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教案

《比一比》教案
《比一比》教案

《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复习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大小、厚薄、

轻重关系,体会高矮、长短、大小、厚薄、轻重相对性,建立

比较的意识,能对事物进行高矮、长短、大小、厚薄、轻重的

比较。

2、能力目标: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想像、推理能力

与表达与倾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通过复习引导学生探究比较轻重、长短、高矮的一般方法,会比较轻重、长短、高矮、大小、厚薄、粗细、宽窄。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教具: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这个教室上课,你高兴吗?你发现这个教室与我们以前的教室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教室大,以前教室小。这个教室的电视大,以前教室的电视小。

师:哦,这就是在比一比大小。那你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比大小你还能想到哪些物体能进行比一比?生:比长短、比高矮、比厚薄、

比宽窄、比粗细等。

师: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你学会了什么?比一比,谁上课最遵守纪律,谁最会听课,谁最会发言。你们做得到吗?

二、复习内容

(一)师出示实物。

1、比厚薄。这是一本帮助我们学习的字典,出示字典和计算书。让生比较

厚薄。还可以比较什么?

2、比宽窄。出示围巾,让生说出比较什么?谁宽谁窄。还可以比什么?

3、比粗细。出示笔。让生判断比什么?

4、比大小。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出示桔子,这是什么?桔子。它

大吗?不大。为什么?再出示荔枝?现在它大吗?大。师小结:只有一个物体不能进行比较,需要两个以上物体才能比出大小。再出示苹果,让学生判断三种水果,谁最大,谁最小。

师:刚才不论比大小、比厚薄、比宽窄、比粗细,都是几个物体在比?一个物体能进行比较吗?生:没法比。生:一个物体不能比。师:必须两个

以上才能进行比较。

(二)比轻重。

师:老师最喜欢吃水果了,刚才的桔子和苹果就是老师买的,可是我不知道苹果和桔子谁重?你们能帮帮老师吗?这是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谁重?

生:苹果重。

师:你怎么知道苹果重。生:用手掂的。师:真不错。师:还有别的办法吗?师:老师呀有一个办法,就是用秤秤。出示课件:引导生观察:天平秤的一头是苹果,另一头是三个桔子。苹果和桔子谁重呀?生:一样重。师:为什么?生:因为秤两头一样高。

再引导生观察第二幅图:苹果和桔子谁重?生:苹果重。师:为什么?生:因为放苹果的这头压下来了,苹果轻。桔子的那头高高在上,所以桔子轻。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呀!学会了比较轻重。那苹果和桔子除了比轻重,还能比什么?生:比大小。

师:对了,相同的物体不仅可以比大小,还可以比轻重。

(三)比长短。

1、活动一

师:比完了轻重,现在老师手里呀,有两根绳子,你知道要比什么吗?师出示两根长短不一的绳子。

生:比长短。

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吗?

2、活动二:猜一猜。

(1)再拿出两支长短不同的粉笔,错开用手捏住一端,让学生猜一猜谁比谁

长?

(2)说说为什么?

(3)手放开给学生看,为什么与有些同学想象的不一样?

(4)教师小结:要让人一眼看出谁比谁长,最好一头对齐比。

3、活动三

(1)出示课件,出现一条直绳,另一条弯曲的绳子。

(2)你能说出谁长谁短吗?为什么?

生:一根线是直直的,另一根线是弯曲的,拉平后比直的绳子长。(四)、比高矮。

1、师:刚才我们把粉笔平着放,是比长短。那现在我把粉笔竖着放,可以

比什么?

生:比高矮。

(1)师:那现在,你想跟小伙伴们比比高矮吗?

找两名生进行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他们是几个在进行比较。

让生演示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或一生踮起脚尖比,行不行?为什么?

