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 将相和【护眼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件

3.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 下心来想了想……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 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 知错就改 )
4.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 ( 宽容大度 )
课后习题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我用了五分钟,了解了三个小故事的前因 后果……
(10~14)
负荆请罪
(15~17)
课文品读
第2课时
初读课文第1~9自然段,说说故事的起因、 经过、结果。
起因:企图骗璧 经过:设计夺璧 结果:完璧归赵
默读第1~4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 来商议。 知道秦王假意以城换璧
为什么呢? 送去
不会得到十五座城
不送
怕秦王派兵进攻
凛然气势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 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 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举行典礼那一天: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
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
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
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
学习第10自然段,思考:面对秦王的邀约,赵 王、蔺相如、廉颇各持什么态度?
赵王:胆怯 蔺相如、廉颇: 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
渑池会上,面对秦王的挑衅,蔺相如是如何 做的?具体分析其精神品质。 秦王:让赵王鼓瑟 蔺相如:要秦王击缶
先礼后兵 一再请求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 具体事例说一说。
蔺相如:1.英勇果敢,胆识过人。他奉命出使 秦国,知道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在朝堂上据 理力争,最后完璧归赵。几年后,又在渑池之会上 与秦王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既维护了赵国的利益, 又保住了赵王的面子。2.宽容大度,顾全大局。面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6课《将相和》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6课《将相和》重点知识归纳引言: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之旅中,《将相和》这篇课文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展现了历史的波澜与人物的魅力。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智慧与勇气的故事,领略古人的风采。
一、课文基本信息1.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
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在国家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主题:通过讲述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团结协作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3.文学体裁:历史故事。
4.作者信息: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所著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主要内容: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讲述了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展现了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和高尚品质。
6.中心思想:赞扬了蔺相如和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识大体的爱国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团结协作,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二、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1.璧(bì):写法为“璧”,上下结构,部首是“玉”。
词义是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孔。
2.臣(chén):写法为“臣”,独体字,部首是“臣”。
词义是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
3.蔺(lìn):写法为“蔺”,上下结构,部首是“艹”。
词义是一种姓氏。
4.廉(lián):写法为“廉”,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广”。
词义是不贪污。
5.颇(pō):写法为“颇”,左右结构,部首是“页”。
词义是偏,不正。
2.多音字:1.将(jiāng):将来。
(jiàng)将领。
2.相(xiāng):相互。
(xiàng)丞相。
3.近义词:1.商议—商量2.勇敢—英勇3.抵御—抵抗4.反义词:1.进攻—撤退2.勇敢—懦弱3.拒绝—接受三、经典语句和段落分析1.“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课件:6 将相和【护眼版】

结果:完璧归赵
1.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 2.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
蔺相如送回赵国。 3.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起因: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
众人对“渑池会面”是什么态度?读课 文,说一说。
赵王 胆怯,不敢去。
蔺相如 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 廉颇
为了应对“渑池会面”,赵国做了什么 准备?为什么要这么写?
经过:
蔺相如出使秦国 识破秦王骗宝面目 巧设计谋完璧归赵
再读第1-10自然段,说说蔺相如是如何 识破秦王骗宝面目的?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 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 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暴露秦王骗宝的丑恶嘴脸
面对秦王的不守信,蔺相如是如何做的? 巧设计谋要回和氏璧 理直气壮谈条件 争取时间送回和氏璧
拓展延伸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 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 如随行。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 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
为后文秦王放赵王回国埋下伏笔
经过:
秦王:要赵王鼓瑟 蔺相如:让秦王击缶 蔺相如为了让秦王击缶,他是怎么做的?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 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 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 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 秦王为赵王击缶。
勇敢无畏,才智过人
蔺相如为什么要提出举行典礼呢?
原因一: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不守信,以 城换璧的事是假的,赢得舆论支持。
原因二:争取时间暗度陈仓,把和氏璧送 回赵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6将相和

渑池会见 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要求赵王
弹奏瑟。赵王难以推辞,便弹奏了一曲。秦王随即命人 记录此事,声称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演奏瑟,意在羞 辱赵王。蔺相如挺身而出,以死相逼,迫使秦王为赵王 击缶。秦王无奈,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命人记录 此事,称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这就是著名的 “渑池会见”。
勇敢——英勇 允诺—— 许诺 胆怯—— 胆小 必然—— 必定
AABB 式: 匆匆忙忙 浩浩荡荡
大大方方 辛辛苦苦
恍恍惚惚
客客气气 勤勤恳恳 郁郁苍苍
隐隐约约 马马虎虎 纷纷扰扰
整体感知
同学们,请大家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讲述了哪些事件?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将相和好的原因是什么?
