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
消渴从肝论治六法

炙甘草 ) 治疗 消渴早期 和隐匿期有肝郁脾虚见症者。 吕仁
和教授应用加味 四逆散 ( 药物组 成 : 柴胡 、 枳实 、 枳壳 、 赤 芍
燥热 、 气 阴两虚学说 , 从脾 论治 、 从 肝论 治 、 从 毒论 治 的观
点 也开始被大家接受并 应用 。笔 者结 合临床 总结 出消渴 从 肝论 治六法 , 体会 如下。
河北 中医 2 0 1 3 年9 月 3 s鲞第
旦 ! 虫』 ! : 兰 巳 ! 塑 Q
箜 :
1 3 2 3
消 渴 从 肝 论 治 六 法
宁 沛
( 河 北省 曲周 县 中 医院 内科 , 河 北 曲周
【 关键词 】 消渴 ; Z Z h l - -  ̄; - e
甚至饮食不安 , 彻夜不 寐或寐 则梦 扰。情 志所伤 , 肝 失疏
泄, 郁 而化 火。肝与肺 由经 脉相 连 , 肝经 上行贯 隔 而注 于 肺 。木火刑金 , 肺 阴被耗 , 肺 失治 节 , 故 出现 口干咽燥 、 大 渴引饮 、 尿多等上消见 症 ; 木 易克 土 , 肝火 犯 胃 , 则 胃火 炽 盛, 津液 大伤 , 故有消谷善饥 、 大便秘结 、 体瘦等 中消 见症 ; 肝 肾同源 , 木火亢 旺 , 子病及母 , 消灼 肾阴 , 肾阴受损 , 则封
可致血瘀 , 而血瘀 又可作 为新 的致 病 因素 , 使消 渴加重 或
直接 导致多种消渴变证 的产生 。瘀 血阻于脑络 , 则 出现 中 风偏瘫 、 口眼 喁斜 、 健忘 痴呆等 ; 瘀 血阻 于心 脉 , 则 出现 胸 痹心痛 、 心悸 、 怔 忡等 ; 瘀血 阻于 肾络 , 则 出现腰 痛 、 水肿 、 尿浊或 尿血 、 癃闭等 ; 瘀 血阻 于 目窍 , 目络瘀 阻 , 精 血不 能 上承于 目, 则 出现视物模糊 、 两 目干涩 、 视力减退或 内障 目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发表时间:2011-09-22T09:39:04.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7期供稿作者:周祺刘长玉于志强[导读]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内分泌疾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
周祺刘长玉于志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0150)【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7-0130-02 【摘要】我的导师于志强教授根据从医三十余年的研究,认为糖尿病与肝的关系密切,病机为肝失疏泄,肝郁化火,影响肺、胃、肾而产生三消,治疗上提出“从肝论治”,根据症型分为四型,分别治疗,取得很好疗效,为大家开拓思路。
【关键词】于志强从肝论治糖尿病于志强教授,男,63岁,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医三十多年来,精读经典,勤于临床,善取各家之长,勇于创新,尤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及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之范畴,根据本病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分为上、中、下三消。
传统的观点认为其发病机理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从肺、胃、肾三消论治。
导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许多2型糖尿病的患者或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无典型的三多症状,追溯其病史,多数患者有情志内伤的病史。
因此,导师遵经立旨,在结合临床的基础上,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提出糖尿病“从肝论治”新思路,用之于临床,分为四法辩证治疗,收到满意的疗效。
一理论依据在《内经》中就谈到过消渴发病与肝有关。
《灵枢•本脏篇》云:“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情志不遂,气机郁结,血脉不畅,郁而化热,而为消渴,《灵枢•五变篇》曰:“怒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髀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而后刘河间在《三消论》中云:“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和方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
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黄帝内经》中的脏腑理论: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肝肾阴虚、脾胃湿热等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
通过调整脏腑功能,中医药可以达到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2. 中草药的药理作用:中草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胰岛细胞的再生,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3. 中医药调理全身气血:中医药通过调理全身的气血运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增强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
