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及青贮质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青贮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

青贮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

青贮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摘要】青贮玉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饲料作物,其高产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从选择优质种子、科学施肥、合理密植、及时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分析了青贮玉米的种植技术。

在选择优质种子方面,应选用高产、抗病性好的种子,确保种植资料的质量;科学施肥要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量来合理施肥,保证作物养分充足;合理密植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密造成养分竞争;及时灌溉能保证作物生长需水,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病虫害防治是确保高产的关键,要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

通过对青贮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的综合分析,可以有效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增添利润。

【关键词】关键词:青贮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优质种子、科学施肥、合理密植、及时灌溉、病虫害防治。

1. 引言1.1 青贮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青贮玉米作为牛羊等畜禽的主要饲料之一,其种植技术对于获得高产量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科学的种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在种植青贮玉米时,种子的选择、施肥、密植、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都需要重视和操作。

只有在全面掌握并正确运用种植技术的情况下,才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产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贮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帮助种植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种植青贮玉米的技术要点,从而取得更好的种植效果。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从选择优质种子、科学施肥、合理密植、及时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逐一进行介绍和讲解,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2. 正文2.1 选择优质种子选择优质种子是青贮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优质种子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因此农民在种植青贮玉米时要格外重视种子的选择。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的种子,确保种子的品质和来源可靠。

要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品种,通过与当地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咨询,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种子。

要注意检查种子的外观和包装,确保种子没有受潮、发霉等情况。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作者:文永革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7期文永革(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将青贮专用型玉米作为实验材料,分别设置低、中、高不同种植密度进行处理,并研究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发酵品质、亚硝酸盐含量以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种植结果表明,低种植密度植株高度、茎质量以及单株叶质量均比较高,但是鲜草产量与粗蛋白产量相对较低,青贮饲料营养成分随着密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性,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粗脂肪含量都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相对比产量、发酵品质、硝酸盐类物质含量以及营养成分,中种植密度玉米产量与青贮量相对较高,较适合种植。

关键词:青贮玉米;种植密度;青贮品质中图分类号:S816. 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060-01收稿日期:2016 - 01-12作者简介:文永革(1969 -),男,技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青贮玉米生长质量实际上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品种不同,营养质量会有很明显的区别,同时栽培技术和栽培环境均会影响青贮玉米的质量。

因此,在种植玉米的时候应当注意选择玉米的质量,同时可以通过杂交措施来提高青贮玉米的营养质量。

在栽种玉米时应当认识到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仅仅是玉米高产,提高玉米饲用价值的主要措施。

1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次种植实验,实验基地的降水量超过360mm,年平均温度达到4.8℃。

土壤类型为栗钙土,有机含量超过1. 01%,速效磷与速效钾的含量相对较高,pH值经测定为中性。

本次实验研究选用的玉米原料是青贮玉米。

玉米是当年种植,当年采收。

为研究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质量的影响,可以设置出不同的种植密度,即低、中、高种植密度。

在试验开展的过程中,将原料玉米切至2cm左右的长度,并与其他材料均匀混合后,称取一定量,并根据相应的比例进行混合。

将玉米原材料装入聚乙烯的袋中,抽干里面的空气后封口,进行多次操作。

青贮玉米的关键种植技术浅析

青贮玉米的关键种植技术浅析

青贮玉米的关键种植技术浅析【摘要】青贮玉米是一种重要的饲料作物,种植技术直接影响着产量和质量。

本文从选地和翻地、选择适宜品种、适时播种和密度控制、施肥和灌溉管理、采收和包装技术等方面对青贮玉米的关键种植技术进行了浅析。

在选地和翻地方面,要选择肥沃土壤并进行深耕,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在选择适宜品种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品种。

适时播种和密度控制是保证作物生长均匀的关键,合理施肥和灌溉管理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在采收和包装技术方面,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采收,并采用合适的包装技术保存青贮玉米。

青贮玉米的种植技术的关键在于细致的管理和科学的操作,只有做到这些方面,才能实现更好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青贮玉米、种植技术、选地、翻地、适宜品种、播种、密度控制、施肥、灌溉管理、采收、包装技术、结论。