其人之身,பைடு நூலகம்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毅然 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表现出强烈的护 国之心和过人的胆识。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 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 个下不了台!”
6.廉颇的话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在这里,廉颇言语粗鄙,心怀不满,与后文“
(1课文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以及它们之间存 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11—15)
渑池 之会
完璧 归赵
(1—10)
将相和
负荆 请罪
(16—18)
内在联系:
“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 归赵”和“渑池之会”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和起 来又组成了“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瑟】 古代弦乐器,像琴。鼓瑟,就是弹瑟。
【推辞】 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生字讲解课件

zuì
罪
组词:罪人 犯罪 造句:同学们千万不要干违法犯罪的事。
q:小梅胆怯地走进老师办公室。
jù
拒
组词:拒绝 抗拒 造句:我拒绝了同学的好意,自己回家了。
jīnɡ
荆
组词:荆条 负荆请罪
造句:“负荆请罪”的故事对我们太有教育意义了。
ɡōnɡ
宫
组词:宫殿 故宫 造句:故宫金碧辉煌,真漂亮!
xiàn
献
组词:奉献 献上 造句:同学们为老师献上深深的祝福。
nuò
诺
组词:诺言 允诺 造句:小明允诺的事到现在还没有实现。
diǎn
典
组词:字典 典礼 造句:我们学校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
chāo
抄
组词:抄写 抄袭 造句:我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 上 册
6 将相和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我会写
zhào
召
组词:号召 召集 造句:我马上召集小组成员开会。
chén
臣
组词:臣民 大臣 造句:大臣们正在商议对策。
yì
议
组词:会议 商议 造句:我们班今天召开了班干部会议。
quē
缺
组词:缺少 完美无缺 造句:没有哪个人是完美无缺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课将相和|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课《将相和》|部编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廉颇、蔺相如的品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1.理解廉颇、蔺相如的品质。
2.学习本课生字和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1.体会廉颇、蔺相如的品质。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还记得周瑜和诸葛亮的故事吗?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故事——《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讲述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位将军的故事。
下面,我们来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课文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三、课堂讲解1.简述故事内容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分别担任赵国和秦国的将军。
由于误会,廉颇和蔺相如产生了矛盾,相互不和。
蔺相如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胸怀,化解了矛盾,使得两国和平相处。
2.分析廉颇和蔺相如的品质廉颇:勇敢、忠诚、正直、有担当。
蔺相如:智慧、胸怀、大度、识大体。
3.学习本课生字和重点词语生字:廉、颇、蔺、和、相、让、怀、勇、智、误、解、和、同。
重点词语:和、让、怀、勇、智、误会、化解、团结、协作。
4.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品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误会,以及如何化解误会。
分享廉颇和蔺相如的品质,引导同学们学会团结协作,珍惜友谊。
四、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用本课学到的成语“将相和”造句。
廉颇和蔺相如为什么会产生矛盾?蔺相如是如何化解廉颇和自己的误会的?你认为廉颇和蔺相如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什么?2.拓展阅读:推荐同学们课后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了解更多关于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六、课后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和重点词语。
2.用本课学到的成语“将相和”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将相和》,同学们对廉颇和蔺相如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 将相和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2年3月 上午3 时7分22 .3.2403 :07Mar ch 24, 2022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2年3 月24日 星期四 3时7分 58秒03 :07:582 4 March 2022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3时7 分58秒 上午3时 7分03: 07:5822 .3.24
18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2.3.2 422.3.2 4Thursday, March 24, 2022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0 3:07:58 03:07:5 803:07 3/24/20 22 3:07:58 A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2.3.2403:07: 5803:0 7Mar-2 224-Ma r-22
谢谢大家
19
13
扩展阅读
14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 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 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 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 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 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 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15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 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 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 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 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 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 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 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 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 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 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 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6.将相和(推荐阅读)

6 将相和推荐阅读甘罗甘罗的爷爷是秦国的宰相。
有一天,甘罗看见爷爷在后花园走来走去,不停地唉声叹气。
“爷爷,您碰到什么难事了?”甘罗问。
“唉,孩子呀,大王不知听了谁的挑唆,硬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想法去找,要是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罚。
”“秦王太不讲理了!”甘罗气呼呼地说。
他眼睛一眨,想了个主意,说:“爷爷您别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您上朝好了。