生:因为不在同一高度。不公平。

师:比高比矮时必须注意:两个或两个物体以上才能比较,比的时候一定要在同一高度。在台上、台下、凳上都行,只要在同一高度。二是人要立

正站直,可以用背靠背的办法比,也可以用面对面的办法比。

(2)三个人进行比较。老师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生:老师高。师:为什么?刚才是×××高,为什么他又变矮了?生:因为他和老师一比,他是矮的。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2、比身高游戏。

下面,咱们来做个小游戏,自己和同桌比一比,看谁高谁矮?全班互动参与。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复习或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可以用来比较的。它们有的比粗细、有的比大小、有的比厚薄、有的比长短、有的比高矮、有的比宽窄等。只要我们小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处处有数学。

四、课间活动休息。

拍手唱儿歌。

骆驼高,山羊矮,高和矮比一比。狐狸尾巴长,兔子尾巴短,长和短比一比。

大象大,蜗牛小,大和小比一比。老虎重,猴子轻,重和轻比一比。

五、拓展练习。

1、今天,我们班的孩子学的真认真,那老师想考一考你们到底学会了没有,

看看谁最聪明,有信心吗?

出示课件,两个物体进行比较。

2、出示课件,在三个物体间比一比大的、长的、高的。

3、出示课件图片,根据主题图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大小、长短、高矮、

粗细吗?

六、作业。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给自己的父母听。

七、板书设计

比一比

粗—--细厚——薄宽——窄大——小

轻—重长—短高——矮

比一比

《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 个字。认识笔画“竖钩”和偏旁“提土旁”。 2、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及其它一些量词的用法,并能正确使用量词。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导语:老师有一次外出秋游,无意中来到一处美丽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勤劳善良的黄牛,悠闲自在的花猫,有雪白欢跃的小鸭,小巧活泼的小鸟;果树上,香喷喷的苹果,红艳艳的枣;木桌上,圆溜溜的杏子,甜丝丝的桃。门前,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正在和鸭子玩耍着,再加上篱笆,青草,房子,辣椒,简直是一幅绝妙的画面,看得我心旷神怡,如入天堂。当时,我就情不自禁的拍下这幅温馨和幸福的图画,现在带来与小朋友共赏。(出示图片课件) 2、师:谁愿意来告诉大家,图片里都有些什么?(并相机在课件中出示词语) 3、师:谁来当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些名称呢?(指名领读词语) 4、(出示刚刚读过的词语)师: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可以分成两类:水果类、动物类)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师:老师发现词语大家已经都会读了,接下来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韵文,可以找伙伴交流自学认识的生字。 2、师:刚刚老师听大家都读得不错,那么,老师要请几个小朋友分小节来读一读课文。(指名朗读) (三)体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量词的用法。 1、(出示主题图里动物及水果的分割图)师:小朋友们看,老师又把刚刚那些动物、水果都请来了,接下去呢,我们要来帮它们比一比,你们觉得,它们之前可以比些什么呢? (生:比大小,比多少……) 2、 (四)感情朗读,体会韵味 1、范读课文后,要求学生像老师那样读出味道来。 2、个别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3、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4、利用插图背诵韵文。 (五)情景顿悟,运用题词 1、模拟情景:学生背给奶奶听,奶奶听后说自己也会,但故意乱用量词,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量词有一定的搭配组合,不能乱用。“奶奶”可作如下背: 一个大,一个小, 一只黄牛,一头猫。 一边多,一边少, 一堆鸭子,一个鸟。 一个大,一个小, 一颗苹果一只枣。

幼儿园数学比一比教案

幼儿园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一:比一比(中班数学教案)】 比一比 一、教学目标: 1、能感知物体的高矮,通过目测比较高矮,并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 2、能对3个物体进行高矮的排序,并会用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进行语言表达。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感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通过目测比较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并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 三、教学难点:学习高矮排序,会用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过程: 1、自我介绍 2、引导孩子了解正确的比较方法 (1)师:这个学期,我发现好多小朋友都长高了。请两个小朋友到前面,矮的小朋友站在椅子上大家看一看、比一比,他们俩谁高,谁矮?(孩子们反馈:没法比、不公平)怎样比才公平呢?(都站在地上比,甲高、乙矮) 师: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2)师:你们确定甲高了吗?再请一个比高的孩子更高的小朋友丙到前面 现在如果让甲和丙比一比,你们还认为甲高吗?(甲矮,丙高)师:为什么你们一会儿说甲高,一会儿说甲矮呢? 师:原来,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的时候,不但要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我们还要看他和谁比。不能单独说甲高,或是甲矮,要说甲比乙高,甲比丙矮。(让小朋友重复) 3、巩固练习 (1)看图比较:大树vs小树、小虎vs小兔、蓝积木vs绿积木、小猫vs小猪、聪聪vs明明 (2)师: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正在比身高呢。瞧!这是谁?(长颈鹿、小象、小熊猫和小老鼠)你能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给它们排好