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多样,常用的包括以下几种:1. 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方法是通过中草药的内服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白术、苦瓜等。
中药可以根据病情和病机的不同进行组方,个体化地治疗糖尿病。
2.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调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中医饮食调理的原则是根据体质特点和病情,采取合理搭配食物,减少糖分和淀粉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3. 中医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以穴位按摩为主要手段,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运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捏、推、按等。
4. 中医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针灸疗法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调节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的症状。
5. 中医运动疗法:中医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气功等,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提高体内能量的消耗。
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以下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药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谈糖尿病从肝论治的临床体会

氧血 症 、 高碳 酸 血症 和( 酸 中毒 , 主 动脉 、 动 脉体 内的化 异位 激动 和交感 神 经 激活 也 能获 得改 善 。 或) 刺激 颈 3 . 术治疗: OA 4手 对 S S患 者 准 确 评 价 上 呼 吸道 阻 塞 部 位 , 取 采 学 感 受器 , 响脑 干心 血 管 中枢 , 引起 自主神 经 系统失 衡 。 影 从而 29 .炎症 因素:S S患 者血 浆 肿瘤 坏 死 因子 f 自介 素 6 白介 素 个 体 化 手 术 方 案 。 OA t . 、 、 中度 患 者 和腭 后 狭 窄者 可 行 悬 雍 垂腭 咽成 形 l 、 应蛋 白、 性 氧簇 及黏 附 分子 水 平显 著增 高 。 系统 及 呼 术 ( P P, 术式 是治 疗 O A 应 用 最 广 泛 、 有 效 的一 类 手 术 B c反 活 UP) 该 SS 最 吸 道炎 症参 与 O A S S患 者 白天 的 嗜 睡及 心血 管并 发 症 和 代谢 综 方 法 。 颌 手 术 通 过 下颌 骨延 长 、 移 等方 式 , 正 因小 颌 畸形 正 前 矫 合 征 的发展 。T Fc拮抗 药 能显 著改 善 白天 的 嗜睡症 状 。 N 2t 舌 后 坠 等 口腔 颌 面 部 畸 形 所 致 的 口咽 、 喉 咽 腔 狭 窄 引 起 的
聚集 指数 增 加, 使全 血黏 度 显 著升 高 , 血流 缓 慢, 加 心脏 前 后 有 效 的方 法 。 P P治 疗对 于部分 O A 致 增 CA S S患者 的 心律 失 常是有 效 负荷 , 时低 氧血 症 可引 起 小血 管 收缩 , 流 速度 进 一步 减 慢, 同 血 造 的 。 在对 O A 合 并 频 发室 性 期前 收缩 患者 5例采 用 C A SS P P治疗
于志强教授应用小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于志强教授应用小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摘要:于志强教授临证40余年,对于从肝论治慢性胃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教授将“小陷胸汤”、“左金丸”、“乌贝散”、“消瘰丸”结合,临证加减,总结出一套关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思想。
本文从一则典型病例展开,结合中医学及于教授对慢性胃炎的理解,讨论于教授临证时辨病辨证思路及处方原则,以期将于教授应用小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总结于文中。
关键词: 慢性胃炎;小陷胸汤[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从肝论治慢性胃炎小陷胸汤于志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第四批、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名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
