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2014高考)

合集下载

青海西宁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Word版缺答案

青海西宁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Word版缺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活动,其生命活动和生活需要的全部物质都依赖于自然界。

地球生物圈是人类的诞生之地和生存环境,汤因比将其比喻为人类的母亲。

人类也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物种一样,其生存环境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联系,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因此构成了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

这种对象化的活动方式就是生产活动。

而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的安排,逐渐形成了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岁时节令习俗。

那达慕是否可以称为节日,学术界似乎还有争论。

与农耕民族的节日相比较,草原民族的节日似乎不是固定到“日”,草原那达慕的节日的文化场域也比较宽泛。

据调查,自1963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10次,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增加头数。

牧人说,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

还有一种说法:举行了那达慕,雨水就更好。

而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

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在农历6—7月。

民俗,它与人们的出生地、族属、国籍、性别等与生俱来之物相关,那达慕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又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

这个节日的产生与蒙古族古代的历法有关。

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徒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

在对天象的观察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历法。

由于草场是牧业的生命线,他们以草木计年。

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云:“但见青草则为一年。

”宋孟珙《蒙鞑备录》云:“其俗每青草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

”牧草的荣枯标识着牧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因此“草”具有年的意义。

注意这里的草不仅含有自然意义,而且含有人文意义。

对于时间,正如法国哲学家所说,我们不可以深入理解,只可直觉与体验。

牧人对时间的体验与农民不同,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是以草为参照物的。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从事不同的生计方式对时间的体验有所不同。

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亲爱的同学,这份考卷将再次展示你的学识与才华,记录你的智慧与收获。

相信自己吧! 相信你独特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富有创意的表达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稍逊.(xùn) 分.外(fèn) 风骚.(sāo)济慈.(cí)B.喑.哑(ān) 丝缕.(1ǚ) 襁褓..(zé)(měng)..(qiáng bǎo)舴艋C.闪烁.(shuî) 怫.然(fú) 凝.望(níng)留滞.(zhì)D.静谧.(mì) 存恤.( xù) 栖.息(qī)角.落(jiǎo)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A、唯余莽莽喧嚷无与纶比B、温声细语蓑衣安尉C、润如油膏风骚荡漾D、成吉思汉消逝一代天骄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当年参加九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学生有上千人,她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B.公园里种植着各种鲜花,姹紫嫣红....。

....,春风吹过,更是美不胜收C.谁也不曾注意到,巧夺天工....的石林,原来是风沙为害的罪恶见证。

D、一个六岁的小孩能够写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刮目相看....。

4.下边不是..病句的一项(2分)()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5.在横线处依次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子:()()()()(2分)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_____;人的一生像木,要正直,_____;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_______;人的一生像火,要耀眼,_______;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7分)(一)文言知识1.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失其所与,不知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敢与忤视忤:逆。

在这里是迎着目光看的意思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表被动关系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D.士皆瞋目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③顾计不知所出耳④荆轲顾笑武阳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C.诸郎中执兵 D.愿大王少假借之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太子迟之A.发尽上指冠 B.函封之C.群臣怪之 D.使使以闻大王6.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B.以其无礼于晋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而封之以膏腴之地(二)语言文字运用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彘肩(zhì)戮力(lù)衣冠(ɡuàn)不悖(bèi)B.忤视(wǔ) 刀俎(zǔ) 参乘(shènɡ) 偏袒(tǎn)C.阙秦(quē) 犒赏(kào) 变徵(zhǐ) 瞋目(chēnɡ)D.厚遗(wèi) 玉玦(jué) 弭谤(mí) 拊心(fǔ)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新课程的“新”,主要在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根深蒂固的观念的破除,对全新的教育观念的建立。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二中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pdf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二中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pdf

师大二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高 二 语 文(满分:100分) 命题: 审核: 第Ⅰ卷 ?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的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

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

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

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

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

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

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

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

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

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

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的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入专业领域。

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pdf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pdf

命题:马红 审核:韦锦州 王新林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国庆节的精神内涵 下列说法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一种精神结晶这一观点的一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所取得的最后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知和选择的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让我们的先辈们欢欣鼓舞地告别了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反抗斗争中建立的深厚友谊的结晶。

下列有关国庆节意义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国庆节让我们在回忆和感激中认识到祖国的神圣,产生为国献身的冲动以及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

国庆节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以往那个艰苦斗争过程的回忆和对革命先辈们的纪念,更在于深刻体验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的艰辛与代价。

国庆节给予我们的认知、冲动和情感汇成的当代个人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

国庆节让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阅兵、游行、歌舞等庆祝国庆节的方式全面地展现了国庆节深刻的精神内涵。

B只要充分地体验到了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就能真正领会国庆节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C在回忆与缅怀先辈们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认识国庆节的精神意义。