队吗?它们谁最高?谁最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小朋友每人一套动物卡片,摆一摆、说一说 (3)拓展练习:比较长短 a.图片:黄铅笔vs红铅笔、蛇vs鳄鱼 b.猜一猜:两条绳子(一条直的,一条打结的) c.两条绳子(分别缠绕在相同的圆柱体上,一条绕两圈、一条绕三圈) 4、总结、评价。 小朋友们今天非常棒,学会了比高矮,比长短,还能说清楚、说明白。 【篇二: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图画比一比】 数学:图画比一比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并找出上下两幅图中8个不同之处。 2、巩固按一定顺序和区域进行观察的方法和习惯。 3、乐于和大家分享自己找不同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展示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52. 活动过程: 1、简单的找不同,为后面复杂找不同积累经验。 2、通过找不同,巩固幼儿按一定顺序和区域进行观察的方法和习惯。 (1)打开幼儿用书页面,请找出上下两幅图中8个不同之处,全出来并说一说哪里不同? (2)观察室,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再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观察,不要这边看一 下,那边看一下,那样找得慢而且容易遗漏。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幼儿找到或完全找出来后不要说出答案,以免干扰同伴答 题。 (4)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并纠正。 (5)集体验证答案。 3、请幼儿互相分享找不同的经验。 (1)你是怎么很快找到答案的?你的技巧是什么?

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2(经典教案)

《比一比》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之间有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之分。 2、通过观察比较,体验比一比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流程 流程1:情境导入→流程2:比较长短→流程3:比较高矮→流程4:比较轻重→流程5:巩固练习→流程6:总结提升 流程1: 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儿童乐园,在那里数了物体的个数,知道了数数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这节课我们到一所小学的校园里看一看。 课件出示例题情景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同桌小朋友先互相说一说,再大声

地说给大家听。 今天我们用另一种方法来学习数学,那就是“比一比”。(板书课题) 流程2: 比较长短 1.教学例题 (1)师:我们先比较两个小朋友的跳绳,(课件出示)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哪根跳绳长吗?应该怎么做呢? (2)师:老师带来了两根跳绳,(出示)谁来说说该怎么比呢? (3)学生操作,全班注意观察。 (4)师:把两根跳绳并排放,一头对齐,看另一头,红跳绳还多出一段呢,所以红跳绳比黄跳绳长。谁能说一说比的结果?要说完整,什么比什么长?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5)师:小朋友不仅要想出比的方法,还要能把比的结果说清楚。会想、会说还要会写。看看茄子老师有什么要求。(课件出示) 把书翻到第4页画一画。(课件出示答案) 2.小练习 出示课件两根毛线(一条弯着一条笔直)比长短;两个

卷纸比长短。 流程3: 比较高矮 师:大家看,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上滑梯,(课件出示)他们俩要比一比谁的个子高,你有什么办法吗?请两个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一下。 学生活动 师:(课件出示)看看白菜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把书翻到第5页,画一画。 流程4: 比较轻重 (1)师: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图片,出示一胖一瘦两个小孩,站在跷跷板面前。师:他们坐上去会怎么样?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较轻重的问题。刚才那两个孩子一眼就能看出谁轻谁重,这个石榴和柿子你还能一眼看出谁轻谁重吗?你有什么办法比吗? (3)学生活动 (4)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类似天平的支架)这是一个简易天平,把石榴和柿子分别放在两端,(课件出示)你发现了什么? (5)师:翻开书第5页,豆荚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精品教案

《比一比》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说出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 2.能够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讲解及学生思考讨论初步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列举比较,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认识长短、高矮、轻重会比较物体的长短、轻重、高矮 难点: 能够正确的比较物体的长短,轻重,高矮等。 教学流程: 知识回顾 上节课学习了数一数,请你数一数,连一连。 一、情境引入 引言:小朋友们在开心的玩耍,有的小朋友在跳绳、有的在滑梯上玩耍。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哪些可以一起比一比呢? 二、探究1: 问题1:小朋友们在开心的玩耍,有的小朋友在跳绳、有的在滑梯上玩耍。两根跳绳谁长谁短? 答案:答案是小女孩拿着的跳绳长,你答对了吗?

