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比一比》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等属性,以及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等属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进行物体属性的比较。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天平、积木、玩具等。

2. 学具:每组一张比较记录表,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长短、高矮、大小、轻重不同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具,讲解比较的概念,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进行比较。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随堂练习,比较组内物体的属性,并记录在比较记录表上。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左侧:列出比较的概念、方法及物体属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物体,进行比较并记录下来。

(2)画一幅比较主题的画,展示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 答案:(1)家长辅助幼儿完成比较记录表。

(2)幼儿根据观察和想象,创作比较主题的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幼儿表达不够积极,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寻找自然界中的物体进行比较。

(2)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发现更多有趣的比较现象。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第一篇:《量一量,比一比》教案《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8-89页量一量,比一比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测量长度的过程,发展长度观念教学难点:体会测量的本质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一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2、请你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我们在认识米和厘米时都用到了一个工具就是尺。

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尺有哪些?(课件出示各种尺)二、介绍方法1、你能用手势告诉我60厘米有多长吗?学生用手势比划的时间,注意观察找出不同的、相差较大的来进行对比。

2、看来,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身体来对物体的长度做出估测,古时候的人没有尺,就用这种方法来测量物体,我们看看他们都用了什么?(课件出示各种测量方法)3、像这样一庹、一拃、一步……都是他们常用的,甚至到现代有一些我们也常用。

工人师傅要给讲台铺地毯,可是不小心把皮尺丢在了路上,今天我们就来帮助他解决讲台有多长的问题?(板书:讲台有多长?)三、小组合作想一想,我们可以借助身体的哪一部分来帮助工人师傅测量讲台的长度?1、你想测量身体哪一部分的长度?是从哪到哪的距离?(师提问)2、同桌合作,来测量。

3、将测量的数据填入表格。

(学生测量后汇报自己的数据,教师板书)师:为什么测量的数据不同呢?我们选哪个数据来记录呢?四、1、测量课桌的长度现在先用我们身体上的“尺”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你先估计一下它有多长。

小组讨论:你想用什么当“尺”。

一个这样的“尺”够吗?请同学们来帮帮你吧?(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当尺进行测量)2、测量讲台的长度。

估计一下讲台有多长?小组内先进行讨论,选择什么当“尺”比较合适。

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北师大(大全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北师大(大全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北师大(大全5篇)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北师大《比一比》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

但学生要把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方法的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进行抽象的语言描述,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结合情境先教学“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教学“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

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3、.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数感。

三、教法与学法:教学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动脑、动手,交流比较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中大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而数学学习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知识的过程。

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同伴合作交流,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因此设计了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自体验万以内大数的比较方法。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玩“翻牌游戏”,比一比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

你们看小老虎和小狐狸玩得正高兴呢!小动物邀请同学们来做他们的裁判员。

你们愿意吗?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森林游戏情境下,学生情绪高涨,表示很愿意做游戏的裁判员。

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通用12篇)

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通用12篇)

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通用12篇〕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WTT的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欢送大家分享。

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篇1活动目的:1、通过操作,感知痛体积的液体在不同粗细容器中的高度变化。

2、初步理解体积的守恒,知道物体的体积不随容器的形状、大小的变化而改变。

3、开展幼儿的逻辑推理才能。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进步逻辑推理才能,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粗细不同的矿泉水瓶各一个〔装有等量的水,一瓶红色,一瓶绿色〕;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空瓶;等量的橡皮泥活动过程:一、幼儿操作,感知液面高度的变化1、观察桌上的两瓶水,请幼儿目测比拟红色水多还是绿色水多,说说是怎样知道的?2、请幼儿把红色水和绿色水分别倒入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瓶中,提问:红色水和绿色水的高度有什么变化?谁多谁少?3、幼儿讨论:为什么水变成一样多了?是怎样比拟的?4、引导幼儿观察刚刚盛水的两个瓶子,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5、请幼儿把红色水和绿色水分别倒回原来的瓶中,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并说说哪个瓶子的液面高?哪个瓶子的液面低?水一样多吗?6、引导幼儿发现并总结:装等量的水,粗瓶子液面低,而细瓶子液面高。

