转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以车为参照物,小明和小华相关于车的位置都发生了转变,因此说小明和小华相关于车是向后运动的,故A正确,C错误;B、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相关于小华的位置发生了转变,小明相关于小华是运动的;故B 错误;D、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相关于小明的位置发生了转变,小华相关于小明是向后运动的;故D错误.应选A.4.红孩搭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红孩看到绿妹慢慢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道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别离是()A.汽车、地面B.地面、汽车C.汽车、汽车D.地面、地面【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定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要看那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不是有位置转变.假设位置有转变,那么物体相关于参照物是运动的;假设位置没有转变,那么物体相关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1)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意思是说汽车是运动的,选择的是地面或绿妹自己为参照物;(2)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意思是说绿妹是向后运动的,选择的是汽车或红孩自己.应选B.5.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假设说他是静止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物体相关于参照物位置不变时,物体是静止的.分析游客相当于船舱、河水、迎面驶来的船、河岸上的树木位置是不是转变即可做出选择.【解答】解:(1)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时,游客相关于船舱位置不变,因此说游客相当于船舱是静止的.(2)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时,游客相当于河水、迎面驶来的船、河岸上的树木位置不断转变,因此以它们为参照物,游客是运动的.应选A.6.关于运动和静止,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授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关于参照物发生转变,那么运动,不发生转变,那么静止.【解答】解:A、加油机在空中给授油机加油时,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相对静止,故A正确;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相对静止,故B错误;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转变,相对运动,故C错误;D、“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发生转变,相对静止,故D正确.应选AD.7.(江苏南通)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必然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定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形,必然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形会不一样.【解答】解:(1)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2)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现在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南运动;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应选B.8.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灯 B.路边的树木C.小明 D.驶来的校车【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需事前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那个事前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若是被研究的物体相关于那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是运动的;若是被研究的物体相关于那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那么是静止的.【解答】解:站在路边的小丽相关于小明的位置不发生转变,因此以小明为参照物时,小丽是静止的;以驶来的校车为参照物,小丽与汽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转变,因此她是运动的.应选D.9.关于运动和静止,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拖沓机和联合收割机以一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沓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参观电梯上的乘客以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旁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感觉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假设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题目中各选项的参照物和被研究物体已给出,因此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不是发生了改变,若是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若是未发生转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拖沓机和联合收割机以一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沓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相关于拖沓机的位置没有发生转变,因此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正确.B、站在正在上升的参观电梯上的乘客以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旁的乘客为参照物,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转变,因此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正确.C、站在地球上的人若是他以自己为参照物.自己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感觉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故本选项正确;D、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相关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转变,因此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错误;应选D.10.为了查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高长度是不是有不同,选用以下哪一种刻度尺最适合()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15cm,分度值【考点】刻度尺的利用.【分析】(1)第一估量物体的长度和物体对准确程度的要求;(2)刻度尺的选取要依照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取;(3)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时要尽可能进行一次测量,即刻度尺的量程要大于物体的长度.【解答】解:人的高度大约在2m左右,躺着和站着的长度相差不大,准确到毫米就能够够了;因此依照题中的选项,要用量程是3m,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即选项A准确.应选A.1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刻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维持不变,与路程和时刻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定.【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说成与路程成正比、与时刻成反比.应选A.12.晓燕在学校春天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取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s,那么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s C.s D.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刻,由平均速度公式能够求出她的平均速度.【解答】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s;应选B.13.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 ﹣t图象如下图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那么()A.甲的s﹣t图必然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必然为图线c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依照s﹣t图象找出同一时刻a、b、c对应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判定三图象对应速度的大小关系;(2)由图象判定5s内,三图象的路程差;(3)依照图象a、b、c的速度及它们5s的路程差,依照题意选择答案.【解答】解:(1)由图象知:对应同一时刻t(如t=4s)a、b、c的路程关系为s a>s b>s c,由速度公式v=可知,v a>v b>v c;(2)由s﹣t图象知,t=5s时,s a﹣s b>3m>2m,s a﹣s c>4m>2m,s b﹣s c<2m;(3)由(1)、(2)可知甲的图象必然是图线a;乙图象可能是图线b,也可能是图线c;应选A.14.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动身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下图.