1. 引言1.1 青贮玉米的关键种植技术浅析青贮玉米是一种重要的饲料作物,其种植技术直接影响着产量和质量。

在种植青贮玉米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技术,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选地和翻地是种植青贮玉米的第一步。

选择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并在种植前进行适当的翻耕,保证土壤松软透气。

选择适宜的品种也是种植青贮玉米的关键。

不同品种适应的生长环境和产量也不同,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种植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

适时播种和密度控制也是种植青贮玉米时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

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并控制好种植密度,以确保每株玉米都能得到充足的养分和空间。

施肥和灌溉管理也是种植青贮玉米不可忽视的技术。

及时施肥,合理施肥,保证作物的生长需求,以及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确保作物的水分供应。

在采收和包装技术方面,要注意采收青贮玉米的最佳时机,以及选择合适的包装技术,确保饲料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种植青贮玉米涉及多个关键技术,只有全面掌握这些技术,才能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是种植者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

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

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摘要】青贮玉米是畜牧业生产中重要的饲料,其高产关键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从适宜品种选择、合理施肥技术、科学管理措施、优质青贮玉米制作技术和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合理选择品种,科学施肥和管理,以及优质青贮玉米的制作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质量。

结合提高产量的关键技术和青贮玉米高产技术的发展前景,可以进一步推动青贮玉米生产的发展,为畜牧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饲料资源。

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青贮玉米、高产、关键技术、适宜品种、施肥技术、管理措施、制作技术、质量保障、产量提高、发展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青贮玉米是畜禽饲料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青贮玉米的种植和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探讨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还比较落后,种植面积不大,产量不高。

而青贮玉米的质量直接关乎着养殖业的发展和生产效益。

通过研究和总结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可以为养殖业提供更好的饲料来源,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本文旨在探讨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青贮玉米产业的发展,促进养殖业的繁荣和稳定发展。

1.2 研究意义青贮玉米是畜牧业生产中重要的饲料作物之一,其高产是农民和畜牧业生产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青贮玉米的高产不仅可以增加饲料资源,提高畜禽养殖效益,而且还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研究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青贮玉米的高产涉及到品种选择、施肥技术、管理措施、质量保障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对最终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适宜品种选择、合理施肥技术和科学管理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提高青贮玉米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分析青贮玉米的发展前景与栽培技术

分析青贮玉米的发展前景与栽培技术

分析青贮玉米的发展前景与栽培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

现阶段,我国工业和养殖业都在不断的发展,而青贮玉米作为工业原料和养殖饲料,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了养殖业和工业有更好的发展,积极的提供青贮玉米十分的重要。

从青贮玉米的种植实践来看,要实现其产量的增加,需要利用相应的科学栽培技术,本文在详细分析青贮玉米的发展前景基础上对其栽培技术做出探讨,目的就是要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从而更大的发挥其价值。

标签:青贮玉米;发展前景;栽培技术青贮玉米是鉴于农业生产习惯对一类用途玉米的统称,也称之为饲料玉米。

所谓的青贮玉米,指的是将新鲜玉米存放到青贮窖中(即进行青贮),经发酵制成饲料或工业原料的玉米。

在目前的养殖也发展中,青贮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尤其是在奶牛饲养中,作用更是巨大。

另外,在一些工业生产中,青贮玉米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原料,所以积极的发展青贮玉米,对于我国工业以及养殖业的发展有着十分显著的意义。

一、青贮玉米的发展前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青贮玉米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对于营养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而肉制品是满足人们营养需求的重要途径。

要提供丰富的肉制品,需要发展壮大养殖业和畜牧业,而青贮玉米正是养殖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饲料,随着养殖业的规模扩展,青贮玉米的市场需求会不断的增大。

其次是我国的工业发展门类在不断的齐全,而在一些工业行业的发展中,青贮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所以要想促进此类工业的进步和规模的扩大,需要不断的增加工业原料的基础量,这也使得青贮玉米的市场需求量有了增大。

