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贾红萍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7(9)20
【摘要】目的对心内科患者采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从而探讨分级护理方式对于防跌倒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2017年3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心内科患者,从中随机抽取80名.试验组选取40名采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方式,对照组中的40名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经过1个月后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跌倒率低于对照组,防跌倒的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内科患者进行跌到风险分级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跌倒率.
【总页数】2页(P259-260)
【作者】贾红萍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安医院心内科,江苏淮安 223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J], 鲍婧
2.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J], 孙冬梅
3.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效果 [J], 韩敬娜;宋赛赛;尚宝璐
4.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J], 刘君;刘洋莉
5.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J], 苏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引言部分介绍了背景信息和研究目的。
正文包括跌倒风险评估方法、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措施、实施效果评价、心内科患者特殊情况和应用场景。
结论部分强调了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高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跌倒风险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心内科患者、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管理、评估、措施、实施效果、特殊情况、应用场景、重要性、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跌倒在心内科患者中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由于心脏疾病使患者容易疲劳、晕眩等症状,增加了他们的跌倒风险。
而心内科患者一旦发生跌倒,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如骨折、内伤等。
如何有效地预防心内科患者的跌倒成为了重要课题。
目前,跌倒风险分级护理逐渐被引入到心内科患者的护理管理中。
这种护理模式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和风险因素,对其进行精细化的评估和管理,从而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跌倒风险分级护理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评估工具的选择、护理措施的实施等。
本文旨在探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效果和局限性,为提高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估其对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的影响。
通过对跌倒风险评估方法、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措施以及实施效果的研究和分析,旨在为心内科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护理方案,降低他们发生跌倒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心内科患者的特殊情况对于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更科学和有效的管理策略,为心内科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和贴心的护理服务。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加深对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效果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效果目的:探究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10例。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55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不仅进行常规护理,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跌倒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结果:在跌倒事件的发生几率上,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
结论:在心内科护理当中,对跌倒风险分级的护理方法进行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发生跌倒事件的几率,对护患关系进行改善,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标签: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心内科;防跌倒管理;护理满意度心内科是各大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所收治的患者基本都具有病情危重、年龄大等特点,部分患者还存在行动不便的情况,较容易发生跌倒事件,跌倒后会引发软组织损伤或骨折,严重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基于此,本文选择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10例,包括了58例男性患者和52例女性患者。
年龄在49~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3.8)岁;住院时间为7~35d,平均(14.5±2.7)d。
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当中均纳入55例患者。
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并不具有明显的差异(P>O.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包括告知注意事项、用药护理、输液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在基于常规护理之上,实施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具体如下:参照《坠床以及跌倒危险因子评分法》对心内科的跌倒风险进行评估、分级;评分范围为1~35分。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实践

180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实践肖春燕 马泱玲目的:本文分析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心内科在2019年接收的200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分级护理组,每组100例患者,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防跌倒护理,分级护理组患者接受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跌倒率、防跌倒态度得分、防跌倒知识得分。
结果:分级护理组患者的跌倒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防跌倒态度得分、防跌倒知识得分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
结论: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患者跌倒,同时提高患者对防跌倒知识的了解程度,改善患者的防跌倒态度。
跌倒属于常见的临床护理安全事故,其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发生概率较高,这是因为心内科患者具有年龄较大、活动受限、病情较为严重等特点,一旦患者发生跌倒事故,不但会影响正常治疗,还会损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心内科患者采取一定的防跌倒管理方式,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则是其中效果最为显著的一种护理模式。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择我院心内科在2019年接收的200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分级护理组,每组100例患者。
常规护理组有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8.21±3.62)岁;分级护理组有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8.24±3.39)岁。
1.2 实验方法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防跌倒护理,分级护理组患者接受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具体如下。
1.2.1 跌倒风险分级在心内科患者入院6小时之内,护理人员需要完成对患者的跌倒风险分级,分级依据是《跌倒危险评定量表》,共涉及7个条目,有患者年龄、用药史、跌倒史等,分数在1~35分之间。
分数≤6分的患者,被归为低跌倒风险级别中;分数在6~13分的患者,被归为中跌倒风险级别中;分数>13分的患者,被归为高跌倒风险级别中。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鲍婧(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CCU病房,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 目的探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将2011年4月~2012年3月收治我心内科住院的病人作为实验组,进行跌倒风险分级护理,与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病人作对照,比较两组跌倒人次、护理的满意度,再进行实验组自身前后防跌倒知识、态度的得分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跌倒人次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出院时的防跌倒知识和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入院时。
结论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可减少心内科住院患者的跌倒次数,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防跌倒知识和态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跌倒 风险 分级护理 Key words Falling Risk Graded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1,R473.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21-1958-02 作者简介:鲍婧(1981-),女,哈尔滨,本科,护师,从事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 跌倒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安全问题,心内科住院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平均年龄大,跌倒的后果更加严重,不仅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而且也影响到医院的工作和形象。
据报道上[1],由跌倒造成的死亡已经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死因的第一位,直接的医疗费用在50亿元以。
因此,加强心内科住院患者的防跌倒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院心内科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试行跌倒风险分级护理防止住院患者跌倒,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2011年4月~2012年3月,对收治我科的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共1 638位患者,其中男975例,女663例,年龄(68.7±8.96)岁。
对照组: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 564位患者,其中男895例,女669例,平均年龄(69.2±7.34)岁。
风险分级护理措施在心内科病人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风险分级护理措施在心内科病人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风险分级护理措施在心内科病人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心内科病人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中41例分为对照组,剩余41例分为实验组。