在此进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依照图示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刻,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滑块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图知,滑块的路程s=40cm+5cm=45cm,运动时刻t=14:35:05﹣14:35:00=5s,滑块的平均速度v===9cm/s;应选B.15.甲乙两同窗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刻转变的规律如下图,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甲同窗比乙同窗晚动身4sB.4s﹣8s内,甲乙同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窗运动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窗速度相等【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先观看图象,明确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各是什么,然后结合选项一一去分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同窗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窗晚动身4s,选项A 正确;B、4s~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说明他们的路程与时刻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那么甲乙两同窗通过的路程相等,选项C正确;D、甲同窗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历时4s,那么甲的速度:v==s;甲==s.选项D错乙同窗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历时8s,那么乙的速度:v乙误.应选D.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3分,总分值30分)16.2020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抵达“天宫一号”30米停泊点,开始以s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从30m的停泊点到彼此接触共耗时150s.对接完成后,假设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静止的.【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能够求出运动时刻;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关于参照物来讲物体的位置发生转变那么是运动的,不然是静止的.【解答】解:由速度公式:v=可知:从30米的停泊点到彼此接触的时刻:t===150s;对接完成后,假设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的位置再也不发生转变,因此是静止的;故答案为:150;静止.17.如图甲所示,某同窗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cm,如图乙所示,秒表读数为.【考点】长度的测量;时刻的测量.【分析】①利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结尾刻度值,确实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结尾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名.②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由图知:①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因此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树叶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边与对齐,估读为,因此树叶的长度为L=.②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因此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因此分针指示的时刻为=3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因此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处,因此秒针指示的时刻为,即秒表的读数为330s+=.故答案为:;.18.正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通车后,铜仁到思南鹦鹉溪段的里程是162km.汽车按规按时速行驶,从铜仁到鹦鹉溪需,那么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8km/h,合30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明白铜仁到鹦鹉溪的路程和所用的时刻,利用速度公式v=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再进行单位换算(1m/s=h).【解答】解:汽车的平均速度:v===108km/h=108×m/s=30m/s.故答案为:108;30.19.100m跑竞赛时咱们是采纳相同路程比较时刻的方式.【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比较运动快慢的方式有:①比较相同时刻内通过的路程;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刻.【解答】解:100m跑竞赛中,运动员通过的路程都相同﹣﹣100m,成绩的好坏看运动员所用的时刻,因此采纳的是相同路程比较时刻的方式.故答案为:路程;时刻.20.“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是井冈山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五一”期间,苹苹乘坐的汽车方才进入井冈山景区,便有一种“车行绿色中,风光扑面来”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心旷神怡.“车行绿色中,风光扑面来”所选的参照物别离是青山与乘客.【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1)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那个标准确实是参照物;(2)判定物体运动仍是静止,确实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不是发生了转变.【解答】解:选择参照物时通常不能以被研究的物体自身作为参照物,车行绿色中是车在运动,因此应选车之外的青山为参照物;风光扑面来是风光在运动,因此应选风光之外的乘客为参照物.故答案为:青山;乘客.21.2020年11月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在太空中成功对接.已知目标飞行器在对接前的平均速度约2800km/h,30min它运行了1400km;它们成功对接后,假设以飞船为参照物,目标飞行器是静止的.【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1)明白目标飞行器的平均速度和运行时刻,利用公式s=vt求运行距离;(2)判定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要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不是发生了改变,若是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若是未发生转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1)∵v=,。
2016-2017学年天津市南开翔宇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试卷解析

兵往返一次的时间为:t=t1+t2=
=
;故 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此题是一道难题,涉及到速度里面的追及和相遇两个问题;抓住问题中的相等量﹣﹣时间, 关联量﹣﹣路程;运用速度公式逐步展开运算,可选出答案.
4.(3 分)(2016•南京校级一模)下列语句中加点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
第 2 页(共 18 页)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 A、“两岸青山相对出”是相对于船来说的,以船为参照物,故 A 错误; B、“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的,故 B 错误; C、“看山恰似走来迎”选择的参照物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故 C 错误; D、“轻舟已过万重山”,舟的运动应是相对于山;故诗人选取的参照物为山及两边的岸,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此题通过古诗句考查同学们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 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A.3.2cm B.3.25cm C.3.3cm D.3.5cm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注意长度是否从 0 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 0 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由图知: 上面的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 1 个小格代表的是 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 为 1mm; 木块左端与 0 刻度线对齐,右端与 3.25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A=3.25cm. 下面的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2 个小格,所以 1 个小格代表的是 0.5cm=5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5mm; 木块左端与 0 刻度线对齐,右端与 3.2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B=3.2cm. 因为上面刻度尺的准确程度较高,所以木块的长度更接近于 3.25cm. 故选 B. 【点评】一般说,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的准确程度越高.所以我们要根据具体测量要求选择 合适的测量工具.