追问:你是怎么比较得出小女孩拿着的跳绳长的? 答案:将两根跳绳弄直,一端对齐,然后看另一端,另一端有多出的就是长的,简单说一端对齐比长短。所以小女孩的跳绳长一些。 问题2:两个小男孩站在滑梯上,你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答案:绿色衣服的小朋友高一些,橘色上衣的小朋友高一些。 追问:他们站在不同的阶梯上,你是怎么看出谁高谁矮的? 答案:绿色衣服的小朋友站在矮的阶梯上、而黄色衣服站在高的阶梯上,虽然看起来两个差不多高,但是如果站在同一水平地面上,绿色衣服的小朋友要高一些。 强调:同一水平面上看高矮 问题3:天平秤的一端放着桃子,一端放着梨子,观察图片,你觉得哪一个轻一些? 答案:天平秤重的一端会下降,所以梨字重。 强调:天平秤低的一方重。 问题4:除了比长短、高矮、轻重,还有那些可以比呢? 答案:还有比宽窄,比如有的街道宽,有的街道窄; 比大下,我的手小,妈妈的手大; 比远近,小明家离学校近,小华离学校远; 比胖瘦,猪八戒比孙悟空瘦; 比快慢,乌龟走的慢,兔子走的快。 三、活动1 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下面让我们来听一下这个故事,然后来回答问题:乌龟和兔子谁先到达终点? 答案:乌龟先到达终点。 追问:那乌龟和兔子谁跑的快一些? 答案:兔子跑的快一些。 追问:兔子跑的快为什么乌龟赢了? 答案:兔子很骄傲,不谦虚,乌龟虽然跑的慢却一直在努力跑。

《比一比》教案设计

《比一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写1个字,认识新笔画“竖钩”。 2、理解量词“头,只,颗”的意思,积累并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在生活中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小黑板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情景图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上,我们来到一户农家小院。你看,多美的农家小院啊!农家小院里有许多水果和动物将要进行一场比赛。同学们想知道它们比什么吗?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在学习《比一比》课文时,老师也想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比一比。首先要比的是观察。板书一比:看谁最会观察二、观察画面练说内容

1、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课文情景图)你看到什么? 2、启发学生用上带有量词的词组。如我看到了一群鸭子,我看到了一个桃子。 3、师随机点评之后课件出示词组(带上拼音),生齐读 一群鸭子一堆杏子一个桃子一个苹果 一颗红枣一头黄牛一只花猫 有没有发现“一”很特别 4、强调“一”的读音这里分别读二声四声。 5、生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方法多样自主识字 1、过渡看来大家观察得很仔细。接着我们要比的是读生词板书二比:看谁读得最准 2、课件出示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杏子桃子苹果红枣 黄牛花猫一堆一群一颗 3、课件出示脱掉拼音帽子,小老师带读 4、课件出示 杏桃苹红黄猫堆群颗 小组开火车读 5、利用词语卡片抽读,指导读好后鼻音苹杏 过渡字音会读了,能记住它们吗?下面我们要比的是记生字板书三比:看谁记得最牢