在防跌倒管理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风险分级护理措施,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跌倒率。
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跌倒率分别为4.88%和21.95%,实验组患者的跌倒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12%,明显低于对照组70.73%的护理满意度(P<0.05)。
结论采用风险分级护理措施进行心内科病人的防跌倒管理工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跌倒情况,改善护患关系,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风险分级护理措施;心内科;病人防跌倒管理;应用效果心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的治疗为该科室的主要内容。
由于上述疾病的发病人群大多为中老年人群,行动不便,在加上病情较为严重,在治疗期间容易发生跌倒现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
因此,采用有效的方式开展病人防跌倒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风险分级护理措施在心内科病人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将详细情况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心内科病人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中41例分为对照组,剩余41例分为实验组。
其中男患者46名,女患者35名,年龄区间49-78岁,平均年龄为(58.6±4.6) 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用做对比实验。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在防跌倒管理工作中给予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输液护理等常规护理方式。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探究发表时间:2017-05-17T16:09:13.5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作者:柏海兰[导读]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能有效降低心内科患者的跌倒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四川省汶川县人民医院四川阿坝 623000)【摘要】目的:探究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82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行跌倒风险分级护理。
结果:观察组跌倒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跌倒风险分级护理能有效降低心内科患者的跌倒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心内科;防跌倒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062-03【Abstract】Purpos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alling risk grading nursing on the management of fall prevention in cardiologypatients.Methods 82 cases of cardiolog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41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of routine nursing method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implement the risk of falling risk care.Results Observe group fall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Falls fall risk ca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all rate of cardiac medicine patients,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Key words】Fall risk classification nursing;Cardiology; Anti-fall management心内科,全称心血管内科,指医院内科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所设立的临床科室,其治疗范围主要包括: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律不齐、早搏、心理衰竭、心律失常、猝死、高血压及心绞痛等[1]。
探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作用

探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作用【摘要】目的:研究在心内科患者的防跌倒管理当中,对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心内科患者2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3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防跌倒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跌倒事件的几率,以及防跌倒知识及态度得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发生跌倒事件的几率上少于对照组患者,在知识及态度评分上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心内科患者的防跌倒管理当中,对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的方法进行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应用心内科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心内科患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病情危重等方面,患者大多年龄偏大,自身行动较为不便,因此在住院期间,有可能会发生跌倒等情况。
所以,对于心内科患者的提倡护理管理来说,防跌倒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传统的防跌倒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为有限,而采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的模式,则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心内科患者2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患者103例,年龄在53~72岁,平均年龄为(61.8±2.4)岁;对照组患者103例,年龄在51~75岁,平均年龄为(63.7±3.1)岁。
另组患者均患有心内科疾病,同时不存在相关的禁忌症。
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防跌倒管理方式进行护理,①将标志物设置在患者主要活动区域,提醒患者注意防跌倒。
②确保清洁、干燥的地面,将无关障碍物清除,并进行妥善的防滑处理,保证患者的通行安全。
③将日常生活用品合理防止,方便患者的取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宣守凤李宝珠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6年第08期
【摘要】目的:探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7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跌倒风险护理,观察组实施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2.35%,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为11.76%,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
【关键词】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心内科;防跌倒管理
为了探究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7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在对照组中,男性45例,女性4014例,年龄52-77岁,平均
(59.5±8.4)岁;在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是43例和42例,年龄512-80岁,平均
(61.2±7.3)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跌倒风险护理,观察组实施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掌握,评估每一位患者的跌倒风险,将跌倒风险分为三个等级,即I级,主要是指患者可能发生跌倒事件,但是概率较低,II级主要是指患者比较容易发生跌倒事件,概率较高,III级主要是指患者特别容易发生跌倒事件[1-2]。
其次,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等级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I级患者来说,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容易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以及跌倒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对危险的地方设置黄色的警示标志,方患者避开危险因素;对于II级患者来说,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的活动范围之内设置防跌倒的标志物,将可能导致患者跌倒的因素消除,降低跌倒发生的概率。
同时,患者在独立活动时,护理人员需要和家属进行监护和陪同,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辅助工具,以免患者跌倒;对于III级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在患者的活动范围之内设置红色标志物,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一切活动都需要看护和陪同,让患者处于严密监护的状态下,防止发生跌倒事件。
1.3观察项目主要观察两组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对比跌倒发生率。
另外,还观察两组患者自我保护评分、防跌倒知识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各指标的评分以10分为满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跌倒情况对比分析在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之下,观察组患者当中有2例患者发生了跌倒事件,发生率为2.35%,而对照组当中有10例患者发生了跌倒事件,发生率为11.76%,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
2.2两组患者护理的各指标评分结果对比分析
3讨论
对于心内科的患者,由于病情比较严重,并且年龄普遍较大,发生跌倒事件的概率相应比较高,一旦患者发生跌倒事件,特别容易出现骨折、软组织损伤等情况,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对患者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3]。
有研究证明,对心内科患者采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率。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就是指在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按照跌倒风险的程度分为不同的等级,然后根据各个等级患者的不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和干预,以提高护理干预的有效性[4]。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之下,观察组患者当中有2例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为2.35%,而对照组跌倒事件发生率为11.76%,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对于心内科住院患者采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跌倒事件的概率,提高患者的防跌倒知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鲍婧.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58-1959.
[2]盛文姣,罗仕兰.跌到风险分级护理在老年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1):350-351.
[3]樊玥蕾.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5):91-92.
[4]王平,李明珠.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风湿科防跌倒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5,9(11):223.。