(名校调研系列卷)吉林省(市命题)_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吉林省名校调研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正常情况下,人走两步路的时间约为()A.1s B.10s C.50s D.1min2.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使同学们非常熟悉彼此,可以“闻其声,知其人”,识别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3.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灯 B.路边的树木C.小明 D.驶来的校车4.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A.蜡B.铁块 C.松香 D.玻璃5.如图所示,是同一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运动位置的照片,则小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6.如图所示是一款驱狗器,只要将超声波的喇叭指向附近的狗狗,使其耳朵感到不舒服,狗狗便会离开,这说明超声波()A.穿透能力强B.传播距离远C.能传递信息D.能传递能量7.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一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8.下列情况中,因为误差而引起测量结果不准确的是()A.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够精密B.读数是没有估读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9.夏天,小明雄超市的冰柜中拿出一瓶带有冰碴的矿泉水,则在冰碴完全熔化前()A.冰、水的温度都升高B.冰、水的温度都不变C.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D.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10.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s﹣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A.135m/s B.168.75m/s C.2.25m/s D.2.5m/s二、填空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1.“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12.用体温计测得甲同学的体温是38.7℃,然后没有甩就直接测量乙同学的体温(实际为36.5℃),则体温计的示数是℃,体温计(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被测人体读数.13.发生海啸时会伴有声波产生,声音由水进入空气,其传播速度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菜不易被冻坏,这是因为水(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时,要(吸热或放热),使窖里的温度不致过低.15.学校教室的走廊内常挂有如图所示的标识,这是为了在控制噪声,学校走廊内的广播可以改变声音的.16.如图所示,工人们正在给长春市高架桥安装隔音板,这是为了在控制噪声,此外,高架桥的桥面每隔一段距离就留有一条缝隙,若用刻度尺测量某条缝隙的平均宽度,应在缝隙的(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从冬季到夏季,由于温度升高,该缝隙会变(选填“宽”或“窄”).17.两辆汽车匀速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我们能通过观察它们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来直观比较车速的大小,冬天路面易结冰,汽车刹车后很难立即停下来,汽车刹车后做的是直线运动;因此,护路工人常向路面撒盐除冰,这是利用(选填“升高”或“降低”)熔点的方法来使冰熔化.1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的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在此过程中,振动发声的物体是,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分别是.19.小王在旅游时,坐在以10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观光车上,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正在向他靠近,则他是以为参照物的;若他对着高山喊一声,4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此时他距离高山m.(假设空气温度是15℃)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40分)20.一列火车以144km/h的速度沿直线匀速通过一座长880m的铁桥,共用时25s.求这列火车的长度.21.小明一家驾车旅游经过某处时,发现一个交通指示牌,如图所示,求:(1)若小明爸爸驾车从此处到达净月潭用了0.6h,则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到净月潭最快需要多长时间?22.(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木条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其中对木条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cm.(2)如图2所示,秒表的示数为min s,合s.2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1)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选填“高”或“低”).(2)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轻拨与重拨,则钢尺发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不同.(3)在月球表面(选填“能”或“不能”)完成该实验.(4)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24.温度计是人们常用的测量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1)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的主要步骤有: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到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估测水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取出温度计;E.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读取示数.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填字母).(2)如图甲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时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冰块的温度是℃.25.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1)如图甲所示,将悬挂的泡沫塑料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料多次被音叉弹开,且声音消失时,泡沫塑料球便会停止运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2)甲实验装置除了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的关系.(3)小明进一步探究,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说明空气(选填“能”或“不能”)传声,且声音能够传递.26.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而且萘的湿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如图2所示是萘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萘的熔化过程共持续了min,此过程中,萘一直吸热,温度,萘的熔点是℃.(3)第6min时,萘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27.某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电子表等器材“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在测量过程中小车经过的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的时刻,格式是“时:分:秒”.(1)为了便于操作,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选填“大”或“小”).(2)通过数据计算可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从B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为m/s.(3)在测量小车从A点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这种做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2016-2017学年吉林省名校调研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市命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正常情况下,人走两步路的时间约为()A.1s B.10s C.50s D.1min【考点】时间的估测.【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时间过程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时间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解答】解:正常情况下,人的步速在100步/分钟左右,走两步的时间在1s左右.故选A.【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2.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使同学们非常熟悉彼此,可以“闻其声,知其人”,识别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定性思想;声现象.【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解答】解:不同的人在说话或唱歌时,由于声带结构的差异,发声的音调和响度可以相同,但音色不会完全相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音色的应用,类似的还有区分不同的乐器、根据敲击声判断瓷器的品质等.3.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灯 B.路边的树木C.小明 D.驶来的校车【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站在路边的小丽相对于小明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以小明为参照物时,小丽是静止的;以驶来的校车为参照物,小丽与汽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她是运动的.故选D.【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A.蜡B.铁块 C.松香 D.玻璃【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食盐、固态的酒精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解答】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蜡、玻璃、松香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是非晶体;各种金属都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是晶体.故选B.【点评】(1)识记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2)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5.