D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传承并发扬光大。

薛万均,本煌人,后徙京兆咸阳。

父世雄,大业末为涿郡太守,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

与艺归款,高祖授万均上柱国、永安郡公。

建德帅众十万寇范阳,艺迎拒之。

万均曰:“众寡不敌,宜以计胜。

”即教艺羸兵阻水以诱之,万均自以精骑百匿城左。

青海省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语试卷

青海省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语试卷

青海省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语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20·西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人们__________的话语权,日益由社会精英向广大民间开放。

而网络的普及,将这一开放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

网络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场域,再平凡的人也能于此发声,且有__________,传播既速且广。

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开明与思想进步,自然也孕育着社会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极大可能。

但在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出异常复杂的特征。

网络毕竟只是一个话语平台,它无法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自动生长出自我净化的功能。

在一个众声喧哗、__________的网络环境中,常常是(),粗品比精品更加多产,油滑比严肃更为流行。

有智者说,“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

事实上,语言不仅仅反映现实,而且直接地参与现实、干预现实,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不只局限在文化领域,不少是以改造语言作为突破口的。

仅近代以来,“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延安的反对党八股,都是着眼于改变话风与文风,并且都极端重视向民间寻求语言的灵感与资源。

民间正是语言变革发展的__________。

网络语言的兴盛,最大的意义可能也在于此。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 孜孜以求一孔之见众说纷纭正本清源B . 孜孜以求真知灼见众说纷纭源头活水C . 上下求索一孔之见莫衷一是源头活水D . 上下求索真知灼见莫衷一是正本清源(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B . 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C . 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D . 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既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青海省青海师大二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青海省青海师大二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艾滋病 随着艾滋病日的到来,这个被称为“当代瘟疫”、“新世纪人类健康头号杀手”的绝症再度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对人类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凸现出来。

艾滋病发源于非洲,它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疾病。

一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就会减退,病原体以及微生物就会乘机经血液或破损伤口长驱而入;人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如癌细胞,也乘机大量生长、繁殖,发展成各类癌瘤。

艾滋病病毒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呈袋状球形,直径约150毫微米,由皮肤破口或黏膜进入人体血液,主要攻击和破坏T4淋巴细胞,使T4细胞失去原有的正常免疫功能。

由于HIV的攻击和破坏,T4细胞数量骤减,从而导致病人免疫功能的全面衰竭,为条件性感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同时,HIV携带的致癌基因可使细胞发生癌性转化,特别是在细胞免疫遭到破坏的情况下,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艾滋病的潜伏期因人而异,为6个月到14年,比一般的传染病长。

艾滋病感染可分三个阶段:最初的HIV感染,继之有的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有的最终演变成典型的艾滋病。

实验室中,已从病人的血液、唾液、眼泪、乳汁、尿液和脑脊液中分离出了艾滋病病毒,但从流行病学证据的角度来看,只能证明血液和精液具有传播作用。

艾滋病的传播主要有以下的途径:男性之间以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输血感染,静脉注射感染,母婴传染。

此外,和艾滋病病人接触的职业人员(如医务人员、警察、理发师、监狱看守、殡葬人员),如果皮肤破损时,接触到了艾滋病病毒,则可能被感染。

艾滋病蔓延很快,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共有四千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且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

但是,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加强对艾滋病的检测检疫,加强血液制品、医疗器具以及医疗垃圾的管理,加强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是可以遏制艾滋病的快速蔓延,减少其发病率的。

青海省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

青海省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

青海省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上·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秦文士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苏秦、张仪,,没什么操行,只要有官做,能富贵,既可以悬头于梁、刺股以锥,也可以朝秦暮楚、。

而他们中的走运者,最终也进入了实际的政治生活,成为了统治者中的一员。

孔墨孟荀等属于第二类人,他们并不随波逐流,他们有自己坚持的价值观,且还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有如身家性命,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常常对诸侯发牢骚,对第一类人吹冷风了。

他们眼看着人家把天下闹得、一塌糊涂,而自己的呼声愈来愈被淹没,愈来愈受诸侯的白眼,便只好把满腔不平和才气都写在竹简上,给后世留下一部部著作。

而第三类凤毛麟角,除了一些在历史典籍中忽隐忽现的隐者外,有大著作、大人格并且以大背影遮挡后世的,就只有那位表情古怪的冷嘲大家庄周先生了。

当别人在都市中热闹得沸反盈天时,他独自远远地站在野外冷笑,而当有人注意他时,()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满着野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仪态万方,令人目眩神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唯利是图卖友求荣动荡不安扑朔迷离B . 见利忘义苟且偷生内忧外患扑朔迷离C . 唯利是图苟且偷生动荡不安眼花缭乱D . 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内忧外患眼花缭乱(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他们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且常常不得志,故而成就“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B . 他们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且还有自己坚持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C . 他们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且还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D . 他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有如身家性命,且还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他也被官场接纳,成为统治者中的一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马红审核:韦锦州王新林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国庆节的精神内涵国庆节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特定节日,其时间性内涵就是指1949年10月1日那个特定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我们现在以阅兵、游行、歌舞等方式加以庆祝,记住并分享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欢欣鼓舞地告别了他们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而想要全方位地分享和体验他们的快乐的必要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充分地体验他们曾经的苦难。