于志强教授临床工作40余年,对于内科杂病、疑难病证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从肝论治慢性胃病,效如桴鼓,兹于本文将于志强教授应用小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1.典型案例于某,女性,54岁,主因“胃脘部疼痛伴泛酸月余”就诊于门诊。
患者既往慢性胃炎病史,平素性情急躁,病情每于情绪激动后诱发或加重。
就诊时中医四诊情况:胃脘痞闷,灼热疼痛,口苦泛酸,面色暗黄,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辅助检查:胃镜检查示:胃底腺息肉,粘膜轻度慢性非活动性浅表性炎,HP(-)。
西医诊断:(1)慢性胃炎(2)胃息肉;中医诊断:(1)胃脘痛(2)吐酸,证属痰热瘀结。
治疗以清热化痰、活血散结止痛为主,处以“小陷胸汤”合“左金丸”加减:清半夏10g,瓜蒌皮15 g,川黄连12g,吴茱萸3g,海螵蛸15g,浙贝母15g,煅瓦楞15g,玄参15g,生牡蛎30g,五灵脂10g。
5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建议清淡饮食,择期行胃镜下息肉摘除术。
二诊时患者诉胃脘部疼痛明显减轻,泛酸症状好转,已与内镜室联系择期胃镜下息肉摘除。
三诊时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息肉摘除后。
患者诉胃脘部疼痛及泛酸症状稍有减轻,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守方继服,5剂。
于志强主任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经验

于志强主任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经验
朱明丹;于志强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卷),期】2016(037)009
【摘要】于志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部部长,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载,勤于临床,学研俱丰,善于总结经验,擅长运用中医药理论治疗心系疾病及中医内科疑难杂症,临床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8-9)
【作者】朱明丹;于志强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0;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4
【相关文献】
1.郝宁主任从肝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介绍
2.郭志强从肝论治妇科病经验简介
3.胡浩主任从肝论治神经系统疾病经验总结
4.于志强从肝论治过早搏动的经验
5.于志强主任“从肝论治失眠”的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于世家教授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之经验总结

血栓 各 1 【 。 例 J 临床血管病杂 志, 0 ,1 ( ) 0 . ] 2 0 6 5 :2 2 0 [】 王俊, 6 冯瑞华. 动脉造影后致肺 栓塞 I J 解放军 保健医 冠状 例【 . ]
学 杂 志 ,0 0 2 0 ,2 ( ) 65 . 3 :5 — 7 [】 陈 灏珠 . 3 实用 内科 学 [ . 1 。 M】第 2版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 社 ,
李 俊, 于世 家
10 3 10 2) ( 辽宁 中医药 大学研 究生学 院,沈 阳
中图分类号 : 571 R 8.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码 :10 — 8(07 426—2 06 0420 ) — 40 2 2 0
关键 词 :成 人 隐 匿性 自身 免疫性 糖尿 病 ;B 细胞 ;胰 岛 素
19 年 美国糖尿病协 会( A)H19 97 AD  ̄ 9 9年 WHO根据病
因学将 糖尿病 主要分 为 1型和 2型两 大类型, 而成 人隐 匿性 自身免疫性 糖尿病( ADA 属于其 中免 疫介导性 I L ) 型糖 尿病 的亚型 ,约 占临床 初诊 2 型糖 尿病 患者的 1%t,其早期 临 0 ”
好 的统一 。
[】 B a n a . 2 r l 陈灏珠 主译. u w d 心脏病学 [ 。 5 北 京: 民卫 生 M】 第 版. 人
出 版 社 ,0 11 0 . 2 0 .1 5 [】 杨跃 进 ,尤士达. 4 冠状 动脉 造影术后突发 急性 肺动脉栓塞 2例 【 . 心血管杂志 , 9 ,4 ( ) 7 J 中华 ] 1 9 9 2 :2 . f】 惠海鹏, 顶立 . 5 徐 冠状动脉造 影并发急性肺 栓塞和右股深静脉
维普资讯
医学综述 20 年 1 07 2月第 1 卷第 2 期 Mei l eai lt D c 20,o. ,o 4( 3 4 dc cp ua aR t e,e 07V 1 3N . 中西圆临 1 2 床)
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

“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徐州市中医院内科兼内分泌科主任王智明糖尿病发病呈暴发性增加,特别是2型糖尿病,最近我们收治了一位15岁男孩,血糖20mmol/L,脂肪肝,经过检测诊断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已经开始攻击儿童、青少年!有一种现象引起了专家的关注:许多2型糖尿病在确诊之前体检都增经发现有脂肪肝!一项最新发现:肝脏细胞中存在一种葡萄糖生产的关键的细胞开关,提示“从肝论治”可能搞定2型糖尿病!在许多2型糖尿病病人中,其肝脏就好比一个超时工作的葡萄糖加工厂——整天都辛苦地生产着葡萄糖,即使是在血糖水平已经很高的时候。