二、幼儿操作,比拟橡皮泥的多少1、幼儿取出等量的橡皮泥,捏出各种各种形状的物体,互相比一比:谁做的大?是怎样比拟的?2、幼儿讨论:谁用的橡皮泥多?谁用的少?怎样比拟的?3、请幼儿演示比拟、并表述比拟的过程与结果。

4、再次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请幼儿观察:橡皮泥的总量有没有改变?变的是什么?幼儿感知考虑:物体体积的大小不随形状的变化而改变。

三、游戏:我会变规那么:老师说长高了,幼儿就站直;说变矮了,就蹲下;说变圆了,幼儿抱成球状。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体积的守恒。

活动反思这局部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

幼小衔接比一比教案(通用5篇

幼小衔接比一比教案(通用5篇

幼小衔接比一比教案(通用5篇教案名称:幼小衔接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比较》,具体内容包括: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和轻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不同特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排序。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特征的物体进行排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卡片、实物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学习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实物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和轻重。

例如,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苹果,一张是橙子,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卡片上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方法。

例如,出示一张卡片,上面有三个小动物,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高矮。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特征的物体进行排序。

例如,每组发放一套玩具,让学生按照大小、长短、高矮进行排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人、朋友比较身高、体重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请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选择两个物品进行比较,并说出比较的结果。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

在课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今后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比较的难度,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2. 帮助幼儿学会使用“比一比”这一科学方法;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图表或图片:包括一些可以比较大小、数量或长度的对象,如水果、蔬菜、文具等;2. 几组称量物品,如秤或天平;3. 室内外教学环境准备:如实验台或户外比较区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介绍《比一比》这个科学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幼儿思考“比一比”是什么意思。

2. 探究比较a. 学习比较大小:- 准备一些不同大小的水果或蔬菜,例如苹果、柚子、西瓜片等。

让幼儿观察、比较这些水果或蔬菜的大小。

可以通过让幼儿排排队或者站成一列的方式进行观察比较,引导幼儿发现大小的差异,并形成概念。

-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幼儿判断大小,例如:“这个西瓜是大还是小?”b. 学习比较数量:- 准备一些文具,如铅笔、橡皮、钢笔等。

让幼儿观察、比较这些文具的数量。

可以通过分组分发文具的方式,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组的数量,并引导幼儿发现数量的差异。

- 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判断数量,例如:“哪一组铅笔的数量最多?哪一组橡皮的数量最少?”c. 学习比较长度:- 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纸条或线。

让幼儿观察、比较这些纸条或线的长度。

可以通过让幼儿站起来,用手臂伸直,然后对比不同的纸条或线的长度,并引导幼儿发现长度的差异。

-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判断长度,例如:“这根线比那根线长还是短?”3. 拓展应用a. 背景鲜明的比较:- 准备一些背景色、大小明显不同的图片或物品,如红苹果和绿苹果、大香蕉和小香蕉等。

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对象的特点,并能用“比较形容词”描述它们。

- 引导幼儿进行对比判断,例如:“这个苹果是大还是小?它是红色的还是绿色的?”b. 量词的运用:- 准备一些不同大小的容器,如杯子、瓶子、碗等。

让幼儿观察,比较容器的大小,引导幼儿运用适当的量词进行描述,如“大杯子”、“小碗”等。

比一比数学教案幼儿园3篇

比一比数学教案幼儿园3篇

比一比数学教案幼儿园3篇比一比数学教案幼儿园1活动目标:1.学习观察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

2.能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掌握添1去1的方法。

3.在活动中学会等待和轮流。

活动准备:1.课件:动物联欢会。

2.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

比比谁的反应快:出示两组物体不一样多的图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一样多,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不一样多,就用手抱住膝盖。

二、感知5以内的数量。

师:“动物王国要举行联欢会,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

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

”(出示红气球5个、绿气球4个)提问:1.红气球和绿气球,谁多、谁少?”2.你是怎么知道红气球多、绿气球少的?”(看的、数的。

.)师:“到底谁多谁少呢?我们给它们排队比一比。

”(两种颜色的气球一一对应摆放,再次引导幼儿观察并点数验证谁多谁少。

)三、用添1去1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师:“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5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4黄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启发幼儿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它们的数量相等。

