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 文言文测试题27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三轮(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考察以史传类选文为主,文本600字左右,阅读量与往年基本持平。
题型较为稳定,三个选择题,选择题分别为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原文内容,每个选择题3分;一题翻译题,内分两个小题,共10分。
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在于阅读步骤上,要利用好一切题中已知信息,在根据语境去推测未知信息。
示范阅读如下:真题节选做题步骤示范阅读步骤:1.拿到试题,最先看12题选择题,根据选项对原文进行分层,明白每层的大语境,知晓全文大意并完成12题、2.借力12题的已知信息,去完成10、11、13题。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步骤一:根据选项为文章划分层次,掌握大语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
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
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北京市2020届高三语文三轮冲刺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和解析 word版

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9分)(1)孝景崩,武帝立。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
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
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
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
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
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
”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2)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太史公叙广最得意处,在为上郡太守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然此固.裨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将之器也。
【三轮冲刺】高考语文检测试题及答案

2021年高考冲刺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应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什么是读书的心态呢?其实它就是与人的灵魂律动_________的心理状态。
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等等,都是一种令人_____________的高节奏___________。
至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而临阵磨枪的学生们,表象是在埋头读书,实为一种苦海心理的挣扎。
A. 体戚相关心跳目眩律动B. 息息相关心跳目眩躁动C. 休戚相关目眩神迷躁动D. 息息相关目眩神迷律动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仗手法的是哪一句?A.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B.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兖龙浮。
C.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D.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3. 下面是南京”莫愁湖、胜棋楼”的一副对联。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烟雨湖山六朝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仔细思量,__________。
英雄儿女一枰棋,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结局,__________。
①胜固欣然②我始欲愁③败亦可喜④人言为信⑤风吹皱一池春水⑥浪淘尽千古英雄A. ④②⑤/①③⑥B. ①④⑥/②③⑤C. ③②⑤/①④⑥D. ④①⑥/③②⑤4.下列是给一位老人的生日祝辞,其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A. 室有芝兰春自韵,人如松柏岁常新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5.下列古代诗句与文段蕴含的意境情感最不符合的是( ) 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城中,常见这样一脸沧桑的面孔,操着夹杂粤语或闽南话的英语,却是华人的容颜。
他们来到这里,为的不过是买中国人爱吃的蔬菜,或者到餐馆吃一顿中餐。
其实胃口比乡音,比容颜,还要难以更改。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统一考试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解析

材料一:徐申,字维降,京兆人。
擢进士第,累迁洪州长史。
嗣曹王皋讨李希烈,檄中以长史行刺史事,任职办,皋表其能,迁韶州刺史。
韶自兵兴四十年,刺史以县为治署,而令丞杂处民间。
申按公田之废者,募人假牛犁垦发以所收半畀之田久不治故肥美,岁入凡三万斛。
诸工计所庸,受粟有差,乃徙治故州。
未几,邑闬①如初。
创驿候,作大市,器用皆具。
州民诣观察使,以其有功于人,请为生祠,申固让,观察使以状闻,迁合州刺史。
始来韶,户止七千,比六年,倍而半之。
会初置景州,授刺史,赐钱五十万,加节度副使。
迁邕管经略使。
黄洞纳质供赋,不敢桀②。
逾年,进岭南节度使。
前使死,吏盗印,署府职百余员,畏事泄,谋作乱。
中觉,杀之,逢误一不问。
远俗以攻劫相矜,中禁切,无复犯。
外蕃岁以珠、玳瑁、香、文犀浮海至,申于常贡外.未尝剩索,商贾饶盈。
刘辟反,表请发卒五千,循马援故道,繇③爨蛮抵蜀,捣辟不备。
诏可,加检校礼部尚书,封东海郡公。
诏未至,卒,年七十。
赠太子少保,谥曰平。
(节选自《新唐书·徐申传》)材料二:为人臣者官于君,先后光庆,皆君之德。
不思报国,岂忠也哉?君子有无禄而益君,无有禄而已者也。
报国之道有四:一曰贡贤;二曰献猷;三曰立功;四曰兴利。
贤者国之干,猷者国之规,功者国之将,利者国之用。
是皆报国之道,惟其能而行之。
《诗》云:“无言不酬,无德不报。
”况忠臣之于国乎!(节选自马融《忠经》)【注】①闸:墙垣②桀:凶暴③繇:古同“由”1.材料一中句子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3分)募人A假牛犁B垦发C以所收D半E畀之F田久G不治H故肥美2.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下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岁入凡三万斛”与“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两句中的“凡”字含义相同。
B.“器用皆具”与“良乃入,具告沛公”(《鸿门宴》)中“具”字含义不相同。
C.“远俗以攻劫相矜”与“愿陛下矜悯愚诚”(《出师表》)中“矜”字含义不相同。
D.“无言不酬,无德不报”与“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中“酬”字含义相同。
2023年高中语文三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23年高中语文三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试题(共20小题)1.(2023 香坊区校级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赵简子举兵而攻齐,令军中有敢谏者罪至死。
被甲之士名曰公卢,望见简子大笑。
简子曰:“子何笑?”对曰:“臣乃有夙笑。
”简子曰:“有以解之则可,无以解之则死。
”对曰:“当桑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
还反,其妻怒而去之。
臣笑其旷也。
”简子曰:“今吾伐国失国,是吾旷也。
”于是罢师而归。
齐简公有臣曰御鞅,谏简公曰:“田常与宰子,此二人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而危之,愿君去一人。
”简公曰:“非细人之所敢议也。
”居无几何,田常果攻宰予于庭,贼简公于朝。
故忠臣之言,不可不察也。
晏子复于景公曰:“朝居严乎?”公曰:“朝居严,则曷害于治国家哉?”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
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
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且合菽粟之微,以满仓廪;合疏缕之纬,以成帏幕。
