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下《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word教案
首师大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第八册教材说明本册教材有《技术与科学》、《设计与制作》、《飞行与空间技术》、*《科技探索》等4个教学单元,共19篇课文。
全学期授课为36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30课时,其余6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1)单元课时安排(2)各课课时安排小学科学第八册教学进度学生情况分析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措施本册教学要求本册教学重点难点准备课(1课时)一、简单总结上学期科学课学习情况。
二、提出本学期科学课上课要求:1.摆放文具的位置,注意:铅笔盒不能发出声音。
2.有问题举手,举手时不许叫,没叫到时放下手。
如果有特殊问题或上厕所时,举拳头姿势(左手)。
3.拿书姿势提醒一下。
4.上课时手平放腿上,不背后放。
5.排队去自然教室时要安静,右手将书夹紧,可以不带文具盒,以免有响声。
6.进自然教室后椅子怎么拿?一定注意轻拿轻放,爱护桌椅。
7.出教室时,不要拥挤,保持安静。
8.分组讨论时的要求。
9.奖励措施。
(考试要求等)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阅读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过程。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2、指导学生初步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并在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比较中,使学生了解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技术的重要作用。
3、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难点: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普通显微镜、投影、短片小组准备:放大镜每组1个,普通光学显微镜,每组1台,细小物质如毛发、纤维等,制作好的玻片标本。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显微镜各部分名称使用方法发明与发展 1.目镜 1.取镜和安放 1.詹森父子发明2.物镜 2.对光 2.伽利略改良3.镜筒 3.安装玻片标本 3.胡克自制4.转化器 4.观察 4.阿贝提出改进方法,5.载物台 5.记录现代显微镜制成。
首师大小学科学六下《3.微生物》word教案(2)

(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微生物教学内容 3.微生物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态、分布、作用、定义及其所涵盖生物的种类。
2.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用到的简单的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
3.通过一些观察和分析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推理和概括能力。
4.提高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6.初步形成对微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具有对微观世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态、分布、作用、定义及其所涵盖生物的种类。
2.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用到的简单的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用到的简单的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突破难点重点方法:教学准备:显微镜、各种微生物的放大图片教学环节时间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引入新课观察1和观察2 1.引入:前面学习的都是用肉眼可以看到的生物世界,本课中将要引入的是一个用肉眼看不到、却又热闹非凡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这个世界借助于显微镜,也可以展现在人们眼前。
【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彼此对微生物的认识情况2.让学生相互交流对微生物的了解情况。
3.将学生所了解的有关微生物情况进行总结。
1.引入:人们是如何发现微生物的?当人们发明了显微镜之后,开始将很多东西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人们发现在显微镜下还生活着一个用肉眼看不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物的种类很多。
那么在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微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1、对微生学习微生物的形态、大小、分布、繁殖特点及作用显微镜下生活的生物中的一种——酵母菌又是什么样子的?2.进行观察1的活动。
【学生】做观察1的活动。
3.对观察1进行总结,得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
【学生】就观察1得到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和归纳,得出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结论。
4.进行观察2的活动。
【学生】做观察2的活动。
首师大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2制作简易显微镜

2制作简易显微镜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2、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
3、了解通过两个放大镜的一种组合观察物体,与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物体,二者所依据的原理是相同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
难点:如何通过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每组两个普通放大镜,一些玻片标本,反光的小镜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2.简易显微镜
确定问题
研究问题
进行设计、制作
评价制作效果
课后小记:。
六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1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共32张PPT)

记录观察结果 用文字或画图记录观察结果。
收镜
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取出玻 片;
用擦镜纸揩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 布揩净镜体;
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 并将镜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 镜箱内保存。
谢谢!
1.社会主 义思想 道德: 其建设 是发展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文 化的中 心环节 ,集中 体现了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文 化的性 质和前 进方向 。
理经验等,并购买一些本国难以生产的 产品。
1878年,德国物理学家阿贝发明现代光学显 微镜,放大2000倍左右。
20世纪30年代,第一架电子显微镜出现,能 放大200万倍左右。
电子显微镜
使用显微镜观 察到的物体
血细胞
白蚁的头部
打结的头发
大头针和针眼
房间里的灰尘
海盐晶体
蝴蝶的翅膀
流行感冒病毒
硫磺晶体
螺旋类芽孢杆菌丝绸Biblioteka 维镜座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10x 12.5x
镜头长度 长 短
透镜大小 大 小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镜筒长度
放镜透
镜 大头镜
口 率
倍长大 数度小
10x
盖
玻
短大
片 厚
40x
度
长小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安装玻片标本 4.观察 5.记录观察结果 6.收镜
取镜和安放
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 左手托住镜座。
显微镜一般安放在试验台偏左位置, 便于左眼观察,右边记录。
让镜筒向前,镜臂向自己,然后安放好 目镜和物镜 。
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完整word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 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首师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镜臂、镜筒
机器部分
显微镜
转换器、粗细准焦螺 旋
载物台 目镜、物镜
光学部分
遮光器 反射镜
显微镜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压片夹 通光孔 载物台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座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10x 12.5x
镜头长度 长
透镜大小 大
短
小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真菌的培养
真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培养真菌的 温度为22~28℃,但某些深部感染的真 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7℃。 最适酸碱度为:pH4.0~6.0。
常见真菌图片
酵母菌
人造菌
蘑 菇
青 霉
病毒——大小和形态
病毒是一类体积十分微小,结构简单,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 RNA),必须在生活的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生命和 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由一个或多个核酸分子组成的基因组,有一层蛋 白或脂蛋白的保护性外壳,因此病毒看被看做是“一包基因”。对抗生素 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最大的病毒如牛痘苗病毒为330nm×230nm×100nm,能在光学显微镜下 见到,而小型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其大小仅为27nm,绝大多数病毒的 大小在1050nm左右,只有在电镜下放大几十万倍才能看到。可以通过除菌 滤器。
问题
怎样利用两个放大镜制作一个简易 显微镜? 设计 用两个放大镜、纸筒等材料,设计一 个简易显微镜。
制作 按照自己的设计,动手制作一个简易 显微镜。 讨论 怎样改进自制的简易显微镜?
评价 谁制作的筒易显微镜好?
沙发原图
沙发效果图
冰棍原图
冰棍效果图
六年级下册科学优秀教案 制作简易显微镜 首师大版(含教学反思)

