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_第五版_复习(上)
《分析化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分析化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根据标准化法,我国标准分为四级,下面不属于这四级的是(D)。
A、国家标准B、行业标准C、企业标准D、卫生标准2.下列标准代号属于国家商业部颁布的推荐性标准是( B )。
A、SH/TB、SB/TC、QB/TD、DB/T3.下列属于重量分析法的是( D )。
A、凯氏定氮法测食品中粗蛋白的含量B、密度瓶测酒精的比重C、斐林试剂法测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D、索氏抽提法测食品中粗脂肪的含量重量分析法主要有沉淀法(被测组分形成难溶化合物沉淀)、气化法(通过加热或用其他方法使样品中某种挥发性组分逸出)、电解法(电解原理,使金属离子在电极上析出)4.一化学试剂瓶的标签为红色,其英文字母的缩写为( B )。
A、GRB、ARC、CPD、LR5.一化学试剂瓶的标签为绿色,其英文字母的缩写为( A )。
A、GRB、ARC、CPD、LR6.滴定管的最小刻度为( A )。
A、0.1mlB、0.01mlC、1mlD、0.02ml7.用于配制标准溶液的试剂的水最低要求为( C )。
A、一级水B、二级水C、三级水D、四级水8.下列溶液中需要避光保存的是( B )。
A、氢氧化钾B、碘化钾C、氯化钾D、硫酸钾9.贮存易燃易爆,强氧化性物质时,最高温度不能高于( C )。
A、20℃B、10℃C、30℃D、0℃10.配制0.2mol/L 的H2SO4溶液,应选用( A )量取浓酸。
A、量筒B、容量瓶C、酸式滴定管D、移液管11.由组批或货批中所抽取的样品称之( B )。
A、采样B、检样C、原始样品D、平均样品12.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的样品称为( C )。
A、检验样品B、平均样品C、原始样品D、仲裁样品13.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 A )。
A、稻谷B、蜂蜜C、鲜乳D、苹果14.对样品进行理化检验时,采集样品必须有( B )。
A、随机性B、代表性C、典型性D、适时性15.湿法消化常用的消化剂是( C )。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第五版上册第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第五版上册第03章课件

X=0.0163g
XT=0.0164g
Ea
-0.0001g
Er
-0.6%
X=0.1637g X=1.6380g XT=0.1638g XT=1.6381g4 -0.0001g -0.0001g
-0.06%
-0.006%
由上表可以看出: 1)称量质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也越高
相对误差能更好的表明准确度的高低 2)误差有正负之分
b.仪器误差——仪器本身不够精确
例:天平两臂不等,砝码未校正;滴定管,容量瓶未校正
12
c.试剂误差——所用试剂不纯
例:去离子水不合格;试剂纯度不够(含待测组份或干扰离子)
d.操作误差——由分析人员所掌握的操作与正确的操作有差
别引起的 例:洗涤沉淀过分或未充分;灼烧温度过高或过低 e.主观误差——操作人员主观因素造成 例:对指示剂颜色辨别偏深或偏浅;滴定管读数习惯性的偏高 或偏低。
按大小顺序排列数据,中间的数据为xM,
测量值个数为偶数时,中间相邻两个数值的平均值即是
二、 准确度和误差
3
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误差的 表示形 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 E表示 E = x - xT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r表示
Er =E/xT = x - xT /xT×100%
B.随机误差具有方向性
C.准确度可以衡量误差的大小
D.绝对误差是误差的决定值
答案:C
7
3、在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引起的测定误差为: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过失误差 D.仪器误差 答案:A 4、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校正系统误差的是 A.对仪器进行校正 B.做对照实验 C.作空白实验 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答案:D 5、分析未知组分样品时,欲检验分析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分析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离子选择电极产生膜电位,是由于( C )。
A.Donan 电位的形成B.扩散电位的形成C.扩散电位和Donan 电位的形成D.氧化还原反应2、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 C )。
A.内外溶液中 H + 浓度不同B.内外溶液的 H + 活度系数不同C.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D.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3、pH 玻璃电极产生酸误差的原因是 ( B )。