)3.5个红灯笼去掉1个是几个?4个红灯笼和4个黄灯笼谁多谁少?(一样多)四、操作活动。

师:“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

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引导幼儿轮流操作摆放。

)比一比数学教案幼儿园2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在两个物体中辨别哪个大,哪个小2、在学会辨别大小的基础上,能够按大、小分类3、学会说“大的"、"小的",让幼儿愿意说话活动准备:1、两个不同大小的篮框2、演示用的大橘子和小橘子、大海宝和小海宝、大瓶子和小瓶子、大的书和小的书、许多大的和小的花活动过程:1、语言直接导入__今天老师带着小朋友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为什么说这个世界神奇啊?因为它充满了"大的宝宝"和"小的宝宝",老师念咒语带大家一起去吧!小朋友要闭上眼睛哦!(念咒语)__在念咒语的同时将道具展示在幼儿面前。

大班教案 比一比9篇

大班教案 比一比9篇

大班教案比一比9篇比一比 1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

认识1个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

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重点:1. 认字、写字。

2正确使用量词。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和实际运用,巩固和拓展量词的积累。

难点: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运用一些量词。

学习过程:一、我会认读生字1、我借助生字拼音把课文初读一遍。

2、我再把课文读一遍,还能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圈出来,然后给课文后“我会认”的生字注上拼音,并组两个词,再把生字生词读三遍。

(1)、读准字音我发现()是鼻音,()这些生字是前鼻韵母,()是后鼻韵母,()是翘舌音,我还能把他们读准确。

(2)、记住生字我用()的方法记住了生字()。

我还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遍。

二、我会读课文1、我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我能根据词语在插图上找到相应的事物。

3、我学会了比较大----小、多----少,并能熟练的运用(用“大、小、多、少”说话)。

4、我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并能说一说含有它们的句子。

三、巧巧手,练习写字。

1、我能读一读要写的字,并组两个词语。

2、我还会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3、我仔细观察了田字格的生字,发现()要注意(),笔画“”叫(),偏旁“”叫()4、我能照样子描红,写生字。

5、我能在小组里和其他同学互相评价写好的生字,并把写得不好的字改写的更漂亮。

三、检测1、字词(组词)。

牛()羊()小()少()2、我会使用反义词。

用“大、小、多、少”填空。

(每个只填一次)今天,妈妈买了很多水果,西瓜最(),枣子比较()。

一个西瓜,一堆枣,枣(),西瓜()。

3、课后“我会说”(1)、看图带量词说一说(2)、我会用量词说一说生活中认识的物品。

比一比 2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一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写1个字,认识新笔画“竖钩”。

2、理解量词“头,只,颗”的意思,积累并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在生活中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小黑板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情景图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上,我们来到一户农家小院。

你看,多美的农家小院啊!农家小院里有许多水果和动物将要进行一场比赛。

同学们想知道它们比什么吗?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在学习《比一比》课文时,老师也想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比一比。

首先要比的是观察。

板书一比:看谁最会观察二、观察画面练说内容
1、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课文情景图)你看到什么?
2、启发学生用上带有量词的词组。

如我看到了一群鸭子,我看到了一个桃子。

3、师随机点评之后课件出示词组(带上拼音),生齐读
一群鸭子一堆杏子一个桃子一个苹果
一颗红枣一头黄牛一只花猫
有没有发现“一”很特别
4、强调“一”的读音这里分别读二声四声。

5、生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方法多样自主识字
1、过渡看来大家观察得很仔细。

接着我们要比的是读生词板书二比:看谁读得最准
2、课件出示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杏子桃子苹果红枣
黄牛花猫一堆一群一颗
3、课件出示脱掉拼音帽子,小老师带读
4、课件出示
杏桃苹红黄猫堆群颗
小组开火车读
5、利用词语卡片抽读,指导读好后鼻音苹杏
过渡字音会读了,能记住它们吗?下面我们要比的是记生字板书三比:看谁记得最牢
6、可以引导学生用加一加换一换联系生活熟悉的事物广告课外书等多种方式记住这些字如加一加__猫杏桃苹颗换一换————推与堆姓氏—黄熟悉的事物——黄色红色苹果联系生活拓展有些字在课外书上见过,有些字在广告上见过四、学习童谣积累量词
过渡这些生字宝宝真淘气,它们回到童谣了。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童谣,比比谁能读懂童谣吧。