如图所示,是同一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运动位置的照片,则小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解答】解:A、在相等时间间隔里位置没有变化,即静止;B、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C、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D、已知时间间隔相同,每个时间段内通过的距离也相同,说明物体在这一时间内可能做匀速运动.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真正的匀速直线运动包含两层意思: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相同.物体作绝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很少,大部分情况下都作变速运动.6.如图所示是一款驱狗器,只要将超声波的喇叭指向附近的狗狗,使其耳朵感到不舒服,狗狗便会离开,这说明超声波()A.穿透能力强B.传播距离远C.能传递信息D.能传递能量【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将超声波的喇叭指向附近的狗狗,狗狗的耳朵会受到了超声波的影响,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狗狗的耳朵感到不舒服.故选:D.【点评】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20Hz~20000Hz之间,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7.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一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参照思想.【分析】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骑自行车的人和汽车都由南向北运动,关键看两者之间是否发生位置改变.【解答】解: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一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骑自行车的人和汽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汽车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并且骑自行车飞人在汽车的南面离汽车越来越远,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自行车的人向南运动.故选B.【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8.下列情况中,因为误差而引起测量结果不准确的是()A.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够精密B.读数是没有估读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专题】定性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①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②测量方法不够科学;③测量者的估读等.【解答】解:A、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可知,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会产生误差,从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符合题意;B、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这属于读数错误,产生的不是误差.不合题意;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这属于使用错误,产生的不是误差.不合题意;D、通常根据被测长度两端靠近的刻度线的间隔来读数,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也可以读出物体的长度,不会引起结果不准确,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误差的产生原因,并能区分误差与错误.误差与错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而错误是能够避免的.9.夏天,小明雄超市的冰柜中拿出一瓶带有冰碴的矿泉水,则在冰碴完全熔化前()A.冰、水的温度都升高B.冰、水的温度都不变C.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D.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性: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解答】解:冰是晶体,从冰柜中拿出的带冰碴的矿泉水属于冰水混合物,温度为冰的熔点,冰碴完全熔化前,处于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故选:B【点评】掌握晶体与非晶体的不同特性和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0.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s﹣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A.135m/s B.168.75m/s C.2.25m/s D.2.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信息给予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有图象得出小华行驶的路程及时间,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解答】解:有图象知,小华在0~3min,运动了300m,3~5min,静止,继续运动到1350m,小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S=1350m,小华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总时间,t=9min=9×60s=540s,v===2.5m/s.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s﹣t图象,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平均速度,具有一定难度,解题关键在于认识图象.二、填空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1.“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解答】解: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用手指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优美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故答案为:音调;空气【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声音传播的条件,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12.用体温计测得甲同学的体温是38.7℃,然后没有甩就直接测量乙同学的体温(实际为36.5℃),则体温计的示数是38.7 ℃,体温计可以(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被测人体读数.【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解答】解:一个体温为36.5℃的病人,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7℃的体温计测量,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注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7℃.故答案为:38.7;可以.【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3.发生海啸时会伴有次声波产生,声音由水进入空气,其传播速度会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声现象.【分析】(1)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次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解答】解:海啸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由于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小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声音从水传到空气中,即从液体到气体中,其传播速度将变小.故答案为:次;变小.【点评】此题是一道关于次声波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基础题,解答时把握好在声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14.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菜不易被冻坏,这是因为水凝固(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时,要放热(吸热或放热),使窖里的温度不致过低.【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应用题.【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解答】解: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答案为:凝固;放热.【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应用题.15.学校教室的走廊内常挂有如图所示的标识,这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学校走廊内的广播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据此判断.【解答】解:学校教室的走廊内常挂有禁止大声喧哗的标识,这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学校走廊内的广播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使更多的同学都能听清.故答案为:声源处;响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防治噪声途径的应用,以及对声音特性的辨别,难度不大.16.如图所示,工人们正在给长春市高架桥安装隔音板,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此外,高架桥的桥面每隔一段距离就留有一条缝隙,若用刻度尺测量某条缝隙的平均宽度,应在缝隙的不同(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从冬季到夏季,由于温度升高,该缝隙会变窄(选填“宽”或“窄”).【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解答】解:(1)工人给高架桥安装隔音板,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2)若用刻度尺测量某条缝隙的平均宽度,应在缝隙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样可有效减小误差;(3)从冬季到夏季,由于温度升高,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该缝隙会变窄.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中;不同;窄.【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物体热胀冷缩的应用等.17.两辆汽车匀速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我们能通过观察它们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直观比较车速的大小,冬天路面易结冰,汽车刹车后很难立即停下来,汽车刹车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护路工人常向路面撒盐除冰,这是利用降低(选填“升高”或“降低”)熔点的方法来使冰熔化.