A.玻璃电极在强酸溶液中被腐蚀B.H + 与H 2O 形成H 3O +,结果H +降低, pH 增高C.H + 浓度高,它占据了大量交换点位, pH 值偏低D.在强酸溶液中水分子活度减小,使H + 传递困难,pH 增高4、使pH 玻璃电极产生钠差现象是由于 ( B )。
A.玻璃膜在强碱性溶液中被腐蚀B.强碱溶液中 Na + 浓度太高C.强碱溶液中 OH -中和了玻璃膜上的 H +D.大量的 OH - 占据了膜上的交换点位5、电位法测定时,溶液搅拌的目的( C )。
A.加速离子的扩散,减小浓差极化B.让更多的离子到电极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C.缩短电极建立电位平衡的时间D.破坏双电层结构的建立6、氟离子选择电极在使用前需用低浓度的氟溶液浸泡数小时,其目的( D )。
A.清洗电极B.检查电极的好坏C.检查离子计能否使用D.活化电极7、 可见区、紫外区、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 A )。
A.紫外区和无线电波区B.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区C.紫外区和红外区D.波数越大8、下列不是吸收光谱特征参数的是( C )。
A.max λB.min λC.尖峰D.末端吸收9、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 ( C )。
A.原子核外层电子能级间的跃迁B.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C.分子的电子结构D.原子的电子结构10、一有色溶液符合比尔定律,当浓度为c 时,透射比为T 0,若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光率的对数为 ( D ) 。
第五版分析化学上册课后答案

第1章分析化学概论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第4章分析质量的控制与保证第5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1.写出下列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a.c1 mol·L -l NH3 + c2 mol·L -l NH4Cl;组合法MBE:c2=[Cl-] (1)[NH3]+[NH4+]=c1+c2 (2)CBE: [H+]+[NH4+]=[OH-]+[Cl-] (3)将(1)代入(3)质子条件式为:[ H+ ] + [NH4+] = c2 + [OH-]解:a. 对于共轭体系,由于构成了缓冲溶液,所以可以将其视为由强酸(HCl和弱碱(NH3)反应而来,所以参考水准选为HCl, NH3和H2O质子条件式为:[ H+ ] + [NH4+] = [Cl-] + [OH-]即[ H+ ] + [NH4+] = c2 + [OH-]b. c1 M NaOH+c2 M H3BO3组合法MBE:c1=[Na+] (1)[H3BO3]+[B(OH)4-]=c2 (2)CBE: [Na+]+[H+]=[B(OH)4-]+[OH-] (3)将(1)代入(3)质子条件式为:[ H+ ] + c1 = [B(OH)4-] + [OH-]b. 参考水准选为NaOH, H3BO3和H2O质子条件式为:[ H+ ] + c1 = [B(OH)4-] + [OH-]c.c1 mol·L-l H3PO4 + c2 mol·L-l HCOOH;解:c. 直接取参考水平:H3PO4 , HCOOH , H2O质子条件式:[H+] = [H2PO4-] + 2[HPO42-] + 3[PO43-] + [HCOO-]+[OH-] d. 0.01 M FeCl 3MBE : [Cl-] = 0.03 (1)(2)CBE:(3)将(3)- (2) ×3,质子条件式为:[H +]2=δn [H +]2+ [H +]K a1+K a1K a2[H +] K a1δ1[H +]2 + [H +]K a1+K a1K a2=δ0[H +]2 + [H +]K a1 +K a1Ka2K a1K a24.CO 32-HCO 3-H 2CO 39. 解:(mol/L )已知p Ka=5.30,pH=5.60设原缓冲溶液中盐的浓度为x mol/L ,故得x=0.35则原缓冲溶液pH=16. 解:据题意:K b c ≥ 10K w, c /K b ≥ 100→19. 用 0.1 M 滴定HAc 至。
分析化学课后答案 武汉大学 第五版 上册 完整版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1、 称取纯金属锌0、3250g,溶于HCl 后,定量转移并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计算Zn 2+溶液的浓度。
解:2130.325065.390.0198825010Zn c mol L +--==⨯g 2、 有0、0982mol/L 的H 2SO 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0、1000mol/L 。
问应加入0、5000mol/L H 2SO 4的溶液多少毫升?解:112212()c V c V c V V +=+220.0982/0.4800.5000/0.1000/(0.480)mol L L mol L V mol L L V ⨯+⨯=⨯+2 2.16V mL =4.要求在滴定时消耗0、2mol/LNaOH 溶液25~30mL 。