勤劳、勇敢、智慧的他们长期追求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道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后,他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合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政权形式,才是他们获得彻底的自由与解放的唯一出路;从意志考验上来说,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复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情感体验上看,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的血雨腥风的反抗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

这些认知、意志和情感的精神结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最高实体的诞生,它是我们先辈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一百多年血泪与智慧换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和精神绵延的产物。

节日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那个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忆和纪念,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体验到了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与代价,现在的我们就会由衷地记住并感谢那些牺牲的无数先烈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祖国”的神圣和伟大,就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效仿先烈和前辈们为祖国献身的冲动和力量,就会在情感上产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

这种认知、冲动和情感就汇成了一种当代的个人精神,这种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这就是一种“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透过这种“精神”,伟大的祖国就成了我自身的体现,祖国的伟大就是我自身的伟大,祖国的富强就是我自身的富强,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会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就是国庆节的精神意义之所在。

在我们回忆与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快乐,体验了他们痛苦,同时也继承了他们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这种精神是我们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竭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的凝聚力的现实体现,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

1、下列说法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一种‘精神结晶’”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所取得的最后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知和选择的结果。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让我们的先辈们欢欣鼓舞地告别了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反抗斗争中建立的深厚友谊的结晶。

2、下列有关国庆节意义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国庆节让我们在回忆和感激中认识到“祖国”的神圣,产生为国献身的冲动以及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

B、国庆节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以往那个艰苦斗争过程的回忆和对革命先辈们的纪念,更在于深刻体验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的艰辛与代价。

C、国庆节给予我们的认知、冲动和情感汇成的当代个人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

D、国庆节让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阅兵、游行、歌舞等庆祝国庆节的方式全面地展现了国庆节深刻的精神内涵。

B、只要充分地体验到了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就能真正领会国庆节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C、在回忆与缅怀先辈们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认识国庆节的精神意义。

D、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7题薛万均,本燉煌人,后徙京兆咸阳。

父世雄,大业末为涿郡太守,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

与艺归款,高祖授万均上柱国、永安郡公。

建德帅众十万寇范阳,艺迎拒之。

万均曰:“众寡不敌,宜以计胜。

”即教艺羸兵阻水以诱之,万均自以精骑百匿城左。

建德师度水,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

明年,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缘堞,万均与万彻率死士百人出地道,掩击其背,众惊溃去。

柴绍之讨梁师都也,以万均为副,万彻亦从。

距朔方数十里,突厥兵骤至,王师却,万均兄弟横击之,斩其骁将,虏阵欢,乘之,俘杀相藉。

突厥走,遂围师都。

诸将以城险未可下,万均曰:“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

”既而贼果斩师都降。

俄从李靖讨吐谷浑。

军次青海,万均、万彻各以百骑行前,卒与虏遇,万均单骑驰突,无敢当者。

还语诸将曰:“贼易与。

”复驰进击,斩数千级,勇盖三军。

追奔至积石山,大风折旗,万均曰:“虏且来!”乃勒兵。

俄而虏至,万均直前斩其将,众遂溃,追至图伦碛乃还,与靖会青海。

副侯君集击高昌,曲智盛坚守未下,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

进潞国公。

会有诉万均与高昌女子乱,太宗欲穷治。

魏徵曰:“君使臣以礼,若所诉实,罪且轻,虚则所失重矣。

”诏勿治。

后帝幸芙蓉园,坐清宫不谨下狱,忧愤卒。

帝惊悼,为举哀,诏陪葬昭陵。

后尝赐群臣貘皮,及万彻而误呼万均,怆然曰:“万均朕勋旧,忽口其名,岂死者有知,冀此赐乎?”因命取焚之,举坐感叹。

(选自《新唐书》)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缘.堞缘:向上爬,攀援B.乘之,俘杀相藉.藉:抚慰C.各以百骑行前,卒.与虏遇卒:通“猝”,猝然,突然D.岂死者有知,冀.此赐乎冀:希望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万均作战勇猛的一项是()(3分)①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②万均兄弟横击之③既而贼果斩师都降④万均单骑驰突⑤万均直前斩其将⑥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A.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薛万均本是敦煌人,而且是隋朝官员的后代,但后来他同弟弟跟罗艺一起归顺了唐朝,并和罗艺迎击过窦建德入侵范阳的十万军队。