【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熔点和凝固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简答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二是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用时长短.(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向结冰的路面撒盐可降低冰的熔点.【解答】解:(1)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距离的越长,速度越快,所以我们能通过观察它们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直观比较车速的大小;(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汽车刹车后,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摩擦力作用,故汽车刹车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3)向结冰的路面撒盐可降低冰的熔点,有助于冰的熔化.故答案为:路程;变速;降低.【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和速度公式的应用,理解速度的公式的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的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在此过程中,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空气柱,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分别是丙、乙、甲、丁.【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瓶中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因为声音是由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由图可知,空气柱由长到短的排列是:丙、乙、丁、甲;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丙、乙、甲、丁.故答案为:空气柱;丙、乙、甲、丁.【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是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知道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19.小王在旅游时,坐在以10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观光车上,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正在向他靠近,则他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若他对着高山喊一声,4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此时他距离高山660 m.(假设空气温度是15℃)【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定量思想;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根据题意可知,声音在4s内传播的路程减去观光车在4s内行驶的路程之差的一半即为他听到回声时到高山的距离.【解答】解:坐在观光车上时,以自己为参照物,高山和自己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故以自己为参照物高山正在向他靠近;由v=可得,4s内观光车行驶的路程:s=vt=10m/s×4s=40m,4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s′=v′t=340m/s×4s=1360m,则听到回声时到高山的距离:s″=(s﹣s′)=×=660m.故答案为:自己;660.【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关键是弄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差的一半即为他听到回声时到高山的距离.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40分)20.一列火车以144km/h的速度沿直线匀速通过一座长880m的铁桥,共用时25s.求这列火车的长度.【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火车行驶的速度和通过大桥所用时间,可以得到火车通过的总路程;已知火车通过的总路程和大桥的长度,两者之差就是火车的长度.【解答】解:v=144km/h=144×m/s=40m/s,由v=得火车通过的总路程:s=vt=40m/s×25s=1000m,火车的长度为L车=s﹣L桥=1000m﹣880m=120m.答:这列火车的长度为100m.【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其中知道火车过桥时通过的路程是桥长加车长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1.小明一家驾车旅游经过某处时,发现一个交通指示牌,如图所示,求:。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苏科版

2016-2017 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1.以下几种估测最切合实质状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崭新的 2B 铅笔长约 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 1.5m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概 1cm2.为了查验人躺着和站即刻身体长度能否有差别,采纳以下哪一种尺最适合()A.量程 30cm,分度值 1mm B.量程10m,分度值 1dmC.量程 3m,分度值 1mm D.量程15cm,分度值 0.5mm3.晓燕在学校春天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取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 ,则全程内的均匀速度是()A. 6m/s B . 6.25m/s C. 6.75m/s D. 7.5m/s4.以下对于偏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仔细仔细的丈量能够防止偏差B.丈量时未恪守操作规则会惹起偏差C.丈量时的错误就是偏差太大D.丈量中错误是能够防止的,而偏差是不行防止的5.以下对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在真空中流传的最快B.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能听到回声需要必定的条件C.只需有物体的振感人总能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D.声音的流传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没关,与温度相关6.使用一根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丈量一个机器部件的长度,这样丈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 B .偏小 C.正常 D.没法比较7.如图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 .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8.以下事列中不是利用声传达信息的是()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能否异样B.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C.利用超声波来冲洗钟表等精美机械D.轮船上装有声呐系统9.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灵活车严禁鸣笛,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施B.在学校或住所区栽种花草树木C.夜晚严禁建筑工地施工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10.以下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A.萘、冰、石英 B .冰、石英、玻璃C.铁、食盐、松香D.金、海波、白腊11.有一间完整隔热的房间,房间的温度保持在0℃,若在室外将一块冰放在盆中,当冰熔化一部分后,将整个盆子端到此房间,则将会出现以下哪一种状况()A.冰将持续融化B.冰的温度开始渐渐高升C.水将渐渐凝结D.冰不可以持续融化,水也不可以凝结12.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乐,在路过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迫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迫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图象,依据图象剖析正确的是()A.紧迫刹车发生在8: 27B.在 8: 23~ 8: 27 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行进C.在 8: 20~ 8: 30 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千米 / 时D.在 8: 20~ 8: 30 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均匀速度为60 千米 / 时二、填空题(13、 14、 15、16 题每空 1 分, 17 题每空 2 分,共 11 分)13.在二胡表演时,表演者在用弓拉动琴弦的同时,不停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14.如下图,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15.摄氏温度把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冰的熔点是℃.16.如下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作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作声音的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17.宋朝诗人陈与义坐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此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选填“榆堤”或“船”)为参照物.三、实验题(18 题 8 分, 19 题 18 分, 20 题 6 分,共 32 分)18.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选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作用是将音叉细小的振动放大,便于察看.这里所用的物理实验方法是()A.推理法B.类比法C.控制变量法D.变换法19.如下图,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察看到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波可以传达.20.若在月球上做实验,乒乓球弹起(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声的流传需要.21.用如下图的斜面上丈量小车运动的均匀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抵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均匀速度.(1)测均匀速度需要的丈量工具是和,该实验依照的原理是;(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填“长”或“短”)些,便于丈量.(3)图中 AB 的行程 S AB=cm,假如测得时间t AB=1.6s ,则 AB段的均匀速度V AB=cm/s.(4)在丈量小车抵达 B 点的时间时,假如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均匀速度V AB会偏.(5)为了丈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均匀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 点由静止开释,测出小车抵达C点的时间,进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均匀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选填“正确”或“不正确”)22.