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多少克?如果改用22422H C O H O ⋅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取多少克?解:844:1:1NaOH KHC H O n n =1110.2/0.025204.22/ 1.0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2220.2/0.030204.22/ 1.2m n M cV M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22422:2:1NaOH H C O H O n n ⋅= 1111210.2/0.025126.07/0.3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2221210.2/0.030126.07/0.4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22422H C O H O ⋅0、3~0、4g6.含S 有机试样0、471g,在氧气中燃烧,使S 氧化为SO 2,用预中与过的H 2O 2将SO 2吸收,全部转化为H 2SO 4,以0、108mol/LKOH 标准溶液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消耗28、2mL 。
分析化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课程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至第二计量点时pH=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
在分析过程中,下列情况将引起何种(系统、随机)误差。
使用没有校正的砝码引起_______;用部分风化的H2C2O4·H2O标定NaOH引起_______;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不一致为_______。
2.用碘量法测定铜的含量时,为了减少CuI对I2的吸附,常加入_______试剂,使CuI沉淀转化为不易吸附I2的________沉淀。
3.当用0.01mol/L EDTA 滴定浓度均为0.01mol/L的金属离子M和N时,若采用控制酸度方法,则准确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M离子(△pM=0.2, TE ≤ 0.3%)应满足lg K4.某三元酸的电离常数分别是K a1= 1×10-2,K a2= 1×10-6,K a3= 1×10-12。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时有_______(个)滴定突跃。
滴定至第一计量点时,溶液pH =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5.滴定误差的大小说明结果的程度,这和化学反应的完全程度有关,也和指示剂的有关。
6.Fe3+/Fe2+电对的电位在加入HCl后会;加入邻二氮菲后会 (指增加、降低或不变)。
7.某酸碱指示剂HIn的变色范围为5.8至7.8, 其p K a= ;在pH=6时络合指示剂和Zn2+的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lg K´ZnIn=8.9, 则变色点时的p[Zn]= 。
8.碘量法测定可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直接法以_______为标液,测定________物质。
间接法以________和_________为标液,测定__________物质。
9.下列4次测定的结果为:27.37%、27.47%、27.43%、27.40%,相对平均偏差(d r)= 。
标准偏差(S)= 。
分析化学复习资料(一) 序言

分析化学复习纲要
序言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是:、、。
二、分析化学可以分为:、、。
他们的任务分别是:;;。
三、无机分析的侧重点是:;
有机分析的侧重的是:。
四、化学分析又称为:,它是以为基础。
五、物理化学分析又称为。
它是以为基础。
七、根据待测组分含量高低不同,分析方法又可以分为:
、、。
他们的待测组分含量分别为:、、。
分析化学其余复习资料将陆续上传,敬请关注:327179013,谢谢。
参考答案:
一、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测量各组分的含量、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
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原子团或化合物组成;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有关成分的含量;
结构分析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
三、鉴定物质的组成和测量各组分的含量;官能团分析和结构分析。
四、经典分析法,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
五、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
六、
七、常量分析、微量分析、痕量分析
常量分析(质量分数>1%)
微量分析(质量分数0.01%--1%)
痕量分析(质量分数<0.01%)。
分析化学复习题

分析化学复习题(答案在后面)一、判断题专项训练判断题,(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将答案填入下表中。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分10 分)第一组训练1.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要求越高,即E 越小,采样单元数n越大。