6、可以引导学生用加一加换一换联系生活熟悉的事物广告课外书等多种方式记住这些字如加一加__猫杏桃苹颗换一换————推与堆姓氏—黄熟悉的事物——黄色红色苹果联系生活拓展有些字在课外书上见过,有些字在广告上见过四、学习童谣积累量词 过渡这些生字宝宝真淘气,它们回到童谣了。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童谣,比比谁能读懂童谣吧。 板书四比:看谁读得懂 (一)初读童谣读通读顺 1、听录音,思考:水果和动物在比什么? 2、自由读数一数童谣有几个小节。(四小节每句一节) 3、抽4名学生读,每人读一节 4、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 师生拍手读 (二)图文结合学习童谣 1、指导学习第一节 ①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一头黄牛和一只花猫在比什么? 板书大小 ②课件出示练习说话 黄牛和花猫比, ()比()大, ()比()小。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一比》教案教学背景:学生已掌握“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三方面的知识。接着,我们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教予学生探讨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的能力。由于这是一节把现代教育技术融于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课。因此,要求学生会初步操作电脑。 设计理念:首先,这节课我打算在电脑室上,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台电脑可操作。这样不仅方便我们的教学,还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在电脑上我会显示一个童话的世界,儿童的乐园——“数学王国”。而通向“数学王国”有两条路,一宽一窄。我会让学生比一比哪条路宽?哪条路窄?请学生从宽路进入。进入“数学王国”后,我会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王国”里面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而每一个活动和游戏都等于是一个知识面的拓展。最后,我还会让学生思考:在“数学王国”里或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是可以拿来比较的呢?它们比的是什么?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在掌握原有知识(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知识面进行拓宽。除了会比较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外,还会比较事物的远近、厚薄、宽窄等等。 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教科书上学过的知识。 ⒈电脑显示:数学王国里的两只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出现在电脑屏幕上。这时聪聪说:“同学们,我叫…聪聪?。”明明接着说“我叫…明明?。您们好!我们俩是…数学王国?的两只小精灵。你们想到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游玩吗?那里有很多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游戏。可好玩啦!”聪聪接着说:“可是,去数学王国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而这些知识我们可能在教科书上没学过。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教师接着问学生:“你们有信心吗?有信心的请举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都举手,建立自信心。) ⒉出示复习题。 教师指出:同学们聪聪有话要跟我们说。我们一起安静地听听聪聪要说什么,好吗?(电脑放出聪聪的话)聪聪说:“同学们你们要去数学王国必须到玩具房里面取两样东西。一是在最高的那个柜子上有三条钥匙,你们必须取最长的那条钥匙。二是在最多玩具的那个木箱里有一个“多拉A梦”,请你把他带上。你别小看他。有困难的时候他可是你的好帮手噢!只要你把“多拉A 梦”按一下,他就会发出声音召集小朋友来帮忙。(老师提示学生把“多拉A梦”放在桌面的右下角的正方形筐里。) ⒊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复习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比一比(一)

“比一比”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江苏教育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5页“比一比”。通过教学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合作意识。教学流程: 流程1:情境导入 流程2:比较长短 流程3:比较高矮 流程4:比较轻重 流程5:巩固练习 流程6:总结提升 注:拍老师用红色加粗表示,拍课件用斜体表示。 流程1: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儿童乐园,在那里数了物体的个数,知道了数数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这节课我们到一所小学的校园里看一看。 课件出示例题情景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同桌小朋友先互相说一说,再大声地说给大家听。 今天我们用另一种方法来学习数学,那就是“比一比”(板书课题) 流程2:比较长短 1.教学例题 (1)师:我们先比较两个小朋友的跳绳,(课件出示)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哪跟跳绳长

吗?那怎么办呢? (2)师:老师带来了两根跳绳,(出示)谁来说说该怎么比呢? (3)学生操作,全班注意观察。 (4)师:把两根跳绳并排放,一头对齐,看另一头,红跳绳还多出一段呢,所以红跳绳比黄跳绳长。谁能说一说比的结果?要说完整,什么比什么长?反过来还 可以怎么说? (5)师:小朋友不仅要想出比的方法,还要能把比的结果说清楚。会想、会说还要会写。看看豆荚老师有什么要求。(课件出示)把书翻到第4页画一画。(课件 出示答案) 2.小练习 出示课件两根毛线(一条弯着一条笔直)比长短;两个卷纸比长短。 3、猜一猜 师:我手中握有红、绿两枝铅笔,一头看得见,一头看不见,猜一猜,哪枝铅笔长? 师:你上当了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流程3:比较高矮 师:大家看,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上滑梯,(课件出示)他们俩要比一比谁的个子高,你有什么办法吗?请两个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一下。 学生活动 师:(课件出示)看看白菜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把书翻到第5页,画一画。 流程4:比较轻重 (1)师: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图片,出示一胖一瘦两个小孩,站在跷跷板面前。师:他们坐上去会怎么样?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较轻重的问题。刚才那两个孩子一眼就能看出谁轻谁重,这个石榴和柿子你还能一眼看出谁轻谁重吗?你有什么办法比吗?(3)学生活动 (4)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类似天平的支架)这是一架简易天平,把和石榴和柿子分别放在两端,(课件出示)你发现了什么? (5)师:翻开书第5页,茄子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作业)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测量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和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目标分析】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体会度量的思想和方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长度的过程,实质上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度量的过程;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三、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揭示课题 1.回顾长度单位。 (1)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米) (2)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3)你知道1拃有多长吗?一步有多长呢?(一拃长约15厘米,一步长约40厘米)(4)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呢? 2.揭示活动主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测量长度的工具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长度单位,激活学生的活动经验;通过追问“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分组合作,参与活动 1.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1)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请学生介绍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例如:测量时,尺子的刻度“0”通常与物体测量的起点重合;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的高度才准确等。 (2)观察图片,了解测量的内容。 ①课件出示主题图(数据不出现)。