如图甲是“研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选填“均匀”或“不均匀”).(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所有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或.若某时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时间012345678910/min温度/ ℃4042444648484848485053依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能反应上述固体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四、计算题( 21 题 8 分, 22 题 6 分, 23 题 7 分,共 21 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需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要求写出数值和单位,只写最后答案的不得分)23.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 8m/s 的速度行驶 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 20m/s 的速度行驶 2km.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行程.(2)汽车在此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均匀速度.24.列车运转时辰表对于合理安排旅游特别重要,学生应当学会使用.下表是由青岛开往北京的 T26 次列车的运转时辰表.经过剖析此运转时辰表,请你计算:车次自青岛起公里0183283393514743890T26到站青岛潍坊淄博济南德州天津北京到站时间﹣﹣11: 5913: 1314: 4616: 2218: 3319: 54开车时间9: 5912: 0213: 1614: 5616: 2418: 35﹣﹣(1) T26 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运转距离为多少?(2) T26 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运转时间为多少?(3)该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均匀速度大概是多少?25.如下图,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歧路口100 m处以 72 km/h 的速度驶过来,假如公路宽 12m,问该同学以 1.5m/s 的步行速度可否在汽车抵达歧路口前完整经过公路?2016-2017 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1.以下几种估测最切合实质状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崭新的2B 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概1cm 【考点】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剖析】不同物理量的估量,有的需要依靠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切合实质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 ≈ 1.2m/s ,故 A 不切合实质;B、中学生张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长度在20cm左右,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长约 18cm,故 B 切合实质;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 左右,课桌高度约为0.8m 左右,故C不切合实质;D、头发丝的直径在75μ m左右,一张纸厚度略大于75μ m,在 100μ m=0.1mm左右,故 D 不切合实质.应选 B.2.为了查验人躺着和站即刻身体长度能否有差别,采纳以下哪一种尺最适合()A.量程 30cm,分度值1mm B.量程 10m,分度值1dmC.量程 3m,分度值 1mm D.量程 15cm,分度值 0.5mm【考点】长度的丈量.【剖析】选择尺子的原则有二:能够知足丈量要求,也就是尺子的最大丈量值应当大于身高;尺子的精准度要高,因为身体长度差别特别小.【解答】解:AD、尺子的量程太小,不可以知足丈量要求,都不适合;B、量程是 10m,知足丈量要求,但分度值是1dm,正确程度不高,丈量结果偏差太大,不合适;C、量程是3m,知足丈量要求,分度值是1mm,正确程度较大,丈量结果偏差较小,适合.应选 C.3.晓燕在学校春天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取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 ,则全程内的均匀速度是()A. 6m/s B . 6.25m/s C. 6.75m/s D. 7.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均匀速度.【剖析】由题意可了解燕百米赛的行程与运动时间,由均匀速度公式能够求出她的均匀速度.【解答】解:晓燕的百米均匀速度:= ==6.25m/s ;应选 B.4.以下对于偏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仔细仔细的丈量能够防止偏差B.丈量时未恪守操作规则会惹起偏差C.丈量时的错误就是偏差太大D.丈量中错误是能够防止的,而偏差是不行防止的【考点】偏差及其减小方法.【剖析】要正确解答此题,第一要掌握偏差的定义,还要掌握偏差产生的原由,减小偏差的方法及偏差与错误的差别.【解答】解:偏差与丈量的人、丈量工具、丈量环境相关,所以,任何丈量中的偏差是不行防止的,只好努力减小偏差,不行能除去偏差.采纳更精美的丈量仪器,改良实验方法,娴熟实验技术等都能够减小偏差,但不可以除去偏差.所以选项 A、 B、 C 错误,选项 D 正确.应选 D.5.以下对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在真空中流传的最快B.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能听到回声需要必定的条件C.只需有物体的振感人总能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D.声音的流传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没关,与温度相关【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流传速度;回声;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剖析】利用以下知识剖析判断:(1)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流传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流传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此外在同一种介质中,声音的流传速度还与温度相关;(2)声音碰到阻碍物会被反射,这就是回声.人耳能够划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要点在于从声音发出到听到回声时的时间间隔,该间隔时间要大于0.1s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优秀的听觉器官;④频次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内;⑤有足够的响度.【解答】解:A、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故 A 错;B、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只有当回声抵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 ,人材能听到回声,故 B正确;C、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次范围一般在20Hz~ 20000Hz 范围内,在此范围之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 C 错;D、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声音的流传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相关,故D错.应选 B.6.使用一根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丈量一个机器部件的长度,这样丈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 B .偏小 C.正常 D.没法比较【考点】长度的丈量;物质的基本属性.【剖析】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因为热胀冷缩的缘由,刻度尺会变短一些,再去丈量一个机器部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质值要大一些.【解答】解:因为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缩短变短一些,再去丈量一个机器部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质值要偏大一些.应选 A.7.如图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 .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划分.【剖析】( 1)频次是 1s 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次越大.音调跟频次相关,频次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地点的大小,偏离原地点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相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反应声音的质量和特点,与发声体的构造、资料相关.【解答】解:如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所以音调相同;偏离原地点相同,所以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应选 C.8.以下事列中不是利用声传达信息的是()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能否异样B.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C.利用超声波来冲洗钟表等精美机械D.轮船上装有声呐系统【考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剖析】声音的应用有两个方面:利用声音来传达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等;利用声音来传达能量,如用超声波清除人体内的结石等.【解答】解: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能否异样,是利用了声音能传达信息;B、医院里用“B 超”为病人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能传达信息;C、利用超声波来冲洗钟表等精美机械,是利用了声音能传达能量;D、轮船上装有声呐系统,是利用了声音能传达信息.应选 C.9.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灵活车严禁鸣笛,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施B.在学校或住所区栽种花草树木C.夜晚严禁建筑工地施工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考点】防治噪声的门路.【剖析】防治噪声的门路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流传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明确题干中是经过哪一种方法来减弱噪声的,再比较选项中提到的物理情形,即可获取答案.【解答】解:城市规定学校周边灵活车严禁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施,这是在流传过程中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不同.故A错误.B、在学校或住所区栽种花草树木,这是在流传过程中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不同.