简而言之,无论是养殖业的发展还是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青贮玉米的支持,所以青贮玉米的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二、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1.栽培前准备青贮玉米要实现高产,栽培前的准备工作必須要做充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准备工作需要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是土地准备。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和青贮品质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和青贮品质的影响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和青贮品质的影响杨华勇1牟学红2在种植青贮玉米实践中有很多因素会对青贮玉米的品质产生影响,例如不同品种的青贮玉米其主要的用途不同,植株内部蕴含的营养成分和品质也有不同。

对于外界因素而言,种植技术以及相关的外界环境(土壤养分含量、种植植株的密度、植株生长环境的光照和降雨量)同样也会对青贮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造成客观上的影响。

就此而言,选取合适品质的优质青贮玉米是最有效的办法,但是在客观环境下,种植者想要进一步增加产量,还需要对自己能控制的环境客观变量进行控制,而在这些可以人为控制的环境变量中,青贮玉米的种植密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设低(7.2万株/公顷)、中(10.4万株/公顷)、高(14.1万株/公顷)3个种植密度。

就种植的密度对青贮玉米和青贮品质的实际影响,国内外有大量关于青贮玉米及其相关饲料的种植密度研究,但实验结果与实验证明难以统一,结果往往相互矛盾无法给出真正的标准答案。

我国针对该项课题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结合中国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相关研究过程并进行还原,可以得出种植密度不同对于不同植株的田间产量有较大影响的结论。

在同等氮含量环境下,中等种植密度下穗数以及叶数均显著高于普通对照组;低密度种植的在质量上较高,但是在相关蛋白的含量上明显低于对照组。

粗蛋白以及非蛋白物质是饲草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中等密度的蛋白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对照组,而低密度产量并无显著提高或降低。

对于感官评价,有关标准应采用德国农业协会(Deutche Lan Dwirtschafts Geseutschaft )的评分标准。

标准密度、低密度、中等密度的青贮玉米植株无异常气味,产出的青贮无聚团现象,无粘手现象,色泽接近与正常原料,成绿黄色,应评价为优秀。

高密度的青贮玉米所产出的青贮出现少量酸味,但不严重,芳香感明显降低,色泽变暗,造成人主观感觉下降,评价为良好。

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

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

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青贮玉米是一种重要的饲料作物,其高产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种植管理、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

本文将就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希望能够对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者有所帮助。

一、良种选育良种选育是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良种选育主要包括优良品种的选择和种子质量的保证。

在选择优良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种植条件,选择适宜的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种。

要确保种子的质量,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以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产量。

二、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施肥方面,要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的需肥量,选用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

一般来说,青贮玉米对氮肥的需求比较大,因此要加大氮肥的使用量,适当增加磷、钾等肥料的施用量,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三、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玉米的产量。

一般来说,对于优质品种的青贮玉米,每亩种植量在20000株左右较为适宜。

要注意株距和行距的搭配,以保证玉米植株之间的通风和光照。

四、适时浇水适时浇水是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玉米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在抽苞期、开花期和灌浆期需要增加适量的水分。

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合理安排浇水时间和浇水量,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五、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玉米生长期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在种植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六、科学收获科学收获是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玉米成熟期,要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收获,以保证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要注意收获的方法和技巧,避免玉米籽粒的损失,保证玉米的完整性和品质。

七、饲草保管饲草保管是青贮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收获后,要及时将青贮玉米进行加工和贮藏,以保证其保存期限和饲用价值。

不同栽培措施对青贮玉米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不同栽培措施对青贮玉米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 5 4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Ef fe c t s o f Di fe r e nt Cul t i v a t i o n Me a s u r e s o n Si l ag e M a i z e Yi e l d
a n d Nu t r i t i o n Qu a l i t y
d e n s i t i e s ,h a r v e s t - t i me s a n d f e r t i l i z a t i o n l e v e l s o n s i l a g e ma i z e y i e l d a nd n u t i r t i o n q u li a t y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d i f e r e n t 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i e s ,h a r v e s t - t i me s nd a f e t r i l i z a t i o n l e v e l s a l l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i n l f u e n c e d s i l a g e ma i z e y i e l d a n d
Ab s t r a c t B y s t u d y i n g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e r e n t c u l t u r a l p r a c t i c e s o n s i l a g e ma i z e y i e l d a n d n u t i r t i o n a l q u li a t y ,t h e a r t i c l e p r o v i d e s a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f o r h i g h y i e l d a n d g o o d q u a l i t y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r a t i o n a l u s e o f s i l a g e ma i z e . Us i n g r a n d o mi z e d b l o c k s d e s i g n a n d “3 4 1 4 ” o p t i ma l r e g r e s s i o n ,w e s t u d i e d t he e f e c t s o f d i f e r e n t p l a n t i n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2017年11期植保土肥
浅析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及青贮质量的影响
李学芬
(赤峰市林西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内蒙古林西025250)
[摘要]产量和青贮质量是评价青贮玉米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