比一比组词语

1比一比组词语。 浆()够()测()稍()爬() 桨()购()侧()梢()耙()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写词语。 山()地裂人声()沸齐头并()应接不()不容()疑千()百态()()细流若()若现风起云( ) 美不( )收另外写出3个描写水的四字词语()()() 另外写出3个描写色彩的三字词语()()() 3.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嫩”字,可以查大写字母();可以查部首(),再查()画,这个字的第一画是(),用这个字可以组成2个词语()。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写近义词:照耀()静谧()霎时()奇妙() 写反义词:温暖()镇静()崭新()轻易() 四年级上册成语汇总 描写老师的词语: 青出于蓝桃李争妍后继有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和蔼可亲无微不至勤勤恳恳良师益友桃李芬芳 形容人聪明、优秀的词语: 文思敏捷聪明过人一鸣惊人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出类拔萃 形容精神集中的词语: 专主致志、全神贯注、目不转睛、聚精会神 形容学习刻苦的: 孜孜不倦、手不释卷、牛角挂书、凿壁借光 形容高贵品质的: 铁面无私、见义勇为、一心为公、舍己为人、大公无私、执法如山 形容团结合作的: 同心协力、风雨同舟、,同舟共济、万众一心、众志成诚

形容建筑物的词语: 雕梁画栋、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古色古香 形容颜色丰富的词语: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姹紫嫣红 形容面部神态的: 兴高采烈、心花怒放、眉开眼笑、神采飞扬、愁眉苦脸、泪如泉涌、泪流满面 形容时间过快的: 岁月如流、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形容人多的词语: 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人来人往、济济一堂、水泄不通 形容运动会的词语: 高手如云、龙争虎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手忙脚乱 ABAB的词语: 研究研究、观察观察、讨论讨论、商量商量、收拾收拾、整理整理、检查检查雪白雪白、通红通红、瓦蓝瓦蓝 ABAC的词语: 无法无天、自由自在、全心全意、无忧无虑、忧国忧民、我行我素 不A不B: 不知不觉、不伦不类、不三不四、不仁不义、不卑不亢 描写爱国的成语 以身许国碧血丹心疾恶如仇大义灭亲敢怒敢言忧国忧民 横眉冷对浩气长存料事如神 描写景色的词语 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 相得益彰江山如画鱼米之乡高耸入云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山明水秀高山流水白练腾空 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成语 昏天黑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混沌不分大刀阔斧 变化万端与日俱增

苏教版《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比一比》教案 教学内容: 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比一比》

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比一比》教学意图: 在开展主题活动大与小的过程中,幼儿对于量的比较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图画书《阿比比一比》通过角色游戏将大小、多少、长短等量的比较蕴涵其中。在小班后期为使幼儿进一步复习、巩同相关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活动充分挖掘图画书在科学领域的教育价值,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师设计了讲述与实物操作交替进行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书中内容,感受阅读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物的探索性活动,理解书中蕴涵的比较关系,感受从不同角度比较结果的不同。 2、能自主翻看图书,理解画面和故事内容,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实物梨和李子、帽子和围巾;图画书人手一本;故事课件、电脑、投影仪。 2、经验准备:幼儿对比较大小、多少、长短有一定的经验。图画书《阿比比一比》投放在阅读区供幼儿自由翻阅。 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和感受。 难点:自主翻看图书,了解故事内容,理解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比较,其结果不同。 教学过程: 1、边讲故事边演示幻灯片,并出示实物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1)阅读故事《阿比比一比》,着重观察人物的表情和语言。引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想法并进行演示。 (2)幼儿操作实物梨和李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教师:这是谁的梨和李子?他们要比一比谁多谁少?他们会怎么比?请幼儿将实物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好。 教师:小朋友是按一个梨一个李子这样摆的,那谁多谁少? 幼儿:李子多。因为李子还有呢。 (3)出示实物帽子和围巾,引发幼儿讨论,大胆演示自己的想法。 教师:围巾和帽子怎么比?你们觉得是帽子大?还是围巾大? 幼儿:围巾大,帽子小,围巾能把帽子盖住。 教师:那帽子还能把围巾扣住呢?到底谁大呢?