”第二天早上,甘罗真的替爷爷上朝了。
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
秦王很不高兴,说:“小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甘罗说:“大王,我爷爷今天来不了啦。
他正在家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来了。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家哪能生孩子?”甘罗说:“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扫码听读《甘罗》,思考:1.甘罗是怎样帮助爷爷解决难题的?2.甘罗是个怎样的孩子?参考答案:1.甘罗步步为营让秦王说出“男人不能生孩子”,进而反问秦王“公鸡怎么能下蛋呢?”巧妙地指出秦王的错误,用自己的智慧让秦王哑口无言,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帮助了爷爷。
2.甘罗是个沉着、稳重、勇敢、机智、幽默的孩子。
毛遂(suì)自荐(jiàn)秦国和赵国交战,秦国军队围住了赵国的都城邯(hán)郸(dān)。
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谈判订立联合抗秦的盟约,请楚王发兵救赵。
平原君准备从自己的几千名门客中,挑选20名文武兼备的人一同前往。
挑了19名,便再也挑不出来了。
平原君正在为难的时候,忽然有一个门客走上前来自我推荐,说:“我听说到楚国去谈判还缺一人,请君侯把我也算上吧!”平原君一看,说话的是毛遂,便问:“先生来我这里几年了?”“三年了。
”毛遂回答道。
“人的才能是有目共睹(dǔ)的,就好像锥(zhuī)子放在布袋里,那锥子尖马上就会显露出来。
先生来了三年了,我从来没听说您有什么才能。
先生还是留下吧。
”毛遂马上说:“我今天就是请求把我放到布袋中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下面这段话的时候,你一眼看到了多少 内容?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 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 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 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老师指导:这道题是指导我们在阅读中 运用找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子的方法来了解文 段的大意,从而提高阅读速度。本段的关键 词是“和氏璧”,关键句子是“已经让人把 和氏璧送回赵国了”。我们抓住了这段话的 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就能把握这段话的主要内 容,即蔺相如已经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6 将相和
人物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
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伟大的 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代表作:《史记》。
课文解读
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主要人物,并说说 课文围绕他们讲了哪些事情?
(11-15) 渑池会面
完璧归赵 (1-10)
将相和
负荆请罪 (16-18) 我会读j源自ànɡbì chén lìn
人和和氏璧都安全回国
阅读课文,找出蔺相如说的话读一读, 注意人物的语气和情感,说一说你从中体 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1.秦王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的时候: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机智
2.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后:
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 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 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 这柱子上!”
拓展延伸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先生之所以这样评价《史记》,首先是 因为它的史学价值。《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史书。其次是 因为在古代史籍中,《史记》又是一部传记文学 名著,有着很高的文学成就。最后是因为《史记》 是在当时条件下的一部比较尊重历史的史书。
随堂练习
独体字: 臣 上下结构: 召 宫 典 罪 左右结构: 议 献 诺 抄 怯 拒
词语解释
理由不足,(行为)不合道理。 ( A )
因回避而不说。
(D)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C)
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 B)
A.理亏 B.无价之宝 C.同心协力 D.绝口不提
默读课文第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 赵”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 果又如何呢?画出相关语句。
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 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 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 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起因:秦强赵弱、秦国索要和氏璧
知识备查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 221),因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被称为 “战国”。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 秦、楚、齐、赵、燕、魏、韩,被称为“战 国七雄”,秦国是最强大的一个。
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蔺相如(√lìn lìnɡ) 允诺(n√uò ruò) 渑池(mǐn m√iǎn) 上卿(qīn q√īnɡ) 胆怯(√qiè què) 击缶(f√ǒu fǒ)
二、按要求写句子。 1.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 我把璧交给他。(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 把璧交给他。
2.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 为陈述句)
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 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 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 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 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 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 把这块璞玉奉献给武王。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 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
2.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 颇过来了,他 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这样做是因为害怕廉颇吗? 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国着想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
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 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 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 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出言 要求 行动 威逼
书面 记录
结果:
1.(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 让赵王回去。
2.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 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起因:
完璧归赵
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
蔺相如被封为上卿
渑池会面
蔺相如职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不服
经过:
读一读课文,说说蔺相如
是怎么面对廉颇的挑衅的?