太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也。
夫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有拒而不入者哉!”(节选自《说苑正谏》)材料二:赵简子攻卫,附郭。
自将兵,及战,且远立,又居于屏蔽之下。
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桴而叹曰:“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行人烛过免育横戈而进曰:“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钝然作色曰:“寡人之无使,而身自将是众也,子谓寡人之无能,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曰:“昔吾先君文公即位二年,辰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
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国卫取曹,拔石社,定天子之位,成尊名于天下,用此士也。
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乃去屏蔽,而立于矢石之所及,一鼓而士毕乘郭。
简子曰:“与吾得草车千乘也,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
”行人烛过可谓能谏其君矣。
战斗之上,桴鼓方用,赏不加厚,罚不加重,一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直》)【注】①御鞅:御,官也,职掌车驾:鞍,名也。
②行人:官名,负责外交事务。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卷27(详细解答)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卷27(详细解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
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
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
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
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
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
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
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
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
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
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
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留齐凡五岁。
重耳爱齐女,毋去心。
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
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
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
重耳曰:“人一辈子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
”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
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
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
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
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
”遂以客礼见之。
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因此报。
”王曰:“尽管,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
”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
”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
高考三轮冲刺专题 文言文测试题26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三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吾母姓钟氏,十八归先府君。
府君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
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毋间未尝有俭色。
越二载,生铨,家益落。
府君由是计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先外祖长身白髯,喜饮酒,酒酣,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
母每指一字,先外祖那么满引一觥,数指之后,乃陶然捋须大笑,举觞自呼曰:“不意阿丈乃有此女!〞记母教铨时,组绣绩纺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儿怠,那么少加夏楚。
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鸡鸣卧焉。
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
外祖母濒危,泣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
他曰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
其善诱之!〞语讫而卒。
十岁,父归。
越一载,复携母及铨,偕游燕秦赵魏齐梁吴楚间。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惑怒不听,那么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
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缍事,一如教儿时。
(节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十八归.先府君归:回到。
B.盘罍间未尝有俭色..俭色:不饱满的情况。
C.鸡鸣..卧焉鸡鸣:鸡叫天明。
D.复力争.之争:争论。
(三五)1.B(A.女子出嫁;C.丑时,即一点到三点;D.奉劝)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恨不见女子..婉言规..成立B.母必正色C.明年..娶张氏D.母女..视之2.B(A.“女〞通“汝〞;C.第二年;D.母女视之,“女〞名词作状语)3.分别比较以下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两个“乃〞字一样,两个“其〞字不同B.两个“乃〞字一样,两个“其〞字也一样C.两个“乃〞字不同,两个“其〞字一样D.两个“乃〞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3.A(“乃〞:均作“竞〞“却〞解。
山东省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过关检测汇编文言文阅读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②记:布告。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驱而之薛A使吏召诸民B当偿者C悉来D合券E券遍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 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山东省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过关检测汇编
文言文阅读
202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过关检测(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
材料一:
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开方A为事B君C欲适D君之故E十五年F不归G见其父母H此非人情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用,指执掌、管理,与《劝学》中“用心躁也”的“用”意思不同。
后盂尝君出记②,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愤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
(三九)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l~6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