《比一比》教案

《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复习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大小、厚薄、 轻重关系,体会高矮、长短、大小、厚薄、轻重相对性,建立 比较的意识,能对事物进行高矮、长短、大小、厚薄、轻重的 比较。 2、能力目标: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想像、推理能力 与表达与倾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通过复习引导学生探究比较轻重、长短、高矮的一般方法,会比较轻重、长短、高矮、大小、厚薄、粗细、宽窄。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教具: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这个教室上课,你高兴吗?你发现这个教室与我们以前的教室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教室大,以前教室小。这个教室的电视大,以前教室的电视小。 师:哦,这就是在比一比大小。那你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比大小你还能想到哪些物体能进行比一比?生:比长短、比高矮、比厚薄、 比宽窄、比粗细等。 师: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你学会了什么?比一比,谁上课最遵守纪律,谁最会听课,谁最会发言。你们做得到吗? 二、复习内容 (一)师出示实物。 1、比厚薄。这是一本帮助我们学习的字典,出示字典和计算书。让生比较 厚薄。还可以比较什么? 2、比宽窄。出示围巾,让生说出比较什么?谁宽谁窄。还可以比什么? 3、比粗细。出示笔。让生判断比什么? 4、比大小。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出示桔子,这是什么?桔子。它 大吗?不大。为什么?再出示荔枝?现在它大吗?大。师小结:只有一个物体不能进行比较,需要两个以上物体才能比出大小。再出示苹果,让学生判断三种水果,谁最大,谁最小。 师:刚才不论比大小、比厚薄、比宽窄、比粗细,都是几个物体在比?一个物体能进行比较吗?生:没法比。生:一个物体不能比。师:必须两个 以上才能进行比较。 (二)比轻重。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教学内容: 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 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 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

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六、作业。 1、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比一比》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课外拓展课。教学背景:学生已掌握“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三方面的知识。接着,我们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教予学生探讨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的能力。由于这是一节把现代教育技术融于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课。因此,要求学生会初步操作电脑。设计理念:首先,这节课我打算在电脑室上,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台电脑可操作。这样不仅方便我们的教学,还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在电脑上我会显示一个童话的世界,儿童的乐园——“数学王国”。而通向“数学王国”有两条路,一宽一窄。我会让学生比一比哪条路宽?哪条路窄?请学生从宽路进入。进入“数学王国”后,我会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王国”里面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而每一个活动和游戏都等于是一个知识面的拓展。最后,我还会让学生思考:在“数学王国”里或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是可以拿来比较的呢?它们比的是什么?教学目标:⒈让学生在掌握原有知识(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知识面进行拓宽。除了会比较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外,还会比较事物的远近、厚薄、宽窄等等。 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教学过程:一、复习教科书上学过的知识。⒈电脑显示:数学王国里的两只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出现在电脑屏幕上。这时聪聪说:“同学们,我叫‘聪聪’。”明明接着说“我

叫‘明明’。您们好!我们俩是‘数学王国’的两只小精灵。你们想到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游玩吗?那里有很多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游戏。可好玩啦!”聪聪接着说:“可是,去数学王国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而这些知识我们可能在教科书上没学过。你们有信心做对吗?”教师接着问学生:“你们有信心吗?有信心的请举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都举手,建立自信心。)⒉出示复习题。教师指出:同学们聪聪有话要跟我们说。我们一起安静地听听聪聪要说什么,好吗?(电脑放出聪聪的话)聪聪说:“同学们你们要去数学王国必须到玩具房里面取两样东西。一是在最高的那个柜子上有三条钥匙,你们必须取最长的那条钥匙。二是在最多玩具的那个木箱里有一个“多拉A梦”,请你把他带上。你别小看他。有困难的时候他可是你的好帮手噢!只要你把“多拉A梦”按一下,他就会发出声音召集小朋友来帮忙。(老师提示学生把“多拉A梦”放在桌面的右下角的正方形筐里。)⒊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复习题。二、进入“数学王国”,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⒈进入“数学王国”。电脑放出明明的话:同学们,你们都很聪明。现在,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好吗?请大家跟我来。接着画面出现了一个写着“数学王国”四个大字的门口。但是通向“数学王国”有两条路,一宽一窄。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两条路的异同,并提出问题:应该走哪条路呢?我们听听聪聪是怎样说的好吗?电脑放出聪聪的话:同学们请大家由较宽的路进入。然后,用你们刚才拿到的钥匙打开大门。(老师引导学生完成。)⒉遨游“数学王国”。⑴比大小。老师引导学