B.柴绍出讨梁师都时,命薛万均为副帅,万彻也随同出征。

离朔方数十里地时,突厥兵马突然而至,唐军退却,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薛氏兄弟却扭转了战局。

C.随同李靖抵达青海征讨吐谷浑时,薛万均所向披靡,还鼓励诸将说贼寇是容易对付的,并第二次驰马杀回敌阵,斩杀敌兵几千人,勇冠三军。

D.有人控告薛万均,虽经魏征劝说,太宗没有追究他,但已心存怨怒,以致后来为一点小事,把他囚禁。

薛万均忧愤而亡后,太宗却又非常悲痛。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

(5分)(2)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①,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 ①鞚(kòng),带嚼子的马笼头8.词的上片中“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句写得饶有风味,请简要分析。

(5分)9.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10.名句名篇默写(6分)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

(2) ,知来者之可追,,觉今是而昨非。

(3)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木欣欣以向荣, 。

善万物之得时, 。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三、11.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怪人[乌拉圭]比亚纳①在用横木和立柱造的宽大畜栏里,一群小牛犊踢打着蹄子,眼里冒着火光,在弥漫的尘烟中急得团团打转。

从那激怒的神色看,这样被囚禁在里头,它们再也不能忍受了。

畜栏外面,准备套牲口前蹄的人排成两行,中间留一条通道。

他们手握绳索,睁大眼睛,等待小牛出栏。

在畜栏的门旁,巨大的火堆熊熊燃烧,火焰冲天。

突然,套牲口的人拖出一头小牛来。

当它走到场地上的时候,加乌乔②们发出一阵吼叫,吓得它发疯似的埋头奔跑起来。

十几条套索在空中发着咝咝声,凶猛的小牛咆哮了一声,扑通倒在地上。

勇士们一拥而上,把它捆缚起来,按在了地上。

“烙!”一个人叫道。

打烙印的人从火堆那儿跑了过来。

火红的烙铁烙得小牛毛皮发着吱吱的声响,冒出一股白烟,发出一股臭味。

然后,小牛被解下绳索,身上流着血,疼痛而悲哀地跑开了。

加乌乔们却又说又笑地走向火堆,去享受他们套捉牲口的奖赏——畅饮那杯美酒去了。

这种粗野而危险的活计,是加乌乔们最大的乐趣,他们从内心里感到高兴。

但是在这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只有马乌罗与众不同。

他身体高大、粗壮,有点驼背,脑袋硕大,头发蓬乱,脸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那个大鼻子:鼻梁高高地突起,在浓密的头发村托下,就像是乱糟糟的黑色胡椒树丛中间的一座小石山。

别人交谈的时候,他嘟哝;别人大笑的时候,他吼叫。

“烙!这回该你了!”伙伴们着急地冲马乌罗喊道。

他气呼呼地回答:“来了,哼!我又不是火车!”转回来的时候,他嘟嘟囔囔,推搡着人群往前走,或给狗一脚,或给一个男童头上一掌,什么借口他都找得到的。

“这帮懒鬼!你们不知道给人让路吗?”“你们给这个怪物让路!”有人这样应答。

马乌罗头也不回,粗言恶语地骂他一句,全是难听的字眼儿。

老头儿马乌罗的为人一向如此:脾气暴躁,态度冷淡,出言不逊,像青榅桲一样苦酸。

所以,人们都管他叫“怪人”。

他那毛茸茸的狮子般的大头,他那被头发遮掩着的可憎的面孔,他那目光凶狠的小眼睛,他那嘶哑的嗓音和他那把总是插在腰问的长刀子,令人不禁感到几分敬畏。

他是从何处来的呢?没人知道。

可能是从地狱里来的,也可能是从某个狮子洞里来的。

谁也不知道他的身世,但是大家都猜想:他准是一个有着不幸经历的强盗。

一个怪人,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一个心灵干枯、心似铁石的人。

他经常冲着大家抱怨,而不对着某个人。

场地上忽然响起一阵可怕的叫喊。

只见一头肢体伤残、秉性暴烈的四岁大公牛从地上爬起来,怒气冲冲地用蹄刨了刨地,接着痛苦而狂怒地向众人发起了攻击。

加乌乔们大惊失色,恐惧地四处奔逃。

那公牛三蹦两跳地蹿到火堆边。

马乌罗还来得及躲开,他噌地一下爬到了畜栏的围墙上。

但是,当他回头看时,发现下面有一个男童,一个六岁的男童,一只手提着一只吐绶鸡,另一只手抱着一个南瓜,吓得脸色铁青,呆若木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