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
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
愿陛下急发兵击之.。
”二世怒,作色。
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
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
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窍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
”二世喜曰:“善。
”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
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
诸言盗者皆罢之。
乃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
叔孙通已出宫,反舍,诸生曰:“先生何言之谀也?”通曰:“公不知也,我几不脱于虎口!”乃亡去,后降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
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
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
..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
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早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
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
吾不忍为公所为。
公所为不合
古,吾不行。
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臣无将
..,将即反无将:没有将领。
B.案诸生言反者下吏
..下吏:下为狱吏。
C.度吾虏能行为
..时变:时势变迁。
..之行为:做得到的。
D.不知时变
(三九)1.D(A.不可以率领兵众;B.交付下面官吏治罪;C.做得到的才拟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2.C(A.以:把,后省宾语;B.特:不过;C.乃:于是/竟然;D.且:将近)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陛下急发兵击之.称代“人臣”。
82
B.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称代“醉或妄呼,拔剑击柱”者。
C.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称代“礼者”,即“他们的”。
D.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称代汉的“朝仪礼规”。
3.A(“之”代陈胜这帮人,“人臣”是泛称)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叔孙通“知时变”的一组是( )
①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
②诸生言皆非也
③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④鲁有两生不肯行
⑤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4.B(见“作色’’而否定诸儒,见“妄呼”而说上制仪,都是“知时变”,其余不是。
①是“谀”二世,④是陈述“不知时变”者的情况,⑤是“不知时变”者的理论)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孙通在秦二世就陈胜之事问诸儒生时能“知时变”,一反诸儒生之看法,使二世由怒转喜。
B.凡是说陈胜是造反的,二世就命御史把他们交付下面官吏治罪;凡是说是盗贼的,就免了他们的职务。
C.叔孙通看到汉的朝仪太复杂了,就请求高帝让他征聘鲁地的儒生和自己的学生共同制订简单易行的朝仪。
D.叔孙通到鲁地征聘儒生,有两人不肯应征,这两人认为叔孙通的做法不合古道,制订朝仪礼乐为时尚早。
5.C(不是汉的朝仪太复杂了)
6.译文中画线句。
(1)我几不脱于虎口!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我差点儿不能脱身于虎口。
(2)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是要依时势的变迁、社会的不同、人情的异样制订他们的礼节文饰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李姬者,名香。
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
少风调,皎爽①不群。
十三岁,从吴人周知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②,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已卯来金陵,与相识。
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③,屏居金陵,为清议④所斥。
阳羡陈贞慧、责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
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曰载酒食与侯生游。
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
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
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己,侯生下第。
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⑤,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
姬固却之。
开府惭且怒,且有中以伤姬。
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问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 ①皎爽:磊落、开朗。
②玉茗堂四传奇:指汤显祖的四部传奇作品。
③城旦:徒刑名。
④清议:社会舆论。
⑤中郎:指东汉蔡邕。
董卓被诛,他为之感叹。
1.根据文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四○)1.C
A.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发:演唱。
B.而自歌以偿.之偿:回敬。
C.雅.不减中郎雅:才能。
D.今乃利.其金而赴之利:贪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C
A.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为.清议所斥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开府惭且.怒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3.A
A.而自歌以偿之.称代侯生所作的诗。
B.持之.力称代阮大铖以阿附魏忠贤而论城旦之事。
C.欲侯生为解之.称代服刑屏居的困境。
D.今乃利其金而赴之.称代开府田仰的邀约。
83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姬“皎爽不群、能辨贤否”的一组是( ) 4.D
①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
②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
③中郎学不补行
④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⑤妾亦不复歌矣
⑥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
姬固却之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A
A.李姬略知诗书,少有风采,也不爱与人交往,但她为人侠义,光明磊落,聪明机智,尤其是她善识贤恶,是非分明,所以深得当时进步士大夫的赞扬。
B.李姬及时识破了魏忠贤死党余孽阮大铖试图逃脱惩罚的诡计,对侯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侯生拒绝阮大铖的利诱,使阮大铖的阴谋不能得逞。
C.李姬认为东汉蔡邕学问虽好,但不能弥补其品行的缺陷,勉励侯生自珍自爱,保持气节,同时用“妾亦不复歌矣”表明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D.李姬坚持不肯同与阮大铖同流合污的开府田仰接近,敢于抗拒权贵的诱惑和威胁,表现出强烈的正义感和高洁的品格。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你的见识难道比我差吗?
(2)吾问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我对侯公子称赞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