2014~2015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4~2015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4~2015年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一、数一数 二、比一比 三、分一分 四、认位置 五、认识10以内的数 六、认识图形(一) 有趣的拼搭 七、分与合 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丰收的果园 九、认识11~20各数 十、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十一、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数一数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各种物体和人的个数以及数数的方法。 2.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 3.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和人。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1.孩子们以前可能已经会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但是估计孩子们数的时候有些凌乱,不会自觉地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估计孩子可以按照数量的多少,从小到大分别数一数、说一说。 3.根据小图中的圆点或大图中的物体找出对应的,估计大部分孩子会。 【后教预设】 谈话:小朋友,你们都上过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你最喜欢玩什么?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让老师猜一猜,小朋友一定都很喜欢玩滑滑梯吧,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到有滑滑梯的儿童乐园去玩,好吗?(出示儿童乐园情景图) 1、数数练习 (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 (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 (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5)连一连 (6)画一画 2、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3、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

小班数学比一比教案

小班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一:小班数学比一比教案】 小班数学:《我们来比一比》教案的相关内容 【篇二:小班数学比一比教案】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5小班数学比一比教案教学内容:小手比一比 1、教幼儿认识1——3的数字形。2、让幼儿能用手指头表示数字1——3。 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图片。3、魔术口袋以及小水果。 、小数字卡幼儿人手一套。教学过程:用歌曲引出课题:教师唱自创歌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水中游,三象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做客。”请出数字宝宝 1、2、3。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样象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请出数字宝宝,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3、用手指表示数字: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吗?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5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4、游戏:我来说,你来比。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三、结束部分: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自由结生活中常听到小班幼儿会随口说出1、2、3、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一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东西数量不相符,为了让小班的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数的感知力、想象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识,锻炼幼儿的小手灵活性。 感知并认识数字1、2、3。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数字1、2、3的大卡片以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各色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1 比一比

1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种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土”。 2、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正确使用量词。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运用一些量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和实际运用,巩固和拓展量词的积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文中插图——农家小院。 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踏着秋的气息,看着金黄的庄稼,听着小鸟的鸣叫,闻着瓜果的芳香,我们走进农家小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学生描述画面。

二、教学字词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想知道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称吗? 1、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念一念”,教学生词。 中 2、借助拼音,准确认读。 师:离开课件,只借助拼音,你能读准确吗? 认读带拼音词卡: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一边多少一群一颗一堆 先请会读的学生认读,再全班跟读,然后小组齐读、同桌互读,最后开火车读。 教师提醒学生读准“苹”、“杏”、“黄”3个后鼻音。 3、去掉拼音,试读 师:去掉拼音,你会读吗?试试看。 出示不带拼音的字卡。 4、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认一认”,纠正字音。 中 5、小组互动,卡片识字。

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在小组内进行“你指我读”和“你读我找”的游戏。 赛读。 (1)男女生对读。比一比,哪组读得又快又准。 (2)小组接力赛读。比一比,哪组读的畅通无阻,并评选优胜小队。 6、交流记忆方法。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 三、朗读、体会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称,现在,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和多少吗? 板书课题:比一比。 学生自由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比谁大,谁比谁小。 2、朗读儿歌。 (1)师:一个小朋友很聪明,他根据农家小院这幅画编写了一首儿歌,非常好听,想听听吗? 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中 (2)教师范读 师:听了这么好听的儿歌,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可以吗? 师范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 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儿童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比较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也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它有助于人们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意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一些特点: 1、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进行比较,获得认识。 2、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教学理念: 1、在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2、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利于学生进行比较。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比一比 比一比 主备人:授课人: 备课时间:2019.8.31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比一比:教材第4~6页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课前准备: 课件、主题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一、情境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思索探究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5)巩固:实物出示两组绳子的比较,你能比出他它们的长短吗?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交流共享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结合图对学生进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