板书四比:看谁读得懂
(一)初读童谣读通读顺
1、听录音,思考:水果和动物在比什么?
2、自由读数一数童谣有几个小节。

(四小节每句一节)
3、抽4名学生读,每人读一节
4、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
师生拍手读
(二)图文结合学习童谣
1、指导学习第一节
①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一头黄牛和一只花猫在比什么?
板书大小
②课件出示练习说话
黄牛和花猫比,
()比()大,
()比()小。

③谁能把你们的发现读出来,指导朗读。

④老师也想读一读,教师范读第一句时有意错念成“一只黄牛和一头花猫”,
⑤接着相机指导;头和只的区别,一头表示比较大的动物,一只表示比较小的动物
板书“头”“只”
⑥口头练说一头()一只()
⑦指导学生读第一节同桌读小组读师生拍手读
2、学习第三节
①过渡,除了黄牛和花猫比大小外,还有谁比大小呢?
②自由读第三节,并看着画面
说()和()相比,
()和()大
()比()小
③读好第三节
④认读“颗。

口头练说;一颗()
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打到大屏幕上,你们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一颗枣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珍珠
读着读着你又发现了什么?总结“颗”的用法。

动物和水果除了比大小,还比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比多少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去学。

五、巩固练习,复现生字
六、指导书写,引导欣赏
过渡刚才大家学童谣时表现得不错。

下面我们比写字,看谁写得最漂亮。

板书五比:看谁写的漂亮。

1出示“少”“小”。

你发现了什么?
①引导学生发现少上边的小没有钩
②注意少小的书写笔顺是先中间再两边。

③3认识新笔画竖钩。

④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⑤明确书写姿势,足安身直头正臂开
⑥学生按笔顺描红练写
⑦欣赏点评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学习第二四节
1、俩人合作学习第二。

四节,练习说话;()和()比()()。

板书多少
2、学习3个生字,多少边
(少翘舌音多与少是一对反义词边前鼻音)
3、齐读第二节,找出一个表示鸭子很多的词(群)
4、认读“群”。

口头练说一群()
5、齐读第四节,找出一个表示杏子很多的词(堆)
6、认读“堆”口头练说一堆()
(二)反复朗读体会韵味
1、那么多的动物和水果在一起比赛,真有趣啊。

让我们连起来把这首童谣读一读。

2、喜欢这首童谣同学可以配上动作来读
3、多种方式练习读课文。

师生对读同桌读小组读拍手读试着背诵
(三)联系实际运用量词
1、完成课后“我会说'.先同桌互相说,再开火车说。

2、观察教室实物。

练说;量词。

(四)学做诗人创编童谣
1、童谣学会了,让我们学做诗人,创编童谣吧
板书“五比看谁更会创编'
2、引导学生创编童谣
老师可提供另外一些动物和水果的图片,如野猪,乌鸦白鹅青蛙梨子草莓橘子杨桃让学生比一比
3、教师示范说一边多,一边少一群白鹅一只青蛙
4、四人小组合作创编童谣之前,要读准名称的字音(五)指导写字引导欣赏
1、刚才大家学童谣时表现得不错,而且也会用。

下面我们比写字,看谁写得最漂亮。

板书六比看谁写的漂亮。

1、齐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

2、引导学生整体观察。

提醒学生注意这
3、个字的竖画压在中线上,两边部分基本对称。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明确书写姿势,足安身直头正臂开
5、学生按笔顺描红练写
6、欣赏点评
7、指导书写牛羊
(六)读新编童谣检测识字效果
1、出示自编童谣,学生齐读指名说说有什么发现
本课的生字都藏在里面
一个前,一个后。

一头黄牛,一只花猫。

一个上,一个下。

一群小鸟,一只水鸭。

一边多,一边少。

一个苹果,一颗红枣。

一个左,一个右。

一堆杏子,一个杨桃。

2自由读,齐读
九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不但认识了那么多的字,还学会了比
大小,比多少,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是可以比的。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就可以跟自己的朋友一起玩更多的比一比的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