最近,国外专家发现了一个控制着肝脏细胞中葡萄糖生产的关键的细胞开关。
这个开关可能成为开发出通知肝脏降低糖产量的高特异性糖尿病药物的一个可能的新靶点。
研究人员将这些发现刊登在世界著名科学杂志Nature的网络版上。
这个新发现的开关就是一种名为TORC2的蛋白质分子,它能开启肝脏细胞中葡萄糖生产所需的基因的工作。
如果将人体比作一个使用混合性燃料的汽车:葡萄糖就好比汽油被用于高能量的活动,而脂肪好比电池能量用于低能活动。
白天的时候,食物补给了“汽缸”时,身体主要燃烧葡萄糖;而在睡觉的时则主要燃烧脂肪。
身体依赖两种由胰腺产生的关键的激素——胰岛素和高血糖素来主导从主要燃烧葡萄糖---还是燃烧脂肪模式的转换。
人在进餐的时候,胰腺分泌出能促进葡萄糖燃烧的胰岛素,但到了夜晚时胰腺就会将高血糖素释放到血管中,从而促进脂肪的燃烧。
事实上,即使在睡眠期间,我们的大脑也需要一定量的葡萄糖来维持正常的功能。
因此身体在睡眠期间也会制造葡萄糖。
这个过程医学上叫做糖原异生,此过程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胰岛素通常能抑制肝脏产生葡萄糖的能力,可是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胰岛素不能阻止肝脏生产糖。
这是因为胰腺不能产生足够量的胰岛素或者胰岛素信号无法被接收(医学上称之为肝脏的胰岛素抵抗)。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过多的葡萄糖就会积累在血管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
摘要】我的导师于志强教授根据从医三十余年的研究,认为糖尿病与肝的关
系密切,病机为肝失疏泄,肝郁化火,影响肺、胃、肾而产生三消,治疗上提出“从肝论治”,根据症型分为四型,分别治疗,取得很好疗效,为大家开拓思路。
【关键词】于志强从肝论治糖尿病
于志强教授,男,63岁,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系全国第四批名老
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医三十多年来,精读经典,勤于临床,善取各家
之长,勇于创新,尤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及中医内科
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之范畴,根据本病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分为上、中、
下三消。
传统的观点认为其发病机理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上
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从肺、胃、肾三消论治。
导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
践发现,许多2型糖尿病的患者或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无典型的三多症状,追溯其病史,多数患者有情志内伤的病史。
因此,导师遵经立旨,在结合临
床的基础上,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提出糖尿病“从肝论治”新思路,用之于临床,分为四法辩证治疗,收到满意的疗效。
一理论依据
在《内经》中就谈到过消渴发病与肝有关。
《灵枢•本脏篇》云:“肝脆则善
病消瘅易伤。
”情志不遂,气机郁结,血脉不畅,郁而化热,而为消渴,《灵枢•
五变篇》曰:“怒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髀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而后刘河间在《三消论》中云:“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
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至今消渴。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心境愁郁,内火自然,乃消渴大病。
”也认为
明确指明与情志因素有关。
清•黄坤载在《素灵微蕴•消渴解》中云:“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
”清•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云:“消渴病,足厥阴之病也,厥阴肝木与少阴相火为表里,…凡木之性,专欲疏泄,…则相火失其蜇藏。
”
通过上述两位医家的论述,认为糖尿病与肝关系密切。
二病因病机
纵观历代医家论述,足以证明,消渴之病,病位在肝,但与肺、脾(胃)、
肾三脏密切相关,其病机关键:七情内伤,肝失疏泄,条达之情,郁久化火,肝
火或刑肺金,或乘脾(胃)土,温热内生,或下灼肾水(子病及母),津伤液涸,则三消乃作,变证从生。
三分型证治
(一)肝郁化火,灼伤阴液
主证:烦渴多饮或多食,口苦易怒,面赤眩晕,溲黄便秘,或胸闷胁痛,或
嗳气返酸,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多弦滑或滑数。
治则:酸泻肝木,清热生津。
方药:消渴煎I号。
柴胡10g 木瓜15g 白芍15g 乌梅15g 天花粉30g
黄连10g 梔子10g 生甘草6g 麦冬12g 黄芩10g
方解:本方是在《类证治裁》的“乌梅木瓜汤”合《丹溪心法》“川黄连丸”的
基础上化裁而得,方中以乌梅、木瓜、白芍三药酸泻肝木为君,乌梅、木瓜又有
酸甘化阴之功。