故B错误.C、夜晚严禁建筑工地施工,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相同.故 C 正确.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不同.故D错误.应选 C.10.以下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A.萘、冰、石英 B .冰、石英、玻璃C.铁、食盐、松香D.金、海波、白腊【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别.【剖析】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别是:晶体融化过程中,不停汲取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融化过程中不停吸热温度不停上涨,没有固定的融化温度.【解答】解: A、萘、冰、石英融化时有固定的融化温度,所以都是晶体.故 A 正确;B、玻璃属于非晶体,故 B 错误;C、铁、食盐、松香中松香属于非晶体,故 C 错误;D、金、海波、白腊中白腊属于非晶体,故 D 错误.应选: A.11.有一间完整隔热的房间,房间的温度保持在0℃,若在室外将一块冰放在盆中,当冰熔化一部分后,将整个盆子端到此房间,则将会出现以下哪一种状况()A.冰将持续融化B.冰的温度开始渐渐高升C.水将渐渐凝结D.冰不可以持续融化,水也不可以凝结【考点】融化与融化吸热特点.【剖析】( 1)晶体融化的条件:达到熔点,持续吸热;(2)发生热传达的条件:两物体相接触、由温度差.【解答】解:冰是晶体,需要在熔点温度下,持续吸热才能融化,熔点是0℃,冰融化一部分后盆中是冰水混淆物,温度为0℃,放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因为无温度差,冰水混淆物即不可以吸热融化,也不可以放热凝结.应选 D12.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乐,在路过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迫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迫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图象,依据图象剖析正确的是()A.紧迫刹车发生在 8: 27B.在 8: 23~ 8: 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行进C.在 8: 20~ 8: 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D.在 8: 20~ 8: 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均匀速度为60千米/时【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剖析】( 1)汽车紧迫刹车后的速度会显然减小,由图象读出刹车的时间;(2) v﹣ t 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图线为匀速行驶的图象;(3)依据图象剖析其速度大小.【解答】解: A.由图象能够看出,在 8: 27 后的速度显然减小,所以此时为紧迫刹车的时间,故 A 正确;B.在 8: 23~ 8: 27 时间段内的图象是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此时为匀速行驶,故 B 正确;C.在 8: 20~ 8: 30 段内的最大速度为60km/h ,故 C 正确;D.其余时间段内的速度都小于60km/h,所以其均匀速度不行能为60km/h ,故 D错误.应选 ABC.二、填空题(13、 14、 15、16 题每空 1 分, 17 题每空 2 分,共 11 分)13.在二胡表演时,表演者在用弓拉动琴弦的同时,不停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考点】频次及音调的关系.【剖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次相关.据此做出判断.【解答】解:当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相同,频次不相同,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答案为:音调.14.如下图,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1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3.80cm.【考点】长度的丈量.【剖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丈量物体长度时,要察看能否从 0 刻度线量起,开端端没从 0 开始,要以某一刻度看作“ 0”刻度,读出尾端刻度值,减去开端端所对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在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为1mm,也就是现在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由图知,开端端在 6.00cm 处,尾端在 9.80cm 处,所以物体长度为L=9.80cm ﹣6.00cm=3.80cm .故答案为: 1mm; 3.80cm.15.摄氏温度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淆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开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冰的熔点是0℃.【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剖析】依据 0℃和 100℃的规定和冰的熔点解答.【解答】解:往常状况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温度规定为0 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冰的熔点是0℃.故答案为:冰水混淆物;开水;0.16.如下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作声音的响度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作声音的音调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频次及音调的关系.【剖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相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相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解答】解:轻拨与重拨钢尺,会致使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致使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故答案为:响度,音调.17.宋朝诗人陈与义坐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此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船、榆堤(选填“榆堤”或“船”)为参照物.【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剖析】研究物体的运动状况时,第一要选用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状况是如何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地点能否变化.【解答】解:(1)从“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两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以为“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成效;(2)在此题中船是向东高速行驶,而“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所以“云与我俱东”是以“榆堤”或运动的“飞花”为参照物的.故答案为:船;榆堤.三、实验题(18 题 8 分, 19 题 18 分, 20 题 6 分,共 32 分)18.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选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作用是将音叉细小的振动放大,便于察看.这里所用的物理实验方法是()A.推理法B.类比法C.控制变量法D.变换法【考点】物理学方法.【剖析】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丈量的物理量,往常用一些特别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丈量的物理量间接丈量,这类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变换法.【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物体的振动不简单直接察看,为了察看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经过小球的振动来反应音叉的振动.将小球紧靠发声的音叉,能够看到小球被多次弹开.此现象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这类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变换法.应选: D.19.如下图,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察看到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波能够传达能量.【考点】声音的产生.【剖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不只好传达信息,也能传达能量.【解答】解:当敲击右边音叉时,声音经过空气传达给音叉甲,左边音叉振动发声,这类振动惹起乒乓球的跳动;音叉的振动经过乒乓的跳动来表现,乒乓球起到了将细小振动放大的作用,这是一种变换法;右边音叉的声音不只好传到左边音叉,并且能惹起左边音叉的振动,说明声波能够传达能量.故答案为:能量.20.若在月球上做实验,乒乓球不会弹起(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声的流传需要介质.【考点】声音的流传条件.【剖析】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流传声音;声音能够传达信息,声音能够传达能量.【解答】解:若在月球表面长进行此实验,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左右两音叉相隔的是真空,声音没法流传,所以不可以看到此现象,说明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故答案为:不会;介质.21.用如下图的斜面上丈量小车运动的均匀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抵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均匀速度.(1)测均匀速度需要的丈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该实验依照的原理是v=;(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填“长”或“短”)些,便于丈量.(3)图中 AB 的行程 S AB= 40.00 cm,假如测得时间t AB=1.6s ,则 AB段的均匀速度V AB= 25 cm/s .(4)在丈量小车抵达 B 点的时间时,假如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均匀速度V AB会偏小.(5)为了丈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均匀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 点由静止开释,测出小车抵达C点的时间,进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均匀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不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考点】变速运动与均匀速度.