2.滴定分析法中,当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定量反应完全时的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也就是滴定终点。
3在高酸度条件下,EDTA是一个六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有六级离解平衡和六种存在形式。
4.醋酸(HOAc)的共轭碱是OAc-,HCO-3是两性物质。
5.配位滴定中的金属指示剂能指示终点,其实质是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有色配合物,且K MIn<K MY,才能滴定到化学计量点时,EDTA取代MIn中的In。
6.酸效应系数用来描述溶液H+的浓度对配位滴定剂配位能力的影响,酸效应系数越大,酸效应越严重,配位体的配位能力下降。
7.条件电极电位校正了一定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位,反映了离子强度与各种副反应影响的总结果。
8.重量分析要求制备纯净的沉淀,应尽量克服共沉淀现象。
9.显色反应中,显色酸度、温度、显色剂用量及其他试剂用量等都是影响显色反应发生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显色酸度。
10.当T为15%~65%时,即A在0.2~0.8时测量误差≤±2%。
第二组1.筛号也就是网目,它是以每英寸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筛号越大则筛孔直径越小。
( )2.按分析试样的多少,分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其固体试样量在0.1 ~ 10 mg的分析称为超微量分析。
--------------------------( )3.准确度是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会产生随机误差。
---------------( )5.在高酸度条件下,EDTA是一个六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有六级离解平衡和六种存在形式。
------------------------( )6. 常用的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有三类:自身指示剂、淀粉指示剂和氧化还原指示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
目的要求: (1)酸碱质子理论及酸碱平衡
(2)酸度对弱酸(碱)型体分布影响; (3)各类酸碱溶液pH计算 (4) 各 类 酸 碱 滴 定 pH 变 化 情 况 及 指 示 剂选择; (5)滴定反应完全程度及酸碱滴定应用
n
| ≥ 4 d ,舍去 < , 保留(参与平均) Grubbs法T计=| x异|/s (>0) 若 T计 ≥ Tα,n 舍去x异 < 保留x异(参与平均) Q检验法(了解)
*6、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A.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B.减小测量误差 称样量 > 0.2 g 关键测量 适当 测量体积> 20 mL C.减小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n=3—4 D.消除系统误差 a.对照试验 (1) 标样对照 (2)加入回收法 (3)用其他可靠分析方法对照 b.空白试验 c.校准仪器 d.分析结果校正
*(4)分析结果计算与评价 化学表示形式 (化学式 ):实际存在形式 、氧化物和元素形 式、所需组分、离子含量。 m B g 待测组分质量 B% 100 100 含量表示形式: 试样质量 m S g a.常量组分 相对百分含量 b.低含量组分µg〃g-1,ng〃g -1 ,pg〃g -1表示 以前用 ppM ppb ppt表示
*第二章
定量分析概论
目的要求:(1) 弄清定量分析过程;
(2)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3) 有效数字及运用; (4) 滴定分析基本知识(特点、 分类、方式、反应要求等); (5) 滴定分析的基本计算。
*1.基本概念:误差、偏差,准确度、精密度及相互关系;有效 数字,滴定分析法一套(计量点(等量点)、终点、滴定、滴定 误差、滴定分析、标液),基准物 2. 定量分析过程 (1)采样、制样 采样:代表性 、据分析对象不同用不同取样方法 公式 mQ≥Kda (Kg), 制样:破碎、过筛、混匀、缩分四个步骤,按四分法缩分 (2)试样分解 要求 :分解完全、无损失、不引入待测与干扰; 方法有溶解法(酸、碱溶;溶剂水、酸、碱和混合酸)和熔融法 *(3)消除干扰与测定(分析实际存在困难问题) 消除干扰方法: a.掩蔽-络合,沉淀,氧化还原法 b.分离-沉淀,萃取,离子交换法等 测定:应据待测组分性质、含量、分析结果准确度要求及实验室 设备等选择最合适的分析方法。
分析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复习
分析化学复习
考试内容:分析化学概论
*定量分析概论 *定量分析误差 *酸碱滴定 *配位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 *沉淀滴定 *重量分析 吸光光度法 分离方法
题型:选择、 判断、 填空、解释、计算 解题方法 1.分析题义弄清要解决的问题 2.找出解决的途径、原理、 条件、公式 3.列式计算 *概念、典型例题、作业题要求掌握
t b
C
B
V
B