以柴胡、黄芩、梔子,疏肝清热为臣,佐黄连清心泻火,“实则泻
其子”,以天花粉、麦冬,清热止渴生津,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
1.如消谷善饥明显者,加生石膏,清泻胃火。
2.若肝阳上亢,眩晕明显者,加天麻、钩藤、玳瑁平肝熄风。
3.若大便秘结者,加番泻叶或生大黄,通腑泻热。
4.若胸胁痛明显者,加之以川楝子、郁金,疏肝理气止痛。
(二)肝郁土壅,湿热内生
主证:形体肥胖,口渴多饮,易怒口苦,胸闷纳呆,头沉身重,四肢乏力,
舌体胖大,苔黄腻,脉象弦滑。
治则:疏肝清热,燥湿健脾。
方药:消渴煎II号。
苍术12g 黄连12g 柴胡10g 荷叶10g 枳壳10g
葛根10g 蚕砂(包)10g 鸡内金10g 梔子10g
方解:本方是在朱丹溪“越鞠丸”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得,方中以柴胡、枳壳,疏肝解郁,升降气机,以苍术、蚕砂、梔子、黄连,清热燥湿,以葛根、荷叶升
胃中清气,生津止渴。
加减:
1.若见双下肢水肿明显者,加泽泻、冬瓜皮、车前草,利水消肿。
2.若兼舌暗瘀血者,加三棱、莪术,活血化瘀。
3.若见湿热瘀血积于胁下(脂肪肝)者,加决明子、鳖甲、茵陈,以增清热
化湿软坚散结之力。
4.若见呕恶厌油明显者,加竹茹、生山楂,消食化积,降逆止呕。
(三)肝郁脾虚,脾津不摄
主证:情志抑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尿频尿甜,口渴多饮,形体消瘦,
少气懒言,腹胀便溏,舌淡暗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或虚弦。
治则:疏肝解郁,健脾升清。
方药:消渴煎III号。
柴胡6g 枳壳6g 黄芪30g 党参15g
白术15g 当归12g 茯苓15g 葛根12g
陈皮10g 炙甘草10g 山药10g
方解:本方是在“钱氏七味白术散”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炙甘草补气健脾,以葛根升发脾胃阳气,升降气机,以
当归养血活血,以陈皮理气行气,旨在补而不滞。
加减:
1.若腹胀明显者,可加厚朴,理气除胀。
2.若腹泻便溏明显者,加莲子肉、白扁豆淡渗健脾止泻。
3.若兼四肢麻木者,酌加桑枝、姜黄、蜈蚣、牛膝活血通络。
4.若兼尿如浮脂者,乃肾不约制,加服金匮肾气丸。
(四)肝肾阴亏,燥热津伤。
主证: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浊如脂膏,形体消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或视物模糊,或耳聋耳鸣,舌质红,舌体瘦而少苔,脉象弦细而数。
治则:滋补肝肾,清热生津。
方药:消渴煎IV号
熟地黄24g 制龟版(先)15g 知母10g 山萸肉12g
白芍15g 沙苑蒺藜10g 菟蕬子10g 玉竹15g
天花粉15g 枸杞子15g
方解:本方是在朱丹溪“大补阴丸”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
方中以熟地、枸
杞子、制龟版、菟蕬子滋补肝肾,以白芍、山萸肉、沙苑蒺藜收敛肝肾,补肾固精,以天花粉、知母、玉竹,清热除烦,止渴生津。
加减:
1.若视物模糊明显者,加夜明砂、蜜蒙花养肝明目。
2.若夜尿频多者,加桑螵蛸、补骨脂补肾缩泉。
3.若耳聋耳鸣者,加磁朱丸以治元。
4.若心烦不寐明显者,加酸枣仁、夜交藤以养血安神。
四典型病例
刘某某,女性,60岁。
初诊时间:2011年1月14日。
主因糖尿病史一年,
口干口渴,乏力两周就诊,患者素体肥胖,一年前无明显原因及症状,体检时发
现血糖略高,经多次复查血糖及胰岛素激发试验,诊断为糖尿病,但并未系统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
近两周来自觉口干,口渴,饮水较多,身重乏力,而到门
诊就诊,症见:口干口苦,饮水较多,呕恶纳呆,烦躁易怒,头沉身重,四肢乏力,形体肥胖,双下肢水肿,舌体胖大,苔黄腻,脉象弦滑。
实验室检查:空腹
血糖:7.9mmol/L、尿常规:尿糖+。
西医诊断为糖尿病;中医诊断为消渴,证属:肝郁土壅,湿热内生。
治以:疏肝清热,燥湿健脾。
主方以消渴煎II号加减治疗。
处方:苍术12g、黄连12g、柴胡10g、荷叶10g、枳壳10g、葛根10g、蚕砂(包)10g、鸡内金10g、梔子10g、泽泻10g、冬瓜皮15g、车前草10g、竹茹6g、生山楂10g。
水煎服:7付。
二诊:2011年1月21日,服用前方后,患者病情好转,口渴减轻,纳呆减轻,双下肢水肿减轻,无口苦,无胸闷,仍有头身沉重,呕恶,四肢乏力,舌体
胖大,质淡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得之治疗辩证准确,治法得当,仍守原方去
泽泻、冬瓜皮、车前草,再服7剂巩固疗效。
三诊:2011年1月28日,服用前方后,患者病情好转,无口渴,饮水量减少,无呕恶,饮食量可,感觉头身沉重四肢乏力略有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弦滑。
复查空腹血糖:6.3mmol/L。
得之治疗辩证准确,治法得当,前方去竹茹、山楂继服7付,巩固疗效。
四诊:2011年2月4日,服用前方后,患者病情好转,饮水量可,无口渴,
体力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得之治疗辩证准确,治法得当,仍继服前
方巩固疗效,将上方制成水丸,每次10克,每天三次。
病情好转,未再就诊。
五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内分泌疾病,属于祖国医学“消
渴病”范畴。
然导师认为糖尿病不只是与肺、胃、肾三脏有密切的联系,而与肝脏有着密切地联系,故应注重从肝论治。
导师从肝论治糖尿病,应用消渴煎系列取
得很好疗效,为我们开拓思路,提出新的辩证理论,值得验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