合理的栽培措施是提高产量的非遗传因素。

种植密度、肥料、水分、收获期调控等众多栽培措施对玉米鲜干产量、青贮质量、经济产量有着重大影响。

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制约了农区畜牧业的发展。

因此,对青贮玉米高产、高质栽培技术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必要的。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产量青贮质量
产量和青贮质量是评价青贮玉米品种优劣的重
要指标。

合理的栽培技术是提高产量的非遗传因素。

种植密度、混播、施肥、水肥、收获期调控等众多栽培
措施对玉米鲜干产量、青贮质量、经济产量有着重大
影响。

1种植密度
青贮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不仅受品种的影响,而
且还受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受肥力、水力、栽培管理技
术等的影响。

研究表明,玉米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但种植密度达到一定数后,玉米产量变化不显著;种
植密度通过对群体光照的影响而影响着籽粒品质[1]。

研究表明,随着密度增加,干物质增加,但粗蛋白含量
下降,粗纤维含量增加。

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中
的氮浓度,粗脂肪酸含量有所提高;也有研究认为,脂
肪酸含量的表现较为复杂,一般与密度变化引起的产
量改变呈弱正相关关系[2]。

2混播
混播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播与单播相比更具有优越性。

混播可有效地延长混播群体的光合作用时间、增大光合总面积,以达到高产。

混播应做到高矮、肥瘦、圆尖、深浅、早晚、阴阳的合理搭配。

青贮玉米植株高大,营养成分含量高,与其他饲
料、粮食作物相比,饲用价值更高,但如果长期以单播
方式种植,将导致抗病虫害的能力下降,降低玉米产
量和品质。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通常做法为选择生长
迅速、较喜冷凉条件的牧草与青贮玉米进行间混套
作,这样可以增加叶面积总量,充分提高光能、热能利
用效率,而且还充分利用了水肥资源。

玉米与大豆混
作,能减轻病虫害,同时豆科牧草的根瘤菌可固定氮
素,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
效益。

3施肥
青贮玉米是高产高生物量作物,在其生长发育过
程中需肥量较大,尤其对氮素的反应较敏感。

科学施
肥是促进其生长发育,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增施氮
肥会显著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生物量、以及饲用营
养品质。

一定的氮肥用量范围内,肥料用量与青贮玉
米生物产量呈高度正相关。

施氮时期对青贮玉米的产
量和品质也有着显著影响。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饲用
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适宜的施用量将会获得最大干
物质和产奶净能。

但是,高氮水平同时会导致NO3--N 含量的增加,因此,饲用玉米生产必须平衡饲用品质
和最大干物质的利益和潜在增加土壤NO3--N含量的危险。

4水肥
水分和养分既是影响我国北方农业生产区的主
要限制因子,也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因子,它们对农作
物生产既可能产生正效应,也可能产生负效应,影响
彼此的效果。

只有水分、养分的合理投入,协调供应,
才能产生明显的协调和互补作用,达到“以水调肥,以
肥调水,肥水相济”的效果,表现出两种因子效果叠加
的增产作用,即正交互作用或耦合效应。

施肥具有明
显的调水作用,肥料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表明,
由于水肥相互影响关系复杂,旱地土壤施肥必须考虑
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因深度和时间的变化,不同生
育阶段对水分要求,以及当地以往的降水变异特征,
来确定施肥用量、方式和时间[3]。

根据自然降水和土壤水的变化规律,合理调配水分和养分是旱增产增收的主要方式,主要表现在旱地麦田以肥调水、以水促肥,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