【剖析】( 1)研究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速度的变化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只需能够测出行程和时间就能够求出这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2)若要计时方便,应让下车下滑速度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3)由图读出行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均匀速度;(4)让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会致使时间的丈量结果偏大,均匀速度会偏小;(5)计算下半程的均匀速度要用下半程的行程除以下半程用的时间.【解答】解:( 1)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只需能够测出行程和时间就能够求出这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停表(或秒表);(2)为了便于丈量时间,应使斜面保持较缓的坡度,这样能够减慢小车下滑的速度,使小车运动时间长一些;(3)由图知,小车经过上半段ABs1=40.00cm ,所用的时间是 t 1=1.6s ,所以均匀速度式v= ==0.25m/s=25cm/s ;(4)过了 B 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时,依据公式v=可知,行程不变的状况下,时间偏小,速度就会偏小;(5)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抵达 B 点的速度其实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 B 点由静止开释,抵达C点的时间,其实不等于下半段的时间,故不正确.故答案为:( 1)刻度尺;秒表;v=;(2)小;长;(3)40.00;25;(4)小;(5)不正确.22.如图甲是“研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均匀(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1.B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响度大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速度大2.A3.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
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3.B4.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 C.音色 D.振幅4.B5.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5.C6.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6.B7.如图1所示,是我市城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
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A.噪声的产生B.噪声的传播C.噪声的接收D.以上三种均是7.B8.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纺织工人使用防噪耳罩 B 中心城区汽车禁止鸣笛C 轻轨两旁安装隔音板D 主干道路面“刷黑”8.C9.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面有关声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游人听到山间潺潺的水声是水和岩石撞击产生的B.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C.村民能够根据音色辨别蝉唱虫吟D.医生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灶9.B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 Hz~2 000 Hz之间的声音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10.B11.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能在真空中传播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噪声对室内的影响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11.B12. “五·一”节学校举行了盛大的红歌比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 .10cm/s B .9cm/s C .8cm/s D .7cm/s 10.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11.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快慢、幅度无关
12.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 .记录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13.在四个完全相同的啤酒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啤酒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
图
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不同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14.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教室的地面到天花板的距离约为10m B.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cm
C.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40cm 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1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事()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B.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C.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误差和错误一样,都是可以避免的
16.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 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1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8.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19.以下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时,关上门窗B.市区里要种草植树
C.戴上防止噪声的耳塞 D.市区里汽车喇叭禁鸣
20.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
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传递了能量 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
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 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
21.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
A.甲车快
B.乙车慢
C.乙车快
D.甲车慢
2
22.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23.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B.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C.射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戴耳塞,是为了减弱进入耳朵的噪声
D.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谈话时,听不到对方声音,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4.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
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声音大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声音小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
A .音色和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音调
4.有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5s 内通过了35m ,则该物体在第3s 内的路程为 .
5.在太空没有
_____,所以无法传递_____。
当宇航员跟压力舱外的其他太空人或地球上的控制人员讲话时,他必须使用________。
6. 声音是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7.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之比是2 :1,它们通过路程之比是2 :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是_______。
8.在一根足够长、内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重敲一下,在另一端的人可以听到______次声音,分别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9.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 的规律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 _______以及零刻度线。
10.如图所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
11.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门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则铃声将会______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6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结果是:l 1=18.82cm ,l 2=18.83cm ,l 3=17.28cm ,l 4=18.81cm ,l 5=18.80cm ,l 6=18.805cm 。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其中一位同学的测量结果错误,该数据是 。
(3)一位同学的测量结果不合理,该数据是 。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
13.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甲、丙两车快慢相同,乙车较甲、丙两车开得快。
(1)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北运动。
(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运动,丙车________。
(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_______运动,丙车向________运动。
(4)以丙车为参照物,甲车________,乙车向_______运动。
三、计算题(6分+3分+4分=13分)
1.某同学郊游时,用半小时走完2km 的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再用30 min 走完
2.5km 的路程。
求:(1)他在前半小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后30 min 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2.一辆长10米的大货车,以36km/h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秒,求隧道长为多少?
3.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离正前方峭壁440m处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