4.待测组分含量计算 T cT V T 反应 tT + bB=cC + dD t ↓ n n b B MB m B m t C V 10 ( )
T B 3 B T T
b bC VT T t M
B
M
B
m
B
1000
b
B
m m
B S
t
C TVT m
s
M
B
1000
*7.滴定分析计算方法:化学计量数+等物质量反应规则(基本单 元);4位有效数字 (1).标液浓度表示:量浓度CB(基本单元选择) +滴定度Ts/x(g/mL或%/mL) 滴定度与物质量浓度换算 (CV) K2Cr207 = 1/6 (m/M) Fe×1000 (2)T与X间计量关系 tT + bB = cC + dD nB = b/t〃nT, 或 nT = t/b〃 nB 2MnO4-+5C2O42-+16H+ = 2Mn2++10CO2+8H2O n (1/5 KMnO4)=n (1/2 H2C2O4)
*5.滴定分析 (1)滴定分析特点与主要方法:特点、测定原理(化学计量数、 等物质量反应规则)、要求三准(浓度、体积、终点)、主要方 法(酸碱、 络合、氧化还原、 沉淀) (2) 滴定分析对反应要求和滴定方式 要求:反应完全(反应定量完成,99.9%, 按一定反应式反应, 有确定化学计量关系)、反应速度快 、有适当简便方法确定终 点。 方式:直接、返滴、置换、间接 *6.基准物与标液 (1)基准物质要求:a.试剂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b.试剂的 纯度足够高c.性质稳定, d.试剂最好有较大摩尔质量,没有副反 应。*判断是否基准物质 (2)标准溶液配制方法:直接法+ 标定法(间接法)
pH pK
a
lg
C
A
C
HA
(3).指示剂选择(粗算计量点pH值)据突跃pH范 围选择合适指示剂其pKa≈pHsp,变色范围应完全 或基本落在突跃范围内,则TE%<±0.1%。 (4).终点误差林帮公式 (5).酸碱滴定中C02的影响 7.酸碱滴定法应用:测酸碱的总浓度、定性、定量、 测M 或Ka。 *铵盐中含氮量测定(蒸馏法、甲醛法) *混合碱测定(双指示剂法) HCl,NaOH标定,基准物 测M 或Ka
例5-4——5-7
*1.基本概念:标准偏差、自由度、置信度、显著性、平均值置 信区间 (x x) s *2.标准偏差 n 1
2
相对标准偏差
RSD %
s x
100 %
3.正态分布、 t分布、 *t检验方法 *4.平均值置信区间
x
t
,
f
s
*5.可疑值的取舍 4 d 法;|x异-
(3).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
A.直接配制法
C
B
nB VB
m M
B
B
B.标定法 a. 标液标定 tT + bB=cC + dD
VB
n
T
t b
n
B
C
T
V
T
t b
C
B
V
B
b.基准物标定 tT + bB=cC + dD nT = t / b nB, ( m ) T
M
1000
理论计算 解决酸度途径 实测 重点酸度计算及对反应影响、应用
*1.基本概念:酸碱质子理论一套(酸 、 碱、 酸碱半反应 、共 轭酸碱对、两性物质、酸碱反应、共轭酸碱对Ka 与Kb关系 一元 KaKb = Kw, 二元Ka1 Kb3 = Ka2 Kb2 = Ka3 Kb1 = Kw 交叉关 系)、δ、PBE、酸(碱)的浓度与酸(碱)度、分析浓度(C) 、平衡 浓度([x]) 、缓冲溶液、缓冲指数、指示剂变色点、变色范围、突 跃范围 2.活度 * 3.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计算 (1)δ、 [x] 2位有效 (2)MBE、CBE、*PBE熟练正确写出 例Na2CO3 (3). 溶液pH计算 总结公式、条件列表、例题 a.强酸(碱)C>10-6 [H+]=CHCl C C 4K C≤10-6 . [H ] 2 b.一元酸(碱) 条件、公式, 重点近似式 、最简式
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
目的要求 (1)弄清分析化学中的络合物,特别是
EDTA本身及络合物的特性 (2)络合平衡各种常数表示法 (3)导出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 (4)络合滴定基本原理及应用(滴定曲线、 适宜酸度、酸效应曲线、络合指示剂 选择、终点误差) (5)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
2 HCl HCl w
c.多元酸:近似一元酸(碱)条件 2K 2K <0.05 [H ] CK
a 2 a 2 a1
或Ka1 ›› Ka2 d.两性物多元酸酸式盐 ,重点近似式、最简式
[H ]
K
a1
(K K
a2 a1
C K C
w
)
e.缓冲溶液
pH
pK
a
lg
*5.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副反应影响(大)用副反应系数表示 α=[ ]总/[ ] =1/δ, [ ] = [ ]总/ α
αM(L)=1+∑βi [L]
i
i
查表 αM(OH)=1+∑βi [OH-]
αA(B)=1+∑βi [B]
i
αY(H)=1+∑βi [H+] i αY(N)=1+KNY [N] αY =αY(H)+αY(N)-1 ;αM =αM(OH)+αM(L)-1 [ X] = [ X]总/ αi *6. lgK´ MY计算 M + Y = MY K [ M Y ] MY [ MY ] K MY MY MY [ M ][ Y ] M [ M ] Y [Y ] MY αM αY αMY 1gK΄MY =1g KMY -1gαM -1gαY +lgαMY =1g KMY -1gαM -1gαY 近似式 αMY略 =1g KMY -1gαY(H) 最简式αM =1, αY(H) ›› αY(N) 络合物稳定性与pH关系;稳定性↑, 允许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