充分发挥水肥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水肥互作机制强调的是合理地协调水分和养分关系以产生最大的效益为目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同时减少浪费和肥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6窑
现代农业2017年11期
番茄筋腐病,又叫条腐病、条斑病,是温室番茄发生比较普遍且较严重的一种生理病害。

如果防治不及时,会给果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应及时查明原因,加强管理,确保番茄的丰产丰收。

1症状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褐色筋腐,果实上出现局部褐变,甚至坏死斑,凹凸不平,果肉僵硬,切开果可见果内维管束变褐,有时果肉也出现褐色坏死症状。

发病轻时果面变化不大,但发病处着色不良,收获时果面有明显绿色或淡绿色斑,伴有果肉变硬、果实成空腔。

褐色筋腐病常发生在果实背光面,下位花序的果实比上位的多。

二是白变型筋腐病,多发生在果皮部的组织上,病部具有蜡样光泽,质硬,果肉似“糠心状”,病部着色不良。

2发病原因
褐色筋腐病是由多种不良环境条件促成的,比如光照不足,低温多湿,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不足,高夜温,缺钾,氮素过剩,以及病毒毒素等,单独一种因素很难导致发病。

白变型筋腐病通常认为是烟草花叶病毒感染所致。

3发生条件
3.1褐色筋腐病多发生在低温弱光条件下,植株茂密,通透不良更易于本病的发生。

越冬茬栽培一定要密度合理,同时要合理整枝,改善株间透光性。

3.2土壤水分过多,土壤氧气供应不足时,有利于本病的发生。

3.3与品种有关。

3.4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密植、小苗定植、强摘心都可能诱发本病。

4预防措施
4.1选用抗病品种。

4.2适当稀植,增加光照,控制氮肥特别是氨态氮的用量。

4.3轮作倒茬。

发病重的大棚宜采用轮作倒茬的方法,利于缓合土壤养分的失衡,以满足代谢作用的需要。

4.4改善环境,提高管理水平。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建造温室的位置、方位,结构要合理;采用透光性好的农膜;防止棚内积水,特别是在番茄生育中后期,浇水后及时中耕,促进根系良好发育;调节好棚温和土壤氧气及水分供应,增施二氧化碳气体肥料,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促进光合产物的运送和积累。

番茄喜光,开花结果期温度低于10℃,或高于30℃光合作用受抑,棚内白天要保持25~30℃,增强光合产物的积累。

4.5合理施肥。

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尤其是生物有机肥,做到平衡施肥,严禁过多施用铵态氮肥。

大棚番茄筋腐病的防治
段丽娜
(朝阳市龙城区植保植检站,辽宁朝阳122000)
植保土肥
5收获期
青贮玉米是收割玉米植株的整个地上部分来调制青贮饲料。

青贮玉米以抽雄后生物学产量最高。

此时玉米的株高、茎粗定型,根系成型发达,体内含水量充足,正是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旺盛阶段,所以单株鲜重最高。

玉米生长后期植株各器官继续发生着质和量的变化,营养物质不断积累,光合产物主要流向果实,籽粒不断得到充实。

玉米用作饲料随着籽粒含量及秸秆的组成的变化而变化,籽粒的可消化性高达整个干物质的50%左右,所以玉米饲料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的利用、消化率和潜在的采食量对收获期的影响非常大。

收获期对饲用玉米干物质含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有着显著的影响。

玉米随成熟度的提高,茎秆粗纤维含量和木质化程度都增加,但对于整株玉米,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通常是下降的。

收割期过早会影响到整株青贮的纤维含量。

6结语
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制约了农区畜牧业的发展。

因此,对青贮玉米高产、高质栽培技术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必要的。

———————————
参考文献:
[1]Grand R F.Water deficit timing effects on yield components in maize[J].Agriculture J,1989,81:61~65.
[2]柳延涛,李鲁华,陈树宾等.种植密度对绿洲农区高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0,18(3):134~ 139.
[3]王小彬,蔡典雄,张镜清等.旱地玉N吸收及其N肥利用率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1,34(2):179-186.
·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