1.蔺相如听说了,就 请病假不上朝,免得 跟廉颇见面。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 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 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他们砍 掉他的脚?
因为他们请人鉴定的结果是石头,厉 王、武王都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
2.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勇敢无畏,才智过人
蔺相如为什么要提出举行典礼呢?
原因一: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不守信,以 城换璧的事是假的,赢得舆论支持。
原因二:争取时间暗度陈仓,把和氏璧送 回赵国。
为人谨慎,考虑周全
3.举行典礼时: 不畏强权,机智勇敢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 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 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 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 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 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结构梳理
完璧 归赵
秦王企图骗璧 蔺相如智斗秦王 完璧归赵,封大夫
智勇 双全
将 相 和
渑池 会面
秦王要求赵王鼓瑟 蔺相如逼秦王击缶 相如再立功,封上卿
维护 尊严
负荆 请罪
廉颇不服欲羞辱 蔺相如回避退让 负荆请罪将相和
顾全 大局
以国为重 品德高尚 知错能改 精神可嘉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会 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 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 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顾全大局、 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 知错就改、忠君爱国的品质。
经过:
蔺相如出使秦国 识破秦王骗宝面目 巧设计谋完璧归赵
再读第1-10自然段,说说蔺相如是如何 识破秦王骗宝面目的?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 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 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暴露秦王骗宝的丑恶嘴脸
面对秦王的不守信,蔺相如是如何做的? 巧设计谋要回和氏璧 理直气壮谈条件 争取时间送回和氏璧
这块宝玉是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楚山
中所得,卞和为了献玉,先后被两位君王
砍掉双脚,后来楚文王发现这块“石头”
果真是美玉,为卞和的忠诚所感动。于是
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3.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
特点?
忠贞、执著。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选做题 选一些词语或句子写在卡片上,比一比, 看谁能一眼看完卡片上的所有内容。
老师指导:同学们可以分成几组,一部 分同学负责出示卡片,一部分同学负责看卡 片,一部分同学负责计时。
每进行完一轮比赛后三组同学互换工作,直 到每个人都看过卡片。最后评出看卡片最快 的人,让他同大家分享自己快速阅读的方法, 大家共同学习。
课后作业
1.课外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 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 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将相和 和氏璧 大臣 蔺相如
qiánɡ
nuò huà miǎn dǐ yù
强逼 允诺 划归 渑池 抵御
lián
cí
rǔ
fǒu qīnɡ
廉颇 推辞 侮辱 击缶 上卿
páo
战袍 献上 荆条
zuì
请罪 召集 典礼 抄书
商议 胆怯
进宫 拒绝
将壁臣
蔺
强
诺
辱 辞 御 抵 廉划 缶卿 袍 罪
我会写
召臣议宫献诺 典抄怯拒荆罪
顾大局,识大体
结果: 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话后是什么反应?
蔺相如面对廉颇的道歉又是怎么做的?
廉颇: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
如门上请罪
诚恳、坦率、直爽
蔺相如: 连忙出来迎接 宽容、大度
★将相和好的原因是什么?
表面原因:蔺相如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的 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实际原因:共同的爱国思想,共同的认 识:将相和则国家安。
老师指导:本文篇幅较长,阅读时间大 概在15-20分钟。大家平时要多注意提高自 己的阅读速度。圈画关键词句、抓住中心句 来了解段落和文章大意、边读文章边进行合 理的情节推测等方法都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 速度。读完本文要和同学交流一下。
交流示例:
读完本文我知道了文 中有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 主要人物。
读这篇课文的时候, “渑池”的“渑”这个字我 不认识,就直接跳过去了。
砍掉了卞和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 璞玉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 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 “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 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 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 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 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璞玉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 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 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参考答案:蔺相如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勇 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宽宏大量; 廉颇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勇武过人、生性耿直、 知错能改、忠君爱国。从蔺相如故意说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