2、制作简易显微镜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
3、了解通过两个放大镜的一种组合观察物体,与通过一种显微镜观察物体,二者所依据的原理是相同的。
教学重难点:
1、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
2、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为每个组准备2个放大镜、玻片标本等;
(学生):1、两个放大镜、镜筒(学具);500ml或350mL的透明饮料瓶;透明塑料片、小棍、铝箔;剪子、双面胶等;
2、织物、有字的纸、印有彩色图案的电话卡片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2、制作简易显微镜
主要组成:物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
目镜靠近眼睛。
工作原理:物镜得到放大实像,
目镜放大。
教学反思:材料里有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材料,直接下发,不讲制作,孩子们很快就琢么出来如何组装了,一边玩一边体验使用方法,
这时我提出调节中间距离,实际是在调节什么?孩子们马上也就能想到是调节焦距,把以前所学结合进来,这样就让显微镜更加贴近孩子。
首师大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首师大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说明册教材第小学科学八《科技探《飞行与空间技术》、*本册教材有《技术与科学》、《设计与制作》、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19篇课文。
全学期授课为36索》等4个教学单元,共课时,其余6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30 1)单元课时安排(单元课单单单元课8《技术与科学8术47《科技探索《设计与制作3课总计 2)各课课时安排课课112太空生2显微镜的发明与发1131人类对宇宙的探22制作简易显微*14123五土栽微生*15224温室技微生物技*1615克隆技自行车的发明与发1*17621自行车的结机器*18信息技自行车的行271*19 1 制作机器模型 8 海洋技术2降落伞3 92 10 飞机 1 11人造天体2度进册教学小学科学第八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2—2.20 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1 2.16 2.23—2.27 3、微生物、制作简易显微镜2 2 、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 -3.6 3 3.2—4、微生物技术 543.9---3.13、自行车的结3.203.1、自行车的行53.27、制作及其模63.27-4.33.3、降落14.6---4.108、飞4.179、人造天14.1104.2 放、太空生4.24111-5.14.2*1、无土栽、人类对宇宙的探1125.4----5.81、温室技 15.155.113、克隆技期末复 5.15.22期末考145.25.29156.1----6.516176.8---6.126.156.19 —186.26 —19 6.22206.29---7.33学生情况分析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措施五年级学生大部分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纪律比较稳定,能够自己设计实验,并能对实验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不过在学习中也存在浮躁,重视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的象、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对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做到熟悉,还要对整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熟悉、认真备课,加强对学生问题估计的设计,做到“有备”上课,提高课堂效率、在备课中要体现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学生的活动,并对教材进行调整、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实验记录,注重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改变课堂评价语言,以激励性语言为主,课上对学生的要求要到位、适当加一些课堂巩固题,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记忆深刻本册教学要求4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的过程,学会使用显微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教学内容
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3.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4.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2.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教学难点: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目镜:含有一个透镜。
物镜:放大倍数不同的低倍透镜和高倍透镜。
镜筒:上面装有目镜,下面装转换器和物镜。
转换器:装有物镜,可以转动,每转动一次可以将一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置于镜筒下。
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
标本夹:把标本固定在载物台上。
通光孔:可以让光线通过。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载物台上的标本。
准焦螺旋:转动螺旋可以使镜筒靠近或远离载物台,以便看清标本的像。
2.胡克等科学家利用显微镜的科学发现。
3.阿贝根据光学研究的成果,提出改进光学显微镜的方法,人们最终制成了现代的光学显微镜。
4.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5.讨论:通过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我们知道什么道理?
教学评价
1.初步会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2.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板书设计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镜臂和镜座:显微镜的躯干。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配合教材第6页)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3)安装玻片标本
(4)观察
(5)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观察完毕,整理显微镜。
3.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
4.对于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对于透光不好的标本,怎样观察?
5.讨论、汇报: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发现?
突破难点重点方法:
教学准备:1.显微镜、玻片标本2.显微镜的发明资料
教学环节
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备
导入
新授
知识延伸
课堂小结
(一)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为了解显微镜作铺垫。
1.学生分组,观察一些物体。(注意放大镜的正确使用)
2.学生实事求是的描述看到的现象(体会放大镜的不足)
(二)学习使用放大镜1.认识 Nhomakorabea通光学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1590年詹森父子(1)取镜和安放
胡克(2)对光
阿贝(3)安装玻片标本
(4)观察
(5)记录观察结果
(6)观察完毕,整理显微镜
课后反思
习题设计
(描述、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的差异。
放大镜与显微镜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三)学习显微镜的范明和发展过程,初步了解科学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1.第一架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匠詹森父子在1590年前后制成的。(社会背景:荷兰的眼镜制造业比较发达,透镜的研磨技术居世界首位,对各种透镜有较多的了解。由于社会的需要,在荷兰首先发明了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